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浅析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2021年6期┆273课堂浅析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徐夏丹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工作在一线的教师越发的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是当前初中教学的首要任务。
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分析了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意义,并对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策略进行了论述,旨在以此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改革 语文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场。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
纵观教学改革实施的前后,不难看出教学正在朝着积极的方面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质量都在不断地提高。
但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仍旧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1]。
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认识到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接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于学习的诉求得到了满足,师生之间更乐于将彼此的想法进行分享,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完善,提升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生有着较强的探索欲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教学手段单一,使得语文教学显得枯燥且乏味,这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使课堂教学的手段更加的多元化,更具趣味性、也更有吸引力[2]。
教学手段的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自主的探究,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和多元化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素质教育的背景和意义1.1 素质教育的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对于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意义上单一型人才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因此,素质教育应运而生,成为了当今时代所追求和倡导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
1.2 素质教育的意义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这种新型教育理念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并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
此外,素质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2.1 以学生为中心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种教育理念将学习过程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助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老师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辅导者,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2.2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强调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这种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培养,还包括品德、情感、意志等多个方面的培养。
2.3 创新精神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
这种创新精神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3.1 课程设置素质教育需要通过课程设置来实现。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此外,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应该注重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潮流。
3.2 教学方法素质教育需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实现。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方法的运用。
课堂变革的方向:核心素养核心知识核心问题
课堂变革的方向:核心素养核心知识核心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变革和创新。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转变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堂变革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着核心素养、核心知识和核心问题这三个方面进行,因为这三个方面是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包括语文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审美素养等。
这些素养是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他们在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必需具备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爱国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二、核心知识:核心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的基本知识,是他们扎实学习的基础。
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石,也是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传授学生核心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学科基础。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促进知识的综合涵盖和知识的跨学科应用。
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引导他们理性思考,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学生必需掌握的基本问题,是他们必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包括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科技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等。
这些问题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必需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他们必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探讨核心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素质教育的核心到底是什么?素质教育的核心:注意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人”综合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增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并非仅仅在于知识的灌输,而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训练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必须的、更具独立人格和核心竞争力的“完整人”。
一、素质教育的核心:凌驾于知识,着眼于未来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完整性”。
这并非指知识的广博和技能的出神入化,而是指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包括对个人价值、社会责任、世界格局等方面的深刻认知和理解。
1. 德育为先,塑造健全人格:全面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德育的先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培养和训练他们的责任感、爱国情怀、社会公德意识,塑造健全人格,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智育为本,重视培养批判性思维:学科教育不应局限于知识的机械记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探究问题背后的本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体育为基,促进身心健康:素质教育重视体育锻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升运动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学习和未来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 美育为魂,提升审美素养:素质教育强调美育的熏陶,注意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提升审美素养,丰富精神世界,提升生活品质。
5. 劳动为本,塑造责任意识:综合素质教育重视劳动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实践,体验劳动价值,培养责任意识、团队协作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素质教育的实现路径:统合多元化教学体系为了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改变教育理念,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1.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2. 鼓励探究式学习,培养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实际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共五则范文)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论文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入开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
