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合集下载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普通动物学英文名称:General Zoology学时:51建议开设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二、大纲内容目标:通过动物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动物的基本结构和机能,了解动物分类和动物进化的基本知识以及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科研思维能力。

主要内容:《普通动物学》是我校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基础课。

依据学校制定的学生培养目标和生命科学学院的教学计划。

本课程系统扼要地介绍动物形态解剖、分类、进化、生态、动物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动物类群、动物进化发展史以及动物与其栖息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动物学室内外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

动物学授课是以动物演化和发展为主线,由低等到高等,系统地介绍主要动物类群的形态、分类、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注意向学生介绍我国特有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和珍稀濒危动物,尽可能反映国内外有关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在授课中,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贯穿有关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资源以及控制有害动物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本课程共安排理论讲授54学时,在日常教学中配合以录像等教学辅助活动。

理论课课时安排:绪论(1课时)介绍动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生物分界以及六界系统(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动物、植物和病毒)。

动物分类系统、分类阶元和种的概念,动物系统进化树。

介绍国际物种命名法规。

1、生物分界2、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3、动物的系统进化第一章原生动物门(4课时)介绍原生动物的特征,代表性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重要类群的分类地位、与人类关系以及有害原生动物的防治,介绍原生动物的系统发育。

国内外关于原生动物(特别寄生性原生动物)的最新研究成果。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间日疟原虫和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史3、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及重要种类4、原生动物门的系统发展第二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2课时)胚胎学、古生物学和形态学方面的证据显示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但是由哪一类单细胞起源的、起源方式如何,存在多种假说。

介绍一个课程方案模板范文

介绍一个课程方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课程代码:3. 课程类型:必修课/选修课4. 学分:2学分5. 授课对象:XX专业XX年级学生6. 开课学期:第XX学期7. 授课教师:XX教授/副教授/讲师8. 教学班人数:XX人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XX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2)了解XX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3)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分析和处理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1)第一章:XX概述(2)第二章:XX理论体系(3)第三章:XX发展历程(4)第四章:XX前沿动态(5)第五章:XX应用案例2. 教学重点:(1)XX领域的基础知识;(2)XX理论体系;(3)XX应用案例。

3. 教学难点:(1)XX理论体系的深入理解;(2)XX应用案例的分析与解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XX领域的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2)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视野;(3)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实习等。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1)课堂表现:10%(2)作业完成情况:10%(3)课堂讨论:10%2. 期末考试:70%(1)笔试:50%(2)实践操作:20%(3)论文:10%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课程内容、教学大纲和考核方式;2. 第2-8周:讲解XX概述、XX理论体系、XX发展历程;3. 第9-12周:讲解XX前沿动态、XX应用案例;4. 第13周:进行课堂讨论,总结课程内容;5. 第14周:进行期末考试。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会计信息化课程时长:32学时授课对象:会计专业学生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会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具体目标如下:1. 掌握会计信息化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熟练使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基本操作;3. 了解企业信息化管理流程,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化系统维护;4. 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企业信息化工作环境。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 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介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概念、原理和方法;2. 财务软件操作:教授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工资核算、往来管理、存货管理等;3. 企业信息化管理流程:介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流程和规范,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4. 信息化系统维护:教授如何进行信息化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能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操作,了解企业信息化管理流程,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化系统维护,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企业信息化工作环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操练习等。

具体如下:1. 课堂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际应用;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 实操练习:安排学生进行财务软件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占40%,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占60%,采用实际操作考试形式,考察学生对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1. 理论题(30分):考察学生对会计信息化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实操题(50分):考察学生对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20分):考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表现。

课程简介编写模板

课程简介编写模板

附件1 课程简介编写模板《XXX》课程简介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简介.............................. o(此段为课程中文简介,主要包括该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性质、作用和主要内容、教学目标等,若课程设有相应的实践环节也要在简介中说明,约300~500字。

字数严格控制在500字以内并不得低于300字。

)........... (此段为课程英文简介)三、本课程简介起草人、审阅人起草人:审阅人:格式说明:L课程简介名称标题行课程简介正文标题行:正文内容及表格内容:2.页面统一使用A4纸,线:左侧,页眉:1.5C :黑体,小二,居中;黑体,小四,段前段后各0.5行,行距15磅:宋体,五号,段前段后均为0行,行距15磅;页边距:上:2.8Cnb下:2.8Cnb左:2.3Cnb右:2.3cm。

