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筑葫芦岛港纪实

合集下载

张学良,避暑葫芦岛始末

张学良,避暑葫芦岛始末

张学良,避暑葫芦岛始末打开文本图片集1930年7月2日至8月10日,张学良在渤海岸边的葫芦岛避暑长达40天,通过保存下来的档案资料可以看出,张学良此次名为“避暑”,实则“避战”,避免中原大战各方代表之拉拢。

张学良在这些看似“休闲”的日子里,始终关注中原大战局势发展,并与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

1930年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中原大战爆发后,张学良于当年3月发表通电,主张和平救国。

由于张学良所部东北军三十余万人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地方军事力量,张学良成为交战各派争相拉拢的对象。

当时,张学良正致力于“东北新建设”,修筑葫芦岛港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于是,1930年7月2日,张学良借参加葫芦岛筑港开工典礼之机,当日入住葫芦岛岛里4号楼(后人称其为张学良别墅),开始了在葫芦岛的避暑生活。

张学良此次在葫芦岛避暑期间的电文,目前在辽宁省档案馆能查到的有100余件,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甚至生活等诸多方面。

耐人寻味的是,7月3日,张学良抵葫芦岛后的第二天,日本东京同泽俱乐部主任庄余珠即从东京致电在葫芦岛的张学良,请示张学良“嘱买银首饰匣,已订三个,就中有一稍小,不悉可否?请急电示。

”电文内容竟然是请示张学良从日本东京购买首饰匣等事宜。

似乎给外界的感觉,张学良来葫芦岛是置身军政事务之外。

据当时的报纸报道,7月5日,张学良便对外宣布“因海上阅兵患了感冒,谢绝一切客人”,这从6日张学良回复孙传芳的电文中得到呼应:“弟抵岛后,因连日纷忙,颇感不适,俟稍愈,拟一阅沿线驻军,即行返省,届时必先电闻。

”事实上,孙传芳于前一日电告张学良,拟来葫芦岛面谈要事,张学良意识到孙传芳到来必然与中原大战有关,故称病谢绝了孙传芳的来访。

作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张学良在葫芦岛避暑期间十分牵挂东北军军务。

张学良先后致电或复电东北边防军万福麟、张作相两位副司令和荣臻参谋长,东北空军司令部代司令张焕相和副司令徐世英,东北军驻海拉尔第十五旅旅长苏炳文和东北军铁甲车大队大队长曹曜章,电文内容涉及到军械采购、铁路护路、剿匪、人事任免、发放军饷等方面。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传奇二:宁远之战震撼全国
宁远之战又称宁远保卫战、宁远大捷,发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 年)正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是明朝与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开 战八年来,明军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其传奇意义还在于这是一场以少 胜多的经典战例。此战和牧野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一同被列 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十大战例。
帝自二十五岁 征伐以来,战无不 胜,攻无不克,惟宁 远一城不下,遂大 怀忿恨而回。
——《清太祖实录》
努尔哈赤是否在宁远之战中被红夷大炮击 中负伤,长期以来成为历史疑案,至今众说纷 纭。事实上,最早记载其中炮的文字资料是朝 鲜史料《春坡堂日月录》。即使努尔哈赤没有 中炮,他的死也与这场战败后的心境郁闷有重 要关系。努尔哈赤死于背部毒疽,于宁远保卫 战7个月后不治身亡。
历史造就城市气质,传承城市精神,一座城市不能没有自己 的历史,历史是城市的魂魄和筋骨,是一座城市发展振兴的内在 潜力和精神动力。匮乏历史的城市,是没有根的城市。
葫芦岛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太多太多 的名人故事、朝代更迭、古今演变、文化衍兴。今天这节活动课 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我们的家乡——葫芦岛,共同感受家乡历史的 深沉与厚重!
很多经葫芦岛遣返回国的日侨 将葫芦岛视作“再生之地”,这 是佐佐木宗春女士捐资修建的位 于新区龙湾公园的感恩碑。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先
后有丸山岩、日本国际善邻协会等日本 友人和友好团体来葫芦岛故地重访。左 上图为当年从葫芦岛港遣返归国的日本 老人们重访仍在使用的马仗房火车站。
传奇五: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
张万年上将 参加过塔山
阻击战
中国独一无二的红色旅游景观—— 八位指挥塔山阻击战的开国将军去世
后相约安葬在昔日的战场上。

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业绩展

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业绩展

为迎接张学良将军百岁华诞,我们汇聚了400张珍贵的照片及60间文物,制作了大型《张学良将军业绩展》整个张岚由八部分组成,再现将军从青少年时代直至近期的历史足迹。

第一部分:关东骄子张学良将军字汉卿,号毅庵,1901年6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这是他的父亲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他一生共娶过六位夫人,这是他的原配夫人(照片),张作霖的生母——赵氏。

张作霖共生有8男6女,14个子女,张学良是长子,在1915年秋同吉林省梨树县的于凤至(年长张学良3岁)结为伉俪,婚后生有3子1女,三个儿子已去世,现在还有一个女儿张闾瑛,生活在美国。

这是出国前的张闾瑛。

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生有一个儿子张闾琳(90多岁),这是他们全家的合影。

请看展柜,这是展出的带有张作霖的半身头像的怀表,张作霖当兽医时用过的兽医箱以及当年帅府使用的腰牌。

年秋时代的张学良不但接受儒家教育,同时也接受西方文明的熏陶,只是他童年时的教师金梁先生。

1915年张学良参加了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并与青年会总干事阎宝航结为挚友,这位是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当张学良在聆听了他的《中国之希望》的演讲后,深受感动。

树立了“乃立誓本个人之良心,尽个人之能力,努力以救中国”的志愿。

第二部分:戎马生涯请看版文:我做梦也没想当军人,我想学医救人,结果成了杀人的医生。

张学良在1919年受命进入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学习,开始了主政东北的主政生涯。

这是讲武堂的生活照片。

这位是他的战术教官郭松龄(1925年起兵反奉,兵败被杀),他是一位民主主义思想极强的青年教官,也是张学良的挚友。

1920年张学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不久升为陆军少将,先后参加了吉林剿匪及二次直奉战争,屡立战功。

1925年升任中央军团长,1926年被东北政府授予良威上将军,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上将,张学良渴望和平统一,曾多次致电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这是张学良致北京爱国学生的一封慰问信。

孙中山先生十分赏识张学良的才干,这是1923年孙中山先生写给张学良的信,1924年孙中山亲笔题写了“天下为公”的墨宝,希望他以天下为己任。

张学良与东北经济建设

张学良与东北经济建设

“张氏父子与东北城市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张学良与东北经济建设蒋文祥张学良虽然出身军旅,但他深知“经济是一国的命脉,经济不能复兴,政治永远没有独立自主的一天!”[1] 1928年12月,张学良主政东北并实行东北易帜后,立即发出了“东北新建设,推行现代化”、“统一告成,建设开始”的号召,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着力发展农业,夯实经济基础;大力发展工业,提高经济实力;努力发展交通,增强经济活力,张学良为东北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拟对此作些研究与探讨,以求教于各位学界同仁。

着力发展农业,夯实经济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中国是个传统农业大国,在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农业经济始终占有很大的比重。

张学良根据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现状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停留于农村经济时代,只有农业经济发展了,整个国民经济才能繁荣。

如果农业经济上不去,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就不牢。

张学良充分认识到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中国“不像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国民经济基础建立于都市”,而中国社会经济“还停留在农村经济时代,工商业不十分发达”,“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目前还是建立于农村”。

[2] 因此,在他主政东北后,针对“东三省地域广大,物产丰富,未垦之荒地,未采之矿源亟待开发”的现实状况,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东北的农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张学良深谙寓兵于农之道,力推军队戍边屯垦。

1928年7月,张学良上任伊始,便成立了兴安屯垦区公署。

9月,张学良任命炮兵司令邹作华为兴安屯垦区督办。

10月,邹作华率部去洮南、索伦一带安营扎寨。

11月,划定兴安屯垦区四面界址及大致范围:南以热河省为界,西与内蒙古接壤,北到中东铁路,东与吉林省毗连。

其中包括辽宁省所辖之洮南、洮安、镇东、突泉、安广五县;黑龙江省所辖之景星、大赉、泰来、索伦四县;还有内蒙古之扎萨克图旗、镇国公旗、国什业图旗等。

邹作华设洮南、索伦两个屯垦中心。

张学良下令,军垦单位以邹作华的炮兵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和东北司令长官公署编余军官队为主体,制定了具体的《兴安区屯垦军章程》、《兴安区编余军官合作开垦章程》和《兴安区编余军官队授地办法》[3]。

张学良与东北国民外交协会

张学良与东北国民外交协会

宪兵侦缉 队十涉 , 赵尚志等三名共产党员被 学 良也后悔吃亏上 当, 但他对苏联在中东路 卢广绩不得不草草结束会议。 在会场出现混
而另 乱时 , 便衣侦探并 未出面制止 , 他们 只是在 捕入狱 , 这就是 中共满洲省委文件 中多次提 管理中专断行为的不满并未完全消 除, 到的“ 国民外交协会事件” 。如今这一事件已
案 博 览

