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数目化管理和企业文化重建 黄仁宇《资本主义和二十一世纪》

合集下载

《万历十五年》的历史观

《万历十五年》的历史观

《万历十五年》的历史观黄仁宇先生名著《万历十五年》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截取了明末万历十五年这一历史瞬间,从经济、政治、思想等各个角度,勾勒出事件人物的前因后果,解剖了历史大失败的缘由。

明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实为中国历史上平平淡淡的一年,然而作者以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年分为切片,详细分析了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等六个人物的政治和生命历程,探寻这些人物身上产生悲剧的规律。

1587年,万历皇帝尽管只有24岁,但登基驭宇已达15年。

立储问题与一系列不愉快事情的发生使得皇帝心灰意冷,对这个操纵实权的官僚集团日益疏远,采取了长期怠工的消极对抗。

同年,显赫一时的前首辅张居正因为在位期间的种种问题已被抄家;申时行任首辅已达四年半,尽管与全体文官协调合作,却难以调和文官集团之间的矛盾;清正廉洁的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在任所逝世,死的时候仅仅留下白银20两,不够殓葬之资:抗倭名将戚继光在贫病交迫中死去;而哲学家李贽已经按照儒家的伦理原则完成了对家庭应尽的一切义务,第二年,他即剃度为僧,时年6l岁。

这几个人分别代表着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行政首脑、官僚体系、军事组织和思想体系,构成了万历年间支撑帝国社会大厦的基石。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难免心存疑惑,为什么这些人都是悲剧性的结局,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这种情形断非个人的原因所得以解释,其症结到底何在?阅毕全书,我们已渐渐明白作者的苦心所在,作者对人物的解读颇具新意,处处紧扣大历史观点,其立意很明显,明王朝至于万历年间所有的矛盾已经积淀很深并暴露彻底,分析这些历史的细节就可以明了其中的问题症结所在。

这就如同我们看到冰山上面的一角,然后感觉到底下面有一座巨大的冰山在支撑着它,使我们认清一个历史的必然性。

黄仁宇先生精辟地指出:中国两千年以来,以道德代替法律,至明代而极,是一切问题的症结。

因此,“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有的人则身败兼名裂”。

21世纪的管理

21世纪的管理

21世纪的管理21世纪,人们经历着数百年来的社会转型,即由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社会。

这是人类更大发展的世纪,也是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

企业和个人都面对全球市场,面临科技猛进、知识裂变、网络革命、时空压缩,必须正面迎接人类文明史上空前未有的震撼和重整,都渴望用新的管理思考来打通新的瓶颈。

(1)管理理念创新化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现代企业的活力之源,这已成为各国政府、企业界、经济学界的共识。

在现代国际竞争中,创新是企业和国家竞争战略的核心。

管理创新是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抢占新世纪的制高点,各国都在对传统管理理论及实践进行反思,图变求新,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第二次创业的动力。

管理创新首先是管理理念的创新,而管理理念的创新,关键是思维方式的创新,即确立新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没有这方面的创新,企业创新就没有希望。

这就对企业提出了全新的、高标准的要求。

首先,企业领袖要成为创新的领导者。

要通过组织和参与各种创新活动,来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倡导、鼓励创新的环境。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韦尔奇,鼓励员工不怕向现有的一切提出挑战,把员工从舒适轻松的位置上撵走;并提出在每个市场上只做第一或第二,凡是做不到的一律整顿、关闭或出卖;绝不等麻烦上门,自己动手改造,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其次,企业必须培育创新文化。

巨大的创新勇气往往意味着对过去的否定,韦尔奇就曾说过,"你要每天想想新观念,随时到所有地方去寻找对我们有用的知识。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我们让公司跳出自己的框框去思考,我们创立了一种让员工放眼公司之外的文化,并设计了与此相联系的奖惩制度"。

再次,建立企业创新机制。

使事业不断转型与提升,以适应知识时代多变的经营环境。

最后,让研究开发功能成为企业的核心功能。

(2)管理决策知识化21世纪人类将完成向知识社会的转变,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

知识将取代权力和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因素。

话题作文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6篇)

话题作文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6篇)

话题作文中国大历史读后感(6篇)第一篇: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作者以其宏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来解析中国历史。

之所以把它称为“中国大历史”,是因为中国在过去的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影响到13亿中国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

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它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首先,作者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实在需要很强的取舍功夫。

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对于历史的人与事件细细地加以描述来显示其大历史的特点的。

大历史之所以为“大”历史的理由在于,作者一改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著述历程,不以史料的堆砌为著述的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为著作的主要关注点,更不以对接近作者时代的历史大事的欢呼喝彩为能事。

他是以一种全新的手法,从长远的社会、经济、财政、社会思想、官僚制度、地理环境等多种视角来观察中国历史的脉动。

在历史的图景中为我们描绘出了历朝历代的大政治,大财政,大文化,大军事,大法令,而这些都是我们历朝历代兴衰的根本所在。

在著作的意图上,作者先确立起一个大意向,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的压缩,构成一个简明而又前后连贯的纲领。

在文字中,他还加了很多与欧美历史的比较,然后去做进一步的研究。

可见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历史本身相沿成型的状态描述,并且是在区域历史的相互比较中凸现其历史特质。

因此,我们不必要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要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

跳出历史的价值旋流,满足今天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心。

同时也能够在其中给我们更多的借鉴。

其次,在这本书中有很多非常形象的比喻。

比如书中认为明朝是内向的;整个华夏古代史,就像是一部完整的农业文明;16世纪末的中国就像玉制的装饰品,表面光鲜但内在异常脆弱。

企业文化的书籍有哪些

企业文化的书籍有哪些

企业文化的书籍有哪些企业文化的书籍1.[日] 松本厚治:《企业主义》,企业管理出版社.2.[美] 约翰·科特:《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华夏出版社。