装订m,页脚:2.2cm,不编辑页码,其它均采用默认值。

教学大纲编写建议模板《X 义X 》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的与任务(需列出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三、教学内容与要求(需列出有课程思政融入章节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一) 1、... (1) (二)四、学时分配表附件2学时学时 学时 学时注:L“内容”栏的各项应与第四项的有关内容相一致或对应;2.表中各教学环节视课程情况可进行相应取舍;3.”实践"包括:课堂讨论、观看录相、现场参观等教学环节;4.部分公共基础课可将“习题课”单独列出。

五、主要教学方法(对于采用研讨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的课程,此处需给予具体的教学方法描述)六、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大纲分为《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

如果课程中含实践教学内容(实验、上机、参观、社会调查等),应将实践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包括实践具体名称、目的、学时数等)写入本项内容中,编写格式可参考第四项要求;独立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实习、课程设计、专用周、社会活动及毕业设计等)均应单独编写《实践教学大纲》,格式参考实践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8学分:3.0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二、课程简介环境生态学属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该课程注重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学;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

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被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概念;2.了解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3.理解环境生态学与其他关联学科的关系;4.熟悉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1.主要内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认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二节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主要内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1中文名称区域经济学2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1中文名称区域经济学2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中文名称:区域经济学2.英文名称:Regional Economics3.学科编码:0202024.课程性质:区域经济学为经济类应用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区域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

5.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6.课时安排(建议):36学时7.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区域经济学是我国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

它是新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的国民经济学、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财政学以及城市经济学相互交叉,又与理论经济学中的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有不同程度的交叉。

区域经济学,又与地理学一级学科人文地理学中的经济地理学密切相关。

因此,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加强这些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课程基本目标和要求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生产要素区际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学科。

本学科的基本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区域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生产要素转移规律、区域系统非均衡形成机制、区域经济结构演进及区际经济结构差异、区际差距形成机理及其变化趋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区域经济政策。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上述理论。

区域经济学又是实践性和强的学科,强调国外区域理论与国内区域理论的结合、传统区域理论与最新区域理论的结合、区域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实践活动的结合,并从区域经济现实中抽象出区域经济内在规律。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区域经济现象,能够利用区域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具体的区域经济实践活动。

三、教学内容组成区域经济学主要的讲授内容,包括绪论和10章。

讲授内容,主要围绕生产力布局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城乡统筹理论以及区域政策五大部分进行展开。

绪论介绍了区域概念、区域经济学的形成、研究对象和内容、区域经济主要特征等。

第一章介绍了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主要方面。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时学分】96学时6学分【适用专业】会计【并行课程】《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后续课程】《统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信息化》、《税收实务》、《经济法》、《财务管理》、《审计实务》、《ERP软件及沙盘模拟》、《基础会计实训》、《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软件应用》、《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小企业会计实训》二、课程定位本课程以突出技能性和实践性为主要特点,培养学生掌握财会岗位群的操作技能,在企业财会岗位从事专业工作的一线高技能人才。

根据财会职业岗位群主要是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的特点,《基础会计》课程要求是:熟练进行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这一账务处理过程的实务操作;明确会计核算岗位、出纳岗位、记账岗位、报表岗位等的基本规范和任职要求。

其作用是让学生全面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强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成为会计人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积极进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教育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本领。

成为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课程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会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认识会计职业岗位的背景、特点和要求,能正确应用会计的基本规范,正确判断经济业务性质及内容,能准确运用会计的专门方法对会计基本业务进行处理。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一)专业能力1.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2.认识会计要素及其他分类;3.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掌握会计科目的类别,帐户设置;4.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及试算平衡的原理;5.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及审核;6.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记账凭证的填制及审核;7.掌握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及日记账的登记;8.掌握结账、对账的方法及财产清查的处理;9.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含义,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10.了解现金流量表及其编制;11.了解会计档案传递与保管。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52603课程名称:信息论与编码英文名称: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信息与计算科学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二、课程简介《信息论与编码》是信息科学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掌握信息度量和信道容量的基本概念、信源和信道特性、编码理论等,为以后深入学习信息与通信类课程、为将来从事信息处理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度量、信源和信源熵、信道及信道容量、无失真信源编码、有噪信道编码等。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 is a compulsory professional theory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of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and channel capacity, source and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coding theory, etc.,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in-depth stud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urses, for the future to engage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actual work.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includ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source and source entropy, channel and channel capacity, distortion-free source coding, noisy channel coding, etc。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基本信息

