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媒生物鉴定

合集下载

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病原学和实验诊断

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病原学和实验诊断

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病原学和实验诊断

几个相关的基本概念

(一)两类传染病

1.新发现传染病(EID,emergine disease):1975年起至今,人或畜间由新种、新型的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或现有病原微生物感染范围扩大

或变异引发的一类疾病,并造成一定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200种,

中国120种人兽共患病)全球共有42种新发的传染病,病毒病22种,

细菌性12种,寄生虫7种,朊毒体1种。

2.再出现传染病(REID):近20来年,过去曾经猖獗一时的传染病,由于采取措施,得到了控制,可又回升的一类传染病。世界上共20余

种,肺结核为其中典型的疾病,此外还有疟疾、血吸虫。

1981年准备宣布肺结核消灭,可5年后发现抬头,改为脊髓灰质炎。

目前有1/3的,现患2000万,死300多万,中国5乙人口感染,600-

1000万感染,每年新发100万,死25-30万。

美国CDC装备强;SARS是坏事,也是好事。

(二)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及其分类

1.微生物

特点: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低等生物。

分类:a.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及没有独立的酶代谢系统,寄生在宿主的细胞或组织中。如病毒。

b.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基本的细胞结构、不完整、有原始核、无核

膜无核仁、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无完整的细胞器、一般有核糖体。如鼠疫菌、布氏等细菌、立克体、衣原体、支原体、埃立克体等。

c.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完整细胞结构、有核仁、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有完整的细胞器等。如真菌等。

2.病原微生物

能引起人和脊椎动物病理改变的、引起病理损伤或出现临床表现的微生物。

病媒生物监测方法

病媒生物监测方法

病媒生物监测方法

病媒生物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其目的是监测疾病传播的媒介物种的种类、密度和分布,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控策略。常见的病媒生物有蚊子、蜱、跳蚤、苍蝇等。

病媒生物监测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捕集法

捕集法是病媒生物监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主要适用于蚊子、苍蝇等飞行昆虫的监测。一般采用蚊虫灯或粘虫板等设备进行捕集,同时也可以结合气象数据和环境因素分析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和分布情况。

2. 布膜法

布膜法是监测蜱的有效方法。在蜱常活动的区域放置一块大小为1平方米的白色布膜,利用蜱喜欢在光亮、干燥的地方爬行的特性,引诱蜱落在白色布膜上。在收集蜱的同时,可对其种类、密度和感染率等进行监测和分析。

3. 接触采样法

接触采样法是监测跳蚤等不飞行昆虫的有效方法。将一只活体的动物(如老鼠、

绵羊等)放置在一定时间内,利用跳蚤的寄主信号引诱跳蚤进入拟定的收集器中,然后进行分离、鉴定和计数。这种方法可以反映跳蚤在环境中的种群密度和分布情况。

4. 生物学监测法

生物学监测法是对病媒生物的生命史进行监测,以预测其数量和分布趋势。该方法主要应用于蚊子的监测中,通过分析蚊小孢子存活率、种群密度、寄主种类等因素,推断蚊子的发育和繁殖情况。

5. 分子生物学监测法

分子生物学监测法是一种新兴的病媒生物监测方法,采用PCR技术分析病媒生物中是否存在疾病病原体,从而预测传染疾病的风险。该方法适用于蜱、蚊子、跳蚤等各类病媒生物的分子检测。

总之,病媒生物监测方法有多种,不同的病媒生物和环境条件需要选用不同的方法,以提高监测的精度和准确性,从而有效地预测疾病传播趋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常见病媒生物鉴别

