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 找找身边的力 1教案 首师大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上册 推力和拉力 1教案 首师大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推力和拉力 1教案 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力与生活9.推力和拉力目标:1,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体验活动,使学生知道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也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力还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3.引导学生在表达交流中,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

重点:使学生知道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也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力还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现象来分析得出来的实验结论---推和拉都是力。

过程:一、使学生知道推和拉都是力。

1. 师演示:推一名同学和拉一名同学。

问:刚才老师做了哪些动作,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在推、和拉这位同学后,你们看到了这位同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估计:学生结合学生移动或走动的现象分析出:是因为受到了力的缘故如果学生没有想到师则:因为他受到了什么?才动起来。

2. 推和拉都是力,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

二、通过学生的实验证明活动,使学生知道:力有方向。

1.小组讨论交流:力有没有方向?2.听讨论结果的汇报:估计1:有学生认为有对策:有的理由是什么?估计2:有学生认为没有对策:为什么认为没有呢?估计3:都认为没有。

对策: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有方向,并以小车运动的运动做示范来演示。

3. 如果估计3没有出现:师则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4. 听汇报:你们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5. 师:力有方向。

(板书)看来只要我们肯动脑一些问题凭借我们自己的力量也能够解决。

三、学生自主选择问题,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其结论是否正确: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力有大小;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1.师:投影中罗列问题:力不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力没有大小、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2.要求:学生结合投影的内容,让学生讨论这些问题是否正确。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上《12.找找身边的力》word教案(1)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上《12.找找身边的力》word教案(1)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力与生活12.找找身边的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大量的有弹性物体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弹性,在认识弹性的基础上体会弹力是一种力,认识弹性和弹力的区别,知道物体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2.在动手实验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3.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概括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等科学态度情感.教学重点:理解弹性、弹力,以及二者的区别.教学难点:认识弹性和弹力的区别.教学用具:锯条、尺子、弹簧、注射器、皮筋、有弹簧的圆珠笔、海绵、橡皮、篮球等弹性物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谈话:圆珠笔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学习用具,不知你们仔细观察过没有,课前老师让大家带一个有弹簧的圆珠笔,现在大家拆开来仔细观察一下,是什么物体使笔芯能上下移动?(估计:学生能发现是弹簧),能说说弹簧是怎么使笔芯能上下移动的吗?(手摁—弹簧压缩—笔芯向下移动;再摁—弹簧松开—笔芯向上移动.板书弹簧摁(压缩)再摁(松开)2.还有什么物体也具有弹簧这种特性呢?(估计:学生能说出:皮筋、海绵、橡皮、篮球等)这些物体是不是具有弹簧这种特性我们还要动手试一试.(5分钟)二、探究新知1.认识弹性(12分钟)(1)谈话:桌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象刚才研究弹簧一样压一压、摁一摁,试一试看有什么新发现?注意填写实验记录单.(2)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10分钟)(3)分析汇报实验结果:说一说你们组用什么物体?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师适当板书:谈话:比较这些物体的实验现象,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是受到外力,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形状或体积恢复成原来的样子)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4)、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地方应用了弹性物体?