王连捷
王惠 宇
张学 良认 为国民外交协会在 当时特 定 高 , 这就是说 响应我们的比他们 的多些。当 环境下 以人 民外交为依托在维护 国家主权 时在场 的群众 最多的是兵士 、 警察, 其余便 的斗争中发挥 了特殊重要 的作用。 由于东北 是学生 、 市 民。” 国民外交协会事发 的第 二 对于以李子芬为书记的新一任满洲省委 会议》 。 苏是亲美学者 ' 冈 4 参加太平洋会议归 国民外 交协会在 民办转为 官支 民办后 只有 天 , 给 两年便发生 了九一八事变 , 其外交活动的详 来说 , 这也是到任后写给党中央的第一份正 来 ,新省委估计他在会议 上要 吹捧美 国, 张学 良引进美资修筑葫芦岛港造舆论 , 因此 情大都鲜为人知 ,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它也缺 式 的工作报告 。报告具体 的内容共有 四项 ,
张学 良
乏系统专门性 的研究 , 为此笔者愿就这样一 其 中三项还 仅仅是新省委红五月期 间的工 决定派党员参加 ,伺机夺 取讲坛宣传反帝 ,
据赵 个成立 仅有两年 的民众 团体在 外交层面所 作计划 ,只有第三项是确确实实 已经发生 , 并组织反帝大同盟盟员前去鼓掌助威。 发 挥的独特作用 以及它 与张学 良政权 的特 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的事情 。 这是国民外交 俊清先生考察 ,赵尚志这次发言很精彩 , 一
众会议 。因到的人数太少 , 故在遣 f 卓 会场 中 前外交协会已经举行 了 1 1 次讲演会 ,这次 不定会惹出更大的乱子 。 去呼 口号 , 我们的 口号比敌人 的E l 号声 浪要 是第 1 2 次, 邀请苏上达委员讲演《 泛太平洋

探析张学良执行不抵抗命令之缘由

探析张学良执行不抵抗命令之缘由

对于自己除应得的薪俸外,如官银、兴业两 吏,全省官员“贪赃枉法的,轻者撤职,重者
行,年终应分给财政厅长兼两行督办的提 依法惩处;奉公守法著有政绩的,予以奖
成‘个人花红’,八万余,五万余,他都拨归 励、提拔重用。”因而,“就当时奉天省仕途
公账里。”[6]29 可见,在清正廉洁方面王永江 风气来说,确实一度出现了有条不紊比较
从来没敢搞得这么厉害,我也判断,这样干 张学良召集两次军政界人士的会议,会上 慑国内复杂的军阀混战。另外,张学良想维
对你日本也不利啊,你要这样做,你在世界 主要意见仍然是用国联抑制日本,正可使 护自己和中央的关系从而想达到全国抗日

上怎样交代?那个时候,我们也迷信什么九 日本内阁对付军部。会议的意见都符合张 的目的,他也在迟疑和犹豫。
张学良的“改旗易帜”虽然让蒋介石吃了定
提到张学良和蒋介石的关系,不得不 名誉扫地,张学良背上“不抵抗将军”的骂
心丸,但日本和张学良的关系却逐步恶化。 从中原大战谈起,蒋、冯、阎中原大战,张学 名。不仅如此,东北人民遭到了前所未有的
另外,1929 年中东路事件的教训更让 良率东北军入关,蒋介石成为这次内战的 灾难,东北难民流亡失所。“不抵抗政策”的
援蒋介石,并被任命为陆海空军副司令,虽 一定的影响,但决策权仍然在张学良。可以 抗政策”。张学良后来曾说过“:过去我们对
然张学良只是副司令,但他在东北乃至全 这样说:张学良当时的心态和蒋介石大体 日本办事情,‘南京事件’也好,‘济南事件
国的地位都是不容忽视的。显然这时的蒋 上是一致的,所以并不存在被迫执行“不抵 也好’,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你责备我
国公约、国联、门户开放,你这样一来,你在 学良的想法,当然也就更加深了他依赖国

大帅府建筑历史风貌调查

大帅府建筑历史风貌调查

大帅府建筑群建筑风貌历史调查大青楼大青楼建成于1922年,是一座三层仿罗马式建筑。

在上世纪20年代的沈阳,大青楼与故宫里的凤凰楼,并称为城里的最高建筑。

但大青楼看着似乎比凤凰楼略矮一些,也远没有凤凰楼那种君临天下舍我其谁的气势。

当时张作霖贵为东北的最高统治者,实业开遍黑土地,家财何止万贯,他完全可以把自家的新楼建得比凤凰楼高几米,从而成为奉天的最高建筑,以昭显自己在东北的最高地位。

但为什么抢惯风头的张作霖这次却委屈自己,建了一所与凤凰楼等高的住宅呢?帅府东院扩建工程是1918年开始的。

此时的张作霖刚刚经过几年的打拼,如愿登上东三省巡阅使的宝座。

1919年8月5日,东三省的军政大权都落入张作霖手中,张作霖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然而并非高枕无忧。

急欲扩充实力,图谋中原的野心使他在关内树立了很多强敌。

1918年年初,秦皇岛军火大劫案,使张作霖与北洋政府总统冯国璋和参与购买武器的地方势力阎锡山、陈树藩等结下了大仇。

1920年,张作霖以直皖战争调停人的身份进入北京,又与吴佩孚结下仇怨。

纵观当时的局势,关内各派势力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且又经常为了各自的利益勾结在一起。

只有张作霖孤悬关外,被众强敌视为卧榻旁蛰伏的一只猛虎。

当年朱元璋向朱升讨问大政方略时,朱升说了9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当时张作霖的身边,有许多如王永江等才高谋深之士,也有不少宿耆大儒,他不可能不知道朱升所讲的这9字名言,凭他的聪明,自然也会对“缓称王”的含意有着深刻的理解。

故宫的凤凰楼,是当年满清的皇宫,是皇权的象征,你建一座比凤凰楼还高的宅邸,很容易让关内的强敌抓住“谋篡”的把柄,从而兴起讨逆之师,为自己惹祸。

当然,这只是猜测,但有一件事,却很能说明张作霖当时的心理。

1919年11月10日,张作霖在奉天召开“东三省巡阅使张公召集奉天五十六县乡耆会议”,到会者共330人。

会上,张作霖登台演说,告诫各乡耆“应负息事宁人之责,否则外患方殷,国复多乱,恐奴隶牛马之事,不久见之矣。

葫芦岛百万日侨俘大遣返

葫芦岛百万日侨俘大遣返

葫芦岛百万日侨俘大遣返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6年第24期面朝锦州湾的辽宁葫芦岛港,有一座“葫芦岛筑港开工纪念”碑亭,那是张学良1930年所立。

在碑亭后面不远处的山坡上,还横卧着一块纪念碑,碑中间一行大字是“日本侨俘遣返之地”。

这块纪念碑述说的是中日关系史上极为特殊的一页: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仍有一百多万日侨俘滞留在我国东北地区。

这一年5月7日18时30分,从这里启程的两艘登陆艇,满载着2489名日侨俘,前往日本佐世保港。

在其后的3年里,从葫芦岛港遣返回国的日侨俘总数达1051047人,史称“葫芦岛大遣返”。

回首当年被遣返的往事,多年后重返故地的立石节子女士说:“自己能活着回来,真是不可思议,是我的幸运。

当年在中国,如果没有中国人的帮助,说不定我已经死了,能活着回来真是我的幸运。

”“东北地区的百万日侨俘大遣返,说明中国政府和人民认真履行了《波茨坦公告》的条款。

《波茨坦公告》第九条规定:‘日本军队在完全解除武装以后,将被允许其返乡,得有和平及生产生活之机会。

’70年前,中国政府和人民尽最大的可能帮助百万日侨俘回国,体现了受尽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曾潜心研究这段历史的辽宁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原研究员张志坤说。

在人类的战争史上,善待战败国的侨民和俘虏,尤其是曾深受侵略者祸害的胜利者一方有此人道主义的善举,迄今为止并不多见,这同样不应被今人遗忘。

“国策移民”,战败后形同弃民时光回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

给全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幕。

“当时,滞留在海外的日本人约有660万人,其中日本军人(含随军家属)和民间人士约各为一半。

这其中,滞留在中国各地的日侨俘多达350万人,占日本滞留海外总人数的50%以上,这350万人中还不包括被苏军押往西伯利亚的59.4万日军俘虏。

”辽宁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关亚新告诉记者。

1945年9月29日,重庆中美联合参谋会议提出备忘录,要求“尽快制定遣送日人计划”。

葫芦岛家乡的党史故事

葫芦岛家乡的党史故事

葫芦岛家乡的党史故事1930年张学良修筑葫芦岛港,是中华民国建立以来、东北易帜之后东北乃至全国的重大事件。

当时国内各界赞扬此次筑港是20年来的伟大壮举,堪称“中国复兴之曙光”。

张学良将军下决心修筑葫芦岛港不仅有自然、历史的原因,而且有着更深刻的现实背景。

葫芦岛港位于渤海湾的北岸、现葫芦岛市所属连山湾内,介于秦皇岛、营口两港之间,地处辽西走廊的中部。

全岛由西北而东南深入海中,犹如葫芦漂浮在海面,故而得名。

岛上山峦起伏,气候温和,南侧海深六七米,夏无飓风,冬不结冰,被誉为东北天然良港。

早在1908年,东三省都督徐世昌就聘英国工程师秀思在奉天沿海进行了3个月的勘测,最后选定葫芦岛为建筑商港最适宜之地。

秀思把葫芦岛港称为“奉天无偿输出最便利之商港”,“此港西与秦皇岛为唇齿,北与京奉路相连,故可控制华北,成辽东之要隘”。

1909年锡良任东三省总督后,于1910年三次上书朝廷,极力主张速下决心建葫芦岛港。

宣统皇帝同意后,1910年任命奉天劝业道黄开文为葫芦岛开埠总办,聘秀思为工程师,10月开工,进行第一次筑港。

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经费缺乏,工程建设断断续续。

一年多时间,建成了连山到葫芦岛铁路7.5里,修防波大堤400英尺,建办公处、工棚等部分建筑物。

中华民国建立后,1915年多人向徐世昌(时任北洋政府国务卿)提出建议,将葫芦岛港租给华侨。

1916年通裕铁路公司经理陈世南也曾向东北当局请求修筑葫芦岛港,同时北京政府多次核议继续举办筑港事宜,但最终都没有付诸实施。

1919年,孙中山在《远东时报》6月号发表了著名的《实业计划》,该计划认为葫芦岛名列9个三等港首位,提出了修建葫芦岛港的设想。

同年秋,欧美资本家屡次表示愿意投资开辟葫芦岛港。

为防止外资介入,北京政府交通部倡议,与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合办,最终达成协议。

