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2010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1.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3,3 B.3,3,6 C.3,2,5 D.3,2,62.下列图案是几种名车的标志,在这几个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3.五边形的内角和是()A.180°B.360°C.540°D.600°4.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直角三角形C.长方形D.平行四边形5.如图,△ABC中,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交AB于E,∠A=60°,∠BDC=95°,则∠BED的度数是()A.35°B.70°C.110°D.130°6.已知:如图,AC=CD,∠B=∠E=90°,AC⊥CD,则不正确的结论是()A.∠A与∠D互为余角B.∠A=∠2C.△ABC≌△CED D.∠1=∠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8.点M(1,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1,﹣2)B.(﹣1,2)C.(1,﹣2)D.(2,﹣1)9.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A.等腰三角形B.正方形C.圆形 D.线段10.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一边为11cm,则腰长为()A.11cm B.7.5cm C.11cm或7.5cm D.以上都不对11.如图:DE是△ABC中AC边的垂直平分线,若BC=8厘米,AB=10厘米,则△EBC的周长为()厘米.A.16 B.18 C.26 D.2812.如图,在CD上求一点P,使它到OA,OB的距离相等,则P点是()A.线段CD的中点B.OA与OB的中垂线的交点C.OA与CD的中垂线的交点D.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二、填空题(本题满分24分,每小题4分)13.如图为6个边长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14.已知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6,则PB=.15.已知,如图,∠ACD=130°,∠A=∠B,那么∠A的度数是°.16.已知A(﹣1,﹣2)和B(1,3),将点A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与点B关于y轴对称.17.如图,AC=AD,BC=BD,则△ABC≌△;应用的判定方法是(简写).18.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去配,这样做的数学依据是.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50分)19.如图,已知△ABC中,AB=AC,AD平分∠BAC,请补充完整过程,说明△ABD≌△ACD的理由.∵AD平分∠BAC∴∠=∠(角平分线的定义)在△ABD和△ACD中∴△ABD≌△ACD.20.已知:如图,A、C、F、D在同一直线上,AF=DC,AB=DE,BC=EF,求证:△ABC≌△DEF.21.已知: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证:AF=DE.22.已知:BE⊥CD,BE=DE,BC=DA,求证:△BEC≌△DAE.23.已知:如图,已知△ABC,分别画出与△ABC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和△A2B2C2.24.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C=OD,求证:OA=OB.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1.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3,3 B.3,3,6 C.3,2,5 D.3,2,6【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三角形的三条边必须满足: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解答】解:A中,3+3>3,能构成三角形;B中,3+3=6,不能构成三角形;C中,3+2=5,不能构成三角形;D中,3+2<6,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应用.判断是否可以构成三角形,只要判断两个较小的数的和<最大的数就可以.2.下列图案是几种名车的标志,在这几个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定义可知:A、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3.五边形的内角和是()A.180°B.360°C.540°D.600°【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常规题型.【分析】直接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5﹣2)•180°=54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基础题,熟记定理是解题的关键.4.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直角三角形C.长方形D.平行四边形【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得答案.【解答】解:直角三角形有稳定性,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是需要识记的内容.5.如图,△ABC中,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交AB于E,∠A=60°,∠BDC=95°,则∠BED的度数是()A.35°B.70°C.110°D.13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ABD=35°,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C=2∠ABD=70°,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同旁内角互补∠BED+∠ABC=180°,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BDC=∠A+∠ABD,∴∠ABD=95°﹣60°=35°,∵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C=2∠ABD=70°,∵DE∥BC,∴∠BED+∠ABC=180°,∴∠BED=180°﹣70°=11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运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ABD的度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已知:如图,AC=CD,∠B=∠E=90°,AC⊥CD,则不正确的结论是()A.∠A与∠D互为余角B.∠A=∠2C.△ABC≌△CED D.∠1=∠2【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先根据角角边证明△ABC与△CED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对各选项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C⊥CD,∴∠1+∠2=90°,∵∠B=90°,∴∠1+∠A=90°,∴∠A=∠2,在△ABC和△CED中,,∴△ABC≌△CED(AAS),故B、C选项正确;∵∠2+∠D=90°,∴∠A+∠D=90°,故A选项正确;∵AC⊥CD,∴∠ACD=90°,∠1+∠2=90°,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先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也是难点所在.做题时,要结合已知条件与全等的判定方法对选项逐一验证.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考点】全等图形.【分析】根据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答案.【解答】解: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应该是形状相同且大小也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正确;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图形,关键是掌握全等形的概念.8.点M(1,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1,﹣2)B.(﹣1,2)C.(1,﹣2)D.(2,﹣1)【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解答】解:点M(1,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2),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9.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A.等腰三角形B.正方形C.圆形 D.线段【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即可进行选择.【解答】解:A、因为等腰三角形分别沿底边的中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则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的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所以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B、因为正方形沿对边的中线及其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则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对边的中线及其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其对称轴,所以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C、因为圆沿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则圆是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所以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D、线段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对称轴的条数.10.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一边为11cm,则腰长为()A.11cm B.7.5cm C.11cm或7.5cm D.以上都不对【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分边11cm是腰长与底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解答】解:①11cm是腰长时,腰长为11cm,②11cm是底边时,腰长=(26﹣11)=7.5cm,所以,腰长是11cm或7.5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11.如图:DE是△ABC中AC边的垂直平分线,若BC=8厘米,AB=10厘米,则△EBC的周长为()厘米.A.16 B.18 C.26 D.28【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AE=CE,再等量代换即可求得三角形的周长.【解答】解:∵DE是△ABC中AC边的垂直平分线,∴AE=CE,∴AE+BE=CE+BE=10,∴△EBC的周长=BC+BE+CE=10厘米+8厘米=18厘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应用,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2.如图,在CD上求一点P,使它到OA,OB的距离相等,则P点是()A.线段CD的中点B.OA与OB的中垂线的交点C.OA与CD的中垂线的交点D.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利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知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解答】解:利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知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P.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做题时注意题目要求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到角两边距离相等,②点在CD上,要同时满足.二、填空题(本题满分24分,每小题4分)13.如图为6个边长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13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观察图形可知∠1与∠3互余,∠2是直角的一半,利用这些关系可解此题.【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ABC≌△BDE,∴∠1=∠DBE,又∵∠DBE+∠3=90°,∴∠1+∠3=90°.∵∠2=45°,∴∠1+∠2+∠3=∠1+∠3+∠2=90°+45°=135°.故填135.【点评】此题综合考查角平分线,余角,要注意∠1与∠3互余,∠2是直角的一半,特别是观察图形的能力.14.已知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6,则PB=6.【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直接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6,∴PB=PA=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知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已知,如图,∠ACD=130°,∠A=∠B,那么∠A的度数是65°.【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直接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ACD是△ABC的外角,∴∠ACD=∠A+∠B,∵∠ACD=130°,∠A=∠B,∴∠A==65°.【点评】本题比较简单,考查的是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6.已知A(﹣1,﹣2)和B(1,3),将点A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与点B关于y轴对称.【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熟悉: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把一个点左右平移,则横坐标是左减右加,把一个点上下平移,则纵坐标是上加下减.【解答】解: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规律可知,点B关于y轴对称的点为(﹣1,3),又点A(﹣1,﹣2),所以将点A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1,3).【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平移时坐标变化规律:把一个点左右平移,则横坐标是左减右加,把一个点上下平移,则纵坐标是上加下减.17.如图,AC=AD,BC=BD,则△ABC≌△ABD;应用的判定方法是(简写)SSS.【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此题不难,关键是找对对应点,即A对应A,B对应B,C对应D,即可.【解答】解:∵AC=AD,BC=BD,AB=AB(公共边),∴△ABC≌△ABD(SSS).【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ASA、SAS、SSS,本题要用SSS.18.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③去配,这样做的数学依据是两个角及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已知三角形破损部分的边角,得到原来三角形的边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解答】解:第一块和第二块只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根据这两块中的任一块均不能配一块与原来完全一样的;第三块不仅保留了原来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一边,则可以根据ASA来配一块一样的玻璃.故答案为:③;两个角及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开放性的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要认真观察图形,根据已知选择方法.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50分)19.如图,已知△ABC中,AB=AC,AD平分∠BAC,请补充完整过程,说明△ABD≌△ACD的理由.∵AD平分∠BAC∴∠BAD=∠CAD(角平分线的定义)在△ABD和△ACD中∴△ABD≌△ACD SAS.【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填空即可.【解答】解:∵AD平分∠BAC∴∠BAD=∠CAD(角平分线的定义),在△ABD和△ACD中,,∴△ABD≌△ACD(SAS).【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角平分线的定义.20.已知:如图,A、C、F、D在同一直线上,AF=DC,AB=DE,BC=EF,求证:△ABC≌△DE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首先根据AF=DC,可推得AF﹣CF=DC﹣CF,即AC=DF;再根据已知AB=DE,BC=EF,根据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即可证明△ABC≌△DEF.【解答】证明:∵AF=DC,∴AF﹣CF=DC﹣CF,即AC=DF;在△ABC和△DEF中∴△ABC≌△DEF(SSS).【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熟练掌握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21.已知: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证:AF=D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要证明AF=DE,可以证明它们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即证明△ABF≌△DEC,已知两边(由BE=CF得出BF=CE,AB=DC)及夹角(∠B=∠C),由SAS可以证明.【解答】证明:∵BE=CF,∴BE+EF=CF+EF,即BF=CE,又∵AB=DC,∠B=∠C,∴△ABF≌△DCE,∴AF=D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证明两边相等时,如果这两边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通常是证明它们所在的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它们相等,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22.已知:BE⊥CD,BE=DE,BC=DA,求证:△BEC≌△DA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已知得出Rt△CEB和Rt△AED,利用HL定理得出即可.【解答】证明:∵BE⊥CD,∴∠CEB=∠AED=90°,∴在Rt△CEB和Rt△AED中,∴Rt△CEB≌Rt△AED(HL).【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3.已知:如图,已知△ABC,分别画出与△ABC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和△A2B2C2.【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分析】根据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画出图形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4.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C=OD,求证:OA=OB.【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分析】根据OC=OD得,△ODC是等腰三角形;根据AB∥DC,得出对应角相等,求得△AOB是等腰三角形,证明最后结果.【解答】证明:∵OC=OD,∴△ODC是等腰三角形,∴∠C=∠D,又∵AB∥DC,∴∠A=∠C,∠B=∠D,∴∠A=∠B,∴△AOB是等腰三角形,∴OA=O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形不具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2.下列大学的校徽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3.如图,以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A的坐标为(2,2),则点D的坐标为()A.(2,2) B.(﹣2,2)C.(﹣2,﹣2)D.(2,﹣2)4.如图,在∠AOB的两边上,分别取OM=ON,再分别过点M、N作OA、OB 的垂线,交点为P,画射线OP,则OP平分∠AOB的依据是()A.SSS B.SAS C.AAS D.HL5.如图,五边形ABCDE中,AB∥CD,则图中x的值是()A.75°B.65°C.60°D.55°6.若△ABC内一点O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则O为△ABC()的交点.A.角平分线B.高线C.中线D.边的中垂线7.如图,△ABC≌△DEC,点B的对应点E在线段AB上,若AB∥CD,∠D=32°,则∠B的度数是()A.56°B.68°C.74°D.75°8.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分别为5,2,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9 B.10 C.12 D.9或129.图中有三个正方形,其中构成的三角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有()A.2对 B.3对 C.4对 D.5对10.如图,在Rt△ABC中,AC=BC,点D是△ABC内一点,若AC=AD,∠CAD=30°,连接BD,则∠ADB的度数为()A.120°B.135°C.150° D.165°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如图,AB∥CD,∠B=32°,∠ACD=56°,则∠ACB的度数是°.12.若点A(3,﹣2)与点B关于y轴对称,则点B的坐标为.13.如图,下列四组条件中:①AB=DE,BC=EF,AC=DF;②AB=DE,∠B=∠E,BC=EF;③AB=DE,AC=DF,∠B=∠E;④∠B=∠E,BC=EF,∠C=∠F.其中不一定能使△ABC≌△DEF的条件是(只填序号).14.如图,在△ABC中,A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若AC=4cm,△ABC 的周长为13cm,则△ABD的周长为cm.15.如图,在△ABC中,点D为BC边的中点,点E为AC上一点,将∠C沿DE 翻折,使点C落在AB上的点F处,若∠AEF=50°,则∠A的度数为°.16.如图,在△ABC中,E为AC的中点,点D为BC上一点,BD:CD=2:3,AD、BE交于点O,若S△AOE﹣S△BOD=1,则△ABC的面积为.三、解答题:共8小题,共72分.17.在△ABC中,∠A=∠B﹣10°,∠C=∠B﹣5°,求△ABC的各个内角的度数.18.如图,五边形ABCDE的内角都相等,且∠1=∠2,∠3=∠4,求x的值.19.已知: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D.20.如图,△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ABE≌△ACD.(1)求证:△BEC≌△CDB;(2)若∠A=50°,BE⊥AC,求∠BCD的度数.21.如图,△ABC的三个顶点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已知A(﹣1,﹣1),B(4,﹣1),C(3,1).(1)画出△ABC及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写出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是,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是,点C 的对应点C1的坐标是;(3)请直接写出以AB为边且与△ABC全等的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不与C重合)的坐标.22.如图,三角形纸片△ABC,AB=8,BC=6,AC=5,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折痕为BD(点D在线段AC上且不与A、C重合).(1)如图①,若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求△ADE的周长;(2)如图②,若点C落在AB变下方的点E处,求△ADE的周长的取值范围.23.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C=BC,D、E分别为AB、BC上一点,∠CDE=∠A.(1)如图①,若BC=BD,求证:CD=DE;(2)如图②,过点C作CH⊥DE,垂足为H,若CD=BD,EH=1,求DE﹣BE的值.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7a,0),B(0,﹣7a),点C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AD⊥AB,∠1=∠2.(1)求∠ABC+∠D的度数;(2)如图①,若点C的坐标为(﹣3a,0),求点D的坐标(结果用含a的式子表示);(3)如图②,在(2)的条件下,若a=1,过点D作DE⊥y轴于点E,DF⊥x轴于点F,点M为线段DF上一点,若第一象限内存在点N(n,2n﹣3),使△E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N点坐标,并选取一种情况计算说明.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形不具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考点】多边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分析】根据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正方形不具有稳定性,故A符合题意;故选:A.2.下列大学的校徽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3.如图,以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A的坐标为(2,2),则点D的坐标为()A.(2,2) B.(﹣2,2)C.(﹣2,﹣2)D.(2,﹣2)【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根据题意得:A与B关于x轴对称,A与D关于y轴对称,A与C关于原点对称,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以正方形ABCD的中心O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点A的坐标为(2,2),∴点B、C、D的坐标分别为:(2,﹣2),(﹣2,﹣2),(﹣2,2).故选B4.如图,在∠AOB的两边上,分别取OM=ON,再分别过点M、N作OA、OB 的垂线,交点为P,画射线OP,则OP平分∠AOB的依据是()A.SSS B.SAS C.AAS D.HL【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利用判定方法“HL”证明Rt△OMP和Rt△ONP全等,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在Rt△OMP和Rt△ONP中,,∴Rt△OMP≌Rt△ONP(HL),∴∠MOP=∠NOP,∴OP是∠AOB的平分线.故选:D5.如图,五边形ABCDE中,AB∥CD,则图中x的值是()A.75°B.65°C.60°D.55°【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B的值,再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E的值即可.【解答】解:∵AB∥CD,∴∠B=180°﹣∠C=180°﹣60°=120°,∵五边形ABCDE内角和为(5﹣2)×180°=540°,∴在五边形ABCDE中,∠E=540°﹣135°﹣120°﹣60°﹣150°=75°.故图中x的值是75°.故选:A.6.若△ABC内一点O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则O为△ABC()的交点.A.角平分线B.高线C.中线D.边的中垂线【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角平分线性质的逆定理: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则这个点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解答】解:∵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这个点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故选A.7.如图,△ABC≌△DEC,点B的对应点E在线段AB上,若AB∥CD,∠D=32°,则∠B的度数是()A.56°B.68°C.74°D.7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CEB=∠CED,进而得出∠DEA+∠DEC+∠CEB=2∠B+∠DEA求出答案.【解答】解:∵△ABC≌△DEC,∴∠D=∠A=32°,EC=BC,∴∠B=∠CEB=∠CED,∵AB∥CD,∴∠DCA=∠A=∠DEA=32°,∴∠DEA+∠DEC+∠CEB=2∠B+∠DEA=2∠B+32°=180°,解得:∠B=74°.