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起)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2.4《火山和地震》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火山的类型、形成原因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地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并学会使用简单的地质考察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探究能力,对火山和地震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火山和地震的内在联系,以及地质构造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火山的类型、形成原因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地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学会使用简单的地质考察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增强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地震的预测和预防措施。
3.地质考察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实地考察法:学生进行地质考察,提高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实地考察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3.制定考察路线和安全措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火山和地震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地理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火山的类型、形成原因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讲解地震的成因、预测方法和预防措施。
展示地质考察的方法和技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结合实地考察,探究地质构造。
苏教版科学六上《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火山和地震》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生动的案例和科学的知识,使学生了解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本节课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如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火山地震的预测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物理知识,对于火山和地震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火山和地震的成因、预测等深层次知识掌握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补充和完善。
此外,学生对于火山和地震的恐惧心理也需要加以引导和缓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特点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掌握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能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火山地震的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手段,了解火山地震的预测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特点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难点:火山地震的预测方法及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火山地震监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火山和地震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投入。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火山和地震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火山和地震的特点。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展示火山地震的分布及预测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如地图、地球仪等。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探究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火山和地震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火山和地震的特点及成因。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完整资料).doc
上网查找关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有关知识,做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火山和地震
火山——地球内部的岩浆
地震——地球内部的力。
③从火山喷发的现象中人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火山喷发的实验。
实验前向学生明确提出实什么?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8分钟)
1、观看有关地震的视频。
2、分组讨论地震形成的原因(结合实例:河北唐山 四川汶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教学资源
火山和地震的录像火山结构示意图 三角架 铁盒子 土豆泥 番茄酱 酒精灯 火柴 纸箱 木块 笔 图片资料等。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8分钟)
1.复习地球由哪几部分组成。
2.出示有关火山和地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火山和地震》学案设计
教学内容
《火山和地震》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1.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2.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3.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以及他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实验、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愿意合作与交流。
3.交流讨论:看了图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4、揭示课题。
过渡揭题:同学们,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上较为显著的地质灾害,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身伤害,灾难的画面是那么得令人触目惊心,至今心有余悸。
那么,你知道火山喷发和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吗?我们在这样的灾难面前应该怎样更好地保护自己呢?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说课稿5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火山的形成、类型及喷发过程,知道地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火山和地震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探究能力,对于火山和地震这一话题,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积极主动地探究火山和地震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火山的形成、类型及喷发过程,知道地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他们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火山的形成、类型及喷发过程,地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2.难点:火山和地震的成因解释,地震的预防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展示火山和地震的相关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火山的形成、类型及喷发过程。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
4.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5.知识拓展:介绍地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
6.总结提升: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撰写观察日记。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火山和地震》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火山的形成、类型和特点,以及地震的成因、分级和应对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火山和地震有更直观的认识,增强自然灾害防范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和科学知识,对于火山和地震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知识和实践操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火山的形成、类型和特点,掌握地震的成因、分级和应对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培养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火山的形成、类型和特点,地震的成因、分级和应对方法。
2.难点:地震的成因和应对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火山和地震的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地球仪等。
3.学生活动材料:小组讨论记录表、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火山和地震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火山和地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火山的形成、类型和特点,以及地震的成因、分级和应对方法。