1920年任命周肇祥为葫芦岛商埠督办,进行第二次筑港。

3月1日起先后组建工程、总务各科,聘请技术、翻译、顾问等人,地方派驻警察维持治安,手续完备,人员资金到位,筑港即将开工。

中原大战(五)蒋系中央军的战争准备

中原大战(五)蒋系中央军的战争准备

中原大战(五)蒋系中央军的战争准备此次大战,蒋介石以劣势兵力取得决定性胜利,充分展示了其军事、政治上的才能,是其个人历史上的巅峰之作。

真可谓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天时、地利、人和样样占了先机。

其实蒋介石之所以胸有成竹,主要是因为对反蒋阵营的真实实力很摸底。

虽然反蒋联军号称六七十万,自己的军队总共才五六十万,好像兵力劣势,但实际上除了阎冯两部,剩下可以说都是乌合之众,而他的第一集团军这段时间励精图治埋头苦干,不仅战斗力增长很快,尤其是所有将领上下同心,都拥护他这个中央领袖兼校长。

此时的蒋系军队,以徐庭遥后胡宗南的第一师为代表,整体装备水平远高于反蒋联军,战斗力不容小视。

同时,蒋介石自从驱逐了苏联顾问,中断了中苏关系,开始与德国交好,并聘任了大批德军顾问,引进了德式武器装备,整体战力大大提高。

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对东北军张学良的成功拉拢。

当时的张学良及其东北军在内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实力仅次于蒋介石,若以海空军论,则东北军较之蒋、阎、冯、桂之和犹占优势。

交战双方都明白,战争的关键,是张学良站在哪一边。

因此双方都极尽其讨好、拉拢之能事,在但张学良在战争初期严守中立,力主和平,极力避免东北军卷入这场内战,避开各方代表的纠缠。

怎奈各方纷纷派代表阎锡山先派出梁汝舟、张维青、温寿泉,继之又派出傅作义、贾景德;冯玉祥则派出邓哲熙、门致中、薛笃弼;以汪精卫为首的扩大会议派则派来陈公博、覃振等,在整个中原大战期间,张学良成了时局中心人物,各方代表纷至沓来,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游说。

怎奈张学良不为所动,声称:“目前不过后来张学良心中的天平渐渐倾向蒋介石。

在蒋、阎、冯、汪竞相取媚于张少帅时,何以蒋介石接到张少帅抛下来的绣球呢?史传家评论说:“蒋与阎、冯对张的争取,好像是一场市侩流氓与乡间土财主的竞争,土财主爱财如命,一毛不的确如此,当初,阎、冯派贾景德、薛笃碧为代表与张学良联系,阎只发给贾1000元,冯只发给薛500元。

千古功臣张学良

千古功臣张学良

千古功臣张学良张学良去世了,一个影响了中国20世纪进程的人物,一个众说纷纭、毁誉交加的人物,离开了这个充满矛盾纠葛的世界。

然而他的精神却一直激励着我们。

张学良对中国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东北易帜。

1928年,在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执掌了东北军政大权。

面对日本人的步步紧逼,张学良毅然决定倒向南京,青天白日旗在东北飘起。

从此,中国实现了辛亥以来的第一次统一。

尽管这个统一还有许多问题,但却在民国史上是划时代的。

在这一点上,张学良功不可没。

易帜以后,张学良积极对抗日本,在他的主持下,东北各省设立了国民党省党部,国民政府在东北建立了新的交通委员会,营建自己的铁路系统和电信系统,发展葫芦岛港以对抗日本治下的大连港,拒绝延长日本的租借地,禁止当地群众为日本人工作,以制止日本人在东北的矿山开采和森林采伐。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东北有大量日籍朝鲜人失业,山东(特别是青岛)的日籍朝鲜人则大量移民东北,加剧了南满株式会社的危机。

正是这一局势,使日本人把南满株式会社的危机看作是中国人排日的结果。

特别是日本军队的极端分子,为了保住日本在东北的侵略权益而挑起了九一八事变。

从1928年到1931年,除了对抗日本外,张学良对苏俄也日益强硬。

1927年,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苏联与国民政府不再合作。

1928年底东北易帜以后,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张学良试图强行收回中东路的权益,引起了中苏之间的中东路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1929年7月18日,苏联政府宣布正式与中国断交。

中苏断交后,张学良与苏军又发生武装冲突,但是,东北军同苏联红军的战斗力相差过于悬殊,张学良失败。

此后,双方于1929年12月22日签订了《伯力会议议定书》,承认中东路恢复冲突前的状况,并规定1930年1月25日在莫斯科举行会议,讨论中东路问题,协商中苏复交和通商事宜。

1930年10月11日,中苏莫斯科会议召开,中方代表为莫德惠,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坚决主张中国收回中东路,“坚持到底,不辱使命”,因此,在中东路问题上就陷入僵局,根本未涉及复交和通商问题。

