重症肢体缺血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老年人重症肢体缺血的治疗经验总结
’ 乇 ’ 卜 ’ 可 吕 ’
/ C i el ae u i n h a ahC r N tt nH t ri o
通过 古老的 方法制作 成 白色粉 末 , 其毒性 非常大 , 当做 氯化汞 使用( 有 些哈 医资料 上记载其成分是氯化汞 ) 剂量控制在0 0 - .2 , . 1 0 0 g 与体重无 关 。使用 氯 化汞 掌握 剂量 , 则后 果严 重致死 人 。虽 然 已限制 使用 否 氯化 汞治疗 疾病 , 每年 从牧 区来 1 但 —2个 中毒患者 到 医院就 诊 。因 此, 应加大 医学常识 的普及教 育 , 确储存 和正确使用 民族医药 , 正 毒性 大 的药不 能使用 , 以减 少 中毒 事件 的发生 。如果 发生 中毒 , 尽快到 应 医院 就诊 , 重者 应转 到有 条件行 血液灌 流 的医院就 诊 。 严
【 图分 类 号】 R 6 5 中 4 2
【 献标识 码】 A 文
Ov r e o he e viw f t Tr a m e t or e t n f Crtc l Li b s he i n he iia m I c m a i t Age d
[ sr c| Obetv To e po e t e efc c fdf rn ra me t fr Crt a i sh mi( L )i h g d Ab ta t j ie: x lr h fia y o if e ttet n o ii lLmb Ic e a C I n t e a e .M eh d : c e c to s
8 . %( 3 ) 3 1 /1 。结论 老 年人周 围动脉病 变复 杂 , 并症 多 , 1 6 合 针对老 年人 c I 临床特 征综合 制定 治疗 方案 是理想 选择 。 的l L 【 键词 Fra bibliotek 老年 人 关
中药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膜 上 的 N 一c “交换 蛋 白, a a 因而在 再灌 注 时随 N a 移 向 细 胞 外 , 量 的 c 进 入 细 胞 内 , 成 钙 超 大 a 形 载 [8。因此 利 用 降 低 细 胞 内钙 可减 轻 或 避 免 骨 骼 7 , 3 肌细 胞 的缺 血 一再灌 注 损伤 。 蓝旭 等在研 究 1 3一七 叶 皂 甙 钠 及 银 杏 叶 提 取 液 等对 缺血 一再 灌 注骨 骼 肌线 粒体 的影 响 时发 现 , 一 3 1 七 叶皂 甙钠 可缓 解线 粒体 内钙 超 载和组 织水 肿 , 杏 银
生 过 多 , 发 脂 质 过 氧 化 反 应 , 成 丙 二 醛 ( aod- 引 造 m tn i
超 载造 成 的细胞 损伤 , 而减 轻肢 体缺 血 一再灌 注 损 从
伤 。
a e y e MD 含 量 升 高 , 时 , 除 氧 自 由基 能 力 l h d , A) d 同 清 下 降 , 氧 化物 歧化 酶 (u eoieds uae S D) 超 sp rx i ts ,O 活 d m
医 研 杂 22 月 学 究 志 0 年2 第4卷 第2 1 1 期
・医学 前 沿 ・
中 药 对 肢 体 缺 血 一再 灌 注 损 伤 保 护 作 用 的研 究 进 展
梁倩 倩 王 岱 君
随着 生 产和 交 通 的 日趋 发展 , 四肢 大 血 管损 伤 、 骨 筋膜 室综 合 征 等疾 病 在 临床 中越 来 越 常 见 。肢 体 恢 复血 流后 , 存在 缺 血 一再 灌 注 损 伤 , 响 肢 体 功 能 影 恢 复 , 成 肢 体 残 疾 , 有 关 统 计 伤 残 率 高 达 造 据 2 . % … 。更 为严重 的是 缺 血 一再 灌 注 损 伤后 可 继 64
重症肌无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重症肌无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抗体参与,神经肌肉传导失调的疾病。
临床表现从单纯仅累及眼肌到威胁生命而出现呼吸不足的肌无力危象。
本病有病理生理学的改变,出现乙酰胆碱受体或抗MuSK抗体的存在或缺乏以及胸腺瘤的存在。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是绝大多数患者接受了免疫治疗。
中医中药的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重症肌无力的死亡率在20世纪明显减少,但是治疗的副作用、患者的护理以及严格的治疗指南还依然不明确。