通过地球仪等工具,展示火山和地震的发生地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火山和地震的特点,以及如何应对地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点评,总结火山和地震的特点,以及应对地震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火山和地震的特点,以及应对地震的方法。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构造、板块运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火山的形成、类型及火山爆发的影响,以及地震的成因、地震的预测和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插图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的构造、板块运动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
同时,他们对火山和地震这些自然现象充满了好奇,学习兴趣浓厚。
但是,对于火山和地震的成因、预测和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火山的形成、类型及火山爆发的影响,以及地震的成因、地震的预测和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火山的形成、类型及火山爆发的影响,以及地震的成因、地震的预测和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2.难点:地震的成因、地震的预测和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火山和地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火山和地震的图片、视频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火山和地震的成因、预测和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火山和地震的模型或图片,以便进行观察和讨论。
3.准备地震逃生的道具,如安全帽、安全带等。
4.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火山和地震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火山和地震》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教材通过火山和地震这两个自然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壳的运动。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它们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的基本构造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火山和地震这两个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火山和地震的本质。
此外,学生可能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然灾害,提高应对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知道它们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地球科学的兴趣,正确看待自然灾害,提高应对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知道它们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理解地壳运动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实验器材等,直观展示火山和地震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火山和地震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现象的成因和影响。
2.新课导入:介绍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壳的运动。
3.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理解地壳运动的原理。
4.实践活动:学生进行模拟地震的实践活动,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2、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二、教学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三、教学难点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四、教学准备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视频。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图片。
2、学生每组准备一根小木棍,一条毛巾。
3、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积木块等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流程:(一)导入1.谈话:地震是非常可怕的,同样危险的还有火山喷发,大家猜想一下,如果发生火山喷发和地震会不会破坏地形,使地形、地貌发生改变?课件出示地震和火山喷发的视频和画面,让学生边看边思考火山喷发和地震使地形具体发生了什么变化?(视频:火山地震情景和画面)板书课题。
2.交流火山、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学生交流,教师点击相关的图片(地动山摇、房屋倒塌、道路断裂、巨石滚落、河流移位、河流阻塞形成堰塞湖、岩浆喷发会形成火山岛、火山锥、熔岩高原等等)(二)组织学生探究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1、引导学生认识火山喷发的成因。
(1)观看火山喷发的视频。
看过火山喷发,结合刚才的录象,请大家再看书说说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
(2)用土豆泥和番茄酱模拟火山的喷发。
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3)小结火山喷发的原因。
2、讨论:为什么说我国台湾省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频繁地区?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经常有火山爆放,有的地方却没有?从火山爆发的现象中,人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拓展:学生介绍火山知识。
小结:在板块的边缘,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作用,岩层受到压力较大,这往往是火山和地震的多发地带。
(三)组织学生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1、讨论:你推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讲解:人类不断的改造自然,期待更好的生存环境,可无情的地震却一次次震碎人们的美好生活,给人们的记忆打上痛苦的烙印。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火山和地震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火山和地震备课时间 9.20教材分析《火山和地震》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本单元顺应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规律,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火山和地震》主要研究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
在火山和地震现象中火山离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都比较远,但地震现象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
本课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引导学生建立模型研究,知道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学情分析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形状,能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知道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了地球内部的构造,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能用橡皮泥等制作地球内部构造的模型。
但是不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的,充满了力量。
另外,学生能针对问题,从更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课件展示法:通过视频课件展示,让学生形象地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样子及形成原因;通过影像资料介绍许多科学家为研究火山和地震做出的贡献。
演示法:通过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形象的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讲解法:学生对火山和地震的资料不是很熟悉,需要教师的讲解;指导法:在做火山和地震的模拟实验时,由于学生不具备探究的基础,都需要教师详细的指导;合作探究法:在探究地震和火山的成因以及自我保护的方法时都采用了此方法,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内力作用的结果。
2.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拟地震,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能对现象作出解释。
2、掌握地震来临时的逃生方法。
3、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二单元《4 火山和地震》 苏教版
火山【教学目标】1、能分析出火山喷发及火山形成的原因;2、会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3、了解火山的三种类型;4、理解火山带给人类的利与弊;5、感受火山学家不断探索、勇于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分析出火山喷发及火山形成的原因;难点:会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材料准备】锥形瓶、有孔橡胶塞、玻璃管、番茄酱、酒精灯、三角架、火柴、托盘、抹布、《地球万象》APP、IPAD【教学过程】一、认识火山和火山喷发现象1、复习铺垫,引出独特的地貌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地球内部有哪三部分组成呢?学生回答:地壳、地幔、地核。
师:从外而内地球可以分为这三部分,内部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温度高、压力大、有炽热的岩浆。