常见病媒生物鉴别

蚊虫的生活史
4.活动规律 蚊虫活动与温度、湿度及光线有密切关系。 温度在20-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最为 活跃, 10℃以下即停止活动。 光线较暗的早晚或黑夜较为活跃,光线强烈 的白昼多停息不动,但多数伊蚊在白天活动 亦可吸血,有的蚊虫对光有趋向性,人们常 利用该习性进行诱杀和捕捉。
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 食植物的汁液。
蚊虫的形态
成蚊 蚊虫是全变态昆虫,成蚊是体细足长的小型昆虫。 分头、胸、腹三部分. 头的前端有一长喙,是蚊虫取食的口器,绝大多数 雌蚊的口器适于叮刺吸血, 翅脉和翅缘都有鳞片,头、胸、足以及多数蚊虫的 腹部也覆盖鳞片,这是区别于其他双翅昆虫的特征.
四、成蚊种类鉴别
监测蚊种:淡色(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大劣按蚊、微小按 蚊 常见蚊种:中华按蚊、白纹伊蚊、淡色库蚊和致倦库 蚊、三带喙库蚊、骚扰阿蚊 其他蚊种:常型曼蚊
蚊虫与其它双翅目昆虫 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
① 喙细长,比头部长好几倍, 是蚊取食的口器; ② 翅脉特殊,翅脉与翅缘有鳞片 (头、胸、腹也复盖有鳞片; ); ③ 足细长,覆有鳞片。
雌雄成蚊的区别:雄蚊触角上的轮毛密而长,雌蚊触角上 的轮毛少而短;另外,库蚊、伊蚊的雌蚊下腭须短,雄 蚊长,而按蚊则等长。下腭须是喙两侧分节的触须,为 刺吸时的感觉器官。

常见病媒生物分类鉴定

常见病媒生物分类鉴定

丝光绿蝇
➢中大型蝇种,额较宽,约为眼宽的1/3,间 额红棕或暗棕色,侧额及侧颜略具银色粉被, 胸部呈金属绿色或蓝色带有彩虹色,上下腋 瓣黄白色。
铜绿蝇
➢体呈铜绿色,触角带棕灰色,肩胛肩鬃后区 小毛在4个以下,翅前缘脉基鳞黄色
亮绿蝇
中型种,间额暗红棕色,颜有薄灰粉被,胸 部呈金属绿色带蓝色有铜色光芒,后中鬃2 对,前1对,后中鬃着生在第2对后背中鬃之 前,翅前缘脉基鳞黑色,平衡棒大部分红棕 色。
➢ 大型种,一致深褐色,有油性光泽。 ➢ 前胸背板略呈梯形,宽大而较平整,暗黑色有光泽,
中部无斑。
常见鼠类分类鉴定
褐家鼠
➢ 尾长短于体长 ➢ 耳小、厚,前折时不达眼 ➢ 颅顶部两侧的颞脊平行 ➢ 背毛深褐色,腹毛灰白
褐家鼠 Rattus norvegicus
(Berkenhout)
黄胸鼠
➢ 耳薄,前折可达眼 ➢ 尾很长,大于体长 ➢ 体毛棕褐色,胸部毛尖杏黄色 ➢ 前足背面棕黄色
➢ 多数蚊类触角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即雄蚊 密而长,雌性疏而短。(钩蚊属和局限蚊 两性触角很难区分)
➢ 触角蚊亚属库蚊雄蚊触角的部分鞭节分节 生有不同形状的特殊毛簇或(和鳞簇), 是重要的分类特征。
触须:
➢ 模式触须由5节组成,形状因种类和性别而不同。例如 库蚊亚科和 巨蚊亚科雌蚊的触须远比喙短,雄蚊的多 数比喙长或与喙接近等长,但少数种类的比喙短或很 短。

1.4病媒生物记录报告

1.4病媒生物记录报告

赵岗小学校病媒生物记录报告

一、病媒生物种类

在赵岗小学校园内,经过近期的监测与记录,我们发现的主要病媒生物种类包括:蚊虫、蝇类、蟑螂和鼠类。这些生物均有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给师生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二、数量及分布

经过统计,蚊虫数量最多,主要集中在校园绿化带、水体附近及阴暗潮湿的角落;蝇类次之,多分布于食堂、垃圾存放点等;蟑螂数量较少,但常见于食堂、卫生间等潮湿环境;鼠类则多见于校园边缘的杂物堆、下水道等处。

三、活动规律

蚊虫一般在黄昏和黎明时分最为活跃,蝇类则在白天活动频繁,尤其是在食物残渣和垃圾附近;蟑螂的活动多集中在夜间,喜好阴暗潮湿的环境;鼠类则通常在夜间活动,以寻找食物和筑巢。

四、危害状况

这些病媒生物不仅给师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更重要的是它们可能携带并传播疾病,如登革热、疟疾、霍乱、伤寒等。此外,它们还可能对学校的公共设施造成损坏,影响学校的正常秩序。