3.[美] 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西方企业文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4.[美] 托马斯·J.彼得斯、小罗伯特·H.沃特曼:《成功之路》,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5.[美] 詹姆斯·钱皮:《改革管理》,上海译方出版社.6.[美] Price Waterhouse公司:《21世纪CEO的经营理念》,华夏出版社.7.[日] 盛田昭夫:《日本·索尼·AKM》,经济管理出版社.8.[美] 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一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9.[美] 威廉大内:CZ理论—一美国企业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美]杰克琳·谢瑞顿、詹姆斯·L.斯特恩:《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上海人民出版社.11.[美]阿里·德赫斯:《长寿公司》,经济日报出版社12.[美]劳伦斯·米勒:《美国精神》,工人出版社.13.[德]E.海能:《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展望》,知识出版社.14.[美]汤姆·彼得斯、南希·奥斯汀:《志在成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5.[美]阿尔夫·钱德尔:《经营未来》,企业管理出版社.16.[美]约榆·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

17.[日]进藤贞和:《人的活力》,电子工业出版社.18.[日]太田琴彦:《经营在于用人》,新华出版社.19.[美]玛丽·凯阿什:《玛丽·凯谈人的管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美]斯坦利·M.戴维斯:《企业文化治理与改造》,新华出版社。

第十一章-21世纪的管理新思想PPT课件

第十一章-21世纪的管理新思想PPT课件
为用户服务——赢得市场,增加利润,留 住员工;
为员工服务——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增加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为下一道工序服务——下一道工序就是 用户,能增加合作、提高效率。
为利益相关者服务——赢得社会效益。
第三十单元:了解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早期的危机管理主要局限于军事和外交领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增 加,西方管理学界将危机管理理论扩展到研究 经济及企业管理问题,探讨企业在遭遇危机以 后,如何实施紧急对策。
(二)国际上普遍认同的CSR理念
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 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 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
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 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 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 社会的贡献。
34
2021
6. 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
一方面为所在地区的居民提供劳动就业 机会,增加地方财政资源;
另一方面应关心社区发展,积极参与社 区公益活动,尊重社区文化,帮助维护 社会公共秩序,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支 持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为增进社区公共 福利做贡献。
35
2021
拓展知识:“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发展历 程
25
2021
知识点二:实施企业伦理管理的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二)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人文环境 (四)可帮助组织降低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五)是企业依法经营的守护神
26
2021
知识点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表 现形式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37

李席:黄仁宇“大历史“的现代性解读——以《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为中心的剖析

李席:黄仁宇“大历史“的现代性解读——以《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为中心的剖析

作者简介: 李席 (1983 - ) , 男, 安徽颍上人,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
6
予 “历史的长期合理性 之理解, 从而完整地阐 “资本主义 ” 观。 释了其技术辩证的 事实上,黄仁宇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既不同 于政治经济学家,也不同于哲学家和文化学家, “资本主义 ” 他是用历史学家的眼光去考察 的;同 “他融个人经验于史学 , 为治史打开了一扇新 时, “资本主义 ” 做出了新的解释, 的窗口 ” , [ 2 ] 不仅对 而且其最终目的则是要从把钥匙 —— [3] “技术辩证 ” 找对历史的技术辩证 ” 就是 。 所谓 指,要从客观的 “技术 ”经验上而不是从主体的 “道德 ” 观念上对历史做出解释, 用黄仁宇自己的 “ 话来说就是: 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 不是从道德 [4] 的角度检讨历史 。 ” 台湾学者南方朔先生曾指 出,黄仁宇的研究是从“经济历史学的角度切入 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希望透过这个逻辑去联 系今天的中国 ” 。 [ 5 ] 事实上这里已经触及了黄仁 “大历史 观的现代性解释特点 。 宇 “技术性格 ” 二、 资本主义的 及其定义 从黄氏诸多史学著述中我们不难发现, 其学 术思想的很多方面受到了法国年鉴学派尤其是 [6] 布罗代尔 (F. Braudel ) 的影响 。 据布氏考证, 马 “ ” 克思生前并没有使用 资本主义 这个词, 而事实 上要到 20 世纪之初,这个名词才在政治论坛的 争辩中,轰轰烈烈的被视为社会主义的反面,于 是在很自然的情况下, 便被归并于马克思主义的 自此, 奴隶社会 、 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 规范之中 。 由于《资本论 》的影响而被视为人类社会演进的 三个阶段 。 并且布罗代尔认为, 这个名词在出现 过程中的含糊不清, 可能是由于它成为一种政治 资本主 上的名目所致, 从而自 20 世纪初年以来, 义即被重重堆压着不同的意义 。 黄仁宇借重布氏的观点并进而指出, 历史上 的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几百年,可并没有自称为 “资本主义国家 ” ; “资本主义 ”这个名词并没有 出现在马克思本人的著作中,这个名词的出现, 并且经过 最初纯由于反对者的攻击而被使用的 。 俄国十月革命, 不仅在言辞上反对的声浪达到最 高潮, 而且行动上也达到最剧烈的阶段 。 黄氏对 此表达的意见非常清楚: 资本主义体制是早就产 一词却是后来才发明的, 生了的, 可“资本主义 ” “资本主义 ” 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一 词的运用被强化了, 因为社会主义倡导者信奉阶 “资本主 级斗争理论, 斗争就要有斗争对象, 于是 义 ”就变相为被斗争的对象,这个概念的存在也 便有了依据 。 [ 7 ] 429 正如 19 世纪末的新康德主义哲学家李凯尔