(估计:篮球、足球等、皮筋、衣服袖口等)老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沙发、席梦思床垫、弓箭、运动员撑杆跳高、跳水跳板、测力计. 总之,弹性物体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2.认识弹力(18分钟)(1)谈话:当我们用力压弹簧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2)再试一试,当你用力压或推弹性物体时,手有什么感觉?思考这是为什么?学生动手实验(3)汇报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用力拉弹簧时,手感觉到弹簧有一种向回拉的力;手压锯条时,受感觉锯条有一种向回绷的力……讨论:手感觉到的这种力是怎么产生的?根据撑杆跳高的竹竿想象,是因为撑杆被压弯后,撑杆产生了一种要变直的力.物体形状或体积改变后,会产生一种恢复原来的形状和体积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3.认识弹性和弹力的区别(5分钟)(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弹性和什么是弹力,你们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吗? 小组之间讨论以下,看哪组先找到正确答案(2)小组之间讨论(3)汇报小结:区别:弹性是物体本身具备的(受到外力发生形变,去掉外力能恢复原样)一种特性;弹力是弹性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要恢复原样的力.联系: 弹性物体在发生形变后才能产生弹力三、巩固应用(2分钟)1.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重点内容.板书设计12.弹性弹簧摁(压缩)再摁(松开)锯条压(弯)松手( 变直)海绵压(瘪)松手(原样)注射器推(体积减小)松手(弹回原来位置)篮球摁(摁瘪)松手(回到原样)物体受到外力形状或体积去掉外力恢复原样发生变化四、随堂检测:(5分钟)1.填空(1)物体受到外力后,( )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能( )原来的形状和体积.物体的这种性质叫( ).(2)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时,会产生一种恢复原来形状或体积的( ),这种力叫弹力.2.判断(1) 空气有弹性,所以篮球会弹的很高.( )(2) 弹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弹力是弹性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一种力. ( )3.举几个日常生活中应用弹性的例子。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上《12.找找身边的力》word教案(2)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上《12.找找身边的力》word教案(2)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课设计第三单元力与生活12.找找身旁的力教课目标:1.学生能运用相关的经验、观察和知识,划分一些常有的力(如拉力、弹力、重力等) .2.知道在必定范围内弹簧遇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就越大,认识弹性的应用.3.认识大气压力,会做大气压力实验,认识大气压力的应用.教课要点:1.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弹力” .2.过实验使学生认识什么是“大气压力” .教具:水槽、水、弹簧、海绵等拥有弹性的物体.过程 :一、总结概括前几节课所认识的力:浮力、摩擦力、推力、拉力.1.:前几节课,都认识了哪些力?要求:学生每说出一种力,教师都要让学生举例. (并板书:浮力、摩擦力、推力、拉力 . )2.问内容以下:物体在什么状况下,才遇到水的浮力?能演示一下推力和拉力吗?摩擦力有什么特色?( 鞋底上印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还是为了减小摩擦力?给车链子上油呢?)二、使学生认识“大气压力”1.看老师演示实验:在杯口无损的杯子中注满水,用一块纸板遮住杯口,而后竖直倒立,纸不会掉下来.问:猜,教师这样做,水会不会流出来?为何?预计:有学生以为,会流出来. 有学生以为不会流出来 .对策:让学生说出猜想的原由. (使学买卖识到猜想须有依据)2.演示:问:谁猜对了?3.述:猜想不行能老是和事实相同,但是我们还要向牛顿所说的那样做:“没有勇敢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 ”4.话:为何纸不会掉下来呢?5.表达:在地球四周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大气层”. 大气层中的各种物体都要遇到大气的压力,这类压力叫大气压力 . 正是由于纸遇到了大气压力,因此才没有掉下来 . (板书:大气压力)6. 话:塑料吸盘之因此可以吸在物体上是由于遇到了大气压力的作用?三、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弹性、弹力.1.实验要求:老师为你们组各个组准备实验资料,是什么?给大家时间,玩一玩这些资料 .2.报告:你们是怎么玩的?要求:教师按必定序次板书,为指导学生总结做准备;物体、受外力、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又恢复本来的形状 .指引学生总结;发言:弹簧、海绵、皮筋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什么呢?(物体)压,推,拽这些都相同于是我们哪能不人给物体的这些力,因此又可以统称为外力 . 当这些物体在遇到外力时,我们发现了什么?预计:学生说“变瘪,变长、变宽”对策:都是什么在发生变化?(形状)师表达:弹性 .活动 . 给物体施加外力时,认真领会手有什么感觉?听报告:手有什么感觉?预计:感觉手仿佛有一种力量不让自己拽、压似的.对策:其余学生能否也有这类感觉呢?自己在亲身领会一下.表达:物体在遇到外力时,会产生一种恢复本来形状或体积的力,这类力叫做弹力 . 发言:平常生活中你看到哪些物体中安装了拥有弹性的物体?三、课堂小结今日我们有新认识了哪些力?在平常生活中,大家要多留神身旁的力,看看哪些力你已经知道了 .四、随堂检测;1. 边的力有(),( ),( ) 、 ( )等等.2.类:水中的气球,塑料吸盘、推小车,拉同学跑、国旗随风飘、用手按弹簧,拉一位同学在冰上跑遇到水的浮力的有遇到推力的有:遇到拉力的有;遇到弹力的有。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三单元 力与生活 首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三单元 力与生活 首师大版