五、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防控病媒生物,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 清理校园环境,尤其是垃圾存放点、水体附近等易滋生病媒生物的场所;

2. 定期检查校园内外的排水系统,确保无积水,防止蚊虫繁殖;

3. 在食堂、卫生间等易滋生蟑螂的地方喷洒杀虫剂;

4. 放置捕鼠器、粘鼠板等物品,以减少鼠类数量。

六、成效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防治,我们发现校园内的病媒生物数量明显减少,师生们的健康状况也得到了改善。但仍有部分地区病媒生物数量较多,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治措施。

七、存在问题

虽然我们的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 部分师生对病媒生物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主动防控意识;

公共外环境病媒生物防制第三方效果评估标准和办法

公共外环境病媒生物防制第三方效果评估标准和办法

公共外环境病媒生物防制效果评估

标准和方法

一、现场密度评估方法和标准

(一)现场病媒生物密度水平级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病媒生物密度密度控制水平—鼠类、蚊虫、蝇类、蜚蠊标准》相关项目判断。现场密度应达到C级(含C级)以上水平.

(二)现场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蚊虫、蝇类、蜚蠊标准》相关方法操作.

1、检查外环境鼠密度:按路径指数法。活鼠、鼠尸、鼠爪印、鼠粪、鼠咬痕、鼠洞、鼠道等均为鼠迹,检查人员携带计步

器,沿河湖两岸、公共绿地、建筑物外围行走,记录发现鼠迹的处数及行走距离。计算路径指数。

路径指数=阳性数(处)/检查公里数(km)

2、检查蚊密度:

(1)阳性小积水

检查人员携带计步器,记录观察到的有蚊虫幼虫(蛹)孳生的各类容器积水、各类坑洼积水和各类排水系统的井口积水等,以及行走距离。计算路径指数。

路径指数=阳性数(处)/检查公里数(km)

(2)大中型水体

沿岸每隔10m,用500ml采样勺取水,观察计算蚊幼虫(蛹)条数量,计算采样勺指数、阳性勺指数。

采样勺阳性率(%)=采集阳性勺数/取样勺数×100%

阳性勺指数=采集蚊幼(蛹)总条数/阳性勺数

(3)诱蚊

在公园、花房、轮胎集放地,暴露右小腿,静止不动,观察0。5h内腿上蚊虫的停落数。并拍死蚊虫,同一只蚊虫不能重复计数。计算停落指数.

停落指数=停落雌总数/诱蚊人次

3、检查外环境蝇密度

检查孳生物内有无蝇类活幼虫或蛹孳生(如发现有积存多日的垃圾并有成蝇觅食,可判断为阳性孳生),记录孳生物数、阳性孳生物数。计算阳性率。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

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

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

、疟疾、西尼罗热等。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二、监测内容

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三、监测方法

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

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

蟑螂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

蚊虫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病媒生物资料

病媒生物资料

病媒生物

病媒生物,指传播疾病的生物媒介,是一类在传播各种疾病病毒、病原体或寄

生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生物。常见的病媒生物包括蚊子、苍蝇、跳蚤、壁虱等。

病媒生物的传播方式

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1.直接传播:病媒生物叮咬感染了病原体的宿主,再叮咬健康人,将病

原体传播给健康人体。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蚊子等血吸虫。

2.间接传播:病媒生物将感染的病原体排泄物、卵泄排或脱皮残体等排

出体外,再通过接触传播给健康人体。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跳蚤、壁虱等。

常见的病媒生物

1.蚊子:传播疾病包括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等,是世界上最为危

险的病媒生物之一。

2.苍蝇:传播疾病包括霍乱、腹泻等,是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的主要病

媒生物之一。

3.跳蚤:传播黑死病等疾病,主要寄生在啮齿类动物身上,再通过叮

咬人类传播病原体。

4.壁虱:传播伤寒等疾病,主要寄生于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身上,

再通过人类传播给健康人体。

预防与控制病媒生物传播

1.环境卫生管理:维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减少病媒生物的滋生繁殖地。

2.防治工作:定期进行灭蚊灭蝇等防治工作,减少病媒生物的数量。

3.个人防护: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驱蚊喷雾等防护用品,减少病媒生

物叮咬的机会。

病媒生物是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预防与控制病媒

生物传播是保障公共卫生的重要措施。通过对病媒生物的认识和有效防范措施的实施,才能有效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维护人类健康。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资料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资料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