浅谈二十一世纪的企业文化建设

浅谈二十一世纪的企业文化建设
第 二 ,企 业要注 意学 习氛 围的培
性。正 因为 企业 中人 们有很 大的 能力
差异 ,所 以人们在 企业 中的 收益方 式
就有很大 的不 同 ,有人获得资本收益 ,
有人 获得 劳动 收益 。企 业家 和技术 创
即实事 求是 ,努力 认真 地探 索。从狭
义 角度 来看 ,都是 观念 形态文 化、心 理 文 化 ,而且 都 以文 化 为 引导 手段 ,
在新 经济 条件 下 ,这种 能力 大小导 致 分工不 同直接表现在人们 的收益 上。
第三 ,新经 济条 件下 的企业 文化
强 调 由 人 们 能 力 导 致 收 益 差 别 的 合 理
和生态 道德 ,是 人对解 决人 与 自然关
系 问题 的思想 观点和 心理 的总和。生 态 文化 属于生态 科学 ,主 要研究 人与 自然 的关系 ,体现 的是 生态精 神。而 企业文 化则属 于管理 科学 ,主 要研究 人 与人 的关 系 ,体现 的是 人文 精 神 , 但是 本质 上 二 者都 属于 一 种发 展 观 , 运 用系 统观点 和系统 思维方 法 ,从 整 体 出发进 行 研 究 ; 强 调科 学精 神, 都

组织 ,它不仅仅 被视 为业 绩最 佳、竞
争 力 最 强 、生命 力最 强 、最 具 活 力 , 更 重 要 的是 使 人 们在 学 习的过 程 中 , 逐 渐在 心灵上 潜移默 化 、升华生命 的 意 义 。随 着知 识经济 的到 来 ,企业 组 织形 式 向扁平 化 的方 向发 展 ,其管 理 的核 心 为发挥 人的主 观能 动性 ,实现 从 线性 思维 到系统 思维和 创造性 思维 的转变 ,对个人 及企业 的知 识水平 提 出了更 高 的要求 。彼 得 ・ 吉在 《 圣 第 五项 修炼 》中强调 “ 系统 思维 和创 造 性 思维根 源于 知识及 知识 的灵 活运 用 和潜 能及 智慧的开发” 。可见 ,学 习对 组织 的持 续发 展至关 重要 ,新 经济 环

法学专业必读法律名著

法学专业必读法律名著

法学专业必读法律名著法学专业必读法律名著学法律的人应该博学广记,阅历丰富,知识面广泛。

以下是法学专业必读法律名著,欢迎阅读。

法学专业必读法律名著篇11.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阅读秩序》、《送法下乡》][简介] 本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

它会告诉你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

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

后面的《送法下乡》一书可以说是第一本书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运用,更加充实和饱满,虽然我还是觉得其《本土资源》一书最为重要。

2.俞吾金:《问题域外的问题》[简介] 作为一本哲学知识和流派介绍的通俗读本,该书不仅可以把读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学天地,更重要的是,该书在开辟和拓宽学生的问题域上,特别在怎样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上,有着相当的帮助。

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这是大学期间一直要注意训练的能力,它在很多时候比具体的知识要重要得多。

3.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江村经济》][简介] 今天我们离费先生写作此书的年代已经相去六七十年,但费先生于书中所做的对中国现状的分析对今天的中国仍然是那样的切中肯綮;费先生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和文章风骨,我们今天仍然还差之甚远。

每一个法律人都应该反思:法学的知识贡献在哪里?4.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简介] 透视中国社会实际运行的游戏规则。

为什么在我们的正式制度外,还会有一套更为适用的潜在的规则?作者从历史中的故事投射到当今的现实。

我们可以从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条件上什么?法律的道德善恶与实际的利害格局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是在自我欺骗的冰山上生存,还是在苦涩的反省中奋起?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简介]这是一本清醒的书、理性的书、幽默的书和智慧的书。

资本主义与21世纪读书报告

资本主义与21世纪读书报告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有幸读了这本黄仁宇先生的《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这本书,本来觉得这会是一本传统的纯粹描述历史的书,但是读后发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他用它一贯以来使用的所谓“大历史”的宏观视野系统的讲述了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社会转型的历史路径,他所列举的几个国家都很具有代表性。

看这本书的目录,你会发现他的脉络非常清晰,首先黄仁宇先生在第一章引出了资本主义这个话题,由它的名目由来谈起,诉说了这个名目由来的历史,各个学派的观点,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待资本主义,之后的几个章节中,分别讲了威尼斯,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俄国和中国在历史道路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或是破灭,它以社会转型为中心,研究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社会经济与经营方式,及其在各国不同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演化过程。

读这本书首先要理清“资本主义”这一词语的涵义,首先在13至14世纪之间出现于意大利半岛,可是资本主义(capitalism)这一名词却产生在几百年后。

从开始使用至今已有100多年了,以今日世事变化之剧之速,也可以算得“曾经沧海”。

本书侧重分析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从西方史学界关于资本主义的各派研究着手,而抛开所谓阶级立场,感情好恶,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体制的功能,其主要技术特征为:1、使资本广泛流通;2、经理人员可以量才适用;3、技术上的支持因素得以全盘支配。

一个国家只有达成这三个要素,才能称得上资本主义。

分析了陶蒲把有关资本主义的论文归为三种学派:马克思学派(注重生产关系的转变),以韦伯为代表的德国唯心派(注重资本主义精神)和其余第三派(注重自然经济蜕变为金融经济)。