妥协与对抗

妥协与对抗

㊀㊀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妥协与对抗:葫芦岛筑港引起的中英铁路债务交涉郭少伟,马陵合摘㊀要:㊀1928年12月东北易帜后,为构建独立自主的东北交通体系,张学良与铁道部共同制定葫芦岛筑港计划,以北宁铁路余利作为筑港经费,此举引起英方抗议㊂中英双方围绕铁路收入余利使用权问题展开多轮交涉,中方为推进筑港工程一度进行妥协,但英商中英公司并不满足,力图彻底解决铁路债务纠纷㊂中方为完成筑港的既定目标,未再理会英方抗议,遂按照计划开始动工㊂筑港交涉不仅反映出外国资本与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折射出抗日战争爆发前英国对华关系的调适与发展㊂关键词:㊀中国铁路史;葫芦岛港;北宁铁路;南京国民政府;东北地方政府;中英公司;铁路债务基金项目:㊀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 中国近代铁路投资中外档案资料整理㊁研究和数据库建设 (21&ZD230)作者简介:㊀郭少伟,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铁路史研究, E-mail:571890688@;马陵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经济史㊁铁路外债史研究㊂引用格式:㊀郭少伟,马陵合.妥协与对抗:葫芦岛筑港引起的中英铁路债务交涉 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37-54.1928年底,张学良执掌东北政权之后,积极呼吁进行 东北新建设 ,提出以铁路为血脉㊁以自主海港为输出口的路港一体化交通发展策略㊂建立自主的葫芦岛港,既是张学良寻求军事现代化的愿望,也是其构建自主化的东北交通体系的必然要求㊂学界对于葫芦岛筑港早有关注,且成果颇丰㊂大多数研究者认同葫芦岛港的建设是挽救利权㊁抵制 满铁 扩张的必要之举,是构建自主的东北交通体系的重要一环,但是多侧重于对葫芦岛筑港历程的梳理,对葫芦岛筑港与北宁铁路债务问题以及筑港引起的中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外交涉则少有关注,或仅泛泛而论①㊂从中外关系角度出发,关注中英公司在对华铁路债务交涉中所扮演的角色,阐释外国资本与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之间的关联,是本研究的重要切入点㊂本文基于英国外交部档案与中国台湾 国史馆 档案,通过对1929 1930年葫芦岛筑港引起的铁路债务交涉的梳理,探讨铁路债务交涉的缘起㊁焦点及交涉过程,以冀深化对近代铁路外债和中英关系史领域的研究㊂㊀㊀一、葫芦岛筑港的历史背景(一)葫芦岛筑港起因日俄战争后,日本根据‘朴次茅斯条约“获得了俄国中东铁路长春至旅顺口段及旅顺大连两港之租借权, 自此以南满铁路为其侵略之大动脉,而以大连港为其尾闾,东三省的经济命脉入其掌握 1 ㊂到1912年,大连港的吞吐量超过营口港,成为了东北第一大港,东北的经济命脉被日本通过 满铁 和大连港所控制㊂为了抵制 满铁 在东北的侵略扩张,1924年5月张作霖成立了 东三省交通委员会 ,并制定了一系列自建铁路计划,希望构建由奉系掌握的东北铁路网,打破 满铁 在东北铁路网中的垄断地位㊂1928年张作霖去世后,张学良继续主持东北自建铁路网的建设㊂ 至1930年,北平至齐齐哈尔线正式通车,建立了北宁㊁打通㊁郑通㊁郑洮㊁洮昂五路联运制度㊂同年十月,北平至吉林正式通车,实行北宁㊁沈海㊁吉海三路联运,实现了张作霖的东西干线计划,将南满铁路置于中国铁路的包围之中㊂ 2 1930年,东北交通委员会在原有自建铁路基础上,出台了更加庞大的三大干线②总体规划,拟于5年内建筑支线27条,建筑费用约需2000余万元 3 ㊂83①②参见刘灿‘近代葫芦岛筑港活动及意义(1908 1931)“,辽宁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张博‘张学良与葫芦岛港“,刊于‘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钟桂华‘张学良将军与葫芦岛港“,刊于‘中国地名“2012年第12期;吴限‘葫芦岛筑港的悲壮往事“,刊于‘共产党员“2019年第42期;吴限‘葫芦岛港“,刊于‘兰台世界“2015年第12期;何莉‘在葫芦岛修筑中国人自己的海港“,刊于‘兰台世界“2011年S3期;李勤‘一隅海门悲欢史 葫芦岛港兴建通航始末“,刊于‘党史纵横“1993年第1期;张博‘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的历史使命及其命运探析 以葫芦岛开埠为中心的考察“,刊于‘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6期;张丽云‘张学良筑葫芦岛港纪实“,刊于‘百年潮“2006年第4期;姚永超‘近代港口运营模式及其绩效研究 以营口㊁大连㊁葫芦岛港为例“,刊于‘大连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1期㊂三大干线 指的是:第一条,从葫芦岛起,经锦州㊁沈阳㊁海龙㊁吉林㊁五常㊁依兰,直达黑龙江下游的同江,称东大干线;第二条,从葫芦岛起,经锦州㊁大虎山㊁通辽㊁洮南㊁昂昂溪㊁齐齐哈尔㊁嫩江,直达黑龙江最北部的黑河,称西大干线;第三条,从葫芦岛起,经朝阳㊁赤峰,直达内蒙古的多伦,称南大干线㊂93妥协与对抗:葫芦岛筑港引起的中英铁路债务交涉虽然东北地区的铁路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样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正如时任北宁铁路局局长高纪毅所言:东北的交通,在中国境内算得首屈一指,轮铁纵横,虽不能说是密如罗网,已经是四通八达了,不过他有三个短处,所以尚不能充分的发挥妙用㊂第一个短处,是网结得密,却无网领可携㊂第二个短处,是孤翼独进,难收水陆发荣之效㊂第三个短处,与友邦经营的国际铁路逐渐变成了孤立的局势 挽救这种失败,要紧的是在以上所说的三个短处想出个 一举三得 的办法 这个 以一贯三 的办法,我们想来想去,想出来了,就是海港㊂ 4东北当局认识到,要发展东北铁路网,开辟新港口刻不容缓㊂而 查东北可筑港之处,惟有安东㊁营口㊁秦皇岛及葫芦岛等处,而安东不通自筑之路,营口水浅封冻,秦皇岛则坏地险僻,不易 旋,惟葫芦岛适于筑港之条件,葫芦岛位于秦皇岛与营口之间,于经济上军事上均占极重要之位置,海底多为泥土,易于开浚,且冬季之结冰期间,一年不过旬日内外,故以之筑港,最为适宜 5 ㊂(二)葫芦岛筑港计划及经费筹措实际上,葫芦岛筑港在清末便已启动㊂1908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最早提出修建葫芦岛港,并任命董开文为总办,聘请京奉铁路英国工程师秀思(W.R.Hughes.)为总工程师,对葫芦岛进行查勘,制定筑港计划㊂1910年4月,东三省总督锡良㊁奉天巡抚程德全会商度支部及其他各部商讨葫芦岛筑港的经费问题,计划以海关税收做抵,借支500万两作为筑港经费㊂当时清政府正筹划向美国举债修筑锦瑷铁路,美国人司戴德(Willard D.Straight)以锦瑷铁路经过葫芦岛为由,要求承建葫芦岛港,而锡良与程德全担心葫芦岛港筑成后被美国人掌控,所以反对将筑港经费归入锦瑷铁路借款之中①㊂根据郑孝胥与司戴德磋商的结果: (一)此项工程如系中国筹款自修则已,倘若借款,必应向该公司(英国宝林公司)议借;(二)包工一事临时投标以价廉者承办㊂ 6 由此可见,东北地方当局已初步确立葫芦岛自筹筑港经费的建设方针㊂1910年8月,在度支部的支持下,东三省官银号划拨10万元用于购地堪埠,后又提用东省监务局盈余以及各项杂款积存作为筑港经费㊂1910冬,在东三省公署设立葫芦岛筑港处,正式开始动工㊂但筑港工程仅进行一年,便受革命影响被迫中断,此次开工并无借款,工程也未外包㊂中华民国成立后,曾经有几次续筑葫芦岛港的提议,但都因种种原因未能开工㊂1912年2月,东三省都督赵尔巽即预备恢复葫芦岛工程,6月,赵尔巽派遣候补道员范其①转引自刘灿‘近代葫芦岛筑港活动及意义(1908 1931)“,辽宁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㊂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光调查葫芦岛开埠工程,范其光调查后上报奉天省公署, 惟第一段海堤等工现已过半,自应赶办完毕并当设法保持以免巨款虚糜,而待将来接续也 ①㊂但奉天省财政支绌,无力续建,希望中央政府给予支持, 查葫芦岛开辟商埠所估海堤工程不惟关系奉省一隅商务并与全局所关,匪细所称奉省财力艰绌,此项工程应改归中央直接管理自属正办 ②,但并未得到回应㊂1915年,北洋政府国务卿徐世昌趁欧战正酣,计划召集南洋华侨,将葫芦岛到赤峰的铁路以及 葫芦岛㊁洮南㊁赤峰三处商埠一律租给华侨 7 ,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实行㊂1916年,通裕铁路公司出于锦西煤矿输出的考虑,曾经向地方当局请求修筑葫芦岛港,最终也因经费不足未能开工 8 ㊂1919年张作霖重提修建葫芦岛港,并派株钦铁路代理总工程师苏里文(Sullivan)制定筑港计划㊂为防止利权外溢,北京政府和张作霖商议,由交通部和奉天省政府合作筑港,拟定由京奉铁路盈余项下支出500万元,再由奉天省库陆续拨付500万元,共计1000万元,作为筑港经费③㊂1922年直奉关系恶化,奉天省政府解除了和北京交通部的合办契约,省部合筑葫芦岛港的计划被取消,奉天省政府独立承担葫芦岛的筑港事业㊂后因筑港经费迟迟未能落实,此次筑港计划也未能实行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东北的政治局势更为紧张,葫芦岛港也再度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㊂1919年孙中山在‘远东时报“上发表了著名的‘实业计划“,对葫芦岛港给予充分关注,认为葫芦岛港本身有十分优越的地理条件,其 位置远胜于大连 ,其到海所经铁路比大连短200英里,周围也有丰富的煤田,经过开发甚至可以取代营口列为二等港的首位,主张通过铁路的建设把东北和蒙古东部作为葫芦岛港的经济腹地, 此港又可计划之,以为东蒙古及满洲全部之商港,以代营口 9 ㊂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除了其假想中的三个世界大港外,只有四个二等港,可见葫芦岛港在孙中山心目中的地位之高㊂葫芦岛港在1930年再次得以修筑也肇因于此㊂张学良接掌东北政权后,提出东北新建设的号召,拟办大事之一便是在葫芦岛开工筑港㊂1927年3月,张学良便派人勘探测量葫芦岛附近的海岸线,为筑港工作作准备㊂1929年3月,张学良亲自视察葫芦岛港㊂1929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孙科巡视北宁铁路沿线,并在沈阳与张学良举行会谈,孙科对东北当局的筑港计划极为赞同,表示葫芦岛港 关系于北宁路营业发展及东北对外交通,至为重要,尤应积极图维,以重建设 10 ㊂04①②③‘工程师范其光调查葫芦岛开埠工程及估勘辽洮铁路线路㊁查看辽河海口㊁辽河疏濬工程报告“,奉天省长公署档案,档案号JC10-3958,辽宁省档案馆馆藏㊂转引自刘灿‘近代葫芦岛筑港活动及意义(1908 1931)“㊂‘葫芦岛开埠工程等事“,奉天省长公署档案,档案号JC10-3699,辽宁省档案馆馆藏㊂转引自刘灿‘近代葫芦岛筑港活动及意义(1908 1931)“㊂转引自刘灿‘近代葫芦岛筑港活动及意义(1908 1931)“㊂14妥协与对抗:葫芦岛筑港引起的中英铁路债务交涉无论是铁道部还是张学良,此时都认识到葫芦岛筑港的当务之急是解决经费问题㊂筑港工程需款甚多,铁道部与东北政务委员会起初计划举借外债筑港, 