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 几何复习 第6课时 垂直于弦的直径(三)教案
数学《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
数学《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概念及性质。
2. 掌握垂直于弦的直径的相关定理。
3. 能够应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相关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概念及性质。
2. 相关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单位圆和圆心角的概念。
2. 定理的证明过程。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演示法。
3. 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用一张圆形卡片向学生展示,并询问学生对圆形的认识及性质。
2. 呈现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圆内部任取一条弦,如何找到一条过
圆心的直径,使其垂直于弦?”
3. 探究证明
教师呈现“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并进行证明过程讲解。
4. 案例分析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提出练习题目:在一个半径为R的圆内部,一条长为a的弦与圆心的距离为d(d<R),求证明存在一条
距离圆心为R-a/2的直径与该弦垂直。
请以证明的方式演示这
个问题。
5. 总结与归纳
教师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强调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概念、性质及相关定理的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六、教学反思
垂直于弦的直径是圆的重要性质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学生对单位圆和圆心角这些概念的理解可能会有困难,需要教师耐心讲解。
另外,在教学中要注意将证明思路讲清,让学生理清证明的逻辑,加深对相关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
教案: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概念。
2. 掌握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教学内容:1. 引入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定义。
2. 解释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教学步骤:1. 引入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
2. 通过示例,解释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应用。
教学评估:1. 提问学生关于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 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第二章: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2. 能够应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教学内容:1. 回顾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定义。
2. 讲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教学步骤:1. 复习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定义,让学生巩固记忆。
2. 讲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对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的理解。
教学评估:1. 提问学生关于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的理解。
2. 让学生解决一些应用题,检验其对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垂直于弦的直径的证明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证明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2. 能够运用证明来解决几何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证明方法。
2. 引导学生进行证明练习。
教学步骤:1. 讲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证明方法,让学生理解证明的过程。
2. 引导学生进行证明练习,让学生巩固证明方法。
教学评估:1. 提问学生关于垂直于弦的直径的证明方法的理解。
2. 让学生解决一些证明题,检验其对垂直于弦的直径的证明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应用教学目标:1. 能够应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2. 能够运用证明来解决几何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应用方法。
2. 引导学生进行应用练习。
教学步骤:1. 讲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应用方法,让学生理解如何应用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2. 引导学生进行应用练习,让学生巩固应用方法。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教案标题: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目标:1. 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概念,并能够正确应用于相关问题中。
2. 掌握垂直于弦的直径与弦的关系,能够解决相关几何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垂直于弦的直径与弦的关系。
2. 能够应用垂直于弦的直径概念解决相关几何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板笔、教学PPT等。
2. 学生准备:几何工具、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幅圆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圆的基本概念,并复习圆的相关术语。
2. 引导学生思考:在一个圆上,如何确定一条垂直于弦的直径?Step 2: 概念解释与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示意图解释垂直于弦的直径概念,并强调垂直于弦的直径与弦的关系。
2.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示例,让学生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与弦的关系。
Step 3: 练习与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和解答疑惑。
Step 4: 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垂直于弦的直径概念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拓展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Step 5: 总结与归纳(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垂直于弦的直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师强调垂直于弦的直径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重要性。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巩固和应用垂直于弦的直径概念。
2.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垂直于弦的直径与弦的长度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可以应用垂直于弦的直径概念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如切线与弦的关系等。
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批改,评估学生对垂直于弦的直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数学教案-垂直于弦的直径
数学教案-垂直于弦的直径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讲解关于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概念及应用。