标签:重症肌无力;治疗;西医;中医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指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AChR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特征是一部分或全身骨骼肌异常地容易疲劳,休息后或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肌力又恢复。
典型临床表现为晨轻暮重的肌无力症状。
病情严重时出现肌无力危象和胆碱能危象。
MaryWalker于1934年首次使用毒扁豆碱和新斯的明注射治疗MG,Blalock在1940年成功施行了首例胸腺切除术,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滕喜龙和吡啶斯的明作为MG的治疗手段[1]。
MG的现代疗法有胆碱酯酶抑制剂、胸腺切除术、免疫疗法等,中医多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方法治疗,进行辨证施治。
本文就MG中医及西医的最新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胆碱酯酶抑制剂胆碱酯酶抑制剂为MG的一线治疗药物,该类药物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2],对于全身型症状轻微非进展性MG患者,可以用于长期治疗,同时也可作为免疫疗法的辅助治疗,通过抑制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酯酶(AChE)浓度的减少,从而改善神经肌肉传递。
其使用剂量应个体化。
此类药物不能治愈MG,仅用于缓解症状。
不良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腹泻、流泪、流涎等,过量时可导致胆碱能危象。
常用的AChE抑制剂有吡啶斯的明、溴吡斯的明、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溴化新斯的明、安贝氯铵等。
Mehndiratta等[3]和Sieb等[4]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并未证实AChE抑制剂有效,但是病例报告以及临床经验都显示出客观和显著的临床疗效。
小球囊血管扩张成形术——重症肢体缺血的现代治疗策略
疾 病仅为 l %和 2 % 。然 而 当前人 们更加 重视 心 、 0 0 脑血管疾病 , 而忽视肢体 血管疾 病 , 要原 因是 对其 主
危害 性认 识 不足 。在 当今 世界 人 口中每 过 3 0 s将 有一个肢 体 因缺 血 性 疾 病 而 丧 失 … 。 一组 对 于肢
何 谓成 功 的肢体 挽 救?Fgi 4提 出的最 新 al a等
标准 为 : 患者 肢体静 息痛 的消失 、 部溃 疡 的愈合 以 足
及低 于踝 关节 的截 肢。 因此在 治疗上 我们无须 苛求
症 最为严 重的临床 表 现 , 具有 较 高 的致 残 率和 死 亡
率 。C I L 的病理 生 理 基础 是 : 织 的氧 合 状 态 处 于 组
— —
重症肢 体缺 血 的现代 治疗 策 略
张福 先
当肢体供 血动脉 出现严 重狭 窄或 闭塞 而危及 患
畅率 。
者肢 体 的 生存 或 生命 时 被 称 之 为 重 症 肢 体 缺 血
( ri li b i hmi, L ) L 是 下肢 动脉 硬 化 cic m s e a C I 。C I ta l c
变、 缺少 临床 经验 、 作技 术不够 成 熟以及 介入 材料 操 待 改进 等 问题 , 迫使 血 管 外 科 医 生在 应用 该 技 术 时 非 常慎 重 。然而就 在 我们 质 疑 、 徊和 讨 论这 些技 徘
症发 生率为 8 ~ 7 , % 3 % 死亡 率为 4 。仅 美 国每年 %
体 缺血 性疾 病 患者 随访 资 料表 明: 一年 的死 亡 率 为 l. % 、 9 1 截肢 率为 1 % , 2 五年 的保 肢率仅 为 6 % L 。 8 2 j 来 自另 外一组资料 提 示 : 欧美 因没 有及 时治 疗 的 在 CI L 患者 中每 月约 80 0例需 要截肢 , 0 围手 术期并发
重症肢体缺血膝下病变的治疗进展
论何 种方式 , C L I 血管 重建 的成 功标 准为至少 开通一条直 达 足部 的动脉 。然而 , 在 临床实践 中 , 成 功的血管重 建不一定 总能带来 保肢的结果 。于是 , 近年来有学者提 出了要重视 血
管供 血区 的概念” 。A n g i o s o m e 概念最早是 由T a y l o r 和P a l m.