经费需五千万元,当财政奇绌之际,此项巨款,只有仰给外债之一法 11 ㊂东北政务委员会遂与英法银团进行接触, 闻兹者向英法银行团磋商借款百二十万镑或百五十万镑,该银行团代表者已由天津来辽与东北当局商议 12 ㊂中方甚至一度与外国银团签订草约, 兹事前年由华比银行买办李光照介绍于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顾问吴晋,吴向东北政务委员会的杨宇霆㊁常荫槐建议,曾订筑五千万元借款草约,款由英法美银团出,担保品为黑龙江全省金矿及鹤立岗煤矿 13 ㊂由于不久后杨宇霆㊁常荫槐去世,该约未能履行㊂1927年7月,参与陇海铁路建设的荷兰银公司向北京政府表示愿意在陇海铁路完成后,集中建设葫芦岛港,请求前往奉天与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杨宇霆等人商议 10 ㊂杨宇霆认为葫芦岛 为奉天门户,借款一层必须慎重㊂荷兰于东省本无政治关系,惟其本国无钱,必将须转借他国,将来转生纠葛,不可不防 14 ,南京政府铁道部与东北政务委员会商议后,放弃举借外债的想法,主张采取提拨北宁铁路余利的方式来筹措筑港经费,认为这样既可以防止利权外溢,又可消弭日方之抗议, 因之英法银公司代表披屈变更计划,改为专办筑港 与顾维钧会晤结果,力避借款名义,由北宁路出款,由荷兰银公司垫款修筑,如此可杜日人之口,且可搪塞美前借款二千万之优先权 13 ㊂1929年9月,铁道部与东北当局经过讨论决定:由北宁路局主持开港事务,下设港务处,负责葫芦岛和营口港务;北宁路营业盈余不得提充军费,每月除北宁路经常开支㊁解部经费及偿还债务本息外,自1929年10月起,按月保留50万元,分存于天津㊁沈阳的边业银行,作为葫芦岛开港工程专用款 15 ㊂但因北宁铁路系英国资本建筑,且彼时铁路债务还存在违约的情况,故此举遭到英国债权人的强烈反对㊂英方认为,在每月铁路收入盈余仅70~80万元的情况下,按月提用50万元资金用于筑港的做法严重影响了铁路债务的偿还㊂㊀㊀二、中英铁路债务博弈的过程与焦点㊀㊀英方对葫芦岛筑港工程的抗议,实际上是中英双方在北宁铁路债务问题上的博弈,是中英双方对北宁铁路余利的争夺与控制㊂北宁铁路债务问题颇为复杂,不仅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政治互动,还与清末民初的英国对华铁路投资存在关联㊂北宁铁路余利是指在铁路营收中扣除运营费用和偿还铁路债务之后的净利润㊂虽然北宁铁路是中国最早的国有铁路线之一,但使用这笔资金却必须得到英国人的同意㊂北宁铁路的前身为关内外铁路,是清政府划拨官款修筑的第一条铁路㊂1898年10月,清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政府因筑路资金不足,与作为英国对华铁路投资特许机关的中英公司(The British& Chinese Corp)①订立‘关内外铁路借款合同“,举借英金230万英镑,用于展筑关内外铁路㊂1907年该铁路修至奉天,称京奉铁路,东北易帜后改称北宁铁路㊂北宁铁路建成后经济效益巨大,盈利颇丰,晚清至民国前期均居筑路之冠,偿还1898年借款后仍有大量盈余 16 ㊂该项资金不仅被用于展筑新线与改善经营,还常常被作为其他铁路借款的担保㊂因中英公司在与中国政府订立新的借款合同时,常要求中方提供切实的担保,中方遂以北宁铁路之余利作为借款的担保,其中1904年沪杭甬铁路借款㊁1914年沪枫铁路赎路借款和1921年唐榆双轨借款都是以北宁铁路余利作为担保的㊂1929年10月,中英公司对东北地方政府使用北宁铁路余利筑港表示抗议,并在此后与中方展开多轮交涉,双方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以下三个问题上:(1)唐榆双轨借款的偿还问题;(2)葫芦岛筑港合同是否违反1898年借款合同;(3)北宁铁路余利的优先使用权问题㊂(一)唐榆双轨借款问题唐榆双轨借款是1921年京奉路局为在唐山和山海关之间修筑双轨铁路向中英公司举借的债务㊂1921年3月,经北京政府交通部批准,京奉路局向中英公司举借50万英镑和200万银元,用于修筑唐榆双轨工程㊂合同规定借款自1922年7月起开始偿还,由京奉路局每月向伦敦汇丰银行拨交英金1万镑,向天津汇丰银行拨交银元5万元,直至借款偿清为止 17 ㊂该借款由中英公司直接借贷给京奉路局,并以京奉铁路余利作为担保㊂在地区政治局势动荡的背景下,双轨借款的偿还可谓一波三折㊂受政治局势的影响,在两次直奉战争期间,唐榆双轨借款债务一直未能偿还㊂张学良掌权后,于1929年2月恢复双轨借款的偿还,按照每月5万元的额度进行偿还㊂但中英公司对此并不十分满意,要求路局按照借款合同规定每月偿还1万英镑和5万银元,但都被路局以收入不足拒绝㊂截至1929年6月30日,双轨借款的英镑部分未偿还的本息约为41万英镑,而银元部分约为70.3万元②㊂至1929年底,北宁路铁路收入已大幅增加,但唐榆双轨借款仍每月偿还5万元,中英公司对此颇为不满,适逢此时铁道部又下令提拨北宁余利50万元作为葫芦岛港的筑港经费,遂招致中英公司的强烈抗议㊂中英公司认为,在每月铁路收入盈余仅70~80万元的情况下,按月提用50万元资金用于筑港的做法严重影响了铁路债务的偿还㊂中英24①②中英公司成立于1898年,由英国在华商业巨头怡和洋行和汇丰银行联合组建,其目的是要 在中国获得各项权益,推动公共工程企业,进行金融周转 ㊂中英公司成立后,受到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取得京奉㊁沪宁㊁广九和沪杭甬等铁路的承筑权㊂From Sir Davidson to General Kao Chi-yi,September17,1929,F.O.371/13904,F6019/31/10.妥协与对抗:葫芦岛筑港引起的中英铁路债务交涉公司代表布斯比(Boothby)指出,北宁铁路局局长高纪毅曾承诺在铁路收入增加时将恢复双轨借款的全额偿还,现在将铁路余利用于葫芦岛筑港的做法显然违背了其当时的承诺㊂为保证筑港工程的顺利进行,中方不得已做出妥协,铁道部于1929年11月指示北宁路局将双轨借款偿还额从5万元提高到10万元①㊂尽管中方作出让步,但并未消除中英公司的不满情绪,中英公司仍对北宁路局从铁路余利中向葫芦岛港工程每月拨付50万元的行为表示抗议㊂1929年12月,中英公司向英国驻华公使蓝浦生(Mile Lampson)致电,表示 北宁路经济效益极好,现正为葫芦岛港口开发计划预留大笔资金,公司要求北宁路局按合同规定的还款额,即每月1万英镑和5千元额度进行偿还 ②㊂蓝浦生随即将此备忘录转递铁道部,不久后北宁路局局长高纪毅作出回复,表示 修复铁路仍需大量资金,每月偿还10万元已是北宁路局所能承受的极限,暂无法按照合同规定的金额进行偿付 ③㊂在与北宁路局直接交涉无果的情况下,中英公司代表戴维森(Alec Davidson)于1929年12月初再次向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提出抗议,反对从铁路盈余中拨出大笔资金用于其他用途,并抗议路局未按合同规定将铁路收入存入天津汇丰银行④㊂1929年12月10日,铁道部作出回应,称 已向北宁铁路局发出指示,要求路局按约履行双轨借款的偿还责任 ⑤㊂但北宁路局高纪毅再次以 必须服从政府关于葫芦岛和洮山线项目拨款的命令,无法完全履行双轨借款的责任 为由予以拒绝,高纪毅承诺将在银元部分偿清后,开始偿还双轨借款的英镑部分⑥㊂由于铁道部和北宁路局相互推诿,中英公司只能再度向英国驻华公使蓝浦生发出请求,要求外交部给予协助㊂1930年2月3日,蓝浦生会见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再次向其施加压力㊂为避免英方进一步的交涉,中方不得已进行了妥协㊂1929年2月,铁道部指示北宁路局从1930年3月份起增加双轨借款偿还额为1万英镑和5万元: 现本部已再令饬该局,嗣后依照合同规定,每月偿付英金一万镑,银元五万元,以清纠葛㊂倘该路依照合同偿还借款,则该公司当亦无可借口 ⑦㊂34①②③④⑤⑥⑦From Sir mpson to Foreign Office,December3,1929,F.O.371/14678,F225/21/10. From Sir mpson to Foreign Office,December3,1929,F.O.371/14678,F225/21/10. From Mr.Davidson to Sir mpson,January6,1930,F.O.371/14678,F1332/21/10. From Mr.Davidson to Sir mpson,January6,1930,F.O.371/14678,F1332/21/10. From Mr.Davidson to Sun Fo,January23,1930,F.O.371/14678,F1951/21/10.From Mr.Davidson to Sun Fo,January23,1930,F.O.371/14678,F1951/21/10.‘北宁路双轨借款各节略请查照“,中国台北 国史馆 藏外交部档案,档案号020-041106-0007㊂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然而,唐榆双轨借款的全额偿还并未让中英公司满意,戴维森在4月致蓝浦生的电报中提出 公司(即中英公司)并不满足于枫泾铁路赎路借款和唐榆双轨借款的偿付 ①㊂中英公司担心 政治局势的变化会破环现有债务偿还方案 ②,要求中方在余利充足的情况下优先偿还债务,将 所有剩余的收入用来支付公司和其他英国债权人的债务 ,防止债务偿还再次因政治局势的变化出现问题,故中英公司以葫芦岛筑港合同违反1898年关内外借款铁路为由继续与中方交涉㊂(二)葫芦岛筑港合同争议1930年1月22日,戴维森赴南京与铁道部部长孙科会谈,希望铁道部下令北宁路局停止向葫芦岛工程拨款,并指示路局按时履行偿还责任㊂孙科一方面答应就此事与张学良进行协商,另一方面也正式告知戴维森,铁道部目前正在与荷兰治港公司(Nederlandsche Maatschappij Voor Havenwerken,N.Y.)就建设葫芦岛港问题进行谈判,预估金额为450万美元㊂孙科希望戴维森代为询问,作为备选方案,中英公司是否愿意为该项目提供125万英镑的借款,提出该项借款可以北宁铁路的剩余收入作为担保㊂戴维森在征询董事会的意见后,于1930年1月28日正式回复孙科,表示 在北宁铁路的违约债务偿清之前,不能为葫芦岛项目提供融资 18 ㊂实际上铁道部与北宁路局并未寄希望于中英公司董事会的同意,所以还未等戴维森做出正式回复,铁道部便于1930年1月24日指示北宁铁路管理局局长高纪毅与荷兰治港公司驻华总代表陶晋施在天津签订了‘建设葫芦岛海港合同“,合同规定: 荷兰治港公司为葫芦岛海港承办人,工程造价共计640万美元 工程用款由北宁路局在每月月末分批交付,每批为9.5万美元 19 ㊂实际上,中方原本便未打算向中英公司举借债务,孙科对中英公司的询问更多是形式上的㊂一方面,在清末筹建锦瑷铁路之时,中方便将葫芦岛筑港的借款优先权授予了英商宝林公司,此时如向中英公司举借筑港之经费必然引起纠葛,故中方并未真正考虑向中英公司举借债务;另一方面,从维护利权的角度出发,中方希望将葫芦岛港建设成为拥有完全自主权利的东北第一大港,从而削弱大连港在东北地区的优势地位,而英国本就对北宁路有较强的控制权,中方绝不能接受葫芦岛港再为英国所掌握,于是铁道部最终将葫芦岛港工程正式转包给荷兰治港公司㊂1930年2月初,中英公司得知中荷签订葫芦岛合同后,便向中方提出强烈抗议,请求英国外交部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取消筑港合同,认为该合同严重违反了44①②From Mr.Davison to Sir mpson,April11,1930,F.O.371/14726,F3007/775/10. From Mr.Boothby to Mr.Mayers,March24,1930,FO371/14678,F1707/21/10.。