其中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实例分析以及解题技巧的训练。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定义及性质。
2.能够判断弦与半径的关系,找出垂直于弦的直径。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定义及性质。
2.判断弦与半径的关系,找出垂直于弦的直径。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理论知识•定义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概念;•解释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2)实例分析•分析示例题目,引导学生找出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方法;•分析应用题,引导学生利用垂直于弦的直径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讲解法:通过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概念和性质。
•对话式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共同分析实例题目中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实践操作法: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帮助他们熟悉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例如:“大家知道什么是垂直吗?什么是弦?什么是直径?”以此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概念。
步骤二:教学理论知识1.讲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定义,即通过弦上任何一点做的直线都垂直于该弦,且经过圆心。
2.解释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即垂直于弦的直径等于弦的中点。
步骤三:示例分析1.展示一个示例题目,通过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找出垂直于弦的直径。
2.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释解题思路,激发学生思考。
步骤四:应用练习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评,讨论解题思路。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更多实际问题中运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可能性。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 对学生的评价•能否准确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概念及性质;•在实例分析中,能否准确找出垂直于弦的直径;•在应用练习中,能否独立解决问题,正确应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相关概念。
垂直于弦的直径(三)数学教案
垂直于弦的直径(三)数学教案标题:垂直于弦的直径(三)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圆的几何性质之一——垂直于弦的直径。
具体包括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概念,掌握其基本性质,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和实践操作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首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然后展示一些关于圆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2. 讲解新课:(1) 定义解释:在圆中,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弦并且穿过圆心,那么这条直线就是圆的直径。
(2) 性质介绍: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通过实例和图形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性质。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例如画图或制作模型,以加深对垂直于弦的直径的理解和记忆。
4. 课堂练习:设计一系列题目供学生练习,以检验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5. 小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七、拓展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有关圆的书籍或资料,进一步深化对垂直于弦的直径的理解。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探索圆的对称性.2.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感受圆的对称性,体会圆的一些性质,经历探索圆的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的过程.3.能够利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二)学习重点垂直于弦的直径所具有的性质以及证明.(三)学习难点利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圆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2)圆的对称轴是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圆的对称中心是圆心2.预习自测(1)如图,AB是⊙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M,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C.∠ACD=∠ADC D.OM=MDA.CM=DMB. CB BD【知识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AC=AD,【解题过程】根据垂径定理得:CM=DM,CB BD由AC=AD得∠ACD=∠ADC,而OM=MD不一定成立.【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答案】D(2)一条排水管的截面如图所示.已知排水管的截面圆半径OB=10,截面圆圆心O到水面的距离OC是6,则水面宽AB是()A、16B、10C、8D、6【知识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根据垂径定理得出AB=2BC,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从而求得AB=2BC=2×8=16.故选A.【思路点拨】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C的长度,再由垂径定理得到AB.【答案】A(3)如图,半径为10的⊙O中,弦AB的长为16,则这条弦的弦心距为()(A)6 (B)8 (C)10 (D)12【知识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过O作OD⊥AB于D,连接OB,根据垂径定理求出BD=AD=8,在Rt△OBD中,6OD。
故选A。
【思路点拨】根据垂径定理得到BD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到OD的长。
【答案】A。
(4)如图,AB是⊙O的弦,OD⊥AB于D.若AB=,0D=1,则半径OB的长为________.【知识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
九年级数学上册《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垂径定理的相关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他们找到解题思路。
3.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分析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易错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定义,能够准确判断一个直径是否垂直于弦。
2.熟练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相关问题,特别是弦中点、弦心距和弦长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桥的拱形、圆形桌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蕴含的几何原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体系。
-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7.课后作业,反馈评价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评价,指导他们调整学习方法,不断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都是圆形的?圆有哪些特殊的性质?
