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练习

合集下载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专项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之酸碱的性质练习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专项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之酸碱的性质练习

专项突破(七) 实验原理分析之酸碱的性质1.[2017·朝阳一模] 利用如图Z7-1所示装置研究碱的性质(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K1、K2、K3均处于关闭状态)。

图Z7-1若A装置的锥形瓶中放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分液漏斗中盛放足量的稀盐酸,B装置的锥形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分液漏斗中盛放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1)实验时,打开K1,滴入稀盐酸至A中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关闭K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续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液体流入B中,B中溶液变红且变浑浊,产生该现象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中液体流入B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7·海淀一模] (1)利用图Z7-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Ⅰ,将滴管a中的液体滴入b中,待充分作用后,打开弹簧夹d。

a、b、c中所加试剂如下表所示。

已知:HCl气体极易溶解于水。

实验Ⅰ能证明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

实验过程中,打开弹簧夹d后,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图Z7-3(2)若按图Z7-3所示连接装置进行实验Ⅱ,则会观察到c中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东城二模] 在化学课上,老师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的实验。

已知:HCl+NH3===NH4Cl,NH4Cl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图Z7-4(1)将分液漏斗1中的浓硫酸缓缓放入锥形瓶中,即可产生大量的氯化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北京中考化学试题(附含答案解析)

2018年北京中考化学试题(附含答案解析)

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2分)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CO2B.O2C.NaClD.NaOH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SO4B.Al2O3C.NO2D.P2O53、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油污净(12~13)B.西瓜汁(5~6)C.洁厕灵(1~2)D.橘子汁(3~4)4、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A.AgB.FeC.ZnD.Al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6、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A.Cl2B.2Cl2C.2ClD.2Cl-7、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A.FeB.CO2C.Fe2O3D.NaCl8、电解水实验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2中得到H2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C.改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9、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0~11题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10、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⑤ D④⑤11、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①<②B.溶液质量:②<④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12、氨催化氧化是制小时的主要反应之一。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会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3分)(生活现象)13、补齐连线。

从12-A或13-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13-A计分。

14、干热岩是地层深处的热岩体。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pdf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pdf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2分)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CO 2B.O 2C.NaClD.NaOH【答案】A【解析】CO 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故选A。

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 2SO 4 B.Al 2O 3C.NO 2D.P 2O 5【答案】B【解析】Al 2O 3含有金属铝元素。

故选B。

3、一些物质的pH 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油污净(12~13)B.西瓜汁(5~6)C.洁厕灵(1~2)D.橘子汁(3~4)【答案】A【解析】溶液pH>7,显碱性。

故选A。

4、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 4溶液反应的是()A.AgB.FeC.ZnD.Al【答案】A【解析】Fe、Zn 和Al 都比Cu 活泼,都可以与CuSO 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Cu 比Ag 活泼,Ag 不能与CuSO 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故选A。

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

故选D。

6、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A.Cl 2B.2Cl 2C.2ClD.2Cl -【答案】B【解析】Cl 2表示一个氯分子、氯气;2Cl 2表示两个氯分子;2Cl 表示两个氯原子;2Cl -表示两个氯离子。

故选B。

7、下列物质能与NaOH 反应的是()A.Fe B.CO 2C.Fe 2O 3D.NaCl【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CO 2+2NaOH=Na 2CO 3+H 2O。

故选B。

8、电解水实验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2中得到H 2B.产生H 2与O 2的体积比约为1:2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 2和O 2组成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 2【答案】D【解析】电解水时,试管1得到是H 2,试管2中得到O 2;产生H 2与O 2的体积比约为2:1;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O 元素组成;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O 2。

北京市中考化学基础 题型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练习

北京市中考化学基础 题型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练习

题型突破(七) 实验原理分析实验原理分析题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变形的一类题,具体要求如下:(1)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2)抓好仪器使用和基本操作的复习。

(3)学会观察,记住并能描述典型的实验现象,观察的要点有:①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光泽度、溶解性和挥发性等;②仪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③反应条件的控制;④变化中的现象,如颜色、状态的变化,气体和沉淀的生成,固体的溶解,以及光和热的变化等;⑤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4)善于积极思考问题,把实验中发生的客观现象和实验事实与微观粒子的运动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推理、解释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并能得出科学结论。