而从技术的角度讲黄仁宇先生认为自己属于陶蒲所谓的第三派。

随后作者指出陶蒲的三种学派中第一派即马派对中国之出路并无具体指示,第二派即德国唯心派韦伯又带有种族主义的阴影,第三派中布罗代尔“缺乏可供证实的假说为主宰作领导”皆对亟待改革的中国无所帮助。

至于为什么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作者用了一个比喻,他的答复是“一只走兽,除非脱胎换骨,否则不能兼任飞禽”。

21世纪企业后现代企业文化管理战略

21世纪企业后现代企业文化管理战略

21世纪企业后现代企业文化管理战略导读:现在世界上最有利的武器是什么?当然是文化,文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后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战略。

与现代企业不同的是,后现代企业将企业文化建立作为其管理的核心。

因此,我把“企业文化建立”称之为“文化管理战略”。

这一称呼上的改变昭示了后现代企业与现代企业的不同。

在企业文化上升为管理战略的后现代时期,对企业文化的整合或“建立”变得空前重要。

在此,我要强调一个观点:企业文化必须“建立”。

有些实力派企业家可能不太赞成这一观点,那是因为他们尚未领悟到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别是尚未领悟到后现代文化经济时代“文化”的本质及其重要性。

认为企业文化无须“建立”的企业家或学者们的理由无非是,企业文化蕴藏在企业过程之中,企业家在奋斗过程中自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价值观与信念。

然而,这正如说“人类只需要实践,不需要理论”的观点一样,是一个明显的错误。

而事实上今天每一家试图获得持续成功并追求卓越的企业都必须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很大程度上将通过企业文化得以表达。

正如一个政党必须拥有自己的纲领一样。

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这一人类历史的永恒进程无疑也适用于企业。

企业家在奋斗过程中虽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价值观与信念,但这一切须不脱离时代精神更不能闭门造车。

真正的企业文化应该兼收并蓄,去芜存菁。

而自发形成的企业文化,或许存在很多糟粕,或许根本背离了时代精神,或许正将企业引入深渊。

因此,后现代企业的文化战略必须整合,必须上升到人类思想的高度。

这是一个卓越的后现代公司不可逃避的命运。

卓越的后现代公司必须走在时代的前面。

而后现代企业文化整合的首要原那么就是,在吸取后现代文化精神的同时,适当借鉴前现代文化。

事实上,在很多时候,后现代文化本身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复古主义。

正如后现代建筑曾经从古典主义建筑中吸收了大量有益的因素一样,后现代企业文化也将会从古老的文化中获得一些关键性的启迪。

古典文化,特别是东方文化,可以在诸如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给后现代人提供有益的启发,从而促使后现代企业文化的建立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21世纪经济管理新形态教材 工商管理系列 管理沟通 理念 方法与实践

21世纪经济管理新形态教材 工商管理系列 管理沟通 理念 方法与实践

21世纪经济管理新形态教材工商管理系列管理沟通理念方法与实践1. 引言1.1 概述随着21世纪的到来,经济管理领域正经历着新形态的变革和发展。

在这个高度信息化、全球化、数字化的时代,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复杂多变的组织运作。

因此,探讨21世纪经济管理新形态成为了当今企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

本篇长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教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21世纪经济管理新形态中的关键内容。

本教材将重点介绍管理沟通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与应用,并结合实践案例详细阐述各种理念、方法与实践等方面内容。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理念的演变、方法与实践的变革、管理沟通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与应用以及结论和展望。

每个部分下又包含了若干小节,从宏观到微观地阐述了相应主题。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对本篇长文进行整体介绍,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等方面内容。

1.3 目的本篇长文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21世纪经济管理新形态中的重要内容,特别关注管理沟通领域。

通过对经济管理理念与方法、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以及管理沟通概念、跨文化问题和有效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旨在提供给读者全面而系统的知识体系。

我们希望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21世纪经济管理新形态中所涉及的理念、方法与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以及教学实践相关问题的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以上仅为写作示例,请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内容)2. 理念的演变2.1 经济管理理念的历史回顾经济管理理念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早期社会中,人们主要依靠族群间的分工合作来维持生计。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组织开始出现,并引入一些简单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到了18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企业规模急剧扩大。

这为传统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原则,麦克斯·韦伯则探索了组织结构与权威关系。

走向21世纪的管理

走向21世纪的管理

走向21世纪的管理网络,2005年4月11日"知识经济时代会有两类国家,一类是头脑国家,一类是躯干国家。

我希望我们中国也成为头脑国家,而不是成为简单的躯干国家。

"中国的企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已经20年了,走向新世纪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对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何提高企业的效益等问题,从国家领导人、专家学者到企业家都在密切关注。

但是,对企业问题的研究,我们觉得这些年来对国有企业研究得多,对民营企业研究得少;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问题研究得多,对本来就在市场经济下发展的企业问题研究得少,比如一些在高科技领域迅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对企业发展外部环境问题研究得多,对企业管理本身等微观问题研究得少。

目前,在媒体上、在舆论前沿抛头露面的大多是一些经济学家,而管理学家却很少露面。

经济学家所谈的也大多是股份制改造、产权问题等等,给人的感觉是只要解决了"企业是谁的",理顺了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企业就能健康发展。

----我们觉得产权问题虽然重要,但它是个可以一次性解决的问题。

对企业来说,通过管理增进市场竞争力的问题更复杂,这个问题将伴随企业的全部生存过程。

因此,我们的杂志更加关注那些已经摆脱产权等问题并对管理真正有所需求的企业,我们感到,应该在关注所谓高层次的宏观经济问题的同时,将经济行为研究的"重心"下移,也来关注一下更基础性的企业管理问题。

