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开发——基于中国“四大名镇”的经验启示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措施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保护措施。
一、加强法律法规保护为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例如,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此外,还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二、加强管理和监督为了确保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效果,各级政府设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工作。
这些机构负责制定保护规划、组织开展保护工作、加强对保护区域的巡查和监督等。
同时,还加强了对旅游开发的管理,防止过度开发破坏历史文化遗址。
三、加强宣传和教育为了增强公众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意识,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加强了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展宣传推广、组织专家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增强公众的文化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四、加强修缮和维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年久失修会导致文物的破损和消失。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产,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了修缮和维护力度。
修缮和维护不仅包括建筑物的修复,还包括环境的整治、道路的改善等。
同时,还加强了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日常管理,确保其长久保存。
五、加强保护与利用的平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既需要保护,又需要利用。
为了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平衡,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和政策。
在保护的前提下,允许合理的开发利用,例如发展文化旅游、开设文创产品等,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经济支撑。
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历史文化是世界共同的财富,各国都在保护和传承自己的历史文化。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我国加强了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
浅谈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与发展
基 本 前提 。禁 止 任何 有损 于 大桥 镇保 护 的商 业 开发行 为 。任 何政 策 法规 的制 定和 建设 活动 ,必须 以保护 为首 要前 提 。 保 护 是前 提 ,开 发是 手段 ,发展 是 目的。要 在保 护 的前 提 下
体实 施 细则 》 ,把保 护 的要 求 和措 施落 实 到具 体单 位和 个 人 。通 “ 江 都 大 桥 , 古 名 白沙 ,近 江 滨 ,聚 落 颇 盛 大 。 ” ( 清 光 过地 方立 法 程序 ,完善 大桥 镇 的保 护 工作 制度 。制 定 具有 可操 作 绪 《 江 都县 志 》 )。 自汉 以来 ,大桥 已有 人 文记 载 ,宋 淳 熙二 年 性 的 “ 镇 规 民约 ”,有 利 于形 成居 民在 历 史建筑 保 护 工作 中 的 自 我规 范 意识 。每 年投 入 一 定的 资金 ,确 保 古镇 保护 措施 和 保护 规 扬 州 市江 都 区 大桥 镇 的古 镇 东西 长 四华 里 ,南 北 2 华 里 ,中 划实 施 到位 。通 过 企业 、社 会 的配 置力 ,积 极 利用 民间力 量 ,得 大街 、南后 街 、南 北街 、塌扒 街 是一 条又 蜿 蜒弯 曲的石 板街 ,石 到社 会和 群 众 的理解 和 支持 ,吸引 更 多的人 力 、财 力和 物 力 ,在 板街 建 于 明末 清 初 ,街 道 由近 万 块 花 岗石 每 块 长 约 三 尺 ,宽 尺 政府 的主 导下 发挥 最大 的保 护作 用 。 余 ,厚 四寸 ,有 序 的铺 成 ,路 中成 “ 目”字 形排 列 ,下 面 青砖 砌 二 、 务实 与务 虚相 结合 。 成水 道 ,各 户 阴沟 与其 相 通 ,成 为一 个完 整 的排 水 结合
浅析古镇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浅析古镇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江南水乡的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已经发展了十年之久,但依然存在着开发和保护之间的相互矛盾。
本文通过对江南水乡遗产保护的历史问题与现有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对遗留问题解决方法的进一步思考,提出了应该从深入、全面、实时这三个方面继续深化和发展保护策略,以求达到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和谐发展。
1、背景分析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它们兼具独特的文化、科学、审美和经济价值,尤其以杭嘉湖平原为中心的江南水乡为典型,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历史城镇风貌和历史人文特色,它们同时也是国内最早开发旅游市场的地区。
这些古城镇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保护与开发、旧貌与新颜的矛盾,存在着保护名城古镇风貌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矛盾。
从古镇的旅游发展历史来看,曾经存在着以下几点明显的问题:一、“空心化”导致古镇韵味的缺失:这些古镇尽管保留并修缮了其绝大部分古建筑,然而原先生活在古镇的大多数居民都已迁出,导致了古镇的“空心化”,丧失了原住民能为古镇营造的那份传统意蕴,其文化景观的价值也大打折扣,成为空城的古镇也失去了特有的风俗民情,失去了应有的感染力;二、社区参与度不高,居民的保护意识薄弱:有些江南水乡城镇民居的设施落后,不适应现代生活要求。
有些古镇人因为对老房不够重视,任意拆建翻新,在老房上加入新的建筑材料和内容,而无视它的传统价值与意义;三、忽视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污染严重:垃圾污染、水污染和文化污染,以及旅游中的一些不当行为,如建筑物乱搭乱建,旅游者乱刻乱划,都会破坏古镇原有景观特色,对素以“小桥、流水、人家”闻名的水乡古镇不但是一种侵蚀,更是一种破坏。