(5)结合操作和习题练习,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掌握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分离和鉴别等操作技能。

1. [2015·西城一模] 图T7-1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其进行相关实验。

图T7-1(1)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弹簧夹,从a处通入空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除杂:打开弹簧夹,从a处缓慢通入O2和CO2的混合气,瓶中液体无明显变化,在c处得到较纯净的O2。

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3)获得稳定气流:打开弹簧夹,从a处通入不稳定的氧气流,在c处获得较为稳定的气流,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止爆炸:气囊中有遇明火能爆炸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将气囊与a处相连,在c处连接尖嘴管,打开弹簧夹,通入混合气,在尖嘴处点燃气体,没有爆炸,原因是①集气瓶中的水能降温和阻断燃烧;②_______________。

2.[2016·海淀一模] 为了研究反应中压强的变化情况,利用图T7-2进行实验。

图T7-2(1)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a,关闭b,在A中加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方法即可),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 。
【进行实验】
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 g,进行实验。
序号
1﹣1
1﹣2
装置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固体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
绝密★启用前
北京市2018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
(满分45分,考试时间与生物共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 B. C. D.
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
【生活现象解释】
13.(1分)补齐连线。从 或 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 计分。
物质─用途
物质─主要成分
14.(2分)干热岩是地层深处的热岩体。如图为利用其发电的示意图。
(第14题)
(1)将干热岩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的物质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
C.石油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
【生产实际分析】
17.(2分)炼铁的主要原料是赤铁矿(主要成分是 )、焦炭、空气等,转化过程如下:
(第17题)
(1)②中,反应为 ,其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十四 实验原理分析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十四 实验原理分析

专题十四实验原理分析专题导语:实验原理分析题,题号:38。

分值:每空1分,共约4分。

题型的特点是:这类试题通常考查密闭系统体系内气压的变化和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题目往往有创新意识,形式较为新颖,可能是学生在平时练习中少有遇见过的装置组合。

2016年的题目相对简单,2017年题目难度也不会增大。

解题策略:圈画题干,明确问题,提取所学知识,用准确的化学语言描述化学反应的现象,尤其是气压变化引起的现象。

特别注意一定表明是具体哪个环境中气压变大或变小,只说有气压差是不给分。

专题教学策略:实验原理分析题涉及的内容众多,涵盖了氧气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原理分析、燃烧与灭火条件的分析、金属活动性与防腐蚀分析、酸碱盐的性质分析以及一些陌生物质的实验原理分析等等。

题目属于中档偏难题,需要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才能熟能生巧。

专题复习流程:第一步,教师重点阅读专题导语和学习目标、方法突破三个模块,课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选试题,明确授课流程。

第二步,指导学生填写必备知识模块,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知识。

回顾的知识点主要为物质的性质,包括氧气、二氧化碳、酸和碱、碳酸盐等。

第三步,根据题型分类来指导学生做题,做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学生修正并标识,总结易错点、常考点等记录在我的记录空间,以备课后复习。

第四步,选取相关练习题来强化训练,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限时训练。

第五步,回顾总结,可以是做错的题目,也可是常见的考点和典型题。

最后留出课后作业,作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留30分钟到60分钟的题目。

学习目标:掌握实验原理分析题的常见考点和解题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突破:1.常见题型填空题:实验原理分析题(简单原理和复杂原理分析)。

2.解题注意事项实验原理分析题难点在于反应中可能会出现的过量问题导致的物质种类的可能性的判断和引起的其他反应,以及由此产生的气压变化。

解决这类题的办法就是化学实验为载体,对比分析每个装置变化前后的气压变化,在对实验原理理解的基础上,理出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验现象的变化,通常用对比的方法和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018年北京各区初三化学二模实验原理分析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8年北京各区初三化学二模实验原理分析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8年北京各区二模实验原理分析1.(西)实验室配制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操作如下:(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

(2)操作⑤中量筒的量程是_____ (填“10 mL ”、“50 mL ”或“100 mL ”)。

(3)若操作①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桌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实验过程:①通入N 2,将W 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 、b 处白磷均不燃烧;②通入空气,a b 处白磷燃烧。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P 2O 5能与H 2O 反应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

