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现象及其分类
3、炸药的爆炸性能
是单位质量炸药爆炸时生成的气体在标准 状态下所占的体积。
爆温
炸药爆炸时所放出的热量将爆炸产物热达 到的最高温度称为爆温。
爆热
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炸药爆炸 时放出的热量。
爆速
是炸药爆炸时爆轰波沿炸药药内部传播的速度。
第二节 炸药的爆炸参数与性能
1 炸药的爆炸参数
1、爆速 1.1 定义
爆轰波在炸药药柱中的传播速度称为爆轰速度,简称爆速。
要素三
变化过程能产生大量的气体产物 炸药爆炸产生的高压气体(作功的介质)具有膨 胀做功的能力。
第一节 炸药的爆炸现象与条件
3
爆炸
反应的速度和传爆的速度极高,可达 到每秒数千千米。爆炸的传播靠冲击 波,在爆炸界面附近,发生压力、温 度的急剧升高。爆炸过程是很不稳定 的,不是过渡到更大爆速的爆轰,就 是衰减到很小爆速的爆燃直至熄灭。 因此,爆炸只是爆炸变化过程中的一 种过渡状态。
物理爆炸:爆炸前后只是物质形态发生变化,而物质的化学成 分和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的爆炸现象,称为物理爆炸。
分类
化学爆炸:爆炸前后不仅物质形态发生变化,而且物质的化学 成分和性质也发生变化的爆炸现象,称为化学爆炸。
核爆炸:由核裂变、核聚变或发生物质湮灭等释放出巨大能量 而引起的爆炸称为核爆炸,核爆炸在瞬间施放出极大的能量。
第二节 炸药的爆炸参数与性能
2 炸药的爆炸性能
1、做功能力 炸药的做功能力是指炸药爆炸对周围 介质所做的总功,又称爆力或威力。
A Qv
1
V1 V0
K 1
V1:爆炸产物膨胀前的体积 V0:爆炸产物膨胀到常温时的体积
1) 炸药的最大做功能力随爆热的增大而 增大;
2) 爆热的实际做功能力与比容V0有关, V0越大,效率越高。
爆炸的分类
爆炸的分类(1)按照爆炸的性质分类按照爆炸的性质不同,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和核爆炸。
1.物理性爆炸物理性爆炸是由物理变化(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的,在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锅炉的爆炸是典型的物理性爆炸,其原因是过热的水迅速蒸发出大量蒸汽,使蒸汽压力不断提、高,当压力超过锅炉的极限强度时,就会发生爆炸。
又如,氧气钢瓶受热升温,引起气体压力增高,当压力超过钢瓶的极限强度时即发生爆炸。
发生物理性爆炸时,气体或蒸汽等介质潜藏的能量在瞬间释放出来,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伤害。
上述这些物理性爆炸是蒸汽和气体膨胀力作用的瞬时表现,它们的破坏性取决于蒸汽或气体的压力。
2.化学性爆炸化学爆炸是由化学变化造成的。
化学爆炸的物质不论是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还是爆炸性物质(如炸药),都是一种相对不稳定的系统,在外界一定强度的能量作用下,能产生剧烈的放热反应,产生高温高压和冲击波,从而引起强烈的破坏作用。
爆炸性物品的爆炸与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有下列异同。
(1)爆炸的反应速度非常快。
爆炸反应一般在10-5~10-6S间完成,爆炸传播速度(简称爆速)一般在2000m/s~9000m/s之间。
由于反应速度极快,瞬间释放出的能量来不及散失而高度集中,所以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气体混合物爆炸时的反应速度比爆炸物品的爆炸速度要慢得多,数百分之一至数十秒内完成,所以爆炸功率要小得多。
(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爆炸时反应热一般为2900~6300kJ/kg,可产生2400~3400℃的高温。
气态产物依靠反应热被加热到数千度,压力可达数万个兆帕,能量最后转化为机械功,使周围介质受到压缩或破坏。
气体混合物爆炸后,也有大量热量产生,但温度很少超过1000 ℃。
(3)反应生成大量的气体产物。
1kg炸药爆炸时能产生700~1000L气体,由于反应热的作用,气体急剧膨胀,但又处于压缩状态,数万个兆帕压力形成强大的冲击波使周围介质受到严重破坏。
关于爆炸的科普
关于爆炸的科普
爆炸是指物质内部能量的猛烈释放,通常伴随着明亮的光芒、巨大的声响和强烈的破坏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爆炸事件,如煤气爆炸、火药爆炸、化学品爆炸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爆炸的科普知识:
1.爆炸的基本原理:爆炸是由于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突然释放导
致的。
当物质受到外界刺激(如高温、撞击、电火花等)时,内部储存的能量就会猛烈地释放出来,形成爆炸。
2.爆炸的分类:爆炸可以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两类。
物理爆
炸主要是指由于压力或温度等变化引起的物质分子运动加剧而引发的爆炸,如氢弹爆炸。
化学爆炸则是指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大量能量引起的爆炸,如炸药爆炸。
3.爆炸的危害:爆炸有极大的破坏力和危害性。
爆炸会释放出大
量的热能和压力波,瞬间产生高温、高压、高速的冲击波,造成周围物体的毁坏和人员伤亡。
此外,爆炸还会产生有毒气体和火灾等次生危害。
4.预防爆炸:为了预防爆炸事件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如加强安全管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定期检查设备和管道等。