2、方法对策如何将古镇保护深入、全面、实时地落实到位,这里简单地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性的思考:2.1深入地将保护落实到文化遗产的根源古镇遗产的保护易在物质文化的遗产保护,包括古镇的街坊、古建筑、古院落、古桥梁等;难在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保护,更重要的是其一旦流失,则很难恢复到历史的原样。
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思考
对历 史文 化 名城 名镇 名村 保护 的思考
仇 保 兴
摘
要 :本 文主要是 回顾 国务院 《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 护条例 》颁布 实施一年 多来,各地
历 史文化 名城名镇 名村保 护工作取得 的经验 ,并针 对地方保护 工作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明确下一步
国历 史 文化 名 城 名镇 名 村 保 护 工作 取 得 了可喜 的成 绩 ,主 要表 现 在 : ( ) 过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名 镇 名 村 的评 选 , 建 立和 完 善 了 中国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名 镇 名村 的 保 护 体 一 通
系。
1 8 年 以来 , 国务 院 先 后 公 布 了国 家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1 座 ,建 设 部 和 国 家 文 物 局 先 后 公布 了 四 2 9 0 1
的工 作 思路 和 措 施 。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保护条例 ;保护措施
A b t a t Th s p pe i l e i w s o h x e i n e o t i e y v ro s p a e n t e p o e t n sr c : i a r ma n y r v e n t e e p re c b a n d b a i u l c s i h r t c i o o it rc la d c l r lc t s o n n i a e fe o e t a n e r s n e t e i p e e t t n o f h s o i a n u t a i e ,t w s a d v l g s a t r m r h n o e y a i c h m l m n a i f u i l o t e Re ulto s f rt e P o e t n o s o i a n l r lCii s To h g a i n o h r t c i fHi t rc la d Cu t a t , wn n l g s is e y t e S ae o u e s a d Vi a e s u d b h t t l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范围内建设注意事项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范围内建设注意事项在我国,有许多历史文化名镇,这些名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保护这些历史文化名镇,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今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和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我们需要重视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关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名镇1.1 文明古迹历史文化名镇的建设之前,首先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了解这些名镇的文明古迹、历史沿革、地理环境等。
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1.2 保护范围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范围内建设时,要求必须清晰明确保护范围,确保不会破坏历史文化名镇的完整性和原貌。
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应当遵循相关规定,尊重历史文化名镇的历史面貌。
二、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2.1 传统建筑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建设中,要尽量保护传统建筑,尊重历史文化名镇的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避免盲目的拆除和改造,使历史文化名镇失去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2.2 保护生态环境在历史文化名镇的建设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
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应当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地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主题文字反复提及在历史文化名镇的建设中,要紧密围绕着“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范围内建设注意事项”这一主题展开,时刻提醒自己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四、总结与回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范围内的建设,是一项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细致规划的工作。
只有严格遵守保护范围内的建设注意事项,才能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名镇,传承中华文明。
相信随着我们的共同努力,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和建设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我国人,我认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范围内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认真的保护和规划,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让我们的后代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名村古镇的开发与保护_开发与保护旅游
