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 现代史热点问题

合集下载

2019高考历史若干重点与热点问题的思考(共15张PPT)

2019高考历史若干重点与热点问题的思考(共15张PPT)
3.从随意到有意:或者说,讲好故事,并有意识地渗透到构建试题 的意图和形式。即:围绕评价标准搭建试题情境、发掘学科特点、 贯彻素养指向、体现能力要求、依托必备知识、引导独立探究、鼓 励创新思维,等。
本次讲座到此结束
祝各位同仁高考备考路上结硕果 谢谢
链接:话题四 (制度创新)
链接:话题三 (中共党史)
第六章 科学与技术:创造性发展与破坏省思 执笔人:张汉林 张轩 刘松柏 第一节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第二节 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第三节 创造性发展和创造性破坏的后果
第七章 战争与和平:人类交往的经验和教训 执笔人:朱可 李杰 第一节 古代中国对域外的认识与交往 第二节 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重大演变 第三节 二战后世界的格局与国际关系 第四节 人类交往的悲喜剧与世界前途
链接:2018年度 中国十大学术热 点(9、10)
链接:话题二 (世界意识)
专家们对高考的思考:
1.从考试到评价:或者说,考试从来都是一种评价,应把考试有机 地融入到整体的教育过程中去。改变的不是应试,而是应试的性质;
2.从能力到素养:或者说,能力从来都和素养有关,素养和能力的 关系是母体和肢体的关系。素养的考查涵盖历史的价值观、历史的 必备品格和历史的关键能力,这三个维度都是考试的重要内容;
现代教育: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民主政治: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刑事诉讼制度的衔接
三、二轮常规复习的规整
规整的几个基本原则: 1.“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 2.找寻与提炼高考试题的“常考面”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通知识体系的综合性
专家们智慧的借鉴:
第一章 近三年高考大题综述及高分突破策略 执笔人:沈为慧 何成刚 张汉林
(1)2018年相关试题汇编 (2)2019年备考角度例举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专题一古今中外民主政治建设题型综述民主政治建设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

这一主题主要涉及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法、近代西方的代议制民主政治、近代中国人民的民主政治道路的探索、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等知识点。

复习建议:重视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视角,把握中外各国政治建设的主要活动,结合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和民主思想的发展综合分析这些活动对本国及世界政治民主化的影响;同时,要注意比较各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区别,认识其发展规律和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典例(2018·全国I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

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

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

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

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

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历史高考热点真题答案及解析

历史高考热点真题答案及解析

历史高考热点真题答案及解析对于历史爱好者和高中生而言,历史高考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

历史高考涵盖的知识广泛而深奥,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理论。

在备考过程中,高考热点真题的解析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方法。

本文从历年历史高考真题中选择了几个热点问题,对其答案进行解析,希望能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些参考。

1. 中国近代史热点问题中国近代史是历史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其中的热点问题尤为重要。

以2019年广东高考历史试卷为例,有一道题目是关于维新运动的问题。

题目要求分析维新运动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这个问题是对学生对维新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察。

正确的答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维新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新起点。

维新运动的发生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变革的机遇。

维新运动中兴爱国团体的崛起,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其次,维新运动的推进为中国后来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维新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吸引了大量的青年学子投身其中。

许多维新派的活动家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先驱者,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最后,维新运动使中国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维新派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文化革命,进一步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史的新篇章。

2. 世界历史热点问题除了中国近代史,世界历史的热点问题也是需要学生重点关注的内容。

例如,2018年广东高考历史试卷中有一道题目是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问题。

题目要求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正确的答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美国独立战争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

这种民主制度不仅在美国国内得到了巩固,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催生了一系列的民主运动和革命,从而推动了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等地的民主发展。