推力和拉力【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推力和拉力的形成,初步建立推力和拉力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推力和拉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推力和拉力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推力和拉力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推力和拉力的概念。

难点:掌握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推力和拉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用气筒给自行车的轮胎打气,向下推和向上拉时,各有什么感受?二、活动推进,观察探究1.认识推力和拉力是什么来的?小组讨论和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或图片),再汇报交流。

归纳总结: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力是靠什么测量出来的?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定。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三、汇报展示,建构新知让四个学生配合,实验已经填写报告。

四、延伸课堂,拓展观察今天我们学习了推力和拉力的概念,并学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推力和拉力。

最后,给大家出一道课后思考题:在生活中我们做哪些事情用到了推和拉?【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体验,通过不同的活动观察、感受推和拉,建立起推力和拉力的概念。

教师只是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对于概念的建构并没有越俎代庖。

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观察,之后进行集体交流、讨论。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学情进行适度的指导,对学生的活动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既不能全部包办代替,又不能放手不管。

浮力【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浮力的形成,初步建立浮力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浮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浮力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浮力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浮力的概念。

难点:掌握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浮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用手把浮在水面上的木板、硬泡沫塑料块、乒乓球等物体向水中压一压,手有什么感觉?放开手,会发生什么现象?二、活动推进,观察探究1.认识浮力是什么来的?小组讨论和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或图片),再汇报交流。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上《12.找找身边的力》word教案(3)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上《12.找找身边的力》word教案(3)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课设计第三单元力与生活12.找找身旁的力教课目标知道什么是弹性、弹力 .认识大气压力,认识大气压力的应用 .初步拥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想能力 .学会做大气压力的实验,培育着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拥有自主研究活动的兴和合作意识 .教课要点知道什么是弹性、弹力 .认识大气压力,认识大气压力的应用 .初步拥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想能力 .拥有自主研究活动的兴和合作意识 .教课难点初步拥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想能力.教课准备教师准备金属块、软泡沫塑料、弹簧、塑料尺、皮球、玻璃球、海绵.学生准备学具 .教课过程一、导入1.师出示:金属块、软泡沫塑料、弹簧、塑料尺、皮球、玻璃球、海绵..学生观察认识物体 .激发学生兴趣 .2.师问:你们想如何研究它们呢?培育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二、新授(一)弹力1.导学生研究方法:观察、谈论、着手实践.2.生分组进行实验研究 .培育研究能力 .3.导学生发现物体有弹性 .4.导学生把有弹性的物体归为一类.下边我们来研究一下弹性是一种什么样的性质.把有弹性的物体再认真观察实验一下,认真思虑,看看它有什么同样点?5.小组研究有弹性的物体有什么同样点?教师依据学生研究状况进行分组指导.学生报告研究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对物体使劲后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去掉力后物体恢复本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类性质就是弹性 .6.学们刚刚在实验中还有其余发现吗?.7.生思虑、谈论并报告 .8.生分组实验感觉弹力的存在.9.生共同归纳:物体产生恢复本来形状的力叫弹力.弹力是与外力方向相反的力.10.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7 页,按要求进行实验 .11.生分组实验,并记录结果.12.生共同总结所发现的结果.13.师依据学生研究状况灵巧总结:弹力与外力的大小同样样,但方向相反.(二)大气压力1.述:地球四周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大气层”.大气层中的各种物体都要遇到大气的压力,这类压力叫大气压力.听讲 .培育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2.述:大气压力是很大的 .1654 年德国的一位科学家曾做过一个风趣的实验 .他把两个空心的铜半球合在一起,抽掉球里的空气,两个空心的铜半球就牢牢地合在一起了 .他用了16 匹马分向两边拉,才把两个铜半球拉开.学生观察 .培育观察能力 .3.们下边做一个这样的实验.这个实验叫马德堡半球实验.4.读课文资源学生阅读 .培育阅读资料的能力 .5.论:阅读后有哪些收获?学生谈论 .培育交流能力 .6.一个塑料里装满水,把盖拧紧.在瓶底用锥子扎一个洞,瓶里的水会不会流出来?学生实验 .培育学生实验能力 .7.果流不出来,你有什么方法让水流出来?学生谈论、实验 .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8.报实验结果 .学生报告 .培育实验、记录的能力 .9.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大气压力?。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2.找找身边的力》教案(1)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2.找找身边的力》教案(1)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力与生活12.找找身边的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大量的有弹性物体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弹性,在认识弹性的基础上体会弹力是一种力,认识弹性和弹力的区别,知道物体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在动手实验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