----成思危对当前社会问题、对企业经营管理系统深入的阐释,让前来采访的记者获益匪浅;而他对当前信息产业界一些非常具体的事件都谙熟能详,信手拈来给我们讲述Line、杨志远、《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等等的一二三四,能指出创刊还不到一年的《IT经理世界》杂志刊登的一些文章的内容,着实让我们吃惊不小!下面是他对"走向21世纪的管理"以及中国企业家面临的挑战发表的看法。

----"知识经济时代会有两类国家,一类是头脑国家,一类是躯干国家。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有感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有感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有感杨景超首先通读全篇后,我了解到:作者黄仁宇以其“大历史”的宏观视野,涉足欧美等国的近代历史,为我们讲解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路径。

全书以意大利、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的社会转型为中心,研究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社会经济与经营方式,及其在各国不同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演化过程。

书中侧重分析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将资本主义综合为一种组织和一种运动。

作者在书中提到法国历史家布罗代尔(他亦是作者常引用之人)对资本主义的考证:“资本主义”一词被认同和广泛使用是20世纪初才始于宋巴特的《现代资本主义》,一个马克思从未使用过的名词却被用于马的规范之中。

然后又分析了陶蒲把有关资本主义的论文归为三种学派:一种注重生产关系的转变——马克思学派;一种注重资本主义精神——韦伯等德国唯心学派;一种注重自然经济蜕变为金融经济——其余第三派。

而从技术的角度讲黄仁宇也认为自己属于第三派,只是不仅是经济上的蜕变可以归纳。

之后,他又以常用的“大历史”视角,与世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之历史比较详细地论证了中国是否产生了资本主义以及未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委,简单说来就是:其志不在此——不仅不能产生也无意于产生。

随后作者指出陶蒲的三种学派中第一派即马派对中国之出路并无具体指示,第二派即德国唯心派韦伯又带有种族主义的阴影,第三派中布罗代尔“缺乏可供证实的假说为主宰作领导”皆对急于改革的中国没有帮助,于是他提出了资本主义“超越国界的技术性格”:资金广泛的流通、经理人才的自由雇用以及技术上之支持因素通盘使用三个条件,而他们又全靠信用,信用又赖以法制,法制以保护私有产权。

黄仁宇先生对资本主义的思考,时间往往上溯千年,先从13世纪的威尼斯城市共和国谈起,然后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和德国,法国俄国中国,资本主义就作为一种强烈突出其经济特性的组织和运动,犹如一滚滚洪流在冲刷、扫荡、重塑这些国家上层结构或下层结构。

二十一世纪的名企管理

二十一世纪的名企管理

二十一世纪的名企管理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的时代,也是全球化的时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时代,企业管理需要适应全球化竞争、创新驱动和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等新变化。

因此,名企在二十一世纪的管理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首先,名企的管理需要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思维。

二十一世纪,企业竞争的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涉及全球市场。

名企需要能够适应各国市场的文化差异、法律法规的不同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全球化战略。

另外,名企还需要进行国际化合作,借助国外的资源和市场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名企的管理需要以创新为核心。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驱动的时代,名企需要能够不断创新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等,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名企的管理需要鼓励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激励他们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

另外,名企还需要建立创新的组织文化和机制,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第三,名企的管理需要注重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在二十一世纪,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名企需要招聘、培养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福利待遇。

另外,名企还需要注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提供灵活的工作制度和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机会,以增加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减少员工的流失率。

第四,名企的管理需要注重社会责任。

在二十一世纪,企业不仅仅是盈利的机构,还承担着社会责任。

名企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和社会公正等问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回报社会。

名企的管理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名企的管理需要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变化的时代,名企需要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变化。

名企的管理需要具备灵活性和敏捷性,能够快速做出决策和行动。

另外,名企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二十一世纪的名企管理需要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思维、创新驱动、注重人力资源、注重社会责任和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等特点。

黄仁宇与资本主义研究述评

黄仁宇与资本主义研究述评

呈壁垒!生三塑占kexuejiao yujia思品教育研究黄仁宇与资本主义研究述评每蕉(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院历史系上海200241)【摘要】黄仁字开始研究资本主义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我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一文到<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这部专著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论著,黄仁宇对资本主义作了深入的研究。

他通过“技术”、“数目字管理”的独特视角。

对研究资本主义的三派学说进行了批判,从而构建了其“技术辩证”的资本主义观。

其研究之目的正是为了在中西历史比较中寻求对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长期革命”的经验解释,并通过考察世界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来加以论证。

I关键词】黄仁宇;资本主义;技术辩证;数目字管理纵观黄仁宇先生的一生,关于资本主义的研究无疑是其学这里赞成布罗代尔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

历史上的资本主义制术生涯中最有影响和分量的学术成就之一。

然而,尽管黄仁宇度存在几百年,可并没有自称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研究的一系列专题文章及其专著《资本主义与二十这个名词并没有出现在马克思本人的著作中,这个名词的出现,一世纪》自刊出以来也引起过很大反响,但学界却很少有人对最初纯由于反对者的攻击。

经过俄国十月革命,不仅在言辞上此进行专题考察。

台湾学者赖建诚撰有《热度与亮度:细读黄反对的声浪达到最高潮,而且行动上也达到最剧烈的阶段。

仁宇的<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的书评长文,算是一篇较为其实,对于学术同题的诸多争论往往归根结底是对概念和全面介绍和评论黄仁宇资本主义研究的专题文章;而大陆学界术语的争论。

早在19世纪末,李凯尔特(Ken rich Rie k ea)就认则更是鲜有对其真正重视者。

然而,人们如果对黄仁字的资本为概念的形式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研究结论,所以对概念的使用主义研究没有足够的认识,也就不能真正地理解其学术思想尤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超出了这种范围就会失去对其争其是他成一家之言的“大历史”观了。