总之,爆炸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现象,我们应该加强对它的认识和了解,提高预防和应对的能力,以保障我们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爆炸的概念及分类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爆炸的概念及分类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火灾过程有时会发生爆炸,从而对火势的发展及人员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爆炸发生后往往又易引发大面积火灾。
一、爆炸的定义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
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动能,有高压气体生成或者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做机械功,如移动、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
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这是由于构成爆炸体系的高压气体作用到周围物体上,使物体受力不平衡,从而遭到破坏。
二、爆炸的分类爆炸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常见。
(一)物理爆炸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叫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如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
物理爆炸本身虽没有进行燃烧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
(二)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种爆炸速度快,爆炸时产生大量热能和很大的气体压力,并发出巨大的声响。
化学爆炸能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各种炸药的爆炸和气体、液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特别是后一种爆炸几乎存在于工业、交通、生活等各个领域,危害性很大,应特别注意。
1.炸药爆炸炸药是为了完成可控制爆炸而特别设计制造的物质,其分子中含有不稳定的基团,绝大多数炸药本身含有氧,不需要外界提供氧就能爆炸,但炸药爆炸需要外界点火源引起。
第3章__爆炸
(1)先列出乙醚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 C4H10O + 6O2 + 22.6N2→ 4CO2 + 5H2O + 22.6N2 式中,氮的摩尔数是按空气中N2∶O2=79∶21的比 例确定的,即 6O2对应的N2应为: 6×79/21 = 22.6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爆炸前的分子数为29.6,爆炸 后为31.6。
第二章
第1节
爆炸
爆炸及其分类
一、爆炸定义及其特征
1、爆炸的定义
所谓爆炸是指大量能量(物理能量或 化学能量)在瞬间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 功和机械、光、热等能量形态的现象。
1
阳谷中石药业大火扑救现场发生 多次爆炸
2
地震了,快跑!”12月8日清晨,一声巨响 将聊城市阳谷县博济桥街道办事处官路 唐村、西宋村多户居民家中的门窗震裂, 从睡梦中惊起的村民四处奔逃。 这不是一场地震,而是两村庄附近 的山东中石药业有限公司一车间发生意 外爆炸并引发大火造成的。
27
4、爆炸极限的实用意义
可用来评定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燃爆危险 性的大小,作为可燃气分级和确定其火灾 危险性类别的标准。一般把爆炸下限 <10%的可燃气体划为一级可燃气体,其 火灾危险性列为甲类。 可作为设计依据。 可作为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依据。
28
三、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1、初始温度 可燃性混合气的初始温度升高,使爆 极限范围增大,即爆炸下限降低,上限增 高。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使反应物分子 的活性增大,因而反应速度加快,反应时 间缩短,导致反应放热速率增加,散热减 少,使爆炸反应容易发生。
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爆炸的概念及分类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火灾过程有时会发生爆炸,从而对火势的发展及人员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爆炸发生后往往又易引发大面积火灾。
一、爆炸的定义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
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动能,有高压气体生成或者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做机械功,如移动、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