法理学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学习法理学课程,要求掌握法学基础知识和一般原理;了解法律发展及其运行过程;体会法制背后的价值追求和人文关怀。

同时,还要求熟悉本学科基本文献,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学术规范意识。

三、课程内容与主要学习材料(含教材及参考书目)(—)课程内容课程分为导论、本体论、历史论、运行论、价值论和关系论等六个部分。

其中,导论部分介绍法理学或法学的总体状况;本体论部分引入若干基础概念,并分析法律的内在构成及其逻辑构造;历史论部分论述法律起源、发展和消亡过程及其基本趋势;运行论部分考察法律的运作机制及其实际作用;价值论部分揭示法律制度或过程的价值或观念基础及其相互关系;关系论部分讨论法律现象同国家之间、同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种种关联。

围绕上述内容辅之以一定的学术训练。

(二)主要学习材料教材: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参考书目:1.Chakravarti, K. P.: Jurisprudence and Legal Theory: An Exhaustive Study of Legal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nd Evolution of Legal Thought, Calcutta & New Delhi: Eastern Law House,19892.[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3.[德]魏德士:《法理学》,丁小春、吴越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4.[德]霍恩:《法律科学与法哲学导论》,罗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其他材料:1.法律思想网()2.中国法理网()3.中国理论法学研究网()等四、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阅读和交流;撰写期中论文等。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论文占30%,出勤与课堂讨论占10%,期末闭卷考试占60%。

《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标准

《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标准

《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性质:必修课(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四)开设学期:4二、课程性质与任务《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拓展的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可以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音乐教学实践方面进行综合型的拓展训练。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让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

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

奥尔夫音乐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在课堂中还让家长参与课程,父母与孩子一道学习、表演,让课程更有乐趣和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教学中通过奥尔夫音乐的学习培养孩子的感知反应能力、领悟能力、身体各部或心脑的协调能力、记忆力、创造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等,同时培养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素养:感觉(及情感体验)、表现、创编的能力,并参与到活动(说、唱、奏、动、听、游戏等)中去,去探究、发现、表现和创造艺术。

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婴幼儿观,为培养优秀的婴幼儿教育工作者打良好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

2.掌握奥尔夫嗓音造型的训练与实践。

3.掌握奥尔夫动作造型的训练与实践。

4.掌握奥尔夫器乐造型的训练与实践。

5.掌握奥尔夫综合课程的训练与实践。

(二)能力目标1.形成良好的节奏感觉、音乐感觉及判断能力。

2.形成良好的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

3.培养幼儿表达情感,感受音乐的能力。

4.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

5.发展演唱、演奏、舞蹈以及伴随音乐的游戏和动作表演活动中的人际沟通、协调、合作能力。

《花丝镶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花丝镶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花丝镶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花丝镶嵌》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技能课,本课程培养学生工匠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花丝镶嵌是“花丝”和“镶嵌”两种金属制作工艺的合称,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

本课程主要学习花丝镶嵌工艺品的设计思维和花丝和镶嵌工艺制作技法。

通过课堂教授,培养对学生传统手工技艺的训练,扩展学生的多方面的技艺能力。

初步具有独立进行花丝镶嵌设计和制作的基本能力。

学习本课程前,需具有基本的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已完成《素描》、《色彩》、《构成》、《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等课程的学习。

三、课程目标设计花丝镶嵌由于完全由金银丝制成,所以也被称为“细金工艺”。

由一根根花丝到成为一件完整的花丝镶嵌作品,每种工艺细分起来千变万化。

本课程通过系统的教授工艺技法,使学生基本掌握花丝镶嵌的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八大工艺。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职业技术的能力,也有助于自我管理的职业素养的形成。

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能掌握花丝镶嵌作品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设计理念;能掌握装饰图案设计的方法;能掌握产品设计图的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能熟练使用PHOTOSHOP绘图软件,绘制设计效果图;通过上网或图书馆查阅资料,能掌握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通过技艺的练习,能掌握花丝镶嵌的八大工艺的能力;通过设计与绘图实践,掌握独立寻找问题的途径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树立良好的道德观、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诚实守信,富于爱心;关注社会、行业发展动态,具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养成工匠精神,勤学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课程内容设计: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侧重学生高度参与,课件演示法、分层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以个人自主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案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标准模板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模板一、课程基本信息1二、课程性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属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旨在让刚学生熟练掌握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单片机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论述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重点讲授中断系统、泄时/计数器、LO接口和外设应用等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培养学生在工程应用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原理》后续课程:《EDA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电子综合设讣》三、课程目标该课程教学一是认知与导学:任教学中,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全而贯彻科学的思想方法, 以科学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统领整个课程的教学,采取项目的的方式,把需要让学生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将要重点学习的主要课程内容,通过一个个项目实例,使学生有一个涓晰的认识,并且对电子设讣及以后的工程设il•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二是对将来学生就业的岗位分布和要求。