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

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

、疟疾、西尼罗热等。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二、监测内容

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三、监测方法

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

(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

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

(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

蟑螂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

(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

蚊虫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

老鼠、苍蝇、蚊子、蟑螂鉴别特征(图文并茂,内容翔实)

老鼠、苍蝇、蚊子、蟑螂鉴别特征(图文并茂,内容翔实)
暗色斑,即正中纵条和横缘带,其余两侧部分则呈黄色, 第五背板暗色
3.10 元厕蝇
体型瘦小,体呈灰色或黑色 触角芒裸 腹部略有光泽,腹部雄蝇细长而尖,末端黑色,两旁有斑
纹,雌腹部为卵园形,暗灰色
3.11 棕尾别麻蝇
蝇体较大 胸背板具有三条黑色纵纹 腹部有暗色与浅色的格子,可随光而变化色彩,雄蝇腹部
部背面有淡色鳞片构成的横带,横带两侧向下弯曲成角状。
2.5 三带喙库蚊
成虫体型较小,身体暗褐色 喙中部有一明显的白环
2.6 骚扰阿蚊
体型较大,黑色胸腹具白色鳞片 喙、触须均黑色 喙向腹部弯曲
2.7 常型曼蚊
体型中等,棕褐色 喙的前1/3暗色,2/3淡色 中胸盾片两侧从前端到翅基各有一灰绿色纵条 翅鳞黄色和深棕色杂生,有的单个鳞片不对称。
3.5 亮绿蝇
体型中等大小,体色亮绿,有金属光泽 后中鬃2对,前1对后中鬃着生在第2对后背中鬃之前 前缘脉基鳞黑色
3.6 大头金蝇
体肥大,全身有兰绿色金属光泽 复眼上有纤毛。雄蝇复眼巨大,鲜红色,两复眼几乎相接 颊、颜部为杏黄色 触角及触角芒都为橙黄色,头部比胸部宽大
3.7 巨尾阿丽蝇
常见蚊种:中华按蚊、白纹伊蚊、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 三带喙库蚊、骚扰阿蚊
其他蚊种:常型曼蚊
2.1 中华按蚊
体型较大,灰棕色 雌蚊触须接近与喙等长,触须尖端白色 中胸背板上有五条浅色条纹 翅前缘脉有二个白斑,翅穗有白斑

常见感染病原体及其检测方法:了解不同微生物的检测方式

常见感染病原体及其检测方法:了解不同微生物的检测方式

常见感染病原体及其检测方法:了解不

同微生物的检测方式

一、引言

感染病原体是指能够进入人体并引发感染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

和寄生虫等。这些微生物能够侵入人体,繁殖并对机体造成损害,引发各种感染

性疾病。为了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感染疾病,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的检测

方法,用以鉴定不同微生物的存在和病原性。本文将带您了解常见感染病原体以

及它们的检测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抵抗这些微生物。

二、细菌

2.1 培养法

培养法是一种传统且常用的细菌检测方法。它通过将患者样本(如血液、尿

液或伤口渗出液等)接种到培养基上,利用培养基提供的适宜条件使细菌繁殖,

从而使其形成可见的菌落。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菌落的形态、染色特性和生理生

化反应等,可以初步鉴定细菌属种。

2.2 免疫学方法

免疫学方法主要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来检测细菌。其中,酶联

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免疫荧光技术是常用的检测方法。ELISA利用特定的抗

体与细菌或其分泌的抗原反应,通过测定产生的光学信号来定量检测细菌的存在。免疫荧光技术则是在标本中加入荧光标记的抗体,通过观察标本中的荧光信号来

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2.3 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通过检测微生物的核酸特异性序列来定量和鉴定细菌。这些方法利用特异引物与细菌基因组DNA或mRNA 发生特异性反应,扩增和检测目的序列。由于其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实验室中得到广泛应用。

