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说课稿:邓稼先
第1课《邓稼先》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说课稿一、说单元要求今天我要说的课是七下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邓稼先》。
七下第一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
第一篇《邓稼先》是一篇由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撰写的回忆性文章。
这是一篇荡气回肠的元勋颂,一曲情文并茂的知己歌。
作者用史诗般的笔调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卓越的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描写、展示和评论,有力地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之旅和对中华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从中我们能感受到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也能体会到作者对朋友的尊敬和深情怀念。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诗人臧克家的作品。
文章的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多年如一日,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注》《古典新义》,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投身民主运动,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言说,参加游行示威,突出其“革命家的方面”。
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作者精心选择了上述六件事,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回忆鲁迅先生》是作家萧红在鲁迅先生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文章,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
作者以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许多零散的生活细节。
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
作者从鲁迅明朗的笑、轻捷的走路姿态写起,之后回忆了先生夜谈沉思、饮食习惯、开玩笑、读青年来信、不在意校样、看电影、翻书休息、夜里工作、尝鱼丸、包书和病中工作等诸多生活场景。
在平淡的生活状态下呈现出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思想,从细微之处显示了鲁迅伟大的品格。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本文将从他的个人背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成果和影响等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邓稼先的个人背景1.1 家庭背景:邓稼先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培养了他对教育的浓厚兴趣。
1.2 学术背景:邓稼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了工学学士学位,并在美国留学期间深造了核物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知识。
1.3 事业成就:邓稼先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同时也在教育领域积极探索,为中国的科技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邓稼先的教育理念2.1 科学素养教育:邓稼先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论。
2.2 实践教学:邓稼先主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3 终身学习:邓稼先认为教育是一个终身过程,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不断进步,培养他们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邓稼先的教学方法3.1 问题导向:邓稼先倡导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2 激发学生兴趣:邓稼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案例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3 合作学习:邓稼先提倡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助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邓稼先的教学成果4.1 科研成果:邓稼先在核物理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中国的核科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4.2 教育成果:邓稼先在教育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教育项目,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3 学术影响:邓稼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科技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续的教育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五、邓稼先的影响5.1 国内影响:邓稼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国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5.2 国际影响:邓稼先的教育思想和成果也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启示。
《邓稼先》试讲逐字稿(配套教案)教师编面试
《邓稼先》试讲逐字稿(配套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单元第1课开场白: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面试初中语文的1号考生,我抽到的试讲题目是《邓稼先》,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请看多媒体,这是谁?师没错,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切握手钟南山。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2020年的春天,新冠病毒肆掠神州大地。
1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国家疾控中心座谈会,听取专家意见。
师会前,总理说:“今天,本该和大家握手,但按照你们的规矩,我就改拱手了。
'但是,会后李克强与专家告别时,却特意对钟南山说:“我们还是握—次手吧。
”师同学们,从这个小细节,你们发现了什么?师对,我们的总理如此倚重当今英雄--钟南山。
师:同学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来都不缺乏磨难,更不缺乏迎难而上的英雄。
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位擎天撼地的奇丈夫--邓稼先。
二、初读师在正式学习之前,谁来说说对邓稼先和杨振宁的了解。
师:你页是我们班的抢答小能手,快说说看。
师.你说杨振宁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邓稼先是我国两弹元勋,为我们研制发展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师说的不错,看来认真预习了课文,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当时的视频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同学们,杨振宁与邓稼先,—个获诺贝尔奖蜇声世界,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
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 50 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科学家写科学家,杨振宁眼中的邓稼先又是什么样的呢?师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注意抓住文章小标题、议论抒情性语句、中心语句等关键语句,概括六部分内容,开始吧。
师好多同学已经举手示意老师了,你刚才读得最认真,就请你。
师你说文章的第—部分概述了百年历史,引出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
师嗯,概括准确,表达清晰。
那第三部分呢?师哦,对比介绍了两位科学家。
不错,请你思考,作者对比介绍两位科学家实际上是为了突出什么?师.你真是—点就透,所以第三部分的内容应该是突出表现邓稼先忠厚朴实的人品。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一、引言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他的一辈子致力于航天科学研究,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次说课稿旨在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对航天科学的重要贡献。
二、主体1. 邓稼先的生平事迹邓稼先于1922年出生在湖南省衡阳市一个普通家庭。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1945年,邓稼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开始了他的科学之旅。
在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努力掌握各种科学知识。
毕业后,邓稼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在这里,他深入研究了航空航天工程,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火箭技术和导弹系统的开辟中。
1956年,邓稼先回到中国,开始了他在中国的科研工作。
他积极参预中国的航天事业,并成为中国航天科学的领军人物。
他主持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并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邓稼先一辈子致力于航天科学研究,他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