4.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个别指导,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5.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解题心得,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数学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2. 学会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的能力。
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定义。
2.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3. 垂直于弦的直径在几何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2.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难点:1. 垂直于弦的直径的证明。
2. 运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演示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3. 小组讨论,合作探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展示一个圆和一条弦,引导学生观察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2. 新课导入:介绍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课堂讲解:讲解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
4. 例题解析:分析并解答几个关于垂直于弦的直径的例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垂直于弦的直径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effectiveness,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2. 学会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2. 垂径定理的推论: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所对的优弧,也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垂直于弦的直径的特点。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体会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相关知识点,如垂径定理和圆的性质。
3. 案例分析: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实际问题,如圆中的面积计算、线段长度关系等。
4.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学生能理解并熟练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学生能够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几何问题。
学生能够通过几何画板等工具验证垂径定理。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垂径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思维过程。
七、教学拓展1. 探讨垂径定理在更一般情况下的应用,例如在非圆几何中的适用性。
2. 介绍垂径定理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垂径定理应用到其他数学领域,如三角函数、坐标几何等。
八、教学资源1. 几何画板软件:用于动态展示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2. 练习题库:提供多种类型的练习题,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数学故事书籍:介绍垂径定理的相关历史背景和故事。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确保垂径定理的教学内容全面,难易适度,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考虑是否有效地运用了问题驱动法和案例分析法,以及学生的参与度。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教案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和定理。
培养学生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定义。
解释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和定理。
演示如何应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1.3 教学方法使用几何图形和实物模型进行讲解和演示。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得出结论。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定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定义。
2.2 教学内容解释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含义。
强调垂直于弦的直径与弦垂直相交的性质。
2.3 教学方法使用几何图形进行讲解,展示垂直于弦的直径的特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定义。
第三章: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3.2 教学内容介绍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解释垂直于弦的直径与弦的中点、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使用几何图形进行讲解,展示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得出结论。
第四章: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定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定理。
4.2 教学内容解释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定理。
展示如何应用定理解决几何问题。
4.3 教学方法使用几何图形进行讲解,展示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定理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得出结论。
第五章:应用垂直于弦的直径解决几何问题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应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和定理解决几何问题。
提供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和定理解决。
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和推理来解决应用题。
提供解答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第六章:巩固练习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对垂直于弦的直径的理解。
6.2 教学内容提供一系列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
6.3 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提供解答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纠正错误。