对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专业认知,对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为后续课程的教学留下“伏笔”,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按照学科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来开展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一)知识目标1•认识单片机微处理器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

2.了解单片机硬件系统与扩展电路。

3.熟悉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环境和设讣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进行单片机程序和系统电路的调试。

2.通过单片机技术来实现一些项目设计。

(三)素质目标1.通过学习单片机技术来实现电子产品的智能化,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求知热情,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制作。

2.了解电子设计的步骤和流程,为将来就业和深造打好基础。

3.增强学生的行业规范意识,初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2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五.教学方法与条件(一)教学方法以课堂理论授课为主,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采用多媒体及仿貞•技术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文秘》
教学大纲授课教师:汪增相
所属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所属系:
所属教研室: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管理文秘(Management Secretary)
2.课程类别:选修
3.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4.课程地位:专业任选
5.总学时:36学时
6.总学分:2
7.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任选课之一,侧重介绍秘书工作的理论和实务方面的知识。

通过管理文秘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有关秘书学的基本理论和秘书实际工作实务,掌握文秘工作的基本职能,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以及工作技巧等,为将来可能从事行政管理部门文秘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秘书工作机构
第三章秘书的基本素养
第四章秘书人员个人礼仪
第五章秘书的工作环境
第六章秘书的日常事务工作(一)
第七章秘书的日常事务工作(二)
第八章秘书的“办会”工作(一)
第九章秘书的“办会”工作(二)
第十章秘书的办文工作
第十一章秘书的接待工作
第十二章秘书的邮件、文件处理工作
第十三章秘书的信息档案工作和调查研究
第十四章秘书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秘书的涵义、类别和特征,掌握秘书工作的内容、原则、特点和作用,了解秘书学的涵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秘书
一、秘书的涵义
二、秘书的类别
三、秘书的职业特征
第二节秘书工作
一、秘书工作的内容
二、秘书工作的原则
三、秘书工作的特点
四、秘书工作的作用
第三节秘书学
一、秘书学的涵义和学科属性
二、秘书学的研究对象
三、秘书学的研究内容
四、秘书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秘书工作机构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秘书工作机构的组织形式、设置原则和性质,掌握秘书工作机构的职能和工作要求,掌握秘书部门和秘书人员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熟悉秘书人员自我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秘书工作机构的设置
一、秘书工作机构的涵义和组织形式
二、秘书工作机构的设置原则
三、秘书工作机构的性质
第二节秘书工作机构的职能与工作要求
一、秘书工作机构的职能
二、秘书工作机构的工作原则与要求
三、秘书班子的群体优化
第三节秘书机构和人员的管理
一、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二、秘书人员的自我管理
第三章秘书的基本素养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秘书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了解秘书人员应有的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了解秘书人员应具备的心理修养和性格品质。

第一节秘书的知识与能力要求
一、秘书的知识结构
二、秘书的能力要求
第二节秘书的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要求
一、秘书的思想修养
二、秘书的职业道德要求
第三节秘书的心理修养和性格要求
一、秘书的心理修养
二、秘书性格要求
第四章秘书礼仪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秘书礼仪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了解秘书涉外礼仪的含义、特点和原则,掌握秘书日常公务礼仪、差旅礼仪方面的知识。

第一节秘书礼仪概述
一、礼仪
二、秘书礼仪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三、秘书涉外礼仪的含义、特点和原则
第二节仪容和服饰
一、仪容
二、服饰
第三节日常交往礼仪
一、见面礼仪
二、名片礼仪
三、拜访约会的礼仪
四、谈话的礼仪
五、姿态举止的礼节
六、进餐礼节
第四节差旅礼仪
一、公共场所的礼仪
二、乘坐交通工具的礼仪
三、下榻宾馆的礼节
第五章秘书的工作环境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秘书工作环境涵义和特点,了解秘书工作环境的种类及其对秘书工作的影响,掌握秘书工作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秘书工作环境的涵义和特点
一、秘书工作环境的涵义
二、秘书工作环境的特点
第二节秘书工作的宏观环境
一、政治法律环境与秘书工作
二、经济环境与秘书工作
三、科技环境与秘书工作
四、文化环境与秘书工作
五、秘书所处组织的性质、制度与结构方面的环境(也称作“中观环境”)
第三节秘书工作的微观环境
一、办公室环境的种类及对秘书工作效率的影响
二、办公室环境的管理原则
三、办公室的空间环境管理(办公室的布局与布置)
四、办公室的视觉环境管理
五、办公室的听觉环境管理
六、办公室的空气环境管理
七、办公室的保健与安全环境管理
第六章秘书的日常事务工作(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办公室日常事务的工作的各项内容及操作要求,能够按要求进行各项事务的操作。