2.4 质谱法

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可以对微生物样本进行直接分析。常用的质谱法包括质谱图谱法(MS)和质谱成像法(MSI)。MS可以通过检测微生物代谢产物、蛋白质或特定化合物来鉴定微生物。而MSI则是通过将样本直接贴附在载玻片上,利用激光扫描样本表面进行检测,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病媒生物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制定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是十分必要的。本方案旨在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水平,及时准确地获取病媒生物信息,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一、监测对象。

本方案的监测对象主要包括蚊虫、苍蝇、跳蚤、蜱虫等病媒生物,重点监测传播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疫苗接种相关疾病等重要传染病的病媒生物。

二、监测内容。

1. 病媒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监测,通过定点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对各类病媒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病媒生物携带疾病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携带的疾病进行监测,掌握疾病的传播风险,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

3. 病媒生物分布和活动规律的监测,通过生态学调查和监测,了解病媒生物的分布和活动规律,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方法。

1. 采集监测,采用人工或机械采集病媒生物样本,进行种类和数量的监测。

2. 生物学调查,通过生态学调查和生物学观察,了解病媒生物的生活习性和传播规律。

3. 分子生物学监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媒生物携带的疾病进行监测,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四、监测网络。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监测站点,形成全国统一的监测体系,实现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五、监测评估。

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及时通报监测结果,做好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

六、监测成果应用。

将监测成果及时应用于疾病防控工作中,指导疾病的防控工作,提高疾病防控的效果和水平。

七、监测保障。

常见病媒生物鉴别

常见病媒生物鉴别

小家鼠
小家鼠
板齿鼠
• 别名:大柜鼠、小拟袋鼠 • 生境:竹林、草地、沼泽、甘蔗田。 • 鉴别特征:大型鼠,背方为棕色与 黑色的毛混合组成,但黑毛显著占 优势。前后足背均为黑褐色。
板齿鼠
板齿鼠
黄 毛

• 别名:罗西鼠、罗赛鼠 • 栖息地:农耕田为主,甘蔗地、番 薯地、果园及荒坡等。 • 鉴别特征:外形似褐家鼠,但较小。 腹面毛尖白色微染淡黄色;足背白 色;尾一色,大或等于体长。
图3-1 成蝇形态
雌雄鉴别
雄性:两复眼距离较窄 雌性:两复眼距离较宽
家蝇
• 中胸盾片有4条黑色纵
条,前胸側板中央凹陷
处有纤毛
• 腹部背面正中有一宽的
黑色纵纹,腹部第一腹
板有纤毛。
市蝇
• 中胸背板仅有2条黑色
纵纹,前端分叉
• 腹部深棕色,腹背板正 中有黑色纵纹,两侧有 银灰色小斑点
大头金蝇
• 体型较大
• 蝇类属昆虫纲、双翅目。我省常见的与医 学有关的有: 家蝇科 家蝇属----家蝇、市蝇 腐蝇嘱----厩腐蝇 丽蝇科 金蝇属----大头金蝇 绿蝇属---丝光绿蝇、铜绿蝇 麻蝇科 麻蝇属----宗尾别麻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成虫---头部
• 头部: 一般呈球形或半球 形。头的前方两侧为一对 大而明显的复眼。在复眼 之间,上方为头顶,单眼 三角位于其中央。 • 触角一对。两复眼之间、 触角基部以上至头顶为额, 触角基部以下两侧为颜, 两复眼下缘的两外侧为颊 部;两颊中间为口器窝, 内藏口器。

常见病媒生物识别与监测

常见病媒生物识别与监测

• 白纹伊蚊V.S.埃及伊蚊
1)褐色或暗褐色胸腹具白斑。 2)头顶平覆宽鳞。 3)触角梗节、小盾片、中胸侧板以及 各足基节都有平覆宽鳞。 4)喙带侧角而略下弯(无气门鬃,有 气门后鬃。
蝇 类 识 别
家蝇(Musca domestica)
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
生殖器尚未发育成熟 外骨骼的硬度较成虫稍软
常见病媒生物监测方法
夹夜法
• 以生花生米等为诱饵,室外沿一定地势放置鼠夹,夹距5m~10m,行距 20m~50m。室内沿墙基放置,鼠夹和墙基垂直,踏板端靠墙。小于15㎡ 房间放置1夹,15㎡房间放置2夹,大于15㎡的房间按每15㎡为1间折算标 准间数,放夹数量依此类推。傍晚放置,次日清晨检查记录捕获鼠的种类 及数量。 • 单位:捕获率(阳性鼠夹数/有效鼠夹数,%)
单位:只/人· 次、只/人· min
幼虫勺捕法
• 沿着大中型水体岸边,每隔10m选择一个采样点,用水勺迅速从水体中舀 起一勺水,吸出幼虫(蛹)并放入已编号的采样管中,分类、计数,并记 录日期、场所。
• 单位:幼虫(蛹)勺舀指数(条/勺)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Jiangsu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Jiangsu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常见病原体鉴定

