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复习整合导学案(学生案)

合集下载

《滕王阁序》优秀导学案 3篇

《滕王阁序》优秀导学案 3篇

《滕王阁序》优秀导学案篇6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通过反复朗读,领略骈文的神韵之美。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学习重点:1、不同形式对偶句的朗读,特别是句读的切分。

2、认真朗读,弄清典故,把握文意。

学习难点:弄清典故,把握文意。

学习方法:朗读法,讲解法教具学具:Ic课件讲课前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课文,通读课下注释并思考下列问题。

1、叙事是哪一段?概括大意。

2、写景是哪几段?概括大意。

3、抒情是哪几段?抒发了什么感情?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二、学习新课。

1、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

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称“初唐四杰”,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名作,名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开阔,甚相慰勉。

《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传为佳话。

唐高宗在位期间,为王勃之才一叹二叹,乃至于三叹,在初唐时即被传为佳话。

王勃十四岁不到就去应幽素举。

应试之日,到禁卫禁场的考场,用眼四观,见全是年长的公子、束发秀才、白首童生,唯独自己还是一个孩童。

当主考官点名点到王勃时,见其长衫拖地,乳臭未干,一脸稚气,心中颇有几分不快。

王勃非常聪明,见状,连忙上前叩拜施礼,说:“宗师爷在上,学生龙门王勃前来参拜领教。

”这几句话听者颇觉顺耳。

主考官这时突生奚落之念,出口道:“蓝衫拖地,怪貌谁能认!”王勃仗胆反讥:“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

”主考官笑,再戏谑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王勃趣答:“今朝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主考官窃喜,拊掌道:“神童,神童,果然是龙门神童,准考。

”王勃赴考高中后,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嗣后,才思泉涌,笔端升花,撰《宸游东岳颂》《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

高宗见此两篇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为之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

《琵琶行》导学案整理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整理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整理答案第一篇:《琵琶行》导学案整理答案《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3.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课前预习】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_,1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复习整合课件

《琵琶行》《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复习整合课件
名词结构

助词,和“为” 3.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一起表示被动
固定结构,“用来…” 4.所以游目骋怀 • 5.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固定结构,“…的
原因”
高考链接:默写句子
• 1.杨意不逢, 抚凌云而自惜 ;钟期既 遇, 奏流水以何惭 ? 落霞与孤鹜齐飞 • 2.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 3.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列冈 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 • 4.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迷 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 津, 烟光凝而暮山紫 • 5.潦水尽而寒潭清, 。
• 1.或取诸怀抱, 晤言一室之内 ;或因 放浪形骸之外 寄所托, 。

•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3.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4.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
《琵琶行、兰亭集序、滕王阁序》
基础知识梳理
学习目标
• 1.熟练背诵这三篇课文,能准 确默写其中的名句。 • 2.掌握“修、次、因为、信、 齐、一”等重要实词常见含义 。 • 3.归纳虚词“所”的用法。
基础检查
• • • • • • • • 1、是日也,天朗气清 2、徐孺下陈蕃之榻 3、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向之所欣 6、信可乐也 7、曾不知老之将至 8、不能喻之于怀10、使快弹数曲 11、襟三江而带五湖12、列坐其次 13、所以游目骋怀14、固知一死生 15、齐彭殇为妄作17、低眉信手续续弹 18、穷且益坚
• • • •
之 及其所之既倦 夫人之相与 暮春之初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仰观宇宙之大
• 致: •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 之士 • 专心致志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3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3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9【案例背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序言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巅峰,而且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二者相得益彰,确立了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立意不凡。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此文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

本案例分析本课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法。

【案例题旨】对于文言文教学,一般都以讲解为主,不太重视学生诵读,因为文言文的重点就是要求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

虽然稍显枯燥,但是学生也明白其中的重要性,故而课堂效果也挺好。

但这种讲解却不能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精彩和美,故而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文言文本身。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试图改变文言文的一般教学方法,从由教师讲解变成让学生朗读,从重视翻译到重视感悟,重视学生体验。

【案例细节】一、朗读教学设计: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全班齐读,讨论解决预习中有疑问的词句。

