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合集下载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一、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君主专制制度在明清时期的加强,反映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引言扼要介绍了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宰相制度的创立和废除。

接着指出了本课的关键:宰相制度的废除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引言包括探究的两个问题,即明清两朝在政治制度上是怎样强化君主专制的和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需要解决的两个概念,即内阁和军机处。

“宰相制度的废除”一目,首先交代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历史必然。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已步入晚期,地主阶级的腐朽性以及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封建社会的基础很不稳固。

因此,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国家政权进一步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以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

然后叙述了明太祖加强君主专制所采取的三项因果递进的政体改革措施及影响。

明初沿袭的元朝在中央和地方上的官制中,当时问题最突出的是地方上的行省制度。

地方上行省权力过大,直接威胁中央,从而妨碍皇权的集中。

为此明太祖采取的举措就是废行省,设三司,集中地方权力于中央。

也由此引起统领中央各部的丞相职权扩大,相权与皇权的冲突愈发尖锐。

接着明太祖所采取的举措就是废丞相,权分六部,集中中央权力于皇帝。

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因此全部集中到皇帝手里,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高度。

“内阁的创立”一目,其实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所采取的第三项举措。

在这一目中,叙述了明朝废宰相制后创内阁制的原因、过程及性质。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

明太祖采取的补救措施即设立内阁,作为侍从顾问。

不过,他仍事必躬亲,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务。

到明成祖时,阁臣获得参决机务的权力,内阁制正式确立。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3.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强调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特殊阶段,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背景和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a.政治因素: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行省制,设立三司;清朝则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设立军机处等。
3.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历史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5.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历史,尊重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理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5.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6.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运用史料教学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献,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和解读,提高史料实证能力。如选用《明史》、《清史稿》等相关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君主专制的具体表现。
3.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学习,选取典型案例(如科举制度的完善、内阁制度的设立等),引导学生分析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认识到权力制衡、民主监督的重要性。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Array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废行省,设三司;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

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

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⑵、归纳明清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以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必然趋势。

⑶、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区别和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⑷、学生通过分析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提高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利用多媒体,提供图片、文字等材料,设置新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⑵、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讨论,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之间的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⑷、通过阅读课本及搜集的资料,提炼相关的历史信息。

⑸、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学习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从而客观评价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⑵、理解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的“辉煌”。

⑶、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⑷、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以理解今天我国的政治民主制度,培养学生的当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的参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1)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2)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三、教学过程一、明朝政治制度: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探究明朝的政治制度有何特色?1、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明太祖首先在地方上就废除了行中书省,设立了“三司”。

“三司”就是指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

他们分别掌管什么呢?(布政司管行政,都指挥司管军政、按察司管监察)不过要注意一点:三司是互不统辖,各司其职的,它们分别隶属于中央的有关部门。

0015高一历史教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5

0015高一历史教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5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到这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

2.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3.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资料,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2.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分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

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代罢中书省、废除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

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了顶峰,也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教学方式】1.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取、舍和整合。

2.对教材比较明晰叙述内容,可以略讲,以学生阅读为主。

3.培养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资料,材料可以包括史实资料和各种图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通过前三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夏、商、西周、秦汉、隋唐、宋元的政治制度。

高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高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教材分析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古代政治制度较早地就开始了完备化、成熟化的过程。

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产生于夏朝。

此后历经近四千年的演变,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的清朝,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一直存在着两对主要矛盾,一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一是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本单元中,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讲的是古代中国早期阶段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国王“家天下”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第2课至第4课,讲的是古代中国发展阶段的政治制度,着重叙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作为本单元第4课,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和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措施,从而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汉朝、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理解专制集权加强的影响;并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中国古代专制集权加强的措施,总结专制集权加强的影响,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专制集权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认识到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抵住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辉煌”的折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2、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四、教学设计导课:自从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后,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一直存在着两对矛盾,专制主义包含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包含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各个王朝是如何解决这两对矛盾的。

新课:一、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西汉教师简要介绍西汉建立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下图,分析西汉初期的地方制度,并结合西周分封制,引导学生思考郡县制在实行过程中容易的产生的问题,由此引出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作为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0012高一历史教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

0012高一历史教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2 (人教版必修1)从容说课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但君主专制统治却进一步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节课,从四个方面讲述了明清社会这一发展趋势。