故选:C.8.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分别为5,2,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9 B.10 C.12 D.9或12【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根据2和5可分别作等腰三角形的腰,结合三边关系定理,分别讨论求解.【解答】解:当2为腰时,三边为2,2,5,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知,不能构成三角形,当5为腰时,三边为5,5,2,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周长为:5+5+2=12.故选C.9.图中有三个正方形,其中构成的三角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有()A.2对 B.3对 C.4对 D.5对【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图形,结合正方形的性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BC=CD=AD,∠ABC=∠ADC=90°,在△ABC和△ADC中∴△ABC≌△ADC(SAS);∵四边形BEFK为正方形,∴EF=FK=BE=BK,∵AB=BC,∴CK=KF=EF=AE,在△AEF和△CKF中∴△AEF≌△CKF(SAS);∵四边形HIJG为正方形,∴IH=GJ,∠AIH=∠GJC=90°,且∠IAH=∠JCG=45°,在△AIH和△CJG中∴△AIH≌△CJG(AAS),综上可知全等的三角形有3对,故选B.10.如图,在Rt△ABC中,AC=BC,点D是△ABC内一点,若AC=AD,∠CAD=30°,连接BD,则∠ADB的度数为()A.120°B.135°C.150° D.165°【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先根据△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CAB=∠ABC=45°,作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证明△CDB≌△AED,则∠ADE=∠CBD,ED=BD,设∠CBD=x,则∠ADE=x,∠DEB=∠DBE=15+x,根据∠ABC=45°列方程可求x的值,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BDC=150°,最后由周角得出结论.【解答】解:∵AC=BC,∠ACB=90°,∴∠CAB=∠ABC=45°,∵AC=AD,∴AD=BC,∵∠CAD=30°,∴∠ACD=∠ADC=75°,∠DAB=45°﹣30°=15°,∴∠DCB=90°﹣75°=15°,∴∠EAD=∠DCB,在AB上取一点E,使AE=CD,连接DE,在△CDB和△AED中,∵,∴△CDB≌△AED(SAS),∴∠ADE=∠CBD,ED=BD,∴∠DEB=∠DBE,设∠CBD=x,则∠ADE=x,∠DEB=∠DBE=15+x,∵∠ABC=45°,∴x+15+x=45,x=15°,∴∠DCB=∠DBC=15°,∴∠BDC=180°﹣15°﹣15°=150°,∴∠ADB=360°﹣75°﹣150°=135°;故选B.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如图,AB∥CD,∠B=32°,∠ACD=56°,则∠ACB的度数是92°.【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首先根据CD∥AB,可得∠BCD=148°;然后根据∠ACD=56°,求出∠ACB 的度数即可.【解答】解:∵CD∥AB,∠B=32°,∴∠ACB=180°﹣∠B=148°,又∵∠ACD=56°,∴∠ACB的度数为148°﹣56°=92°.故答案为:9212.若点A(3,﹣2)与点B关于y轴对称,则点B的坐标为(﹣3,﹣2).【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解答】解:∵点A(3,﹣2)与点B关于y轴对称,∴点B的坐标为(﹣3,﹣2).故答案为:(﹣3,﹣2).13.如图,下列四组条件中:①AB=DE,BC=EF,AC=DF;②AB=DE,∠B=∠E,BC=EF;③AB=DE,AC=DF,∠B=∠E;④∠B=∠E,BC=EF,∠C=∠F.其中不一定能使△ABC≌△DEF的条件是③(只填序号).【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①由AB=DE,BC=EF,AC=DF,可知在△ABC和△DEF中,满足SSS,可使△ABC ≌△DEF;②由AB=DE,∠B=∠E,BC=EF,可知在△ABC和△DEF中,满足SAS,可使△ABC ≌△DEF;③由AB=DE,AC=DF,∠B=∠E,可知在△ABC和△DEF中,满足SSA,不能使△ABC≌△DEF;④由∠B=∠E,BC=EF,∠C=∠F,可知在△ABC和△DEF中,满足ASA,可使△ABC≌△DEF.∴不一定能使△ABC≌△DEF的条件是③.故答案为:③.14.如图,在△ABC中,A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若AC=4cm,△ABC的周长为13cm,则△ABD的周长为9cm.【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AD=DC,求出AB+BC,求出△ABD的周长=AB+BC,代入请求出即可.【解答】解:∵A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AD=CD,∵AC=4cm,△ABC的周长为13cm,∴AB+BC=9cm,∴△ABD的周长为AB+BD+AD=AB+BD+DC=AB+AD=9cm,故答案为:9.15.如图,在△ABC中,点D为BC边的中点,点E为AC上一点,将∠C沿DE 翻折,使点C落在AB上的点F处,若∠AEF=50°,则∠A的度数为6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点D为BC边的中点,得到BD=CD,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DF=CD,∠EFD=∠C,得到DF=B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FD=∠B,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平角的定义得到∠A=∠AFE,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点D为BC边的中点,∴BD=CD,∵将∠C沿DE翻折,使点C落在AB上的点F处,∴DF=CD,∠EFD=∠C,∴DF=BD,∴∠BFD=∠B,∵∠A=180°﹣∠C﹣∠B,∠AFE=180°﹣∠EFD﹣∠DFB,∴∠A=∠AFE,∵∠AEF=50°,∴∠A==65°.故答案为:65°.16.如图,在△ABC中,E为AC的中点,点D为BC上一点,BD:CD=2:3,AD、BE交于点O,若S△AOE﹣S△BOD=1,则△ABC的面积为10.【考点】三角形的面积.【分析】根据E为AC的中点可知,S△ABE =S△ABC,再由BD:CD=2:3可知,S△ABD=S△ABC,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点E为AC的中点,∴S△ABE =S△ABC.∵BD:CD=2:3,∴S△ABD=S△ABC,∵S△AOE ﹣S△BOD=1,∴S△ABE =S△ABD=S△ABC﹣S△ABC=1,解得S△ABC=10.故答案为:10.三、解答题:共8小题,共72分.17.在△ABC中,∠A=∠B﹣10°,∠C=∠B﹣5°,求△ABC的各个内角的度数.【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计算求出∠B,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A=∠B﹣10°,∠C=∠B﹣5°,∴∠B﹣10°+∠B+∠B﹣5°=180°,∴∠B=65°,∴∠A=65°﹣10°=55°,∠C=65°﹣5°=60°,∴△ABC的内角的度数为55°,60°,65°.18.如图,五边形ABCDE的内角都相等,且∠1=∠2,∠3=∠4,求x的值.【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五边形ABCDE的内角都相等,先求出五边形的每个内角度数,再求出∠1=∠2=∠3=∠4=36°,从而求出x=108°﹣72°=36度.【解答】解:因为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则每个内角为540°÷5=108°,∴∠E=∠C=108°,又∵∠1=∠2,∠3=∠4,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1=∠2=∠3=∠4=÷2=36°,∴x=∠EDC﹣∠1﹣∠3=108°﹣36°﹣36°=36°.19.已知: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由BE=CF可证得BC=EF,又有AB=DE,AC=DF,根据SSS证得△ABC≌△DEF⇒∠A=∠D.【解答】证明:∵BE=CF,∴BC=EF,又∵AB=DE,AC=DF,∴△ABC≌△DEF.∴∠A=∠D.20.如图,△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ABE≌△ACD.(1)求证:△BEC≌△CDB;(2)若∠A=50°,BE⊥AC,求∠BCD的度数.【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AC,AD=AE,BE=C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ACB=∠ABC=65°,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BEC=∠AEB=90°,于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ABE≌△ACD,∴AB=AC,AD=AE,BE=CD,∴BD=CE,在△BEC与△CDB中,,∴△BEC≌△CDB;(2)解:∵AB=AC,∠A=50°,∴∠ACB=∠ABC=65°,∵BE⊥AC,∴∠BEC=∠AEB=90°,∴∠ABE=∠ACD=40°,∴∠BCD=15°.21.如图,△ABC的三个顶点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已知A(﹣1,﹣1),B(4,﹣1),C(3,1).(1)画出△ABC及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写出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是(1,﹣1),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是(﹣4,﹣1),点C的对应点C1的坐标是(﹣3,1);(3)请直接写出以AB为边且与△ABC全等的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不与C重合)的坐标(0,﹣3)或(0,1)或(3,﹣3).【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坐标确定位置.【分析】(1)根据各点坐标画出三角形即可,再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画出三角形即可;(2)根据△△A1B1C1各顶点的位置写出其坐标即可;(3)根据以AB为公共边且与△ABC全等的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的位置,写出其坐标即可.【解答】解:(1)画图如图所示:(2)由图可得,点A1的坐标是(1,﹣1),点B1的坐标是(﹣4,﹣1),点C1的坐标是(﹣3,1);(3)∵AB为公共边,∴与△ABC全等的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的坐标为(0,﹣3),(0,1)或(3,﹣3).22.如图,三角形纸片△ABC,AB=8,BC=6,AC=5,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折痕为BD(点D在线段AC上且不与A、C重合).(1)如图①,若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求△ADE的周长;(2)如图②,若点C落在AB变下方的点E处,求△ADE的周长的取值范围.【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CE=CD,BE=BC,然后求出AE,再求出AD+DE=AC,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折叠这个三角形顶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CE=CD,BE=BC=6,∴AE=AB﹣BE=8﹣6=2,∵AD+DE=AD+CD=AC=5,∴△AED的周长=5+2=7;(2)∵折叠这个三角形顶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CE=CD,BE=BC=6,∴在△ADE中,AD+DE=AD+CD=AC=5,∴AE<AD+DE,∴在△ABE中,AE>AB+BE,∴AE<5,AE>2,即2<AE<5,∴7<△AED的周长<1.23.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C=BC,D、E分别为AB、BC上一点,∠CDE=∠A.(1)如图①,若BC=BD,求证:CD=DE;(2)如图②,过点C作CH⊥DE,垂足为H,若CD=BD,EH=1,求DE﹣BE的值.【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先根据条件得出∠ACD=∠BDE,BD=AC,再根据ASA判定△ADC≌△BED,即可得到CD=DE;(2)先根据条件得出∠DCB=∠CDE,进而得到CE=DE,再在DE上取点F,使得FD=BE,进而判定△CDF≌△DBE(SAS),得出CF=DE=CE,再根据CH⊥EF,运用三线合一即可得到FH=HE,最后得出DE﹣BE=DE﹣DF=EF=2HE=2.【解答】解:(1)∵AC=BC,∠CDE=∠A,∴∠A=∠B=∠CDE,∴∠ACD=∠BDE,又∵BC=BD,∴BD=AC,在△ADC和△BED中,,∴△ADC≌△BED(ASA),∴CD=DE;(2)∵CD=BD,∴∠B=∠DCB,又∵∠CDE=∠B,∴∠DCB=∠CDE,∴CE=DE,如图,在DE上取点F,使得FD=BE,在△CDF和△DBE中,,∴△CDF≌△DBE(SAS),∴CF=DE=CE,又∵CH⊥EF,∴FH=HE,∴DE﹣BE=DE﹣DF=EF=2HE=2.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7a,0),B(0,﹣7a),点C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AD⊥AB,∠1=∠2.(1)求∠ABC+∠D的度数;(2)如图①,若点C的坐标为(﹣3a,0),求点D的坐标(结果用含a的式子表示);(3)如图②,在(2)的条件下,若a=1,过点D作DE⊥y轴于点E,DF⊥x轴于点F,点M为线段DF上一点,若第一象限内存在点N(n,2n﹣3),使△E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N点坐标,并选取一种情况计算说明.【考点】三角形综合题.【分析】(1)如图1中,设CD与y轴交于点E.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只要证明∠BCD+∠BAD=180°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1中,求出直线AB、BC的解析式,再求出直线AD、CD的解析式,利用方程组求交点D坐标.(3)分四种情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列出方程分别求解即可.【解答】解:(1)如图1中,设CD与y轴交于点E.∵AD⊥AB,∴∠BAD=90°,∵∠1+∠BCO=90°,∠1=∠2,∴∠BCO+∠2=90°,∴∠BCD=90°,∴∠BCD+∠BAD=180°,∴∠ABC+∠D=360°﹣(∠BCD+∠BAD)=180°.(2)如图1中,∵A(7a,﹣7a),B(0,﹣7a),∴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7a,∵AD⊥AB,∴直线AD的解析式为y=﹣x+7a,∵C(﹣3a,0),B(0,﹣7a),∴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7a,∵CD⊥BC,∴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a,由解得,∴点D的坐标为(4a,3a).(3)①如图2中,作NG⊥OE于G,GN的延长线交DF于H.∵△NE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N=MN,∠ENM=90°,由△ENG≌△NMH,得EG=NH,∵N(n,2n﹣3),D(4,3),∴HN=EG=3﹣(2n﹣3)=6﹣2n∵GH=4,∴n+6﹣2n=4,∴n=2,∴N(2,1).②如图3中,作NG⊥OE于G,MH⊥OE于H.由△ENG≌△MEH,得GE=HM=4,∴OG=7=2n﹣3,∴n=5,∴N(5,7).③如图4中,作NG⊥OE于G,GN的延长线交DF于H.由△ENG≌△NMH得EG=NH=4﹣n,∴3+4﹣n=2n﹣3,∴n=,∴N(,).④如图5中,作MG⊥OE于G,NH⊥GM于H.由△EMG≌△MNH得EG=MH=n﹣4,MG=NH=4∴GH=n,∴3﹣(n﹣4)+4=2n﹣3,∴n=,∴N(,).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N的坐标为(2,1)或(5,7)或(,)或(,).。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若 a > 0,b < 0,则下列哪个选项正确?( )A. a + b > 0B. a b > 0C. a × b > 0D. a ÷ b > 02. 已知三角形ABC中,∠A=90°,AB=3,AC=4,则BC的长度为( )。
A. 5B. 6C. 7D. 83. 有理数-3/5、-5/7、-7/9的大小关系是( )。
A. -3/5 < -5/7 < -7/9B. -7/9 < -5/7 < -3/5C. -3/5 > -5/7 > -7/9D. -7/9 > -5/7 > -3/54. 下列哪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A. 等边三角形B. 矩形C. 圆D. 梯形5. 如果一个多项式能被(x-1)整除,那么这个多项式( )。
A. 必定有实数根B. 必定有复数根C. 必定是偶数次的多项式D. 必定能被(x+1)整除二、判断题1. 两个负数相乘的结果一定是正数。
(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
( )3. 任何两个有理数之间都存在无数个无理数。
( )4. 二次函数的图像一定经过原点。
( )5.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
( )三、填空题1. 若 |x-3| = 5,则 x = _______ 或 _______。
2. 已知a = 2 + √3,b = 2 √3,则a² + b² = _______。
3.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3, -4)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_______。
4. 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2,公差为3,则第10项的值是 _______。
5. 若一个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则这个函数是 _______ 函数。
四、简答题1. 解释什么是算术平方根,并给出一个例子。
2. 描述平行线的性质。
初二上永春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下列各数中,有理数是()A. √-1B. √2C. πD. -32. 若m和n是方程2x+3=5的两根,则m+n的值是()A. 1B. 2C. 3D. 43. 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且a+b>c,a+c>b,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A. b+c>aB. a-b<cC. b-c<aD. a-b>c4. 下列函数中,有最小值的是()A. y=2x+1B. y=x²+1C. y=x³+1D. y=2x³+15. 下列各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是()A. -3B. -2C. 0D. 1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6分)6. 计算:(-2)³×(-1)²÷2=________7. 若a=2,b=-3,则a²+b²=________8. 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6cm,腰长为8cm,则该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cm²。
9. 下列各数中,正数是________,负数是________。
10.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²-5x+6=0的两根为m和n,则m+n=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4分)11. (10分)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8cm,腰长为10cm,求该三角形的面积。
12. (12分)解下列方程组:$$\begin{cases}2x+y=7 \\3x-2y=1\end{cases}$$13. (12分)已知函数y=3x²-2x+1,求该函数的最小值。
14. (20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²-4x+3=0的两根为m和n,求下列各式的值:(1)m²+n²;(2)mn(m+n)。
四、附加题(共12分)15. (6分)若一个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2,4,8,…,求该数列的第四项。
16. (6分)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cm,腰长为12cm,求该三角形的周长。
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若 a > b,则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a b > 0B. a + b > 0C. a × b > 0D. a ÷ b > 02. 下列哪个数是负数?A. -(-5)B. -|5|C. |-5|D. -5的平方3. 若 a = 3,b = -2,则a × b 等于多少?A. 6B. -6C. 5D. -54. 下列哪个数是无理数?A. √9B. √16C. √3D. √15. 下列哪个数是实数?A. √-1B. 3/0C. ∞D. -5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若 a > b,则 a b > 0。
()2. 任何数的平方都是正数。
()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 若a × b = 0,则 a 和 b 中至少有一个数为0。
()5. 任何实数都有平方根。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若 a = 3,b = -2,则 a + b = _______。
2. 若 a = 5,b = -5,则a × b = _______。
3. 若 a = 4,b = 2,则a ÷ b = _______。
4. 若 a = -3,则 a 的相反数是 _______。
5. 若 a = 9,则 a 的平方根是 _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解释什么是有理数。
2. 解释什么是无理数。
3. 解释什么是实数。
4. 解释什么是相反数。
5. 解释什么是平方根。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若 a = 4,b = -3,求 a + b 的值。
2. 若 a = 6,b = 2,求a × b 的值。
3. 若 a = 9,求 a 的平方根。
4. 若 a = -5,求 a 的相反数。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共六套)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图形中被虚线分成的两部分不是全等形的是()A. B. C D.2.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上面扎出“B”,再把它铺平,你可见到()A.B.C.D.3.下列各式﹣2a,,, a2﹣ b2,,中,分式有()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已知AB=AC,AD=AE,欲证△ABD≌△ACE,须补充的条件是()A.∠B=∠C B.∠D=∠E C.∠1=∠2 D.∠CAD=∠DAC5.下面四个图形中,从几何图形的性质考虑,哪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A.B.C.D.6.当△ABC和△DEF具备()条件时,△ABC≌△DEF.A.所有的角对应相等B.三条边对应相等C.面积相等D.周长相等7.下列分式是最简分式的是()A.B.C.D.8.若点O是△AB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则有()A.OA=OB≠OC B.OB=OC≠OA C.OC=OA≠OB D.OA=OB=OC9.如图,Rt△ABC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A.40°B.30°C.20°D.10°10.如图,把两个一样大的含30度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拼在一起,其中等腰三角形有()A.1个B.2个C.3个D.4个11.已知两个分式:A=﹣,B=,其中x≠3且x≠0,则A与B的关系是()A.相等B.互为倒数C.互为相反数 D.不能确定12.如图,用尺规作图“过点C作CN∥OA”的实质就是作∠DOM=∠NCE,其作图依据是()A.SAS B.SSS C.ASA D.AAS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3.已知=,则的值为.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COD,则点D的坐标是.15.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16.已知线段a,b,c,d成比例线段,且a=4,b=2,c=2,则d的长为.17.如图,点C,F在线段BE上,BF=EC,∠1=∠2,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使△ABC≌△DEF,你补充的条件是.18.已知点A(a﹣1,5)和点B(2,b﹣1)关于x轴成轴对称,则(a+b)2016= .19.若x:y=1:3,且2y=3z,则的值是.2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D=3,BC=5,对角线BD平分∠ABC,则△BCD的面积为.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60分)21.作图题小明不小心在一个三角形上撒一片墨水,请用尺规帮小明重新画一个三角形使它与原来的三角形完全相同.(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2.已知﹣=4,求的值.23.如图所示,△DEF是等边三角形,且∠1=∠2=∠3,试问:△ABC是等边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24.请你阅读下列计算过程,再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解:=(A)=(B)=x﹣3﹣3(x+1)(C)=﹣2x﹣6(D)(1)上述计算过程中,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2)从B到C是否正确,若不正确,错误的原因是;(3)请你正确解答.25.如图,在△ABC中,BD=CD,∠1=∠2,小颖说:“AD⊥BC”,你认为她说的对吗?说明你的理由.26.计算:(1)÷(2)÷(﹣x﹣2)(3)(4)(1﹣)÷.27.已知△ABC的两条高AD,BE相交于点H,且AD=BD,试问:(1)∠DBH与∠DAC相等吗?说明理由.(2)BH与AC相等吗?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图形中被虚线分成的两部分不是全等形的是()A. B.C.D.【考点】K9:全等图形.【分析】根据全等形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长方形被对角线分成的两部分是全等形;平行四边形被对角线分成的两部分是全等形;梯形被对角线分成的两部分不是全等形;圆被对角线分成的两部分是全等形,故选:C.2.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上面扎出“B”,再把它铺平,你可见到()A.B.C.D.【考点】P1: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分析】认真观察图形,首先找出对称轴,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可知只有C 是符合要求的.【解答】解:观察选项可得:只有C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3.下列各式﹣2a,,, a2﹣b2,,中,分式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61:分式的定义.【分析】根据分式的定义,可得答案.【解答】解:,,,是分式,故选:D.4.如图,已知AB=AC,AD=AE,欲证△ABD≌△ACE,须补充的条件是()A.∠B=∠C B.∠D=∠E C.∠1=∠2 D.∠CAD=∠DAC【考点】K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已知两边相等,要使两三角形全等必须添加这两边的夹角,即∠BAD=∠CAE,因为∠CAD是公共角,则当∠1=∠2时,即可得到△ABD≌△ACE.【解答】解:∵AB=AC,AD=AE,∠B=∠C不是已知两边的夹角,A不可以;∠D=∠E不是已知两边的夹角,B不可以;由∠1=∠2得∠BAD=∠CAE,符合SAS,可以为补充的条件;∠CAD=∠DAC不是已知两边的夹角,D不可以;故选C.5.下面四个图形中,从几何图形的性质考虑,哪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A.B.C.D.【考点】P3: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B、不是轴对称图形,C、是轴对称图形,D、是轴对称图形,所以,B与其他三个不同.故选B.6.当△ABC和△DEF具备()条件时,△ABC≌△DEF.A.所有的角对应相等B.三条边对应相等C.面积相等D.周长相等【考点】K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由SSS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解答】解:∵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选项正确;故选:B.7.下列分式是最简分式的是()A.B.C.D.【考点】68:最简分式.【分析】根据最简分式的定义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不是最简分式,故本选项错误;B、=,不是最简分式,故本选项错误;C、,是最简分式,故本选项正确;D、=,不是最简分式,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8.