3.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概括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等科学态度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弹性、弹力,以及二者的区别。

教学难点:认识弹性和弹力的区别。

教学用具:锯条、尺子、弹簧、注射器、皮筋、有弹簧的圆珠笔、海绵、橡皮、篮球等弹性物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谈话:圆珠笔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学习用具,不知你们仔细观察过没有,课前老师让大家带一个有弹簧的圆珠笔,现在大家拆开来仔细观察一下,是什么物体使笔芯能上下移动?(估计:学生能发现是弹簧),能说说弹簧是怎么使笔芯能上下移动的吗?(手摁—弹簧压缩—笔芯向下移动;再摁—弹簧松开—笔芯向上移动。

板书弹簧摁(压缩)再摁(松开)2.还有什么物体也具有弹簧这种特性呢?(估计:学生能说出:皮筋、海绵、橡皮、篮球等)这些物体是不是具有弹簧这种特性我们还要动手试一试。

(5分钟)二、探究新知1.认识弹性(12分钟)(1)谈话:桌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象刚才研究弹簧一样压一压、摁一摁,试一试看有什么新发现?注意填写实验记录单。

(2)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10分钟)(3)分析汇报实验结果:说一说你们组用什么物体?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师适当板书:谈话:比较这些物体的实验现象,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是受到外力,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形状或体积恢复成原来的样子)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4)、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地方应用了弹性物体?(估计:篮球、足球等、皮筋、衣服袖口等)老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沙发、席梦思床垫、弓箭、运动员撑杆跳高、跳水跳板、测力计。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找找身边的力 3教案 首师大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找找身边的力 3教案 首师大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找找身边的力 3教案首师大版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弹性、弹力。

认识大气压力,了解大气压力的应用。

初步具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

学会做大气压力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有自主探究活动的兴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弹性、弹力。

认识大气压力,了解大气压力的应用。

初步具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

具有自主探究活动的兴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初步具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金属块、软泡沫塑料、弹簧、塑料尺、皮球、玻璃球、海绵。

学生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出示:金属块、软泡沫塑料、弹簧、塑料尺、皮球、玻璃球、海绵。

学生观察认识物体。

激发学生兴趣。

2.师问:你们想怎样研究它们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二、新授(一)弹力1.导学生研究方法:观察、讨论、动手实践。

2.生分组进行实验研究。

培养研究能力。

3.导学生发现物体有弹性。

4.导学生把有弹性的物体归为一类。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弹性是一种什么样的性质。

把有弹性的物体再仔细观察实验一下,认真思考,看看它有什么相同点?5.小组探究有弹性的物体有什么相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研究情况进行分组指导。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对物体用力后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去掉力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就是弹性。