黄俊杰 栗 力。
【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外科手术; 血管成形术, 气囊; 支架; 缺血; 综述
重症肢体缺血 ( c i r t i c a l l i m b i s c h e mi a , C L I ) 是指外 周动脉 硬化闭塞症 ( p e r i p h e r a l a r t e i r a l d i s e a s e , P A D) 发展 到晚期出现 的严重 临床症状n 。其诊 断标准 为 : 患肢出现 由动脉 闭塞 性 疾 病造成 的缺 血性静息痛 、 溃疡 、 坏疽 , 持续时 间必 须> 2 周,
天津医药 2 0 1 3 年2 月第 4 1 卷第 2 期
l 8 7
2 0 1 0 . 2 6 ( 3 ) : 3 5 7 — 3 6 3 .
【 2 9 】 Me l g a r - L e s me s P , C a s a l s G, P a u t a M, e t a 1 . A p e l i n me d i a t e s t h e i n — d u c t i o n o f p r o i f b r o g e n i c g e n e s i n h u m a n h e p a t i c s t e l l a t e c e l l s【 J J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体会
下肢缺血性 疾病是 临床常见 的外 周血管疾病 , 其中 以动 脉硬化闭塞症及血栓 闭塞性 脉管 炎尤 为多见 。 目前 , 临床治 疗方法报道 , 以手术或介入治疗为主 。我科 自 20 0 — 多 05— 4 20 —0 采用动脉注射 方法治疗 下肢 动脉闭塞症 疾病 患者 06 4 1 , O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体会报 道如下 。
静脉栓塞, 血管塌陷、 假性血管瘤或动静脉瘘等可能发生的
并发症 。 综合上述 , 本组病例 采用 中西药 联合 应用 , 即利 于溶 解
血栓 , 到扩 张血管 , 又起 建立侧肢即改善末梢血循环 的作 用 , 此方法以 2 周治疗周 期为宜 , 近期疗 效 明显 , 远期疗 效有 待
本组采用药品为北京东菱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的东菱迪芙 一巴曲酶注射 液及牡丹 江有博 药业有 限公司 生 产 的疏血通注射液 。 巴曲酶 为一种 单一成 分的酶制 剂 。它 主要通过 分解血浆纤维蛋 白原 , 即选择性地作用 于血纤维 蛋 白原 A, 此时所产生的血纤维蛋 白单体和血纤维 蛋 白多聚体 均容 易被 分解 , 形成 的血纤维 蛋 白降解产物 ( P 和血纤 维 皿l ) 蛋白原 降解产 物( g r 均 不能形成 凝 固血 栓的架桥 而在血 1 O,  ̄ ) 中迅 速消失 , 而起 到溶栓作 用 。国外文 献报 道 , 曲酶 具 从 巴
12 治 疗 方法 .
