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英国 走向现代
大国崛起英国篇的主要内容
大国崛起英国篇的主要内容大国崛起是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的过程。英国是一个典型的大国崛起的例子,在过去几个世纪里,英国从一个小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本文将重点探讨英国大国崛起的主要内容。
1.基础奠定阶段(16世纪)
英国的大国崛起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在此时期,英国正在经历宗教改革和创新的时期。英国国教从天主教改为新教,这为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带来了巨大变革。英国开始进行自由贸易,促进了商业和工业的发展,逐渐崛起为欧洲重要的贸易中心。
2.海上霸权崛起(17世纪)
17世纪,英国开始崛起为海上霸权。英国的海军实力不断增强,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海军指挥官,如弗朗西斯·德雷克和罗伯特·布莱克。英国海军在与西班牙的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并促使了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扩张。英国政府通过成立英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
群岛公司来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并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海洋贸易中的
地位。
3.工业革命(18世纪)
18世纪,英国的大国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这是因为英国迎来了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带来了一系列关键的技术和经济的变革,如纺织
工业、煤炭和钢铁工业的发展。这些变革推动了英国的工业化进程,
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的制造业实力大大增强,产
品通过海洋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销售,进一步提升了英国的地位。
4.皇家海军超越法国(19世纪)
19世纪初,英国的皇家海军已经超过了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
海军。此时,英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海外殖民地,如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加强了对全球贸易的控制。英国还开始在非
大国崛起之英国篇
英国史
议会通过 英国成为 英国资产 英国 《权利法案》 参加第 世界上最 阶级革命 “光荣 建立君主立 工业革 大的殖民 三国协 一次世 巴黎和会 命开始 国家 约形成 界大战 开始 革命” 宪制政体 1640年 1688年 1689年 18世纪 18世纪 1907年 1914年 60年代 后半期 1919年
1、陈华同学正在查找查理一世、《权利法案》、新贵族 等资料。由此可以判断他探究的相关史实 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 革命 D.十月革命 2.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 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 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 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 三角形状,后来居上成为最大的黑奴贩子的是哪个国 家 ( )
结果、影响 一战爆发。 成为一战战胜国。
1919——1922年,参加巴黎和会和华 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盛顿会议,参与对世界的重新瓜分; 维护殖民强国地位。 控制国际联盟。 推行绥靖政策。目的:保住既得利益, 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 祸水东引。实质:自私自利,姑息养 野心日益膨胀,削弱了反法西 奸。表现:慕尼黑阴谋。 斯力量。 1939年9月,对德不宣而战。 1940年5月,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参与雅尔塔会议。取得二战胜利。 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1949年,加入北约。 1973年,加入欧共体。 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为反攻保存有生力量。 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协调军事行动,安排战后世界 格局。 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
大国崛起之英国概要
THANKS
大国崛起之英国
组员 :陈淑婷 熊洁 涂玉琪 李子健
英国(大不列源自文库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的联 合王国,统一于一个中央政府和国家元首。英国位于欧 洲大陆西北面,英国本土位于大不列颠岛,被北海、英 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国土面 积24.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0万。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的原因
前提 条件
01 资本--殖民掠夺 圈地运动 海外贸易
02 市场-- 圈地运动(内) 殖民掠夺(外) 01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02 社会的稳定
03 劳动力--圈地运动
04 资源--铁矿丰富 殖民掠夺 圈地运动
05 技术--工场手工业发达 累计技术
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使它的社会生产力 得到飞速的发展,使英国在短短 的几十年内由农业国一跃而为世 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号称“世界工厂”,并称霸世界 达半个多世纪。 1840年前后,工业革命基本完 成,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 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成为 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 世界霸主地位的衰落:一战后,随着国力的衰退, 欧洲(英法)虽仍是国际关系的中心,但英国霸主 地位已经严重削弱。
• 原因:①一战的削弱。②战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及自治领分离运动的打击。③美国的崛起及竞争。
大国崛起分集剧情概括
大国崛起分集剧情概括
大国崛起分集剧情概括
大国崛起的创作背景
200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九次集体学习,这次学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学习的内容是:世界上9个主要国家自15世纪以来的兴衰史。此后,关于这段历史的学习在其他各级党政部门多次进行。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中央电视台制作了《大国崛起》,来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
大国崛起分集剧情概括
《大国崛起》是由周艳执导的12集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于2006年11月13日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首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分集剧情概括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西班牙)
15世纪,欧洲大陆最早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迪亚士、达·伽马等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当麦哲伦船队(麦哲伦本人在菲律宾意外身亡)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却很快盛极而衰。
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
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他们成
大国崛起走向现代观后感
大国崛起走向现代观后感
在观看《大国崛起走向现代》这部纪录片后,我深受启发。这部纪录片以历史为脉络,展现了各个大国如何从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崛起,走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它不仅揭示了大国崛起的内在逻辑,还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