6.学们刚才在实验中还有其他发现吗?。

7.生思考、讨论并汇报。

8.生分组实验感受弹力的存在。

9.生共同归纳:物体产生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弹力。

弹力是与外力方向相反的力。

10.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7页,按要求进行实验。

11.生分组实验,并记录结果。

12.生共同总结所发现的结果。

13.师根据学生探究情况灵活总结:弹力与外力的大小相同等,但方向相反。

(二)大气压力1.述: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大气层”。

大气层中的各种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大气压力。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找找身边的力》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首师大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找找身边的力》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样本/年度:(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力与生活12.找找身边的力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弹性、弹力。

认识大气压力,了解大气压力的应用。

初步具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

学会做大气压力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有自主探究活动的兴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弹性、弹力。

认识大气压力,了解大气压力的应用。

初步具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

具有自主探究活动的兴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初步具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金属块、软泡沫塑料、弹簧、塑料尺、皮球、玻璃球、海绵。

学生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出示:金属块、软泡沫塑料、弹簧、塑料尺、皮球、玻璃球、海绵。

学生观察认识物体。

激发学生兴趣。

2.师问:你们想怎样研究它们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二、新授(一)弹力1.导学生研究方法:观察、讨论、动手实践。

2.生分组进行实验研究。

培养研究能力。

3.导学生发现物体有弹性。

4.导学生把有弹性的物体归为一类。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弹性是一种什么样的性质。

把有弹性的物体再仔细观察实验一下,认真思考,看看它有什么相同点?5.小组探究有弹性的物体有什么相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研究情况进行分组指导。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对物体用力后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去掉力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就是弹性。

6.学们刚才在实验中还有其他发现吗?。

7.生思考、讨论并汇报。

8.生分组实验感受弹力的存在。

9.生共同归纳:物体产生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弹力。

弹力是与外力方向相反的力。

10.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7页,按要求进行实验。

11.生分组实验,并记录结果。

12.生共同总结所发现的结果。

13.师根据学生探究情况灵活总结:弹力与外力的大小相同等,但方向相反。

(二)大气压力1.述: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大气层”。

大气层中的各种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大气压力。

最新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上《12.找找身边的力》word教案(2)

最新首师大小学科学五上《12.找找身边的力》word教案(2)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力与生活12.找找身边的力教学目标:1.学生能运用相关的经验、观察和知识,区分一些常见的力(如拉力、弹力、重力等)。

2.知道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就越大,了解弹性的应用。

3.认识大气压力,会做大气压力实验,了解大气压力的应用。

教学重点:1.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弹力”。

2.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气压力”。

教具:水槽、水、弹簧、海绵等具有弹性的物体。

过程:一、总结归纳前几节课所认识的力:浮力、摩擦力、推力、拉力。

1.:前几节课,都认识了哪些力?要求:学生每说出一种力,教师都要让学生举例。

(并板书:浮力、摩擦力、推力、拉力。

)2.问内容如下: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才受到水的浮力?能演示一下推力和拉力吗?摩擦力有什么特点?(鞋底上印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还是为了减小摩擦力?给车链子上油呢?)二、使学生认识“大气压力”1.看老师演示实验:在杯口无损的杯子中注满水,用一块纸板盖住杯口,然后竖直倒立,纸不会掉下来。

问:猜,教师这样做,水会不会流出来?为什么?估计:有学生认为,会流出来。

有学生认为不会流出来。

对策:让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

(使学生意识到猜想须有根据)2.演示:问:谁猜对了?3.述:猜想不可能总是和事实一样,但是我们还要向牛顿所说的那样做:“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4.话:为什么纸不会掉下来呢?5.讲述:在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大气层”。

大气层中的各种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大气压力。

正是因为纸受到了大气压力,所以才没有掉下来。

(板书:大气压力)6.话:塑料吸盘之所以能够吸在物体上是因为受到了大气压力的作用?三、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弹性、弹力。

1.实验要求:老师为你们组各个组准备实验材料,是什么?给大家时间,玩一玩这些材料。

2.汇报:你们是怎么玩的?要求:教师按一定顺序板书,为指导学生总结做准备;物体、受外力、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又恢复原来的形状。