常见病原体鉴定

常见病原体鉴定

1. 引言

常见病原体鉴定是指通过检验方法鉴定出引发感染或疾病的病原体的过程。确切地鉴定病原体对于正确的治疗和控制感染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常见病原体鉴定的方法和重要性。

2. 常见病原体鉴定的方法

2.1 微生物培养

微生物培养是最常用的鉴定病原体的方法之一。通过将患者样本(如血液、尿液或分泌物)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出病原体的菌落后,通过观察菌落特征和进行生化试验等,可以进一步确定病原体种类。

2.2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测序等,可以通过对病原体的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来鉴定病原体。这些技术

通常快速、准确,并且对于病原体的鉴定有很高的灵敏度。

2.3 免疫学方法

免疫学方法可以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抗体或抗原来鉴定病原体。例如,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以检测患者体液中的特

定抗体,用于鉴定病原体。

3. 常见病原体鉴定的重要性

常见病原体鉴定对于正确的治疗和控制感染至关重要。通过鉴

定病原体,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其他治疗药物来治疗感染,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此外,病原体鉴定还可以帮

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对疫情的控制和防控起到重要作用。

4. 结论

常见病原体鉴定是鉴定引发感染或疾病的病原体的重要过程。

微生物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方法是常见的鉴定方法。通

过正确鉴定病原体,可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患

者的生存率。此外,病原体鉴定还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对疫情的控制和防控起到重要作用。

