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高二《纪念刘和珍君》导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doc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研习,整体把握刘和珍形象,能对重大人生问题有思考和追求。
2.学会采用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感情脉络,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3.揣摩重点语句,鉴赏文章的写作特色,提高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1•理清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关键文句的理解。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
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
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
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一个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一一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无常”。
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生。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
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
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扌甚;蟋蟀弹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直读到17岁。
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不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
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 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从小康陷入困顿。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6课《鲁迅散文两篇:记念刘和珍君》优秀导学案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6课《鲁迅散文两篇:记念刘和珍君》优秀导学案【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文章思路,概括人物事迹,把握人物形象。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读重要语句,明确情感发展脉络,领会写作目的。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鲁迅对烈士牺牲的理性思考。
【课前预习】1.知人论世: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名周树人,字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鲁迅说他写作的目的,一是“为那些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他们在寂寞中奋战,我有责任为他们呐喊,要给予他们哪怕是微弱的慰藉”。
二是为那些“如我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美梦的青年,正是因为他们,我‘必须在作品中’处处给予一种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的诱导,而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悲凉感有所扼制(何况我对于悲凉感本身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三是他的敌人,鲁迅说,“我的敌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干嘛要让他们那么愉快呢?我要像一个黑色魔鬼那样,站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感到不圆满”。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2.写作背景: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
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
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
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
段祺瑞的执政府内人员担心局势失控,命令预伏军警以武力驱散游行队伍,结果造成当场死亡47人,伤200多人的惨剧。
后来军警在清理现场时,竟然将死者财物尽行掠去,甚至连衣服也全部剥光,并且段政府称示威学生为“暴徒”。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教师用)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教师用)教学目标: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刘和珍这一人物的思想性格。
2.品味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情之情。
2.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
3.了解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朗诵、品读、讨论课时安排:两课时一、导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
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
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二、作者介绍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2.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4.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5.散文集:《朝花夕拾》6.散文诗集:《野草》●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三、写作背景(见《直通高考》)四、检查预习(《高考直通车》)五、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拟一个标题①写作缘起,纪念死者。
②唤醒庸人,牢记血债。
③刘和珍概况。
④刘和珍遇害。
⑤刘和珍遇害经过。
⑥“三·一八惨案”教训。
⑦惨案的意义。
2.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
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明确:三、四、五节。
3.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写作缘起。
4.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用?——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
下节再会。
总之,这两部分中,叙述、议论、抒情三者水乳交融,很好 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部分
拓展实践
在课内外,我们读过很多反映革命文化的作品, 了解了不少英雄人物的事迹。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 搜集整理革命故事,将其合理分 类和编排,拟定书名,设计装帧 风格,汇编成书。
第五部分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悼念性散文。作者的立场、观点和 态度是非常鲜明的。他愤怒地控诉段祺瑞政府杀害 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 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一方面告诫爱 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 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而 前行”。
“哀痛”
这么多的青年学生无端喋血使作 者感到痛心疾首,同时在“痛” 之余对死难烈士的极大哀悼。
“这”
指前面的“苦痛”或者 “哀痛”。
“后死者”
是作者悲观的说法, 是指后来者;
“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