(九年级数学教案)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九年级数学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本课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要研究的是圆的轴对称性与垂径定理及简单应用,垂径定理既是前面圆的性质的重要体现,是圆的轴对称性的具体化,也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为进行圆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②掌握垂径定理,理解其证明,并会用它解决有关的证明与计算问题;③掌握辅助线的作法——过圆心作一条与弦垂直的线段。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定理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②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以及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垂径定理及其应用难点:垂径定理的证明与垂径定理的理解及灵活应用.●二、学习者特征分析一般特征:学生是农村校的九年级学生,班级学生在学习方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学生对生活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兴趣浓厚。
初始能力:学生在小学学习“圆的认识”和“轴对称图形”时,已经对圆的轴对称性有了基本的认识与了解。
但对对称轴及轴对称的性质应用理解不足。
信息素养:大部分学生的信息素养一般。
●三、教学策略阐述1.情景创设策略:通过生活中的图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
2.类比启发策略:在完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巩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引导探究策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垂径定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资源)设计意图、依据●一、情景导入,激疑引趣1介绍和展示中国石拱桥中由隋代工匠李春建造的赵州桥(如挂图)。
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数学教案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目标:1. 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概念。
2. 学会使用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概念。
2. 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的证明过程。
2. 灵活运用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几何图形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圆的概念,复习圆的基本性质。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直径吗?直径有什么特点?3. 引导学生思考:直径与弦有什么关系?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概念。
2. 通过几何图形演示垂直于弦的直径的特点。
3. 讲解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及其证明过程。
三、例题解析(15分钟)1. 给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解决问题。
2. 分析例题,解释解题思路。
3.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解题方法吗?哪种方法更简洁?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讲解答案,解析解题思路。
2. 提问:你们认为垂直于弦的直径在解决圆的问题中有何作用?3.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六、深化理解(15分钟)1. 通过动画或实物模型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运动特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圆的不同位置,垂直于弦的直径的特点是否相同?3. 分析不同位置下的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得出结论。
七、拓展应用(15分钟)1.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垂直于弦的直径的问题?3. 分析问题,解释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八、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出一些关于垂直于弦的直径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九年级数学《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
九年级数学《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和定理。
2.能够运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和定理。
2.教学难点: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圆桌上的餐具摆放,引导学生思考:在圆中,哪些线段是垂直于弦的?2.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圆中的弦和直径,提问:在圆中,哪些线段可能垂直于弦?(2)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作图,验证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3.知识讲解(1)讲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定义和性质,如:直径垂直于弦,则直径平分弦;直径垂直于弦,则弦的中点在圆心等。
(2)讲解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理解定理的推导。
(3)举例说明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的应用。
4.练习巩固(1)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和定理。
(2)教师选取一些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5.拓展提高(1)引导学生思考: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应用?(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2.收集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1.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增加更多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探究环节,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掌握知识。
3.在讲解环节,注意语言简练,避免冗长的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4.在练习环节,可以增加更多变式题目,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5.在课后作业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相信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垂直于弦的直径性质的讲解和图示。
2.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垂直于弦的直径 教案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概念。