本文对素质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点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创新能力又是综合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繁荣兴旺的动力,更是促使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所针对的重点所在,也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那么,怎样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为学生提供创造和创新的条件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对学生进行“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与时间。
具体来说,解放学生大脑,就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解放学生双手,就是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解放学生眼睛,就是培养他们认真观察的能力;解放学生嘴巴,就是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解放学生空间,就是鼓励他们投身社会实践;解放学生时间,就是提倡讲究学习效率,节省学习时间。
“六大解放”的提出,为学生的创造与创新提供了先决条件。
作为学习,应按照这一教学思路安排教育活动,如:在班级内实行“班干部轮换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并积极鼓励学生在管理工作中发展创新;在全校范围内成立兴趣小组,为学生们施展才华提供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中小学生的减负工作,为学生减轻负担、注重创新奠定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源于思,思起于疑,产生疑问是思维活动的起点与开端,学生只有对知识产生疑问,才能在自主思维与思考中获取答案。
任何思维过程都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包括对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讨论,直到解决问题,都体现了学生对思维的灵活运用,这一过程中所提出的具有新意和创意的解决办法,都是一种创新行为。
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致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致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摘要: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
教师应当采用创新形式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从而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优化升级,当今时代主张素质教育。
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创新教育;转变教学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合作,提高综合素养。
保障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知识,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创新教学;教学策略在传统单一形式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探索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
从而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
为了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教师应当采用创新形式的教学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传统的教学课堂中,促使学生可以自主探索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热爱语文学习的习惯,获得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本文将从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新课改教学进程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从而保障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创新教育伴随着新课改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教学观念开始发生较大改变。
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时,应当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吸取社会以及家庭教育的经验,不断提升语文教学课堂的质量水平。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有利于保障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学生状态中,并获得综合素养的显著提升。
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创新教育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黄河颂/光未然》为例,本篇文章的讲解目的在于带领学生对悠久的历史进行充分了解,从而激发学生浓烈的爱国情怀,使其获得爱国意识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1]。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将文章内容进行详细讲授,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对文章含义的讲授中,忽视了对于创作背景以及教育意义的深层次挖掘。
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黄河颂》,用心去品味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从而获得朗读能力以及共情意识的形成,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灌输式教学,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新课程标准以发展为导向。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性、全面性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分数和知识的填鸭式教学。
因此,新课程标准的导向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新课程标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体魄、美感等多方面的素质。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这种基本理念的提出,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切实贯彻落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2002年3月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6卷 第1期 (总第49期) M ar.2002 Jou rnal of Gu ilin T eachers Co llege V o l.16N o.1 (Sum N o.49)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①邓建民(桂林市教育局,广西 桂林 541001)[摘 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只有充分认识创新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更新教育观念,切实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观念更新;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 G40-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070(2002)01-0066-06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
创新具有不同的方面和层次,它不仅是科技界和高等学校的任务,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只有充分认识创新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作为学校教育源头的中小学就开始抓创新教育,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措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深入地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才会使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创新型的教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实施创新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挑战——创新教育的紧迫性中科院院士卢嘉锡教授在分析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中指出三个基本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加速发展,急剧变革。
他说,曾经有过估算,截至九十年代,人类社会获得的科学知识,90%以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中获得的,人类的科学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1倍,当今则是3至5年增加1倍。
第二个特点是科学与生产技术的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以高度综合的整体化趋势为主。
21世纪将是不同领域科技创造性融合的时代。
第三个特点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特别是电子与信息技术问世以后,其变革的速度明显加快。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创新的途径,养成创新的习惯,是必要而且可能的。
一.发扬民主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从而保持心理自由,以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分析理解问题,充分地表现和发展自己的发散思维,而无须压抑,不必担忧别人的笑话和挖苦,进而迸发出创新的潜能。
如解答“少先小队6人参加植树,按计划平均每人要栽10棵。
实际栽树时,5人就完成了小队的植树任务。
这样实际平均每人多栽几棵?”有位同学提出一种独特的解法:10÷5=2〔棵〕。
其他同学看到这种方法,马上给予否决,并说这位同学“瞎想”。
此时,我抓住时机及时引导:这位同学求出的2棵是不是此题答案?这样解有没有道理?为什么?学生们经过认真的检验思考,渐渐有所认同,但仍疑惑。
这时,我让该同学说出这样解的理由:因为实际比计划少1人参加植树而完成任务,所以可以把第6个同学的任务10棵,平均分给实际植树的5人去完成,由此可知实际平均每人多栽10÷5=2(棵)。
之后,我当堂表扬该同学思维创新,敢于冲破常规解法,想别人不敢想,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注重迁移迁移是已有知识和技能对新知学习的影响。