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崛起不是偶然的,而是基于其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路径,但也有一些共性特征。例如,科技创新、教育普及、社会稳定和对外开放等都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纪录片中,我还看到了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曲折与艰辛。无论是英国、美国还是德国等国家,他们都曾面临过内忧外患、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等挑战。然而,正是这些挑战促使他们不断进行自我革新和变革,逐步走向现代化。
对于中国来说,这部纪录片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当前,中国正处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中。我们既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也要吸取他们的教训,避免走弯路。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教育普及和社会稳定等各方面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此外,这部纪录片还让我认识到,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联系越来越紧密,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总之,《大国崛起走向现代》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领悟到了一个国家现代化的不易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国崛起英国内容概括
大国崛起英国内容概括
大国崛起英国内容概括如下:一份有关大国崛起英国的内容概括,不能涉及真实名字和引用。这个主要面向大家对英国的了解和认知水平,它起源于古老的不列颠岛,并随着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逐渐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国家。英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以创新、工业、科学和文学等领域的成就而闻名。经过苏格兰与英格兰的联合成为联合王国,英国开始建立起一个广泛的海外殖民帝国。它通过发展海军力量实现了全球的影响力,并在19世纪成为一个拥有广泛殖民地的大国。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使得它成为全球的工业和经济中心,并在殖民地事务、国际贸易和文化传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逐渐失去了殖民地,但保持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它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并是北约的重要成员。尽管英国在过去几个世纪中独立和统一的过程中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它通过适应和发展不断崛起并继续影响国际事务。大国崛起英国的故事充满了战略、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复杂性,对于理解现代世界的历史和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大国崛起走向现代观后感心得300字8篇读友吧
大国崛起走向现代观后感心得300字8篇
大国崛起走向现代观后感300字精选篇1
大海总是在最平静的地方掀起波浪。历史像大海,总是在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创造奇迹。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依靠着有理的地里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成为整个世界经济的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荷兰人崛起的故事是从鲱鱼开始的,很多人以捕鲱鱼来挣钱。荷兰的商业有许多发展自由和创新能力,一把小刀让他们脱颖而出,对商船大胆的改造,宁愿冻死也没有动货物,使他们一点一点的变强。当年,西班牙占领荷兰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遇到半点抵抗,荷兰人就俯首称臣了!后来西班牙人宣称,荷兰是西班牙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他们也毫无异议!
当西班牙人派来总督,当他们的国王的时候,他们就马上顶礼膜拜了。但是,当西班牙人提出上重税的要求的时候,荷兰人就不干了!他们马上揭竿而起,奋起反抗,把西班牙人赶出了自己的国土!他们对于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并具有“只是不想为了所谓的尊严而丧失重大的通商和赚钱利益”的思想。后成立了股份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成立,接着又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银行。由此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
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回顾这段历史,和片头展现的画面一样令人汹涌澎湃,震撼不以,后面的一系列国家由盛转衰,跌宕起伏,期间波澜壮阔极富历史代入感,仿佛让人置身其境!
大国崛起走向现代观后感300字精选篇2
上次党课我们认真观看了纪录片《大国崛起》英国崛起的部分。它描述了自18世纪后,英国如何从一个弱小岛国成长为世界性大国——“日不落帝国”的历程。它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大英帝国的兴衰成败。这些历史史实给予了我深深的震撼。在了解我国历史的同时,对其他世界强国的近代历史的了解与学习尤为重要。我们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去借鉴那些成功的历史。学习欧洲强国的历史,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对
大国崛起之英国
大国崛起之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位于中国的西方,这是一个仅有6000万人口和24万平方公里的岛国,为何如此强大,让那么多人为之奋斗,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首先,让我们从国家的统治角度进行分析,是一位伟大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使英国从一个小国逐渐强大起来,当时,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不断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外淘金的消息。这就像是一个讯号,告诉这些懵懂的人类,发财的道路来了。这就意味着,在一个新的世界,谁先发现,谁先抢的先机,谁就是胜利者。所以女王下令:可以掠私船,强盗,并且派遣一部分人进行海外掠夺和殖民地的抢占。但是,在对待国内的民众,她却宽容之至,对于莎士比亚的讽刺她的戏剧,她并没有愤怒的禁止,反而以一种接受的态度。因为她明白,权利的基础是英国全体民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王并没有过人的至上的权利。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在国王和民众之间渐渐形成了一种默契:“履行自己的义务,行使自己的权利”。在这种开明的风气之下,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已经渐渐趋于成熟,当时的人们热衷于发明,生产,贸易。
从文化思想的启蒙角度,英国是一个在文艺复兴大潮中收到影响较早的一个国家,并出现了一大批在这场伟大并且辉煌的运动中的弄潮儿,他们是思想文学巨匠,其中,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代表,哥白尼更是在科技方面做出了惊人探索,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古老的认识。那时的英国人民,眼界是很开阔的,他们反对愚昧的封建的专制制度,
他们积极追求自然地规律,探索者一切我们封建的看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很自然的诞生出一大批像牛顿这样伟大的改变世界的科学家,而这样的科学也奠定了当时英国工业的发展。当时的一幅文学巨著,莫过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本书在当时的英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这部著作中,斯密依据18世纪英国产业资本发展的需要,深刻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竞争阶段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全面论证了经济自由主义的必然性,建立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整体系。他的理论与著作对后来英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和作用。特别应指出的是“古典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及其从物质利益揭露阶级对立的根源,促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