综合评价病 人治疗后改善 情况 , 总有 效率 为 10 0 %。治 疗期间及 复合 期问无 1 例行截肢 , 1 仅 例病人 出现穿刺处 局 部药 液外 渗引起肿痛 , 对症 治疗 , 周 后消 退。全部 病 例 经 1 无假性血管瘤、 急性 动脉 闭塞 、 动静 脉瘘 、 脑出血 、 化道 出 消 血等副作用及 并发症发生( 见表 2 。 ) 表 1 1 例病 人基本情 况 0
崔公让教授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经验撷要
・1 0. F ORUM ON TRADI TI ONAL CHI NES E M EDI CI NE
J UL Y 2 0 0 3 , V01 . 1 8 , NO. 4
河南省三 门峡市中医院( 4 7 2 0 0 0 ) 杜亚康
关键词 : 久泄
泄木安土法 滋阴法 升阳举陷法
2 滋 阴法
泄泻的病因, 与湿邪关系最密切 。 《 难经 》 云: “ 湿
泄泻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 急性暴泻多轻浅易 治, 慢性久泄则起病缓慢, 病程较长, 反复发作, 时轻 时重, 病机虚实寒热错杂, 治疗取效不易。笔者在临 证中积累了一些治疗体会, 现总结如下。
银花 6 0 g , 甘草 3 0 g 。 随证加减时应注意 : ①四妙 勇安汤原方组成药物不可少 ,甘草大量使用时, 最多连服 7 剂 ;有心血管系统疾病者 ,甘草应减 量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②热毒炽盛者加生地黄 3 0 g , 蒲公英 6 0 g , 紫花地丁 6 0 g ; 阴伤甚而口干、 渴饮者加天花粉 1 5 g , 生石膏 3 0 g , 知母 1 5 g , 生 山药 3 0 g ; 兼湿者加土获荃 6 0 g ; 有水肿而小便短
缩性 胃炎及异型增生性 胃炎等 , 其中以萎缩性 胃炎 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为胃院痞满, _ 上腹隐痛, 面色萎 崔公让教授治疗肢体缺血性 黄, 消瘦乏力, 纳减便结, 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无力。 疾病经验撷要 审其脉证 , 当以胃痞、 上腹满闷疼痛、 便结为诊疗眼 目, 以行气 消痞 、 健痞燥湿为治疗 大法 , 兼顾疲血和 河南省平顶 山市中医院( ( 4 6 7 0 0 0 ) 马立人 阴亏, 可在积术汤原方的基础上予以加减。 郭老师经 过1 0 余年的反复研究和实践, 创制出自拟散痞抗萎 肢体缺血性疾病, 辫证论治 崔公让 名医 汤用于萎缩性 胃炎 的治疗 , 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 该方 关键词 : 基本组成 : 积实、 白术 、 鸡 内金、 三棱、 土元、 炙黄茂、 经 验 山药 、 玉竹、 乌梅、 炙甘草。 方中选用积术汤重在行气 崔公让主任医师系河南中医学院教授, 硕士研 消痞 , 健脾燥湿 , 其 中重用积实以开 胃消食, 降气散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 痞; 白术健脾益气, 燥湿升清, 增强气血之化生。 同时 究生导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全国第二批 该方还具有益气养阴, 破血通络作用。方中乌梅、 玉 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临 竹酸甘化阴, 补充脾胃津液之不足; 佐以三棱、 土元 名老中医学徒导师, 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知识渊博, 理论造诣 行气破血, 止痛除萎。全方集降气、 散痞、 护阴、 活络 床与研究, 深受教益, 今整理出崔师 于一体, 经长期临床验证 , 确为治疗萎缩性 胃炎之效 精深。笔者有幸跟师侍诊, 采撷其要介绍如 方。而溯其源, 仍当归于仲景积术汤降逆升清之功。 对于肢体缺血性疾病的临证经验, 对于仲景积术汤的运用 , 应当始终掌握好攻与 下 。 肢体缺血性疾病, 是指以四肢远端供血障碍为 补的程度, 本着“ 有是证, 即用是药” 的原则, 郭教礼 脱疽, 西 老师认为: 医者在使用本方时必须根据患者的突出 特征的一类疾病。它包括中医的一些痹证、 动脉硬化闭塞症 、 大动脉 表现 , 判断补与攻的侧重情况 , 从而决定积实与白术 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糖尿病坏疽等疾病。其病机同为经脉气血阻滞, 的用量比例 , 是采用积实 2 倍于白术的经方用量 , 还 炎、 异病同治” 。 又因其致病的病理因素各不相同, 是二者等量, 或白术大于积实用量, 这直接决定疾病 故可“ 故将其分为血脉痪滞、 阳虚寒凝、 气血亏虚、 热毒奎 的疗效与转归, 必须予以准确掌握。 型进行辨治。 自东汉以降, 历代医家在仲景积术汤的基础上 滞 4 又根据各 自的诊疗体会及经验对其不断加以变通, 1 血脉痕滞型 临床表现为肢体畏寒, 固定性疼痛, 肢端皮肤发 衍生出了许多类方。如张元素的积术丸, 仍由积实、 皮色紫红、 暗红或红绛有V I C 点, 甚者出现肌肤甲 白术二味组成, 但该方以白术为君, 重在健脾祛湿, 凉, 治宜活血化痕 , 通经活络。 方用通脉活血汤加减, 以增强脾之运化; 以权实为臣, 下气化滞, 消痞除满。 错。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后循环缺血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 2 ] 邱方城 . S y s m e x U F一1 0 0全 自动尿沉渣 分析仪检测尿 红 细胞影 响因素分析 [ J ] .1 临床检验杂志 , 2 0 0 6 , 2 4 ( 6 ) : 4 7 2 .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0 9— 0 6 编校 : 赵英/ 潘宏竹 ]
糖患者 5 %葡萄糖注射液换成氯化钠注射液 , 治疗前后分别检查患者肝 、 肾功能及心 电图。观察患者症状和 体征的变化及 是否 出 现不 良反应 。结果 :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 2 . 5 0 %, 对 照组总有效率为 7 0 . 0 o %, 两 组 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治 疗后两 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 流速度均有所增加 , 各组 与治疗前 比较差 异有 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治疗后观察组 与对照组 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 . 0 5 )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 良反应 。结论 : 中成 药天麻素结 合西 医治 疗椎基 底动脉 供血不 足疗效确切 、 预后 良好 , 不 良反应少 。
・
4 0 3 4・
吉林 医 学 2 0 1 3年 7月第 3 4卷第 2 O期
细胞的形态分布 曲线 。
同时亦导致 R B C—I n f o 结果 分析错误 , 出现较高 的假 阳性I 。
U F 一 1 0 0 0 i 尿标本检测指标 中有 1 2 项定量检测参数及 三 项研究参数信息 , 其 中红 细胞 形态 学信 息参 数 ( R B C—I n f o r - m a t i o n ) 可用 于判断 血尿 来源 的参考 指标 之一 。标本 直接 在