教学中充分发挥已有知识的“例子”作用,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类似、学习方法类似、解题技能类似的知识进行对照,凭借知识方法的共同点,可诱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行迁移,于同中见异,刻意求新。
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例,探求圆的面积公式时,学生用切割拼凑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在教学探求圆柱体积公式时,可这样启发学生:我们用什么方法,怎样推导圆面积公式?能用这种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体吗?可能变成什么几何体?怎样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从而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的正迁移,在迁移中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焦点之一。
而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也逐渐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普遍反映出存在一些问题: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生语文能力整体偏低,缺乏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研究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创新的关系,探究如何通过创新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构成要素以及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可以为教师提供指导,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不断创新与改进。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创新研究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的关键,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语文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
通过研究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创新的关系,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创新进行研究还可以促进学科教育的发展。
通过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素养和创新实践,可以为教育研究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学科教育的持续更新和提高。
研究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创新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以及促进学科教育的进步和完善。
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概念解析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它包括了语言素养、思维素养、情感素养、文化素养和实践素养五个方面。
语言素养是指学生掌握语言规范、表达清晰、用语准确的能力;思维素养是指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的能力;情感素养是指学生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文化素养是指学生了解和尊重各种文化;实践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浅谈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浅谈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作者:杨圣婴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22期在跨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素质教育的推进已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
知识经济的兴起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正越来越突出地把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任摆在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新的时代强烈地呼唤着一个新的教育主题:创新教育。
一、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模式研究的意义新一代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应以开拓创新、升华涵养为目的,以培养技能、丰富学识、契合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将最新国际学术研究成果、创新实践经验等融入实际教学,建立特色微平台,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最终形成别具特色的创新型素质教育体系。
纵观当下形势,如何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因材施教,并把繁复的素质教育精华理念有机地嵌合到实际当中是值得每个学校特别研究的。
从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把育人模式的精髓贯彻到学生培养的始终。
在文化素质教育的辅助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内在素养,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味及鉴赏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果决的判断能力从而在社会上立足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新境界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人的素质是一个开放、有序、分层次的身心系统,它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应地,素质教育也是一个内涵广阔、派生性很强的教育系统,有多少种素质,就有多少种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在人的普遍素质中单独提出创新性素质加以特殊强调和着力培养,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性素质由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性人格等要素组成,是一种综合素质,是个体所具有的身心素质在最高水平上的总概括。
所以,创新教育本质上属于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创新性素质在21世纪人才所需的各种素质中,具有最大的时代适宜性和统帅作用。
三、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并列关系、等同关系还是从属关系?这是开展创新教育首先应当明确的问题。
浅谈中小学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
浅谈中小学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作者:李忠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22期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已经步入了全面推进与深化素质教育的新时期。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面临沉重的学习压力和应试压力而缺乏创新精神。
但时代在召唤富于创造性的新型人才,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急需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
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因此,素质教育必须贯穿当前义务教育的始终。
而创造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创造力的培养。
一、素质教育旨在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以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
因而,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客观需要,是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反映在教育问题上的解决途径就是要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而面对世界发展大潮,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的素质教育的实际推行与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存在现实差距。
推行情况不尽如人意,难于落实,推行实施仍停留在喊口号、走过场、摆形式上;许多学校仍然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课业负担普遍较重,只注重智力培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培育,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因此,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推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首先,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必须以法律为准绳确保尤其是贫困和偏远地区的青少年完成义务教育;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也是客观需要。
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素质教育就要把教育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
我们不但要做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基本教学要求,还应重视对学生潜能的激发,学习目标的培养以及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这些都要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旨在不仅仅
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
发展。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首先,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往往针对学
生的知识储备和应试能力,而素质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
道德素养、情感态度、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发展。
通过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养,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能力的学生,