大国崛起之英国
英国
(一)历程
1.17世纪走上道路。后成为的主要经营者。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开始于世纪,机构是。
2.1640年—1688年取得成功。1689年通过______,建立了的资产阶级专政。
3.竭力压制经济发展,镇压北美人民的反抗,导致爆发美国,年承认美国独立。
4.在法国大革命中,参与组织“”,干涉法国革命。
5.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
6.1836—1848年,英国发生。(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7.1857年至1859年,镇压了的民族大起义。
8.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工业产值由世界第一位退居第三位。(原因:过分依赖殖民地和资本大量输出,技术装备落后。)
9.一战前组成(英法俄),对抗(德意奥)。
10.一战中与同盟国作战。联合法国在同德国交战,并成为战胜国,虽取得胜利,但势力大减。
11.________和上,英国都是主宰国之一。巴黎和会上,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与一起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与法国一起利用维护自己的利益。
12.1929—1933年:卷入世界经济危机中,遭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13.二战前采取纵容德国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____。
14.二战开始以后,对德宣战。1940年7——10月遭到德国的轰炸(____)。
15.1942年参与组织,援助苏联抗击德国。
16.1944年参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美英盟军)。
17.参与了二战中的重要会议:(苏美英)。
18.二战后:在美国援助西欧的“”的帮助下,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功,经济得到恢复。
大国崛起——走向现代
大国崛起——走向现代
好像一种自然规律,世界上每一个大国崛起的背后,都有一条隐藏的线索,包容着它崛起并且最终铸就辉煌的种种偶然与必然。
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英国的崛起之初始在于女皇的英明,管理的得当。
女皇能抓住机会。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这些消息,是一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对懵懂的人们发出的清晰信号。它意味着: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
女皇的狠。女王鼓励私掠船、海盗,像雷利和德雷克以及其他的人去扩大英国贸易,开拓殖民地,如弗吉尼亚,甚至袭击西班牙的贸易。女皇的开明。在对待艺术上,莎翁的历史剧当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伊丽莎白女王呢,当然知道这一点,她并没有下令禁止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她明白:权力的基础是全体英国人组成的民族,没有民众的支持做后盾,王朝就没有立身的可能。国王与贵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按照本分自己应该拥有什么,不应该拥有什么。虽然没有成文的法律,但是天长日久,国王和贵族遵照彼此间的承诺,各自履行义务、享受权利,成为英国社会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
相反,女皇以后的几位君王的管理智慧就有些差强人意,甚至差点将英国置之死地。没有按照女王铺下的路继续走,反而推翻了这一切,于是后来又有了内战,而且英国还与别的国家之间的宗教战争不断,这直接导致了英国在这之后的衰败,这又能怪谁,只能说是君王无用吧。
大国崛起之英国篇
试题详解
7、英国强大后,把侵略矛头指向非洲,亚洲
和美洲,请你列举英国在这些大洲的殖民国 家各一个? 亚洲:印度; 非洲:埃及和南非; 美洲:美国。
试题详解
8、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
国,请问英国参与了 哪几次侵华战争?英国 在中国殖民历史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 么?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 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1997年香港回归。
试题详解
2、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请问是怎样确立的?当今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也 采用这种制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 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首次确立议会 权高于王权的原则,英国首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 阶级政治制度。 当今世界实行这一制度的国家还有挪威 ,瑞典,丹麦,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西班牙,日本,泰国,柬埔 寨,马来西亚,文莱等。
考点说明
事件名称 时间 文艺复兴 14——16世纪 主要内容 结果影响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 推动欧洲文化思想 丽叶》《哈姆雷特》 领域的繁荣,为欧 洲资本主义社会的 产生奠定了思想文 化基础。 ①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 碍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开 始标志:1640年新议会召 开;③高潮:处死查理一 世,建立共和国,克伦威 尔任护国主④结束:1688 年宫廷政变;⑤巩固: 1689年,颁布《权利法 案》,确立资产阶级君主 立宪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 制,确立了资产阶 级的统治地位,为 发展资本主义扫清 了道路,推动了世 界历史的进程。
大国崛起之英国篇
A.美国
B 英国
C 西班牙
D 葡萄牙
3、马克思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 代化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 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真 正的狂飙时期。” 请 说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 是什么( ) A 珍妮纺纱机 B 飞梭 C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D 骡机 4.17世纪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近代世界历史发 展的趋势。这是里的“趋势”是指( ) A.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B.封建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C.无产阶级革命取代资产阶级革命 D.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热点追踪: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一些国家曾经称霸一时,但最终 不可避免地衰弱。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哪个国家的工 业垄断地位逐渐丧失?(2分) 英国 (2)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过程中,该国为了自身 的利益,分别与 法、俄签约,形成了什么军事侵略集 团?(1分) 三国协约 (3)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 到威胁的原因是什么?(2分) 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 (2分) 多极化 (5)你认为,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什么 因素?(2分) 经济实力或综合国力
试题详解
Leabharlann Baidu
大国崛起英国概要
日不落帝国
• 有人比喻英国“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 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 句话描述了下列哪一种情况?