“它们”是指“非人间”中那些得意者或 指那些反动的屠杀者。鲁迅以及一切有良 心的人被压制,受痛苦的折磨,敌人当然 就快意,此所谓“亲者痛,仇者快”。
纪念刘和珍君
鲁迅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 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 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 奠基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 杂文集《坟》《且介亭文集》等。《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他小说的 代表作。
3.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教师版)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编号:gswhgzbx1---------007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 1《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张玲审核人:聂文嘉编制时间:2016 年 9 月 29 日学习目标1、能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通过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
3、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1、能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通过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情境创设1926 年 3 月 18 日,段祺瑞执政府军警向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开枪,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22 岁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在这次惨案中遇难,她的老师鲁迅先生闻讯后悲愤交加,饱蘸血泪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
二、知识链接1、作者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热风》《坟》《三闲集》《二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2、刘和珍其人1904 年 12 月,刘和珍出生在南昌一个职员家庭。
14 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遗下寡母和两弟一妹。
母亲为了供孩子上学,每天纺纱到深夜,并把位于毛家园的两间住房也租赁给别人,一家人挤在一个房间里。
艰难的生活,使刘和珍自小就很懂事。
每天放学回家,她都要帮母亲挑水、劈柴、做家务。
她不爱多说话,常常微笑着,凡事都喜欢在心里想个明白。
1918 年夏天,刘和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南昌女子师范学校。
当时,新文化运动正在全国兴起,刘和珍广泛阅读《新青年》、《新潮》等进步书刊,视野逐步开阔。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三).doc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三)《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三)一、自主学习正确理解划横线词语含义:“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二、合作探究1、“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1)此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有什么特点?”(2)鲁迅先生对徒手请愿的方式持何种态度?(3)那么鲁迅先生赞成什么样的斗争方式呢?试从鲁迅作品中查阅出相关资料深化你对课文的理解o2、如何理解“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3、理解“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99在文中的作用三、当堂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演论》,真理的第一道台阶(1)周树人不爱游玩,不爱交际,不爱说话,他把整个的身心都投入学习之中。
他是那般亢奋,勤勉,精力充沛。
(2)矿路学堂最使他满意的是平等的空气。
汉文仍旧是“颍考叔可谓纯孝也已矣”,外加一点《小学集注》,论文题目也是什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之类,但还有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德语和体操,过去所未曾学习过的科目。
至于生理学,虽然并不讲授,却可以看到木版的《全体新论》和《化学卫生论》。
比较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他已经悟到,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无意的骗子罢了。
(3)他以非常浓厚的兴致,学习这些课程,尤其是地质学和矿物学。
一本英国赖耶尔的《地学浅说》,就不知给了他多少惊奇和喜悦;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后,他的讲义, 都用毛笔抄写得十分细致和工整,插图则用铅笔绘制,也一样的精密。
(4)凡是新课程,都得使用洋课本,这些课本对于中国的情况是无从顾及的。
为此,他常常联系对比中国矿冶的实际,在《金石识别》一类的边页上写下批注,补订其中的纟比漏和错误。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研习,整体把握刘和珍形象,能对重大人生问题有思考和追求。
2.学会采用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感情脉络,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3.揣摩重点语句,鉴赏文章的写作特色,提高读写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完成字词训练。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完成字词训练请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寥落桀骜屠戮喋血洗涤浸渍菲薄租赁踌躇黯然噩耗尸骸虐杀攒射辗转呻吟不惮和蔼陨身不恤长歌当哭二、导入课文在我国文学史上闪耀着一颗璀璨的巨星鲁迅先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了解了《一件小事》。
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板书题目)。
引导学生阅读注解,补充介绍背景知识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府摇摇欲坠。
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
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即18日午前作出答复。
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
会后,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政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一八”惨案。
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
鲁迅先生忍无可忍,遂写此文。
记念,在这里与纪念同义。
君,是对人的尊称。
三、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关键字句,整体把握思路。
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doc
记念刘和珍君学习目标1、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三。
一八”惨案的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2、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重点理解一些关键文句的含义【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2、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预习案一、教材助读1、解题——今天学习的《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
记念,我们现在一般写成“纪念”、“记”与“纪”在这里含义是相同的。
2、了解时代背景(一)一九二六年,我国的北方还在军阀政府的统治下,掌握政权的是北洋军阀皖系头子段祺瑞。