2. 学会运用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概念。
2. 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证明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几何图形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弦的定义、直径的定义等。
2. 提问:你们认为垂直于弦的直径有什么特殊的性质?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定义:垂直于弦的直径是指在圆中,经过圆心的直径与弦垂直相交。
2. 讲解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在圆中,垂直于弦的直径将弦平分,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 通过几何图形和实例,解释并证明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
三、例题解析(10分钟)1. 给出例题,让学生运用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步骤清晰、逻辑严密地解答例题。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2. 提供解答过程和答案,让学生自我检查。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和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应用。
2. 展望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概念和定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举例说明垂直于弦的直径定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
七、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垂直于弦的直径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初三数学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
初三数学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初三数学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学习本课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及垂径定理的推证过程;能初步应用垂径定理进行计算和证明;(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圆的对称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观,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垂径定理及应用;②从感性到理性的学习能力.难点:垂径定理的证明.教学学习活动设计:(一)实验活动,提出问题:1、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究圆的对称性,教师引导学生努力发现:圆具有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不变性.2、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演示实验观察感性理性引出垂径定理.(二)垂径定理及证明:已知:在⊙O中,CD是直径,AB是弦,CDAB,垂足为E.求证:AE=EB, = , = .证明:连结OA、OB,则OA=OB.又∵CDAB,直线CD是等腰△OAB的对称轴,又是⊙O的对称轴.所以沿着直径CD折叠时,CD两侧的两个半圆重合,A点和B点重合,AE和BE重合,、分别和、重合.因此,AE=BE, = , = .从而得到圆的一条重要性质.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组织学生剖析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CD为⊙O的直径,CDAB AE=EB, = , = .为了运用的方便,不易出现错误,将原定理叙述为: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加深对定理的理解,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避免学生记混.(三)应用和训练例1、已知在⊙O中,弦AB的长为8cm,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求⊙O的半径.分析:要求⊙O的半径,连结OA,只要求出OA的长就可以了,因为已知条件点O到AB的距离为3cm,所以作OEAB于E,而AE=EB= AB=4cm.此时解Rt△AOE即可.解:连结OA,作OEAB于E.则AE=EB.∵AB=8cm,AE=4cm.又∵OE=3cm,在Rt△AOE中,(cm).⊙O的半径为5 cm.说明:①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指导解题步骤;②应用垂径定理计算:涉及四条线段的长:弦长a、圆半径r、弦心距d、弓形高h关系:r = h+d; r2 = d2 + (a/2)2例2、已知: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C、D两点.求证AC=BD.(证明略)说明:此题为基础题目,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求独立完成.练习1:教材P78中练习1,2两道题.由学生分析思路,学生之间展开评价、交流.指导学生归纳:①构造垂径定理的基本图形,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的结合是计算弦长、半径、弦心距等问题的常用方法;②在圆中解决弦的有关问题经常作的辅助线弦心距.(四)小节与反思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知识:(1)圆的轴对称性;(2)垂径定理及应用.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垂直于弦的直径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垂直于弦的直径【学习目标】1.探索并了解圆的对称性和垂径定理.2.能运用垂径定理解决几何证明、计算问题,并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重点】垂径定理、推论及其应用.【学习难点】发现并证明垂径定理.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1.请同学们把手中圆对折,你会发现圆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答:圆是轴对称图形,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2.请同学们再把手中圆沿直径向上折,折痕是圆的一条什么呢?通过观察,你能发现直径与这条折痕的关系吗? 答:折痕是圆的一条弦,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 圆的轴对称性阅读教材P 81,完成下面的内容:根据教材P 81探究及其证明过程可知通过证明△OAA′是等腰三角形,再由AA′⊥C D ,即可得出AM =MA′.即CD 是AA′的垂直平分线,从而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归纳: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知识模块二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阅读教材P 81~P 82上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内容:(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用几何语言表示:如图,∵在⊙O 中,CD 是直径,AB 是弦,CD ⊥AB 于点E.∴EA =EB ,AD ︵=BD ︵,AC ︵=BC ︵.(2)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用几何语言表示:如图,∵在⊙O 中,CD 是直径,若AE =EB.∴CD ⊥AB ,AD ︵=BD ︵,AC ︵=BC ︵.范例:如图是某风景区的一个圆拱形门,路面AB 宽为2米,净高5米,求圆拱形门所在圆的半径是多少米?解:连接OA∵CD ⊥AB ,且CD 过圆心O ,∴AD =12AB =1米,∠CD A =90° 在Rt △OAD 中,设⊙O 的半径为R ,则OA =OC =R ,OD =5-R.