张学良之功过

张学良之功过

张学良之功过风流少帅张学良,去世于2001年10月14日,在这之后存放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院的《张学良日记》的公开,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全新的张学良,这位被共和国称为“千古功臣”的张少帅到底是供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呢?功其一:东北易帜说到张学良对中国贡献,莫过于东北易帜。

1928年,在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执掌了东北军政大权。

面对日本人的步步紧逼,张学良毅然决定倒向南京,青天白日旗在东北飘起。

从此,中国实现了辛亥以来的第一次统一。

尽管这个统一还有许多问题,但却在民国史上是划时代的。

在这一点上,张学良功不可没。

易帜以后,张学良积极对抗日本,在他的主持下,东北各省设立了国民党省党部,国民政府在东北建立了新的交通委员会,营建自己的铁路系统和电信系统,发展葫芦岛港以对抗日本治下的大连港,拒绝延长日本的租借地,禁止当地群众为日本人工作,以制止日本人在东北的矿山开采和森林采伐。

从1928年到1931年,除了对抗日本外,张学良对苏俄也日益强硬。

1927年,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苏联与国民政府不再合作。

1928年底东北易帜以后,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张学良试图强行收回中东路的权益,引起了中苏之间的中东路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1929年7月18日,苏联政府宣布正式与中国断交。

中苏断交后,张学良与苏军又发生武装冲突,但是,东北军同苏联红军的战斗力相差过于悬殊,张学良失败。

此后,双方于1929年12月22日签订了《伯力会议议定书》。

过其一:九·一八事变中的不抵抗态度九·一八事变大家都熟悉,张学良在九·一八的不抵抗,正是困扰了他一辈子的奇耻大辱。

但是,让我们设身处地为少帅想想:东北易帜的目的,就是依赖全国的力量抗拒日本和苏俄。

仅仅靠东北自己的力量,能同日本作战吗?绥芬河、诺门坎与苏俄军事对抗的失败,很明显是前车之鉴。

在抗日问题上,张学良打定主意服从中央。

而此时的中央,根本没有对日开战的实力和准备。

那些认为仅仅靠着东北军就能在九·一八事变中击退日本的网友,不光是对事变前夕东北的双方兵力状况不清楚,而且恐怕有点判断上的偏差,同那种认为三元里抗英式的举动就能打败英国人的思路是类似的。

张学良与中东路事件的缘起

张学良与中东路事件的缘起

张学良与中东路事件的缘起∙分类:大学学报∙作者:王海晨胡玉海∙字数:2870来源: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摘要:关于中东路权益的交涉,是伴随铁路修建开始的,到上世纪20年代初,中俄双方先后签订了《中俄协定》、《奉俄协定》后,交涉中的矛盾并未因此而结束。

张学良执掌东北军政后,为争取两协定赋予中方的权益,对苏采取了强硬的交涉手段,导致中东路事件的发生。

中东路事件发生后,致使收回中东路权益的目标未能实现。

客观分析,张学良收回中东路权益的初衷及强硬立场是正确的,但他对内外局势的错误判断,并接受蒋介石“武力接管”中东路的主张是错误的。

从外交史上看,这一教训是深刻的。

关键词:张学良;蒋介石;中东路事件中图分类号:K 264.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758(2009)04-0336-061929年发生的中东路事件,是以张学良下令武力强行收回中东路管理权引起的;事发后,苏方武力侵犯我边界导致军事冲突;在军事冲突中东北军失利,张学良又不顾蒋介石反对与苏方进行和谈。

当时就有人批评张学良是“无端挑衅,又无端投降。

恰值中东路事件80周年之际,重评张学良与中东路事件缘起,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东路交涉源流与本质中东铁路,在中俄两国通过《中俄密约》共同修建时,称东清铁路。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改称中东铁路。

中东路所辖线路分为三段:哈尔滨至绥芬河一段为东线;哈尔滨至满洲里一段为西线;哈尔滨至长春一段为南线。

全路是横贯东北的交通动脉,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及战略地位。

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于1919、1920年分别发表两次对华宣言。

在第一次宣言中,苏联政府明确宣布:“愿将中东路及帝俄政府夺取的一切矿场、林场、产金地和其它租让企业完全无偿交给中国人民”。

而在第二次宣言中关于中东路问题,又从第一次宣言的立场上退了下来,称“俄国对于中东铁道其所有财政上及经济上之利益,预须设法维持。

两次宣言的立场变化,是苏俄政府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策略,本质上都是维护苏俄的自身利益。

葫芦岛旅游攻略

葫芦岛旅游攻略

我们常把中国的版图比喻成报晓的雄鸡,葫芦岛就是挂在雄鸡项下的一颗珍珠。

她位于辽宁省西南沿海,东邻锦州,西接山海关,北枕燕山余脉,南临渤海湾辽东湾,素有“关外第一市”之称。

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很早就有人类在这里休养生息,有文字记载的就有2800多年。

但葫芦岛变地级市却很晚,1989年6月12日才从锦州分离出来,成为省辖市,开始叫锦西市,直到1994年9月20日才改名为葫芦岛。

那为什么叫葫芦岛呢?有人说来自于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来了个兴风作浪的妖魔,渔民出海打鱼常常是有去无回。

人们对这个妖怪又恨又怕,可光着急没有办法。

正值春天,神仙铁拐李知道后,把自己的宝葫芦籽交给一个叫王生的渔民,并告诉他种下,当宝葫芦种成时,可伴他去降此妖,用中指画多大圈,宝葫芦就会变多大。

王生马上种下葫芦籽,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的精心侍弄,果真种出一个溜光的大葫芦来。

这时妖魔知道了来夺宝葫芦,王生举起宝葫芦,"刷"地一声,只觉得脚下无根,耳边生风,宝葫芦带着他腾上空中,接着又翻身落下,正好把妖魔压在下面。

这妖尸体太大,横在海湾上。

王生用中指绕着那妖用中指画了个大葫芦。

顿时,海面风平浪静,海湾出现了一个葫芦形美丽的半岛,从此,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这个半岛就被称为葫芦岛。

也有人说葫芦岛下有神龟驮着,所以不会发生洪涝灾害。

因为水涨神龟驮的岛也会跟着升高。

因而说葫芦岛是个宝地。

说实话如果不是污染很严重的话,葫芦岛还是个不错的地方,气候的确宜人!实际上葫芦岛曾叫“折岗”。

位于原锦西县东南部辽东湾的西岸,自东北而西南伸入海中,长约六七里,其形状尾大头小,中部稍窄细,状似葫芦状。

全岛皆山,丘陵地带,绿树成荫,夏日气候凉爽,海水极深,冬日海湾不冻。

在这个葫芦岛曾发生许多历史上有名的事件,扬名国内外,1922年张作霖命令,在这里建葫芦岛海警学校(后改为葫芦岛海军学校)。

1930年7月2日张学良在这里主持葫芦岛港开工典礼。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联手在葫芦岛遣送日侨俘,葫芦岛扬名世界。

