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
子曰——精选推荐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原文: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出处:《论语为政篇二》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解词:(1.)十有(yòu)五:十五岁。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之间。
(2.)立:能立于世,指知道按理的规定去立身行事。
(3.)天命:含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禀性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多重含义。
(4.)耳顺:意思是听到的话能够辨别其真伪是非。
(5.)不逾(yú)矩(jǚ):指不超越礼法。
4、《论语》中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此可做老师了。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释义:学习而不知道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罔:迷惑,糊涂;殆:疑惑,危险,学:干。
一说此处的“殆”假借为“怠”,“思而不学则殆”则意为“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
论语的原文及翻译
论语的原文及翻译《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论语的原文及翻译,希望有所帮助!论语的原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名句子曰
《论语》名句背诵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就是花言巧语,令色,一副讨好人的脸色。
满口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的伪善神色,这种人是没有什么仁德的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多次;谋,出主意;信,守信;传,传授的知识;习,温习。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贪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无邪。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立志于学习,三十学成自立,四十有很多事情才弄明白,五十懂得万事都有天命,六十什么话都能听进去,七十就是随心所欲也不会超越法度和规矩了。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可以做别人的老师。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普遍和周围人而不只和小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周围人亲近。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懈怠。
1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懂得了吗?懂得了就是懂得了,不懂得就是不懂得,和才是真懂得。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啊,就好比大车没有套横木的輗(ni),小车没有套横木的軏(yue),那怎么可以行走呢?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释义:是(这个)可忍,孰(哪个)不可忍。
子曰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译: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想管理好一个团队或组织,从行为上,自己必须身体力行,成为表率;从思想和战略上,自己要明白这个团队的使命和任务并且坚定不移,就像天空中的北斗星,处在他应在的位置,永远是那么的从容和淡然。
白天,大家见不到他;而当夜晚大家看不清前面的路时,就会看到灿亮的北斗星,指示着自己前行的方向。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处: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简注:道,同“导”,引导;以政,用行政命令的方式;齐,整齐划一,指要求老百姓言行都符合周礼;刑,刑罚;免,幸免、暂时不会(犯罪);无耻,没有羞耻之心;以德,用道德感化、教育;礼,符合周礼的礼仪规范;有耻,有羞耻之心;格,方正,守规矩。
评议:“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当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刑罚是不能少的。
孔子《论语》原文及翻译
孔子《论语》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导语:《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论语》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的意思
子曰的意思
1、关于“子”
"子"是人称代词,是我国先秦时期对诸子百家老师的一种尊称,敬称。
"子"直译为白话文就是“先生”的意思,在最初并非专指孔子,因“子曰”出自《论语》,后来逐渐特指孔子,至今。
2、“子曰”出处及意思
最早的“子曰”也是最出名的“子曰”均出自《论语》里面,文章中的子特指孔子,曰就是“说”的意思,所以合起来就是“孔子说”的意思,现代释义也专指“孔子说”。
3、诸子言论之区分
后来,为区别儒家经书所出现的"子曰",诸子之书,无论自著,还是弟子记述,都是"某子曰"。
如"庄子曰","韩子曰","墨子曰","孙子曰"等等。
1。
子曰的名言名句
子曰的名言名句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看啊,就像我们学习了一项新技能,然后不断地去练习、去运用它,每次成功的时候那种开心难道不就跟这句话说的一样吗?这多棒啊!
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想想看,在我们生活中,和朋友们一起的时候,每个人不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这不是很有道理吗!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哎呀,比如说我们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突然就有了新的理解和发现,这不就像是自己当自己的老师吗,多有意思呀!
4.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就好像,你自己都不喜欢被人强迫做什么事,那你怎么能去强迫别人呢,对不对呀!
5.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可不是嘛,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呀,坦诚面对自己的知识状态,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呀,不是吗?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就如同我们读书,光读不想那不是白读了嘛,光想不读那也没什么用啊,不是这个道理吗?
我觉得孔子的这些名言名句真的是非常有智慧,它们就像是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前行,让我们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论语子曰篇原文与解析
论语子曰篇原文与解析在《论语》中,子曰篇是其中一篇经典的篇章。
本文将对《论语》子曰篇进行原文和解析的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篇章。
一、《论语》子曰篇原文《论语》子曰篇是一部引述了孔子的言行的篇章,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经典语录。
下面是《论语》子曰篇的一些原文摘录:1.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二、《论语》子曰篇解析1. 孝道在《论语》子曰篇中,孔子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他指出,儿女应该尽孝道,不远离父母经常外出游玩,而是应该尽力照顾父母,使他们感到快乐和满足。
2. 学习与朋友关系孔子在《论语》子曰篇中也提到了学习和朋友关系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愉悦的事情,应该时常进行。
同时,与朋友交往,尤其是远方的朋友到来,也是一种乐趣。
而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因为他人的无知或是背叛而产生愤怒心情。
3. 仁爱与辨识在《论语》子曰篇中,孔子也提到了仁爱和辨识的重要性。
他强调,行为的巧妙和外表的美丽,并不代表是真正的仁爱。
真正的仁爱是通过内心的善良和真诚来表现出来的。
4. 君子的品质孔子在《论语》子曰篇中描述了君子的一些品质。
他认为,君子不追求物质上的饱食和安逸,而更注重修身养性,敏于事务并谨言慎行。
君子应该追求道德的高尚境界,并持之以恒。
5. 自我反省《论语》子曰篇中,孔子还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不时地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为人处事忠诚,是否与朋友交往真诚,是否努力学习并传授所学。
三、结语通过对《论语》子曰篇的原文和解析的介绍,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孔子在这篇经典篇章中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子曰名言大全100句打印
子曰名言大全100句学习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吗?”【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地流去。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9】子曰:“有教无类。
”译:孔子说:“对谁都进行教育,不分类别。
”【1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
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11】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1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子曰的译文
《子曰》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子曰”。
“子曰”就是孔子说的话。
孔子是一位非常非常有智慧的老爷爷。
比如说,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就是学了知识要经常复习,这样会很快乐。
就像我们学会了跳绳,经常练习就能跳得越来越好,是不是很开心呀?
