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刻舟求剑

合集下载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

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在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2.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寓言,读出韵味。

教学重难点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郑人买履》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你发现今天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指导学生简单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

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你听过或读过哪些寓言?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则寓言。

3.自读《郑人买履》,注意读准字音,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二、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注意自己正音。

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

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指名读,正音(吾wú 、宁nìng、度duó、度dù);再指名读。

提示: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

你知道是什么吗?(度duó——量长短;度dù——尺码)为什么?(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时解决)(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这是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可不容易,老师相信你一定有办法学会它,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进行学习呢?(师生总结学习方法。

)(4)请大家运用以上读书方法,进一步深入课文内容,发现疑问时多读几遍课文,再解决不了的大家一起来帮你。

(设计自学的环节,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学习、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

)2.小组探究学习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解决。

小组中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全班共同研究。

3.交流小组学习情况在学习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哪些疑问?(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方法15寓言两则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方法15寓言两则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寓言两则【教材分析】《刻舟求剑》是《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

”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申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人不能死守教条。

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则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

揭示郑人拘泥于教条的心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实际,不要墨守成规。

要懂得变通,利用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己见、不知变通、墨守成规、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做相应变通的人。

还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即“试之以足”),学会变通,不要教条主义(即“宁信度,无自信也”)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知识的道理。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有学习文言文和语言的基础,对本课的体裁应该不会陌生,而且也会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以自学为主,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通过读书、思考释疑,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对本课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课因为包含了两篇寓言故事,故需要用两个课时来进行讲解。

寓言故事同平常的说明文、议论文有一定的区别,而且故事发生在古代,距离我们现在年代悠久,同学们对于古代人民的生活以及古代人民对事物的理解方式都不是太了解,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老师先对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理解方式进行简单的介绍,再让同学们以自学为主,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在自学中总结自己不懂的问题,老师集中进行讲解。

这样不但能提高同学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可以加深同学们对寓言故事的深刻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的运用寓言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 寓言二则之刻舟求剑 ▎北师大版 (6)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 寓言二则之刻舟求剑 ▎北师大版 (6)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中应该以教师的引导为主,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部分文言文的应用方法和意义,从而体会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注重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古文的内容和情感。

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其主体地位。

根据教材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贯彻“以读为本”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反复颂读中感受古文的韵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抓住文言文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2.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课文只有53个字,虽文字浅显但蕴含了一定的道理。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注意情况变化,不会灵活处理问题的人,也用来讽喻不知变化的愚蠢可笑的行为。

在课文的引入中通过对学生已积累的寓言故事的回忆,将已有的知识唤醒,强调用看注释、结合资料,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文言文。

同时提出寓言有借事喻人的特点。

(2)学生情况分析:文言文文章,学生在小学阶段所见不多,因此,教会孩子读古文的方法,即是为孩子们今后学习古文推开一扇窗,铺开一条道路。

学生初步接触过古文,想真正读懂这篇文章仍有一定难度。

,诵读文章时也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驾驶示范朗读使学生整体掌握文章内容,特别是朗读的停顿,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针对孩子对古文和寓言故事都比较感兴趣这一特点,我决定采用“趣为先、读为主、放为旨”三步走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批文以入情。

这篇文言文主题非常明显,要想让学生入文入理,从人物形象的理解中获得深层次的阅读体验,就应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思结合,以读促思,以思悦读。

(4)教学准备:利用书上插图、多媒体课件、《中国经典寓言故事》3.本课教学目标设计(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朗读文言文。

(2).用对照译文的方法学习《刻舟求剑》,读懂文言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 寓言二则之刻舟求剑 ▎北师大版 (5)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 寓言二则之刻舟求剑 ▎北师大版 (5)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刻舟求剑作课教师:尚荣利作课单位:新乡县小冀镇京华社区小学刻舟求剑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5.讲这则寓言故事。

重、难点与关键:能借助释文理解古文,初步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板书课题1、做游戏:看图猜故事。