名村古镇的开发与保护_开发与保护旅游论文导读::名村古镇的旅游开发与名村古镇文化的保护仿佛一对天敌,他们之间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人们。
古村落和古城镇的保护,现在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
全国的乃至国内国外的有识之士,都参与到这个保护活动当中来,保护好我们这些个先人留下来的各种文化遗迹,把它继续传承下去,源源不断地流淌在我们中国民族的历史长河之中。
论文关键词:名村古镇,开发与保护旅游1,相关概况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多样地理、多种气候、多元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古村镇。
近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从江苏周庄、浙江乌镇到安徽西递、宏村、江西婺源……,古村镇旅游成为一大热点。
我国古村镇旅游开发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探索发展阶段。
其特点是:发展旅游的古村镇数量不多;各村镇旅游接待数量在较小基数上快速增长;管理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外来资本介入较少。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为高速发展阶段。
其特点是:开发旅游的古村镇数量迅速增加;品牌型的古村镇逐步形成,接待游客猛增;管理体制呈现不同模式;各种社会矛盾逐步显现。
近7、8年时间为古村镇旅游为第三阶段,可称为之持续发展阶段。
其特点是:开发或拟开发旅游的古村镇数量增加;古村镇旅游接待人次持续增长;各种管理模式自身发生变化;可持续发展、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保护、利益相关者、社区受益等观念受到重视。
[1]从管理主体和机制角度而言,我国古村镇旅游的开发、管理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模式:其一是以江苏周庄为代表的政府主导经营模式;其二是以安徽西递村为代表的社区自主经营模式;其三是以安徽宏村、浙江南浔和浙江乌镇等为代表的外来企业主导经营模式;其四是其他模式。
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存在不同的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
2,名村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目前, 名村古镇的旅游业正日益快速地发展着,古村镇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大热点,发展旅游也成为实现古村镇经济发展和遗产保护的最常用、甚至唯一途径的背景下,然而古村镇旅游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讲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陆琦教授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二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历史建筑特点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四历史文化街区、镇、村整治发展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是一定历史时期各种文化的载体,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现,是非常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同时具有较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及历史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会越来越少,它不能再生产,而再生产出来的东西是仿制品,没有任何文物价值的。
整个国际上历史文化保护的理念,实际上说到底就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问题。
“威尼斯宪章”所说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问题、“奈良文件”所说的文化多样性问题,都在说明我们要保护各国不同的文化遗产,因为“这些遗产对我们当代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2月8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建委、国家文物局、国家城建总局联合所做的《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并公布了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24个城市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它们是: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西安、延安、遵义、昆明、大理、拉萨。
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文化部的报告,公布了第二批38个历史文化名城。
广东省潮州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1月4日又批准了第三批37个城市,使名城总数增加至99个。
广东省有肇庆、佛山、梅州、海康(雷州)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镇10个;历史文化名村12个;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中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镇34个;历史文化名村24个;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村中国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镇41个;历史文化名村36个;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塘尾村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中国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镇58个;历史文化名村12个;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南岗古排村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对于村落,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提问:“一没名人,二没巨贾,为何要保护古镇古村?那些乡土建筑(老建筑)又有何价值?”文化部出台的《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已于10月1日实施。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利用策略