第一目“宰相制度的废除”阐明了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中国历时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的原因、经过和影响;第二目“内阁的创立”则指明了内阁制产生的背景、内阁的性质和作用;第三目“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则叙述了清朝中央权力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向军机处过渡的过程,从而突出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这一主题。

最后,本节课通过把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与同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进行比较,说明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

在教学中,要通过前后对照,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通过横向对照,阐明君主专制的加强,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

(2)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3)掌握军机处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它对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影响。

(4)理解中西君主制度不同的实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联系历朝历代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结合明清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分析明初废除宰相制度的必然性。

(2)通过辩论赛,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之间的异同点。

(3)利用历史材料,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也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教学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有谁会唱《凤阳花鼓》吗?生:老师,我会唱几句。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师:你们知道歌中所唱的“朱皇帝”是谁吗?生:朱皇帝指朱元璋,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人教版必修1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3)

人教版必修1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3)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2、了解清朝的军机处;3、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基础梳理】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力提升】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材料二:(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1)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一、材料二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3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1分)(2)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1分)【检测反馈】1、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

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

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2、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直到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中央官制三级制度才算寿终正寝。

“寿终正寝”的标志性事件是()A.康熙设南书房 B.雍正设军机处C.明代设置内阁 D.明代废除丞相3、“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这说明当时的内阁()A.是国家主要决策结构 B.成为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C.成为位高权重的事实上的宰相 D.属于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4、“他们(六部)只需听命于皇帝,并不需听命于内阁。

若内阁和六部发生意见,六部可以说‘你不是宰相,不是大臣,不该管我们的事’”。

上述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内阁大学士不可参与机密事务 B.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D.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5、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2021-2022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阻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消灭(1)背景: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政务繁多,深感力不从心。

(2)过程:①创立:明太祖设置殿阁高校士作为侍从顾问,但很少参决政事;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内阁”消灭。

②进展:内阁地位日益提高,高校士有了票拟权,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3)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心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供应顾问的内侍机构。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清朝初年(1)设内阁、置六部,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2)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1)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2)特点:机构简洁;大臣品级不高、钦定。

(3)职责:跪受笔录,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心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4)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加强,中心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轻松识记]明清政治制度[易错提示]1.丞相、内阁、军机处的区分丞相位高权重,其存在对皇权有肯定的制约作用;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侍从机构,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

2.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本质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本质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而不是巩固。

由于明清时期日益极端的统治手段越来越成为社会进展的桎梏。

1.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至此,君权与相权的冲突以君权的确定成功而解决。

2.明成祖设内阁,内阁成为为皇帝供应顾问的内侍机构,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3.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进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进展。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

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

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

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也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对明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废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史实的学习,理解这些措施使我国的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分析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2、理解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发展到了极端,我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3、探究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情境创设、史料研习、观点辩论、历史分析比较、探究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探究历史的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2、3课中央集权制度下从秦至元中央、地方制度的演变,得出结论: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的权力集中到皇帝。

提出问题:明清的中央、地方制度是怎样的呢?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思考:明清两朝为什么都要空前加强君主专制制度?出示材料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刻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学设计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二)历史解析内阁明朝初期,政治上沿袭元代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管全国大权。

置左、右丞相,丞相对政务有专决权,统率百官对皇帝负责。

不久,朱元璋鉴于丞相和中书省权力过大,便借“胡惟庸案”,废掉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至此,秦汉以来沿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挑选几名文人担任华盖殿、武英殿、文渊殿、东阁等殿阁大学士,协助自己批阅奏章,充当顾问,但无权处理朝政。

明成祖时进一步调整中央机构,正式设立内阁,内阁臣僚多至五人或七人,阁员由皇帝亲自从官僚中选拔,在皇帝指挥下协助办理政事。

仁宗开始用六部尚书、侍郎兼殿阁大学士,阁臣权力渐重。

明中后期,内阁大学士开始有首辅、次辅、群辅的区别。

首辅位极人臣,一切朝政归其调度。

内阁渐渐成为中央政治权力的中心。

军机处军机处全称“办理军机事务处”,是清代作为政治中枢影响最广、起作用最大的一个机构。

雍正初年,清廷用兵西北,一切军政机密大事需要随时处理,于是“始设军机处于隆宗门内”。

军机处最初仅是暂时性的军事机构,其后逐渐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核心机构。

军机处只设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二职。

军机大臣人数一般是三四人至七八人,由大学士和各部院尚书、侍郎中选任,属差遣官,称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私下俗称“大军机”。