若点O是△AB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则有()A.OA=OB≠OC B.OB=OC≠OA C.OC=OA≠OB D.OA=OB=OC【考点】KG: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判断即可.【解答】解:∵点O是△AB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OA=OB,OA=OC,∴OA=OB=OC,故选:D.9.如图,Rt△ABC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A.40°B.30°C.20°D.10°【考点】K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K8:三角形的外角性质;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由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A′DB=∠CA'D﹣∠B,又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CA'D=∠A=50°,易求∠B=90°﹣∠A=40°,从而求出∠A′DB的度数.【解答】解:∵Rt△ABC中,∠ACB=90°,∠A=50°,∴∠B=90°﹣50°=4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CA'D=∠A,∵∠CA'D是△A'BD的外角,∴∠A′DB=∠CA'D﹣∠B=50°﹣40°=10°.故选:D.10.如图,把两个一样大的含30度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拼在一起,其中等腰三角形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KI: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析】由于图形是由两个一样大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的方式拼在一起,故有AB=AE,AD=AC,∠B=∠E=30°,∠ACE=∠ADB=60°,则∠DAE=∠CAB=30°,所以得到等腰三角形△ABE,△ACD,△ACB,△ADE.【解答】解:根据题意△ABE,△ACD都是等腰三角形,又由已知∠ACE=∠ADB=60°,∴∠DAE=∠CAB=30°,已知∠B=∠E=30°,∴又得等腰三角形:△ACB,△ADE,所以等腰三角形4个.故选:D.11.已知两个分式:A=﹣,B=,其中x≠3且x≠0,则A与B的关系是()A.相等B.互为倒数C.互为相反数 D.不能确定【考点】6B:分式的加减法.【分析】将两个分式化简即可判断.【解答】解:A===B故选(A)12.如图,用尺规作图“过点C作CN∥OA”的实质就是作∠DOM=∠NCE,其作图依据是()A.SAS B.SSS C.ASA D.AAS【考点】N3:作图—复杂作图;K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直接利用基本作图方法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出答案.【解答】解:用尺规作图“过点C作CN∥OA”的实质就是作∠DOM=∠NCE,其作图依据是,在△DOM和△NCE中,,∴△DOM≌△NCE(SSS),∴∠DOM=∠NCE,∴CN∥OA.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3.已知=,则的值为﹣.【考点】S1:比例的性质.【分析】根据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可得x=3y,然后代入比例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x=3y,∴==﹣.故答案为:﹣.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COD,则点D的坐标是(﹣2,0).【考点】KA:全等三角形的性质;D5: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D=OB,然后写出点D的坐标即可.【解答】解:∵△AOB≌△COD,∴OD=OB,∴点D的坐标是(﹣2,0).故答案为:(﹣2,0).15.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36a4b2.【考点】69:最简公分母.【分析】找出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字母的最高次幂,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36a4b2,故答案为36a4b2.16.已知线段a,b,c,d成比例线段,且a=4,b=2,c=2,则d的长为 1 .【考点】S2:比例线段.【分析】根据四条线段成比例,列出比例式,再把a=4,b=2,c=2,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线段a、b、c、d是成比例线段,∴=,∵a=4,b=2,c=2,∴=,∴d=1.故答案为:1.17.如图,点C,F在线段BE上,BF=EC,∠1=∠2,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使△ABC≌△DEF,你补充的条件是FD=AC(答案不唯一).【考点】K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已知△ABC与△DEF中有一组边与一组角相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知,只需要添加一组边或一组角即可全等.【解答】解:添加FD=AC,∵BF=EC,∴BF﹣CF=EC﹣CF∴BC=EF在△ABC与△DEF中,∴△ABC≌△DEF(SAS)故答案为:FD=AC(答案不唯一)18.已知点A(a﹣1,5)和点B(2,b﹣1)关于x轴成轴对称,则(a+b)2016= 1 .【考点】P5: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列方程求出a、b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点A(a﹣1,5)和点B(2,b﹣1)关于x轴成轴对称,∴a﹣1=2,b﹣1=﹣5,解得a=3,b=﹣4,所以,(a+b)2016=(3﹣4)2016=1.故答案为:1.19.若x:y=1:3,且2y=3z,则的值是﹣5 .【考点】64:分式的值.【分析】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z,代入分式,计算即可.【解答】解:∵x:y=1:3,2y=3z,∴x=y,z=y,∴==﹣5,故答案为:﹣5.2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D=3,BC=5,对角线BD平分∠ABC,则△BCD的面积为7.5 .【考点】KF: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如图,过点D作DE⊥BC于点E.利用角平分的性质得到DE=AD=3,然后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求△BCD的面积.【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BC于点E.∵∠A=90°,∴AD⊥AB.∴AD=DE=3.又∵BC=5,=BC•DE=×5×3=7.5.∴S△BCD故答案为:7.5.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60分)21.作图题小明不小心在一个三角形上撒一片墨水,请用尺规帮小明重新画一个三角形使它与原来的三角形完全相同.(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考点】N4: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KE: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先画出线段BA,然后从B,A两点,以线段BA为一边作∠A=∠E,∠F=∠B,两角另一边的交点就是就是第三点的位置,顺次连接即可.【解答】解:按尺规作图的要求,正确作出△ABC的图形:22.已知﹣=4,求的值.【考点】6D:分式的化简求值.【分析】先根据﹣=4求出ab与a﹣b之间的关系,再代入原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4,∴=4,即a﹣b=﹣4ab,∴原式====6.23.如图所示,△DEF是等边三角形,且∠1=∠2=∠3,试问:△ABC是等边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考点】KM: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由△DEF是等边三角形,得到∠DEF=60°,由邻补角的定义得到∠BEC=120°,得到∠BCE+∠2=120°,推出∠ACB=60°,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理由:∵△DEF是等边三角形,∴∠DEF=60°,∴∠BEC=120°,∴∠BCE+∠2=120°,∵∠2=∠3,∴∠BCE+∠3=60°,∴∠ACB=60°,同理∠ABC=∠BAC=60°,∴△ABC是等边三角形.24.请你阅读下列计算过程,再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解:=(A)=(B)=x﹣3﹣3(x+1)(C)=﹣2x﹣6(D)(1)上述计算过程中,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 A ;(2)从B到C是否正确,若不正确,错误的原因是不能去分母;(3)请你正确解答.【考点】6B:分式的加减法.【分析】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化为同分母分式,再加减.【解答】解:===,(1)故可知从A开始出现错误;(2)不正确,不能去分母;(3)===.25.如图,在△ABC中,BD=CD,∠1=∠2,小颖说:“AD⊥BC”,你认为她说的对吗?说明你的理由.【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由BD=DC,可得∠DBC=∠DCB,点D在BC的垂直平分线,继而可得AB=BC,则可证得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得AD⊥BC.【解答】解:小颖说的对,理由如下:∵BD=DC,∴∠DBC=∠DCB,点D在BC的垂直平分线,∵∠1=∠2,∴∠ABC=∠ACB,∴AB=AC,∴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即AD⊥BC.26.计算:(1)÷(2)÷(﹣x﹣2)(3)(4)(1﹣)÷.【考点】6C:分式的混合运算.【分析】根据因式分解和分式的基本性质即可进行化简运算.【解答】解:(1)原式=•﹣×=﹣==(2)原式=÷=﹣×=﹣(3)原式=﹣==(4)原式=÷=×a(a﹣1)=﹣a27.已知△ABC的两条高AD,BE相交于点H,且AD=BD,试问:(1)∠DBH与∠DAC相等吗?说明理由.(2)BH与AC相等吗?说明理由.【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相等.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证明.(2)相等.只要证明△BDH≌△ADC即可.【解答】解:(1)相等.理由如下:∵AD、BE是△ABC的高,∴∠ADB=∠AEB=90°,∴∠DBH+∠C=90°,∠DAC+∠C=90°,∠DBH=∠DAC.(2)相等.理由如下:在△BDH和△ADC中,,∴△BDH≌△ADC,∴BH=AC.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二)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8,则该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5 B.10 C.11 D.123.点P(4,5)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A.(﹣4,﹣5)B.(﹣4,5)C.(4,﹣5)D.(5,4)4.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有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有一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C.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三角形中,若一个角等于其他两个角的差,则这个三角形是()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6.如图,△ABC中,∠C=70°,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A.360°B.250°C.180°D.140°7.如图,O是△ABC的∠ABC,∠ACB的平分线的交点,OD∥AB交BC于D,OE∥AC交BC于E,若△ODE的周长为10厘米,那么BC的长为()A.8cm B.9cm C.10cm D.11cm8.如图,等腰Rt△ABC中,∠BAC=90°,AD⊥BC于D,∠ABC的平分线分别交AC、AD于E、F两点,M为EF的中点,延长AM交BC于点N,连接DM.下列结论:①DF=DN;③AE=CN;③△DMN是等腰三角形;④∠BMD=45°,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9.“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到这个结论的理由是.10.若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则n= ,其内角和为.11.如图,AD=AB,∠C=∠E,∠CDE=55°,则∠ABE= .12.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AB=5,CD=2,则△ABD的面积是.13.如图,等腰△ABC中,AB=AC,∠DBC=15°,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则∠A的度数是.14.如图,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的长为4cm,面积是12cm2,腰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F,若D为BC边上的中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则△BDM 的周长最短为cm.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A(1,1),在x轴上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的个数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满分75分)16.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7.如图,点F、C在BE上,BF=CE,AB=DE,∠B=∠E.求证:∠A=∠D.18.如图,在△ABC中,∠C=∠ABC=2∠A,BD⊥AC于D,求∠DBC的度数.19.C、B、E三点在一直线上,AC⊥CB,DE⊥BE,∠ABD=90°,AB=BD,试证明AC+DE=CE.20.如图,三角形ABC中,AB=AC=2,∠B=15°,求AB边上的高.21.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为中线,AB=4,AC=2,AD为整数,求AD的长.22.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3)、B(﹣6,0),C(﹣1,0).(1)将△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A1B1C1,图中画出△A 1B1C1,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是.(2)将△ABC沿x轴翻折△A2BC,图中画出△A2BC,翻折后点A对应点A2坐标是.(3)将△ABC向左平移2个单位,则△ABC扫过的面积为.23.如图①,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连接BD,CE,BD和CE相交于点F,若△ABC不动,将△ADE绕点A任意旋转一个角度.(1)求证:△BAD≌△CAE.(2)如图①,若∠BAC=∠DAE=90°,判断线段BD与CE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②,若∠BAC=∠DAE=60°,求∠BFC的度数;(4)如图③,若∠BAC=∠DAE=α,直接写出∠BFC的度数(不需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P3: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A不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B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C不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D不合题意;故选:B.2.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8,则该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5 B.10 C.11 D.12【考点】K6: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进一步选择.【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第三边大于:8﹣3=5,而小于:3+8=11.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可能是:10.故选:B.3.点P(4,5)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A.(﹣4,﹣5)B.(﹣4,5)C.(4,﹣5)D.(5,4)【考点】P5: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利用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x,﹣y),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点P(4,5)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4,﹣5).故选:C.4.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有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有一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C.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考点】K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根据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A、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即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错误;B、∵△ABC和△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A′B′=B′C′=A′C′,∵AB=A′B′,∴AC=A′C′,BC=B′C′,即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即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错误;C、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不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正确;D、如上图,∵AD、A′D′是三角形的中线,BC=B′C′,∴BD=B′D′,在△ABD和△A′B′D′中,,∴△ABD≌△A′B′D′(SSS),∴∠B=∠B′,在△ABC和△A′B′C′中,,∴△ABC≌△A′B′C′(SAS),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5.三角形中,若一个角等于其他两个角的差,则这个三角形是()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考点】K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180°,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其它两个角的差,列出两个方程,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设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a°、b°、c°,则由题意得:,解得:a=90,故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6.如图,△ABC中,∠C=70°,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A.360°B.250°C.180°D.140°【考点】K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L3: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先利用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得出∠1+∠2=∠C+(∠C+∠3+∠4),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1、∠2是△CDE的外角,∴∠1=∠4+∠C,∠2=∠3+∠C,即∠1+∠2=∠C+(∠C+∠3+∠4)=70°+180°=250°.故选B.7.如图,O是△ABC的∠ABC,∠ACB的平分线的交点,OD∥AB交BC于D,OE∥AC交BC于E,若△ODE的周长为10厘米,那么BC的长为()A.8cm B.9cm C.10cm D.11cm【考点】KJ: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可以证得:∠OBD=∠BOD,则从而求解.依据等角对等边可以证得OD=BD,同理,OE=EC,即可证得BC=C△ODE【解答】解:∵BO是∠ACB的平分线,∴∠ABO=∠OBD,∵OD∥AB,∴∠ABO=∠BOD,∴∠OBD=∠BOD,∴OD=BD,同理,OE=EC,=10cm.BC=BD+DE+EC=OD+DE+OE=C△ODE故选C.8.如图,等腰Rt△ABC中,∠BAC=90°,AD⊥BC于D,∠ABC的平分线分别交AC、AD于E、F两点,M为EF的中点,延长AM交BC于点N,连接DM.下列结论:①DF=DN;③AE=CN;③△DMN是等腰三角形;④∠BMD=45°,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KF:角平分线的性质;KI:等腰三角形的判定;KW:等腰直角三角形;M6: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分析】求出BD=AD,∠DBF=∠DAN,∠BDF=∠ADN,证△DFB≌△DAN,即可判断①,证△ABF≌△CAN,推出CN=AF=AE,即可判断②;根据A、B、D、M四点共圆求出∠ADM=22.5°,即可判断④,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DNM,求出∠MDN=∠DNM,即可判断③.【解答】解:∵∠BAC=90°,AC=AB,AD⊥BC,∴∠ABC=∠C=45°,AD=BD=CD,∠ADN=∠ADB=90°,∴∠BAD=45°=∠CAD,∵BE平分∠ABC,∴∠ABE=∠CBE=∠ABC=22.5°,∴∠BFD=∠AEB=90°﹣22.5°=67.5°,∴∠AFE=∠BFD=∠AEB=67.5°,∴AF=AE,∵M为EF的中点,∴AM⊥BE,∴∠AMF=∠AME=90°,∴∠DAN=90°﹣67.5°=22.5°=∠MBN,在△FBD和△NAD中∴△FBD≌△NAD,∴DF=DN,∴①正确;在△AFB和△△CNA中∴△AFB≌△CAN,∴AF=CN,∵AF=AE,∴AE=CN,∴②正确;∵∠ADB=∠AMB=90°,∴A、B、D、M四点共圆,∴∠ABM=∠ADM=22.5°,∴∠DMN=∠DAN+∠ADM=22.5°+22.5°=45°,∴④正确;∵∠DNA=∠C+∠CAN=45°+22.5°=67.5°,∴∠MDN=180°﹣45°﹣67.5°=67.5°=∠DNM,∴DM=MN,∴△DMN是等腰三角形,∴③正确;即正确的有4个,故选D.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9.“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到这个结论的理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考点】K6: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以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进行判断.【解答】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到这个结论的理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0.若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则n= 12 ,其内角和为1800°.【考点】L3: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先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n,再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即可.【解答】解:∵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150°,解得,n=12,其内角和为(12﹣2)×180°=1800°.故答案为:12;1800°.11.如图,AD=AB,∠C=∠E,∠CDE=55°,则∠ABE= 125°.【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在△ADC和△ABE中,由∠C=∠E,∠A=∠A和AD=AB证明△ADC≌△ABE,得到∠ADC=∠ABE,由∠CDE=55°,得到∠ADC=125°,即可求出∠ABE的度数.【解答】解:∵在△ADC和△ABE中,,∴△ADC≌△ABE(AAS),∴∠ADC=∠ABE,∵∠CDE=55°,∴∠ADC=125°,∴∠ABE=125°,故答案为125°.12.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AB=5,CD=2,则△ABD的面积是5 .【考点】KF:角平分线的性质;KQ:勾股定理.【分析】过点D作DE⊥AB于E,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CD,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E,∵∠C=90°,AD平分∠BAC,∴DE=CD=2,∴△ABD的面积=AB•DE=×5×2=5.故答案为:5.13.如图,等腰△ABC中,AB=AC,∠DBC=15°,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则∠A的度数是50°.【考点】KG: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KH: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BD,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ABD,然后表示出∠AB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可得∠C=∠ABC,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ABD,∵∠DBC=15°,∴∠ABC=∠A+15°,∵AB=AC,∴∠C=∠ABC=∠A+15°,∴∠A+∠A+15°+∠A+15°=180°,解得∠A=50°.故答案为:50°.14.如图,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的长为4cm,面积是12cm2,腰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F,若D为BC边上的中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则△BDM 的周长最短为8 cm.【考点】PA: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KG: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KH: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连接AD,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故AD⊥BC,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D的长,再根据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可知,点B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A,故AD的长为BM+MD的最小值,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连接AD,∵△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AD⊥BC,=BC•AD=×4×AD=12,解得AD=6cm,∴S△ABC∵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B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A,∴AD的长为BM+MD的最小值,∴△BDM的周长最短=(BM+MD)+BD=AD+BC=6+×4=6+2=8cm.故答案为:8.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A(1,1),在x轴上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的个数为 4 .【考点】KI:等腰三角形的判定;D5: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本题应该分情况讨论.以OA为腰或底分别讨论.当A是顶角顶点时,P 是以A为圆心,以OA为半径的圆与x轴的交点,共有1个,当O是顶角顶点时,P是以O为圆心,以OA为半径的圆与x轴的交点,有2个;P是OA的中垂线与x轴的交点,有1个,共有4个.【解答】解:(1)若AO作为腰时,有两种情况,当A是顶角顶点时,P是以A为圆心,以OA为半径的圆与x轴的交点,共有1个,当O是顶角顶点时,P是以O为圆心,以OA为半径的圆与x轴的交点,有2个;(2)若OA是底边时,P是OA的中垂线与x轴的交点,有1个.以上4个交点没有重合的.故符合条件的点有4个.故填:4.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满分75分)16.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考点】K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先写出已知、求证,再画图,然后证明.过点A作EF∥BC,利用EF∥BC,可得∠1=∠B,∠2=∠C,而∠1+∠2+∠BAC=180°,利用等量代换可证∠BAC+∠B+∠C=180°.