其次,美国独立战争改变了国际政治的格局。

英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失败使得其丧失了对美洲殖民地的控制权,使得欧洲列强之间的平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17热点聚焦热点5社会转型__社会发展剧变的精彩时刻人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17热点聚焦热点5社会转型__社会发展剧变的精彩时刻人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二、近代中国: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 1.明清时期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是转型的前夜 (1)政治领域: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封建统治日渐腐朽。 (2)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自 然经济形态。 (3)对外交往:实行“海禁”政策,在闭关锁国中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4)思想领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思想,提倡个性、批判专制、 抨击君主专制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5)文学领域:《红楼梦》等作品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 落的历史趋势。
热点问题命题特点 前瞻性 现实性 人文性 隐藏性 表现 既能体现当今社会战略性价值,又能符合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命运的热点问题 既能体现国家意志,又能关系到老百姓民生的大事和热点问题 历史教材中有关人文知识和体现学科素养的知识 与现实热点问题相联系的隐性知识点
PART 05
社会转型——社会发展 剧变的精彩时刻,人类文明演 进的崭新起点
2019
专题透析
17 热点聚焦
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史为鉴。历史学科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对历史 与现实结合的思考,对未来社会的一种前瞻。多年来高考文综历史题一直坚持 “时代性”原则,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落实“学以致 用”“以史为鉴”的学科功能,引导学生放眼社会现实,以历史的规律阐释社会 热点,以历史的原理折射社会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 题历史联系、将来问题立足现实”的命题特点。哪些历史问题属于热点问题呢? 热点问题又如何界定呢?一般认为历史热点问题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2019年全国高考课标Ⅱ历史试题与热点对接分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课标Ⅱ历史试题与热点对接分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课标Ⅱ历史试题与热点对接分析王利森2019年的历史全国Ⅱ卷的难度基本与去年持平,但热点与创新点频出,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更加明确。

具体分析如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全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在选择题第24题中,以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为切入点,彰显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

而组织能力的强大,也正是囯之富强的表现。

这是从国家层面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又如第29题,以五四爱国运动后期中国社会各阶层联合并发表声明,阐明了在民族危机的关头,爱国觉悟提高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从而凸显出作为公民层面的爱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再如第34题以法国大革命为考查点,得出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这一结论。

这正突出了在社会层面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

同样,作为历史高考试题中变数最大的一道论述题即第42题,从“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两方面的互动为切入点,考查这种互动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从深层次理解,这种互动所产生的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应该是以一种正面或者和谐的方式完成的。

这也不难理解出题人为什么要从赞成、反对、修改等方面提出作答要求。

因为按照所给的题目,可能大多数学生会从“进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着手作答,这样难免会将思维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不利于全面准确的分析。

而这一方式的表达也仍然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和谐”观。

二、超级工程彰显大国实力世界“超级工程”是指在体量、技术精度、作业难度等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的工程项目。

近两年来,中国的超级工程令世界瞩目。

港珠澳大桥代表着中国工程的“超级长度”,高铁代表着中国工程的“超级速度”,大飞机代表着中国工程的“超级高度”,中国“天眼”代表着中国工程的“超级眼界”。

这一系列的工程的出色完成,无不代表着中国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和实力。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9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9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9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有人描述 19 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 )A .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 .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 ( 关税 ) 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A .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 .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 .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 .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二、综合题3. 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1501 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 ~ 1563 年,英国人约翰· 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 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 ~ 1776 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 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史论: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

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 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1) 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高考历史热点复习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高考历史热点复习

解析:“以为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制度,无一不优于他国, 所不及者惟枪炮、轮船、铁路、机器”体现了“中体西用”的 思想,这导致李鸿章“终无所成,皆由所取”,选 B 项。
答案:B
• 2.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 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 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
• (3)举措:完善三大民主制度;建立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修订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提出“依法治国”方略。(4分,任意两点即可)
• 共同点:追求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2分)
热点二 城市化, 以人为本
• 城市的发展从古至今有不同的原因、特点、表现 与影响,复习该知识点时应注意多加以比较。
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 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
•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 民族意识 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④激励有识 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②④
D.①②③④
• 答案 C
3.(17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时间流淌,来到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 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舢板对着火 轮,白蜡杆子迎着洋枪,大清国同遭遍是虎狼之师。一败 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 为之流泪、流汗、流血。……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 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万水千山征程,一荐一荐 赶路。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 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 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命题视角—— 角度一:唐代城市“市”“坊”分离,主要是政治、军事 重镇;宋代“市”“坊”界限被打破,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 强;明清时期兴起大批工商业城市。 角度二:工业革命,蒸汽机问世,人类摆脱自然条件的限 制,工厂集中而建,形成一批工业化城市,大量人口进入城市,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角度三:近代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出现了许多近代 城市,如上海、青岛等。