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这是由于构成爆炸体系的高压气体作用到周围物体上,使物体受力不平衡,从而遭到破坏。
二、爆炸的分类爆炸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常见。
(一)物理爆炸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叫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如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
物理爆炸本身虽没有进行燃烧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
(二)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种爆炸速度快,爆炸时产生大量热能和很大的气体压力,并发出巨大的声响。
化学爆炸能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各种炸药的爆炸和气体、液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特别是后一种爆炸几乎存在于工业、交通、生活等各个领域,危害性很大,应特别注意。
1.炸药爆炸炸药是为了完成可控制爆炸而特别设计制造的物质,其分子中含有不稳定的基团,绝大多数炸药本身含有氧,不需要外界提供氧就能爆炸,但炸药爆炸需要外界点火源引起。
其爆炸一旦失去控制,将会造成巨大灾难。
爆炸的定义及其分类
爆炸的定义及其分类一、爆炸的定义1、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1)爆炸过程高速进行。
(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多数爆炸伴有温度升高。
(3)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
(4)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的物质遭到破坏。
爆炸最主要的特征是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
二、爆炸的分类1)按照爆炸的能量来源分类按照爆炸的能量来源,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1)物理爆炸这是一种纯物理过程,只发生物态变化,不发生化学反应。
蒸汽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水的大量急剧气化等均属于此类爆炸。
(2)化学爆炸物质发生高速放热化学反应(主要是氧化反应及分解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急剧膨胀做功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炸药爆炸,可燃气体、可燃粉尘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均属于化学爆炸。
(3)核爆炸(原子爆炸)。
某些物质的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聚变反应,瞬间放出巨大能量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
2)按照爆炸反应相分类按照爆炸反应相的不同,爆炸可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
(1)气相爆炸,包括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气体的分解爆炸;液体被喷成雾状物在剧烈燃烧时引起的爆炸(喷雾爆炸);飞扬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引起的爆炸等。
气相爆炸的分类见下表。
(2)液相爆炸,包括聚合爆炸、蒸发爆炸以及由不同液体混合所引起的爆炸。
例如,硝酸和油脂,液氧和煤粉等混合时引起的爆炸;熔融的矿渣与水。
液相爆炸的分类见下表(3)固相爆炸,包括爆炸性化合物及其他爆炸性物质的爆炸(如乙炔铜的爆炸);导线因电流过载,由于过热,金属迅速气化而引起的爆炸等。
固相爆炸举例见表4-8。
3)按照爆炸速度分类按照爆炸速度分类,有爆燃、爆炸、爆轰。
(1)爆燃(燃爆)是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的一种快速燃烧现象,伴有爆炸的一种以亚音速传播的燃烧波。
物质爆炸时的燃烧速度为每秒数米,爆炸时无多大破坏力,声响也不大。
如无烟火药在空气中的快速燃烧,可燃气体混合物在爆炸浓度上限或下限时的爆炸即属于此类。
爆炸现象及分类
爆炸现象及分类爆炸是物质在瞬间大量释放能量并转化为机械功,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并产生响声。
压力骤增是爆炸破坏作用的主要原因,按释放的能量可分为核爆炸、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三大类。
1、核爆炸是核裂变或聚变时释放核能引起的。
2、物理爆炸是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物理能量释放引起的,爆炸前后,爆炸物化学成份没改变,但物态改变。
主要有受压容器爆炸和水蒸汽爆炸。
3、化学爆炸是物质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反应速度极快,产生大量气体,反应中物质化学能释放转化为大量热量,产生高温高压,瞬间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急剧膨胀做功而引起爆炸,爆炸前后,爆炸物化学成份发生改变。
主要有分解爆炸和可燃气体、粉尘爆炸。
化学爆炸(一)分解爆炸。