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年轻人投身于科学事业,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2. 邓稼先对航天科学的重要贡献邓稼先是中国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航天科学的贡献不可忽视。
以下是他在航天科学领域的重要贡献:(1)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邓稼先主持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工作,并成功发射。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拥有自主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
(2) 火箭技术的研究:邓稼先在火箭技术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研制了一系列火箭发动机,提高了我国的火箭技术水平。
他的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导弹系统和航天器的研制中。
(3) 科研团队的培养:邓稼先注重培养科研团队,他积极推动中国航天科学的发展。
他亲自指导年轻科学家的工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学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结论邓稼先是中国航天科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一辈子致力于航天科学的研究和发展。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事迹、科学研究、教育理念、影响力和荣誉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邓稼先的伟大成就。
一、生平事迹1.1 早年经历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中国湖南省,从小就展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1.2 教育背景他在国内著名的清华大学学习,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获得博士学位。
1.3 事业发展回国后,邓稼先积极投身于中国的科研事业,先后担任多个科研机构的领导职务。
二、科学研究2.1 空气动力学研究邓稼先在空气动力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为中国的航空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2.2 导弹技术研究他领导并参与了中国导弹技术的研究工作,成功开发出一系列重要的导弹系统。
2.3 航天科技研究邓稼先在航天科技领域也有着杰出的成就,他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设计师。
三、教育理念3.1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邓稼先一直强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科学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3.2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他主张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3 培养创新人才邓稼先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四、影响力4.1 国内影响邓稼先的科学研究和教育理念对中国科技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无数年轻人的科学热情。
4.2 国际影响他的科研成果和教育理念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科技形象。
4.3 科技合作交流邓稼先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五、荣誉与奖项5.1 国家级荣誉邓稼先荣获了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5.2 国际奖项他也获得了多个国际科学奖项,成为中国科技界的骄傲。
5.3 纪念与纪念活动为了纪念邓稼先的杰出贡献,中国举办了多次纪念活动,并设立了相关奖项。
总结: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和教育家的代表,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教育理念,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一辈子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邓稼先的个人经历、科学研究成就、教育理念和影响力四个方面来介绍他的故事。
一、个人经历1.1 家庭背景:邓稼先出生在一个知识份子家庭,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这为他的科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1.2 教育经历:邓稼先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他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专攻物理学,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1.3 学术交流:邓稼先曾经多次出国访问,与国际上的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这不仅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也为他的科研工作提供了珍贵的机会。
二、科学研究成就2.1 核武器研究: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带领团队解决了多项核武器研发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2 航天科研:邓稼先也参预了中国航天事业的研究和发展,他领导的团队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3 科研成果:邓稼先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包括在物理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突破性发现,这些成果对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教育理念3.1 实践教学:邓稼先提倡实践教学,他认为惟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干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3.2 培养创新人材:邓稼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他鼓励学生在科研中勇于探索和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教育公平:邓稼先强调教育的公平性,他主张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不论其出身背景如何,只要有潜力和努力,就应该得到教育的支持和匡助。
四、影响力4.1 科研影响:邓稼先的科研成果对中国的科研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航天事业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4.2 教育影响:邓稼先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邓稼先》的说课稿
《邓稼先》的说课稿《邓稼先》的说课稿一、说大纲本册书共六个单元,所选《邓稼先》是第四单元传记体裁中的一篇,是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1。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
了解传记类文章的特点。
3。
学习杰出人物的崇高品质和奋斗精神。
本篇在本单元中属典型人物,典型文章。
1。
邓稼先在中国历史性重大变化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本篇是传记类中的回忆性散文,形式灵活,感情充沛,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3。
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和奋斗精神,典型且感人,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式的人物。
理解了邓稼先,才能很好地执行语文教科书的指导思想: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发展健全人格,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基本实践,逐步加深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语文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即导流又开源,即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又达到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的效果,培养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通过多方面努力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
在这个精神指导下,我确定了教学目标:1、积累和运用词语2、了解邓稼先先生生平事迹,卓越贡献3、学习邓稼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忠厚朴实的品格和深沉的爱国情怀二、说教材这册书的学习重点是说明文,而说明文是相对枯燥的。
安排这样一个人物传记单元是为了增强趣味性,同时又与生活密切联系,而本篇又是本单元中非常典型的。
《邓稼先》这篇回忆性散文,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做为一个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在介绍另一个享誉中外的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时,通过多视角,多层面追述他所熟悉的人物的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内容,把读者带进往昔的岁月,从而使读者获得真切的感受。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一、个人介绍大家好,我麻烦大家给我介绍一下,我叫邓稼先,是中国的材料科学家、冶金科学家、物理学家和教育家。