由勾股定理,得:OA 2=AD 2+OD 2,即R 2=(5-R)2+12,解得R =2.6.故圆拱形门所在圆的半径为2.6米.变例:如图,D 、E 分别为弧AB ︵、AC ︵的中点,DE 交AB 、AC 于M 、N.求证:AM =AN.证明:连接OD 、OE 分别交AB 、AC 于点F 、G.∵D 、E 分别为弧AB ︵、AC ︵的中点,∴∠DFM =∠EGN =90°.∵OD =OE ,∴∠D =∠E.∴∠DMB =∠ENC.而∠DMB =∠1,∠ENC =∠2,于是∠1=∠2,故AM =AN.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 圆的轴对称性知识模块二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当堂检测 达成目标【当堂检测】1.如图,⊙O 的直径AB =12,CD 是⊙O 的弦,CD ⊥AB ,垂足为P ,且BP ∶AP =1∶5,则CD 的长为( D )A .42B .82C .25D .4 5(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2.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4,OC 垂直弦AB 于点C ,∠AOB =120°,则弦AB 的长为43.3.如图,在⊙O 中,AB 、AC 是互相垂直的两条弦,OD ⊥AB 于点D ,OE ⊥AC 于点E ,且AB =8cm ,AC =6cm ,那么⊙O 的半径OA 长为5cm .4.如图,⊙O 中,直径AB 和弦CD 相交于点E ,AE =2,EB =6,∠DEB =30°,求弦CD 长. 解:过O 作OF ⊥CD ,交CD 于点F ,连接OD ,∴F 为CD 的中点,即CF =DF.∵AE =2,EB =6,∴AB =AE +EB =2+6=8.∴OA =4,∴OE =OA -AE =4-2=2.在Rt △OEF 中,∠DEB =30°,∴OF =12OE =1. 在Rt △ODF 中,OF =1,OD =4,根据勾股定理得:DF =OD 2-OF 2=15,则CD =2DF =215.【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2 垂径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圆中垂径定理结合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掌握连半径,作弦心距这两条重要辅的助线。
解决情景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复习垂径定理,然后用几何画板展示动画小蚂蚁爬动的情景问题引出课题,悬而不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再有探究变式,由易到难,梯度训练,让学生反复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
借助几何画板进行动画的展示,生动有趣。
3.情感与态度:解决情景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由浅入深让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垂径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垂径定理的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此图,AB是☉O的一条弦,作直径CD,使CD⊥AB,垂足为M.AM=BM即直径CD平分弦AB,并且平分弧AB、弧ADB,即=,=.2.垂径定理的几个基本图形二、合作与探究 1.情景引入:一小蚂蚁行至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即图中AB,点O 是AB 的圆心),其中圆半径为10cm ,弦AB 为8cm,蚂蚁从B点沿直线行至A 点,请问蚂蚁行进过程中离圆心的距离的范围是 ?(几何画板动画展示蚂蚁行进的过程,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2.例题讲解例题:如图是一圆柱形输水管的横截面,阴影部分是有水的部分;问题1:如果水面宽度AB 为8cm ,横截面的圆心到水平面的距离为3cm ,则输水管横截面半径为 ?(借助几何画板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同学们一起完成解析)变式1:如果输水管横截面半径为10cm ,水面最深处高度为4cm ,则水面宽度AB 为 ?变式2:如果水面宽度AB 为24cm,输水管横截面半径为15cm ,则水面最深处的高度为 ?(探究变式,由易到难,梯度训练,让学生反复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
借助几何画板进行动画的展示,生动有趣。
)3.解决课前问题一小蚂蚁行至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即图中AB,点O 是AB 的圆心),其中圆半径为10cm ,弦AB 为8cm,蚂蚁从B 点沿直线行至A点,请问蚂蚁行进过程中离圆心的距离的范围是 ?借助图形,转化问题,图中P 是动点,借助几何画板教师展示OP 长度的变化过程,分析得到问题的答案,并让学生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垂直于弦的直径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垂径定理的两个推论及其简单的应用;(2)通过对推论的探讨,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发现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思维水平的发展和提高(3)渗透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垂径定理的两个推论;②对推论的探究方法.难点:垂径定理的推论1.学习活动设计:1、复习提问: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应的两条弧.2、剖析:⎪⎩⎪⎨⎧⇒⎭⎬⎫弧平分⑤直线弧平分④直线平分弦③直线垂直和弦②直线经过圆心①直线ADB CD ACB CD CD CD AB CD O CD (教师指导)(二) 新组合,发现新问题:(A 层学生自己组合,小组交流,B 层学生老师引导)⎪⎩⎪⎨⎧⇒⎭⎬⎫⑤④①②③, ⎪⎩⎪⎨⎧⇒⎭⎬⎫⑤①③②④,……(包括原定理,一共有10种) (三) 探究新问题,归纳新结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对应的两条弧.(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对应的两条弧.(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4)圆的两条平行线所夹的弧相等.(四) 巩固练习:练习1、“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在推论1(1)中,为什么要附加“不是直径”这一条件.)练习2、按图填空:在⊙O 中, (1)若MN ⊥AB ,MN 为直径,则 , , ;(2)若AC =BC ,MN 为直径,AB 不是直径,则则 ,, ; (3)若MN ⊥AB ,AC =BC ,则 , , ;(4)若=,MN 为直径,则 , , . (此题目的:巩固定理和推论)(五)应用、反思例、四等分.D N(A层学生自主完成,对于其他层次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教材中的第3题图,是典型的错误作.此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应用定理及推论来平分弧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与教材中的第3题图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感性知识的认识及理性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六)小结:知识:垂径定理的两个推论.能力:①推论的研究方法;②平分弧的作图.(七)作业:教材14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圆
第6课时:垂直于弦的直径(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垂径定理及两个推论;
2、使学生能够运用垂径定理及两个推论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3、通过例4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垂径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
垂径定理及推论的应用.