是化学性质极不稳定的化合物在外部条件(如撞击、摩擦、受热)作用下发生分解而引起的爆炸。
(二)可燃气体、粉尘爆炸。
1、现象与过程。
2、发生条件。
(1)可燃气体、粉尘与空气(或氧)均匀混合,且可燃物的浓度达到爆炸浓度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爆炸性混合与有足够点火能量(可燃气体小于1mJ粉尘10~100mJ)的点火源作用。
3、可燃气体、粉尘爆炸的本质,与燃烧的差别。
(1)本质:反应速度极快,瞬间完成的燃烧氧化反应。
(2)差别:可燃物与助燃物预先均匀混合再点火(先混后烧),燃烧速度极快,瞬间产生大量热量与气体,因而发生爆炸(又叫动力燃烧);可燃物与助燃物边混合边烧燃(边混边烧),燃烧速度相对较慢,则是平稳燃烧(又叫扩散燃烧)。
4、爆炸浓度极限及应用。
(1)爆炸浓度极限,是可燃物与空气混合后,遇点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叫爆炸下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叫爆炸上限。
(2)衡量可燃气体的爆炸危险性大小。
下限越小,范围越宽越危险。
(3)衡量可燃性混合物是否具有爆炸性。
可燃气体的浓度不在爆炸极限内则不具爆炸性。
可燃粉尘的爆炸上限很大(一般在2~6kg/m3),当粉尘浓度达到爆炸下限则具爆炸性。
爆炸分类与爆炸原理
爆炸分类与爆炸原理爆炸可以由不同的原因引起,但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归根结底必须有一定的能量。
按照能量的来源,爆炸可以分为三类即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1)物理爆炸物理爆炸是由物理因素(如状态、温度、压力等)变化而引起的爆炸现象。
即系统释放物理能引起的爆炸,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比如,高压蒸汽锅炉当锅炉内过热蒸汽压力超过锅炉能承受的极限程度时,锅炉破裂,高压蒸汽骤然释放出来形成爆炸陨石落地、高速弹丸对目标的撞击等物体高速运动产生的动能,在碰撞点的局部区域内迅速转化为热能,使受碰撞部位的压力和温度急剧升高,并在碰撞部位材料发生急剧变形,伴随巨大声响,形成爆炸现象。
这里研究的物理爆炸通常指受压容器爆炸和水蒸气爆炸。
①受压容器爆炸。
受压容器爆炸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以及气瓶内部有高压气体、溶解气体或液化气体的密封容器损坏,使容器内高压介质泄压、体积膨胀做功而引起的爆炸。
例如氧气瓶的物理爆炸,引起物理爆炸的主要原因如下。
●充装压力过高,超过规定的允许压力。
●气瓶充至规定压力,而后气瓶因接近热源或在太阳下曝晒,受热而温度升高,压力随之上升,直至超过耐压极限。
●气瓶内、外表面被腐蚀,瓶壁减薄,强度下降。
●气瓶在运输、搬运过程中受到摔打、撞击,产生机械损伤。
●气瓶材质不符合要求,或制造存在缺陷。
●气瓶超过使用期限,其残余变形率已超过10%,已属于报废气瓶。
●气瓶充装时温度过低,使气瓶的材料产生冷脆。
●充装氧气或放气时,氧气阀门开启操作过急,造成流速过快,产生气流摩擦和冲击。
例如,锅炉发生物理爆炸的主要原因有锅炉设计、制造、安装上存在的缺陷,质量不符合安全要求安全装置失灵,不能正确反映水位、压力和温度等,丧失了保护作用操作人员违规操作造成缺水、汽化过猛、压力猛升引起爆炸。
②水蒸气爆炸。
水蒸气爆炸是指高温熔融金属或盐等高温物体与水接触,使水急剧沸腾、瞬间产生大量蒸汽膨胀做功引起爆炸。
爆炸及其种类爆炸分类
爆炸及其种类爆炸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自然现象,能够在瞬间释放大量能量,破坏力极大。
爆炸可分为很多种类型,本文将对爆炸的种类进行分类介绍。
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指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和气体的化学反应。
化学炸药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爆炸源,它可以在外力刺激下,出现爆炸反应。
常见的化学炸药有三种:炸药、火药和烟火药。
炸药一般是指专门用于发生爆炸反应的化学药品,如TNT、C4等,是一种高能化学爆炸源。
火药是一种低能化学爆炸源,由硝酸钾、炭和硫组成,可用于制作烟花爆竹。
烟火药一般是由烟粉、箔条和着色药剂等材料混合而成的小型烟花,既可以发出绚丽多彩的光芒,也可以发出巨大的响声。
核爆炸核爆炸是指核武器爆炸产生的爆炸现象。
核武器是一种利用核反应产生能量的武器,常见的核武器有原子弹和氢弹。
核爆炸的摧毁力极大,可以瞬间摧毁规模较大的城市,并会引发大规模的放射性污染。
火灾爆炸火灾爆炸是指在火灾、爆炸事故中发生的爆炸现象。
由于火灾引起的燃烧反应和氧气的相互作用,可以使火势迅速蔓延,达到爆炸的程度。
火灾爆炸在工业生产中很常见,如石化厂爆炸事故、煤气爆炸事故等。
气体爆炸气体爆炸是一种由于气体的容积增加而引起的爆炸现象。
当气体遇到一个能够将其容积压缩的障碍物时,容积迅速减小,内部压力随之增加,达到一定的压力后爆炸就会发生。
气体爆炸在煤矿事故、石化厂事故、燃气爆炸等中非常常见。
物理爆炸物理爆炸是指在超过物质材料能够承受的力量作用下,能够引起结构的破坏和物质的摧毁。
常见的物理爆炸有地震、滑坡、雪崩、漏斗云等。
总结本文对爆炸的分类进行了介绍,常见的爆炸类型有化学爆炸、核爆炸、火灾爆炸、气体爆炸和物理爆炸等。
正确应对爆炸,增强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爆炸的几种类型
特点
核爆炸的能量来自核反应,可在 瞬间释放巨大能量
核爆炸的破坏力和影响范围极大, 可对大面积区域造成毁灭性破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核爆炸会产生强烈的核辐射和放 射性物质,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严 重危害