我出生于1924年,是湖南岳阳人。
1943年,我考入清华大学。
在1949年之前,我先后赴美留学、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并在贝尔实验室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研究员。
1951年,考虑到祖国的需要,我回到中国,并在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来,我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中国物理学会首任主席。
我在凝聚态物理、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获得了许多荣誉。
二、科学研究我在凝聚态物理、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工作,让我获得了不少荣誉。
以下是我主要的贡献:1. 半导体物理研究我在1957年,联合他人发现的磁阻效应,以及我对半导体的研究,揭示了半导体中取向结构演化的物理机制。
其中我最具创新的工作是发现了一种新的半导体原理——强电子-弱晶体原理。
我在这方面的工作,帮助奠定了电子器件制造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基础。
2. 凝聚态物理研究我在较早的年代就意识到需要用两个不同种的材料来制作异质结元件,同时发现了这样一个异质结元件在电学性质方面的独特性质。
实际上,我发明了新型物理量量子阱,并且还指出了该阱材料的生长途径和相关的材料性质。
因此,我对凝聚态物理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材料科学研究我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工作包括一些有关材料性质和纤维加工的工作。
我提出了材料多种工艺和方法,例如磁控溅射、高温气相反应、离子束蚀刻和离子束沉积等,这些工艺和方法不仅能够改善材料性质,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中国科学界的一员,我认为这项工作对我国尤为重要。
我希望我的贡献能够帮助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
三、教育贡献作为一名教育家,我有幸承担过许多教学和管理工作。
我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高等教育机构中任职多年。
我认为教育使人们能够为社会服务,提供新思想和新方法,建立新的规则与制度。
因此,我对我的工作持有高度责任感,努力培养出一批才干出众、具有创新精神的材料科学家和工程师。
2022下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逐字稿:邓稼先
2022下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逐字稿:邓稼先邓稼先先生对我们国家的贡献十分的大,因此也有很多作家作者会写文章来纪念他,杨振宁先生就写了一篇这样的文章,还被收录在初中的语文教材里,文章的名字就叫《邓稼先》。
那么我们在准备教师资格证面试的时候,这篇文章该怎么讲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面试逐字稿。
2022下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逐字稿:邓稼先知识点:一、字词至死不懈xiè 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殷红yān 萦带yíng 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g 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二、概括文章大意。
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三、课文内容解读1.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
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
但他却事必躬亲,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
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无论从职位,还是从在“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
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2.写邓稼先以前,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有什么作用?作者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民族的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发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在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介绍、科学研究成就、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影响等五个方面来阐述邓稼先的重要性。
一、邓稼先的生平介绍1.1 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1.2 学术背景和教育经历1.3 事业成就和荣誉二、邓稼先的科学研究成就2.1 核武器研究2.2 导弹技术研究2.3 航天技术研究三、邓稼先的教育理念3.1 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3.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3 推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四、邓稼先的教学方法4.1 实验教学4.2 问题导向教学4.3 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五、邓稼先的影响5.1 科技事业的推动者5.2 教育改革的倡导者5.3 对后继科学家和教育家的影响邓稼先是中国科学事业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生平和事业成就令人钦佩。
他在科学研究方面,致力于核武器和导弹技术的研究,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邓稼先也非常重视科学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有独到的见解。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他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邓稼先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科技领域,他也是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对后继科学家和教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邓稼先是中国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人物,他的科研成就和教育理念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和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教学方法也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邓稼先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为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说课稿敬爱的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记叙文,全文叙述了邓稼先在科学研究中的艰辛历程以及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全文设计灵活,文章的描写生动。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的科学和技术事业中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邓稼先,从而领会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科学研究历程和精神品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学会分析和把握课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论述等能力。
3.学会运用多种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能力,描写物质具体形态和生理特征。
通过以上的教学目标,让我们一起进入到教学环节:一、导入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对祖国的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本堂课中,我们将一起来了解邓稼先的奋斗历程和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也要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和探索。
二、阅读1.快速浏览文章,了解主题和结论。
2.解读生词,提醒学生关注外来语词,日常生词。
3.深入阅读,学生在阅读时根据中心思想、逻辑展开,思考文章主旨。
4.文内精读,注意重点词语、难点句子的理解,可以有简单的发问,帮助学生理解。
三、练习1.针对不同学生分组阅读,点拨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布置作业和压轴练习。
2.阵地式训练,通过个人、团队和协同合作的三种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反复细节训练和模拟题,能够快速掌握所需技能,提高表达能力。
四、课堂反思1.学生在阅读时基本都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中心思想。
2.学生在阅读、写作和表达方面有所提高,逐渐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技能和工具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整合。
3.学生在感受到邓稼先精神的同时也增强了爱国情怀,从中深刻理解了什么是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总之,本课既是一篇传记,也是一篇科学研究的历程。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邓稼先,中国杰出的核物理学家和科学家,被誉为中国的“原子弹之父”。
他在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能利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的国防和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邓稼先的一辈子是科学与爱国主义的结合,他的事迹和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科学家和青年学子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邓稼先的事迹和思想。