强制保护。
这在市场机制作用力日益强大的今天是远远不够的。
(三)必须抓紧抢救城市化过程中的大批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名镇(名村)的风貌。
名镇(名村)的风貌作为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是具有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恢复。
自1980年以来,随着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加速进行,城乡建设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我国现在每年的住宅和建设量在20亿平方米左右,仅上海市的年建设量相当于欧盟所有国家的年建设量。
这种史无前例的大面积的改造和建设的过程中,决定了我们众多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优秀的文化、历史建筑正处在非常危急的阶段,如果不以国家的强制力、不能动员千百万人民群众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重要性、不可替代性,那我们将会永远地失去这批宝贵的、不断增值的、实实在在的、可供人们世代享用的无价之宝。
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进行"旧城改造"和"空心村治理"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古建筑、传统街区、古镇(古村)历史风貌的宝贵价值,致使不少建筑遗产被拆毁;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从保持历史村镇特色风貌出发去规划建设,导致不少地方从规划方案到建设模式,都盲目模仿大中城市的风格,也不顾历史村镇的空间格局、尺度和当地文化传统,简单生硬地建广场、筑高楼、修宽马路、拓绿地,严重破坏了千百年以来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脉络。
一些江南水乡古镇还有填河修路,填湖建房的现象,失去了水乡古镇的宝贵特色。
一些中西部依山傍水的历史古镇(古村)大量的开山取石、改造山河,使风貌荡然无存。
我们在此时进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保护活动,就是要吸取国内外城市化高潮的正反两方面教训,吸取国内外在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防止"建设性"破坏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继续蔓延。
(四)"旅游开发性破坏"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建筑遗产逐渐丧失其历史原真性。
旅游的浪潮是我国另一个不可扼制的大趋势,每年超过10亿人次的旅游人数,并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
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实践(5篇)
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实践(5篇)第一篇: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实践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实践摘要:以浙江省廿八都古镇为例,阐述了古镇保护开发项目实施两年来,通过保护整治历史建筑、更新完善基础设施和发展旅游经济等实践,使古镇保护与开发利用有机结合,形成良性循环。
提出“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互为因果”的观点,指出古镇的保护开发必须让当地居民得到实惠,必须让当地居民参与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实践,以及古镇基础设施必须留有发展余地等几个问题。
关键词:浙江廿八都古镇传统特色开发与保护规划一、古镇概况廿八都镇位于浙、闽、赣交界处,处于仙霞岭腹地,依山伴水,地理位置优越,号称“鸡鸣醒三省”。
古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被誉为“文化飞地”、“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自宋熙宁四年(1071年)始称“廿八都”,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宋室南渡之后,仙霞古道日渐繁盛,廿八都逐渐由兵家必争之地发展成为商贸重镇,四方之民云集,富甲三省边界,雄踞一方。
廿八都当地居民是移民的后裔,千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文化类型。
各种民风民俗极具个性,丰富多彩。
在古镇,从建筑到街道巷弄,再到整个古镇的环境,仍基本保持着传统的风貌和格局。
多种类型的民居和公共建筑保存完好,它们融浙式、闽式、徽式、赣式、客家式于一体,风格各异,匠心独具。
此外,其它的历史物质遗存众多,壁画、古桥、古庙、古阁等不胜枚举。
二、古镇的传统特色廿八都古镇布局基本沿袭明清“一溪二街”格局。
主街纵贯南北,与枫溪平行,北段称“枫溪街”,南段称“浔里街”。
主街之西为一条古老的后街,狭窄弯曲,大致与主街平行。
东西走向巷弄众多,纵街横巷,构成南北长、东西狭的古镇街市。
廿八都古镇是代表浙西南明清古建筑群和街区风貌的古代重镇,1991年被公布为首批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1.古镇传统建筑特点古镇建筑总体布局,依山而建,因势而导,师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浅谈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
浅谈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发表时间:2018-10-09T11:32:06.06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作者:王立剑孙学美李怀乾[导读]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经岁月沧桑得以保存,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天津市房屋鉴定建筑设计院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天津建工集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摘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近年来,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建立并完善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体系,名镇名村保护与管理给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天津市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也得了相应的发展,本文以西井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为例,提出保护的法律依据,提出对历史名村地区进行保护的几项原则,并以切实可行的方法运作实施,共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西井峪;名村;保护1.