历史趣谈:张学良胞弟张学思 组建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

历史趣谈:张学良胞弟张学思 组建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学良胞弟张学思组建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导语:张学思(1916-1970),辽宁省海城县人,张学良同父异母的弟弟。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辽宁省政府主席兼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张学思(1916-1970),辽宁省海城县人,张学良同父异母的弟弟。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辽宁省政府主席兼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安东海军学校副校长,东北大学校长(此东北大学是共产党于1946年在本溪创建的,1950年改名为东北师范大学)。

建国后,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坐落于大连市老虎滩畔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

它与共和国同龄,被誉为“海军军官摇篮”。

岁月匆匆,往事如烟。

当年,这所海军学校为什么把校址设在尚由苏联军队驻防的大连?为什么校长和政委一职由海军司令员亲自担任?为什么第一批教员和学员当中有许多人来自清华、北大?这一串串问号留下的谜团直到现在才得以揭开——周恩来在中南海召见张学思意味深长地说:“你去办一所人民海军的黄埔军校。

”1949年春天,正当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之际,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中华大地:国民党海军的王牌军舰“重庆”号光荣起义,于3月初驶抵解放区辽西葫芦岛港。

听到这个消息,一位清瘦的中年人从收音机旁兴奋地跳了起来。

他对妻子说:“这下咱们有军舰了。

可以肯定,解放军的队伍里很快就会有一支海军!”说这话的中年人就是张学良的胞弟张学思。

张学思从17岁即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9月,年仅29岁的张学思奉命率部挺生活常识分享。

张学良的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

张学良的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

张学良的故事张学良对中国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东北易帜。

还有就是西安事变中结束内战,小编收集了关于张学良的故事,欢迎阅读。

张学良对中国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东北易帜。

1928年,在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执掌了东北军政大权。

面对日本人的步步紧逼,张学良毅然决定倒向南京,青天白日旗在东北飘起。

从此,中国实现了辛亥以来的第一次统一。

尽管这个统一还有许多问题,但却在民国史上是划时代的。

在这一点上,张学良功不可没。

易帜以后,张学良积极对抗日本,在他的主持下,东北各省设立了国民党省党部,国民政府在东北建立了新的交通委员会,营建自己的铁路系统和电信系统,发展葫芦岛港以对抗日本治下的大连港,拒绝延长日本的租借地,禁止当地群众为日本人工作,以制止日本人在东北的矿山开采和森林采伐。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东北有大量日籍朝鲜人失业,山东(特别是青岛)的日籍朝鲜人则大量移民东北,加剧了南满株式会社的危机。

正是这一局势,使日本人把南满株式会社的危机看作是中国人排日的结果。

特别是日本军队的极端分子,为了保住日本在东北的侵略权益而挑起了九一八事变。

从1928年到1931年,除了对抗日本外,张学良对苏俄也日益强硬。

1927年,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苏联与国民政府不再合作。

1928年底东北易帜以后,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张学良试图强行收回中东路的权益,引起了中苏之间的中东路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 1929年7月18日,苏联政府宣布正式与中国断交。

中苏断交后,张学良与苏军又发生武装冲突,但是,东北军同苏联红军的战斗力相差过于悬殊,张学良失败。

此后,双方于1929年12月22日签订了《伯力会议议定书》,承认中东路恢复冲突前的状况,并规定1930年1月25日在莫斯科举行会议,讨论中东路问题,协商中苏复交和通商事宜。

1930年10月11日,中苏莫斯科会议召开,中方代表为莫德惠,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坚决主张中国收回中东路,坚持到底,不辱使命,因此,在中东路问题上就陷入僵局,根本未涉及复交和通商问题。

九一八事变前中国东北的社会情况

九一八事变前中国东北的社会情况

九一八事变前中国东北的社会情况石岩【摘要】九一八事变前,在奉系军阀主政中国东北的情况下,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东北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工业生产蒸蒸日上,同时也促进了东北金融业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东北地区城市的发展与近代化做出了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日本垄断中国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局面,同时也刺激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东北的野心.【期刊名称】《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30)006【总页数】4页(P143-146)【关键词】九一八事变;东北;日本【作者】石岩【作者单位】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研究室,辽宁,沈阳,1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62.9东北三省幅员辽阔,自然环境优越,森林、水产、矿产等资源丰富。

近代以来,中国的近邻日本和俄国对东北的富足垂涎三尺,两国围绕中国东北进行了多次争夺,不断对东北进行经济侵略和资源掠夺。

日本控制下的“满铁”几乎控制了整个东北的经济命脉。

从1916年张作霖坐上奉天省军政首脑的宝座,兼东三省巡阅使,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东北三省一直处在奉系军阀的统治之下。

为了巩固自己对东北的统治,也为了延伸自己的统治范围,更为了摆脱日本和俄国的影响,使东北三省的政治、经济都处于独立的地位,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对日本阳奉阴违,采取了发展农业、兴办实业、扩大教育、振兴民族经济等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本资本的扩张势头。

一、鼓励关内农民到东三省垦荒,加速了东北的土地开发与农业发展东北虽然处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之中,但人口却非常稀少。

20世纪20年代以来,关内军阀连年混战,自然灾害频仍。

而同期的东北,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形势也很好。

因此,大批关内移民纷纷前往东北寻找生机。

关内移民移往东北有利于东北的土地开发,也有利于东北边防的巩固,因此以张作霖为首的东北地方政府对此采取了许多鼓励政策。

东北地方政府成立了“官地清丈局”、“垦殖局”,负责调查和测量各省的可耕地面积,以便有效地安排人力的分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学良筑葫芦岛港纪实1930年张学良修筑葫芦岛港,是中华民国建立以来、东北易帜之后东北乃至全国的重大事件。

当时国内各界赞扬此次筑港是20年来的伟大壮举,堪称“中国复兴之曙光”。

/来自中华网社区/缘起张学良将军下决心修筑葫芦岛港不仅有自然、历史的原因,而且有着更深刻的现实背景。

葫芦岛港位于渤海湾的北岸、现葫芦岛市所属连山湾内,介于秦皇岛、营口两港之间,地处辽西走廊的中部。

全岛由西北而东南深入海中,犹如葫芦漂浮在海面,故而得名。

岛上山峦起伏,气候温和,南侧海深六七米,夏无飓风,冬不结冰,被誉为东北天然良港。

早在1908年,东三省都督徐世昌就聘英国工程师秀思在奉天沿海进行了3个月的勘测,最后选定葫芦岛为建筑商港最适宜之地。

秀思把葫芦岛港称为“奉天无偿输出最便利之商港”,“此港西与秦皇岛为唇齿,北与京奉路相连,故可控制华北,成辽东之要隘”。

1909年锡良任东三省总督后,于1910年三次上书朝廷,极力主张速下决心建葫芦岛港。

宣统皇帝同意后,1910年任命奉天劝业道黄开文为葫芦岛开埠总办,聘秀思为工程师,10月开工,进行第一次筑港。

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经费缺乏,工程建设断断续续。

一年多时间,建成了连山到葫芦岛铁路7.5里,修防波大堤400英尺,建办公处、工棚等部分建筑物。

中华民国建立后,1915年多人向徐世昌(时任民国政府国务卿)提出建议,将葫芦岛港租给华侨。

1916年通裕铁路公司经理陈世南也曾向东北当局请求修筑葫芦岛港,同时北京政府多次核议继续举办筑港事宜,但最终都没有付诸实施。

1919年,孙中山在《远东时报》6月号发表了著名的《实业计划》,该计划认为葫芦岛名列9个三等港首位,提出了修建葫芦岛港的设想。

同年秋,欧美资本家屡次表示愿意投资开辟葫芦岛港。

为防止外资介入,北京政府交通部倡议,与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合办,最终达成协议。

1920年任命周肇祥为葫芦岛商埠督办,进行第二次筑港。

3月1日起先后组建工程、总务各科,聘请技术、翻译、顾问等人,地方派驻警察维持治安,手续完备,人员资金到位,筑港即将开工。

不料直奉战争爆发,工程无法进行,交通部撤出合办,将财产、文件、图纸等造册移交给奉天省,筑港再次中断。

葫芦岛筑港一波三折,令人扼腕。

1928年张学良开始主政东北。

东北当时北有苏俄虎视眈眈,南有日本觊觑已久。

东北的商品市场早已被日俄瓜分。

日本控制自长春到大连的“南满铁路”,全力经营大连港,统治南满地区。

而沙俄控制中东铁路,加强海参崴的港口建设,统治北满地区。

东三省及热河物产丰饶,林矿殷富,1930年统计,四省“农产2100万吨,林产435万吨,矿产836万吨,畜产24万吨。

”出入货物数额巨大。

其通道或东走海参崴,或南走大连,或北走中东路通西伯利亚铁路,由北宁路通平津的,微乎其微,因而造成利权外溢。

日本南满铁路会社年收入约2.3亿元,其中1.1亿多为铁道收入,收入如此之巨,是因为有大连港为之吞吐,起到吸纳作用。

东北自修的四洮、吉长、吉敦等铁路,名义上我有我用,实际上是外国人铁路的滋养线或延长线。

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吞吐的港口。

“尽快修筑葫芦岛港,开为商港,……杜绝俄日尤其是日本的垄断”,“得此口岸则全局俱兴,失此口岸则坐困堪虞”,“葫芦岛开埠之策,关系尤大”,“实关东三省全局命脉。

”筹备张学良主政东北伊始,提出了东北新建设的号召,拟办大事之一是在葫芦岛开工筑港。

早在1927年3月,张学良派人测量海岸线。

1929年3月,张学良亲自视察葫芦岛港。

同年秋天,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孙科巡视北宁铁路沿线,在沈阳与张学良举行会谈,张学良的筑港提议得到孙科的热情支持。