2019年高考历史备考重点热点问题

2019年高考历史备考重点热点问题

2019年高考历史备考重点热点问题(仅供参考)一.重点热点问题中国古代史1.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政治经济等措施。

2.中国古代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变化等内容及相互关系。

3.关注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4.继续关注中国古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代史1.国共关系的发展过程、意义、教训、启示等问题2.19世纪下半期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问题(通过材料,在经济、教育、军事、政治等方面设置问题)。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发生发展的相关问题。

中国现代史1.建国初期的制度创新(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改造、外交政策等方面)2.改革开放与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崛起以及现代外交调整的关系等。

世界古代史关注罗马法的现实意义和古希腊哲学的人文精神。

世界近代史1.英、美、德等国依据本国国情进行的制度创新(注意概念的准确把握)。

2.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3.近代西方思想启蒙运动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革命和思想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

世界现代史1.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相互借鉴与影响(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探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之间的相互借鉴等)。

2.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或秩序)的形成、演变。

以及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经济秩序问题(如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的大国博弈)。

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背景、演变过程、影响等(选取新情景、新材料进行说明)。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关注梭伦改革、商鞅变法、阿里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二.学生临考指导1.第三轮复习应抓大放小,查漏补缺,回归课本。

2.考前的训练重点在选择题,大题多浏览。

3.教会学生答题的基本规律和公式。

如原因和影响的分析一般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着手。

4.教会学生主观题的得分技巧:答题时注意规范化(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答题时点要多而全、语句要简短、突出关键词;尽量使用专业词句,戒口语。

2019高考历史热考大题练(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热考大题练(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人教)历史热考大题练(3)李仕才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自宣德以后,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规模巨大的流民浪潮。

这些流民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皇族、勋戚、官僚地主通过赐田、投献、圈占等手段,侵占小农土地;苛重的赋役,使农民不堪重负而逃亡。

其直接诱因是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不时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迫使无数失去土地的农民扶老携幼、背井离乡,汇集成一股洪流,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洪流影响。

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

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

所谓“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有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小唱、优人等。

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

“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格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材料二英国在16-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中间阶层向全社会成员开放,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

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

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18人,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的构成却发生了变化。

伊丽莎白任命的18名贵族中,只有两人出生于老贵族家庭,绝大部分贵族都是新贵族。

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甚至一跃而成贵族。

——摘编自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及引起人口流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并概括人口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共同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从阶层、行业、流向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从商业发展、经济制度、人身依附关系、科举制、自然灾害等方面归纳。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中国现代史专题练:(12)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中国现代史专题练:(12)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2)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60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

这“惊人”创举有()①“文革”期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②涌现了诸如钱学森、袁隆平等成就卓著的科学家③“一五”期间成功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3、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美国人曾预言中国五年内不会有运载工具。

西方记者称中国“有弹无枪”。

打破这一预言的是中国()A.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神舟”飞船发射成功4、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电:“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电文讲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导弹试验成功5、有位名人曾放言“90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这不是梦想,是我的理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B.这种说法说明了社会上形成严重地浮夸风气C.这是新科技条件下水稻杂交的新目标D.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之一6、邓小平曾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说明()A.科学技术决定国家的国际地位B.邓小平重视军工源于其军人出身C.科技实力影响国家的国际地位D.新中国军事工业领先于其他行业7、“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中国现代史专题练:(3)祖国统一大业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中国现代史专题练:(3)祖国统一大业

(3)祖国统一大业1、“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髙D.中国国力的强大2、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3、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这体现()A.三权分立原则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D.一国两制原则4、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

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

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这一潮流促成了()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B.“九二共识”的达成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5、2005年4月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报: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国共两党再次重申“九二共识”的时代意义是()A.便于从法律上杜绝“台独”B.维护国民党在台湾的执政地位C.反对台独,防止两岸分裂D.利于“一国两制”在台湾实施6、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社会热点总结

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社会热点总结

高考历史热点一:改革开放40周年【知识回顾】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步性:①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②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改革日益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③促进了城市的改革。

局限性:①家庭分散经营,经营规模过小,不利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民不能自由处置士地,限制了农民的择业自由;农村基础设施难以建设,农业生产长期高成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士地制度缺乏规范化的法律保障,制约了农民通过经营土地提高收入的能力。