3、自由诵读,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4、全班齐读,从每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概括作者的心情;个人朗读在朗读中分别体现出欢乐、痛苦、悲伤的感情。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第一段中,作者欢乐的因素有哪些?第二段中他为何而痛?第三段中他又为何而悲?5、熟读成诵,可当堂成诵,亦可晨读成诵。

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每一遍朗读都有目的,每一遍朗读都有任务。

通过朗读,使学生身临其境,直入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受文本、感悟人生。

滕王阁序高三复习导学案

滕王阁序高三复习导学案

《滕王阁序》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研读文本,梳理出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2.借助典故赏析文本蕴含的丰富情感。

自主学习一、基础梳理(一)通假宇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句意: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

)②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句意: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

句意: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二)古今异义①穷且益坚(穷:困厄,处境艰难。

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

句意: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②一介书生(一介:一个。

“介”量词。

今常用于“介绍”“介于”等意。

句意:一个书生。

)③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

今无此意。

句意: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④盛筵难再(再:第二次。

今相当于“又”。

句意:难有第二次遇到。

)⑤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云尔: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

今无此意。

句意: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

句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⑦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⑨童子何知(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⑩彩彻区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三)词类活用A、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2、名词作动词①一言均赋.②目.吴会于云间③烟光凝而暮山紫.④梓泽丘墟..3、名词的意动襟.三江而带.五湖B、形容词的活用①四美.具,二难.并②宾主尽东南之美.C、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徐孺下.陈蕃之榻②川泽纡其骇.瞩③屈.贾谊于长沙④窜.梁鸿于海曲(四)一词多义1.、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②潦水尽.而寒潭清③聊乘化以归尽.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2.、胜:①胜.友如云②躬逢胜.饯③胜.地不常④驴不胜.怒,蹄之⑤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⑥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3.、穷:①响穷.彭蠢之滨②穷.睇眄于中天③穷.且益坚④岂效穷.途之哭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4、序:①序.属三秋②滕王阁序.③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与陈伯之书》)④序.八州而朝同列教师寄语:要看见真正的美景,便需使自己芜杂的心在纷繁的世界中沉静下来。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琵琶行》并序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不断传承,中国古代文学逐渐成为了人们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其中,《琵琶行》作为唐代文学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何通过《琵琶行》的学习,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和价值,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琵琶行》为例,设计一份《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 理解《琵琶行》的基本情节,掌握主要人物特征和情感表达。

2. 熟悉《琵琶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认识古代音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 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增强文化自信。

二、学习过程:1. 导入环节: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从《琵琶行》的标题和课本中相关的文字中,引导学生们了解《琵琶行》这首诗篇的文学形式和基本情节,以及这首诗的作者白居易的基本情况和创作背景。

通过音乐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琵琶的音乐特点,加深对诗篇中音乐形象的理解与感受。

2. 感受情感环节:理解《琵琶行》的情感表达和主旨思想通过朗读和分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琵琶行》中人物情感的表达和描写,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让学生感受到“无情不似多情苦”,“好事多磨”等诗中主题思想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情感的内因和外部条件,以及背后所体现的深刻的人性和人文关怀。

3. 文学特点环节:掌握《琵琶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通过比较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在学习《琵琶行》的过程中,让学生寻找文学表现手法的变化和演化之处,了解诗篇创作和表现手法的典型特点,探究其文学形式呈现的艺术价值。

4. 文化传承环节: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通过与学生讨论古代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领悟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促进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既在理论知识方面,也在实践操作中加强学习。

《滕王阁序》导学案(学生版)

《滕王阁序》导学案(学生版)

《滕王阁序》导学案【学习目标】A 类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B 类2.熟读课文,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句子的意义或用法。

3.体会作者怀才不遇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

C 类 4.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1-2段。

【知识链接】1、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韩愈《新修滕王阁记》中写道:“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2、唐初四杰之王勃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

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

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的王府侍读。

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

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

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

”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

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

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3、作序的背景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了名楼滕王阁,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

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

至王勃之座时,王勃不谙此道,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

王勃于是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借机酝酿才思。

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

《琵琶行》导学案3篇

《琵琶行》导学案3篇

《琵琶行》导学案《琵琶行》导学案3篇《琵琶行》导学案1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诵读文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用黑色笔标出重点文言词语,并尝试翻译课文。