(3)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B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C .②中,a 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3、(朝)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a 、c 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b 、d 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1)甲实验的目的是 。

(2)乙实验,若电解18g 水,则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质量为 g 。

(3)丙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4(朝)某同学利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1)该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 %。

(2)燃烧结束时,试管里剩余气体主要是 (填化学式)。

5(朝)利用下图装置完成23-A 或23-B 两个实验。

请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23-A 计分。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6、K 均已关闭。

(1)检查A 装置气密性:向下推注射器的活塞,松手后活塞恢复至原位,该现象说明 。

(2)实验1观察到A 中液体流入B 中,B 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3)实验2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其理由是 。

2018北京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8北京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2分)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CO2B.O2C.NaClD.NaOH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SO4B.Al2O3C.NO2D.P2O53、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油污净(12~13)B.西瓜汁(5~6)C.洁厕灵(1~2)D.橘子汁(3~4)4、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A.AgB.FeC.ZnD.Al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6、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A.Cl2B.2Cl2C.2ClD.2Cl-7、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A.FeB.CO2C.Fe2O3D.NaCl8、电解水实验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2中得到H2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C.改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9、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0~11题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序号①②③④⑤固体种类NaCl NaCl NaNO3NaNO3NaNO3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10、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⑤11、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①<②B.溶液质量:②<④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12、氨催化氧化是制小时的主要反应之一。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会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3分)(生活现象)13、补齐连线。

【真题】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真题】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2分)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CO2B.O2C.NaClD.NaOH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SO4B.Al2O3C.NO2D.P2O53、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油污净(12~13)B.西瓜汁(5~6)C.洁厕灵(1~2)D.橘子汁(3~4)4、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A.AgB.FeC.ZnD.Al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稀释B.取药C.称量D.过滤6、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A.Cl2B.2Cl2C.2ClD.2Cl-7、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A.FeB.CO2C.Fe2O3D.NaCl8、电解水实验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2中得到H2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C.改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9、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0~11题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固体100g水序号①②③④⑤固体种类NaCl NaCl NaNO3NaNO3NaNO3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10、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⑤11、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①<②B.溶液质量:②<④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12、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反应前反应后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3分)(生活现象)13、补齐连线。

北京市2018-2019初中化学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2

北京市2018-2019初中化学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2

稀醋酸水〖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32.(2分)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

(1)实验1中,取一副眼镜,对着一块镜片哈气,此镜片上出现白雾,另一块镜片无明显变化,证明人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空气中多。

(2)实验2中,欲证明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可将燃着的木条同时伸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人呼出气体中的木条比空气中的木条先熄灭B.空气中的木条比人呼出气体中的木条先熄灭C.该实验证明氧气具有可燃性33.(2分)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1)A中木炭遇O2燃烧时,现象为。

(2)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4.(2分)用微型实验仪器井穴板做反应容器,研究金属的性质。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种金属不与稀盐酸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1)实验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2中药品混合后,烧杯内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3)比较反应前后电子秤示数,描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A.m1 = m2 B.m1 < m2 C.m3 = m4 D.m3 > m436.(4分)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图中a、b处放白磷,c、d处放红磷。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3)对比a、c,可得出的结论是。

(4)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填序号)。

37实验3(的作用是。

(2)实验中,能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依据上述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紫色石蕊遇水变红B.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具有酸性D.紫色石蕊纸花能检验酸性溶液40.(8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__。

北京市2020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习题_含答案

北京市2020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习题_含答案

题型突破(七) 实验原理分析实验原理分析题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变形的一类题,具体要求如下:(1)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2)抓好仪器使用和基本操作的复习。

(3)学会观察,记住并能描述典型的实验现象,观察的要点有:①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光泽度、溶解性和挥发性等;②仪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③反应条件的控制;④变化中的现象,如颜色、状态的变化,气体和沉淀的生成,固体的溶解,以及光和热的变化等;⑤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4)善于积极思考问题,把实验中发生的客观现象和实验事实与微观粒子的运动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推理、解释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并能得出科学结论。

(5)结合操作和习题练习,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掌握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分离和鉴别等操作技能。