核爆炸会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形 成蘑菇云和冲击波,对周围环境 和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
实例
原子弹爆炸:利 用核裂变产生巨 大能量
氢弹爆炸:利用 核聚变产生巨大 能量
核反应堆爆炸: 核反应失控导致
核事故爆炸:核 设施事故导致
04
爆炸的破坏力
冲击波
冲击波是爆炸瞬间产生的强烈 气流
冲击波的速度远超过音速
冲击波可以摧毁建筑物和造成 人员伤亡
冲击波的破坏力与爆炸物的当 量和距离有关
碎片
爆炸产生的碎片 来源:爆炸物本 身或周围物体的 碎片
05
爆炸的预防与控制
安全措施
定期检查设备,确保无故障 严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和使用 制定应急预案,进行演练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爆炸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 建立严格的爆炸物品管理制度,确保爆炸物品的安全管理 实施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管理,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加强爆炸危险场所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预防措施:为防止化学爆炸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如控制可燃物浓度、温度、 压力等,加强通风和防火措施等。
实例
定义: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发 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 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现象。
特点:化学爆炸具有高速、高温、 高压等特点,破坏力极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爆炸的分类及化学原理
爆炸的分类及化学原理
一、定义: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具有声响的现象叫做爆炸。
爆炸也可视为气体或蒸汽在瞬间剧烈膨胀的现象。
二、分类: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种。
1、物理性爆炸。
这种爆炸是由物理变化而引起的,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爆炸的现象称为物理性爆炸。
例如容器内液体过热气化引起的爆炸,锅炉的爆炸,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超压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2、化学性爆炸。
由于物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化学爆炸按爆炸时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可分三类。
(1)简单分解爆炸。
引起简单分解爆炸的爆炸物在爆炸时并不一定发生燃烧反应,爆炸所需的热量,是由于爆炸物质本身分解时产生的。
属于这一类的有叠氮铅、乙炔银、乙炔酮、碘化氮、氯化氮等。
这类物质是非常危险的,受轻微震动即引起爆炸。
(2)复杂分解爆炸。
这类爆炸性物质的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爆炸物低,所有炸药均属之。
这类物质爆炸时伴有燃烧现象。
燃烧所需的氧由本身分解时供给。
各种氮及氯的氧化物、苦味酸等都是属于这一类。
(3)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所有可燃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所形成的混合物的爆炸均属于此类。
这类物质爆炸需要一定条件,如爆炸性物质的含量,氧气含量及激发能源等。
因此其危险性虽较前二类为低,但极普遍,造成的危害性也较大。
爆炸现象及其分类
爆炸现象及其分类爆炸是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
在此过程中,体系内的物质以极快的速度把其内部所含有的能量释放出来,转变成机械功、光和热等能量形态。
所以一旦失控,发生爆炸事故,就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爆炸发生破坏作用的根本原因是构成爆炸的体系内存有高压气体或在爆炸瞬间生成的高温高压气体或蒸汽的骤然膨胀。
爆炸体系和它周围的介质之间发生急剧的压力突变是爆炸的最重要特征,这种压力突跃变化也是产生爆炸破坏作用的直接原因。
爆炸可以由各种不同的物理成因或化学成因所引起。
我们按照引起爆炸过程发生的原因,把爆炸现象分成物理爆炸、核子爆炸、化学爆炸等三类。
1物理爆炸现象它是由物理原因引起的爆炸,最常见的是蒸汽锅炉和高压气瓶的爆炸。
蒸汽锅炉爆炸是由于锅炉出现缺陷,锅炉内过热水迅速转变为蒸汽,产生很高的压力,冲破容器的阻力而引起的。
高压气瓶充气压力过高,高压气瓶靠近热源或者在阳光下爆晒也会使气瓶内部压力升高,当它们超过气瓶时强度就会发生因气瓶破裂而发生的爆炸事故,高压容器长期使用,缺乏良好的检查和维护以及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常常是发生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
由地壳弹性压缩而引起的地壳运动(地震)也是一种强烈的物理爆炸现象。