我国现行法规条例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应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经岁月沧桑得以保存,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名镇名村得意延续和发展的基础,相对于城市而言,村落规模小,地理位置通常较偏僻,容易被忽略甚至破坏,所以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以保护好名村整体建筑风格布局,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了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法律地位,并与2002年修订一次,2007年再次修订,2003年通过《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我国于 1985 年成为缔约国,并形成了以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
随着我国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鉴于历史文化遗产大量存在于村镇的客观事实,在借鉴国际上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政府逐步将历史文化名村纳入遗产保护范围。
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在制订《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办法》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开展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评选和命名活动。
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开发
历史文化村镇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其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坚持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价值,是值得重点开发和保护的对象。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日益发达,各地区的旅游建设逐渐着眼于当地历史文化村镇的旅游开发。
目前有众多地域文化深厚的村镇进入了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和名村的建设名单中,例如广为人知的云南省剑川县沙溪镇、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云南省凤庆县鲁史镇等。
这些历史文化名镇历经了多个时代的变迁,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本来面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和弘扬当地特色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许多特色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云南省剑川县沙溪古镇沙溪古镇•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开发撰文/谢雪燕旅游开发对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对当地经济层面的影响。
历史文化村镇经过千百年的积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当地特色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传播载体。
随着地域和民族的不同,历史文化村镇在空间分布、建筑形态和文化内涵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展示着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
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传统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倡历史文化村镇的开发与保护并举。
进行旅游开发能够带动历史文化村镇的经济增长。
例如,云南大理的沙溪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富足的物产,早在汉唐时期就成为茶马古道上重要驿站,随着时间的流逝,沙溪古镇的繁华虽已褪去,但仍保留着原来的历史意蕴,许多游客被深深吸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对当地社会层面的影响。
旅游开发必然会给历史文化村镇带来显著的社会变化。
首先,改变人口结构。
开发前在历史文化村镇内活动的居民基本是当地原住居民,经过开发后涌入了众多观赏游玩的游客。
游客数量甚至超过了当地原住民的数量,游客承载力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当地的人口结构。
其次,云南省凤庆县鲁史镇大理巍山古镇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处中为其所感染,以致自身的思想尺度和认识观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
城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
城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城市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成为了各地关注的焦点。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名镇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探讨城市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以期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名镇的重要性城市历史文化名镇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文化价值。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名镇可以维护城市的历史传承,保留独特的文化符号和风貌,同时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城市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对城市整体形象的保护与提升。