1. [2015·西城一模] 图T7-1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其进行相关实验。

图T7-1(1)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弹簧夹,从a处通入空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除杂:打开弹簧夹,从a处缓慢通入O2和CO2的混合气,瓶中液体无明显变化,在c处得到较纯净的O2。

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3)获得稳定气流:打开弹簧夹,从a处通入不稳定的氧气流,在c处获得较为稳定的气流,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止爆炸:气囊中有遇明火能爆炸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将气囊与a处相连,在c处连接尖嘴管,打开弹簧夹,通入混合气,在尖嘴处点燃气体,没有爆炸,原因是①集气瓶中的水能降温和阻断燃烧;②_______________。

2.[2016·海淀一模] 为了研究反应中压强的变化情况,利用图T7-2进行实验。

图T7-2(1)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a,关闭b,在A中加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方法即可),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 40 Ca 64 b5E2RGbCAP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 25个小题,每小题1 分,共25 分)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纸张燃烧 C.水分蒸发 D.矿石粉碎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 B.硅 C.铝 D.铁3.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木炭 B.铁丝 C.蜡烛 D.红磷5.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 B.牛奶 C.白糖 D.植物油6.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塑料玩具B.纯棉帽子C.陶瓷餐具D.黄金饰品7.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其俗称是A.小苏打 B.熟石灰 C.生石灰 D.纯碱8.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核外电子数9.配制5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A.蒸发皿 B.玻璃棒 C.烧杯 D.量筒A.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检查气密性 D.熄灭酒精灯11.下列符合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A.H2 B.2H C.2H2 D. 2H+12.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垃圾分类处理 B.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C.使用节水龙头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13.下列数据是一些物质的,其中呈碱性的是A.牙膏 B.胡萝卜 C.橘子D.食醋 p1EanqFDPw14.下列物质质量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A.碳酸钙B.氯化钠C.浓盐酸D.氢氧化钠15.镁有“国防金属”的美誉。

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12B.核外电子数为 24C.元素符合为MgD.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16.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C.观察颜色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1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1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氮用作冷冻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氧气用于气焊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19.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碘分子质量变大 B.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碘分子体积变小 D.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20.工业冶炼金属锰的原理是,该反应属于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2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22.肼<N2H4)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吸湿性。

2018北京市中考化学解析

2018北京市中考化学解析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A【解析】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是中性气体,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2.B 【解析】硫酸、二氧化氮及五氧化二磷都不含金属元素;氧化铝中含有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B。

3.A【解析】pH大于7显碱性,只有油污净pH为12~13,显碱性;pH小于7显酸性,其他几种物质的pH均小7,都显酸性。

4.A【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在前面的金属(钾、钙、钠除外)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四种金属中只有Ag排在Cu的后面,所以只有Ag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5.D 【解析】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D中缺少玻璃棒。

6.B 【解析】Cl2表示1个氯气分子,2Cl2表示2个氯气分子,2Cl表示2个氯原子,2Cl-表示2个氯离子,故选B。

7.B【解析】碱可以与指示剂、酸、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和某些盐反应,不能与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反应,氯化钠是一种盐,但其不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8.D【解析】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可以记忆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试管2与正极相连,且气体较少是氧气,A错误;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B错误;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错误;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D正确。

9.C【解析】产生白烟说明生成了白色固体,不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错误;由于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开始液面下降后来由于消耗氧气,所以液面又上升,只能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但不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错误;最后液面上1,C 正确;液面下降说明生成了气体或升到1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5瓶中气压升高,不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错误。

中考零距离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七实验原理分析

中考零距离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题型七实验原理分析

热点题型七实验原理分析
题型解析
1.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思路。

2.实验原理包括:基本反应原理(是指反应物质,选择原因,反应条件);装置原理(是指选择仪器,装置连接);基本操作原理(是指基本操作,操作顺序)。

3.实验原理需要表述的内容:实验现象与结果,现象与结果出现的原因,实验步骤设计的依据。

4.实验原理考查点:(1)气压问题(放热、产生气体,压强增大;吸热、消耗气体,压强减小),压强变化的原因,以及由压强的变化引发的实验现象。

(2)有关气体的检验,除杂方法及反
应方程式。

(3)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现象的描述,有实验现象分析的实验结论并描述。

5.会运用对比法和控制变量法分析相关实验。

专题突破
1.(2016·东城一模)课外小组同学利用图A、图B所示装置验证碳酸钠的性质。

图2-7-1
(1)利用图A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向三口瓶内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