以上是关于常见病原体鉴定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15)翅瓣光裸或有平覆宽鳞而无窄鳞缘缨 ………小蚊属(Mimomyia) 翅瓣有窄鳞缘缨…………………………………………………………17
17.(16)小型蚊虫;雌蚊触角鞭分节Ⅰ至少为分节Ⅱ的2倍长……费蚊属 …………………………………………………………………(Ficalbia) 中型蚊虫;雌蚊触角鞭分节Ⅰ不超过分节Ⅱ的1.5倍长 ……………… …………………………………………………轲蚊属(Coquillettidia)
1蚊 2蝇 3 蜚蠊 4鼠 5蜱
1 蚊类
蚊虫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
主要特征是分头、胸、腹三 部分;头上有触角1对,胸 部有足3对,翅膀1对。
鉴别特征
有刺吸式口器(喙),比头部长好 几倍
翅脉特殊,翅脉与翅缘有鳞片 足细长,覆有鳞片
伊蚊
如何鉴别雌雄?
雄蚊 触角 毛浓 而密
雌蚊 触角 毛稀 而疏
4.(3)中胸盾片中央有一对紧密并列的平覆银白宽鳞形成的纵条;有气门鬃; 无气门后鬃…………………………………………………局限蚊属(Topomyia) 无上述综合特征 …………………………………………………………………5
5.(4)纵脉6短,末端终止处至多仅略超过纵脉5的分叉处 ……………6 纵脉6长,末端终止处明显超过纵脉5的分叉…………………………7
触须 复眼
喙 触角
腹部有10节组成,腹节Ⅷ-Ⅹ特化外生殖器。其中 腹节Ⅸ、Ⅹ形成雌雄尾器。雄性的尾器十分复杂, 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蚊科分亚科属检索表
(一)雌蚊
1. 喙末段明显变细,并向下弯曲如钩状;翅后缘近纵脉5.2末端稍有凹陷…… …………………………………………………………巨蚊属(Toxorhynchites) 喙和翅不是如此 …………………………………………………………………2
常见病媒生物鉴定
病媒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人类疾 病,危害人类健康的生物。常见的病媒生物 有鼠、蚊、蝇、蟑螂、跳蚤、蜱、螨等。
病媒生物的危害主要有健康危害、损害 财物、骚扰人体。健康危害:能传播多种疾 病,包括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疟疾、登革 热、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地方性斑疹伤 寒等等。
Contents
9.(7)中胸盾片覆盖有金属光泽的平覆宽鳞,中胸后背片有一簇刚毛 ……………………………………………………领蚊属(Heizmannia)
无上述综合特征 ………………………………………………………10 10.(7)前足和中足跗节I明显比其余4节的总和长,跗节IV比V短…………
………………………………………………直脚蚊属(Orthopodomyia) 前足和中足跗节I明显比其余4节的总和短,跗节IV比V长…………11
14.(11)跗节末端有发达的瓣状爪垫………………………库蚊属(Culex) 跗节末端无上述爪垫 ……………………………………………………15
15.(14)气门后区有平覆的深色和淡色宽鳞;雌蚊触须约为喙的1/4~ 3/4长………………………………………阿蚊属(Armigeres,部分) 气门后区无平覆深色宽鳞;雌蚊触须不到喙的1/4长 ………………16 气门后区光裸;雌蚊触须约为喙的1/5~1/8长…艾蚊属(Ayurakitia) 奇阳蚊属(Verralina)
6.(5)翅脉有末端凹的羽鳞……………………………霍蚊属(Hodgesia) 翅脉无端凹的羽鳞 ……………………………蓝带蚊属(Uranotaenia)
7.(5)有气门鬃……………………………………………………………8 无气门鬃…………………………………………………………………9
8.(7)翅亚缘脉基部腹面有小毛 …………………脉毛蚊属(Culiseta) 翅亚缘脉基部腹面无毛 ………………………杵蚊属(Tripteroides)
鉴别特征:中胸盾片有中央银白纵条, 侧缘翅基前有1簇平覆银白宽鳞片。
生活习性:幼虫孳生在竹筒、树洞、石 穴、废轮胎以及缸罐等较为干净的容器 积水。成蚊嗜吸人血,通常在日出前和 日落前后为其刺叮高峰。
传播多种疾病,是登革热、基孔肯雅、 寨卡等的辅助媒介。
11.(10)有气门后鬃…………………………………………………………12 无气门后鬃 ………………………………………………………………14
12.(11)翅鳞很宽,多为不对称 ………………………曼蚊属(Mansonia) 翅鳞非如上述 ……………………………………………………………13
13.(12)头顶具平覆宽鳞,喙侧扁略下弯,触角梗节,小盾片、中胸侧板 及各足基节都 平覆宽鳞 …………………阿蚊属(Armigeres,部分) 无上述各特征………………………………………………伊蚊属(Aedes) 尤蚊属(Udaya) 骚扰蚊属(Ochlerotatus)
区别:特征 腹节背板基带
阳茎侧板背中 叶
淡色库蚊 后缘平齐与基 侧斑相连
末端稍尖
致倦库蚊
后缘平齐与基 侧斑分离
末端平齐或者 圆钝
中小型蚊,翅长2.4- 3.1mm。头顶竖鳞暗而平齐; 盾鳞暗棕呈花椒色。喙色 暗,中部前位有淡色环。 腹节背板色暗,有窄的淡 色基带。
兼食人和动物血。猪、牛是其主 要吸血对象,已证实是乙型脑炎 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
跗节无白环;喙无白环; 中胸腹侧板上部和下部后 缘有两群淡鳞簇;腹节背 板Ⅱ-Ⅶ淡色基白带后端平 齐;翅鳞暗色。
喙暗色;中胸腹侧板上下 部后缘各有一群淡鳞;翅 鳞暗而密;腹节背板Ⅱ-Ⅶ 有后突而呈半月形的淡色 基带
相同:1、喙无白环 2、足无白环 3、腹节背板有淡色基带 4、中胸盾片无特殊花纹
2.(1)雌雄蚊触须都与喙约略等长或比喙稍短,雄蚊触须末两节膨大;腹部无 鳞或 仅 具少数鳞;小盾片圆弧状……………………按蚊属(Anopheles) 雌蚊触须明显比喙短,雄蚊触须比喙短,或比喙长而末端与上不同;腹部密 盖鳞片;小盾片三叶状 …………………………………………………………3
3.(2)喙有很多长毛,末端膨大而上翘…………………………钩蚊属(Malaya) 喙不是此状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