(注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三、对外开放特点: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影响:4.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比较:改革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的主要区别①背景不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实行闭关自守、日趋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而被迫开放的;今天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

②内容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今天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③影响不同: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今天的开放将能够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④性质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今天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4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4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4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

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2.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各州平等原则3. 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

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4. 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

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5.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这表明( )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二、综合题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9近代史部分综合应用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9近代史部分综合应用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

近代史部分综合应用1.据统计,中国茶叶的出口量,1843年约为1 300万斤,1855年约为5 800万斤,十二年间增加了4倍多。

湖南、福建、浙江等地种茶业得到发展,还专门设立茶厂加工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茶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的茶叶深受外国的欢迎B.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C.中国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D.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答案】D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奏仿钦天监用西洋历官之例,行取弥利坚、佛兰西、葡萄亚三国各遣头目一二人,赴粤司造船局,而择内地巧匠精兵以传习之”,“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

据此可知魏源( ) A.形成了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B.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C.改变了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D.为洋务思想形成奠定基础【答案】D【解析】题干中主要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没有提及学习其他方面的内容,所以并没有形成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故A项错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是洋务派,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人物,故B项错误;魏源书中只能看出学习西方技术,并不能看出他改变了“天朝上国”的观念和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故C 项错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要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为后来洋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故D项正确。

3.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从1911年10月政党活动公开后,仅到1913年底,号称党、会、团、社的新兴团体共达682个,其中基本具备政党性质的团体就有312个。

这反映出( ) A.中国出现政党政治局面B.辛亥革命推动民主进程C.中国政局陷入混乱状态D.政党决定中国政治走向【答案】B4.五四运动前夕,《每周评论》特辟《国内劳动状况》专栏,先后报道了北京男女佣工、河南修武煤矿、唐山煤厂、山东东平县佃户等地劳动者的生活状况。