国外优秀企业文化案例

国外优秀企业文化案例

国外优秀企业文化案例第一篇:国外优秀企业文化案例一、国外企业文化案例一IBM公司的企业文化 IBM公司的全称是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其前身是1911年在纽约成立的CTR公司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到1999年IBM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上已名列第14营业收入额816.67亿美元利润63.28亿美元资产额861亿美元。

IBM的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经营战略和组织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变革50年代中期由集权变为分权废除蓝领与白领的全部80年代实行战略重组将所有的销售部门归并到信息系统联合部尽量了解顾客信息特别是顾客多种特殊的需求让技术专家直接参与市场营销。

公司最早提出“为职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的信条后又改为“尊重个人、竭诚服务、一流主义”。

公司以乐观、正直、开朗、进取的精神塑造了IBM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公司的创始人老托马斯·沃森把“营销导向”作为企业理念关心用户、关心社会成为公司价值观的支柱。

IBM倡导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营销从公司各级领导到各制造厂的工人都要接受企业规章制度的严格培训把“服务至上”和“IBM就是服务”的理念灌输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之中不把产品卖出作为服务的终点和最终目的而是以与用户建立持久良好的关系作为成功的标志。

公司要求全体员工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必须在24小时内给以落实或答复。

IBM的公司宗旨是尊重人、信任人为用户提供最优服务及卓越的工作。

尊重人就是尊重用户和员工的权利和尊严帮助他们自我尊重信任人就是发挥职工的自觉性和创造力追求卓越就是尽力以最优的方式达成结果和尽可能完美。

IBM作为高科技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开发公司提出必须满足职工的安全感、职业保障等心理需求因而报酬必须有很强的刺激性和激励性对特别需要嘉奖的职工一定要锦上添花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

IBM公司在几十年的经营中形成了一种良好服务的企业文化公司的历届总裁都认为良好的服务是打开计算机市场的关键IBM就是要为顾客提供全世界最好的销售服务对每一个服务都周密安排蠃得了用户的广泛好评。

读《资本主义与21世纪》有感

读《资本主义与21世纪》有感

读《资本主义与21世纪》有感在李老师的推荐下,我怀着浓厚的兴趣品读了由黄仁宇先生写的《资本主义与21世纪》一书,读完后被黄先生深刻的见解所折服,感触良多,特借此机会记录下我的感悟。

在《资本主义与21世纪》这本书中,黄先生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近代的形成历史。

内容可归纳为四个部分,分别研究了资本主义概念及早期资本主义形成的因素;资本主义思想体系;资本主义在欧洲之外的延伸;结论及研究方法。

黄先生在讲述历史的同时也阐述了自己的分析,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既有学术价值,同时也有深刻的思想性,读起来很有味道。

为了追溯资本主义,黄先生先探索从13世纪的威尼斯城市共和国谈起,然后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俄国和中国,资本主义就作为一种强烈突出其经济特性的组织和运动,犹如一滚滚洪流在冲刷、扫荡、重塑这些国家的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

黄先生以这些国家的转型为中心,研究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社会经济与经营方式,及其在各国不同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演化过程。

作为第一个能真正意义上叫做资本主义的发源地的威尼斯,商品经济之所以能在此展开,在很大程度上和环境、历史机缘有关。

它是距离欧洲中心最近的海港,来自欧洲中心的货物可以轻松抵达此处。

初期资本主义的成功,端在专利,其实就是垄断。

威尼斯首先专利食盐,由政府出面,订购其它城镇生产的食盐,同时向食盐消费城市订约,供应他们的全部需求。

从威尼斯历史可以看出他的政府不是我们平常心目中的政府,它凡事都以威尼斯的商业兴趣为转移。

资本主义形成期间,荷兰、英国、美国等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基督教新教的伦理推动,威尼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私人资本挟持国家政权的影响;德国、日本等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则受国家政权的支持。

资本主义的发展之所以各不相同,其实是受各国不同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所影响的。

在黄先生的笔下,资本主义事关法治建设、底层的自由流通,以及提供给不同阶层的人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感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感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感《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内容概要:作者以其“大历史”的宏观视野,涉足欧美等国的近代历史,为我们讲解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路径。

全书以意大利、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的社会转型为中心,研究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社会经济与经营方式,及其在各国不同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演化过程……《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黄仁宇。

作为一个历史学家,黄仁宇能够撇除“主义”的意识形态偏见,公允的看待作为一种社会变革、经济变革和政治变革的“资本主义”,还原它本来的面目。

度史可以明智,很多喜欢借古喻今的人们也能通过历史了解发展的轨迹——虽然人类的意识行为是不能和自然现象的稳定、一致相媲美,但是如果将人类的发展放到更长远的历史中看待,就会发现:所有的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是由最基本的人性作为支撑的,诸如贪婪、恐惧、自私之类的。

黄仁宇的笔锋一如往常放入大历史的背景中,从细枝末节中发现规律和联系,通贯古今,又满含着东西方的区别和未来的思考。

资本主义并没有社会主义信仰者宣扬的那么丑恶,也没有自由经济学家相信的那么美好,因为说到底者不关剥削的事情,也无关“资本”,从威尼斯出现资本主义的雏形一直到今天的四百多年,今天的人们可以更远距离的评价资本主义的本质。

在黄仁宇的笔下资本主义事关法制建设、底层的自由流通,以及提供给不同阶层的人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我们也不用心怀芥蒂得用政治信仰武装我们的思想,毕竟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而不是怪物,或许有一天它不与时俱进了也会走向终结,或许它具有自我修正的能力(一个“资本主义”的名字已经不能代表人们曾经赋予它的意义),从而能够走下去。