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应用题例4,例4是一个实际问题,它反映了数学与生产实际的联系,它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理论、思想、方法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以解决实际问题.这对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就是引导学生把例4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然后综合运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来加以解决.
为了进一步理解运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有目的地安排两组复习题,启发学生进行回答.
复习提问:
1.垂径定理内容是什么?
2.判断题:
①垂直于弦的直线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一定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③经过弦中点的直径一定垂直于弦;()
④圆的两条弦所夹的弧相等,则这两条弦一定平行;()
⑤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一定垂直平分这条弦.()
学生回答的对错,由学生之间评价,从而得到正确答案.其目的就是为了强化所学过的垂径定理及推论1、推论2,为本节课做准备工作.
二、新课讲解:
例4 1300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赵州石拱桥的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米,拱高(弧中点到弦的距离,也叫弓形的高)为7.2米,求桥拱的半径(精确到0.1米).
同学们,请看图7-18上这座石桥,这座桥就是例4中的古代的赵州石拱桥,学生一边观察桥的结构,教师一边讲解:“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洨河上,是我国现存的著名古代大石桥,是隋代开皇大业年间(590~608)李春创建.桥为单孔,全长50.82米,桥面宽约10米,跨径约为33米,拱圈矢高约7米,弧形平缓,拱圈由28条并列的石条组成,上设四个小拱,既减轻重量,又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水,且增美观,在世界桥梁史上,其设计与工艺之新为石拱桥的卓越典范,跨度之大在当时亦属创举,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现在这座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教师一席话一方面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的教育;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起学生思维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赵州石拱桥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生对这座桥产生好奇时,教师启发学生:“我们如何来求出这座桥的半径呢”?接着教师分析:“我们知道这是一座石拱桥,我们可以把桥拱抽成一个几何图形,就是一个圆弧形”.这时教师画出图7-19.
对于一个实际问题求半径的长,能否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来解决呢?这就需要首先分析已知什么条件和欲求的未知是什么?师生共同分析解题思路.教师板书:
解:圆表示桥拱,设的圆心为O,半径为R米.
经过圆心O作弦AB的垂线OD,D为垂足,与相交于足C,根据垂径定理,D是的中点,C是AB的中点,CD就是拱高.由题设
AB=37.4,CD=7.2,
OD=OC-DC=R-7.2
在Rt△OAD中,由勾股定理,得
OA2=AD2+OD2,
即 R2=18.72+(R-7.2)2
解这个方程,得R≈27.9(米).
答:赵州石拱桥的半径约为27.9米.
在例4的处理上,教师采取一边画图,一边分析,一边板书.目的让学生掌握关于求弦、半径、弦心距及弓形高等问题,属于典型的数形结合问题,对于解决这种典型的问题就是依据已知和未知设法构造直角三角形,通过这个直角三角形就能把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很快地把未知转化为已知.从而所求问题得以解决.
巩固练习:P.81中1题.
在直径为650mm的圆柱形油槽内装入一些油后,截面如图所示,若油面宽AB=60mm,求油的最大深度.
对于这道题主要由学生分析,教师适当点拨.
分析:要求油的最大深度,就是求有油弓形的高,弓形的高是半径与圆心O到弦的距离差,从而不难看出它与半径和弦的一半可以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来解决.总结解题思路:
巩固练习:教材P.82中2题(略).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解决圆中线段的长等问题.
如图在⊙O中,设⊙O半径为R,弦AB=a,弦心距OD=d,弓形的高DE=h.且OE⊥AB于D.
已知:①R、d,求a、h.
②R、h,求a、d.
③R、a,求d、h.
④d、h,求R、a.………
对于在⊙O中在R,a,d,h中,只要已知两个量就可求出另外的两个量.所应用的知识点是勾股定理和垂径定理.
本节课主要解题思路:
四、布置作业:
教材P.84中15、16题.
教材P.85中4题(B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