当时占据着东北的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向关内进军,遇到了国民军将领冯玉祥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便公开出面,在三月十二日派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入天津附近的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
三月十六日,日本帝国主义纠集英、美、法等八国公使,借口维护一九○一年八国联军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并组织起新的“八国联军”,准备武力进攻。
三月十八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门集会抗议,后又到执政府前请愿。
段祺瑞竟下令卫队开枪镇压群众,群众死四十七人,伤一百五十余人,造成“三·一八”惨案。
刘和珍烈士就是在这次惨案中遇难的。
(二)“三·一八”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
段祺瑞为了推卸罪责,反而污蔑死难群众是“暴徒”。
一些走狗文人,如陈西滢等也制造流言,诬陷爱国学生是“受人利用”,被“民众领袖”(指李大钊同志等)盲目地引入“死地”。
(三)当时鲁迅先生在北京任教并编辑新文学刊物。
面对反动黑暗的统治,他无比愤慨,对爱国的青年学生被残害,他万分哀痛。
他不赞成搞徒手请愿,但是在烈士的血痕中,他看到了希望。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他写了好几篇倬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3、夯实基础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勾画重要的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标点),认真巩固落实。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课件
写作背景
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 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刘和珍是鲁迅先 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 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 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 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 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
题解
关于题目中的“记”相当于“纪”, 并非另有 其意,不能把“记念”一词理解为“记叙、怀 念”。 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 字词,如文中“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中的 “那”实为“哪”,鲁迅当时用“记念”实为 我们今天所说的“纪念”。 君:对人的尊称。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1.课文的七节中哪几个小节集中写了刘和珍君? 三、四、五节----“记念”的主体。 2.第一、二小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写作缘由----“记念”的缘由。 3.第六、七小节又起什么作用? 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记念”的意义。 ⒋总结: 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由,即为什 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 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 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 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晋城市二中 刘旭兵
问题探讨
1. 说到请愿的意义,一般人只是肯定和赞扬,而鲁迅 对徒手请愿是什么态度?你怎样理解? 不赞成,应改变斗争方式。 “大量的木材”喻指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其中” 指流血斗争。作者用煤的形成来比喻牺牲巨大才换来 了社会的一点进步,作者以“煤的形成”作比喻,深 刻阐明“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往往要付出极大的代 价,才能前进一小步,而且“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 何况是徒手”。由此,沉痛地指出这次惨案的经验教 训,意在告诉国民认清反动统治者“吃人”的本性, 吸取血的教训,改变战斗方法。 晋城市二中 刘旭兵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共4课时讲解
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三课《纪念刘和珍君》导学案制作人岳建华审核人高二语文组使用时间 2016年 10月8 日【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②了解本文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③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④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学会直面人生⑤掌握课后要求背诵部分内容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2)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关键句”来理清思路,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2、理解文中关键句子,从而把握作者贯穿全文的“悲愤”的情感[学习难点]领会文章的写作主旨:哀悼死难者,控诉反动派,唤醒麻木的民众[学习设想]本课安排4课时[学习方法] 阅读、自主、合作、探究第一课时【预习导航】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在他从文的30年间,共有“述著29种,250余万言”。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等共16本。
2、资料链接(1)背景知识课文中写到的“三·一八”惨案是继“五卅惨案”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大屠杀,它的直接导火线是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张作霖消灭冯玉祥统帅的倾向革命的国民军,日本海军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
《纪念刘和珍君》课件
2 影响教育的重要性
她认为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Βιβλιοθήκη 刘和珍君的教育实践1
实践案例介绍
刘和珍君通过...
2
教育成果评估
她的教育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刘和珍君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精神内涵概述
刘和珍君的精神包括...
传承方式思考
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刘和珍君的教育精神...
结语
1 总结回顾刘和珍君的贡献
刘和珍君以她的才智和奉献精神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2 展望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应该继续致力于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纪念刘和珍君》PPT课 件
本课件致敬刘和珍君,介绍她的生平和成就,探讨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以 及传承她的精神与未来教育发展展望。
刘和珍君的生平和成就
生平介绍
刘和珍君是中国教育界的杰出人物,出生于19xx年,毕业于...
成就概述
她在教育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包括...
刘和珍君的教育理念
1 教育理念阐述
《记念刘和珍君》课堂导学 共46页PPT资料
探 真的猛士 哀痛者和幸福者
庸人
究
明确:真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 ; 哀痛者:为人民 的苦难而哀痛的人;幸福者:以能为人民谋幸福而感到 幸福的人;庸人:有是非观,但容易忘记烈士鲜血的民 众
探 三句在作者的感情表达上有何不同? 究
明确: (1)对刘和珍这样的进步青年的爱护与怀念。 (2)警醒“庸人”世界,纪念烈士,不要遗忘。表现 了作者痛苦的心情和责任感。(3)告诫人们不要遗忘, 感情更深。总之,突出写作动机:纪念烈士,揭露敌人 .