• A.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疯狂屠杀印第安人 B.英国在北美进行殖民统治
艾萨克·牛顿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 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牛顿被誉 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发明了 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
牛顿,也是一种衡量力大小的国际单位。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是 A、伏尔泰 C、牛顿
B、爱因斯坦 D、达尔文
牛顿在许多科学领域都取得突破性成就,其中最重
• 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中“它影响和改变了世 界的面貌”这句话。
①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②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③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始的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革命成果:《权利法案》的颁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权利法案》
(1)时间: 1689年 (2)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 (3)机构:议会 (4)作用: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革命意义:
(1)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 泰晤士河被英国人习惯地称为“老父亲泰晤士”。 它曾经是一条美丽,清澈的河。然而进入19世纪 后,泰晤士河却风光不在——河中行走着很多轮 船喷发出的浓烟都十分呛人;岸边工厂排放的污 水,已经使河水变的污秽不堪。1858年英国著名 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的一幅反映泰晤士 河的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 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下面有一行文字是 “Your MONEY or Your LIFE!”
大国崛起之英国
三角贸易图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 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国王厉行专制,阻 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 上断头台。之后英国陷入了四十年的动荡时期,王位 几次易主。1688年,议会邀请玛丽和她的丈夫承袭王 位,共同统治英国,这就是“光荣革命”。 1689年,为了防止王权泛滥,议会通过了《权利 法案》,来限制王权。
英国地图及国旗、国徽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伊丽莎白二世出 生于1926年4月21 日, 1952 年 2 月 6 日登基,1953年6 月2日加冕女王, 是英国在位时间 最长的君主,是 英国的象征。
英国王室族谱
大国崛起
走向现代的英国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仝慧云
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4 世纪之前,英国也是封建国家。到 14 世纪末期, 新航路是指在 15-16 世 国内爆发了泰勒起义,使英国封建农奴制遭受打击。 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 15世纪时,封建阶级逐渐发生分化,很多富裕农民、 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 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 商人等逐渐成为新贵族,采用资产主义的生产方式。 动开辟的通往印度和美 英法百年战争( 1337-1453 年)之后,英国开始走上 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 中央集权的道路,对欧洲大陆采取均势政策,转向海 外发展。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等国进行 “三角贸易”,由于利润惊人,英国也开始积极参与, 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
从北京往西大约8000公里,就是欧亚大陆的西部终端。从这里跨过一道海峡,有一个岛国,国名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我们通常称作“英国”。这个国家的面积仅有24万平方公里,在今天也只有6000万人口,但是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它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自豪的英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因为在19世纪末的时候,它的殖民地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陆板块,总面积达930万平方公里,统治着世界上三亿多的人口。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原本在海洋中安详飘荡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呢?
本集片名:第三集 走向现代
1588年7月7日,大西洋的海流与此前任何一个夏季一样,波涛汹涌。
这一天,130艘战船、8000名水手和两万名士兵从西班牙起航,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拥有一个显赫的名号——无敌舰队。强大的西班牙帝国在它的护卫下,已经称霸了半个多世纪。
无敌舰队此行的目的是控制英吉利海峡,教训大西洋上的岛国英格兰。
采访: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 教授 理查德·哈丁
英西战争源于宗教改革。16世纪30年代,英国已经变成了新教国家。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希望英国恢复信仰天主教,接受(信奉天主教的王室成员)亨利八世女儿玛丽的管制。
除了宗教信仰,让西班牙国王挥戈动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英格兰人正在试图抢占和扩大海上优势,西班牙帝国的利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犯。
一个一直以来并不被欧洲大陆重视的小小岛国,为什么会对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帝国西班牙发起挑战?英国人究竟凭借什么,敢于对抗已经在海洋上驰骋了近百年的西班牙?