S y s me x U F 一1 0 0 0 i 全 自动 尿沉 渣分析 仪上检 测 , 仪器 根据 检 测红细胞均一性 或非均 一性 的 比例 , 该参数 以 “ 正常形 态 ” 、 “ 混合形态 ” 、 “ 异常形态 ”三种方式报告。由于红细胞 的形态 大小 、 染色性 与草酸钙 、 非 晶形 盐等结 晶非 常相 似 , 在 散射 图 上两者交叉分布 , 因此草酸 钙等结 晶对红 细胞形 态分 析结果 影 响较大 , 尤其是 当尿 红细胞计 数小 于 1 0 0个/ 时, 红细胞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2年9月~2014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下肢缺血27例(31条肢体)。
全部采用中药内服外用与手术结合,12条肢体行单纯球囊扩张,14条肢体行支架植入,5条肢体术中予以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联合胫动脉腔内球扩成形术。
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25 例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2.59%,踝/肱指数(ABI)由0.12~0.58,平均(0.35±0.19)上升为0.69~1.16(平均0.88±0.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下肢缺血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标签:中西医结合;重症下肢缺血;临床观察Effect of Integrative Medical Therapy on Critical Lower Limb IschemiaYuan Xiang-ke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Henan TCM Hospital,Zhengzhou 450003,ChinaABSTR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ntegrative medic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ritical lower extremity ischemia of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Methods Form Sep 2012 to Feb 2014,Integrative medical therapy was perfomed on 31 limbs of 27 patients with critical lower limbs ischemia.Among all these patients,Twelve limbs Underwent PTA,the remainining 14 limbs were perfomed by PTA and stent placement.,5 limbs Underwent prosthetic femoral-popliteal bypass with infrapopliteal balloon dilatation simultaneously.Results All patients had no operation complications,even death.The symptoms of 25 patient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92.59%,The ankle brachial index(ABI)increased the 0.69~1.16(mean 0.88 ±0.17)form 0.12~0.58(mean 0.35 ± 0.19).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aring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P<0.05).Conclusion integrative medical therapy is an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critical lower extremity ischemia of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ation.Keywords integrative medical therapy;treatment of critical lower limb ischemia;clinical observation重癥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是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发展到一定时期出现的的极端严重状态,根据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ASC)对CLI 标准,定义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持续发作的静息痛至少两周,肢端或受压部位溃疡,踝收缩压小于50 mm Hg,或趾收缩压小于30 mm Hg[1]CLI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目前针对下肢缺血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中、远期疗效难以令人满意,CLI 的 1 年截肢率高达30%,死亡率可以达到25%[2],自2012 年9 月~2014 年2 月,我们在血管旁路转流术及腔内血管治疗技术基础上,同时采取中药内服外用结合治疗该类患者2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重症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与诊治进展
重症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与诊治进展临床上重症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耐药菌不断进化升级,人类对抗重症感染依然任重道远。
传统认为,血小板主要参与机体的止血、凝血过程及维护毛细血管壁的完整,重症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性。
随着近年来对重症感染的深入研究,重症感染中血小板介导的免疫效应被逐渐认识。
此外,中医药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重症感染并发血小板减少愈发引起重视。
本文通过对重症感染并发血小板减少的病因病机、中西医治疗等做一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现代医学认为重症感染是指致病微生物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代谢,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的感染,主要包括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重症感染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较高,而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特别是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时提示病情严重,会对生命产生较大威胁[1]。
正常人的血小板数量为(100~300)×109/L,在排除检测错误的前提下,外周血液中血小板计数30×109/L;(2)发生严重出血时,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需维持在>50×109/L;(3)发生致命性出血,如多发性创伤、脑外伤和自发性颅内出血等时,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需维持在>100×109/L。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增强细菌耐药性甚至失去治疗效果,引起诸多不良反应,提高医疗費用使患者经济负担加重。