今天看来这样的讨论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但是在黄仁宇出版该书的年代,这样的讨论还是有些离经叛道,但是不啻为一部发人深省的好书……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黄仁宇的书一直标榜着“大历史”,此书也不例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目字管理”渗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聂庆平摘要:黄仁宇先生写的这本《资本主义和二十一世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版)是当前比较受欢迎的一本历史性读物。

这本书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近代的形成历史。

全书共八章,内容可归纳为四个部分,分别探究了资本主义概念及早期资本主义形成因素;资本主义思想体系;资本主义在欧洲之外的延伸;结论及探究方法。

该书在讲述历史的同时也阐述了作者的分析,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既具有学术价值,同时也有一定的思想性,读起来比较有味道。

对我来讲,阅读全书最受启迪的感慨有三点摘要:一是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在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

马基雅弗利的《君王论》、霍布斯《巨灵》、哈灵顿的《海洋国家》、洛克的《人类悟性论》、《政府论二讲》、亚当斯密的《原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及税收之原理》,都是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对于消除君权神授观念,形成国家体制和经济体制,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税收制度都非常重要。

二是三层结构论。

黄仁宗先生在书中写道摘要:“大凡一个国家必定要有一个上层结构(superstructure)和一个下层结构(infrastructure),当中的联系,有关宗教信仰、社会习惯和经济利害统以法律贯穿之。

总要做得上下合节,首尾一致。

要是当中联系不应命,政局必不稳定。

补救的办法或改组上层结构,或修正下层结构,再次之则调中层组织,如重订税制,颁布新法律。

”三是数目字管理。

英国资本主义形成的百年历史虽然复杂,但从最初不能由数目字管理到用数目字管理的趋向非常明显,趋向用数目字管理的条件有三条,即摘要:资金广泛的流通,产业所有人雇用经理和通用的技术上的支持因素,而信任(trust)是三个条件行得通的前提,法律则是信任的保障。

王巍摘要:黄仁宇行武出身,又在30多岁以后留学美国,应该说他的严格的历史学教育相对其他学者来说比较缺欠。

非凡是基于军人的经验,他讨论一些历史新问题时比较个人化。

由于没有跟一些历史学大家亦步亦趋地走,所以他写的书比较有个性,往往别出心裁。

他的书让我关注的一本是《资本主义和二十一世纪》,一本是《万历十五年》,还有作为回忆录的《黄河青山》。

黄仁宇一直提倡所谓大历史观,看历史要看几百年的演化,而许多正规的历史学家都是拘泥在细节上。

也许由于他缺乏严格的学术氛围,他往往采用中国学者那种个人体验考虑新问题,所以很多分析都非常情感化。

尤其他写的《万历十五年》,把一个几百年的历史通过个人理解创造一种当下的氛围,把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地阐述出来。

包括这本书写了六七个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更多的是从一个人的理解来看新问题,而不是说从非常生硬的历史规则去看,像讲故事一样叙述,而且让每个读者都感觉很亲切。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提到洛克,一般讨论资本主义从亚当斯密开始,亚当斯密探究商品价值和市场交换。

黄仁宇上溯一百年,他说"经过洛克,资本主义思想已告成熟。

"因为洛克主张政府的使命在于保障人民的财产权。

以前叫做君权神授,而洛克是把产权直接授予平民。

这是资本主义的分界点,政府是保障人民财产的机构,作为公民享受的产权永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他的这些说法对于我们今天讨论我们的市场经济,我们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有一定的启发。

我们满足于在20年的改革之后建立了市场交易的机制,仿佛只要把产品商品化,自然而然这种市场形态形成了。

但是背后缺乏一种法理体系,就是说假如所有权不被保障,这个根子不解决,你做的再精巧的机制也没有一个基本的法律保障。

所以说仅仅引进亚当斯密的市场交易还不够,还要引进洛克的产权意识和法律体系。

黄仁宇摘要:个人体验加活生生的观察方法聂庆平摘要:黄仁宇先生分析资本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探究当代经济学具有启发。

中国面临着一个变革的时代,在这个过程当中,许多政治及经济体制改革中面临的新问题需要有系统的理论往返答。

事实上资本主义思想体系是经过很多人不断地在一个一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现在,我们的经济学所面临的新问题恰是缺乏连续性的、深刻的系统探究,对热点新问题探究多,对结构新问题系统分析少;对现象描述多,对理性的规范分析少。

这样的话,我们碰到很多棘手新问题,如国有企业新问题、农业新问题、金融市场发展新问题、投资信誉新问题、社会信誉新问题,等等,这些新问题都没有从经济学当中得到一个成体系的答案。

就是说对社会主义的经济新问题也应该有一个思想体系。

王巍摘要:经济学描述表达一个现象是实证性探究,这方面这么多年我们的工作做了很多,但是对价值的判定是规范性探究,这更多是道德评价的新问题。

头几年大家只注重到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没注重到亚当斯密另外写的书探究经济道德新问题,所以最近这一两年大家对道德新问题讨论很多。

假如仅仅是满足于描述这个社会,而没有必要甚至迫切需要地展开对价值的探索,那么我们经济学的发展将没有动力,对社会的贡献是有限的。

但另一方面,在没有基础资料统计和大体稳定的技术语言平台上,也可以说是黄仁宇提倡的数目化管理体系下,道德评价或理论演绎将会是云山雾罩的说教,或者说是清谈。

聂庆平摘要:假如不这样做,中国也产生不了规范的市场经济。

三层结构理论的归纳是对资本主义演化过程的历史性总结。

不改组高层结构,资本主义就放弃不了君权神授说,无法执行政教分离,资本主义的国家体制和政府制度就形成不起来。

为什么要整顿低层结构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微观经济结构改革的内容,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将土地合理化,使土地相对集中,相对集中以后才能够形成所有权租佃关系,地租收入才有比较固定的标准,这样就能够形成数目化的关系,假如没有这个东西就不能形成社会经济的商业化关系。