军机章京的正式称谓是“军机处司员”或“军机司员上行走”,是大臣的属僚,俗称“小军机”。

实际上,军机处不算正式衙门,而始终是临时机构。

皇帝有旨,军机处随时奉诏承办,直接秉承君意。

又有“廷寄”制度,由军机处司员根据情由的轻重缓急,或采用日行三百里的“马上飞递”,或注明行四五百里,甚至还有六百里加急的,交兵部发出,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加快了办事速度。

军机处的设置,真正实现了君权的“乾纲独揽”,标志着清代封建专制主义集权政治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学习自评(一)知识掌握1.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明太祖在中央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A.设三省六部B.实行内阁制C.设三司D.废丞相2.内阁制正式确立是在()A.明太祖时期B.明成祖时期C.明宣宗时期D.明宪宗时期3.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同时存在的中央机构有()①内阁②议政王大臣会议③南书房④军机处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4.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A.军机处的设置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C.八股取士的实施D.严酷的文字狱(二)能力提高1.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A.皇权日益加强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C.皇权代替相权D.皇权与相权协调2.下列关于“废行省,设三司”的评价,正确的是()A.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巨大变革B.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开发C.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D.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3.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军机大臣由皇帝挑选的“亲臣”、“重臣”组成B.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C.军机处工作效率高D.军机处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4.下列对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原因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A.行中书省权力太重B.强化地方政权的职能C.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三)延伸拓展1.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A.国家统一的需要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D.政令统一的需要2.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A.废除丞相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C.八股取士D.地方设三司3.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A.设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B.分散地方机构权力C.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D.改变选拔官吏的方法,实行八股取士4.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统治阶级的权欲B.地主阶级的要求C.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法家思想的启示三、能力拓展(一)学法指导如何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

人教版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人教版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三维目标①知识与能力:识记: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创立;军机处的设立。

理解:内阁首辅与宰相的区别;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运用:探究明清时期中西方社会制度的区别。

②过程和方法:以史料学习、历史记录片、历史比较等形式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探究历史的态度。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明清时代君主专制的强化,虽然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认识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法制是符合世界潮流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废除宰相制度、内阁制的建立,军机处的设置。

2、教学难点:认识君主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三、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四、过程导入:首先请同学们看一首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明太祖朱元璋该诗反映了什么?学生感悟,教师点明:反映了明太祖对自己政务工作状态的感慨。

请再看一首诗: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清朝一位军机大臣对自己工作的形容这两首诗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投影《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刚才第一首诗,投影: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明太祖朱元璋反映了明太祖政务工作状态怎样?学生自由答。

教师点:人人都说皇帝好,为何明太祖忙坏了?这是明朝哪一项措施的后果?一、废除宰相制度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请依据教材P16本课引言、第一段正文、历史纵横思考归纳原因。

(走近学生,提醒学生注意问题要求,快速浏览。

提问学生。

注意激励回答问题的学生。

教师注意引导,归纳。

最后投影。

1、元相权过重;2、明初相权扩大;3、胡惟庸恣意妄为;——妨碍皇权高度集中。

以上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哪一对基本矛盾?(一字一顿)相权与皇权。

(教材)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必修一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必修一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第一单元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

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但君主专制统治却进一步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节课,从三个方面讲述了明清社会这一发展趋势。

第一目“宰相制度的废除”阐明了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中国历时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的原因、经过和影响;第二目“内阁的出现”则指明了内阁制产生的背景、过程,内阁的性质和作用;第三目“军机处的设立”则叙述了清朝中央权力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向军机处过渡的过程,从而突出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这一主题。

在教学中,通过前后对照,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通过横向对照,阐明君主专制的加强,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让学生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时又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学生学会科学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设三司,废丞相;内阁制度的由来及演变;清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及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了解明清在政治制度上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及影响,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归纳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及其影响,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2、过程与方法联系历朝历代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结合明清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分析明初废除宰相制度的必然性。