【解答】已知:△ABC,求证:∠BAC+∠B+∠C=180°,证明:过点A作EF∥BC,∵EF∥BC,∴∠1=∠B,∠2=∠C,∵∠1+∠2+∠BAC=180°,∴∠BAC+∠B+∠C=180°.即知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17.如图,点F、C在BE上,BF=CE,AB=DE,∠B=∠E.求证:∠A=∠D.【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易证BC=EF,即可证明△ABC≌△DEF,可得∠A=∠D.即可解题.【解答】证明:∵BF=CE,∴BC=EF,在△ABC和△DEF中,,∴△ABC≌△DEF(SAS),∴∠A=∠D.18.如图,在△ABC中,∠C=∠ABC=2∠A,BD⊥AC于D,求∠DBC的度数.【考点】K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C=∠ABC=2∠A,即可求得△ABC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得∠DBC的度数.【解答】解:∵∠C=∠ABC=2∠A,∴∠C+∠ABC+∠A=5∠A=180°,∴∠A=36°.∴∠C=∠ABC=2∠A=72°.∵BD⊥AC,∴∠DBC=90°﹣∠C=18°.19.C、B、E三点在一直线上,AC⊥CB,DE⊥BE,∠ABD=90°,AB=BD,试证明AC+DE=CE.【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可证明△ABC≌△DBE,得到AC=BE DE=BC,即可证明AC+DE=CE.【解答】证明:∵∠ABD=90°,AC⊥CB,DE⊥BE,∴∠ABC+∠DBE=∠ABC+∠A,∴∠A=∠DBE;在△ABC与△DBE中,,∴△ABC≌△DBE(AAS),∴AC=BE,BC=DE,∴AC+DE=CE.20.如图,三角形ABC中,AB=AC=2,∠B=15°,求AB边上的高.【考点】KO: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KH: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CAD的度数,然后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即可.【解答】解:过点C作BA的垂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D,解:∵∠B=∠ACB=15°,∴∠CAD=∠B+∠A CB=15°+15°=30°,∵AC=4cm,CD是AB边上的高,∴CD=AC=×2=1.∴AB边上的高是1.21.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为中线,AB=4,AC=2,AD为整数,求AD的长.【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K6: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延长AD到E,使AD=DE,连接BE,证△ADC≌△EDB,推出AC=BE=2,在△ABE中,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出AB﹣BE<AE<AB+BE,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延长AD到E,使AD=DE,连接BE,∵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在△ADC和△EDB中,,∴△ADC≌△EDB(SAS),∴AC=BE=2,在△ABE中,AB﹣BE<AE<AB+BE,∴4﹣2<2AD<4+2,∴1<AD<3,∵AD是整数,∴AD=2,22.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3)、B(﹣6,0),C(﹣1,0).(1)将△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A1B1C1,图中画出△A 1B1C1,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是(3,﹣1).(2)将△ABC沿x轴翻折△A2BC,图中画出△A2BC,翻折后点A对应点A2坐标是(﹣2,﹣3).(3)将△ABC向左平移2个单位,则△ABC扫过的面积为13.5 .【考点】P7:作图﹣轴对称变换;Q4:作图﹣平移变换.【分析】(1)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2)利用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进而得出对应点位置;(3)利用平移的性质可得△ABC扫过的面积为△A′B′C′+平行四边形A′C′CA的面积.【解答】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是:(3,﹣1);故答案为:(3,﹣1);(2)如图所示:△A2BC,即为所求,翻折后点A对应点A2坐标是:(﹣2,﹣3);故答案为:(﹣2,﹣3);(3)将△ABC向左平移2个单位,则△ABC扫过的面积为:S△A′B′C′+S平行四边形A′C′CA=×3×5+2×3=13.5.故答案为:13.5.23.如图①,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连接BD,CE,BD和CE相交于点F,若△ABC不动,将△ADE绕点A任意旋转一个角度.(1)求证:△BAD≌△CAE.(2)如图①,若∠BAC=∠DAE=90°,判断线段BD与CE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②,若∠BAC=∠DAE=60°,求∠BFC的度数;(4)如图③,若∠BAC=∠DAE=α,直接写出∠BFC的度数(不需说明理由)【考点】KY:三角形综合题.【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C,AD=AE,∠BAC=∠EAD,从而得出∠BAD=∠CAE,即可得出△BAD≌△CAE.(2)判定BD与CE的关系,可以根据角的大小来判定.由∠BAC=∠DAE可得∠BAD=∠CAE,进而得△BAD≌△CAE,所以∠CBF+∠BCF=∠ABC+∠ACB.再由∠BAC=。
初二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练习题试卷含答案
初二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练习题试卷含答案、选择题:(母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倡导节约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2.若分式专有意义, 则x的取值范困为()C.x = -2D.x = 23.在卜列运算中•正确的是()图中标示的角度.可得NE71F的度数为CA. 108B. 115C. 122D. 1307.如图一,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挖掉一个边长为6的小正方形(a>b),把余卜的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如图二),通过计克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验证了一个等式,则这个等式是OA.(a - b)2 = a2 - 2ab + b2B.(Q +by = / + 2ab + b21/9C D.4 •小健同学发现,B.(北2)3=由於C. (a3)4 = a7只用两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立尺就可以作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如图:一把直尺压住射线。
8,另一把百尺压住射线。
4井目.与笫一把直尺交丁点八小明说:,・射线OP就是4。
8的角平分线.”他这样做的依据是。
.角形.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条边的距离相等B.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跖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h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D. 以上均不正确5.如图,AR = AC= 5, DR = DC若4BC 为 60 ',则BE长为()A. 5B. 3C. 2.5D.6.如图,A ABC IS 6点在BC上,将。
点分别以/IB、4c为对称轴,K-画出对称点E.■阳二2/9C. a 2 - b 2 = (a + b)(a - b)D. (a + 2fe)(a-b) = a 2+ab-2b 28 .如图,/!〃是A/WC 的角平分线,作力。
的垂直平分线£P 交延长线十巴 卜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F= DE B. ZBAF= ZACF C. BF LAC9 .已知a,瓦c 是Q ABC 三边长,且满足a? +d=2b(a+c - b),则此三角形是()10 .在坐标系xOy 中.一知点4(31)关广万轴.y 轴的对称点分别为P ・Q.若坐标轴上点M.恰使 AM4P 、^MAQ 均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M 有O A. 4个B. 5个C. 8个D. 9个二、埴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1 .若分式辛为()•则X 的值为. 12 .若(a-2)o = l,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13 .计算3如〃6)碎=.14 .若(x+l)(〃x-2)的展开式中不含右”的一次项.则A 的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如右图,A4/,C 中,/足是4C,的底直平分纹,4£= 3. A 〃口)的周长为13,则 AABC 的周长为.16 .已知 m + 九=5,m 〃 = 2,则m% — 2m 2n 2 + 的值为.17 .在A4/北中,AH^ AC. AD 1 BC. ZCBE = 30 ° •若以C 为圆心.。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剪纸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优秀遗产,在民间广泛流传.下面四幅剪纸作品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下列因式分解中,正确的个数为()①x3+2xy+x=x(x2+2y);②x2+4x+4=(x+2)2;③﹣x2+y2=(x+y)(x﹣y)A.3个B.2个C.1个D.0个3.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的值为()A.0 B.1 C.﹣1 D.±14.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1等于()A.50°B.58°C.60°D.72°5.如图,△ABC≌△ADE,∠B=80°,∠C=30°,∠DAC=35°,则∠EAC的度数为()A.40°B.35°C.30°D.25°6.分式方程的解是()A.x=﹣2 B.x=2 C.x=1 D.x=1或x=27.下列运算错误的是()A.B.C.D.8.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能得出∠A′O′B′=∠AOB的依据是()A.(S、S、S)B.(S、A、S)C.(A、S、A)D.(A、A、S)9.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则AC 长是()A.3 B.4 C.6 D.510.张华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利用“在面积一定的矩形中,正方形的周长最短”的结论,推导出“式子x+(x>0)的最小值是2”.其推导方法如下:在面积是1的矩形中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则另一边长是,矩形的周长是2(x+);当矩形成为正方形时,就有x=(x>0),解得x=1,这时矩形的周长2(x+)=4最小,因此x+(x>0)的最小值是2.模仿张华的推导,你求得式子(x>0)的最小值是()A.2 B.1 C.6 D.10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1.计算:(﹣3)﹣2=.12.约分:=.1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614为.14.分解因式:4x2y﹣4xy+y=.15.若分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16.化简﹣的结果是.17.如图,已知∠1=∠2,AC=AD,添加一个条件使△ABC≌△AED,你添加的条件是(填一种即可),根据.18.某工程队准备修建一条长1200米的道路,由于采用新的施工方式,实际每天修建道路的速度比原计划快了20米,结果提前2天完成任务.若设原计划每天修建道路x米,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19.已知,如图,点D是△ABC的两外角平分线的交点,下列说法:①AD=CD②D到AB、BC的距离相等③D到△ABC的三边的距离相等④点D在∠B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说法的序号是.20.观察下列等式:第1个等式:a1==﹣;第2个等式:a2==﹣;第3个等式:a3==﹣;第4个等式:a4==﹣.按上述规律,回答以下问题:(1)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个等式:a n==;(2)式子a1+a2+a3+…+a20=.三、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分解因式:x2(m﹣2)+9y2(2﹣m)22.化简:﹣÷.23.解分式方程:.24.已知:如图,点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D=CB,∠B=∠D,AD∥BC.求证:AE=CF.25.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a=﹣1.四、解答题(26题3分,27-29每题6分,本题共21)26.尺规作图:已知:如图,∠A与直线l.试在l上找一点P,使点P到∠A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要求:保留痕迹,不写作法.27.列方程解应用题从A地到B地的路程是30千米.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先走,半小时后,乙骑自行车从A地出发,结果二人同时到达.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1.5倍,求甲、乙二人骑车速度各是多少?28.阅读下列材料:通过小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分数可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而假分数都可化为带分数,如:==2+=2.我们定义:在分式中,对于只含有一个字母的分式,当分子的次数大于或等于分母的次数时,我们称之为“假分式”;当分子的次数小于分母的次数时,我们称之为“真分式”.如:,这样的分式就是假分式;再如:,这样的分式就是真分式.类似的,假分式也可以化为带分式(即: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如:==1﹣;再如:===x+1+.解决下列问题:(1)分式是分式(填“真分式”或“假分式”);(2)假分式可化为带分式的形式;(3)如果分式的值为整数,那么x的整数值为.29.已知:如图,Rt△ABC中,∠BAC=90°.(1)按要求作出图形:①延长BC到点D,使CD=BC;②延长CA到点E,使AE=2CA;③连接AD,BE.(2)猜想(1)中线段AD与BE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1)完成作图(2)AD与BE的大小关系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剪纸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优秀遗产,在民间广泛流传.下面四幅剪纸作品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即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则这条直线即为图形的对称轴,从而可以解答题目.【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下列因式分解中,正确的个数为()①x3+2xy+x=x(x2+2y);②x2+4x+4=(x+2)2;③﹣x2+y2=(x+y)(x﹣y)A.3个B.2个C.1个D.0个【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专题】因式分解.【分析】直接利用提取公因式法以及公式法分别分解因式进而判断得出即可.【解答】解:①x3+2xy+x=x(x2+2y+1),故原题错误;②x2+4x+4=(x+2)2;正确;③﹣x2+y2=(x+y)(y﹣x),故原题错误;故正确的有1个.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用公式法以及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熟练掌握公式法分解因式是解题关键.3.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的值为()A.0 B.1 C.﹣1 D.±1【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式的值是0的条件是:分子为0,分母不为0,由此条件解出x.【解答】解:由x2﹣1=0,得x=±1.①当x=1时,x﹣1=0,∴x=1不合题意;②当x=﹣1时,x﹣1=﹣2≠0,∴x=﹣1时分式的值为0.故选:C.【点评】分式是0的条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分母不能是0,这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4.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1等于()A.50°B.58°C.60°D.72°【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已知数据找出对应角,根据全等得出∠A=∠D=50°,∠F=∠C=7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ABC和△DEF全等,AC=DF=b,DE=AB=a,∴∠1=∠B,∠A=∠D=50°,∠F=∠C=72°,∴∠1=180°﹣∠D﹣∠F=58°,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能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50°,∠F=∠C=72°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5.如图,△ABC≌△ADE,∠B=80°,∠C=30°,∠DAC=35°,则∠EAC的度数为()A.40°B.35°C.30°D.2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求出∠BAC,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DAE=∠BAC,然后根据∠EAC=∠DAE﹣∠DAC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B=80°,∠C=30°,∴∠BAC=180°﹣80°﹣30°=70°,∵△ABC≌△ADE,∴∠DAE=∠BAC=70°,∴∠EAC=∠DAE﹣∠DAC,=3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6.分式方程的解是()A.x=﹣2 B.x=2 C.x=1 D.x=1或x=2【考点】解分式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x﹣2),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答】解:方程的两边同乘(x﹣2),得2x﹣5=﹣3,解得x=1.检验:当x=1时,(x﹣2)=﹣1≠0.∴原方程的解为:x=1.故选:C.【点评】考查了解分式方程,注意:(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2)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7.下列运算错误的是()A.B.C.D.【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作答,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式的值不变,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1,故本选项正确;B、==﹣1,故本选项正确;C、=,故本选项正确;D、=﹣,故本选项错误;【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无论是把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扩大还是缩小相同的倍数,都不要漏乘(除)分子、分母中的任何一项,且扩大(缩小)的倍数不能为0.8.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能得出∠A′O′B′=∠AOB的依据是()A.(S、S、S)B.(S、A、S)C.(A、S、A)D.(A、A、S)【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图—基本作图.【分析】利用SSS可证得△OCD≌△O′C′D′,那么∠A′O′B′=∠AOB.【解答】解:易得OC=0′C',OD=O′D',CD=C′D',那么△OCD≌△O′C′D′,可得∠A′O′B′=∠AOB,所以利用的条件为SSS,故选A.【点评】考查全等三角形“边边边”的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这个知识点.9.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则AC 长是()A.3 B.4 C.6 D.5【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过点D作DF⊥AC于F,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DF,再根据S△ABC=S△ABD+S△ACD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F⊥AC于F,∵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DE=DF,由图可知,S△ABC=S△ABD+S△ACD,∴×4×2+×AC×2=7,解得AC=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张华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利用“在面积一定的矩形中,正方形的周长最短”的结论,推导出“式子x+(x>0)的最小值是2”.其推导方法如下:在面积是1的矩形中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则另一边长是,矩形的周长是2(x+);当矩形成为正方形时,就有x=(x>0),解得x=1,这时矩形的周长2(x+)=4最小,因此x+(x>0)的最小值是2.模仿张华的推导,你求得式子(x>0)的最小值是()A.2 B.1 C.6 D.10【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完全平方公式.【专题】阅读型.【分析】根据题意求出所求式子的最小值即可.【解答】解:∵x>0,∴在原式中分母分子同除以x,即=x+,在面积是9的矩形中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则另一边长是,矩形的周长是2(x+);当矩形成为正方形时,就有x=,(x>0),解得x=3,这时矩形的周长2(x+)=12最小,因此x+(x>0)的最小值是6.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1.计算:(﹣3)﹣2=.【考点】负整数指数幂.【分析】根据负指数次幂的意义,首先计算乘方,即可.【解答】解:(﹣3)﹣2==.故答案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负指数次幂的意义,正确理解意义是解题的关键.12.约分:=.【考点】约分.【分析】先找出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再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求出即可.【解答】解:原式==,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约分的应用,关键是找出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1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614为﹣6.14×10﹣4.【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解答】解:﹣0.000614=﹣6.14×10﹣4,故答案为:﹣6.14×10﹣4.【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14.分解因式:4x2y﹣4xy+y=y(2x﹣1)2.【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专题】计算题;因式分解.【分析】原式提取y,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原式=y(4x2﹣4x+1)=y(2x﹣1)2.故答案为:y(2x﹣1)2【点评】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15.若分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x≠5.【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专题】计算题.【分析】由于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x﹣5为分母,因此x﹣5≠0,解得x.【解答】解:∵分式有意义,∴x﹣5≠0,即x≠5.故答案为:x≠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分母不能为0.16.化简﹣的结果是﹣.【考点】分式的加减法.【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7.如图,已知∠1=∠2,AC=AD,添加一个条件使△ABC≌△AED,你添加的条件是AB=AE(填一种即可),根据SAS.【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首先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CAB=∠DAE,再添加条件AB=AE可利用SAS定理判定△ABC≌△AED.【解答】解:添加的条件AB=AE,∵∠1=∠2,∴∠1+∠EAB=∠2+∠EAB,即∠CAB=∠DAE,在△ABC和△AED中,∴△ABC≌△AED(SAS),故答案为:AB=AE,SAS.【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8.某工程队准备修建一条长1200米的道路,由于采用新的施工方式,实际每天修建道路的速度比原计划快了20米,结果提前2天完成任务.若设原计划每天修建道路x米,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2.【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分析】设原计划每天修建道路x米,则实际每天修建道路(x+20)米,根据题意,提前2天完成任务,列方程.【解答】解:设原计划每天修建道路x米,则实际每天修建道路(x+20)米,由题意得,﹣=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19.已知,如图,点D是△ABC的两外角平分线的交点,下列说法:①AD=CD②D到AB、BC的距离相等③D到△ABC的三边的距离相等④点D在∠B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说法的序号是②③④.【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过点D作DE⊥AB于E,作DF⊥BC于F,作DG⊥AC于G,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DE=DF=DG,再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解答.【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E,作DF⊥BC于F,作DG⊥AC于G,∵点D是△ABC的两外角平分线的交点,∴DE=DG,DF=DG,∴DE=DF=DG,∴点D在∠B的平分线上,故②③④正确,只有点G是AC的中点时,AD=CD,故①错误,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②③④.故答案为:②③④.【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熟记性质并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0.观察下列等式:第1个等式:a1==﹣;第2个等式:a2==﹣;第3个等式:a3==﹣;第4个等式:a4==﹣.按上述规律,回答以下问题:(1)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个等式:a n==;(2)式子a1+a2+a3+…+a20=.【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专题】规律型.【分析】(1)由前四个等是可以看出:是第几个算式,等号左边的分母的第一个因数是就是几,第二个因数是几加1,第三个因数是2的几加1次方,分子是几加2;等号右边分成分子都是1的两项差,第一个分母是几乘2的几次方,第二个分母是几加1乘2的几加1次方;由此规律解决问题;(2)把这20个数相加,化为左边的形式相加,正好抵消,剩下第一个数分裂的第一项和最后一个数分裂的后一项,得出答案即可.【解答】解:(1)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个等式:a n==﹣.(2)a1+a2+a3+…+a20=﹣+﹣+﹣+﹣+…+﹣=﹣.故答案为:(1),﹣;(2)﹣.【点评】此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从简单情形入手,找出一般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三、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分解因式:x2(m﹣2)+9y2(2﹣m)【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专题】计算题;因式分解.【分析】原式变形后,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原式=x2(m﹣2)﹣9y2(m﹣2)=(m﹣2)(x2﹣9y2)=(m﹣2)(x+3y)(x﹣3y).【点评】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22.化简:﹣÷.【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第二项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后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3.