刘和珍烈士遗像
杨德群烈士遗像
三·一八天安门前集会
游行队伍
请愿
三·一八惨案后各地群众悼念死难烈士
预习导练:
一.给下列划线字词注音
徘徊pái huái 长歌当哭dànɡ 菲薄fěi bó
桀骜jichú 胡同tòng
喋血dié 攒射cuán 屠戮lù
分析文章思想内容:
侧
①先说“写一点东
重
西的必要”,以纪
悲
第一部分:
念死者。
痛 的
说明为刘和珍写
回
一点东西的缘由
忆
和
②再说为使庸人不
哀
忘却,要人们牢记
悼
这笔血债。
探 第一句话,作者肯定刘和珍是“我的学生 究 ”,第三句话又否定,这样是否矛盾?为
什么?
明确:表达了作者:由衷的敬意;谦恭;深沉的自责。
探 (1)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 究 (2)最后一句是什么复句?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
明确:(1)惨象——长期镇压,不敢说话;流言— —不断诽谤,无法说话。在这野蛮而又严密的专制统治 下,民族渐衰至亡,终于“默无声息”了。(2)这是 一个选择复句。 表达了作者:1、对反动派的警告;2、 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抓住文中主要信息,理清文章思路,在此基础上,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脉络。
2、速读课文,勾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语境,通过讨论和交流,分析品味其深刻含义.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刘和珍人物形象,掌握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手法。
4、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课文相关语句语段,理解体会作者思想的深邃性。
学习方法:朗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四、布置预习:请学生利用早自习时间熟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抓住文中主要信息,理清文章思路,在此基础上,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脉络。
2、速读课文,勾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语境,通过讨论和交流,分析品味其深刻含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我国文学史上闪耀着一颗璀璨的巨星——鲁迅先生,他曾领着我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到《故乡》,还带我们看了《社戏》,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二、检查预习1、引导学生阅读《创新导学案》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检查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一、三的情况。
三、自学指导一:1、学生自学,归纳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思考各部分联系。
板书:一、说明写作的原因和目的(1、揭露敌人2、纪念烈士)二、进一步说明写作的目的(唤醒庸人)三、追叙认识经过,赞扬斗争精神。
(刘是怎样的一个人)四:遇害概况(1、烈士遇难2、政府的污蔑3、文人俄中伤4、历史的反思)五、遇难的经过(1、遇难细节2、讽刺暴行)六、总结教训(1、煤的类比2、陶潜的诗)七、热情讴歌赞颂(1、出乎意料2、惨案意义)一、写作缘由二、烈士生平事迹和遇害经过三、教训和意义自学指导二:这篇文章共七个部分,看看这七个部分是以什么为线索来贯穿的?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有两处需注意:第一处:a、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记念刘及珍君优秀精品教学设计课件
《记念刘和珍君》优异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认识刘和珍平生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
2、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经过找寻要点句来理清思路。
3、深入领会作者的悲忿之情,品尝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
【教课时数】2课时。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教课过程一、导语设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
他时辰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眼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计状态和精神世界。
在他去世之时,举国悼念,举世震撼。
一友人送春联以示悼念:译书还没有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呼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此后感徘徊。
这位呼喊者即是鲁迅。
今日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如何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呼喊的。
二、解题介绍鲁迅和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1、配乐 ( 哀婉低落 ) 朗诵,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
2、课文记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3、思虑达成练习一。