利用历史材料,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4参考教案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4参考教案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这个环节通过大屏幕展示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的这段话,引导同学们认识“大臣”与“权臣”的区别。
再通过屏幕展示内阁制这三个特点:1、比附性,2、变动性,3、派生性。使学生了解内阁始终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的真正含义。由此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
探究三:英国在13世纪时出现了为王权服务的议会,致使英国走向了等级君主制;16世纪宗教改革后,英国的等级君主制趋向完善。而几乎同一时期的中国却两次与贵族集体决策的政治模式失之交臂,一次是元朝时相权可以左右皇位继承的短期即逝;另一次是17世纪中叶,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可以说是中国的等级君主制的初露端倪,但却也转瞬即逝。为什么中国会沿着君主专制之路走向极端?
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中英各自的历史进程、社会环境等因素来认识,讨论中不束缚学生思维,不固定答案,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查阅资料,拓展相关信息,写成小论文等,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由此突破本节课第二个难点。
探究四:你怎么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所产生的影响?此题是完全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过程 教学难点:
一、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二、中英对比,17世纪中国与集体决策失之交臂的背后。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课堂总结 时政链接
教学流程
个案
导入环节:这两幅图片分别是修建于1703年,1837年正式确定为王宫的英国白金汉宫,和建成于1420年,1645年正式定名的中国故宫太和殿,两幅图片虽然都体现出了英国王室和中国皇家的威严,但从这两个建筑的规模和风格更能够明显看出中国皇权之至高无上与不可僭越。若我们将时间锁定在17世纪-18世纪,不难得出中国皇权专制已登峰造极的结论。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为何会出现这一结果?让学生带着新鲜感与好奇感进入新课学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4【教学设计】《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4【教学设计】《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介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的大致过程及其主要特点,专题的立意主要在于,通过对一个时期(或一个朝代)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史实的剖析,了解、认识或探讨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古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本专题重点关注的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生、发展及其膨胀的过程,其中,第4课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材从“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军机处的设立”三个子目,说明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知识与能力】1.学生通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到这是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重大变化,体现了皇权的空前加强;2.学生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的趋势;3.学生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历史的综合归纳,学会对长时段的历史现象和历史特征进行概括;4.学生通过分析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提高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并提炼有效信息,进一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与手段,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学生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对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2.能对历史王朝制度建设的成败得失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客观的评判。

【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发展的社会影响。

【教学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应对以明朝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为代表的中央政权机构设置的背景、经过及其前后变化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明白其前后的承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前面学习的相关内容,即整个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状况,对君主专制制度在迈向近代社会进程中的历史影响进行历史的辩证的分析和探讨,从而对君主专制制度作出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废丞相原因:①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②历史原因: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③具体原因: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④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影响:①利——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②弊——但是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造成了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③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内阁制应运而生。

(2)设内阁原因:为减轻皇帝沉重政务负担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发展过程:确立(明太祖)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出现(明成祖)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发展(明宣宗)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

——大权尽归内阁(神宗时张居正)。

内阁的主要特点:非法定机构;没有决策权;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不是事实上的宰相。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疑难解惑】比较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内阁制度、英国内阁制。

①宰相制度:宰相是皇帝的助手,被赋予决策大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②内阁制度: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职权大小由皇帝决定,没有决策权,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是皇帝的内侍顾问机构。

③英国内阁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是权力和民主的象征,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2、清朝设置军机处(雍正时)(1)原因: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严重影响了皇权集中。

(康熙时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集权于皇帝)(2)职能:由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军机大臣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4名师教案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4名师教案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历史必修1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四课,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也是中国大大落后于世界的开始。

落后与先进、专制与民主在世界的东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课着重要讲清楚内阁制度的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以及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所带来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1.已有基础:初中阶段学过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有关知识以及在影视上对明清的一些制度如军机处有所了解。

2.认知能力:初中阶段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一年级已隔三年的时间,大部分学生本就薄弱的知识已经忘记了。

对明清历史,平时也是偶尔接触明清题材的影视作品,但其中有很大的出入。

所以,还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3.身心水平:学生对政治史的内容觉得比较抽象、枯燥,这就需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清政治概念,前后联系地分析政治发展的内在联系与规律,用辨证、历史和发展的观点来分析政治制度。