2、你发现了什么?这几个故事有什么相同点?(这些都是寓言故事。

)3、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4、说说你们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5、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

出示课题,学生读题。

6、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探讨这篇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老师领读生字。

2、请同学们看课文,你看出了什么?(文言文)文言文挺难读的,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读好?(有!)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停顿得当、有感情。

教师适时指导。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选择自己的方法解决字词的意思,把能理解的文言文中的字词的意思写到相对应的位置。

把不理解的地方先画个问号。

小组里交流探讨。

请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

2、根据对句子中重点字的理解说说寓言中每句话的意思。

3、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并重点读文章的最后一句,自己体会一下,读出了什么样的语气。

4、再读课文全班交流: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思考:那个人能把宝剑捞上来么?为什么?学习了这课明白了什么?四、小组讨论:1、假如你的剑掉入江里,你会怎么办?2、那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和同桌说一说。

(师巡视挑选有代表性的讲给全班同学听)五、师总结:看来,同学们已经真正明白了刻舟求剑的意思,那希望同学们在今后都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来处理。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 寓言二则之刻舟求剑 ▎北师大版 (1)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 寓言二则之刻舟求剑 ▎北师大版 (1)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教材说明:《刻舟求剑》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方法”中的一篇古代寓言。

《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是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

这则古代寓言,通过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变化的人,从反面说明不正确的方法会导致多么坏的结果。

《刻舟求剑》是一篇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多不同。

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在理解时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解寓言讲述的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还要注意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有兴趣、有能力学习其他文言文。

教学目标:1、独立识字,对照译文或借助工具书弄懂字义,理解寓言讲述的故事。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寓言,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使学生明白寓言的寓意,懂得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方法,要知道变通。

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借助译文理解寓言的内容,结合对话中的关键话语展开思考、讨论,明白楚人求不到剑的原因。

2、理解寓言的寓意,从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从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从你们的眼神里,老师看到了一种灵性。

知道吗,这是读书带给你们的变化。

你们这么爱读书,一定读过寓言故事吧?谁能说说什么是“寓言”?2、指名说出自己对寓言的认识,教师总结。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它假借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3、指导书写“寓”字。

(强调最后三笔是:竖、提、点)(过度: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则寓言。

但是,它和我们平常看到的寓言不太一样。

它是一篇古文,出自战国时期的一本著作《吕氏春秋》,这里有许多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刻舟求剑”。

五年级语文上册《刻舟求剑》课件1 北师大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刻舟求剑》课件1 北师大版

拓Hale Waihona Puke 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作业
把《刻舟求剑》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谢谢, 再见!
注释: 涉: 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 落 于: 在,到。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注释: 遽: 立刻、匆忙。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样。 吾:我的。 之: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吐字清楚 停顿得当
刻舟求剑
亦矣从“中 惑,其是坠 乎而所吾于 楚 !剑契剑水 人
不者之,有 行入所遽涉 ,水从契江 求求坠其者 剑之。舟, 若。”,其 此舟舟曰剑 ,已止:自 不行, 舟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赶 紧在船边掉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 下去的地方。”
译文: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走,像这样找剑,岂 不是太糊涂了吗?
为何找不到剑?
《刻舟求剑》告诉我 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 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 们想问题、办事情,都 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 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 变通是不行的。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 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 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 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走,像这样找剑,岂不 是太糊涂了吗?
刻舟求剑
亦矣从“舟
惑,其是中
/
乎 !
/

剑 不
/
所 契 者
/
吾 剑

坠 于 水
楚 人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刻舟求剑》PPT课件1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刻舟求剑》PPT课件1