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说和别人一起走,里面一定有能当我们老师的人。
比如小明画画特别好,我们就能向他学习画画的技巧。
孔子的话虽然听起来有点难懂,但是仔细想想,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很有帮助呢。
小朋友们,让我们多听听孔子的话,变得更聪明!
《子曰》
小朋友,咱们来说说“子曰”。
孔子说的话可有意思啦!像“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是告诉我们复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的收获,这样就能当别人的老师啦。
比如说,我们复习了以前学的古诗,突然明白了诗里更深的意思,这多棒呀!
再比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如果我们不懂装懂,就没办法学到真正的知识啦。
孔子的话就像一盏盏小灯,照亮我们成长的路。
《子曰》
小朋友们,今天来讲“子曰”。
孔子说过好多好多有道理的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是说聪明又爱学习,还能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有个小朋友,他数学题不会做,就去问比他成绩差一点但是这道题会做的同学,最后他学会了,这就是不耻下问。
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就像你不喜欢吃胡萝卜,也不能硬塞给别人吃。
孔子的话让我们懂得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小朋友们要记住哟!。
子曰
孔子名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 任
简介
"子"是人称代词,是我国古代对人的一种尊称,在先秦时诸子百家之称。敬称: "子"简单的翻译为白话文就是 “先生”的意思。其实“子曰”在古代是各家学生对老师的尊称。后来特指孔子。
出处
子曰"子曰"最早也是最出名的子曰见《论语》里面,文章中的子指孔子。曰就是“说”的意思。合起来就是 “孔子说”的意思。
谢谢观看
典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子曰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
诸子百家讲师之言
01 简介
子曰的造句怎么写
子曰的造句怎么写
以下是一些使用“子曰”造句的例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5.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7.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8.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论语三十则原文
论语三十则(带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恤,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11、子曰:“由,诲放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J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赖,小车无机,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就是继承和发扬先人的传统知识,获取新知识,新信息;而习,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就是感受、体验知识的魅力和知识力量的过程。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习的喜悦,习的快乐吧。
一、单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50分)1、五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
元谋人遗址在我国()A、云南省B、贵州省C、浙江省D、陕西省2、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A、种植水稻B、饲养猪狗等家畜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3、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辕氏 D.伏羲氏4、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唐朝5、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新旧制度更替D、百家争鸣6、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
这项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D、黄河7、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8、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9、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0、右图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B、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11、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A、秦统一六国B、楚汉之争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2、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②③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③④13、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14、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A、四川B、陕西C、甘肃D、x疆15、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霍去病B、张骞C、王昭君D、呼韩邪单于16、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A.张仲景B.华佗C.孙思邈D.李时珍17、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部史书是()A、《尚书》B、《春秋》C、《史记》D、《道德经》18、公元纪年的特点是()A、没有公元1年B、没有公元前1年C、没有公元0年D、没有公元前各年19、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A. 统一天下B. 消灭袁绍C. 废汉称帝D. 建立魏国20、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①书桌上有一卷竹简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④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22、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族B.鲜卑族C.契丹族D.女真族23、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A、祖冲之-《神灭论》B、贾思勰-《齐民要术》C、郦道元-《水经注》D、陶渊明-《归园田居》2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主要反映了()A、南朝统治者大力抑制佛教B、南朝统治者极力宣扬佛教C、南方气候润湿,雨水较多D、南朝统治者剥削人民群众25、下列几位历史人物,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A.张衡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二、材料题26、读图并回答问题(1)此人是谁?(1分)他生活在什么时期?(1分)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1分)(2)请列举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三句名言。
(3分)27、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
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1分)(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1分)(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2分)28、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①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4分)③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三、问答题29、某同学前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心里很难过。
你认为用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什么观点可以劝导他?并请说明理由。
(6分)30、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
(8分)31、试简要分析公元3到6世纪,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发展趋势。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深刻的启示?(8分)四、探究题32、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学们都关心、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请你分别用墨、儒、道、法、兵家的代表为班集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9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5ACBAC 6-10BBBDA 11-15BCBAC 16-20BCCAD 21-25ABABC二、材料题26、(1)孔子。
(1分)春秋时期。
(1分)儒家。
(1分)(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分)27、(1)张骞出使西域(1分)(2)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1分)(打通了“丝绸之路”,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西域都护。
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2分)28、①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
(1分)②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2分)③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2分)④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三、问答题29、用道家学派的观点。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某同学这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经过他的努力,成绩就会得到提高,不理想就会转化为理想。
(6分)30、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
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的形成与巩固。
(8分)31、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是(1)封建国家的分裂,战争频繁,人民渴望统一。
(2)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大融和。
(3分)发展趋势是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2分)启示:(1)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她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2)各族人民对祖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3分)四、探究题32、墨家:同学之间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儒家: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进行感化、说教,不能体罚;让爱心充满班集体;人人诚实,言行一致;宽恕、容人。
道家:自习课时间应留给学生。
法家:建立班规,奖惩分明。
兵家:了解其他学校、班级的管理方法、学习方法,以取长补短。
(9分。
此题较为开放,本答案仅为提示,符合史实、符合题意并切实可行,酌情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