对重症感染患者而言,若不及时治疗将造成生命危险,因此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进行有效的治疗,在尚未取得病原学证据之前,可进行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同时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还要考虑感染部位的药物渗透性,例如发生颅内感染时,应选择针对血脑屏障有较好渗透性的药物。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中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0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进行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上中医治疗,对比其疗效。
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使患者生活自理,减轻家庭的负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由于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近年来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这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病变引起的血栓、管腔狭窄以及闭塞等有关,常会造成脑局部缺血缺氧以及软化坏死。
临床上最常使用西医治疗,但是疗效不明显,为了提高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本次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以下是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0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3l例,女19例,年龄50~8l岁,平均年龄为(613±7.2)岁,病程为l~16个月,平均病程为(6.9±2.7)个月,疾病类型:脑血栓21例,脑栓塞29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为(61.9±7.5)岁,病程为1~15个月,平均病程为(7.0±2.4)个月,疾病类型:脑血栓23例,脑栓塞27例,相比差异性不明显(P>0.05)。
1.2方法兩组均进行西医治疗,血栓溶解采用蝮蛇抗拴酶,侧支循环的改善采用维脑路通,脑细胞的代谢采用胞二磷胆碱和脑活素,抗血小板聚集采用速避宁,同时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上中医治疗,患者服用偏瘫复原丸,每天2次,每次半丸。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曾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缺血性脑血管是当前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疾病,主要致病因素是老年性动脉硬化,其发病率和残死率都非常高,且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对病患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当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措施为外科疗法、西医疗法、中医疗法和中西医疗法等。
本研究为了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佳治疗效果,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曾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实验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25~63岁,平均(45.2±10.0)岁;通过头部CT检查和临床病症观察进行确诊,脑栓塞30例,脑血栓30例。
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3~62岁,平均(45.0±10.2)岁;通过头部CT检查和临床病症观察进行确诊,脑栓塞31例,脑血栓29例。
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症等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病患均满足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会会议的诊断标准,且均无心、肝、肾功能等疾病,近期无出血症状。
中医药对血液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血液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日益增强,传统中医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血液疾病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血液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对于血液疾病的认识中医药学扎根于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对血液疾病的认识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中医药将血液疾病归纳为“瘀血”或“虚寒”等不同的病因,通过调理人体气血、舒展经络等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中医的眼中,血液疾病往往是人体内部阴阳失衡的结果,治疗方法多样且独特。
二、中医药在血液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在血液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针对具体的疾病进行分析:1. 贫血的治疗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中医药具有独特的方法用于治疗。
中医药通过调理脾胃、益气养血等方法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党参等,通过补气养血的作用来改善贫血的症状。
2. 血栓的治疗血栓是血液疾病中的严重情况,中医药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桃仁、红花等,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消散血栓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3. 血友病的治疗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方面有着独到的方法。
中医强调改善体质、调理气血的方法,采用中药如冬虫夏草、黄芪等,通过补气养血行气活血的作用来改善患者的免疫力和减轻症状。