《刻舟求剑》续写
妥金录
船停下来后,那个楚人便跳入水中去找剑。他在水底游 来游去,不见剑的踪影,连那些鱼儿都嘲笑他真是太愚 蠢了。
他精疲力竭,拖着疲惫的身子上了岸,同行的人对他说 :“咱们的船在走,而你的剑掉入水中并没有和船一起 走,你从这儿找剑,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要想找回 你的宝剑,还是去剑落水的地方看看吧!” 楚人恍然大悟。唉,我怎么这么糊涂呀!他长长地叹了 一口气。最后他下定决心要找到宝剑。于是他坐船又来 到了宝剑落水的附近,潜入水底,果然找到了宝剑。楚人 兴奋不已,他终于明白了做事一定要根据实际变化,采取 不同的方法,学会变通,才能把事做好。
jù 立刻。
渡水。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 者,其剑自舟中 坠于水。遽契其 舟,曰:“是吾 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 者入水求之。舟 已行矣,而剑不 行。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qì雕刻。
这儿。
糊涂。
①② ③④
思 考
◆楚人是个怎样的人?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ຫໍສະໝຸດ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 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 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 化,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选 取合理的做事方法。
中国古代寓言
杯弓蛇影 滥竽充数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狐假虎威
削足适履
亡羊补牢
守株待兔
井底之蛙
拔苗助长
……
寓言是一种具有讽喻性、劝诫性 特点的文学体裁,即含有讽喻或明显 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 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 喻大,借古喻今,借物喻人等,使富 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能在 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刻舟求剑

北师大(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刻舟求剑》优课教学设计_11

北师大(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刻舟求剑》优课教学设计_11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刻舟求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

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讽刺了拘泥守旧、不知变通的人。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做什么事情都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要随着事物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方法,要知道变通。

2、初步接触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学习小“金钥匙”,一边读一边对照译文了解故事整体意思。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这个故事虽小,但却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大道理,我们把这种故事称作?(寓言)2、我们要学习的这个寓言故事叫做刻舟求剑。

(生齐读课题、理解课题)3、翻书P56,看看《刻舟求剑》是出自哪儿?(PPT出示)师简介《吕氏春秋》4、首先,请同学们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平常所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由哪两部分组成?(古文和译文两部分)5、古文和译文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结合“译文”这个词语来分析。

小结:古文是古人的表达方式,译文是我们现代人的表达方式。

因此,如果我们单看古文的话,不太好理解。

今天,我们就结合译文,来重点学习这种不太好理解的古文。

学习古文也有一定的方法。

刚才我们理解课题,了解出处是第一步。

二、初读课文1、学习古文的第二步就是读准读通。

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古文部分,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1)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

(PPT出示难读字音,指名读,带入句子读)(2)除了这些比较难的字,其他的也会读吗?一起来试一试吧。

(齐读全文,正字音)2、要读好古文,除了读准字音,还必须能正确断句,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铅笔一边听老师读,一边试着给古文断句。

(师范读,生断句)(1)你看一下你断的句子和我的一样吗,不一样的赶快改一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6.2《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6.2《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置之其坐 至之市 之 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已得履
先自度其足

度 遂不得履
吾忘持度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何不试之以足 而置之其坐
而忘操之
一词多义
1、度: ①先自度其足 (量长短) ②吾忘持度 (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③宁信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
2、之: ①而置之其坐(代指量好的尺码) ②何不试之以足(履) ③至之市(到……去) ④入水求之(代指剑)
yù jiàn chǔ shè zhuì yuē
寓剑楚涉 坠 曰
寓言 公寓
宝剑 剑客
清楚 楚国
干涉 涉及
坠落 下坠
子曰 ()
wú dù qǐ tú

吾渡
岂涂罢
吾身
渡口 渡船
岂敢 岂有此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糊涂 涂料
罢免 罢休
刻舟求剑
jù立即。
渡水。
楚人有涉江 者,其剑自舟中
qì雕刻。
坠于水。遽契其 这儿。 舟,曰:“是吾
翻译时需要调整顺序的句子: 1、郑人有欲买履者 意为:有欲买履之郑人 2、何不试之以足 意为:何不以足试之 3、无自信也 意为:无信自也
翻译句子有时句子需要补充完整:
1、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忘了拿尺 寸),(他)于是对卖鞋的人说: “我忘了拿尺寸。”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他)回来时,集市已经结束了,(他) 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
者入水求之。舟
已行矣,而剑不
行。求剑若此, 糊涂。
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课堂练习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2 寓言二则之刻舟求剑 ▎北师大版(共19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2 寓言二则之刻舟求剑 ▎北师大版(共19张PPT)