2. 在充分预习、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导学案。

3. 找出自主学习的疑难点,课堂上合作探究解决。

学习目标:1. 准确掌握“左迁”“相”“命”“间关”“等闲”“阑干”等文言实词;掌握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的活用等词类活用。

2. 反复诵读,鉴赏、学习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 反复诵读,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含答案)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

”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

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高中语文《琵琶行》导学案设计

高中语文《琵琶行》导学案设计

高中语文《琵琶行》导学案设计高中语文《琵琶行》导学案设计课程标准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2. 整体感知,并通过诵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变化。

3. 音乐艺术所表达的人物情感以及人物关系的渐进过程学习目标1. 通过解诗歌,理解作者在描写音乐时所运用到的写作技巧,包括想象联想、比喻、通感、正侧面描写等等。

2. 提高诗歌朗诵的技巧,培养朗诵的感情。

3. 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中心句的深刻含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音乐的描写所运用到的写作技巧。

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学习过程学习内容(任务)及问题学习活动及行为导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引入新课。

【模块一】知人论世(1)知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将其诗歌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山水诗,《琵琶行》是一首感伤诗。

(2)论世:写作背景(3)文体知识:乐府诗歌、行、引: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歌,是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长恨歌》;行,是“衍其事而歌之”,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长歌行》。

吟,古典诗词的一种名称,《秦中吟》。

【模块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注意重点字词。

2.请同学听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初步感知诗中的感情。

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 凄惨悲凉忧伤二.疏通小序,积累字词(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交流下列词句意思)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地点、人物和故事梗,述歌女的悲凉身世,点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3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3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1[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感悟文意,学生互助合作质疑探讨重要的文言知识。

态度情感价值观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掌握“修、期、次、致、临”等实词的多义性,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品味文中精炼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学习难点]深刻体悟作者的心路历程,正确积极地看待生死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衔接]1、解题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

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2.关于序的体裁的常识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

一是赠序,一是书序。

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

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兰亭集序”即兰亭会诗集的序言。

3、作者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人(现山东省临沂县)。

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出身世家大族,性情耿直,严守操节。

起家秘书郎,后迁参军,长史。

拜护军将军,调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在会稽任内适逢灾荒,开仓赈济百姓。

因与上司扬州刺史王述失和,遂称病辞职,从此优游林下,寄情山水,专攻书法。

王羲之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法,12岁读前人笔论。

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

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

琵琶行(学生用导学案)

琵琶行(学生用导学案)

琵琶行(并序)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进一步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

了解歌行体的特点。

熟记名句,丰富积累。

2.体会诗人感情,鉴赏诗歌艺术手法,品味音乐描写艺术,训练朗读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热爱,领会作者情感里的人性美。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描摹音乐的妙处,进而领会作者的感情。

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同”。

解决办法1.反复诵读,增强感性认识。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学生活动学生重点阅读琵琶音乐声调由低到高再到低的抑扬疾徐变化的全过程,领略品评作者形象化的表现手法,体味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预习案预习:1.对照注释,积累文言词,疏通文意;2.课前预习中认真阅读诗前小序,并与诗对照,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例如序文中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六句(“予出官二年……有迁谪意”)跟诗的第四段对应。

由此了解故事的梗概,这对整体感知这首诗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切实完成。

一、文学常识(1)关于“行”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吟、曲无严格的区别。

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

(2)关于作者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诗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3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3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6教学目的1.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协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课文导入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仪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朝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并举祈、消灾的仪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

王羲之不但文章写的好,又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于是兰亭,(兰渚之亭)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二.朗读课文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

学生齐读。

(教师订正)(1)朗读语调提示:永和九年修模事也以中速读。

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2)朗读指导: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

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分之现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了解序的题材特点明确: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2、本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明确: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兰亭集序》导学案(学生版)

《兰亭集序》导学案(学生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案(学生版)班级:姓名:小组:座号:一、课题:《兰亭集序》(粤教版语文教材《必修2》第四单元第19课)二、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3、积累文中的名句。

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内容导读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以书法闻名古今,他的文名反被掩盖,本文既是佳篇,也是名帖,文章、书法相得益彰,辉映千秋,流传广远。