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变革的能力。
其次,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倡导的是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素质,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全面、多方位地发展,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有担当、
有活力的社会栋梁。
最后,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
速度日益加快,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素质教
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
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旨在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有志青年,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
力量。
素质教育的理念应该得到广泛推广,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
我的教育教学成果
我的教育教学成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几点尝试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心理等各方面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而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新时期衡量人才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从哪里来?要靠教育,尤其是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
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其意义就显得尤为深远。
但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少、慢、差、费”的现象依然存在,“炮打”语文教学的文章屡见报端,甚至有人喊出了“误尽天下苍生”的罪魁祸首是“语文”的口号。
语文教学再次陷入了困境,走向了低谷。
我认为,要彻底改变传统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局面,要彻底治疗“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考试难考、成绩难提高”的语文顽疾,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此外别无他途。
以下是谈谈关于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几点尝试:(一)营造开放型的语文学习环境,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的语文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语文课堂上,切忌统得过死,只许学生往我们预先设计好的袋子里钻,这样无疑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改变陈旧的评价方法,建立新的评价观念。
近几年的中考高考已在发生着突变,过去那种非对即错的简单化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也不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因为有的问题的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方法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方法近年来,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而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素质教育认为,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多个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素质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今社会,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素质教育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此外,素质教育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在现代社会,人们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素质教育认为,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素质教育的方法素质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
个性化教育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个人价值。
通过个性化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2. 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和素质。
而综合素质评价则综合考虑学生的各个方面,包括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准确的发展指导。
3. 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还不了解素质教育的小伙伴赶紧过来看看吧!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知识点!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是素质教育1、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健康发展,包括心理健康的发展。
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无疑是素质教育最有意义的途径。
比如在学校里安排心理辅导课程,或者创设心理辅导室,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稳定情绪,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传统的课堂形式,只注重老师把知识单向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变成“理论上的巨人,能力上的矮子”,所以素质教育提倡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3、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无论学生的成绩有多好,比成绩更加重要的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素质教育的一方面就包含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即使学生的学习生涯结束了,但是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学生格局要大很多。
因此我们要重视从小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有益于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方面的辨证统一协调发展,文化素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培养创新人才的突破口,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扎实推进,将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大学精神的建设中。
拓展阅读: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第一,面向全体,我们国家这些年努力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
以前有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反映了教育教学里有一个同样面向全体的问题,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在素质教育中,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培养学生未来竞争力的关键。
素质教育通过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其次,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知识的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素质教育通过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实践的过程,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发展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需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素质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并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
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过程中,培养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品质。
此外,素质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指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通过开设多样化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总之,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对于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
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体现,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形式,是素质教育的新境界。
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生动、活泼发展。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将课堂作为创新教育的主阵地。
我们应该明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已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不是停留在静态的理解和思考上,而已开始应用于动态的实际操作和运行中。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用创新的方法来实施素质教育,在此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一、和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关爱学生,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爱是行动的源泉,爱可以推动人去进行他所从事的任何事业。