以后中央和东北地方当局进行多次磋商,决定经费由北宁铁路局盈余中支出,在该局之下设立港务处,由该局局长高纪毅兼管筑港。

1930年1月24日,高纪毅与荷兰治港公司总代表陶普施在天津签订《建筑葫芦岛海港合同》,规定:筑港各项工程总造价640万美元;承办人按照合同所附工作程序无误进行,由北宁铁路管理局(以下称管理局)于每月月终分批付款,金额为9.5万美元;管理局从按月付款中扣除5%作为履行合同的特别担保,到工程竣工,保修期满,付给承办人;全部工程工期5年零6个月,限于民国24年即公历1935年10月15日以前完成,逾期一日,承办人每日付给管理局1千元现大洋作为赔偿,至完全交工日为止。

如遇天灾人祸等延误工期,可适当延期。

筑港工程于1930年5月上旬开始筹备工作,建筑机械先后从香港、澳门经海路运到。

开始修建机械厂、木工厂、小工房、公事房、公司职员的住宅等,半拉山开山工程已开始,工人开始开山运石。

具体情况如下描述:葫芦岛港“前面巍峨小山,即为最先着手开工之半拉山,实为筑港之基本工作,该山系坚石所成,平面向东倾斜,最高处二百余尺,临海一面,悬崖峭壁,形如险恶,工人攀其上,或以钢锥钻孔,或以铁锹掘石,坠入海中者,时有所闻”。

经过多方面的准备,筑港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鉴于第三次筑港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张学良遂改变前两次筑港没有举行开工典礼隐密进行的做法,决定在筑港现场举行盛大开工典礼,几易日期,最后确定在7月2日举行。

开工典礼1930年7月2日,葫芦岛筑港开工典礼正式举行。

开工典礼由北宁铁路局特组成临时机构——开工典礼委员会,负责典礼筹备的各项事宜。

为保证各界代表安全准时到达葫芦岛参加开工典礼,北宁铁路局编好沈阳到葫芦岛之间的两列专车接送贵宾,租用头等包车从北平、天津接送贵宾。

在与葫芦岛港相距咫尺的连山火车站准备好了高规格的欢迎仪式。

车站新建两座牌楼,牌楼高大雄伟,四个立柱支撑牌楼的顶部,立柱之间形成三个拱形通道,中间的通道略宽,两边略窄。

牌楼的上方镶着“欢迎”二字,顶部插有国旗迎风飘扬。

驻军列队奏乐欢迎各界来宾。

附近建有临时飞机场,停有白色飞机两架,黄色飞机一架,以备参加葫芦岛开工典礼之用。

张学良于7月1日由沈阳乘新式专机“茂司号”到达锦州,再换乘火车到达连山,转赴葫芦岛主持大会,7月2日安全抵达葫芦岛。

至此,各界来宾共计700余人,再加上参加典礼的海陆军部队,人数逾千。

来宾以男性为多,女宾不足10人。

张学良夫人于凤至此时没有到场,待典礼结束后“亦于九日晚十一时携其子女乘专车赴葫芦岛参观开工工程”。

葫芦岛筑港开工典礼会场设在面海背山的海军航警学校一号楼的左侧,此楼是第一次筑港时由英国工程师秀思设计建造并在此办公,礼堂上首设主席台,台上中间悬挂孙中山总理遗像和中华民国国旗和国民党党旗,礼堂四壁挂贴各方祝词。

礼堂内摆设椅子100余把。

下午2时,来宾入座,应邀到会的南京政府要员吴铁城、上海市长张群、天津市长崔廷献以及华北、东北企业界金融界的董事长、总经理,日本、苏联驻沈阳的领事、荷兰代表、《盛京时报》、《大公报》等报的记者等陆续入座。

由于来宾较多,礼堂狭小,座位少,来宾不能全数入席,在礼堂的左右和后排站满了来宾,有的只能伫立门外,翘首踮足而观。

张学良来到会场时,司仪高呼司令长官到,全场起立。

张学良入座后,典礼开始。

筑港开工典礼共有8项程序:第一项,奏乐开会。

此时,停在岛外的5艘军舰鸣礼炮。

舰上官兵登陆奏乐,由连山飞来的3架飞机在上空盘旋,表示庆贺。

第二项,全体来宾向国旗、党旗敬礼,向孙中山总理遗像敬礼并静默三分钟,宣读总理遗嘱。

第三项,由东北交通委员会委员长、北宁铁路局局长、葫芦岛驻港工程负责人高纪毅进行开工典礼长篇致词。

第四项,分别由国民政府铁道部代表吴铁城、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东北政务委员会代表刘尚清训词。

张学良训词指出:葫芦岛港的建设“就全国以观,洵属一大建设事业,……此次必须完成”,葫芦岛港“不仅利于中国,利于东北,实可有贡献于世界。

……本人是政府任命,受人民之重托,以全力督促筑港成功,授高局长全权,要求矢勤矢慎,廉洁自好,若有不正行为,严法绳之”。

张学良的讲话多次被掌声打断。

第五项,来宾演说。

天津特别市市长崔廷献、苏联驻辽宁副领事、日本满铁总裁仙石贡等分别致词。

崔廷献是20年前第一次筹备葫芦岛开港委员之一,亲历两次筑港,向各位来宾陈述了当年的情况,介绍了东三省四任都督徐世昌、锡良、赵而巽、张锡銮为开港所作的努力,尤其是张都督勉励他要致力于开港事业,他直至民国元年觉得实在无望,才忍痛离开。

但仍然“耿耿此心,迄不能忘,今闻开港有期,无论如何,必来一观以为快,今观典礼之盛,敢决其必能成功”。

致词语言感人,博得多次喝彩。

第六项,在室外举行纪念碑揭幕和炸山开工仪式。

室内典礼程序结束后,张学良与参加开工典礼的各方代表共同来到一号楼外,进行纪念碑揭幕和炸山开工仪式。

纪念碑是用大理石琢成的带双肩的扁长体,通体纯白,由奉复印石公司承制,立于长方座上,碑身通高1.8米。

纪念碑正向港口树立,正面阳刻隶书八分体大字:“葫芦岛筑港开工纪念”,背面阴刻魏碑体碑文,为张学良亲自撰写。

碑座正面刻“中华民国十九年七月二日立”,背面刻粗体“1930”年代标记,两侧雕刻盾形云纹。

张学良撰写的8行正楷碑文,共219字,碑文由东三省公报王希哲先生篆额,北宁路局徐济甫秘书书丹,碑文如下:“葫芦岛者形势天然,海口不冻北方之良港也。

自有清末叶迄乎今兹,倡议兴筑者屡矣。

顾以费巨工坚,事弗克举。

民国十八年夏,国民政府铁道部孙部长科,以北宁铁路无良港为之吞吐也,乃赓续前议。

移北宁之羡余,资斯港之完成。

于是命北宁铁路管理局高局长纪毅董其役,复于路局附设港务处以专其责,属荷兰治港公司以承其工,期以五年又半港工告竣。

同时规划市井,辟为商埠,崎屿盛哉!二十载经营未就之伟业,行将观厥成功,其于中国北部海陆联系之利,顾不重且大欤?爰于肇基之日,泐石记其涯略,以示方来,且为程功之左券焉。

张学良撰。

”纪念碑的右方有旗杆一根及炮台一座,炮为海圻军舰之物,是英国阿姆士庄产所造的12寸巨炮,为岛上唯一武器装备。

纪念碑上覆盖国旗一面,由张学良和铁道部代表吴铁城两人揭幕,随后国旗升于旗杆之上。

然后,由高纪毅合拢了轰山的电闸,轰然一声巨响,500磅炸药将高粱垛(山头名)的峰顶炸去一半。

炸山后,开工典礼结束。

第七项,合影。

揭幕和炸山仪式结束后,各界来宾在原地合影。

第八项,余兴。

全体与会人员观看了海军会操和武术表演。

张学良检阅沈鸿烈部的海军。

当时驻守海面的军舰有5艘:海圻、海琛、永翔、楚豫、镇海,受检阅的水兵共300余人,列队步伐整齐,军容威武雄壮,沈鸿烈介绍了各舰长,张学良非常满意。

由张学良筹划的葫芦岛港建设,在当时是国内最大的工程,是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

从7月2日起,全国各地邮局往来信件加盖“葫芦岛港开工纪念”戳记3天,以资纪念。

筑港葫芦岛筑港工程开工后,工程进展非常顺利。

仅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就将半拉山、高粱垛夷为平地,仅延伸一段防波堤,并修建了车站、宿舍、水泥库等。

建设期间,对北宁铁路局港务处负责的港口附近各处的建筑费用和筹备费用,东北当局“恐不敷用,拟行增加”,在原定为北宁铁路局承担的现洋1500万元基础上,新增加现洋700万元,由辽宁省政府承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