五年级科学上册 找找身边的力 2教案 首师大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找找身边的力 2教案 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力与生活12.找找身边的力教学目标:1.学生能运用相关的经验、观察和知识,区分一些多见的力(如拉力、弹力、重力等)。

2.知道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就越大,了解弹性的应用。

3.认识大气压力,会做大气压力实验,了解大气压力的应用。

教学重点:1.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弹力”。

2.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气压力”。

教具:水槽、水、弹簧、海绵等具有弹性的物体。

过程:一、总结归纳前几节课所认识的力:浮力、摩擦力、推力、拉力。

1.:前几节课,都认识了哪些力?要求:学生每说出一种力,教师都要让学生举例。

(并板书:浮力、摩擦力、推力、拉力。

)2.问内容如下: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才受到水的浮力?能演示一下推力和拉力吗?摩擦力有什么特点?(鞋底上印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还是为了减小摩擦力?给车链子上油呢?)二、使学生认识“大气压力”1.看老师演示实验:在杯口无损的杯子中注满水,用一块纸板盖住杯口,然后竖直倒立,纸不会掉下来。

问:猜,教师这样做,水会不会流出来?为什么?估计:有学生认为,会流出来。

有学生认为不会流出来。

对策:让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

(使学生意识到猜想须有根据)2.演示:问:谁猜对了?3.述:猜想不可能总是和事实一样,但是我们还要向牛顿所说的那样做:“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宏伟的发现.”4.话:为什么纸不会掉下来呢?5.讲述:在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大气层”。

大气层中的各种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大气压力。

正是因为纸受到了大气压力,所以才没有掉下来。

(板书:大气压力)6.话:塑料吸盘之所以能够吸在物体上是因为受到了大气压力的作用?三、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弹性、弹力。

1.实验要求:老师为你们组各个组准备实验材料,是什么?给大家时间,玩一玩这些材料。

2.汇报:你们是怎么玩的?要求:教师按一定顺序板书,为指导学生总结做准备;物体、受外力、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又恢复原来的形状。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力的作用》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力的作用》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力的作用》精品教案第一课:力的认识【课前导学】生活中力的表现形式1、挽拉力:将东西向自己拉过来。

2、推力:将东西推走或推动。

3、挤压力:压缩东西使之改变形状。

4、重力:地球对万物的引力。

【课堂深入探究】1、力的定义:力是指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互相施加的作用,使物产生运动或变形的物理现象。

(举例)比如我们用力用手推墙,就会感觉手上有一股力。

这股力就是力。

导学问题:1、力的作用对象是什么?2、力的产生有什么条件?3、力的作用产生的目的是什么?2、力的分类:(1)摩擦力:是两个物体表面接触并相互阻挠而产生的力。

(2)弹力:是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产生的力。

(3)浮力:是物体放在液体中或气体中时,由于受到的压力的不同而产生的力。

(4)重力:地球对万物的吸引力。

(5)电力:荷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6)磁力:由磁体间相互作用的力。

【案例探究】获取物品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中的常见方法就是用力。

请你列举出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力的场景。

1、拔河比赛中,两队人拉着绳子,中间夹着一个绳结。

两方互相用力拉绳子,谁拉得快谁获胜。

2、我们家的门很重,没开关会很困难,需要用力推门打开。

3、风筝飞不起来,需要我们用力拉线,让风筝能够飞起来。

4、在写字时,我们用力握笔,使笔可以在纸上画出好看的字。

【实验探究】小实验1——“力引物”器材:水杯和降价的绒线步骤:1、确定绳子和水杯的组合,将绳子结在一个稳定的位置。

2、将水杯绑在一个M1和M2之间的绳上。

3、用手将水杯从静止开始推动,测量它是如何移动的。

4、移动绳子,测量运动的方式。

5、重新调整重量一侧的物品,并监测运动方式。

结果:测试指出,当M2大于M1时,水杯运动的方向——指向M1。

当M1大于M2时,水杯的运动方向——指向M2。

结论:力的作用是有方向的,并带有引导性质。

当M2大于M1时,向弱势方向产生引力。

小实验2——“挤压力”器材:一块食品保鲜膜和小石头。

步骤:1、取一小块食品保鲜膜,在上面放置一些小石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力与生活
12.找找身边的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大量的有弹性物体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弹性,在认识弹性的基础上体会弹力是一种力,认识弹性和弹力的区别,知道物体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在动手实验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