”教师应用深厚、博大、无私、理智、科学、严格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和依赖,从而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课前唱唱歌曲,猜猜谜语,课堂上师生共同活动,运用演、讲、唱、画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学生有了独到的见解时,老师应及时鼓励学生,当学生回答错了也不责怪他们。
这样无疑会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在这种气氛中敢想、敢说,易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巧设疑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质疑,从而引起课堂学习方法的转变教师要善于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多方引导,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究、解决问题,并提出独到的见解。
教师要鼓励学生克服思想上的顾虑,让学生大胆假设,敢于质疑。
只有在质疑中去学习,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选择,独立思考,采取不同方法获取知识,得到发展。
而素质教育也反对强迫、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要求从人性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尊重人的自由选择,充分展现人的无限潜能。
东北师范-教师职业理念与道德规范2022年春学期在线作业2-[学习资料]-答案3
教师职业理念与道德规范22秋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教师树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不包括下列选项中哪种关系()。
【A.项】教师和教师的关系
【B.项】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员的关系
【C.项】教师和家人的关系
【D.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此题正确选项是】:C
2.“学海无涯苦作舟”,要求教师坚持( )的职业道德规范。
【A.项】为人师表
【B.项】关爱学生
【C.项】终身学习
【D.项】教书育人
【此题正确选项是】:C
3.下列哪项不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
【A.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B.项】造就平等的公民
【C.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D.项】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此题正确选项是】:B
4.在学生面前蹲下来讲话,牵着手教育,更要树立学生是( )的观点。
【A.项】是发展的人
【B.项】是独特的人
【C.项】是独立的人
【D.项】是
【此题正确选项是】:A
5.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A.项】人身自由权
【B.项】人格尊严权
【C.项】受教育权
【D.项】隐私权
【此题正确选项是】:C
6.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的现实需要。
【A.项】依法治国
【B.项】以德治国
【C.项】以人为本
【D.项】均衡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地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因此,全面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基本任务。
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
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也显得陈旧与落后,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型人才的脱颖而出。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以教育创新为核心,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进行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主要有两大阵地:一是课堂教学,二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而作为学校教育来说,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创新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任课教师,笔者仅对课堂教学的创新提出以下一些思考: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前提
教学观念指导、制约着教学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势必导致僵化、机械、千篇一律的教学实践,也势必使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死板教条的书呆子,而不是现代建设中所需的创造型人才。
因此应确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把教学改革的重心转向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有自尊心、自信心和有主体意识的人,而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
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明确“学”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包办,要把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新思想、新见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不断地为现代化建设输送新鲜血液,成为现代科技人才的“源头活水”。
二、改革教材和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基础
从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看,教学内容的更新是弱项,但它恰恰是提高学生素质、牵动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基础环节。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应实行“超本教学”,也就说教育中以教材为本,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这是因为,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教材的更新往往滞后,而且存在已有的教材使课堂教学应试化,课堂教学程式化的倾向,束缚了许多教师的创造才能。
不少学生学习某门课的出发点仅是为了应考得分,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有没有这一章内容、那个问题考不考上。
有的规范反而使教师形成了只对教材和考试负责的想法,只要是教材上有的内容,有的已经很陈旧了,还将其视为“经典”非讲不可,而对书本以外的相关知识,新形成观点,重要理论反而不问津。
教师不善于扩大自己所授课程的知识面,不善于更新自己的知识,就培养不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如果教师能针对学生的求新心理和求知欲望,把最新的各种信息传递给他们,这样学生也往往乐于接受,使信息的内化知识顺利地进行。
三、创新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
传统单一的“灌输式”、“填鸭式”、“栽培式”教学方法使学生长期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将“消化不良”,甚至厌食。
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变以往教师单向信息流为双向信息流,结合各种学科的特点创设参与途径,采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启发式、研讨式、自学式、专题式教学法等等,给学生以活动的空间。
在这里我们重点谈两种能普遍适应各种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
(一)研讨式教学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要求教师不仅掌握足够的资料和信息,而且要有相当的研究能力。
搞好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消化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师生、学生相互学习、促进教学相长的重要途径。
搞好课堂讨论应着力抓好四个环节:(1)选好讨论题目;(2)力促学生做好讨论准备;(3)讨论尽量由学生主持;(4)教师做好总结。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
某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组织学生作情景模拟练习,如模拟某个人物角色、模拟辩论会、模拟经济法庭等。
这种方法现场性强,可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应付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大大提高。
具体环节如下:(1)提出模拟要点,选好“演员”;(2)做好模拟练习准备;(3)布置模拟场景,使学生进入角色;(4)请“观众”评优,教师做好总结。
四、改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必备手段
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案、一块黑板是不少专业教师使用的全部教具。
其缺点有二:(1)授课缺乏直观性、主动性、形象性,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授课要用大量时间书写板书,课堂信息量少,难以多出时间让学生参与。
因此,各种现代的传播媒介应引进教室,如音像设备、计算机等。
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材料,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可以通过计算机等手段,变抽象为具体。
对一些具有较大背景的事件,可以通过放映专题片使学生一目了然。
实践证明,这种电化教育信息量大、学生兴趣高、效果好。
计算机的使用将是知识经济时代主要的教学手段。
五、理论联系实际是实现创造性教育的重要环节
现代教育只有和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价值。
这里所说的理论联系实际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课堂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将师生所见、所闻、所经历的有关实例用专业理论加以分析、评论、总结,教会学生怎样创造性地应用理论。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教师应注意指导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教材教育相一致的实践活动,把这些实践活动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课堂——实践——课堂”的方式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并进一步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使学生所学知识学能所用,用时又有理论指导,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便能尽快进入角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