解分式方程:.【考点】解分式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去分母得:2x+2(x﹣1)=3,去括号得:2x+2x﹣2=3,移项合并得:4x=5,解得:x=,经检验x=是分式方程的解.【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24.已知:如图,点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D=CB,∠B=∠D,AD∥BC.求证:AE=C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推知△ADF≌△CBE;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知,AF=CE,所以AF﹣EF=CE﹣EF,即AE=CF.【解答】证明:∵AD∥BC(已知),∴∠A=∠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ADF和△CBE中,,∴△ADF≌△CBE (ASA),∴AF=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F﹣EF=CE﹣EF,即AE=CF.【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ASA、SAS、SSS.做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的具体位置来选择方法.25.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a=﹣1.【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专题】探究型.【分析】先根据整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再把a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a+1.当a=﹣1时,原式=﹣1+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知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四、解答题(26题3分,27-29每题6分,本题共21)26.尺规作图:已知:如图,∠A与直线l.试在l上找一点P,使点P到∠A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要求:保留痕迹,不写作法.【考点】作图—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点P在∠A的角平分线上,因此画∠A 的角平分线与l的交点就是P点.【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关键是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7.列方程解应用题从A地到B地的路程是30千米.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先走,半小时后,乙骑自行车从A地出发,结果二人同时到达.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1.5倍,求甲、乙二人骑车速度各是多少?【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首先设甲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乙的速度为1.5x千米/时,由题意得:甲需要时间小时,乙需要小时,再根据乙所用时间+半小时=甲所用时间即可列出方程.【解答】解:设甲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乙的速度为1.5x千米/时,由题意得:=+,解得:x=20,经检验:x=2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1.5×20=30(千米/时).答:甲的速度为20千米/时,则乙的速度为30千米/时.【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难度中等,做此类题主要是要抓住关键条件列出方程解答即可.28.阅读下列材料:通过小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分数可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而假分数都可化为带分数,如:==2+=2.我们定义:在分式中,对于只含有一个字母的分式,当分子的次数大于或等于分母的次数时,我们称之为“假分式”;当分子的次数小于分母的次数时,我们称之为“真分式”.如:,这样的分式就是假分式;再如:,这样的分式就是真分式.类似的,假分式也可以化为带分式(即: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如:==1﹣;再如:===x+1+.解决下列问题:(1)分式是真分式(填“真分式”或“假分式”);(2)假分式可化为带分式1﹣的形式;(3)如果分式的值为整数,那么x的整数值为0,﹣2,2,﹣4.【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专题】阅读型.【分析】(1)根据阅读材料中真分式与假分式的定义判断即可;(2)原式变形,化为带分式即可;(3)分式化为带分式后,即可确定出x的整数值.【解答】解:(1)分式是真分式;(2)==1﹣;(3)==2﹣为整数,则x的可能整数值为0,﹣2,2,﹣4.故答案为:(1)真;(2)1﹣;(3)0,﹣2,2,﹣4【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9.已知:如图,Rt△ABC中,∠BAC=90°.(1)按要求作出图形:①延长BC到点D,使CD=BC;②延长CA到点E,使AE=2CA;③连接AD,BE.(2)猜想(1)中线段AD与BE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1)完成作图(2)AD与BE的大小关系是AD=B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即可;(2)在AE上截取AF=AC,连结B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求出△BAF≌△BAC,求出△BFE≌△DCA,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2)AD=BE,理由是:在AE上截取AF=AC,连结BF,∵∠BAC=90°,∴∠BAF=180°﹣90°=90°,∴∠BAC=∠BAF,在△ABF与△ABC中∴△ABF≌△ABC(SAS),∴BF=BC,AF=AC,∠BCA=∠BFA,∵∠BFE+∠BFA=180°,∠BCA+∠DCA=180°,∴∠BFE=∠DCA,∵BC=DC,BC=BF,∴BF=DC,∵AC=AF,AE=2AC=AF+EF,∴EF=AC=AF,在△BFE和△DCA中∴△BFE≌△DCA,∴AD=BE,故答案为:AD=B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题目比较好,有一定的难度.。
八年级第一学期学期中考试数学试卷(附带答案)
八年级第一学期学期中考试数学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本试题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上.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 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 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的算术平方根是( )A.±2B.2C.﹣2D.±16 2.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A.3.1415926B.√4C.√﹣83D.π 3.下列各点在第二象限的是( )A.(﹣√3,0)B.(﹣2,1)C.(0,﹣1)D.(2,﹣1)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3=√5B.3√3-√3=3C.√3×√5=√15D.√24+√6=45.已知点(-1,y 1),(3,y 2)在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上,则y 1,y 2的大小关系是( ) A.y 1<y 2 B.y 1=y 2 C.y 1>y 2 D.不能确定6.已知(k ,b )为第四象限内的点,则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大致( )A. B. C. D.7.已知{x =1y =﹣1是方程x -my=3的解,那么m 的值( )A.2B.﹣2C.4D.﹣48.我国古代《算法统宗》里有这样一首诗:"我问开店李三公,众客都来到店中,一房七客多七客,一房九客一房空."诗中后两句的意思是:如果每一间客房住7人,那么有7人无房住:如果每一间客房住9人,那么就空出一间客房,设该店有客房x 间、房客y 人,下列方程组中正确的是( ) A.{7x +7=y9(x -1)=y B.{7x +7=y 9(x +1)=y C.{7x -7=y 9(x -1)=y D.{7x -7=y9(x +1)=y9.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点C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且AC=3,AB=1,若以点C 为圆心,CB 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 ,则A 和M 两点间的距离为( )A.0.4B.√10-2C.√10-3D.√5-1(第9题图) (第10题图)10.甲、乙两车从A 城出发匀速行驶至B 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甲、乙两车离开A 城的距 离y (千米)与甲车行驶的时间1(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A 、B 两城相距300千米;②乙车比甲车晚出发1小时,却早到1小时;③乙车出发后2.5小时追上甲车;④当甲、乙两车相距50千米时,t =54或154.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第II 卷(非选择题共11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电影票上"8排5号"记作(8,5),则"6排7号"记作 . 12.。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3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C.三角形的中线不可能在三角形外部D.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2.(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七边形有14条对角线②外角和大于内角和的多边形只有三角形③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比是4:1,则它是九边形.A.0个 B.1个 C.2个 D.3个3.(3分)如图,已知AB∥CD,AB=CD,AE=FD,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A.1对 B.2对 C.3对 D.4对4.(3分)如图,AB,CD表示两根长度相等的铁条,若O是AB,CD的中点,经测量AC=15cm,则容器的内径长为()A.12cm B.13cm C.14cm D.15cm5.(3分)请你观察下面的四个图形,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称现象无处不在,其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4个 B.3个 C.2个 D.1个6.(3分)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ED并延长和AB交于点F,若EF=12,则BD的长度是()A.4 B.6 C.8 D.107.(3分)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的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A.一处B.二处C.三处D.四处8.(3分)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l对称,下列结论:(1)∠ABC≌△AB′C′;(2)∠BAC′=∠B′AC;(3)l垂直平分CC′;(4)直线BC和B′C′的交点不一定在l上.其中正确的有()A.4个 B.3个 C.2个 D.1个9.(3分)如图,∠1、∠2、∠3、∠4满足的关系是()A.∠1+∠2=∠3+∠4 B.∠1+∠2=∠4﹣∠3 C.∠1+∠4=∠2+∠3 D.∠1+∠4=∠2﹣∠310.(3分)如图所示,把一个正方形对折两次后沿虚线剪下,展开后所得的图形是()A.B.C.D.二、填空(每小题3分,共24分)11.(3分)(a﹣b)2•(b﹣a)5=.12.(3分)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13.(3分)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若AB=14c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cm2.14.(3分)在△ABC中,∠BCA=90°,∠B=2∠A,CD⊥AB于D,若AB=10cm,则BD=cm.15.(3分)如图,AB=AC,BD=BC,若∠A=30°,则∠ABD的度数为.16.(3分)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7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应该为.17.(3分)如图,△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BDC是等腰三角形,且∠BDC=120°.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连接MN,则△AMN的周长为.18.(3分)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是△BAD和△ACD的高,得到下列四个结论:①OA=OD;②AD⊥EF;③当∠A=90°时,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④AE+DF=AF+DE.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三、解答题(共66分)19.(12分)如图所示,已知A(0,2),B(3,﹣2),C(4,2),请作出△ABC 关于直线AC对称的图形,并写出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的坐标.20.(12分)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E⊥AB于E,D为AB上一点,且AD=AC,AF平分∠CAE交CE于F.求证:FD∥BC.21.(12分)如图,在Rt△ABC中,∠BAC=90°,AC=2AB,点D是AC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ADE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D重合,连接BE、EC.试猜想线段BE和E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2.(8分)已知, +(4a﹣b﹣2)2=0,求代数式(﹣3ab2)2的值.23.(7分)先化简,再求值:3x(2x+1)﹣(2x+3)(x﹣5),其中x=﹣2.24.(15分)已知:如图,△ABC中,∠ABC=45°,CD⊥AB于D,BE平分∠ABC,且BE⊥AC于E,与CD相交于点F,H是BC边的中点,连接DH与BE相交于点G.(1)求证:BF=AC;(2)求证:CE=BF;(3)CE与BG的大小关系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3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C.三角形的中线不可能在三角形外部D.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解答】解:A、∵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少于60°,故本选项正确;B、直角三角形有三条高,故本选项错误;C、三角形的中线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故本选项正确;D、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故本选项正确.故选:B.2.(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七边形有14条对角线②外角和大于内角和的多边形只有三角形③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比是4:1,则它是九边形.A.0个 B.1个 C.2个 D.3个【解答】解:①7边形有=14条对角线,故正确;②外角和大于内角和的多边形只有三角形,故正确;③多边形外角和=360°,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根据题意得(n﹣2)•180°=360°×4,解得n=10.故错误.故选:C.3.(3分)如图,已知AB∥CD,AB=CD,AE=FD,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A.1对 B.2对 C.3对 D.4对【解答】解:∵AB∥CD,∴∠A=∠D,∵AB=CD,AE=FD,∴△ABE≌△DCF(SAS),∴BE=CF,∠BEA=∠CFD,∴∠BEF=∠CFE,∵EF=FE,∴△BEF≌△CFE(SAS),∴BF=CE,∵AE=DF,∴AE+EF=DF+EF,即AF=DE,∴△ABF≌△CDE(SSS),∴全等三角形共有三对.故选:C.4.(3分)如图,AB,CD表示两根长度相等的铁条,若O是AB,CD的中点,经测量AC=15cm,则容器的内径长为()A.12cm B.13cm C.14cm D.15cm【解答】解:∵O是AB,CD的中点,AB=CD,∴OA=OB=OD=OC,在△AOC和△BOD中,,∴△AOC≌△BOD,∴AC=BD=15cm,故选:D.5.(3分)请你观察下面的四个图形,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称现象无处不在,其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4个 B.3个 C.2个D.1个【解答】解:第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第三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第四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选:A.6.(3分)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ED并延长和AB交于点F,若EF=12,则BD的长度是()A.4 B.6 C.8 D.10【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ABC=∠ACB=60°,∵BD是中线,∴∠ABD=30°,∵CE=CD,∴∠CDE=∠E=30°,∴∠BFE=90°,∴BE=2BF,∵EF=12,∴BE2=BF2+EF2,即4BF2=BF2+144,解得BF=4,在Rt△BDF中,cos30°=,∴BD=BF÷cos30°=4÷=8.故选:C.7.(3分)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的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A.一处B.二处C.三处D.四处【解答】解:作直线l1、l2、l3所围成的三角形的外角平分线和内角平分线,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1、P2、P3,内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4,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到这4个点到三条公路的距离分别相等.故选D.8.(3分)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l对称,下列结论:(1)∠ABC≌△AB′C′;(2)∠BAC′=∠B′AC;(3)l垂直平分CC′;(4)直线BC和B′C′的交点不一定在l上.其中正确的有()A.4个 B.3个 C.2个 D.1个【解答】解:∵△ABC和△AB′C′关于直线L对称,∴(1)△ABC≌△AB′C′,正确;(2)∠B′AC=∠B′AC正确;(3)直线L一定垂直平分线段C C′,故本小题正确;(4)根据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可知本小题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3个.故选:B.9.(3分)如图,∠1、∠2、∠3、∠4满足的关系是()A.∠1+∠2=∠3+∠4 B.∠1+∠2=∠4﹣∠3 C.∠1+∠4=∠2+∠3 D.∠1+∠4=∠2﹣∠3【解答】解:如图,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1+∠4=∠5,∠2=∠5+∠3,∴∠1+∠4=∠2﹣∠3,故选:D.10.(3分)如图所示,把一个正方形对折两次后沿虚线剪下,展开后所得的图形是()A.B.C.D.【解答】解:按照题意,动手操作一下,可知展开后所得的图形是选项B.故选:B.二、填空(每小题3分,共24分)11.(3分)(a﹣b)2•(b﹣a)5=(b﹣a)7.【解答】解:原式=[﹣(b﹣a)]2•(b﹣a)5=(b﹣a)2•(b﹣a)5=(b﹣a)7故答案为:(b﹣a)712.(3分)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75°.【解答】解:如图,∠1=45°﹣30°=15°,∠α=90°﹣∠1=90°﹣15°=75°.故答案为:75°13.(3分)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若AB=14c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cm2.【解答】解:∵∠B=30°,∠ACB=90°,AB=14cm,∴AC=7cm.由题意可知BC∥ED,∴∠AFC=∠ADE=45°,∴AC=CF=7cm.=×7×7=(cm2).故S△ACF故答案为:.14.(3分)在△ABC中,∠BCA=90°,∠B=2∠A,CD⊥AB于D,若AB=10cm,则BD= 2.5cm.【解答】解:在△ABC中,∠C=90°,∠B=2∠A,所以,∠A=30°,∠B=60°,BC=sin∠A×AB=×10=5cm;∵CD⊥AB∴∠B+∠BCD=∠A+∠B=90°即:∠BCD=∠A又∵∠CDB=∠ACB=90°∴△ACB∽△CDB∴=即:DB===2.5cm.15.(3分)如图,AB=AC,BD=BC,若∠A=30°,则∠ABD的度数为45°.【解答】解:∵AB=AC,∴∠C=∠ABC,∵BD=BC,∴∠C=∠CBD,∵∠A=30°,∴∠C=∠ABC=∠CBD=75°,∴∠CBD=30°,∴∠ABD=75°﹣30°=45°.故答案为45.16.(3分)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7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应该为110°.【解答】解:等腰三角形一个外角为70°,那相邻的内角为110°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如果这个内角为底角,内角和将超过180°,所以110°只可能是顶角.故答案为:110°.17.(3分)如图,△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BDC是等腰三角形,且∠BDC=120°.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连接MN,则△AMN的周长为6.【解答】解:∵△BDC是等腰三角形,且∠BDC=120°∴∠BCD=∠DBC=30°∵△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ABC=∠BAC=∠BCA=60°∴∠DBA=∠DCA=90°延长AB至F,使BF=CN,连接DF,在Rt△BDF和Rt△CND中,BF=CN,DB=DC∴△BDF≌△CND∴∠BDF=∠CDN,DF=DN∵∠MDN=60°∴∠BDM+∠CDN=60°∴∠BDM+∠BDF=60°,∠FDM=60°=∠MDN,DM为公共边∴△DMN≌△DMF,∴MN=MF∴△AMN的周长是:AM+AN+MN=AM+MB+BF+AN=AB+AC=6.18.(3分)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是△BAD和△ACD的高,得到下列四个结论:①OA=OD;②AD⊥EF;③当∠A=90°时,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④AE+DF=AF+DE.其中正确的是②③④(填序号).【解答】解:如果OA=OD,则四边形AEDF是矩形,没有说∠A=90°,不符合题意,故①错误;∵AD是△ABC的角平分线,∴∠EAD=∠FAD,在△AED和△AFD中,∴△AED≌△AFD(AAS),∴AE=AF,DE=DF,∴AE+DF=AF+DE,故④正确;∵在△AEO和△AFO中,,∴△AEO≌△AFO(SAS),∴EO=FO,又∵AE=AF,∴AO是EF的中垂线,∴AD⊥EF,故②正确;∵当∠A=90°时,四边形AEDF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边形AEDF是矩形,又∵DE=DF,∴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故③正确.综上可得:正确的是:②③④,故答案为:②③④.三、解答题(共66分)19.(12分)如图所示,已知A(0,2),B(3,﹣2),C(4,2),请作出△ABC 关于直线AC对称的图形,并写出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的坐标.【解答】解:如图所示:点B′即为所求,∵A(0,2),B(3,﹣2),∴B点到AC的距离为4,则B′点到AC的距离也为4,且两点横坐标相等,∴B′(3,6).20.(12分)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E⊥AB于E,D为AB上一点,且AD=AC,AF平分∠CAE交CE于F.求证:FD∥BC.【解答】解:∵AF平分∠CAE,∴∠CAF=∠DAF在△CAF与△DAF中,∴△CAF≌△DAF(SAS)∴∠ACF=∠ADF∵∠ACB=∠CAE=90°,∴∠ACE+∠CAE=∠B+∠CAE=90°∴∠ACE=∠B,∴∠ADF=∠B∴FD∥BC21.(12分)如图,在Rt△ABC中,∠BAC=90°,AC=2AB,点D是AC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ADE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D重合,连接BE、EC.试猜想线段BE和E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解答】解:数量关系为:BE=EC,位置关系是:BE⊥EC.证明如下:∵△AED是直角三角形,∠AED=90°,且有一个锐角是45°,∴∠EAD=∠EDA=45°,∴AE=DE,∵∠BAC=90°,∴∠EAB=∠EAD+∠BAC=45°+90°=135°,∠EDC=∠ADC﹣∠EDA=180°﹣45°=135°,∴∠EAB=∠EDC,∵D是AC的中点,∴AD=CD=AC,∵AC=2AB,∴AB=AD=DC,∵在△EAB和△EDC中,∴△EAB≌△EDC(SAS),∴EB=EC,且∠AEB=∠DEC,∴∠BEC=∠DEC+∠BED=∠AEB+∠BED=90°,∴BE⊥EC.22.(8分)已知, +(4a﹣b﹣2)2=0,求代数式(﹣3ab2)2的值.【解答】解:∵+(4a﹣b﹣2)2=0,∴≥0,(4a﹣b﹣2)2≥0,∴,解得,∴(﹣3ab2)2=(﹣3×1×4)2=3623.(7分)先化简,再求值:3x(2x+1)﹣(2x+3)(x﹣5),其中x=﹣2.【解答】解:原式=6x2+3x﹣2x2+10x﹣3x+15=4x2+10x+15,当x=﹣2时,原式=16﹣20+15=11.24.(15分)已知:如图,△ABC中,∠ABC=45°,CD⊥AB于D,BE平分∠ABC,且BE⊥AC于E,与CD相交于点F,H是BC边的中点,连接DH与BE相交于点G.(1)求证:BF=AC;(2)求证:CE=BF;(3)CE与BG的大小关系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解答】(1)证明:∵CD⊥AB,∠ABC=45°,∴△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D=CD.∵∠DBF=90°﹣∠BFD,∠DCA=90°﹣∠EFC,且∠BFD=∠EFC,∴∠DBF=∠DCA.在Rt△DFB和Rt△DAC中,∵∴Rt△DFB≌Rt△DAC(ASA).∴BF=AC;(2)证明:∵BE平分∠ABC,∴∠ABE=∠CBE.在Rt△BEA和Rt△BEC中,∴Rt△BEA≌Rt△BEC(ASA).∴CE=AE=AC.又由(1),知BF=AC,∴CE=AC=BF;(3)证明:∠ABC=45°,CD垂直AB于D,则CD=BD.H为BC中点,则DH⊥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连接CG,则BG=CG,∠GCB=∠GBC=∠ABC=×45°=22.5°,∠EGC=45°.又∵BE垂直AC,故∠EGC=∠ECG=45°,CE=GE.∵△GEC是直角三角形,∴CE2+GE2=CG2,∵DH垂直平分BC,∴BG=CG,∴CE2+GE2=CG2=BG2;即2CE2=BG2,BG=CE,∴BG>CE.21。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空格内,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平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从某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的所有对角线把这个多边形分成了6个三角形,则此多边形的形状是()A.六边形B.七边形C.八边形D.九边形3.如图,已知∠1=∠2,要说明△ABD≌△ACD还需要从下列条件中选一个,正确的说法是()A.∠B=∠C B.∠ADB=∠ACD C.DB=DC D.AD=AD4.已知点P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若∠POB=45°,则∠AOB等于()A.30°B.45°C.60°D.90°5.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下,则说明∠A′O′B′=∠AOB的依据是()A.(S.S.S.)B.(S.A.S.)C.(A.S.A.) D.(A.A.S.)6.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有两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B.有两个角分别是30°和120°的三角形C.有一个内角是45°直角三角形D.有一个内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7.AD是△ABC的角平分线,过点D作DE⊥AB于E,DF⊥AC于F,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DE=DF B.BD=CD C.AE=AF D.∠ADE=∠ADF8.如图,AB=AC,BD=BC,若∠A=40°,则∠ABD的度数是()A.20°B.30°C.35°D.40°9.正三角形ABC中,BD=CE,AD与BE交于点P,∠APE的度数为()A.45°B.55°C.60°D.75°10.