文章写得清新简朴,韵味悠长,具有独特的风格。

篇首的叙事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下文引出感慨和议论,低回曲折,寄托深远,表达得显而不露,深而不晦。

文笔流畅、洒脱,运用了较多的骈句,却并不拘谨板滞。

这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篇关于宴游的名作。

(二)、资料助读1.知人论世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后世誉之为书圣。

2.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

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滕王阁序》导学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流畅的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2、能够借助课下注解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3、具体研读课文1—3自然段,积累文言知识,赏析景物描写技巧,体会语言美。

4、尝试背诵2、3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全文;反复诵读,感受骈文的美,培养语感;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2、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笑对人生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预测】:1、积累文言知识,赏析景物描写技巧,体会语言美。

2、背诵2、3自然段。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

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

2、背景介绍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

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

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

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

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

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

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

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滕王阁序》 导学案

《滕王阁序》 导学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王勃的生平及作品,积累文学常识。

2、理解和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

3、感受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4、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中的文言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等。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赏析本文的写景技巧和语言特色。

2、难点(1)理解文中典故的含义及作用。

(2)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深层原因。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王勃(约 650 年—约 676 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

上元二年(675 年),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节时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

阎都督宴客,本是想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王勃竟不推辞,当场挥笔而书,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2、写作背景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东岸。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 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上元二年(675 年),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节时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

阎都督宴客,本是想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王勃竟不推辞,当场挥笔而书,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四、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1)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2)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2、古今异义(1)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贫穷。

(2)所赖君子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3、一词多义(1)故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形容词,旧的。

高中语文 琵琶行复习导学学案 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琵琶行复习导学学案 新人教版

《琵琶行》学案导学复习目标:1、了解诗歌常识,掌握文言知识。

2、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3.背诵全文。

复习指导:用两节课时间掌握好基本知识,重在背诵,背诵不写错别字。

复习内容: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诗言志②凡六百一十六言③复驾言兮焉求④东船西舫悄无言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A.①言语②字③助词④表达⑤说B.①言语②字③表达④声音⑤助词C.①表达②字③言语④说⑤助词D.①表达②字③助词④声音⑤说2.选出加点字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王之涣的《凉州词》与李清照《漱玉词)B.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苏轼的《东坡乐府》C.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钱塘湖春行》D.刘邦的《大风歌》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对诗词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是()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4.下列各句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不同类的是()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5.选出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势拔五岳掩赤诚”中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B.《梦游天姥吟留别》选自《李太白全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少陵集详注》,《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C.“司马泪痕多”的典故出自“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其中的“青”是唐代官职低的服色。

D.“梦啼妆泪红阑干”一句意为“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红色的(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泪都流干了。

6.“歌行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组()①篇幅较长②篇幅较短③其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④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⑤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⑥讲究对仗,声调韵律A.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⑥C.①④⑤ D.①③⑥7.下面是《琵琶行》中的五个名句,它们在诗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学生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学生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案(学生版)班级:姓名:小组:座号:16《琵琶行(并序)》【课题】《琵琶行(并序)》(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16课)【课型】本文属于古典诗歌基本阅读课【学习目标】1.能通过自主预习,了解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理解、掌握、背诵)2.能理清诗歌的结构脉络,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作者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理解、分析)3. 能通过了解白居易的人生经历,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遭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可贵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重点】1.能通过自主预习,了解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理解、掌握、背诵)2.能理清诗歌的结构脉络,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作者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理解、分析)【学习难点】能理清诗歌的结构脉络,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作者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理解、分析)【课前预习积累】(一)字音识记湓.浦( )贾.人( ) 荻.花( ) 恬.然( )悯.然( ) 银篦.( ) 铮.铮( ) 悄.无言( )水浆迸.( ) 迁谪.( ) 嘲哳..( )..( ) 呕哑钿.头( ) 红绡.( )(二)通假字1.曲终收拨当心画.通“”,2.家在虾.蟆陵下住通“”(三)古今异义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3.似诉平生不得志..古义:今义:志愿实现,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4.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今义:颜料或染料 5.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 今义:鼓出来,冒出来 6.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 今义:排行第一的人 7.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 今义:使紊乱的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 8.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 今义:朝前(四)一词多义1、实词 言⎩⎨⎧ ①感斯人言②凡六百一十六言③自言本是京城女数⎩⎪⎨⎪⎧ ①使快弹数曲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语⎩⎨⎧ ①琵琶声停欲语迟②今夜闻君琵琶语轻⎩⎨⎧ ①轻拢慢捻②商人重利轻别离泣⎩⎨⎧ ①满座重闻皆掩泣②座中泣下谁最多 下⎩⎨⎧ ①主人下马客在船②家在虾蟆陵下住2、虚词为⎩⎪⎨⎪⎧①因为长句 ②初为《霓裳》后《六幺》③为君翻作《琵琶行》第一课时一、内容导读《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后,在秋风萧瑟、秋月朗照、枫叶荻花颤动的浔阳江边抒写的千古绝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即墨二中2012-2013学年度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号:10 使用时间:2012.10 编制: 审核:高三语文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名称 《琵琶行、兰亭集序、滕王阁序》
知识梳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练背诵这三篇课文,能准确默写其中的名句。