油画上这位用巨型裙箍、僵硬皱领、宽大衣袖、绣金披纱来装饰的女性,就是当时英国的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在重叠繁复的服装下,妇女的形体不见了,人们记住的是一个庄严高傲的王权偶像。一位著名的英国传记作家这样描述这位25岁登基、终身未婚的女王:“这只凶狠的老母鸡一动不动地坐着,孵育着英吉利民族。这民族初生的力量,在她的羽翼下,快速地变成熟,变统一了。她一动不动地坐着,但每根羽毛都竖了起来。”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这些消息,是一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对懵懂的人们发出的清
晰信号。它意味着: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
历史给每个民族腾飞的机遇都是有限的。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没有错过时机。英格兰的任何一个地方距离海洋都不超过120公里,女王认为可以利用这个天然的优势,发展海洋贸易。但是这样做,无异于从西班牙人那里虎口夺食。伊丽莎白一世十分清楚对手的实力,她不希望在公开对抗中输给西班牙。
采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 副主席 哈里·狄更斯
因此女王鼓励私掠船、海盗,像雷利和德雷克以及其他的人去扩大英国贸易,开拓殖民地,如弗吉尼亚,甚至袭击西班牙的贸易。他们像私掠船者一样行动,差不多就是海盗了,因此,如果他们和西班牙发生冲突,女王可以否认他们和她有关,并且说他们是违反政府的官方政策的。这样一来,女王可以不牵扯到一些海军行动,但是却积极鼓励他们,因为她把它看作发展国家的一种方式。
这里是英国南部的普利茅斯港,16世纪的英国航海者大多从这里启航。
1580年,普利茅斯人弗兰西斯·德雷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亲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在这次历时三年的航行中,德雷克的船队不仅掠夺了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而且还袭击了西班牙在欧洲的港口。满载而归的德雷克给投资者带来了4700倍的利润。作为资助者之一,伊丽莎白一世分到了16.3万英镑的红利,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当时政府一年的支出。
高贵的女王亲自来到了德雷克的坐舰上,隆重地授予德雷克——这位职业更准确地说是海盗的人——骑士称号。同胞的成功和女王的鼓励,撑起了英国人远涉重洋的信心,越来越多的人前赴后继地加入到海外掠夺和贸易的行列中。
但是,这些新加入的竞争者,显然抢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西班牙的利益。一次次的争夺和冲突之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被彻底激怒了。1588年的夏天,他派出了自己所向披靡的舰队,以遮天蔽日的骇人威势,横渡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
采访:中国首都师范大学 教授 刘新成
1588年的“英西大海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海战之一,它决定了近代早期欧洲的命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近代早期的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伊丽莎白一世试图通过谈判来化解危机,但菲利普二世却面带冷笑,他坚信:无敌舰队在两周之后就会宣布英国人的败局。
然而,两周之后的局势却恰恰相反
。无敌舰队遇到了大西洋上最强劲的对手,那是一支由商船和海盗组成的小型舰队。
采访:中国首都师范大学 教授 刘新成
起初呢,西班牙想依据人多、船大的优势,一举歼灭英国舰队,但没有想到,英国舰队虽然规模小,但它拥有更先进的火炮,再加上气候的原因,英国舰队利用它灵活机动的特点,在战争当中反而占据了优势。
几天激战之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人打得一半沉入海底,一半奔逃回家。由于没有全歼对手,英国的舰长们甚至对这次胜利多少有些失望。但事实上,这次胜利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采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 教授 波琳·克罗夫特
此次胜利也极大地振奋了英国人的士气,回顾历史,它确实标志着17世纪英国海上力量的崛起,自此西班牙的霸权开始向英国转移。无敌舰队惨败后50年间,西班牙仍旧保持着大国地位,但显然其根基已经动摇。
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长期处在欧洲主流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西班牙慢慢退出了历史的主要舞台,一个新的海上强国初露峥嵘。伊丽莎白一世能带领这个正在崛起的岛国走多远?
采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 副主席 哈里·狄更斯
你需要记住:英国在16世纪末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英国的强大最终还是通过商业和殖民地的经济扩张。西班牙阻挡了它的发展,荷兰人和后来的法国人都挡了它的路。因此英国必须利用它的海军,挑战所有这些国家的权威和力量,争夺他们的殖民地和贸易,而伊丽莎白(一世)是第一个真正成功做到这一点的人。
采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 教授 波琳·克罗夫特
我认为,在欧洲以及英国社会由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是关键的一环。强大的君主对于这些国家是有益的,因为他们是爱国主义的核心,能给予国家明确的领导。
强有力的君主制给英国带来了早期的辉煌,使英国走出了成为大国的重要一步。在海外扩张和贸易不断拓展的同时,这个岛国的面貌和气质也在悄然转变。
伦敦城的面积扩大了一倍,1600年时人口已经超过20万,成为欧洲第一大城市。在贯穿伦敦的泰晤士河北岸,集中了城市的壮丽建筑;南岸则布满了各种剧院。今天,当年的那些剧院已难觅踪影,但却有一座剧院是个例外。
这座圆形建筑名叫“环球剧院”。它建成于1997年
,但是里面的一切材料和布局,却都完全保留了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样子。剧院从筹备到建成,用了接近50年,这样不计工时建造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增加一个文化景观,更重要的是,四百年前,那位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曾是此剧院的股东、演员和剧作人。
这位身材短小、来自偏僻乡村的剧作家,在他的37部剧作中展露出惊人的才华和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洞察力。莎士比亚站在16世纪的思想高度,把掩藏在历史深处的人性特点挖掘出来抛到了人们的脚下,他说:“看吧,我的朋友们,人类不是按照我的规格创造的,我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把它们真实的样子展示给你们。”
今天,人们用这座可以容纳1600名观众的“环球剧院”来表达他们对这位天才的怀念之情。在5月到9月的演出季节里,这里依然场场爆满,莎士比亚那些被全世界公认的经典剧作,依然还是剧院唯一的选择。