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纸沿对角线折叠,设重叠部分为△EBD,那么,有下列说法:①△EBD 是等腰三角形,EB=ED;②折叠后∠ABE和∠CBD一定相等;③折叠后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④△EBA和△EDC一定是全等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cm,4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cm.12.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B=30°,ED是BC的垂直平分线,请写出图中两条相等的线段是.13.如图,△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14.下列命题中:①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②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④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⑤已知△ABC是锐角三角形,∠α=∠A+∠B,∠β=∠B+∠C,∠γ=∠C+∠A,那么∠α,∠β,∠γ都是钝角.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15.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个.16.在直角坐标系中,如图有△ABC,现另有一点D满足以A、B、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全等,则D点坐标为.三、解答题(72分)17.△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A1B1C1各顶点的坐标;(2)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作出平移后的△A2B2C2,并写出△A2B2C2各顶点的坐标;(3)观察△A1B1C1和△A2B2C2,它们是否关于某直线对称?若是,请在图上画出这条对称轴.18.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问这个多边形共有多少条对角线?19.如图,已知点A、F、E、C在同一直线上,AB∥CD,∠ABE=∠CDF,AF=CE.(1)从图中任找两组全等三角形;(2)从(1)中任选一组进行证明.20.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点E在BC边上,且点E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连接AE.(1)在图中画出△AEF,使△AEF与△AEB关于直线AE对称,点F与点B是对称点;(2)请直接写出△AEF与四边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21.如图,点M、N分别是正五边形ABCDE的边BC、CD上的点,且BM=CN,AM交BN于点P.(1)求证:△ABM≌△BCN;(2)求∠APN的度数.22.已知: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都是等边三角形,AN交MC于点E,BM交CN于点F.(1)求证:AN=BM;(2)求证:△CEF为等边三角形.23.如图,已知∠ACB=90°,AC=BC,BE⊥CE于E,AD⊥CE于D,CE与AB相交于F.求证:△CEB≌△ADC.24.已知:如图,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OB=OC.(1)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2)判断点O是否在∠BAC的角平分线上,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空格内,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平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作答.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翻折过来,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只有A沿任意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都不能重合.故选:A.【点评】轴对称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两边图象折叠后可重合.2.从某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的所有对角线把这个多边形分成了6个三角形,则此多边形的形状是()A.六边形B.七边形C.八边形D.九边形【考点】多边形的对角线.【分析】根据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的所有对角线把这个n边形分成了(n﹣2)个三角形进行计算.【解答】解:从某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的所有对角线把这个多边形分成了6个三角形,则此多边形的边数为:6+2=8.故选C.【点评】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的所有对角线有(n﹣3)条,把这个n边形分成了(n﹣2)个三角形.3.如图,已知∠1=∠2,要说明△ABD≌△ACD还需要从下列条件中选一个,正确的说法是()A.∠B=∠C B.∠ADB=∠ACD C.DB=DC D.AD=A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只需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ASA、AAS、SSS、HL)就可找到答案.【解答】解:①当∠B=∠C时,在△ABD和△ACD中,.∴△ABD≌△ACD(AAS).故A正确.②当∠ADB=∠ACD时,当∠ADB与∠ADC不相等时,△ABD与△ACD不全等,故B错误.③当DB=DC时,虽然有∠1=∠2,AD=AD,但是∠1不是DB与DA的夹角,∠2不是DC与DA的夹角,因而△ABD与△ACD不一定全等,故C错误.④当AD=AD时,若AB≠AC,则△ABD与△ACD就不全等.故D错误.综上所述:只有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对于选择题,常常可以通过举反例将错误的选择支逐一排除,为选出正确答案扫除障碍.4.已知点P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若∠POB=45°,则∠AOB等于()A.30°B.45°C.60°D.90°【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得到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即可.【解答】解:∵点P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AOB=2∠POB=9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判定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是解题的关键.5.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下,则说明∠A′O′B′=∠AOB的依据是()A.(S.S.S.)B.(S.A.S.)C.(A.S.A.) D.(A.A.S.)【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作图题.【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其作图的步骤来进行分析,作图时满足了三条边对应相等,于是我们可以判定是运用SSS,答案可得.【解答】解:作图的步骤:①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C、D;②任意作一点O′,作射线O′A′,以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③以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点D′;④过点D′作射线O′B′.所以∠A′O′B′就是与∠AOB相等的角;作图完毕.在△OCD与△O′C′D′,,∴△OCD≌△O′C′D′(SSS),∴∠A′O′B′=∠AOB,显然运用的判定方法是SSS.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由全等得到角相等是用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有两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B.有两个角分别是30°和120°的三角形C.有一个内角是45°直角三角形D.有一个内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考点】轴对称图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常规题型.【分析】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依据定义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A、有两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B、有一个角是30°,一个角是120°的三角形,第三个角是30度,因而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C、有一个内角是45°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D、有一个内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另一个内角为60°,不是轴对称图形,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关键的正确确定图形的对称轴.7.AD是△ABC的角平分线,过点D作DE⊥AB于E,DF⊥AC于F,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DE=DF B.BD=CD C.AE=AF D.∠ADE=∠ADF【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DF,然后利用“HL”证明Rt△ADE和Rt△AD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E=AF,∠ADE=∠ADF.【解答】解: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DE=DF,在Rt△ADE和Rt△ADF中,,∴Rt△ADE≌Rt△ADF(HL),∴AE=AF,∠ADE=∠ADF,只有AB=AC时,BD=CD.综上所述,结论错误的是BD=C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8.如图,AB=AC,BD=BC,若∠A=40°,则∠ABD的度数是()A.20°B.30°C.35°D.4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定理计算.【解答】解:由AB=AC、BD=BC得∠ABC=∠ACB、∠C=∠BDC,在△ABC中,∠A=40°,∠C=∠ABC,∴∠C=∠ABC=(180°﹣∠A)=(180°﹣40°)=70°;在△ABD中,由∠BDC=∠A+∠ABD得∠ABD=∠BDC﹣∠A=70°﹣40°=30度.故选B.【点评】本综合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定理.9.正三角形ABC中,BD=CE,AD与BE交于点P,∠APE的度数为()A.45°B.55°C.60°D.7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条件三角形ABC是正三角形可得:AB=BC,BD=CE,∠ABD=∠C可以判定△ABD≌△BCE,即可得到∠BAD=∠CBE,又知∠APE=∠ABP+∠BAP,故知∠APE=∠ABP+∠CBE=∠B.【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BD=∠C=60°,在△ABD和△BCE中,∴△ABD≌△BCE(SAS),∴∠BAD=∠CBE,∵∠APE=∠ABP+∠BAP,∴∠APE=∠ABP+∠CBE=∠B=6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看出∠APE=∠ABP+∠BAP,还要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定理.10.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纸沿对角线折叠,设重叠部分为△EBD,那么,有下列说法:①△EBD 是等腰三角形,EB=ED;②折叠后∠ABE和∠CBD一定相等;③折叠后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④△EBA和△EDC一定是全等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图形的折叠过程中注意出现的全等图象.【解答】解:①△EBD是等腰三角形,EB=ED,正确;②折叠后∠ABE+2∠CBD=90°,∠ABE和∠CBD不一定相等(除非都是30°),故此说法错误;③折叠后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正确;④△EBA和△EDC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正确.故选C.【点评】正确找出折叠时出现的全等三角形,找出图中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cm,4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或14cm.【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两种情况:①当腰长为6cm时,②当腰长为4cm时,解答出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①当腰长为6cm时,周长=6+6+4=16(cm);②当腰长为4cm时,周长=4+4+6=14(cm).故答案为:16或1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本题重点是要分两种情况解答.12.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B=30°,ED是BC的垂直平分线,请写出图中两条相等的线段是BD=CD(答案不唯一).【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专题】压轴题;开放型.【分析】由ED是BC的垂直平分线,可得BE=CE,BD=CD,又由在Rt△ABC中,∠ACB=90°,∠B=30°,易证得△AEC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AE=EC=AC=BE.【解答】解:∵ED是BC的垂直平分线,∴BE=CE,BD=CD,∵在Rt△ABC中,∠ACB=90°,∠B=30°,∴∠ECB=∠B=30°,∠A=90°﹣∠B=60°,∴∠ACE=90°﹣30°=60°,∴△AEC是等边三角形,∴AE=EC=AC,∴AE=AC=EC=BE.∴图中两条相等的线段是:BE=CE=AC=BE或BD=CD.故答案为:此题答案不唯一,如BD=CD等.【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3.如图,△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4.【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过点D作DE⊥AB于点E,然后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CD,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点E,∵AD是∠BAC的平分线,∴DE=CD,∵CD=4,∴DE=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作出图形并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下列命题中:①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②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④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⑤已知△ABC是锐角三角形,∠α=∠A+∠B,∠β=∠B+∠C,∠γ=∠C+∠A,那么∠α,∠β,∠γ都是钝角.其中正确的有③④⑤(填序号).【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①③④进行判断;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②进行判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义和钝角的定义对⑤进行判断.【解答】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相等,所以①错误;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所以②错误;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所以③正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所以④正确;已知△ABC是锐角三角形,∠α=∠A+∠B=180°﹣∠C,∠β=∠B+∠C=180°﹣∠A,∠γ=∠C+∠A=180°﹣∠C,那么∠α,∠β,∠γ都是钝角,所以⑤正确.故答案为③④⑤.【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15.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5个.【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分别求出图中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解答】解:∵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A=36°,∴∠ABC=∠ACB=72°,∵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ABD=∠DBC=∠ABC=36°,∠BCE=∠ACE=∠ACB=36°,∴∠DBC=∠BCE,∠CED=∠DBC+∠BCE=36°+36°=72°,∠A=∠ABD,∠BDC=180°﹣∠DBC﹣∠BCD=180°﹣72°﹣36°=72°,∴△EBC、△ABD是等腰三角形;∠BDC=∠BCD,∠CED=∠CDE,∴△BCD、△CDE是等腰三角形,∴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5个.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用到的知识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等,解题时要找出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不要漏了.16.在直角坐标系中,如图有△ABC,现另有一点D满足以A、B、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全等,则D点坐标为(﹣2,﹣3)、(4,3)、(4,﹣3).【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在图形中画出点D的可能位置,结合直角坐标系,可得点D的坐标.【解答】解:点D的可能位置如下图所示:,则可得点D的坐标为:(﹣2,﹣3)、(4,3)、(4,﹣3).故答案为:(﹣2,﹣3)、(4,3)、(4,﹣3).【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表格中找到点D的可能位置,难度一般.三、解答题(72分)17.△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A1B1C1各顶点的坐标;(2)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作出平移后的△A2B2C2,并写出△A2B2C2各顶点的坐标;(3)观察△A1B1C1和△A2B2C2,它们是否关于某直线对称?若是,请在图上画出这条对称轴.【考点】作图-平移变换;作图-轴对称变换.【专题】作图题.【分析】(1)要关于y轴对称,即从各顶点向y轴引垂线,并延长,且线段相等,然后找出各顶点的坐标.(2)各顶点向右平移6个单位找对应点即可.(3)从图中可以看出关于直线x=3轴对称.【解答】解:(1)A1(0,4),B1(2,2),C1(1,1);(2)A2(6,4),B2(4,2),C2(5,1);(3)△A1B1C1与△A2B2C2关于直线x=3轴对称.【点评】本题侧重于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做这类题的关键是掌握平移,轴对称,及坐标系的有关知识,触类旁通.18.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问这个多边形共有多少条对角线?【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多边形的对角线.【分析】首先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180(n﹣2)可得方程180(n﹣2)=1440,解方程可得n的值,然后再根据多边形对角线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则180(n﹣2)=1440,解得n=10.所以这个多边形共有对角线:==35(条).答:这个多边形共有35条对角线.【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对角线,关键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180(n﹣2),对角线计算公式.19.如图,已知点A、F、E、C在同一直线上,AB∥CD,∠ABE=∠CDF,AF=CE.(1)从图中任找两组全等三角形;(2)从(1)中任选一组进行证明.【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分析出△ABE≌△CDF,△AFD≌△CEB;(2)根据AB∥CD可得∠1=∠2,根据AF=CE可得AE=FC,然后再证明△ABE≌△CDF即可.【解答】解:(1)△ABE≌△CDF,△AFD≌△CEB;(2)∵AB∥CD,∴∠1=∠2,∵AF=CE,∴AF+EF=CE+EF,即AE=FC,在△ABE和△CDF中,,∴△ABE≌△CDF(AAS).【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0.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点E在BC边上,且点E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连接AE.(1)在图中画出△AEF,使△AEF与△AEB关于直线AE对称,点F与点B是对称点;(2)请直接写出△AEF与四边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专题】作图题.【分析】(1)根据AE为网格正方形的对角线,作出点B关于AE的对称点F,然后连接AF、EF即可;(2)根据图形,重叠部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差,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AEF如图所示;(2)重叠部分的面积=×4×4﹣×2×2=8﹣2=6.【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并观察出AE为网格正方形的对角线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点M、N分别是正五边形ABCDE的边BC、CD上的点,且BM=CN,AM交BN于点P.(1)求证:△ABM≌△BCN;(2)求∠APN的度数.【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利用正五边形的性质得出AB=BC,∠ABM=∠C,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即可;(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M+∠ABP=∠APN,进而得出∠CBN+∠ABP=∠APN=∠ABC 即可得出答案.【解答】(1)证明:∵正五边形ABCDE,∴AB=BC,∠ABM=∠C,∴在△ABM和△BCN中,∴△ABM≌△BCN(SAS);(2)解:∵△ABM≌△BCN,∴∠BAM=∠CBN,∵∠BAM+∠ABP=∠APN,∴∠CBN+∠ABP=∠APN=∠ABC==108°.即∠APN的度数为10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正五边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22.已知: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都是等边三角形,AN交MC于点E,BM交CN于点F.(1)求证:AN=BM;(2)求证:△CEF为等边三角形.【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可得其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进而可由SAS得到△ACN≌△MCB,结论得证;(2)由(1)中的全等可得∠CAN=∠CMB,进而得出∠MCF=∠ACE,由ASA得出△CAE≌△CMF,即CE=CF,又ECF=60°,所以△CEF为等边三角形.【解答】证明:(1)∵△ACM,△CBN是等边三角形,∴AC=MC,BC=NC,∠ACM=∠NCB=60°,∴∠ACM+∠MCN=∠NCB+∠MCN,即∠ACN=∠MCB,在△ACN和△MCB中,∵,∴△ACN≌△MCB(SAS),∴AN=BM.(2)∵△CAN≌△CMB,∴∠CAN=∠CMB,又∵∠MCF=180°﹣∠ACM﹣∠NCB=180°﹣60°﹣60°=60°,∴∠MCF=∠ACE,在△CAE和△CMF中,∵,∴△CAE≌△CMF(ASA),∴CE=CF,∴△CEF为等腰三角形,又∵∠ECF=60°,∴△CEF为等边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问题,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23.如图,已知∠ACB=90°,AC=BC,BE⊥CE于E,AD⊥CE于D,CE与AB相交于F.求证:△CEB≌△AD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专题】证明题.【分析】首先根据垂直定义可得∠E=∠ADC=90°,再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BCE=∠CAD,然后利用AAS定理判定△CEB≌△ADC即可.【解答】证明:∵BE⊥CE于E,AD⊥CE于D,∴∠E=∠ADC=90°.∵∠ACB=90°.∴∠BCE=90°﹣∠ACD.又∠CAD=90°﹣∠ACD,∴∠BCE=∠CAD.在△CEB与△ADC中,,∴△CEB≌△ADC(AAS).【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24.已知:如图,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OB=OC.(1)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2)判断点O是否在∠BAC的角平分线上,并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由OB=OC,即可求得∠OBC=∠OCB,又由,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即可证得△ABC是等腰三角形;(2)首先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F,通过证△AOB≌△AOC(SSS),得到∠BAF=∠CAF,即点O 在∠BAC的角平分线上.【解答】(1)证明:∵OB=OC,∴∠OBC=∠OCB,∵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BEC=∠CDB=90°,∵∠BEC+∠BCE+∠ABC=∠CDB+∠DBC+∠ACB=180°,∴180°﹣∠BEC﹣∠BCE=180°﹣∠CDB﹣∠CBD,∴∠ABC=∠ACB,∴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2)解:点O在∠BAC的角平分线上.理由: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F,在△AOB和△AOC中,∴△AOB≌△AOC(SSS).∴∠BAF=∠CAF,∴点O在∠BAC的角平分线上.【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角平分线的判定等知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等角对等边与三线合一定理的应用.。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请认真审题,看清要求,仔细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题号一二三总分总分人19 20 21 22 23 24 25 26一、选择题:(本大题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学习用具中,假如不考虑刻度、文字,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A.B.C.D.2.△ABC中,∠A=40°,∠B=60°,则∠C的度数是( )A.40°B.60°C.80°D.100°3.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4cm、9c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 4cmB. 5cmC. 9cmD. 13cm4.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则图中与CD的长度不相等的线段(AB除外)的是( )A .AD B. BD C.BC D. AC5.如图,工人师傅做了一个长方形窗框ABCD,E、F、G、H分别是四条边上的中点,为了使它稳固,需要在窗框上钉一根木条,这根木条不应钉在( )A.A、C两点B.E、G两点C.B、F两点D.G、H两点第4题第5题第6题6.如图,AC=AD,BC=BD,则有( )A.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B.CD垂直平分ABC.AB垂直平分CDD.CD平分∠ACB7.下图为八个全等的正六边形紧密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情形。