最大的地震能量达1013~1015KJ,比一百万吨梯恩梯炸药的爆炸还要厉害。
强火花放电(如闪电雷击)或高压电流通过细金属丝所引起的爆炸也是一种物理爆炸现象。
这时的能源是电能,能量在10-6~10-7s内释放出来,使放电区达到巨大的能量密度和数万度的高温,因而导致放电区的空气压力急剧升高,并在周围形成很强的冲击波和响声。
金属丝爆炸时,温度高达摄氏两万度,金属迅速化为气态而引起爆炸。
其它如物体的高速碰击(陨石落地、高速火箭碰击目标等),水的大量骤然汽化(如钢水与水接触)等所引起的爆炸都属于物理爆炸。
2核子爆炸核爆炸的能源是核裂变(如U235的裂变)或核聚变(如氘、氚、锂核的聚变)反应所释放出的核能。
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爆炸的概念及分类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火灾过程有时会发生爆炸,从而对火势的发展及人员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爆炸发生后往往又易引发大面积火灾。
一、爆炸的定义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
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动能,有高压气体生成或者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做机械功,如移动、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
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这是由于构成爆炸体系的高压气体作用到周围物体上,使物体受力不平衡,从而遭到破坏。
二、爆炸的分类爆炸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常见。
(一)物理爆炸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叫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如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
物理爆炸本身虽没有进行燃烧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
(二)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种爆炸速度快,爆炸时产生大量热能和很大的气体压力,并发出巨大的声响。
化学爆炸能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各种炸药的爆炸和气体、液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特别是后一种爆炸几乎存在于工业、交通、生活等各个领域,危害性很大,应特别注意。
1.炸药爆炸炸药是为了完成可控制爆炸而特别设计制造的物质,其分子中含有不稳定的基团,绝大多数炸药本身含有氧,不需要外界提供氧就能爆炸,但炸药爆炸需要外界点火源引起。
其爆炸一旦失去控制,将会造成巨大灾难。
爆炸定义初中化学
爆炸定义初中化学爆炸的定义爆炸是一种剧烈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高速运动和产生明亮的光和声音。
爆炸可以由化学反应、物理过程或核反应引起。
爆炸的分类根据爆炸的产生方式,爆炸可以分为三类:1.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快速放出大量的能量而引起的爆炸。
化学爆炸常常涉及可燃物质和氧气的反应,例如火药和炸药等。
2.物理爆炸:物理爆炸是由于物质的相变或物质结构的破坏而引起的爆炸。
例如,液态物质迅速蒸发形成气体,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容器破裂,从而引起爆炸。
3.核爆炸:核爆炸是由于核反应引起的巨大能量释放而引起的爆炸。
核爆炸涉及到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通常用于核武器或核能发电。
爆炸的基本原理爆炸的本质是快速的能量释放和物质的迅速扩散。
当爆炸发生时,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导致周围物质产生剧烈的运动和扩散。
这些运动和扩散导致爆炸现象,如光和声的产生。
爆炸通常需要三个基本元素:可燃物质、氧气和火源。
可燃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氧气通常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
火源可以是火花、高温、摩擦等。
当可燃物质与氧气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并且具备足够的能量源,爆炸就有可能发生。
爆炸的实例火药爆炸火药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爆炸物,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混合而成。
当火药受到火源点燃时,其中的硝酸钾迅速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热能。
这些气体的扩散和燃烧导致了明亮的火焰和巨大的声响,形成了爆炸现象。
液体汽油爆炸汽油是一种常见的可燃液体,当其与空气中的氧气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并且受到火源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
汽油的分子结构断裂,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能,导致火焰和声音的产生。