2、欣赏视频,引发思考师: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特点,让地球出现了一些独特的自然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学生观看视频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有岩浆溢出、有大量的浓烟冒出。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这些炽热的岩浆为什么会从地球深处喷发出来呢?二、探究火山喷发及火山形成的内部原因1、设计实验,模拟火山喷发师:下面我们用外形很像岩浆的番茄酱来模拟岩浆,用锥形瓶来模拟地球表面的岩石圈。
在什么条件下,番茄酱也能像岩浆一样喷涌而出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
大家可以选用以下实验器材。
出示实验器材:酒精灯、石棉网、火柴、有孔橡皮塞、玻璃管、三脚架学生讨论设计2、汇报交流,完成实验方案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组的方法,并说说你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方法学生汇报师:他们组的实验方法,你们觉得可行吗?有没有地方需要完善?学生交流师:加热模拟内部的高温,加塞可以使瓶子随着加热内部压力增加,插入玻璃管可以模拟地球内部的缝隙。
请各小组按照刚才我们讨论的方法进行操作。
仔细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并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3、温馨提示,细致指导师:(1)将装置放置在托盘中进行实验,托盘放置在其中一张桌子上,不要晃动桌子;(2)点燃酒精灯,不能随意移动酒精灯,不能将酒精灯垫高;(3)如果看到番茄酱从瓶口溢出,可以请停留1分钟时间,然后灭酒精灯;(4)灭酒精灯时要用盖子从斜上方盖灭,切勿吹灭;(5)实验完成后,用抹布包裹锥形瓶从三脚架上取下,防止烫伤,桌面整理干净,然后将物品送回原处;(6)实验时,静静地观察并记录。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5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2.4《火山和地震》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火山的形成、类型及火山喷发时的特点,同时掌握地震的发生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实地考察、动手实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探究火山和地震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探究能力,对于火山和地震这一课题,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新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火山的形成、类型及火山喷发时的特点;掌握地震的发生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火山喷发和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火山喷发和地震发生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法:学生进行火山模型制作和地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火山和地震的特点、成因及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授法:教师讲解火山和地震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火山模型制作材料,如黏土、火山石等。
2.准备地震模拟实验器材,如乒乓球、桌子等。
3.收集火山和地震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4.准备PPT课件,展示火山和地震的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火山的形成、类型及火山喷发时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火山和地震这一课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火山和地震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特点。
同时,教师讲解火山和地震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4 火山和地震》苏教版(5)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4 火山和地震》苏教版(5)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二单元的第四课《火山和地震》。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的构造和地壳的运动。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火山的形成、类型及特点,地震的成因、特点及应对措施。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科学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和科学知识,对火山和地震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特点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地震等自然灾害有一定的恐惧心理,需要通过科学的学习,消除恐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火山的形成、类型及特点,理解地震的成因、特点及应对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应对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及特点。
2.火山和地震的应对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火山和地震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2.火山和地震的相关图片、模型等教具。
3.学生分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火山喷发和地震发生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介绍火山的形成、类型及特点,地震的成因、特点及应对措施。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理解火山和地震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火山和地震的特点,总结应对措施。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4《火山和地震》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火山和地震的本质,知道如何正确面对这些自然现象。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探究能力,对火山和地震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入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实践活动充满兴趣,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特点,知道火山和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珍惜生命,关注自然现象,保护地球家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如何正确面对这些自然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火山和地震的现象,提高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器材,如地球仪、火山模型等。
3.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案例资料,以便进行讨论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火山和地震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火山和地震为什么会发生?它们与人类生活有何关系?2.呈现(10分钟)介绍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特点。
通过地球仪、火山模型等教具,直观地展示火山和地震的形成过程。
同时,分析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地震导致的房屋倒塌、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等。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4.火山和地震》教案_(2)【精品】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火山与地震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2.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二)科学知识: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若干。
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录像。
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也可以为录像)。
优美的音乐一段学生准备:煮熟的鸡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
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做?2.学生讨论3.学生实验:(注意在实验中要及时记录你所得到的信息,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4.学生汇报交流。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能提示学生完整的表达)(二)了解地球内部构造1.过渡提问:刚才同学们说盒子里的物体的时候,都用到了“好象”这个词,说明大家对这个实验的结果还不能肯定,这仅仅是一个猜测而已。
地球也象一个无法打开的胶卷盒,那么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你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去猜测呢?把你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汇报。
(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注意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和判断。
)3.看相关录像:科学家们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收集并了解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的呢?我们先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
(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让学生进行观看。
)4.通过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对地球的内部情况做一个推测并画下。
5.相互交流讨论6.说说自己的构思,比比谁画的最有可能。
7.观看录像,对比验证(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片段)8.出示鸡蛋一只,讨论:鸡蛋的内部结构会与地球的内部有什么关系?9.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三)制作地球构造模型1.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2.师生讨论制作步骤3.学生交流自己想好的制作步骤,教师注意及时进行归纳4.学生动手做地球模型。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二单元《4 火山和地震》 苏教版