2.掌握“修、次、因为、信、齐、一”等重要实词常见含义并熟记文本中
出现的重要文言现象。

提示:请用你清晰的笔画、工整的字迹,保持导学案的卷面整洁。

课前预习案
一、熟练背诵这三篇课文。

二、认真做《教材基础梳理》11页《基础知能回扣》中的二(8、9、10、11)三(5)、18页《基础知能回扣》中的二(8、9、10)三(7)、四(12.19)五(3.12)题。

要求:对照答案纠错,查清疑点。

(20分钟以内)
我的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案
一、注音。

癸.( )丑 会稽..( ) 修禊.( ) 流觞.( )曲水 商贾.( ) 游目骋.( )怀 彭殇.( ) 曾.( )不知 嗟.( )悼 趣.( )舍万殊 放浪形骸.( ) 红绡.( ) 雨霁.( ) 霓裳.( ) 二、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1、是日也,天朗气清( )
2、徐孺下陈蕃之榻( )
3、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4、向之所欣( )
5、因为长句( )
6、信可乐也( )
7、曾不知老之将至( )
8、不能喻之于怀( )
9、一觞一咏( ) 10、使快弹数曲( ) 11、襟三江而带五湖( ) 12、列坐其次 ( ) 13、所以游目骋怀( ) 14、固知一死生( ) 15、齐彭殇为妄作( ) 16、有感于斯文 ( ) 17、低眉信手续续弹( ) 18、穷且益坚( ) 三、解释下列多义词。

1、修: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乃重修岳阳楼 修守战之具 2.次: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师退,次于召陵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余船以次俱进
3.之
及其所之既倦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夫人之相与 足以极视听之娱 暮春之初 仰观宇宙之大 4.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专心致志
装 订 线
四、虚词积累:所
1.某所,而母立于兹。

2.或因寄所托。

3.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4.所以游目骋怀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五、高考链接:默写句子
《滕王阁序》
1.杨意不逢,;钟期既遇,?(2009山东卷)
2.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2010年全国卷Ⅰ)
3.鹤汀凫渚,;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王勃《滕王阁序》)(2012山东卷)
4.闾阎扑地,;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序》)(2012湖南卷)
5.潦水尽而寒潭清,。

(2011天津卷、湖北卷)
《琵琶行》
1.同是天涯沦落人,。

(2010山东卷)
2.别有幽愁暗恨生,。

(2010安徽卷)
3.醉不成欢惨将别,。

(2011湖北卷)
4.我闻琵琶已叹息,。

,相逢何必曾相识。

(2012江西卷、2011广东卷)
5.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2012辽宁卷)
6. ,此时无声胜有声。

(2012天津卷)
7.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2012北京卷)
《兰亭集序》
1.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2010江西卷)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010天津卷)
3. ,齐彭殇为妄作。

(2011四川卷)
4. ,俯察品类之盛。

(2011山东卷)
5.群贤毕至,。

(2012福建卷)
五、合作与交流。

做完之后,请交换批改,有什么疑点请记录下来:
课后巩固案
翻译句子
A.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