首先,我们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和学术背景。
其次,我们将探讨他在核武器研究领域的贡献。
然后,我们将讨论他在核能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
接着,我们将探讨邓稼先对科学教育的贡献。
最后,我们将总结邓稼先的思想和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启示。
邓稼先生于1924年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他在童年时期就展现出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并在高中时期被选送到美国留学。
在美国期间,他在核物理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核物理学家。
回国后,邓稼先投身于中国核武器研究领域,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核武器研究领域,邓稼先领导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作。
他带领团队克服了许多难点和挑战,最终成功地实现了中国核武器的自主研发和生产。
他的成就不仅仅是科学上的突破,更是对中国国防事业的重大支持。
在核能利用方面,邓稼先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领导了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的建设工作,并推动了核能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稼先还非常重视科学教育,他积极推动科学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他提出了“科学是第一辈子产力”的观点,强调科学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他还积极参预科学普及活动,为培养年轻一代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起来,邓稼先是中国科学事业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在核武器研究和核能利用方面的贡献为中国的国防和能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事迹和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科学家和青年学子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邓稼先的精神,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一、说课稿概述本说课稿是针对邓稼先的一堂课进行的详细分析和总结,该课程是一堂获奖课程,旨在通过对邓稼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供其他教师参考和借鉴。
本说课稿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和贡献,了解科学家的职业素质和科学精神。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和贡献,科学家的职业素质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研究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他在科学领域的突出贡献,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研究的情景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和研究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实验教学法: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邓稼先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实验过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邓稼先的图片和简要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探索欲望。
2. 课堂讲授:通过多媒体展示,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和贡献,引导学生了解他在科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和影响。
3.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邓稼先的科学成就进行深入研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4. 实验操作:根据邓稼先的科学研究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
《邓稼先》说课稿(精品文档)_共6页
《邓稼先》说课稿一、说教材《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
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包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元勋、奠基、选聘”等17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标: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⑵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三、说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⑵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四、说学情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法2、文献法3、一词经纬法:以文中引用的《中国男儿》中的关键词“奇丈夫”的“奇”字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全篇课文的重点段落的阅读品析。
4、妙点寻踪法四、说教学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导语(播放背景音乐《歌唱祖国》)同学们: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毛泽东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说课《邓稼先》说课稿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说课《邓稼先》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邓稼先>,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五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按统编教材安排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群星闪耀篇,按文体来说,是一篇侧重记人的散文,是一篇教学课,此文篇幅长达3000余字,用六个小标题将文章分为六个部分。
作者通过六个小标题写出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
此文篇幅较长,但内容较为明了,学生基本没有阅读障碍。
二、说学情从知识层面来说,七年级学生还未掌握品读赏析的技巧,只有速读和默读的技巧。
从心理层面上来讲,七年级学生还比较活泼,好动。
王荣生教授说: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在教什么,而学情是一切教学的的起点。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2.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3.把握课文的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根据统编教学的安排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我设为教学重点: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教学难点: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
三、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教是为了不教,为了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主要采用朗读法、对比法、点拨法;学生主要通过合作探究法、默读、品读的形式来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四、说教学过程下面我将从五个环节说说我的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首先我PPT显示邓稼先与杨振宁合影,随即问学生,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两位卓越的科学家,他们是同乡,也是好友。
一个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却隐姓埋名28年,他们是谁?学生通过预习很容易猜出是邓稼先和杨振宁,接着我再问: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所得,用一句话介绍这两个人物吗?只要学生有涉及到邓稼先的贡献时,(邓稼先:我国两弹一星元勋,我我国的核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教师编面试部编教材初中语文试讲稿《邓稼先》
《邓稼先》杨振宁各位评委老师大家xx好,我是初中语文组x号考生,下面可以进行我的试讲吗?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杨振宁先生去认识“两弹元勋”邓稼先。
出示学习目标(三维目标)检查预习:通过预习,相信大家对作者已经有所了解,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嗯,了解的非常全面。
那生字词你们掌握了吗?PPT上的词谁来读一读?(预设错误:无垠yíng殷红yān)整体感知:范读课文(听录音)注意字音、节奏与情感的把握。
1.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六部分的大意。
(①引子引出人物②总写邓稼先的一生、贡献③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特点④从另一角度表现人物性格⑤详写一个例子重点表现⑥总结)2.这六部分能不能相互调换顺序?(不能调换,这六个阶段是有着内在联系的)研读课文: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形象一定是多面的,现在进行小组合作,每一小组一部分,认真品读,思考每一部分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品质?并圈画出依据。