采访:中国首都师范大学 教授 刘新成
在莎翁的历史剧当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伊丽莎白女王呢,当然知道这一点,她并没有下令禁止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尽管在哈姆雷特这样的剧中,就有“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这样的台词。但是呢,这并没有影响伊丽莎白女王就坐在舞台对面的包厢里看戏。
女王的宽容,成就了莎士比亚的艺术高度,而女王的开明并不仅仅表现在对待艺术的态度上,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她也表现出高超的技巧和智慧。女王明白:权力的基础是全体英国人组成的民族,没有民众的支持做后盾,王朝就没有立身的可能。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伊丽莎白一世在强化王权的同时,恪守了祖先传下来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传统。
这一政治传统,来自于一段古老的往事。
这位看上去十分孔武有力的人,是英国早期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国王,他的称号是威廉一世,从这位国王开始,英国王室才有了正宗的血统传承,并且像欧洲大陆那样,建立起封建制度。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教授 郭方
欧洲的封建制度是以庄园为基本单位的,庄园呢,它不仅是一块地产,而且是一个政权单位,贵族领主在庄园上,不仅有司法权,还有经营权,还有行政管辖权,因而庄园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
采访:中国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教授 侯建新
“封建”这个词呢,在欧洲与中国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呢,它意味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代表着集权和专制,在欧洲呢,由于封建制就是庄园制,所以它意味着分权
,意味着国王没有大一统的权力。
在英国实行封建制度初期,国王与贵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按照本分自己应该拥有什么,不应该拥有什么。虽然没有成文的法律,但是天长日久,国王和贵族遵照彼此间的承诺,各自履行义务、享受权利,成为英国社会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不过,国王和贵族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
13世纪初,英格兰出现了一位好战却又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在连年的对外战争中,他失去了英格兰在欧洲大陆几乎全部的领地。因此,约翰王又被称为“失地王”。为了维持战事,约翰王加紧了对市民和贵族的盘剥。
他把贵族们的继承税上涨了100倍,兵役免除税提高了16倍,与此同时,牛、羊、小麦的价格也都出现了成倍上涨。
采访:中国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教授 侯建新
约翰王越来越无所顾忌,他不断地开征新税和加税,这样呢,就破坏了贵族和国王之间那个不成文的却流传已久的惯例,到了1215年春天,愤怒的贵族们集结起来,武装讨伐国王,理由很简单,就是国王没有履行他的义务,却要求比惯例规定的更多的权力。
这是泰晤士河边一块宁静而美丽的草坪,草坪上这座具有希腊风格的圆顶纪念亭,当年曾位于节节胜利的贵族武装和约翰王驻地的正中间。1215年6月15日,面临绝路的约翰王,不得不同意与25位贵族代表,在这个亭子周围举行谈判。那是一场艰难的谈判,刀光剑影下,贵族代表与国王进行了整整四天的交锋和妥协,最后,《大宪章》——这份和平停战宣言终于签署了。
当时,缔约的双方,没有一个人会意识到他们的所作所为,正在书写英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采访:中国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教授 侯建新
《大宪章》里有两条最著名的条款,以后呢,就写进了英国的大法里面去,第一条就是国王要宣誓“向任何人施以公正,不能剥夺他人的权利”;另一条是,如果法庭没有判决,国王也不能逮捕和剥夺他人的财产。这两个条款表明,臣民的权利是独立的,不是国王恩赐的,所以国王也不能剥夺它。
在大英图书馆的珍品展厅里,一张黑粗泛黄的羊皮纸,静静地躺在玻璃板下幽暗的光影里。这张单薄的羊皮纸,就是距今已有约八百年历史的《大宪章》,虽然它的边缘已经残破,当年用羽毛笔书写的字迹也早已模糊,却成为对君主权力进行限制的永久见证。
它一共只有63款,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一直以来既约定俗成但又模糊不清的权利关系,转化为了明确的法律文字。从此以后,
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力。
在约翰王签订城下之盟后,英国的历代君主,不断地将《大宪章》稍加修正后继续颁布。几个世纪下来,《大宪章》前前后后总共颁布超过了40次。尽管在很多时候,《大宪章》并不被大多数英国人明确感知,但是,这种长期的重申和普及,却积累起深厚的传统力量,将契约和法制的基本精神,注入到英国人的思想根基。
这条宽阔平缓的大河就是泰晤士河,一条被丘吉尔称作“穿过英国历史的河流”。英国的议会大厦就是泰晤士河畔最引人注目的建筑。
就在《大宪章》签订21年之后,英国的官方文件中出现了“议会”这个词。这个由贵族和国王的议事会转变而来的机构,逐渐成为依靠《大宪章》的法制原则来限制君主权力的重要力量。议会大厦上著名的大笨钟,每隔15分钟敲响一次,它像一位警惕而又忠实的站岗卫士,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误差从来没有超过一秒钟。
伊丽莎白一世能够给英国带来早期的辉煌,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她像这大笨钟的指针一样,遵守了《大宪章》的约定,维持了王权和贵族议会之间的平衡。
采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 副主席 哈里·狄更斯
伊丽莎白(一世)是个威权主义的君主,但却不是一个暴君,也不是一个企图为所欲为的人。她试图在公认的法律和常规下统治。她经常召开议会——不是每年都召开,但是后来她每年都召开——实施大多数人,尤其是有影响的人想要的政策。
在伊丽莎白一世45年的治国生涯里,这位善于协调各种关系的女王没有滥用自己权力和威望,她终身节俭,不轻易战争。当王权与议会发生矛盾的时候,她总是会根据情况做出必要的让步。在她一生中,王权的扩张始终控制在议会能够忍受的范围之内。这二者之间的平衡和秩序给英国带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宽松的社会环境。
1603年,7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为了避免政治联姻伤害国家利益,女王终生未婚,孤独地走完了一生,却留下了一个国力日盛、处于上升态势中的英国。
22年之后,又一位对英国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国王登基了。这是一位既会驾驭烈马、又能射箭打枪的年轻君主,他的称号是查理一世。
在伊丽莎白一世用君主制把英国带入强国之列后,查理一世能否将女王开创的有利局面延续下去?他能带领英国继续前行吗?