四、思路剖析1、从文章的题目看,“记念”说明本文是一篇记人叙事类的文章,“刘和珍君”是本文表达的主体。
课文的七节中哪几个小节集中写了刘和珍君?明确:三、四、五节。
2、第一、二小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写作缘故。
3、第六、七小节又起什么作用?明确:揭露此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4、总结:全文思路的中国是本文的写作缘故,即为何要写这篇文章 ; 而后记述刘和珍的平生事迹和罹难经过 ; 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谈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三者相互交织,一直一致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整体思路。
第二课时明确目标1、品析文章要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体会作者悲忿交加的感情。
3、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残忍拙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
教课过程一、析写作目的1、齐读第一、二段,思虑:本文写作的缘故是什么 ?文中能否有提示性的语句 ?如何理解这句话 ?作者为何再三重申 ?明确:⑴ 文中拥有提示性的语句是“有写一点东西的必需了”。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讲解PPT
“然而在这样……就有她”。“然而”强调了她与众不同,
“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很大的决心。“毅然” 则迚一步强调她的勇气。生活虽艰,预定《莽原》——向往 革命,渴求真理。 “能够不为……反抗……”。不屈势力,反抗校长——嫉恶 如仇、勇于斗争。 女师大复校,她“虑及……”。虑及前途,黯然泪下——有 思想,有进见,富有责任感。 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团结群众,受挫时的乐 观与坚毅。 欣然请愿——敢于斗争。是一位热血青年。 无端在府门前喋血 ——爱国热忱
)
(1)第一部分:第一、二小节
本文的写作缘由,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节 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 第三部分:第六、七小节 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 案的教训和意义。 (2)基本感情基调:悲愤
本文以痛恨反动派、悼念烈士的悲愤感情为
复,表达同样的心情,感情似乎更加重 了。
这一部分描述了惨案发生的经过,面对
惨案接着上面“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作者还是忍不住说话了,接下来是揭露 事实真相。由不说到说,是欲扬先抑的 写法,这话表达了作者揭露黑暗、记录 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
缘由 爆发
灭亡
根据上文,缘由有两个方面,一是反动派的
残酷镇压,一是反动文人的恶毒诬蔑。在这 白色恐怖下,人们还怎敢说话呢?但沉默后 的结果将会怎样?作者列举不同的前途,即 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的出路。
“伟绩”“武功”“几缕血痕”,运用
了反语和借代的手法。“伟绩”指灭绝 人性的劣迹,“武功”指凶残野蛮的暴 行,“几缕血痕”借代段政府充当帝国 主义走狗对爱国学生的血腥屠杀。这句 话赞颂了三个女子临危不惧、沉勇友爱 的伟大精神,揭露了杀人者的罪恶行径, 表达了作者万分悲愤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纪念刘和珍君》导学设计
高二《纪念刘和珍君》导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当”“诧”“喋”“惮”“攒”“殒”等字音;找生词、难句,自己先试着理解,难以理解的词句,可以相互讨论。
2.结合注释,弄清“学者文人”“后死者”“逝者”“苟活到现在的我”“执政府”“中国军人”“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
闲人”“苟活者”“真的猛士”以及“非人间”等语词具体含义,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3.熟读课文,认真阅读注释,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理清结构思路和感情发展脉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部分大意。
4.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节;复述刘和珍的事迹,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刘和珍行为事,概括其精神品质。
5.局部探讨课文,结合语境,体会富于韵味、警策精简语句的深刻含义,并做出圈点批注,在同学中交流。
6.学习课文叙事写人技巧,提高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作技能。
7.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以“‘三一八’惨案中的‘真的猛士’”为题,写一篇小故事。
【教学重点】品评刘和珍这个人物;品味文章浓烈的情感;品赏文章写作思路、表现手法、抒情方法。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浓烈的情感,赏析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2.理解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准备】组织学生利用早读时间疏通字词,熟读课文,概括每一部分大意;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品评人物。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一、解题导入(5分钟) 1.组织学生介绍三一八惨案。