作业:
则小 故事,如果能尝试用老师上课讲的方法来 写一则简短的文言文更好。
请用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楚人为何契其舟? 其有何作为? 契舟之时出何言?
请用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何以不得剑?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 亦惑乎!
不能做死守教条、固执死板、不懂 变通的人,而要做一个善于思考、见机行 事、随机应变的人。
寓意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于水,遽令舟止,遂取绳索引磁 石坠于水,往复行舟。未几,果 得剑。灵活机智,晓得变通,求 剑若此,不亦智乎!
寓意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 ,阐明一定的寓意,并且达 到教育他人的目的。
——《吕氏春秋》
自由读一读这 篇课文。注意字音 ,读通句子,并划 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语。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 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 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 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 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 乎!
其 (代词:代替人、物或事)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楚人的 遽契其舟 楚人的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楚人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 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 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说课稿

刻舟求剑说课稿

《刻舟求剑》说课稿一、说教材内容《刻舟求剑》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二则》中的寓言故事。

讲的是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剑掉入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船靠岸时他立刻从刻记号的地方找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自己的剑。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拘泥守旧,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学会变通。

文章共有两层结构。

第一层是楚人丢剑和找剑的过程。

第二层是议论、反思这种糊涂的找剑方法。

虽然这则寓言故事篇幅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有很强的震慑力和感染力。

二、说学情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乐于表达,善于交流。

他们对生活也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走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

学习上他们也具备了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阅读的能力还不是很好,需要老师在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以及所包含的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读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生对掉剑之人错在哪里的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五、说教法我主要采用了巧妙创设情景和精心设计问题法。

六、说学法采取以“以诵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的方法。

对文言文采取小组合作朗读、齐读、单读表演等方式。

七、说教学流程我按照我校的五步十环节来进行教学的。

(一)、激趣导入新课先播放《刻舟求剑》的动画故事。

导入新课,引出课题,接着解题。

然后小结寓言就是蕴含着深刻道理的短小故事。

即短小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预习检测交流《吕氏春秋》的资料,考察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四)初读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然后听范读,画节奏。

再跟读模仿,然后个别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

(五)导学引领:讨论交流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对照译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刻舟求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本课生字并会给生字组词,知道“涉江、遽、契、惑”等词语的意思。

2、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这则寓言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剑得不到剑的原因,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办事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目标2、3
学习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及重难点。

三、读一读《英才教程》第154页的内容,了解《吕氏春秋》。

看课件了解吕不韦。

四、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2、对照译文说说下列字词的意思。

(涉、自、坠、遽、契、止、求、行、若此、惑)
3、对照译文,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寓言故事。

(完整,流畅)
4、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楚人的剑掉到水里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2)船靠岸以后,楚人捞到剑了吗?为什么?
(3)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
五、合作探究。

1、对学:(1)互读课文,及时正音。

(2)一人读一句文言文,另一人读译文。

(3)交流(涉、自、坠、遽、契、止、求、行、若此、惑)在句子中的意思。

2、群学:组内交流自主学习3的问题。

六、展示提升。

1、我能给大家读一读课文。

2、我能给大家讲一讲课文意思。

3、我们组愿意给同学们讲一讲自主学习3的问题。

七、拓展延伸。

1、你觉得这个楚国人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或几个词概括)
2、刻舟求剑的故事蕴含着一个什么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八、达标测评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涉.()江者坠.()于水遽.()契.()其舟
不亦惑.()乎吾.()寓.()言
2、翻译句子
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