《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1、早读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2、会做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
3、知道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原因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4、知道我国是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教学目标:1、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2、认识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利弊。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学情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动手做一些简单又有趣的实验都非常高兴,课堂气氛浓烈,学生踊跃参与互动,师生配合默契,效果不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谈自己见过的自然灾害。
2、板书:火山和地震是啊!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呢?以小组讨论:1、火山是怎样形成的?2、火山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及好处?二、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第一种实验: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教师讲解实验。
第二种实验:1、每组分发一瓶可乐。
2、用力将手中的可乐摇一摇。
3、拉开瓶盖。
教师讲解实验。
三、讨论:火山喷发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火山的好处和危害那么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和危害呢?危害:①岩浆及其携带的岩石碎块会掩埋农田、道路或成真,造成人员伤亡机器经济损失。
②喷到空气中气体货尘埃物会污染空气货导致气候异常。
好处:火山活动可以形成矿产,温泉和肥沃的火山灰(植物的肥料)四、地震是另外一种自然灾害,同学们认真考虑后提出问题。
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2、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办?3、地震给人类带来来哪些危害?4、地震来临之前,有什么前兆?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下面我们利用手中的材料,“亲临”地震模拟现场,去探究地震的奥秘,你想不想去?五、模拟地震的发生。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 火山和地震_苏教版 (4)
2.4火山和地震一、教学目标:1.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
2.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几地震的预防措施。
3. 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
4.能够收集有关火山与地震的资料。
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的形成。
5.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
2.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几地震的预防措施。
三、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了解火山。
知道学生通过图意推想火山形成的原因。
了解为研究火山而献身的科学家夫妇,让学生感受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模拟火山喷发,学生从中获得信息,想象火山喷山时的情景。
2、认识地震。
想学生讲解地政的成因,观察有关图片,战士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然后,指导学生模拟地震的发生,学会判断地震的强弱和震中位置。
介绍张衡和他的地动仪以及现代地震检测仪,指出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和学生探讨地震来临是怎样保护自己的方法。
3、巩固火山喷发是有什么现象?地震发生前有什么预兆吗?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地震自救地震引起房倒屋塌时,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灰尘,因此,首先要防止呼吸道被尘埃堵塞;其次决定生死的首要条件是有无空气,故不要乱喊叫,尽量节省氧气,保存体力;再者要冷静观察自身所处环境,努力创造供生存的安全空间和易于被外面人发现的条件。
应急防护原则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
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学校避震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
地震自救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
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
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
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教案与反思
4.火山和地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1.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能初步推测地球内部存在什么物质。
2.能初步根据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能够独立操作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知道喷发对环境的影响;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搜集信息的办法。
3.乐于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识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能大胆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秘密的欲望;学生通过自我搜集资料、提出问题等方法学会对未知知识预习和积累。
【教学重点】利用搜集资料和课堂讨论,了解火山的成因,并用实验验证猜想。
【教学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模拟火山与地震的材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1.播放电影《2012》视频片断,注意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出现的是什么灾难?你对此有什么了解?有什么疑惑?2.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这说明大家的研究兴趣非常浓厚。
要解决大家所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认为应该先解决哪些最基本的问题呢?3.揭示课题:火山二、推想成因,构建模型1.谈话:研究火山的成因,我们要能钻进火山的肚子里去看个究竟就好了,但是这可能吗?既然不能钻进火山的肚子里,那我们只能从火山外部来寻找突破口了。
刚才我们在看火山喷发片段时,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通过这些现象你能猜想到火山的成因吗?2.小组交流并汇报3.小结引导:通过岩浆的喷出,大家猜测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因为受到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作用。
为什么岩浆只能在这儿喷出,而不是在其他的地方呢?4小组汇报5.小结:地壳内部的岩浆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当压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岩浆就会沿着地壳薄弱的地方喷薄而出,形成了火山。
三、模拟实验,展开探究1.谈话:有了自己的想法,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如果用番茄酱来代替岩浆,用土豆泥来代替地模拟火山的喷发,那高温高压的条件我们应该如何产生呢?2.学生汇报3.小结出示实验器材:这些材料老师都给大家准备好了。
小学科学苏教六年级上册2单元我们的地球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因为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即使有的同学已经通过影片或其它的途径感受了火山和地震,但是我觉得这种感受还是比较感性的,比较肤浅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难像教材中有些课那样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起来,并引起学生的认知共鸣。
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课内容又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又应该是我们教师所利用的很好的教学资源,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我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我们的教师可以大胆的去重组教材,当然这种重组教材表现的手段和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课的重组我觉得应该是放在教学的侧重点的筛选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山和地震
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有关火山与地震的资料。
2、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和模拟地震的形成。
3、能用擅长的方式表达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
4、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是自然现象。
5、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6、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
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的具体成因。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是运动的。
教学准备:地震模拟器、水槽、火山喷发模拟器、气球、积木、录像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