四、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废行省,设三司;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⑵归纳明清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以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必然趋势。

⑶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区别和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⑴利用多媒体,提供图片、视频、文字等材料,设置新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⑵通过史料阅读、问题探究、视频欣赏、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多渠道搜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历史资料,熟悉资料的搜集遴选方式。

⑷通过阅读课本及搜集的资料,提炼相关的历史信息。

⑸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明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废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史实的学习,理解这些措施使我国的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分析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2、理解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发展到了极端,我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3、探究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以情境创设、史料研习、观点辩论、历史分析比较、探究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探究历史的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三、教材分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

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

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

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也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四、重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
利用知识网络梳理,回顾2、3课中央集权制度下从秦至元中央、地方制度的演变,得出结论: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的权力集中到皇帝。

提出问题:明清的中央、地方制度是怎样的呢?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思考:明清两朝为什么都要空前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目的: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中央
1、明太祖的措施: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思考:罢相的原因、结果。

原因:
①明初设中书省,左右丞相统领六部
②朱元璋的观点
③地方制度:废行省设三司,宰相职权扩大
④丞相胡惟庸权倾朝野,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结果:
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②皇帝政务繁多,力不从心。

(地方制度: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2、内阁制
(1)原因
(2)过程
【出示课件】
按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英宗、明神宗时分别总结概括内阁的发展。

【思考】内阁首辅=宰相吗?
(3)内阁的性质特点
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从职责、权力来源、任免。

与皇权关系方面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情景创设】
明朝著名儒士钱宰被征参编《孟子节文》,一日散朝回家,随口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日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结果第二天上朝,朱元璋便问钱宰:“昨天的诗不错,不过朕没有‘嫌’迟,改作‘忧’字,如何?”钱宰一听,吓得忙磕头请罪。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
说明明朝监察百官的厂卫特务机构的无孔不入,也说明了明朝的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过渡】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巅峰时代
【出示课件】
按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帝、雍正帝时分别总结清朝中枢结构的演变;通过看书了解有关军机处的知识从而理解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分析军机处的特点。

与此同时:西方英国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近代民主制度)。

【观点导航】
有人说,中国到目前为止,一共失去了三次追赶世界的历史性机遇。

第一次,是明清时期,我们第一次被西方落下;……
三、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引导同学们分析,从积极作用和绝对专制的消极影响两方面进行。

【小结】
明清时期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日益走向衰落,君主专制制度却发展到极致。

明初,废除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设内阁;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进一步加强皇权,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而此时西方许多国家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东西方差距拉大。

【课堂训练】
1、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
A. 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B. 六部全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
C. 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
D. 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象
答案:A
2、废除丞相制度以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A. 三司
B. 枢密院
C. 内阁
D. 军机处
答案:C
3、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有
①皇帝的谕旨可以迅速传达到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
②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③军机大臣掌握了国家最高决策权
④避免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答案:C
4、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步增大,主要在于()
A. 激化了阶级矛盾
B. 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 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 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
答案:D
【探究作业】朱元璋容貌之谜猜猜看:哪个是真正的明太祖?你从中有什么感想?
相传朱元璋登基后,诏传天下丹青妙手,为自己画像。

第一位被召的画师,画得惟妙惟肖,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朱元璋看后,龙颜大怒,画师被砍掉了脑袋。

第二位画师被召,画得更加用心,但同样被拖出斩首。

第三位很聪明,他悟出了前两位画师被杀的奥秘,只是脸型的轮廓有些像,但却画得满脸和气,在慈祥仁爱中,又显得威严沉稳。

朱元璋看后,龙颜大悦,重赏了画师。

朱元璋到底长得怎么样,丑不丑,现在谁也说不清,成了一段历史疑云。

但我推测是不会丑到哪里的,不然在濠州起事的财主郭子兴,怎么可能把义女马秀英嫁给一个要钱没钱要长相没长相的穷和尚?
再说,相貌会遗传的,朱元璋生有朱标、朱棣等24个儿子,这么多“龙种”当中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肥耳、大下巴,与他长得相似?从明诸帝的画像来看,均无此长相啊,相反都与朱元璋的标准像差不多。

所以说,真实的朱元璋与“标准像”不会差得太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