核武器爆炸核武器爆炸是一种特殊的爆炸现象,涉及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
核武器中的核材料受到引爆装置的作用,核反应迅速发生,产生极大的能量释放。
核爆炸不仅产生明亮的光和巨大的声音,还会释放放射性物质,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爆炸的危害和应对措施爆炸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和危险性。
爆炸的知识
爆炸的知识一、爆炸的分类物理爆炸: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如锅炉房的爆炸)。
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化学爆炸: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化学爆炸分为炸药爆炸、可燃气体爆炸、可燃粉尘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需具备三个条件: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可燃粉尘爆炸的特点:连续性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1)粉尘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
其中,粉尘颗粒的尺寸也是粉尘爆炸的重要影响因素,颗粒越细小,爆炸危险性越大。
(2)粉尘浓度。
在一定粒径条件下,粉尘浓度越高,其着火温度越低。
(3)环境条件。
水分含量越高,作用越强。
环境的温度和压力升高时,粉尘爆炸的危害性也相应增加。
(4)可燃气体和惰性气体的含量。
可燃气体量增加,最小点火能和爆炸下限降低,爆炸压力和升压速度提高;惰性气体的加入削弱可燃粉尘爆炸性能。
(5)其他。
引火源强度或点火方式,以及容器的大小、结构等因素,均会对粉尘爆炸产生一定影响。
核爆炸:由于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所形成的爆炸。
二、爆炸极限(1)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极限通常用体积百分比表示不同物质、同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爆炸极限都不同,一般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宽。
影响因素火源能量:引燃混气的火源能量越大,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初始压力:混气初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加。
特例:干燥的一氧化碳+空气的混体,压力上升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初温:混气初温越高,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惰性气体:可燃混气中加入惰性气体,会使爆炸极限范围变窄,一般上限降低,下限变化比较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炸现象及其分类
爆炸是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
在此过程中,体系内的物质以极快的速度把其内部所含有的能量释放出来,转变成机械功、光和热等能量形态。
所以一旦失控,发生爆炸事故,就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爆炸发生破坏作用的根本原因是构成爆炸的体系内存有高压气体或在爆炸瞬间生成的高温高压气体或蒸汽的骤然膨胀。
爆炸体系和它周围的介质之间发生急剧的压力突变是爆炸的最重要特征,这种压力突跃变化也是产生爆炸破坏作用的直接原因。
爆炸可以由各种不同的物理成因或化学成因所引起。
我们按照引起爆炸过程发生的原因,把爆炸现象分成物理爆炸、核子爆炸、化学爆炸等三类。
1物理爆炸现象
它是由物理原因引起的爆炸,最常见的是蒸汽锅炉和高压气瓶的爆炸。
蒸汽锅炉爆炸是由于锅炉出现缺陷,锅炉内过热水迅速转变为蒸汽,产生很高的压力,冲破容器的阻力而引起的。
高压气瓶充气压力过高,高压气瓶靠近热源或者在阳光下爆晒也会使气瓶内部压力升
高,当它们超过气瓶时强度就会发生因气瓶破裂而发生的爆炸事故,高压容器长期使用,缺乏良好的检查和维护以及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常常是发生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
由地壳弹性压缩而引起的地壳运动(地震)也是一种强烈的物理爆炸现象。
最大的地震能量达1013~1015KJ,比一百万吨梯恩梯炸药的爆炸还要厉害。
强火花放电(如闪电雷击)或高压电流通过细金属丝所引起的爆炸也是一种物理爆炸现象。
这时的能源是电能,能量在10-6~10-7s内释放出来,使放电区达到巨大的能量密度和数万度的高温,因而导致放电区的空气压力急剧升高,并在周围形成很强的冲击波和响声。
金属丝爆炸时,温度高达摄氏两万度,金属迅速化为气态而引起爆炸。
其它如物体的高速碰击(陨石落地、高速火箭碰击目标等),水的大量骤然汽化(如钢水与水接触)等所引起的爆炸都属于物理爆炸。
2核子爆炸
核爆炸的能源是核裂变(如U235的裂变)或核聚变(如氘、氚、锂核的聚变)反应所释放出的核能。
核爆炸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比炸药爆炸放出的化学能要大得多,集中很多。
核爆炸时可形成数百万到数千万度的高温,在爆炸中心区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