该报道表明( ) A.社会主义革命思想传入中国B.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C.知识分子开始关注民众生活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动【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前夕新闻报道关注劳动者的生活状况,说明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后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由宣传民主科学转向关注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故D 项正确。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17热点聚焦热点3关注民生__聚焦“三农”问题改善民生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17热点聚焦热点3关注民生__聚焦“三农”问题改善民生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4.新时期我国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生产力。只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才能为解 决各种民生问题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续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依靠国内和国外两个市 场和两种手段,处理好速度、质量和效益,投资、消费和出口,以及人口、资源 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尽最大努力把经济发展好。 (2)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现阶段在事关民生的问题上,政府必 须强化责任,对于政府“失位”或“错位”的地方要赶紧“补位”或“正位”, 对于明显滞后的公共管理制度,要及时调整。 (3)完善制度建设,形成有效机制。 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民众切身利益。 ②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畅通利益诉求渠道。 (4)突出政府主导,发挥社会合力。
热点问题命题特点 前瞻性 现实性 人文性 隐藏性 表现 既能体现当今社会战略性价值,又能符合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命运的热点问题 既能体现国家意志,又能关系到老百姓民生的大事和热点问题 历史教材中有关人文知识和体现学科素养的知识 与现实热点问题相联系的隐性知识点
PART 03
关注民生——聚焦“三 农”问题,改善民生,构建和 谐社会
考向 预测
KAOXIANG YUCE
【例】 唐朝“侍老”制度规定:对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赋役俱免;八十 岁以上者,给予一名“侍丁”在其身边照顾,免其赋役。这说明唐朝( )。 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 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C.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D.统治者以孝道治天下 解析▶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 朝时期中国并未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对老人的赋役优待, 并未出现相应的数字比例说明唐朝人口老龄化问题,故B项错误;宗法制的核心 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故C项错误;题干中对老人的赋役优待,体现了统治者以孝 道治天下,故D项正确。 答案▶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三 下表 【表中西欧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 利、荷兰、比利时,均为欧共体(欧盟)成员
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 ——数据采编自【英】安格斯· 统计》 (3)据表分析,1952--1999年西欧六国经济呈现出了怎样的 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趋势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下面漫画反映了当前欧盟正面临发展困惑,请你为欧盟摆 脱困境出谋划策。(1分)
二轮复习专题之
现代史教学的热门问题
主题:
20世纪以来西欧的沉浮
西欧整体地位的沉浮
西欧内部大国(英、法、德)的沉浮
上篇三十年的战争(1914~1945) 第1章 德国对欧洲统治的追求(1914~1918) 大决战之路 第2章 巴黎和平与国际新秩序 第3章 西方世界20年:幻觉时期 经济恢复的幻觉 欧洲大陆安全的幻觉 第4章 30年代的西方世界:幻想破灭 世界经济秩序的崩溃 欧洲安全体系的崩溃 第5章 德国第二次争取欧洲霸权(1939~1945) 第8章 杜鲁门· 斯大林时代两极世界的形成(1945~ 1953) 欧洲的政治分化 西德的重新武装 第10章 缓和与多极(1962~1975) 军备控制和战略均势 法国挑战两极世界 威廉· R· 科勒(William R.Keylor) 欧洲的政治安排 下篇 从冷战到新世界混乱(1985~2005) 第16章 莫斯科、华盛顿以及苏联帝国的终结 第17章 欧洲:融合与分化 欧洲观念的复兴
整体感知:
国际 地位
西欧整体地位的沉浮
1900
1918
1939
1945 五十年代
70年代 1993
时期
西欧内部大国(英、法、德)的沉浮
考点总结:
一战:原因、经过、同盟国失败原因、 战争的影响(重点关注西欧地位的变化)。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会议概况、合约内容及历史作用 大国之间的博弈、体系的特点及作用 欧洲安全问题、国联地位和作用。 二战:原因、经过(英法对战争的贡献)、影响、反思 比较分析 一战和二战对人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以及 对科技的影响(结合选修三82页的材料)
绍兴期末调测试题:
近代以来崛起的大国中,德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有过辉煌,也有过失败; 有过深刻的教训,也有宝贵的经验。其崛起的顽强、进取和反思精神令人感佩。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 ——汉斯· 科恩《历史评价》 材料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较好地兼顾了“效率”和’‘公平”两大困扰人类发 展的难题,它同其他各种因素一起,推动联邦德国经济较快地发展。从1951年到 1971年,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6.1%。在西方发 达国家中仅次于日本。其中50年代经济发展呈现飞跃状态,年平均增长率达 7.2%—8.8%,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三: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 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 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胜利”与“失败的基础”的主要表现。(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联邦德国的经济 态势。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为何能“较好地兼顾了‘效率’和 ‘公平’”。(10分) (3)结合材料三,概述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在“修补资本主义”和 “修正民族国家”方面的努力。并说说这些修正对欧洲局势的影响。(12分)
高考模拟题:
沉浮欧洲——世界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 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 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 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丈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随 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 为世界的中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表明近代欧洲处于怎样的国际地位?据材料分析欧洲 居此地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国内经济百废待举;美、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 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 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 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 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Ⅱ)》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 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意识的因素是什么?为实现 这一梦想,欧洲人有何重大举措?
主题备考:
1、从选择题的角度来说,可以从新史实材料、图文等多种 形式来考查世界主要大国在20世纪以来在政治、经济、大国 关系方面的变化及表现。 2.从非选择题看,可以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如中国梦、 北约东扩,亚投行等作为最新背景材料,主要从综合链接角 度,横向或者纵向考查中外大国沉浮(日本、美国)的相关历 史主干知识。可以联系近代世界大国崛起和近代中国一步一步 走向独立等内容考查大国地位的变化。也可以考查周年话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
两极格局:美国霸主地位确立的原因(政治、经济、军事) 形成过程、对西欧的政策及客观的影响、 冷战的影响;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及影响。
欧洲一体化: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及对世界 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必修二157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联合国:
联合国的建立、宗旨、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 (选修三146页阅读与思考)
复习方法: 1:先定主题,并在此基础上收集相关资料和典型试题。 其次勾勒主题的时间框架和复习的教材单元。并将时间框架 先告知学生。 2、要求学生在老师已给的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浙江考试 说明》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将教材相关知识点串起来,形成自 己的知识网络。 3、课堂上通过讲述及板书的方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方便 学生对比,查漏补缺。给学生留出课堂读书的时间,要求熟读 教材,每一个字,每一个图片每一个资料卡片和知识链接。并 适当的对主干知识进行默写。 4、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和联系。 5、相关类型题目的练习,加深对主干知识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