二、城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策略1. 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和法规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名镇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政府部门应加大力度,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为城市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
同时,还应加强对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对城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重视。
2. 强化修缮与保护工作城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作中,修缮与保护是关键环节。
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城市历史文化名镇的物质保护。
这包括加强对古建筑、文物、街景等的修缮工作,确保其保存完好。
同时,也要注重对历史文化名镇的环境保护与整治,确保整个区域的环境卫生和景观质量。
3. 传承与宣传历史文化城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作中,传承与宣传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以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如开展文化节、历史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通过宣传和普及历史文化知识,让更多人了解、认同和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三、城市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开发策略1. 挖掘旅游资源城市历史文化名镇的旅游开发需要充分挖掘其独特的旅游资源。
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群、民俗风情等资源,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同时,还要注重发掘每个历史文化名镇的特色,通过不同的主题和特色进行旅游开发,增加游客的吸引力和体验感。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提要:中国城镇化进程带来了历史文化村镇的锐减,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和整治导则》的内容涉与村镇传统格局、需要保护整治的建筑和构筑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要求等诸多方面,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导则在我国漫长的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传统社会里,90%的人们劳动生息在村里乡间,久而久之,村落成了地缘性、血缘性先民的聚居地,集镇演进为城乡交汇、乡里交流的区域中心。
由村镇构成的庞大自然社会形态,成为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主体,劳动人民展现生存与发展智慧、安身立命并创造色彩斑斓之独特文化的纽带。
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作为各地村镇中文化遗产最为集中,同时也是最显唯一性、真实性、完整性的展示与演绎场所,诚然应该成为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合理运用中需要全社会特别关注的重点。
《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历史文化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案。
”明确提出了区别于自然村镇属性的“历史文化村镇”概念,并以法律条文确定了其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地位。
2003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评选方法,随后产生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标志着“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名镇”两个概念与其内涵、评选标准和保护制度正式建立。
2008年,国务院第524号令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显示了保护监督管理工作日趋规X化。
2012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2014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将保护的对象扩展到“传统村落”的定义X畴,强调了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具体要求和相应必须采取的措施。
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开发——基于中国“四大名镇”的经验启示
万方数据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3期