根据图中标示的各点位置连结各点,判断△ACD与下列哪一个三角形全等?A.△ACFB.△ADEC.△ABCD.△BCF8.如图所示,已知△ABC(AC<AB<BC,用尺规在线段BC上确定一点P,使得PA+PC=BC,则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 )9.如图,已知△ABC≌△EDF,点F,A,D在同一条直线上,AD是∠BAC的平分线∠EDA=20°,∠F=60°,则∠DAC的度数是( )A.50°B.60°C.100°D.120°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60°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C.三角形的中线不可能在三角形外部D.三角形的一边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11.如图,点P是∠AOB外一点,点M、N分别是∠AOB两边上的点,点P关于OA的对称点Q恰好落在线段MN上,点P关于OB的对称点R落在线段MN的延长线上,若PM=2.5cm,PN=3cm,MN=4cm,则线段QR的长为( )A. 4.5cmB. 4.6cmC. 4.8cmD.5.5 cm12.如图,三角形ABC中,∠A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过点D作DE⊥AC,DF⊥AB,垂足分别为E,F,下面四个结论①∠AFE=∠AEF;②AD垂直平分EF④EF一定平行BC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第9题第11题第12题二,填空题:(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如图,△ABC与△AB'C'关于直线对称,则∠B的度数为度。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cm和10cm,且这两边的夹角为60°,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多少cm?A. 16cmB. 26cmC. 28cmD. 36cm2. 下列哪一个数是质数?A. 21B. 29C. 35D. 393.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cm、3cm、4cm,则它的对角线长度为多少cm?A. 5cmB. 6cmC. 7cmD. 9cm4. 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2,公差为3,则第10项为多少?A. 29B. 30C. 31D. 325. 若一个圆的半径为5cm,则这个圆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A. 25πcm²B. 50πcm²C. 75πcm²D. 100πcm²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 任何两个奇数之和都是偶数。
()3. 一个数的平方和它的立方一定相等。
()4. 任何两个负数相乘的结果都是正数。
()5. 若一个数的平方是36,则这个数一定是6。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若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6cm,则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2. 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3,公差为2,则第5项是______。
3. 一个圆的直径是10cm,则这个圆的周长是______厘米。
4. 若一个数的立方是64,则这个数的平方根是______。
5.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cm、3cm、4cm,则它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厘米。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勾股定理的内容。
2. 什么是等差数列?给出一个等差数列的例子。
3. 简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4. 什么是质数?给出5个质数的例子。
5. 什么是因式分解?给出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的例子。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腰长为5cm,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二中学等三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二中学等三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下列实数中属于无理数...的是( ) A . B .722 C . D .﹣0.101001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1226x x x =⋅B .2222x x x =+C .(﹣c )8÷(﹣c )6=﹣c 2D .(ab 3)2=ab 63. 9的算术平方根是( )(A ) 3± (B ) 3 (C ) 3- (D ) 81 4.下列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 x (x ﹣2)=x 2﹣2xB. x 2+2xy+1=x (x+2y )+1C. 15a 2b=3a 2•5bD. a 2b 2﹣1=(ab+1)(ab ﹣1) 5.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相等的角是直角B .若 ,,c a b a ⊥⊥则c b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互补D .互补的两个角不能都是锐角6.若3=+y x 且1xy =,则代数式)1)(1(y x ++的值等于( ).A .1-B .1C .3D .57.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说明命题“若||1x >,则1x >”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A. 2-=xB. 1-=xC. 1=xD. 2=x8.已知25x2+kxy+4y2是一个完全平方展开式,那么k的值是()A. 20B. 10C. ±20D. ±109.如图,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A. BC=EC,∠B=∠EB. BC=EC,AC=DCC. BC=EC,∠A=∠DD. ∠B=∠E,∠A=∠D10.如图,边长为a,b的长方形的周长为10,面积为6,则a3b+ab3的值为()A.15 B.30 C.60 D.78[来源:学_科_网]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1.计算:x2=.x⋅212. 因式分解:=3.x9+y13.若两个连续整数满足,则的值是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共六套)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一)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A.72°B.60°C.58°D.50°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是()A.三条边对应相等B.两边和其中一角对应相等C.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D.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3.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为()A.x(a﹣b)=ax﹣bx B.x2﹣1+y2=(x﹣1)(x+1)+y2C.x2﹣1=(x+1)(x﹣1) D.ax+bx+c=x(a+b)+c4.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B.C. =D.5.若分式的值为0,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A.x=﹣2 B.x=2 C.x≠﹣2 D.x=±26.下列各分式中,最简分式是()A.B.C.D.7.若x2﹣2(m﹣3)x+16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等于()A.﹣1 B.7 C.7或﹣7 D.7或﹣18.如图,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B于E,PF⊥AC于F,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PE=PF B.AE=AF C.△APE≌△APF D.AP=PE+PF9.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第三边的中线长x的取值范围是()A.2<x<5 B.4<x<10 C.3<x<7 D.无法确定10.如图,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AB=8cm,AC=6cm,则S△ABD :S△ACD=()A.3:4 B.4:3 C.16:9 D.9:16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1.计算:3﹣2= .12.若(x﹣2)0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13.分解因式:x2+x﹣2= .14.如图,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他根据所学的知识很快就画出了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亮亮画图的依据是.15.如图,AC、BD相交于点O,∠A=∠D,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OB≌△DOC,你补充的条件是.16.在△ABC中,∠C=90°,BC=4cm,∠BAC的平分线交BC于D,且BD:DC=5:3,则D到AB的距离为 cm.17.若x2+4x+1=0,则x2+= .18.请同学们观察 22﹣2=2(2﹣1)=2,23﹣22=22(2﹣1)=22,24﹣23=23(2﹣1)=23…(1)写出表示一般规律的第n个等式;(2)根据所总结的规律计算210﹣29﹣28﹣…﹣22﹣2= .三、解答题(本题共54分)19.(5分)请你阅读下列计算过程,再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解:=(A)=(B)=x﹣3﹣3(x+1)(C)=﹣2x﹣6(D)(1)上述计算过程中,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2)从B到C是否正确,若不正确,错误的原因是;(3)请你正确解答.20.(2分)尺规画图(不用写作法,要保留作图痕迹)如图1,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红方侦察员发现蓝方指挥部在A区内,到铁路与到公路的距离相等,且离铁路与公路交叉处B点400米,如果你是红方的指挥员,请你在图2所示的作战图上标出蓝方指挥部的位置点P.21.(6分)分解下列因式:(1)9a2﹣1(2)p3﹣16p2+64p.22.(7分)计算(1)﹣.(2)()﹣1+(﹣1)+(2﹣)0+|﹣3|.23.(5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5.24.(5分)解分式方程:.25.(4分)已知:如图,AB=AC,AD=AE,∠1=∠2.求证:△ABD≌△ACE.26.(4分)已知:如图,AB⊥BD,CD⊥BD,AD=BC.求证:(1)AB=DC.(2)AD∥BC.27.(4分)在△AFD和△BEC中,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有下面四个论断:(1)AD=CB;(2)AE=CF;(3)∠B=∠D;(4)AD∥BC.请用其中三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编一道数学问题,并写出证明过程.28.(4分)若x2+y2﹣4x+2y+5=0,求()2010+y2010的值.29.(4分)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1)如图1,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有BM+DN=MN.当∠MAN绕点A 旋转到BM≠DN时,如图2,请问图1中的结论还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当∠MAN绕点A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线段BM,DN和MN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30.(4分)已知:在△ABC中,∠ABC=100°,∠C的平分线交AB边于点E,在AC边上取点D,使得∠CBD=20°,连结DE.求∠CED的度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A.72°B.60°C.58°D.50°【考点】KA: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解答即可.【解答】解:∵两个三角形全等,∴α=5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确定出对应角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是()A.三条边对应相等B.两边和其中一角对应相等C.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D.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考点】K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A、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能推出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3.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为()A.x(a﹣b)=ax﹣bx B.x2﹣1+y2=(x﹣1)(x+1)+y2C.x2﹣1=(x+1)(x﹣1) D.ax+bx+c=x(a+b)+c【考点】51:因式分解的意义.【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作答.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解答】解:A、是整式的乘法运算,故选项错误;B、结果不是积的形式,故选项错误;C、x2﹣1=(x+1)(x﹣1),正确;D、结果不是积的形式,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熟练地掌握因式分解的定义,明确因式分解的结果应是整式的积的形式.4.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B.C. =D.【考点】65: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析】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各式进行化简即可.【解答】解:A、已经是最简分式,故本选项错误;B、,故本选项错误;C、=,故本选项错误;D、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上同时乘以x+y即可得到,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在进行分式的运算时要同时乘除.5.若分式的值为0,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A.x=﹣2 B.x=2 C.x≠﹣2 D.x=±2【考点】6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析】根据分式值为0的条件可得x2﹣4=0且x+2≠0,再解出x的值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x2﹣4=0且x+2≠0,解得:x=2.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6.下列各分式中,最简分式是()A.B.C.D.【考点】68:最简分式.【分析】最简分式是指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解答】解:(A)原式=,故A不是最简分式;(B)原式==,故B不是最简分式;(C)原式=,故C是最简分式;(D)原式==,故D不是最简分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考查最简分式,要注意将分子分母先分解后,约去公因式.7.若x2﹣2(m﹣3)x+16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等于()A.﹣1 B.7 C.7或﹣7 D.7或﹣1【考点】4E:完全平方式.【分析】这里首末两项是x和4这两个数的平方,那么中间一项为加上或减去x 和4积的2倍.【解答】解:依题意,得m﹣3=±4,解得m=7或﹣1.故选D.【点评】本题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就构成了一个完全平方式.注意积的2倍的符号,避免漏解.8.如图,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B于E,PF⊥AC于F,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PE=PF B.AE=AF C.△APE≌△APF D.AP=PE+PF【考点】KF: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比较充分,满足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要求的条件,可直接应用性质得到结论,与各选项进行比对,得出答案.【解答】解:∵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B于E,PF⊥AC于F,∴PE=PF,又有AD=AD∴△APE≌△APF(HL∴AE=AF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分线的性质,由已知证明△APE≌△APF是解题的关键.9.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第三边的中线长x的取值范围是()A.2<x<5 B.4<x<10 C.3<x<7 D.无法确定【考点】K6:三角形三边关系;K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倍长中线,构造一个新的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就可以求解.【解答】解:7﹣3<2x<7+3,即2<x<5.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注意此题构造了一条常见的辅助线:倍长中线.10.如图,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AB=8cm,AC=6cm,则S△ABD :S△ACD=()A.3:4 B.4:3 C.16:9 D.9:16【考点】K3:三角形的面积.【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ABD的边AB上的高与△ACD的AC上的高相等,估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ABD与△ACD的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之比.【解答】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设△ABD的边AB上的高与△ACD的AC上的高分别为h1,h2,∴h1=h2,∴△ABD与△ACD的面积之比=AB:AC=8:6=4: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熟练掌握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1.计算:3﹣2= .【考点】6F:负整数指数幂.【分析】根据负整数指数为正整数指数的倒数计算.【解答】解:3﹣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负指数幂的运算,比较简单.12.若(x﹣2)0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x≠2 .【考点】6E:零指数幂.【分析】根据非零的零次幂等于1,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x﹣2≠0,解得x≠2,故答案为:x≠2.【点评】本题考查了零指数幂,利用非零的零次幂等于1是解题关键.13.分解因式:x2+x﹣2= (x﹣1)(x+2).【考点】57: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分析】因为(﹣1)×2=﹣2,2﹣1=1,所以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即可.【解答】解:∵(﹣1)×2=﹣2,2﹣1=1,∴x2+x﹣2=(x﹣1)(x+2).故答案为:(x﹣1)(x+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时,要注意观察,尝试,并体会它实质是二项式乘法的逆过程.14.如图,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他根据所学的知识很快就画出了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亮亮画图的依据是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考点】KE: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根据图象,三角形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根据“角边角”画出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三角形的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利用“角边角”定理作出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故答案为: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实际运用,熟练掌握判定定理:两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AC、BD相交于点O,∠A=∠D,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OB≌△DOC,你补充的条件是AO=DO或AB=DC或BO=CO .【考点】K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本题要判定△AOB≌△DOC,已知∠A=∠D,∠AOB=∠DOC,则可以添加AO=DO或AB=DC或BO=CO从而利用ASA或AAS判定其全等.【解答】解:添加AO=DO或AB=DC或BO=CO后可分别根据ASA、AAS、AAS判定△AOB≌△DOC.故填AO=DO或AB=DC或BO=CO.【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6.在△ABC中,∠C=90°,BC=4cm,∠BAC的平分线交BC于D,且BD:DC=5:3,则D到AB的距离为 1.5 cm.【考点】KF: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作出图形,过点D作DE⊥AB于E,先求出CD的长,再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DE=CD解答.【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E,∵BC=4cm,BD:DC=5:3,∴CD=×4=1.5cm,∵AD是∠BAC的平分线,∴DE=CD=1.5cm.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17.若x2+4x+1=0,则x2+= 14 .【考点】4C:完全平方公式.【分析】由x2+4x+1=0可得x≠0,两边除以x可得到x+=﹣4,再两边平方,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即可得到x2+的值.【解答】解:∵x2+4x+1=0,∴x+4+=0,即x+=﹣4,∴(x+)2=(﹣4)2,∴x2+2+=16,∴x2+=14.故答案为14.【点评】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也考查了代数式的变形能力.18.请同学们观察 22﹣2=2(2﹣1)=2,23﹣22=22(2﹣1)=22,24﹣23=23(2﹣1)=23…(1)写出表示一般规律的第n个等式2n+1﹣2n=2n;(2)根据所总结的规律计算210﹣29﹣28﹣…﹣22﹣2= 2 .【考点】37: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分析】(1)根据等式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第n个等式为2n+1﹣2n=2n”,此题得解;(2)根据2n=2n+1﹣2n将算式210﹣29﹣28﹣…﹣22﹣2进行拆项,合并同类项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观察,发现规律:22﹣2=2(2﹣1)=2,23﹣22=22(2﹣1)=22,24﹣23=23(2﹣1)=23,…,∴第n个等式为2n+1﹣2n=2n.故答案为:2n+1﹣2n=2n.(2)∵2n=2n+1﹣2n,∴210﹣29﹣28﹣…﹣22﹣2=210﹣210+29﹣29+28﹣28+27﹣…﹣23+22﹣2=22﹣2=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数字的变化类,根据等式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题共54分)19.请你阅读下列计算过程,再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解:=(A)=(B)=x﹣3﹣3(x+1)(C)=﹣2x﹣6(D)(1)上述计算过程中,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 A ;(2)从B到C是否正确,若不正确,错误的原因是不能去分母;(3)请你正确解答.【考点】6B:分式的加减法.【分析】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化为同分母分式,再加减.【解答】解:===,(1)故可知从A开始出现错误;(2)不正确,不能去分母;(3)===.【点评】本题考查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应先通分,化为同分母分式,再加减.本题需注意应先把能因式分解的分母因式分解,在计算过程中,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20.尺规画图(不用写作法,要保留作图痕迹)如图1,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红方侦察员发现蓝方指挥部在A区内,到铁路与到公路的距离相等,且离铁路与公路交叉处B点400米,如果你是红方的指挥员,请你在图2所示的作战图上标出蓝方指挥部的位置点P.【考点】N4: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KF: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作出角平分线,进而截取PB=400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P点即为所求.【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应用设计与作图,正确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1.分解下列因式:(1)9a2﹣1(2)p3﹣16p2+64p.【考点】55: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分析】(1)原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2)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1)原式=(3a+1)(3a﹣1);(2)原式=p(p2﹣16p+64)=p(p﹣8)2.【点评】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22.计算(1)﹣.(2)()﹣1+(﹣1)+(2﹣)0+|﹣3|.【考点】6B:分式的加减法;2C:实数的运算;6E:零指数幂;6F:负整数指数幂.【分析】(1)直接利用分式加减运算法则化简求出答案;(2)直接利用负指数幂的性质以及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分别化简求出答案.【解答】解:(1)原式===;(2)原式=2﹣1+1+3=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得加减运算以及实数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23.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5.【考点】6D:分式的化简求值.【分析】把原式的第二项被除式分母及除式分母都分解因式,然后利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把除法运算化为乘法运算,约分后,再与第一项通分,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运算计算,可化为最简,最后把x的值代入化简的式子中即可求出值.【解答】解:==﹣=﹣===,(4分)当x=5时,原式==.(5分)【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分式的化简求值时,加减的关键是通分,通分的关键是找出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分式的乘除关键是约分,约分的关键是找出公因式,本题属于化简求值题,解答此类题要先将原式化为最简,再代值,同时注意有时计算后还能约分,比如本题倒数第二步约去公因式x+1.24.解分式方程:.【考点】B3:解分式方程;86:解一元一次方程.【分析】方程的两边都乘以5(x+1),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再代入方程进行检验即可.【解答】解:方程的两边都乘以5(x+1)、去分母得:5x=2x+5x+5,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5,∴系数化成1得:x=﹣,经检验x=﹣是原方程的解,∴原方程的解是x=﹣.【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法,关键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注意一定要检验.25.已知:如图,AB=AC,AD=AE,∠1=∠2.求证:△ABD≌△ACE.【考点】K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首先得出∠EAC=∠BAD,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得出即可.【解答】证明:∵∠1=∠2,∴∠EAC=∠BAD,在△DAB和△EAC中,∴△ABD≌△ACE(SAS)【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正确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26.已知:如图,AB⊥BD,CD⊥BD,AD=BC.求证:(1)AB=DC.(2)AD∥BC.