3.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概括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等科学态度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弹性、弹力,以及二者的区别。

教学难点:认识弹性和弹力的区别。

教学用具:锯条、尺子、弹簧、注射器、皮筋、有弹簧的圆珠笔、海绵、橡皮、篮球等弹性物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谈话:圆珠笔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学习用具,不知你们仔细观察过没有,课前老师让大家带一个有弹簧的圆珠笔,现在大家拆开来仔细观察一下,是什么物体使笔芯能上下移动?(估计:学生能发现是弹簧),能说说弹簧是怎么使笔芯能上下移动的吗?(手摁—弹簧压缩—笔芯向下移动;再摁—弹簧松开—笔芯向上移动。

板书弹簧摁(压缩)再摁(松开)
2.还有什么物体也具有弹簧这种特性呢?(估计:学生能说出:皮筋、海绵、橡皮、篮球等)这些物体是不是具有弹簧这种特性我们还要动手试一试。

(5分钟)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弹性(12分钟)
(1)谈话:桌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象刚才研究弹簧一样压一压、摁一摁,试一试看有什么新发现?注意填写实验记录单。

(2)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10分钟)
(3)分析汇报实验结果:说一说你们组用什么物体?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师适当板书:
谈话:比较这些物体的实验现象,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是受到外力,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形状或体积恢复成原来的样子)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4)、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地方应用了弹性物体?(估计:篮球、足球等、皮筋、衣服袖口等)老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沙发、席梦思床垫、弓箭、运动员撑杆跳高、跳水跳板、测力计。

总之,弹性物体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

2.认识弹力(18分钟)
(1)谈话:当我们用力压弹簧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2)再试一试,当你用力压或推弹性物体时,手有什么感觉?思考这是为什么?
学生动手实验
(3)汇报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用力拉弹簧时,手感觉到弹簧有一种向回拉的力;手压锯条时,受感觉锯条有一种向回绷的力……
讨论:手感觉到的这种力是怎么产生的?根据撑杆跳高的竹竿想象,是因为撑杆被压弯后,撑杆产生了一种要变直的力。

物体形状或体积改变后,会产生一种恢复原来的形状和体积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

3.认识弹性和弹力的区别(5分钟)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弹性和什么是弹力,你们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吗? 小组之间讨论以下,看哪组先找到正确答案
(2)小组之间讨论
(3)汇报小结:
区别:弹性是物体本身具备的(受到外力发生形变,去掉外力能恢复原样)一种特性;弹力是弹性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要恢复原样的力.
联系: 弹性物体在发生形变后才能产生弹力
三、巩固应用(2分钟)
1.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
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重点内容。

板书设计
12.弹性
弹簧摁(压缩)
再摁(松开)
锯条压
(弯)
松手
( 变直)
海绵压
(瘪)
松手
(原样)
注射器推
(体积减小)
松手
(弹回原来位置)
篮球摁
(摁瘪)
松手
(回到原样)
物体受到外力形状或体积去掉外力恢复原样
发生变化
四、随堂检测:(5分钟)
1.填空
(1)物体受到外力后,( )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能( )原来的形状和体积.物体的这种性质叫( ).
(2)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时,会产生一种恢复原来形状或体积的( ),这种力叫弹力.
2.判断
(1) 空气有弹性,所以篮球会弹的很高.( )
(2) 弹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弹力是弹性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一种力 .
( )
3.举几个日常生活中应用弹性的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