这里是伦敦白厅大街,英国主要的政府部门几乎都集中在这条街的两侧。在白厅大街,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就是建于1619年的宴会大厅,根据记载,它是
当时的伦敦城最高大的建筑。在大厅宽阔的天顶上,油画大师鲁本斯的作品仍然鲜艳,一位年迈的国王被天使授予皇冠的故事,还在散发着人间的生动气息。据说,当年郑重邀请鲁本斯来创作这些油画的人,就是英国历史上的第18位国王查理一世。
采访:中国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教授 向荣
这位国王特别相信君权神授,在宴会大厅里他请画家把他的父王描绘成为一个圣徒,他还请鲁本斯把英国的对外扩张,描绘成按照上帝的意志所进行的一种征战。那么在他心目中这些油画,那么一方面是寓意着上帝赋予的神授君权,另一方面也寄托了他对外扩土开疆的一种野心。
面对伊丽莎白一世的王权所带来的荣耀,这位站在先王威权之上的年轻君主深信:自己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拥有无上的权力。但他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民众的支持和民族的利益。这个常常出现在伊丽莎白一世脑海中的概念,在查理一世的思想中逐渐消失了。
查理一世继任后,很快就遭遇了财政危机。那些由他个人主导的,英国与西班牙、与法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宗教战争,使得国库空虚,财政紧张,为了维持战事,查理一世想到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增加税收。
不过,英国国王在这件事上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因为自《大宪章 》签署开始,开征新税的权利就属于议会。国王要想征收新税,必须得到议会的批准。
采访:中国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教授 向荣
这个时候的议会,没有批准查理一世婚约中,所要求的足够经费;另外还驳回了国王因为战争要求增税的提议;不仅如此,议会还规定国王只能征收一年的关税,不得终身享有征收关税的权利。
一心想创造和伊丽莎白一世同样成就的查理一世,被议会发出的一道道紧箍咒逼急了,
他开始不经过议会,自行向商人征收新税,向乡绅强制性贷款。
国王和议会之间的激烈较量开始了。
1629年,查理一世派军队强行解散已经在英格兰召开了三个多世纪的议会。但是,在长达11年的无议会时期里,英国人并没有忘记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规则。
采访: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钱乘旦
在英国的历史上,形成了两大原则,一是王在议会,也就是说国王必须通过议会来进行统治。第二呢,是王在法下,也就是说法律高于国王,国王必须服从法律。可是呢,查理一世的做法就是把这样的两个原则全都给破坏了。因此呢,议会和国王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大,对立也就越来越尖锐,最终导致在1642年爆发了战争,而这个呢,就是近代历史上非常著名的“
英国革命”,也叫“英国内战”。
这是一场争夺谁拥有国家最高权力的战争。在战争中,一位叫奥利弗·克伦威尔的议会军将领脱颖而出,在他的带领下,国王的军队被彻底击败,英吉利共和国成立,查理一世被俘。
白厅大街的宴会大厅没有成为查理一世实现宏图霸业的见证者,却见证了英国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刻。就在鲁本斯的画作完成不久,查理一世本人,就在这座自己精心营造的宴会大厅外,甚至就在那位被描绘成圣徒的父王眼睛能够看到的地方,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1649年1月30日,一个晴朗的冬日,宴会大厅前的广场上,凌晨就聚集了上千位伦敦市民,悲伤、恐惧、兴奋、茫然这些互相矛盾的表情,挂在他们的脸上。在难以控制的焦灼中,他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表现得很沉着。在踏上刑场之前,他坚持要穿两件衬衣,这样就不会冷得发抖,让围观的人误以为他在害怕。在留下遗言和做完祷告之后,这位49岁、已经临朝24年的君主,将头放在垫头砧上,伸手向刽子手示意,可以落斧了。
1649年发生的这件事,对于刚刚入关五年的中国清王朝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对于欧洲大陆则完全不同。欧洲大大小小的宫廷都被震惊了,当时这些宫廷不是处于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就是正在渴望实行君主专制。隔海相望的岛国英国的做法,超越了那个时代普遍的政治观念。
采访: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钱乘旦
归根结底,查理一世是违背了英国自古以来就形成的所谓的自由的传统,那么在开始的时候呢,所谓自由是指贵族对抗国王,可是后来呢,它逐步地就变成了整个国家反抗国王的暴政。在几百年的时间当中,王权和民权之间的这种斗争啊,是英国政治史发展的一个主线。那么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抗争之中,英国走出了中世纪,走进了现代世界。
查理一世死后,议会把行政权力交给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国务会议。但是,英国人期盼的新生活却没有来临。
很快,克伦威尔开始实行军事独裁。英国内战推翻专制王朝的成果,就像附在玻璃板上的水彩画,被克伦威尔的独裁和社会动乱冲刷得了无痕迹。革命从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以另一个人的专制结束,“护国主”克伦威尔成为一个没有国王名号的“国王”。1653年,议会再次被解散。
事情总是物极必反。克伦威尔去世后,已经倒下的王朝又被用盛大的仪式请了回来。1685年,在经过一系列纷繁复杂的政权轮替后,查理一世的儿子
詹姆士二世继承王位。对父王悲剧铭刻于心的詹姆士二世,不想重蹈覆辙,他准备扩充军队,试图让英国重新回到查理一世统治的时代。
采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 副主席 哈里·狄更斯