第一组:贡献巨大的邓稼先在第一部分中“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排比的句式,让我感受到当时中华民族正值任人宰割的时代,在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刻,邓稼先勇敢地站了出来,几经努力,成功的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让中国在世界之林站了起来,所以说他贡献巨大。
第二组:忠厚朴实的邓稼先这一部分写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两个人,他们虽然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本国的功臣。
但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
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令人难堪;而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第1课《邓稼先》说课稿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说课稿一、简介本文档是针对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编写的说课稿。
《邓稼先》是本学期的开篇课,旨在通过深入了解邓稼先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求实创新”的科学观念,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精神。
2.学生能够领会科学精神,了解科学探索的方法和过程。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提炼文章中的关键词汇,概括文章大意,抓住重点。
2.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形成合理的科学假设和实验方案。
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科学家邓稼先的求知精神和对科学事业的无私奉献。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
2.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理论概念。
2.如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线上教学的形式进行授课,教学方法多样,如:讲授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探究等。
五、教学流程活动1:导入(5分钟)1.通过问答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科学的认知程度。
2.引入邓稼先和科学精神的主题,提出问题:你对邓稼先这个人了解多少?活动2:阅读课文(15分钟)1.全班带读文本,老师讲解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汇。
2.让学生静读课文,并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一些问题:邓稼先的研究成果取得了哪些突破?他是怎样秉持科学精神的?活动3:概括课文大意(15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对课文大意的概括,老师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2.分享概括结果,选几个学生到讲台上概括文章大意。
活动4:分组讨论(15分钟)1.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组讨论并列举邓稼先等著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2.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表达和合作能力。
活动5:科学实验设计(20分钟)1.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说课稿:邓稼先
一、教材位置及单元环境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
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所选的就是这类题材的课文,它们依次是《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孙权劝学》。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邓稼先》一文以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以50年朋友的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
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新课标精神,结合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阅读能力,教学这篇课文,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因此确定的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宰割、筹划、彷徨”等12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标:
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⑵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⑵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教学过程中力求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活动,强化学习效果,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有所感、有所思,从而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文献法。
本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例如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两弹一星”研制者的相关情况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等等。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⑵五步阅读法。
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②思读课文,理清思路。
③悟读课文,深层探究。
④美读课文,品味赏析。
⑤颂读课文,体会深情。
将“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的思路体现在这个教学方法中,使学生能全面深刻透彻地理解课文。
⑶发现阅读法。
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妙贴切的美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品析,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表达能力;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培
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
这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在较为充分的预习和阅读的基础上学习,以达到深刻领会课文的阅读目的。
这种教法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双边活动热烈,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探索态度,使他们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⑷多媒体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有以下几处要用课件:展示邓稼先的照片导入新课;介绍相关的背景资料;播放记录片《让历史来告诉未来》。
⑸讨论法。
2、学法:引导学生使用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此文。
⑴朗读法。
因为此文饱含深情,我们可以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朗读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
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的手段。
因此,朗读一直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⑵自主合作探究法。
从课外的资料搜集到课内的质疑解难,从导入新课到最后的总结课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
五、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由邓稼先与杨振宁的照片导入本课。
2、资料汇总,了解背景:学生将搜集的资料展示,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用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
(设计理由:由于学生们对这位科学家了解不多,因此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了解,然后在教师由感性到理性的引导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其伟岸的人格魅力。
)
3、阅读课文,走近英雄(分五步完成)
⑴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弄清文章各部分的侧重,交流感受。
⑵思读课文,理清思路
讨论:六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⑶悟读课文,深层探究
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⑷美读课文,品味赏析
品味语言,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美点
⑸颂读课文,体会深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4、延伸拓展,深情告白
⑴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位科学家说点什么。
⑵学过此文,你对人生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5、观看影片,结束新课
观看记录片《让历史告诉未来》片段,用一首小诗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