保证司法的独立,使法律更现代化,也更融合于现代的商业体制,则是可能实施数目字管理的法律制度保障。

所以三层结构的分析方法,是可供经济学借鉴的历史分析方法,可用来探索经济改革和发展新问题。

三层结构摘要:中国最缺乏的是一个规范的中间层王巍摘要:三层结构是个重心,按现在的话就是要解决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沟通,要通过一种语言进行转换,使得上情下达必须要一种规范化的语言,按照黄仁宇的话讲就是数目化的管理。

作为一种历史观,我个人认为他这种解释偏于个人感觉,以此推论大历史乃至各国国情均有武断之意,还很难说是严格的学术探究。

但是作为一种观察历史的方法论,通俗易懂而且比较简约,我觉得是很可取的。

我们中国的经济改革,非凡是做企业也是一样的。

大到从国家来说,我们听到都是中心台广播,看到的都是焦点访谈,学习的都是一套文件。

理论上,上层建筑这50年来都是统一的。

从经济基础来说,东西南北按照统制经济来说,表面上看这么多年来也应该是一致的。

但事实上,往往是上面有政策以后下面有各种各样的策略,之所以有策略就是因为有自己的理解,利用当地语言的技巧转换含义。

所以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大家感觉上似乎都是一致的,可是文件从上面发下来到底下就会变样,而且各种地区反映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所更多依靠的管理手段还是在不断地因人施教,跟不同的领导或下属说不同的话,就是因为社会上甚至公司内部没有一个大家认同的传递平台。

我们几十人的企业和你几千人的企业完全不能靠一个文件解决新问题。

而在规范的资本主义成熟市场中一个法律大家都接受了,税法是怎么个事情,累计税是怎么个事情,所有人都知道,大家去执行就可以。

而中国不是这样,一个法律往往要几十个上百个配套文件,而且3年一修订,5年一大改,不胜其繁。

我觉得我们国家在转型过程中这种技术性工作假如不做,那会歧义百出,积重难返,这是很值得考虑的事情。

我欣赏黄仁宇写的《万历十五年》,他写到了海瑞,把我们的神话人物归到他的书中。

海瑞是一个道德上的清官,但同时海瑞在规范化这方面实在是昏官。

他在判案碰到案件可疑时竟以支持弱方为原则,和其委屈兄不如委屈弟,和其委屈子女不如委屈父母,和其委屈忠厚之人不如委屈刁顽之人。

他把所有的争端都变成道德审判,跟背后真正的经济秩序没有关系。

资本主义的转换有一个重要特征,"一个绝对的道德新问题,可以蜕变而为相对的技术新问题(黄仁宇)。

”假如一个社会能把看起来绝对的道德东西,通过几百年的转换变成技术上的处理,这对社会转型是非常重要的。

资本主义是个组织过程,这个过程导致的结果之一是数目化管理,很大程度上由于数目制管理把虚伪的不可定量的道德新问题变成可以定量的,变成技术新问题,原来是质的新问题变成量的新问题,这是资本主义产生的一种巨大的飞跃,我觉得是非常有启发的,也是黄仁宇老先生的一个贡献。

聂庆平摘要:按黄仁宇先生的分析,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三层结构新问题,都有促进资产和人力加速交换的功能,于是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

假如把资本主义视为一种经济体制的功能,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就是使这种经济的布置一切都被数目字化了,这就使得我们进入到了数目字管理的阶段。

在三层结构当中上下两层的结构改革固然重要,但是中间层次的改革则是最重要的。

尤其是在我们已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时候,形成完整的符合现代商业原则的中间制度迫在眉睫。

这实际上和我们改革现行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审批方法相联系,推行市场的核准制也好、审核制也好、监管制也好,应该说是推进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过去我们在这个新问题上注重的不够,现在看到了这个新问题,也可能是推进我们下一步发展,甚至十年二十年发展的很重要的新问题,所以我们不一定要把改革的新问题谈的很远,就谈最现实的新问题也是很有价值的。

王巍摘要:我想起一个笑话,当一个部长在推动改革时说,现在我们部领导已经下了决心,广大群众是支持的,关键阻力在中间环节。

一个局长回去传达,我们局领导已经下决心,广大群众支持,关键在中间环节。

于是处长也这么说,科长也这么说。

结果最后中间环节是谁呢?已经没了。

我们过去仅仅注重生产力,仅仅注重经济基础,这“仅仅”是不够的,这两者之间的传递忽略了。

大家以为,在强大的政府管理下,上行必然下效,上情必然下达,事实上从来历史上没有这样走的,永远走样。

现在大家不一定要注重上层头脑如何伟大,下面如何温顺听话,而是中间环节如何确定,如何构成,这种传递是怎么传递的,我觉得这恰恰是我们过去多年来不重视的。

实际上(改革)到了这个时候,中间环节决定两头,这是很重要的。

聂庆平摘要:底层结构涉及到每个民生,涉及到每一个人的生存,涉及到每一个人对财富的追求,涉及到每一个人对权利和荣耀的追求,它有自然的冲动。

这样的冲动是不可压制,自然会推动商业活动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已证实了这一点。

但在底层结构发展的过程中,重订中间层制度规范,建立规范的商业游戏规则,就显得极为重要。

假如中间层违反这种潮流和发展要求就会抑制经济发展和改革变动的过程,这就是你刚刚谈到的那个笑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