和2170多年建镇史。明清时乌镇“宛如府城”,位 处“江浙两省三府七县交界接壤”之地,是江南水乡 古镇“小桥、流水、人家,婉约、恬静生活画卷”的典 范。至今,乌镇己成为名扬海外的中国名镇。 1998年,乌镇镇政府成立了“古镇保护与旅游 开发领导小组”,制订了<乌镇首期整治保护总体规 划》和详细的修复整治方案,明确了古镇保护和旅 游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1999年,在市政府主导下 实施“乌镇东栅保护开发一期工程”。2001年,乌 镇东栅保护开发工程对外开放,展现了原汁原味的 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称为“最具文化气 息的水乡古镇”,每年吸引几百万海内外游客观光, 成为中国著名的古镇旅游胜地。2001年被国家命 名为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2003年被联合 国列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并获“亚太地区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4年后,乌镇西 栅“古镇社区”历经4年保护开发后开放,成为国内 首屈一指的集观光、休闲、商务、会奖为一体的江南 古镇旅游目的地。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 家5A级景区”称号。 2、“乌镇模式”的主要经验 “乌镇模式”是由政府主导的旅游开发公司为 主体进行保护开发的模式,采取了“一次规划、分步 实施”,从“点、块、面”对乌镇历史街区、历史建筑进 行不同功能的保护利用;突出“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为重点;坚持“修旧如故,以旧修旧”保护原则,原汁 原味保存古镇格局风貌,先后探索创新“东栅原真 性保护和西栅开发古镇社区”的“两种模式”。 ①东栅原真性保护与开发:乌镇东栅保护开发 最成功之处,就是坚持“整leith故,以存其真”原则, 不仅有效保护了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格局风貌及 其自然环境;而且原汁原味保留了原住民生活状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化生态,成功实现了保护古 镇历史文化遗产、利用古镇街区历史建筑、开发旅游 经济的“双赢”,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游 客的一致好评;被联合国专家考察小组誉为“乌镇 模式”。 ②西栅保护与更新“古镇社区”:一是对西栅长 达三里的历史街区及其自然环境进行了大幅度整 治,对历史建筑实施“修旧如旧、以旧修旧”的保护, 较好地保护了西栅历史街区的格局风貌。二是创新 “古镇社区模式”,进行了大幅度更新改造和大规 摸开发旅游,景区内直饮水、宽带网络、卫星电视、天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探讨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探讨摘要: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小城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其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
过去,我国部分地区由于一直没有编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也未建立起应有的保护规划管理和实施体系,使得众多的文物古迹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无法在城市建设中彰现,有些历史地段和传统建筑甚至在城市建设大潮中被不合理拆除。
目前,在文化全球化的潮流下,很多市区的小城镇开始积极采取适合本城镇的措施和方法,对本城镇内深厚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特色进行合理的保护。
本文所选的历史文化保护的名镇是重庆市洪安镇。
关键词:历史文化;洪安镇景观;保护规划;探讨前言目前,随着我国一些城市发展的十分迅速,处于一些城市的小城镇建设开始备受国家的关注。
为了加强其建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小城镇景观特色在历史文化保护下的相关政策。
当然,在历史文化保护的洪流中,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小城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其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
当前很多市区的小城镇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合理编制保护规划,摸清当地各项历史文化资源,建立保护体系,开始积极采取适合本城镇的措施和方法,对本城镇内深厚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特色进行合理的保护。
本文以洪安名镇为例子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进行深入探讨。
一、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意义和重要性历史文化的名镇,是全球了解中国的核心所在,是最为关键的华夏文化传播载体。
在一定程度上,历史文化的名镇,它不仅能够将中华民族华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诠释出来,还能够将中华儿女智慧的洁净变现得淋漓尽致,让世界都知晓中华历史文化之璀璨与魅力所在。
同时,历史文化的名镇保护规划,是保护我国富有各种历史文化的名镇最为有效的手段,它可将历史文化完全凝固在这些名镇当中,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伟大传承可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它可将这些历史文化发扬光大,不仅可以让我国的华夏儿女受之洗礼,还可让国外友人对我国历史文化呈现出敬畏之情感,更加敬畏中国,促进中国与各国之间良好的文化交流,让全球都实现和谐的建设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调研报告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那些有故事、有历史的地方。
你知道吗?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可不少,它们就像那一颗颗璀璨的星星,闪烁在文化的夜空中。
听说过的有大名鼎鼎的北京、苏州,还有那些不太为人所知的小村落,比如说某个小镇上那口老井,真是能讲出许多古老的故事。
这些地方啊,不光是风景如画,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着我们的历史、文化,甚至我们的情感。
想想看,那些古老的街道,那些石板路上,走过多少人的脚步啊。
有些地方的房子虽然年久失修,但它们每一块砖瓦都有话要说。
曾几何时,那里是繁华的商贸中心,热闹非凡;如今却渐渐被遗忘,成了历史的背影。
真让人感慨。
保护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有人说,光靠嘴上说说可不行,得下点真功夫。
比如,相关部门出,资金支持,那是必须的。
同时,咱们老百姓的参与也很关键。
想想看,要是大家都能行动起来,积极保护、宣传这些地方,那可真是事半功倍。
哎,有时候就是这点小事,让人感受到文化的脉动。
文化保护可不只是保护建筑,更重要的是保护人文精神。
那些老故事、老习俗,可不能让它们消失。
比如,有些地方的传统节日,年年都在庆祝。
那可是当地人的骄傲。
再比如,手工艺品的制作,有些技艺传承了好几代,真是值得珍惜。
可现在,年轻人都忙着打拼,多少人不知道自己家乡的那份珍贵。
保护文化,得从每一个人做起,让这份情怀在心中扎根。
我们也得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名城名镇名村的魅力。
旅游可不是光去拍照,吃喝玩乐那么简单。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像展览、民俗表演,拉近与游客的距离。
想象一下,当游客们被当地的文化吸引,主动去了解、参与,那可真是一场双赢的局面。