第一节接听与拨打电话
一、接听与拨打电话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二、接打电话和处理电话中问题的方法
第二节时间安排与计划
一、日程安排的内容
二、日程安排的基本要求
三、日程安排的形式
四、日志
第七章秘书的日常事务工作(二)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将对约会安排、旅行安排及印章、督察与信访等工作有个全面的了解和熟悉,为更好地开展秘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约会安排
一、约会安排的基本原则
二、约会安排的方法
三、约会安排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旅行安排
一、旅行计划与旅行日程表
二、办理出国旅行手续的内容和程序
三、乘车、乘船、乘机旅行和预订票注意事项
第三节印信管理、督察与信访工作
一、印信管理和使用
二、督察工作
三、信访工作
第八章秘书的“办会”工作(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会务工作的基本内容及工作程序,学会拟定会议议案,掌握会议组织工作的六个环节,掌握办公会议组织的基本要点。

第一节会议概述
一、会议的含义、作用和要素
二、会议的种类
三、会议的申报与审批
第二节会务工作的具体内容
一、秘书会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流程
二、指导会务工作的原则
三、大中型会议的组织工作
四、办公会议的组织工作
第九章秘书的“办会”工作(二)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会议组织工作变革发展的情况,掌握会议组织规程表的制作及使用要求,掌握会议文字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会议组织工作方法的变革与发展
一、会议组织服务工作的规程表
二、用PERT原理组织会议
三、应用远程数字传输系统组织电视会议
第二节会议的文字工作
一、会议记录
二、会议简报
三、会议纪要
第十章秘书的办文工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文书处理程序及各环节的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的文书处理知识完成日常工作。

第一节文书的撰拟
一、文书的概念
二、文书的种类
三、文书撰拟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文书的处理
一、文书处理的涵义及原则
二、文书的行文关系(方式)和规则
三、处理程序
第十一章秘书的接待工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接待工作的内容、种类,掌握接待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第一节接待工作的内容和种类
一、接待工作的内容
二、接待工作的种类
第二节接待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一、接待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二、接待工作的一般程序
第十二章秘书的邮件处理工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邮政服务机构的各种邮政服务项目,掌握收进和寄发邮件的程序。

第一节邮政业务
一、信函业务
二、邮政包裹业务
三、特快专递
第二节秘书的邮件处理工作
一、接收邮件工作的程序
二、发送邮件工作的程序
第十三章秘书的信息、档案工作和调查研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熟悉信息、档案和调研工作的情况,能够掌握和运用基本的工作方法,形成一定的信息、档案和调研工作能力。

第一节秘书的信息工作
一、信息的涵义、特点和意义
二、信息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信息工作的程序
第二节秘书的档案工作
一、档案分类
二、档案检索工作
三、档案鉴定工作
四、档案保管工作
第三节秘书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涵义、特点和作用
二、调查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程序
第十四章秘书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沟通及冲突处理策略,理解协调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熟悉协调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第一节沟通工作
一、横向沟通与纵向沟通
二、冲突处理
第二节协调工作
一、协调的概念
二、协调的范围与方法
三、协调艺术
四、教学方法(黑体小四号)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法等,教师自编讲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课程考核(黑体小四号)
课程考核主要采用:上课考勤、课堂提问、作业(包括小论文)、期末考试六、教材与参考书(黑体小四号)
教材:
参考书:
1、何智蕴主编:《管理文秘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赵锁龙编著:《管理秘书实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朱传忠:《秘书理论与实务》,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4、向国敏主编:《现代秘书学与现代秘书实务新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5、上海大学文学院:《韦氏秘书手册(美)》,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2002
6、朱绍秦:《涉外秘书学》,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7孙荣,范明辉:《秘书理论与实务》,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