人民不想冒可能发生内战的风险,而且他们希望詹姆士二世做一个可敬的理智的国王。但事实证明他是个很差劲的国王。他一意孤行,脱离议会统治,威胁到伦敦城和许多其他城镇的利益。表现的像一个专制独裁君主。他让英国多数有产精英觉得他们必须推翻他。
面对詹姆士二世的专制,处于十字路口的英国人,会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反抗呢?
一个国家的政治选择,常常受到传统和某些重大事件的影响。
这一次,英国人没有像对待查理一世那样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教训告诉他们:推翻王朝容易,建立新制度却很难;他们也没有呼唤克伦威尔,因为克伦威尔式的革命并没有给国家带来真正的进步和发展。于是,1688年的英国人,采取了一种被后人称为“光荣革命”的方式,来结束王权的专制。
采访: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保罗·肯尼迪
光荣革命中,有一群社会贵族精英,他们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采访:英国历史学会 主席 巴里·考沃德
他(詹姆士二世)拥护者中的一些主要成员给詹姆士二世的女婿, 荷兰的一位新教君主威廉写了一封著名的信。他们邀请他来帮助反抗詹姆士二世的统治。此后迅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威廉和平地入侵了英格兰,没有遭到反对。詹姆士的军队在他们到来之前就已解散, 威廉到达伦敦, 詹姆士逃跑. 没有发生战争。
议会在整个事件的演变过程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接下来在确立新国王的时候,议会经过讨论,折中了两派意见,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从1688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采访:中国南京大学世界历史系 教授 陈晓律
英国的君主他是国家的元首,是政府的首脑,是教会的首领,又是全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但是呢,他实际上并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他必须任命一个首相,由这个首相来直接管理国家,那么,这个首相呢,必须从议会中多数党的首领中产生,这就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的本质,就是依法治国,也就是谁都不能高居法律之上,谁都不
能为所欲为。
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地结束了。
英国人赶走詹姆士二世、建立君主立宪制的革命,没有发生流血,这是它被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的一个根本原因。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
采访: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钱乘旦
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这个在世界上,它是第一个国家。它在这样做的时候,它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从此以后呢,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
采访:英国诺丁汉大学 教授 郑永年
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
从1588年战胜西班牙的大海战,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一方面调整内部制度,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百年时间的积蓄之后,英国人开始释放自己的能量。光荣革命前后的英国,人口大量增长,商业和手工工业迅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计民生。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使英格兰变得强大的是下述事实:从伊丽莎白时代开始,各方面已经就重商的必要性达成一致。把国王送上断头台的同一个国会,同时在忙于分配海外贸易的职位,仿佛任何事情也没有发生。查理一世的鲜血还在流淌着,这个国会却通过了《航海法》。”
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最终迫使荷兰接受了《航海法》。《航海法》规定:输入英国及其属国的货物,必须使用英国的船只或者是输出国的船只。从此,荷兰船只逐渐退出驰骋了近一个世纪的茫茫海域。在打败了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英国人将海上马车夫荷兰也赶下了海上霸主的位置。
现在,轮到英国人来制定海洋竞争和大国竞争的规则了。此时,在英国人眼里,除了陆地霸主法国,其他国家已不是对手。在建立帝国的道路上,英国已显示出不可阻挡的强劲力量:连续的征战中,英国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它的商业触角已经伸向全世界。
采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 副主席 哈里·狄更斯
因此,从1688年以后,虽然英国还不是一个民主国家,但它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思想很容
易向更广范围的人群传播。民众如果感觉合适就可以发展他们的经济生活。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而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这一成就的国家。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俄国的彼得大帝还在南征北战,建立专制帝国;德国和意大利则四分五裂,人民正期待着强有力的王者出现;在亚洲,日本还在被封建幕府制度束缚;而中国,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
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