不仅游客收获了独特的体验,咱们的文化也得到了传播和延续。
不过,这保护的工作也有不少挑战。
随意开发、盲目建设的现象,真让人心痛。
那种“只看眼前,不顾未来”的做法,往往导致了文化的流失。
想想那些被夷为平地的古建筑,真是让人痛心不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 史文 化 名镇 的保 护 与开 发
基 于 中国“四大名 镇 " 的经验 启 示
口 周 乾 松 徐 连 林
摘要 : 加 强我 国历 史文 化名镇 的保护利 用 , 建设 中华 民族共 有 的精 神 家 园 , 是贯彻 落 实党 的
十八大提 出“ 建设优 秀传统文化传承体 系, 弘扬 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 的根本要求和重大文化 工 程 。本 文试 图通过 对 中国四 大历 史文化 名镇 实现 保 护 与发 展 “ 双赢” 的 经验 进 行研 究 , 为我 国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提供有益的成功经验和避免共性 问题 的启示; 同时, 在客观地分析我 国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现状、 趋势及其存在不同程度的“ 建设性、 开发性、 旅游性、 保护性破坏” 等 问题基础上, 重点为我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 中切 实加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提 出了具体 可行 的对策建议。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 增强国家文化软 实力、 提升 国际影响竞争力 , 都 具 有重要 的历 史意 义和 现 实价值 。
l l 8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 0 1 3年第 3期
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 数朝 代 的洗礼 , 饱经 沧桑 , 它 融汇 了各 个 民族 的文化 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 的供水系统 , 这 系 统纵 横交错 、 精 巧独 特 , 至今 仍有 效地 发挥 着作
一
缴 古城 维护 费 , 即从 每位 游 客住 宿 费 中提 取 4 O一8 O 元; 三 是接受 境 外有 关 机 构 和 基 金 会 以及 国内企 业 的捐赠 ; 四是 古 城 内公房 的 出租 收 益 。 四项 资金 为 古 城保 护提 供 了稳 定 的 物 质基 础 , 也 为 我 国历 史 名 镇 保 护提供 了经 验借 鉴 。
作者简介 : 周乾松 , 中共杭 州市委 党校 、 杭州行政学院教授 , 主要 研究方 向为文化学 ; 徐 连林 , 中共 嘉兴市委 党校副校 长 ,
行政学 院副院长 、 嘉兴市社科 院社 会发展 研究所 研究员。
基金项 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 基金 项 目《 我 国历史村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实证研究》 ( 1 0 B S H 0 3 2 ) 阶段性成果 。
用。 ” ①
1 9 9 7年 1 2 月, 丽江古城正式列入“ 世界文化遗 产”后 , 地方政府就利用城市规划审批权对古城旅 游开发进行了宏 观管理 , 走 出了一条 “ 保护利用 民 族文化资源 , 推 动丽江 经济社 会发展 ” 的“ 双赢之 路” , 被称 为 “ 丽 江模 式 ” 。自2 0 0 3年 后 , 丽 江 市 不 断完 善古 城 保 护 规 划 , 加 强 古 城 周 边 的环 境 整 治 。 2 0 0 7年被 联 合 国教科 文组 织 评 为 “ 亚 太 地 区文化 遗 产保 护优 秀奖 ” 。到 2 0 1 1年 , 丽 江 全 年 接 待 国 内外
游客 1 1 8 2万 人 次 , 旅 游 总 收入 达 1 4 6亿 元 , 成 功 实 现了古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旅游有机融合的 “ 双赢 ” ②。 2 、 “ 丽 江模 式 ” 的主要 经验
⑤坚持古城保护的“ 四必须、 五不准 ” 。一是坚 持 四个必须 : 即古城建设必须整旧如旧; 必须重点保 护好水系、 道路 、 桥梁 、 民居 ; 必须解决好保护古城风 貌与古城居 民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 ; 必须让古城居 民 自觉参 与古城 保 护 。二 是 坚 持 五 个 不 准 : 即古 城 建设不准破坏古城布局 ; 不准侵 占水 系、 道路 ; 不准 加高楼房 ; 不准用现代建筑材料装饰房屋 ; 不准见缝 插 针建 房子 。 ⑥实施古城保护六大重点工程 : 一是实施古城 全面修复工程 , 使古城文化品质和城市功能得到提
关键 词 : 历 史文化 名镇 ; 保护 与 开发 ; 模式; 对策
中图文章编 号 : 1 0 0 7— 9 0 9 2 ( 2 0 1 3 ) O 3— 0 l 1 8— 0 7
历史文化名镇是祖先馈赠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 产, 传承着中华 民族优 秀文化生生不息的血脉。加 强我 国历史文化名镇 的保护利用 , 建设 中华民族共 有的精神家 园, 是贯彻落实党 的十八 大提 出“ 建设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 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根本要求和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城 镇——丽江、 平遥、 周庄 、 乌镇保护 与发展 实现“ 双 赢”的实践 , 为我 国历史文化名镇 的保护利用 , 提 供了有益的成功经验和避免共性问题的启示。在未 来l 0年 , 我 国加快城镇化 的特殊历史时期 , 切实加 强历史文化镇村、 乡土建筑保护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 产抢救传承 , 自然生态环境 资源保护 , 显得更为紧 迫, 意蕴深远 。这对 于建设社会 主义文化强 国, 增 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 提升国际影响竞争力 , 都具有重
要 的历 史 意义 和现实 价值 。
一
、
“ 四大名镇” 保护与开发的 “ 双赢’ ’ 经验
( 一) “ 丽 江模 式 ” — — 政府 主 导 、 保 护世 界 遗产 与旅 游 开发相 结合
1 、 丽江古城特色与保护过程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镇 , 始建于宋末元初 , 已有 8 0 0多年历史 , 至今保存着人类唯一存活 的象形文 字东 巴文 ; 保存了唐宋音乐原形又 自成风格的纳西 古乐 , 人称“ 音乐活化石” ; 尤其 是秀美壮观的玉龙 雪山、 高原 明珠 泸沽湖等 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联合 国世界遗产委员会评 价 : “ 古城丽 江把经济和 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 真实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