2.课件展示惨案图片,再现历史。
3.解题:“记念”现在写作“纪念”;刘和珍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文章常见的表示对对方的尊敬的称呼。
4.提出写人记事散文需要品评人物、品味情感、品赏文章。
阅读注释参与介绍,笔记二、小组合作品评人物(20分钟)提示研读方法,提出研究问题,分配研读任务。
研读方法:组长组织小组合作研读,依据问题研读文章,整理问题答案,派代表板书问题答案要点。
研读任务:问题1(第一大组):梳理文章一依次写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情,归纳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问题2(第二大组):除了亡者一方,文章还写到哪些人,
她们对刘和珍之死是怎么看的?问题3(第三大组):联系文章一、六、七部分,梳理作者怎么看待刘和珍之死的。
在组长组织下进行合作学习,人人发言,共同完善理解,推荐一人板书要点。
三、师生合作,完善理解(18分钟)组织讨论,完善理解;教师讲授,课件展示,以求正确理解相关问题。
其他组可以参与完善,笔记四、小结(2分钟)教师小结。
学习写人记事散文,应该通过作者的叙述的事情,理解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进而理解作何写作文章的意图。
思考并参与小结,笔记。
第2课时【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品味情感。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一、导入(2分钟)教师导入:写人记事散文,要在叙事的过程中表达作者的情感,这是我们阅读时必须认真品味的。
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品味文章的情感。
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准备二、小组合作品味情感(15分钟)提示研读方法,提出研究问题,分配研读任务。
研读方法:组长组织小组合作研读,依据问题研读文章,找到相关句段,整理问题答案,派代表板书问题答案要点。
研读任务:问题1(第一大组):作者对刘和珍、段政府、学者文人、庸人的感情是不同的,请找到相关句段梳理分别是怎样的感情。
问题2(第二大组):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类似的话还有一些,请找出来,结合全文认真体会,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发展脉络?(课后第1题)问题3(第三大组):写人记事散文要抒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本文是怎样抒情的?请找相关句段来说明。
在组长组织下进行合作学习,人人发言,共同完善理解,推荐一人板书要点。
三、师生合作,完善理解(15分钟)组织讨论,完善理解;教师讲授,课件展示,以求正确理解相关问题。
其他组可以参与完善,笔记四、有感情地诵读课文(10分钟)组织学生诵读课文第四第五部分,先分组诵读,再集体诵读,体会情感。
参与有感情诵读五、小结(3分钟)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
作者在本文中采用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结合使用的方法,抒发了对刘和珍之死深深的悲痛之情。
思考并参与小结,笔记。
第3课时【教学内容】小组合作、
师生合作,品赏文章。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一、导入(2
分钟)《纪念刘和珍君》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情感。
文章是按怎样的
思路来写作的?写作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对文章写作特色进行品赏。
明确学习
目标,做好准备二、小组合作品赏文章(20分钟)提示研读方法,提出研究问题,分配研读任务。
研读方法:组长组织小组合作研读,依据问题研读文章,找到相关句段,整理问题答案,派代表板书问题答案要点。
研读任务:问题1(第一大组):文章七个部分,可以
按写作缘起、纪念主体、刘和珍之死的意义合并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写作思路是常规性的,但在内容上又有奇崛之处。
请分析各部分的奇崛之处。
问题2(第二大组):反复是一种起强调和突出作用的修辞手法,本文运用很多,请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问题3(第三
大组):鲁迅文章的语言往往含义深刻不易理解,请联系上下文理解
课后第3题的句子的含义。
在组长组织下进行合作学习,人人发言,共同完善理解,推荐一人板书要点。
三、师生合作,完善理解(20
分钟)组织讨论,完善理解;教师讲授,课件展示,以求正确理解
相关问题。
其他组可以参与完善,笔记四、总结全文(3分钟)文章以评述“三一八”惨案为中心内容。
作者立场、观点和态度非常鲜明,对段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他愤怒地控诉;对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他痛加斥责;对刘和珍等遇害青年,他无比沉痛地悼念!作者以师者的身份向他的学生奉献着他的悲哀和尊敬,总结血的教训,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
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散文,品
评人物,品味情感,品赏文章是基本的学习方法。
思考并参与小结,笔记。
五、布置作业 1.发挥想象,以“‘三一八’惨案中的‘真的猛士’”为题,写一篇小故事。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节课后完成练笔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