三、中医药在血液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中医药在血液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例如,某项研究发现中草药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对于抗血小板聚集有一定的作用,可以用于抗血栓的疗效研究。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中医药在白血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效果,通过中药的辅助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总结起来,中医药对血液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表明中医药在此领域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应用前景。
在进一步研究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中医药的机制和临床疗效,为中医药在血液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临床疗效分析【摘要】根据最新研究,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中展现出明显优势。
本文通过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康复护理的作用,临床疗效评估方法以及案例分析等内容,探讨了该疗法在临床上的有效性。
还总结了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见。
在本文给出了对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进行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该疗法将为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对于临床医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缺血性脑中风,临床疗效分析,治疗优势,作用,评估方法,注意事项,疗效分析,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缺血性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护理治疗等。
单一治疗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中西医结合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在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调理脏腑气血,提倡阴阳调和,药物疗法多以中草药为主,并结合针灸、推拿等手法进行治疗。
西医则侧重于病因学说和病理生理学理论,采用药物、手术等现代医疗技术进行治疗。
将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作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综合方案,可以充分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对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护理服务。
1.2 研究意义缺血性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对于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和康复护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缺血性脑中风肢体后遗症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探讨
缺血性脑中风肢体后遗症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探讨发表时间:2020-12-25T06:39:35.684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5期作者:沈旭1 杨俊杰1 周琴1 施乃贤1 孙建强2(通讯作者)[导读] 探讨在缺血性脑中风肢体后遗症患者治疗中采用中医辨证以及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苏州 215000)(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中医科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探讨在缺血性脑中风肢体后遗症患者治疗中采用中医辨证以及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选择在本院门诊接诊且留有完整病例资料的缺血性脑中风肢体后遗症患者展开对照研究,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44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匀划分为对照组(n=22)和观察组(n=22),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8%,差异显著(χ2=5.5000,P<0.05);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缺血性脑中风肢体后遗症治疗中采用西医以及中医辨证联合治疗的措施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值的应用。
【关键词】门诊;缺血性脑中风;肢体后遗症;中医辨证;西医治疗;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5-0126-02脑中风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脑卒中,是一种比较常见且病情较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类型,以脑部缺血、出血性损伤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由于脑中风病情发展急促,如果未给予患者有效的救治措施可能会发生较为严重的后遗症,例如肢体偏瘫,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出现死亡,目前在脑中风治疗中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一般情况下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1]。
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西医诊治进展29页PPT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9
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
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研究陈城;鲁德甫;高松【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14(000)017【摘要】目的:研究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例患者。