【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易证△ABD≌△CD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知AB=DC;(2)因为△ABD≌△CDB,所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ADB=∠CBD.然后由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知AD∥BC.【解答】证明:(1)∵AB⊥BD,CD⊥BD,∴∠ABD=∠CDB=90°,∴在Rt△ABD和Rt△CDB中,,∴Rt△ABD≌Rt△CDB(HL),∴AB=D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Rt△ABD≌Rt△CDB[由(1)知],∴∠ADB=∠CB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以及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7.在△AFD和△BEC中,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有下面四个论断:(1)AD=CB;(2)AE=CF;(3)∠B=∠D;(4)AD∥BC.请用其中三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编一道数学问题,并写出证明过程.【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只要以其中三个作为条件,能够得出另一个结论正确即可,下边以(1)、(2)、(4)为条件,(3)为结论为例.【解答】解:以(1)、(2)、(4)为条件,(3)为结论.证明:∵AE=CF,∴AF=CE,∵AD∥BC,∴∠A=∠C,又AD=BC,∴△ADF≌△CBE(SAS),∴∠B=∠D.【点评】本题与命题联系在一起,归根到底主要还是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应熟练掌握.28.若x2+y2﹣4x+2y+5=0,求()2010+y2010的值.【考点】AE:配方法的应用;1F: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分析】根据x2+y2﹣4x+2y+5=0,可以求得x、y的值,从而可以求得所求式子的值.【解答】解:∵x2+y2﹣4x+2y+5=0,∴x2﹣4x+4+y2+2y+1=0,∴(x﹣2)2+(y+1)2=0,∴x﹣2=0,y+1=0,解得,x=2,y=﹣1,∴()2010+y2010==1+1=2.【点评】本题考查配方法的应用、非负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29.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1)如图1,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有BM+DN=MN.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图2,请问图1中的结论还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当∠MAN绕点A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线段BM,DN和MN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考点】LE:正方形的性质;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R2:旋转的性质.【分析】(1)在MB的延长线上截取BE=DN,连接AE,根据正方形性质得出AD=AB,∠D=∠DAB=∠ABC=∠ABE=90°,证△ABE≌△ADN推出AE=AN;∠EAB=∠NAD,求出∠EAM=∠MAN,根据SAS证△AEM≌△ANM,推出ME=MN即可;(2)在DN上截取DE=MB,连接AE,证△ABM≌△ADE,推出AM=AE;∠MAB=∠EAD,求出∠EAN=∠MAN,根据SAS证△AMN≌△AEN,推出MN=EN即可.【解答】解:(1)图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即BM+DN=MN,理由为:如图2,在MB的延长线上截取BE=DN,连接A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AB,∠D=∠DAB=∠ABC=∠ABE=90°,∵在△ABE和△ADN中,∴△ABE≌△ADN(SAS).∴AE=AN;∠EAB=∠NAD,∵∠DAB=90°,∠MAN=45°,∴∠DAN+∠BAM=45°,∴∠EAM=∠BAM+∠EAB=45°=∠MAN,∵在△AEM和△ANM中,∴△AEM≌△ANM(SAS),∴ME=MN,∴MN=ME=BE+BM=DN+BM,即DN+BM=MN;(2)猜想:线段BM,DN和MN之间的等量关系为:DN﹣BM=MN.证明:如图3,在DN上截取DE=MB,连接AE,∵由(1)知:AD=AB,∠D=∠ABM=90°,BM=DE,∴△ABM≌△ADE(SAS).∴AM=AE;∠MAB=∠EAD,∵∠MAN=45°=∠MAB+∠BAN,∴∠DAE+∠BAN=45°,∴∠EAN=90°﹣45°=45°=∠MAN,∵在△AMN和△AEN中,∴△AMN≌△AEN(SAS),∴MN=EN,∵DN﹣DE=EN,∴DN﹣BM=MN.【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证明过程类似,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30.已知:在△ABC中,∠ABC=100°,∠C的平分线交AB边于点E,在AC边上取点D,使得∠CBD=20°,连结DE.求∠CED的度数.【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KF: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分别作EF⊥CB的延长线于F,EH⊥AC于H,EG⊥BD于G.利用CE是角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EF=EH,再证明∠ABD=∠EBF,同理可证:EF=EG,根据HL证明Rt△EDH≌Rt△ED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角的和差关系可求∠CED.【解答】解:分别作EF⊥CB的延长线于F,EH⊥AC于H,EG⊥BD于G.∵CE是角平分线,∴EF=EH.∠ABC=100°,∠DBC=20°,∴∠ABD=80°,又∵∠EBF=80°,∴∠ABD=∠EBF,∴EF=EG,∴EH=EG,在Rt△EDH与Rt△EDG中,,∴Rt△EDH≌Rt△EDG(HL),∴∠EDH=∠EDG,∴∠CED=∠EDH﹣∠ECD=(∠BDH﹣∠BCA)=×20°=1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本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以及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的应用.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二)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1.计算(﹣)﹣3的结果是()A.﹣B.﹣C.﹣343 D.﹣212.将,(﹣2)0,(﹣3)2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结果是()A.(﹣2)0<<(﹣3)2B.<(﹣2)0<(﹣3)2C.(﹣3)2<(﹣2)0<D.(﹣2)0<(﹣3)2<3.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A.a2﹣4ab+4b2=(a﹣2b)2 B.x2﹣xy2﹣1=xy(x﹣y)﹣1C.(x+2y)(x﹣2y)=x2﹣4y2D.ax+ay+a=a(x+y)4.如图所示,AB=AC,要说明△ADC≌△AEB,需添加的条件不能是()A.∠B=∠C B.AD=AE C.∠ADC=∠AEB D.DC=BE5.在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6.如图,若OP平分∠AOB,PC⊥OA,PD⊥OB,垂足分别是C、D,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PC=PD B.OC=PC C.∠CPO=∠DPO D.OC=OD7.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B.C.D.8.如图,△ABC≌△BAD,点A和点B,点C和点D是对应点,如果AB=6cm,BD=5cm,AD=4cm,那么BC的长是()A.4 B.5 C.6 D.无法确定9.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将一个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于点A处,该三角形板的两条直角边与CD交于点F,与CB延长线交于点E,四边形AECF的面积是()A.16 B.12 C.8 D.410.如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经两次对折,并剪出一个菱形小洞后展开铺平,得到的图形是()A.B.C.D.二.细心填一填(每小题2分,共20分)11.一种细菌的半径为0.000407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m.12.当x= 时,分式没有意义;当x= 时,分式的值为0.13.计算(﹣)3÷(﹣)2的结果是.14.计算+的结果是.15.若x2+mx+16是完全平方式,则m= .16.如图,在△ABC和△DEF 中,AB=DE,AC=DF.请再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和△DFE全等.添加的条件是(填写一个即可):,理由是.17.如图,把△ABC绕C点顺时针旋转30°,得到△A′B′C,A′B′交AC于点D,若∠A′DC=80°,则∠A=°.18.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BC=8cm,BD=5cm,那么点D 到线段AB的距离是cm.19.如图,△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P点.(1)若∠A=35°,则∠BPC=;(2)若AB=5cm,BC=3cm,则△PBC的周长= .20.探究:观察下列各式,,,…请你根据以上式子的规律填写: = ;= .三.精心解一解:(21,22每小题2分,23,24,25每小题2分,共16分)21.因式分解:2mx2﹣4mx+2m= .22.因式分解:x2y﹣9y= .23.化简:﹣+.24.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2.25.解分式方程:四.耐心想一想:(本小题4分)26.四川5.12特大地震受灾地区急需大量赈灾帐篷,某帐篷生产企业接到生产任务后,加大生产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实际每天生产帐篷比原计划多200顶,已知现在生产3000顶帐篷所用的时间与原计划生产2000顶的时间相同.现在该企业每天能生产多少顶帐篷?五.精确作一作:作图题(本小题4分)27.某地区要在区域S内(即∠COD内部)建一个超市M,如图所示,按照要求,超市M到两个新建的居民小区A,B的距离相等,到两条公路OC,OD的距离也相等.这个超市应该建在何处?(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六.耐心看一看(每小题6分)28.如图,△ABC中A(﹣2,3),B(﹣31),C(﹣1,2).(1)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A1B1C1三个顶点坐标:,,.(2)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并写出△A2B2C2三个顶点坐标:,,.七.严密推一推(每小题4分,共20分)29.已知:如图,AB=DE,AC=DF,BE=CF.求证:∠A=∠D.30.如图,已知AB=AD,AC=AE,∠1=∠2,求证:BC=DE.31.已知:AC⊥BC,BD⊥AD,AC与BD交于O,AC=BD.求证:(1)BC=AD;(2)AO=BO.3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1)FC=AD;(2)AB=BC+AD.33.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点E在AC上,CE=BC,过E点作AC的垂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FC.八.挑战自我(选做本题4分)3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平分∠BAD,AB>AD,试判断AB﹣AD 与CD﹣CB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结论:证明: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1.计算(﹣)﹣3的结果是()A.﹣B.﹣C.﹣343 D.﹣21【考点】负整数指数幂.【分析】根据负整数指数为正整数指数的倒数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7)3=﹣343.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负整数指数幂、乘方,关键是掌握负整数指数为正整数指数的倒数.2.将,(﹣2)0,(﹣3)2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结果是()A.(﹣2)0<<(﹣3)2B.<(﹣2)0<(﹣3)2 C.(﹣3)2<(﹣2)0<D.(﹣2)0<(﹣3)2<【考点】负整数指数幂;有理数的乘方;零指数幂.【分析】分别根据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和平方的运法则进行计算,再比较大小即可.【解答】解:∵=6,(﹣2)0=1,(﹣3)2=9,又∵1<6<9,∴(﹣2)0<<(﹣3)2.故选A.【点评】主要考查了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和平方的运算.负整数指数幂为相应的正整数指数幂的倒数;任何非0数的0次幂等于1.3.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A.a2﹣4ab+4b2=(a﹣2b)2 B.x2﹣xy2﹣1=xy(x﹣y)﹣1C.(x+2y)(x﹣2y)=x2﹣4y2D.ax+ay+a=a(x+y)【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分析】根据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可得答案.【解答】解:A、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A正确;B、每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B错误;C、是整式的乘法,故C错误;D、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意义,利用了因式分解的意义.4.如图所示,AB=AC,要说明△ADC≌△AEB,需添加的条件不能是()A.∠B=∠C B.AD=AE C.∠ADC=∠AEB D.DC=B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ADC和△AEB中,已知的条件有AB=AC,∠A=∠A;要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只需条件:一组对应角相等,或AD=AE即可.可据此进行判断,两边及一边的对角相等是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解答】解:A、当∠B=∠C时,符合ASA的判定条件,故A正确;B、当AD=AE时,符合SAS的判定条件,故B正确;C、当∠ADC=∠AEB时,符合AAS的判定条件,故C正确;D、当DC=BE时,给出的条件是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需注意的是SSA和AAA不能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5.在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B、C都是轴对称图形,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正确找出对称轴的位置.6.如图,若OP平分∠AOB,PC⊥OA,PD⊥OB,垂足分别是C、D,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PC=PD B.OC=PC C.∠CPO=∠DPO D.OC=OD【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实验中学2010学年度初二级第一学期期中考数学科试卷答案
实验中学2010学年度初二级第一学期期中考数学科试卷答案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1、 略2、0000808020140、或、 3、21:05 4、12cm 5、(-1,2) 6、16cm7、 20海里 8、64 9、< 10、1±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1、C 12、C 13、B 14、A15、D16、A17、C 18、D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1942 -⨯、解:原式==-22011 2= 四、解下列方程组中的 x (每题5分,共10分)23621256 5x x ==±、解: 223 0x x +=、解:()=3 五、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6分)略六、解答题(24-26题每题6分,27、28每题7分,29题8分 ,共40分)24// ABE CDF ABE CDF.AB CDB DB D A CAB CD AE CF ∴∠=∠∠=∠⎧⎪∠=∠⎨⎪=⎩∴≅∴=、证明:在和中26 ∠∠∠∠∴∠∠∠∠∴∠∠⎧⎪∠∠⎨⎪⎩∴≅∴、已知:AB=AC,AD=AE,1=2求证:BD=CE.证明:1=21+3=2+3BAD =EAC在ABD 和ACE 中AB=AC BAD =EACAD=AE ABD ACEBD=CE2273360040x x x x x x x ⨯===∴=⨯、解:设长方形场地的长为5米,宽为米,依题意可得: 6长度为正数则长为2米±∴⨯∴2设正方形长度y 米,则:y =625y=25y 取正数y=25则周长=425=100米100米米不够用。
答:略。
28 1290 CD=DE=27cmCAB=2BABC 90 90 1AD CABC C CAB B ⊥∠∴∠=∠∠∴∠∠∠=∴∠+∠=∴∠+、解: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平分又=在中, 0290 1230 ,3012 24 BC=54+27=81cm B B DE AB B DE DBDB cm∠+∠=∴∠=∠=∠=⊥∠=∴=∴=∴答:略。
永春县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L12-L22=( h2+π2r2)-( h2+4rh+4r2)=π2r2-4rh-4r26分
当L12-L22>0时,π2r2-4rh-4r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π2r-4h-4r>0,r>
当L12-L22=0时, r= 当L12-L22<0时, r<
永春县侨中片区秋季八年级期中检测
数学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附加题
总分
得分
一、精心挑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2分)
1.8的立方根是().
A.3; B.±3;C.2;D.±2.
2.计算 的结果是()
A. ;B. ;C. ;D. .
3.计算 的结果为()
A. ;B. ;
C. ;D. .
4.以线段 、 、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附加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请同学们做完上面考题后,再认真检查一遍.估计一下你的得分情况.如果你全卷得分低于60分(及格线),则本题的得分将计入全卷总分.但计入后全卷总分最多不超过60分;如果你全卷得分已经达到或超过60分.则本题的得分不计入全卷总分.
1.计算: .
2.分解分式: .
(草稿)
参考答案
∴当r= ,路线1和路线2长度一样;7分
当r< 时,选择路线1较短,当r> 时,选择路线2较短. 8分
恒等式为()
A. ;B. ;
C. ;D. .
二、请你耐心细算(每空格2分,共24分)
永春初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1. 下列各数中,属于有理数的是()A. √3B. πC. 0.101001…D. 22. 已知a,b是方程x²-3x+2=0的两个根,则a²+b²的值为()A. 4B. 5C. 6D. 73.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若∠A=40°,则∠B的度数为()A. 40°B. 50°C. 60°D. 70°4. 已知函数f(x)=2x+1,若f(x+1)=5,则x的值为()A. 2B. 3C. 4D. 55.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B. 相邻角互补的四边形是矩形C.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 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6. 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1,2),则该函数的斜率k为()A. 1B. 2C. -1D. -27.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30°,则tanB的值为()A. √3B. 1/√3C. 1D. √3/38. 已知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开口向上,且a≠0,则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 a>0B. b²-4a c>0C. a<0D. b²-4ac<09. 下列各数中,无理数的是()A. √2B. 3.14C. 0.101001…D. 0.110. 在△ABC中,若a=5,b=7,c=8,则△ABC是()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已知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开口向下,且a≠0,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2. 在△ABC中,若∠A=45°,∠B=60°,则∠C的度数为______。
13. 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2,1),则该函数的截距b为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秋季八年级期中检测
数 学 试 题
一、精心挑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2分)
1. 8的立方根是( ).
A .3;
B .±3;
C .2 ;
D .±2.
2.计算 32)(b a -的结果是( )
A .3
6
b a - ; B .b a 6
; C .3
6
3b a ; D .3
6
3b a -. 3.计算)1)(6(+-x x 的结果为( )
A .652
-+x x ; B .652
--x x ; C .652
+-x x ; D .652
++x x . 4.以线段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3=a ,4=b ,5=c ;
B .1=a ,2=b ,2=
c ;
C .3=a ,4=b ,6=c ;
D .5=a ,12=b ,14=c .
5.由3
3
2
2
2
2
3
2
2
))((b a b ab b a ab b a a b ab a b a +=+-++-=+-+, 即3322))((b a b ab a b a +=+-+.我们把这个等式叫做立方公式. 下列应用这个立方公式进行的变形不正确...
的是( ) A.332264)164)(4(y x y xy x y x +=+-+;B.1)1)(1(3
2+=+-+a a a a ; C.33228)24)(2(y x y xy x y x +=+-+ ;D.27)96)(3(32+=+-+x x x x .
6. 如图,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 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 >b ),将余下部 分拼成一个梯形,根据两个图形阴影部分 面积的关系,可以得到一个关于a 、b 的 恒等式为( )
A .()2
222a b a ab b -=-+; B .()2
22
2a b a ab b +=++ ;
C .22()()a b a b a b -=+-;
D .2()a ab a a b +=+.
二、请你耐心细算(每空格2分,共24分)
1.16的平方根是 . 2.分解因式:=+a a 2
.
3.计算:
=42a a ; 3)2(x -= ;
=÷-+m mc mb ma )( .
4.直接写出一个负无理数 .
5.如图,在数轴上点A 和点B 之间的整数是 .
6.如m x +与32+x 的乘积中不含x 的一次项,则m 的值为 . 7.已知:522=-y x ,则代数式3422+-y x 的值为 .
8.若3=+y x ,1=xy ,则=+2
2y x ___________.
9.任何一个正整数n 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n s t =⨯(s t ,是正整数,且s t ≤),如果
p q ⨯在n 的所有这种分解中两因数之差的绝对值最小,我们就称p q ⨯是n 的最佳分解,
并规定:F(n )=
q
p
(p q ≤).例如18可以分解成1×18,2×9,3×6这三种,这时就有 F(18)=
2
1
63=.给出下列关于F(n )的说法:(1)F(2)=21;(2)F(24)=83;(3)F(27)=3;(4)
若n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则F(n )= 1.上述4个说法正确的有 个.
10.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DAB =∠BCD =90°, 若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12,则BC+CD = .
(草 稿)
三、计算(每小题5分,共30分)
1. )43(b a a +
2. )12)(3(--x x
3. 334)2()64(xy y x -÷-
4. )6()18126(24a a a a ÷+-
5.分解因式:
x x -3
6.分解因式:
()()x x y y y x -+-
四、(每小题6分,共18分)
1.先化简,再求值:
)1)(1()2(-+--x x x x ,其中10=x .
2.已知13-=x ,求代数式4)1(4)1(2++-+x x 的值.
3.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格点,请在 给定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图:
(1)从点A 出发在图中画一条..
线段AB,使得AB=20; (2)画出一个..以(1)中的AB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使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并根据所画图形求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
五、(8分)如图1的四边形可以用剪刀均匀分成4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然后
按图2的形状拼成一个边长为()m n 的正方形(中间空白部分是一个小正方形). 1.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图1的面积: _____; 2.请用两种方法求图2中间空白部分的面积S .
图1
图2
m n
m
n m
n
m
n
方法一:
方法二:
六、(8分)请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如图(1),一圆柱的底面半径为5cm ,BC 是底面直径,圆柱高AB 为5cm , 求一只蚂蚁从点A 出发沿圆柱表面爬行到点C 的最短路线。
小明设计了两条路线: 路线1:侧面展开图中的线段AC.如图(2)所示.
设路线1 的长度为L 1 ,则L 12=AC 2=AB 2+BC 2=52+(5π)2=25+25π2.
路线2:高线AB+底面直径BC.如图(1)所示.
设路线2的长度为L2,则L22=(AB+BC)2=(5+10)2=225
∵L12-L22=25+25π2-225=25π2-200=25(π2-8)>0
∴L12>L22. ∴L1>L2 所以选择路线2较短.
图(1)图(2)
(1)小明对上述结论有些疑惑,于是他把条件改成:“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cm,高AB为
5cm”继续按前面的路线进行计算.请你帮小明完成下面的计算:
路线1:L12=AC2= .
路线2:L22=(AB+AC)2= .
∴L1L2 (填“<”或者“>”)
所以选择路线(填1或2)较短.
(2)请你帮小明继续研究:在一般情况下,当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时,应如何选择
上面的两条路线才能使蚂蚁从点A出发沿圆柱表面爬行到点C的路线最短.
附加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友情提示:请同学们做完上面考题后,再认真检查一遍.估计一下你的得分情况.如果你全卷得分低于60分(及格线),则本题的得分将计入全卷总分.但计入后全卷总分最多不超过60分;如果你全卷得分已经达到或超过60分.则本题的得分不计入全卷总
分.
1.计算:)2(-a a .
2. 分解分式:m m 32
- .
(草 稿)
参考答案
一、精心挑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2分)
C A B A
D C
二、请耐心细算(结果准确每空格2分,共24分)
1. ±4 ;
2. )1(+a a ;
3. 6a , 3
8x -,c b a -+;4. 略;5.2 ; 6.-3/2;7.13;8.7;9.2; 10.
48.
三、计算(每小题5分,共30分)(评卷时应注意分步给分) 1. ab a 432
+ 2. 3722
+-x x 3. 8x 4. 323
+-a a 5.)1)(1(-+x x x 6. ()2
y x -
四、(每小题解答正确得6分,共18分)
1.两个式子运算各2分 得 12+-x 5分 ,正确得出结论 -19 6分 2. 代入 3分 得到结论347- 6分
3.(1) 2分 (2)画出三角形 4分,求出腰长为10 6分 五、(8分)
1. 2mn 2分
2.方法一:S=2
222)(n m mn n m +=-+ 5分 方法二: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2n m + 7分 ∴S=2
2
n m + 8分 六、(8分)
1. 25+π2 , 49 ., L 1 < L 2,路线 1 较短. 4分
2. L 12=h 2+(πr)2= h 2+π2r 2, L 22=(h+2r)2=h 2+4rh+4r 2 5分 L 12- L 22=( h 2+π2r 2)-( h 2+4rh+4r 2)= π2r 2-4rh -4r 2 6分
当L 12- L 22>0时,π2r 2-4rh -4r 2>0,π2r -4h -4r >0,r>4
42-πh
当L 12- L 22=0时, r=442-πh 当 L 12- L 22<0时, r<4
42-πh
∴当r =442-πh
,路线1和路线2长度一样; 7分
当r<442-πh 时,选择路线1较短,当r>4
42-πh 时,选择路线2较短.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