步骤二:将注射器1的针头向瓶内推进,使针头下端进入瓶内液面下,向外拉注射器,此时注射器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看到明显现象后,将针头向上拉至图示所示位置。

步骤三:验证碳酸钠是碳酸盐,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将注射器2中的稀硫酸推入瓶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瓶中产生气泡,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利用图B装置进行实验。

将二氧化碳持续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Na2═↓,产生浑浊的原因除反应消耗水使溶剂量减少外,还有的其他原因是20 ℃时,碳酸氢钠的溶
解度小于碳酸钠;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请依据下表信息回答)。

1。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卷]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卷]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卷]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CO2B.O2C.NaCl D.NaOH【分析】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H2SO4B.Al2O3C.NO2D.P2O5【分析】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答分析。

【解答】解:A、H、S、O均为非金属元素,错误;B、铝为金属元素,正确;C、N、O均为非金属元素,错误;D、均为非金属元素,错误。

故选:B。

 3.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油污净(12~13)B.西瓜汁(5~6)C.洁厕灵(1~2)D.橘子汁(3~4)【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油污净的pH为12~13,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B、西瓜汁的pH为5~6,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洁厕灵的pH为1~2,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橘子汁的pH为3~4,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 )A.Ag B.Fe C.Zn D.Al【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Ag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故选项正确。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练习(含答案)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基础复习题型突破七实验原理分析练习(含答案)

题型突破(七) 实验原理分析实验原理分析题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变形的一类题,具体要求如下:(1)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2)抓好仪器使用和基本操作的复习。

(3)学会观察,记住并能描述典型的实验现象,观察的要点有:①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光泽度、溶解性和挥发性等;②仪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③反应条件的控制;④变化中的现象,如颜色、状态的变化,气体和沉淀的生成,固体的溶解,以及光和热的变化等;⑤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4)善于积极思考问题,把实验中发生的客观现象和实验事实与微观粒子的运动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推理、解释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并能得出科学结论。

(5)结合操作和习题练习,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掌握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分离和鉴别等操作技能。

1. [2015·西城一模] 图T7-1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其进行相关实验。

图T7-1(1)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弹簧夹,从a处通入空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除杂:打开弹簧夹,从a处缓慢通入O2和CO2的混合气,瓶中液体无明显变化,在c处得到较纯净的O2。

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3)获得稳定气流:打开弹簧夹,从a处通入不稳定的氧气流,在c处获得较为稳定的气流,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止爆炸:气囊中有遇明火能爆炸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将气囊与a处相连,在c处连接尖嘴管,打开弹簧夹,通入混合气,在尖嘴处点燃气体,没有爆炸,原因是①集气瓶中的水能降温和阻断燃烧;②_______________。

2.[2016·海淀一模] 为了研究反应中压强的变化情况,利用图T7-2进行实验。

图T7-2(1)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a,关闭b,在A中加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方法即可),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018北京初三化学一模----基本实验及原理分析及答案汇编

2018北京初三化学一模----基本实验及原理分析及答案汇编

2018北京初三化学⼀模----基本实验及原理分析及答案汇编东城区【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20.(2分)依据下列实验操作回答问题。

(1)配制⼀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进⾏操作①-⑤,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和_________。

(2)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需要进⾏操作⑥,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

21.(2分)请从21-A、21-B两题中任选⼀个作答。

若两题均答,按21-A计分。

)化学⽅程式是______(1)化学⽅程式是______)溶液由___⾊变为___⾊(2)溶液由___⾊变为___⾊22.分)甲、⼄两同学进⾏如图①所⽰的实验(已知:CaCl2+Na2CO3=CaCO3↓+2NaCl)实验结束后,丙同学把A、B两⽀试管中的物质倒⼊烧杯C中(如图②),充分混合后发现⽩⾊沉淀明显增多。