为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采用西医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补气类中药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在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痊愈,有4例患者显效,有6例患者有效,有4例患者无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
在治疗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痊愈,有5例患者显效,有6例患者有效,有2例患者无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确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总页数】1页(P176-176)【作者】陈城;鲁德甫;高松【作者单位】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东区中西医结合内科重点建设学科安徽合肥230011;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东区中西医结合内科重点建设学科安徽合肥 230011;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安徽合肥 23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相关文献】1.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研究 [J], 郭莉2.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J], 李勇;3.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J], 李勇4.中西医结合疗法配合康复治疗社区脑血管疾病的疗效观察 [J], 夏芸;黄坤丹;张新征;马海洁5.丁苯酞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J], 房娉平;王旭东;朱海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 下肢缺血 ( c r i t i c a l l i m b i s c h e m i a ,E L I )是静 息 状态 下受累 肢体血供 绝对不足 所致 的近 乎肢体 缺失的剧 烈疼 痛 ,包括慢性缺血性静息痛 、溃疡或坏疽 。有关资料表 明重症 肢 体缺血 患者 的中期致残率与死亡率极高,其 i 年后双下肢存
一
8 2
C l i n i c a l J o u na r l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2 0 1 4 V o 1 . ( 6 ) No . 3
参考文献 :
[ 1 ] 姜 可, 牟静, 张 青 山. 参 芎葡 萄 糖注 射液 治 疗椎 一 基底 动 脉供 血 不足 疗 效 观察 [ J ] . 中国老 年学 杂志 ,2 0 1 3 , 3 3( 2 ) :2 7 1 ~ 2 7 3 [ 2 ] 王媛 , 贾建 平, 孙 永馨 . 后循环 缺 血性 单发 性眩 晕 的研 究进 展 [ J ] . 临床 神
中图分类号 :R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8 6 O ( 2 01 4 ) 0 3 — 0 0 8 2 — 0 3
证型 :BI GD
【 摘 要】 慢 性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症 引起的重症下肢缺血是血 管外科 治疗 的难题, - 临床 治疗 包括 药物 治疗 、外科手术 、 腔 内手 术 、腔 内手术和介入手术结合 的杂交手术 、干 细胞移植及 中医中药治疗 ,以上各 方面治疗均取得可喜 的成绩 ,现综述如 下。
[ Ke y w o r d s ]S e v e r e l i mb i s c h e mi a ; Va s c u l a r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E x t e r n a l r t e a t me n t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T r e a t me n t o f S e v e r e Li mb I s c h e mi a
刘 皓1 孟庆杰2 张 路1 李 栋 1 苗 青1 杨卫玲
( 1 . 邢 台医专第二附属 医院,河北 邢台,0 5 4 0 0 0 ;2 . 邢 台县 中心 医院,河北 邢台 ,0 5 4 0 0 0 )
【 关键词 】重症肢体缺血;血管重建; 中医外治
[ A b s t r a c t ]C h r o n i c l o we r l i mb a r t e r i o s c l e r o s i s o c c l u s i o n s y n d r o me c a u s e d b y s e v e r e l o we r l i mb i s c h e mi a i s t h e p r o b l e m o f
v a s c u l a r s u r g e r y, 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 i n c l u d i n g me d i c a t i o n , s u r g e r y , c a v i t y , c a v i y t s u r g e y r a n d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s u r g e r y c o mb i n e d wi t h h y b r i d
[ 6 ] 刘 红 梅 ,李涛 . 眩 晕辩 证 方法 的文 献分析 [ J ] . 中西医 结合 心脑 血管 病杂
志 ,2 0 0 7 , 5( 5 ) :4 2 3 — 4 2 4
[ 3 ] 任今 鹏, 孙 晓江 ,赵 玉武 . 马来 酸桂 哌齐特 注射 液 治疗 椎一 基底 动脉 缺血 性眩 晕 的疗效 [ J ] . 中国老 年学 杂志 ,2 0 1 1 , 3 1( 7 ) :1 1 5 0 — 1 1 5 1
s rg u e r y , s t e m 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a n d TCM t r e a t me n t , t h e a b o v e a U a s p e c t s o f t r e a t me n t a r e ma d e g r a t i f y i n g a c h i e v e me n t s , i s p r e s e n t l y a s f o l l o ws.
重 症 肢 体 缺 血 的 中 西 医治 疗 进 展
P r o g r e s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i n t h e
经病 学杂 志 ,2 0 1 1 , 2 4( 4 ) :3 1 卜3 1 2
[ 4 ] 王 雅静 , 王 新平 , 陈 荣杰 ,等 . 急性脑 后循 环缺 血性 事件 临床 分析 [ J ] . 山 东 医药, 2 0 1 2 , 5 2( 4 7 ):7 - 9
[ 5 ] 司维. 后循 环缺 血 中医证 候分 析 [ J ] . 北 京中 医药 , 2 0 1 2 , 3 1 ( 5 ) : 3 3 0 — 3 3 1
[ 7 ] 范学 聪. 温 阳 化痰 法 治疗 痰湿 中阻 型椎一 基 底 动脉 供 血不 足 性眩 晕 的疗 效 研究 [ D ] . 广西 中医 药大学 ,2 0 1 l
DO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4 . 0 3 . 0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