(1)充分反应后,试管A中剩余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填“HCl”或“Na2CO3”)。

(2)烧杯C中的溶质有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aCl、Na2CO3B.NaCl、CaCl2C.NaCl D.CaCl223.(4分)⽤右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资料:棉花着⽕点为210℃[步骤1]将U型管放⼊盛有冷⽔的烧杯中,打开K2,关闭K1,从a⼝通⼊氧⽓,两端均⽆明显现象。

[步骤2]关闭K2,打开K1,从b⼝通⼊⼆氧化碳,看到澄清⽯灰⽔变浑浊,然后将U型管放⼊盛有80℃热⽔的烧杯中,两端均⽆明显现象。

[步骤3]打开K2,关闭K1,从a⼝通⼊氧⽓,右端⽩磷先燃烧,⼀会⼉棉花开始燃烧,此时左端棉花没有燃烧。

(1)步骤2中,通⼊⼆氧化碳的⽬的是__________。

1(2)请解释步骤3中,右端棉花燃烧的原因___________。

(3西城区〖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19.(2 分)请从 19-A 或 19-B 两题中任选⼀、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 19-A 计分。

...19-A19-B(1)实验室⽤⾼锰酸钾制取氧⽓的化(1)实验室制取⼆氧化碳的化学⽅程式是学⽅程式是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突破(七) 实验原理分析
实验原理分析题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变形的一类题,具体要求如下:
(1)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2)抓好仪器使用和基本操作的复习。

(3)学会观察,记住并能描述典型的实验现象,观察的要点有:①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光泽度、溶解性和挥发性等;②仪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③反应条件的控制;④变化中的现象,如颜色、状态的变化,气体和沉淀的生成,固体的溶解,以及光和热的变化等;⑤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4)善于积极思考问题,把实验中发生的客观现象和实验事实与微观粒子的运动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推理、解释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并能得出科学结论。

(5)结合操作和习题练习,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掌握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分离和鉴别等操作技能。

1. [2015·西城一模] 图T7-1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其进行相关实验。

图T7-1
(1)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弹簧夹,从a处通入空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除杂:打开弹簧夹,从a处缓慢通入O2和CO2的混合气,瓶中液体无明显变化,在c处得到较纯净的O2。

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3)获得稳定气流:打开弹簧夹,从a处通入不稳定的氧气流,在c处获得较为稳定的气流,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止爆炸:气囊中有遇明火能爆炸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将气囊与a处相连,在c处连接尖嘴管,打开弹簧夹,通入混合气,在尖嘴处点燃气体,没有爆炸,原因是①集气瓶中的水能降温和阻断燃烧;②_______________。

2.[2016·海淀一模] 为了研究反应中压强的变化情况,利用图T7-2进行实验。

图T7-2
(1)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a,关闭b,在A中加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方法即可),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用同样原理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

(2)在A、B中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在集气瓶内放入一定量的大理石,将a、b都打开,用注射器加入足量稀盐酸直至液面浸没下端管口,保持注射器活塞不动。

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闭b,集气瓶中持续产生气体,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A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没有反应,写出理由;若发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3.[2016·东城一模]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T7-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甲乙
图T7-3
(1)如图T7-3甲所示,让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先向广口瓶中加入A中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膨胀;再向广口瓶中滴加B中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又缩小,重复操作,气球反复膨胀和缩小。

①分液漏斗A中可能是________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液漏斗B中可能是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有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

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甲:浓硫酸,①:水;乙:稀硫酸,②:碳酸钠 B.甲:水,①:氯化钠;乙:稀盐酸,②:铁
C.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 D.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
4. [2017·东城二模] 利用下列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操作已略去,因导管产生的误差忽略不计)。

图T7-4
(1)打开止水夹a、b,向集气瓶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空气,通入集气瓶内空气的量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得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1。

(2)关闭止水夹a、b,用强光照射引燃白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b,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得量筒内水的体积是V2。

根据实验记录V1、V2,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7·通州一模] 可以利用手持技术较准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

图乙、图丙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过程中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P′分别是反应结束时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图T7-5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集气瓶中的压强会先增大后减小?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否用木炭来进行氧气含量的测定?请结合图进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燕山一模] 用如图T7-6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