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二语文通用版 第1章1.4《老子》选读

合集下载

6.1《老子》四章(课件)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统编版2019)

6.1《老子》四章(课件)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统编版2019)

情境导入
学习了《论语》十二章、《侍坐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等,初步了解了儒家思想,感受到先哲圣人的德行境界。现在高二 年级要举办班级辩论会,正方辩题是“中国社会更需要儒家思想”, 反方辩题是“中国社会更需要道家思想”。为了这次辩论会,反方 代表认真查阅资料,仔细斟酌理论角度,拟从时代背景、社会体制、 风俗人情和历史沿革等角度深挖。翻阅《老子》《庄子》等道家经 典著作进行阅读,现在先让我们走进老子的精神世界,一起学习 《老子》四章。
环节三:入情入境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 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 者不处。
①企者不立: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②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 走不稳③见:同“现”④彰:彰显⑤自伐:和“自矜”一个意 思,自我夸耀。⑥长:长久⑦其:代词,代指上面四种行为 ⑧行:同“形”⑨物或恶之:人们常常厌恶他们⑩处:为,做
《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 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句 涵广博。
环节一: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
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 室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 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 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长久。 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 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环节三:入情入境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 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 者不处。

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pptx课件(24页)

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pptx课件(24页)
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近到远,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告诫人 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从小事做起,有坚强的毅力,注重积累,才 能产生质的飞跃,才能成就大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 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因此圣人 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就 不会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常常是在接近成功时失败。 (如果在)快要完成的时候也像开始时那样谨慎,就不会 有失败的事情。
任何事物都有生成、变化、发展的过程。人们要对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发 生祸患的环节予以特别关注和杜绝。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 张开双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 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 的;千里的行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本章强调人要加强自我修养。要做到自知、自胜、 知足、强行,才能不丧失立身之地,才能长久。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an,其微易散。为 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 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 容易散失。要在它还没有出现问题的以前就处理得当, (治国理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前就做准备整治。
本章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列举并剖析了四种人 生态度及其后果。 从正面得出结论:人不能“自见” “自是” “自伐” “自 矜”。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道德经》十五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 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 寿。
能了解别人的人智慧;能了解自己的人圣明。能战 胜别人的人有力气,能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 足的人就是富有的人,强劲奋进的人有意志。不丧 失立身之地的人能够长久,有道之人身死但是道长 存,这就是长寿。

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选读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选读ppt课件

3 .《老子》的语言言简意赅,凝练畅达,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你 能从本课 7 则选文中看出它和《论语》《孟子》《荀子》的区 别吗? 提示:《老子》一书的行文既不同于《论语》的语录体,又不 同于《孟子》的论辩体或对话体 ,也不同于《荀子》的论说体,而 是洁净精微 ,凝练畅达,是格言 ,又如歌如诗 ,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老子》中的文章往往每一章都寥寥数语 ,并且没有太长的 句子 ,但字字珠玑 ,句句警言,既从平凡的现象中反映出深刻的道 理 ,而又显得语句整齐、文采斐然 ,正所谓“言之有文”,才能 “行之 久远”,流传广泛 ,给后世留下不少的名言警句。如“知人者智 ,自知 者明”“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 足下”等。
近年高考涉及《老子》的试题形式有 2008、2013 年江苏卷 的名句背诵默写和 2009 年北京卷的断句题。近年没出现以《老 子》或老子为主要内容的社科类文章阅读理解、《老子》文字 的理解与翻译、与《老子》内容有关的语言运用题。学习本单 元课文需要结合老子所处的社会背景,从总体上把握老子的思想, 在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熟读乃至背诵相关名句。
名句名篇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 相随,恒也。 (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
连线作者
被称为老子的人究竟是谁,他生于哪一年、卒于哪一年,迄今 为止还是一个谜。现在很多学者认为,老子,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又称老聃。传说老子一生下 来,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 时期,曾任周藏室之史(管理图书的官,当时的图书在很大程度上 就是档案),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 所终。老子跟孔子同时,孔子还曾向他请教过“礼”。老子著有五 千言《道德经》,又名《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 说后被庄周发展。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高中语文全一册课件老子《老子》选读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高中语文全一册课件老子《老子》选读
再读本文更佩服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从遥远的古代久远的历史谈到智能化的今天谈到形形色色的人对劳动的态度勤劳如此平常勤劳如此不凡勤劳值得尊重三个独立的语句使论述层次更加清晰而用劳动去创造将渺小变为不朽的呼吁水到渠成令人心悦诚服击节赞赏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国学经典】 万经之王——《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与 《易经》《论语》一起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 的三部思想巨著。
22
方法三:一事反映一品质。事件要典型,有代表性。事件要 完整,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要交代清楚,重点放在人物的描写上。 如鲁迅《一件小事》写车夫主动扶着老女人去了巡警分驻所,凸 显车夫高大无私的形象。
和典型事例同样重要的,是真实感人的细节。很多情況下, 能让别人留下深刻印象,不是典型的事,而是生活工作的细节(或 “画面”)。公交车上,下班的农民工担心自己的工作服太脏, 有座位也不坐;一名同学考试没通过,仍然庄重地把试卷折叠整 齐收进书包,向老师微笑告别;急诊室的抢救失败了,患者家属 反而安慰哭泣的护士……抓住这细节,只要用一二百字就能写活 场景中的那些人,让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站立在读者面前。
(5)不出户,知天下;不牖,见天道。 (6)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9)治大国若烹小鲜。 (10)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1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8
【例文】 令我感动的一个清洁工
星期天,一个飘着大雪的清晨,我戴着妈妈新给我买的棉手 套在街道上走着,手套里有新新的丝绒棉,温柔地包裹着我的手 掌,指尖缭绕着暖融融的暖意,呼吸间都是母亲的一瓣心香,我 更加欢快地向前走去。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老子》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老子》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老子》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老子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

3、能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积累名言警句。

知识汇总关于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

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

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

关于《老子》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

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

它是道家的主要精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

其《五千文》被日、前苏联、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译出版。

美周《纽约时报》列其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

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容分析有无相生老子是中国先秦道家学派的开创者。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对老子专门的介绍,“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的思想,与咱们前面所学的一些先秦诸子的思想是不一样,到底是有什么不一样,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老子的这篇文章,来作一些了解。

一、注音。

毂()埏埴()户牖()自矜者不长()赘()枯槁()(答案提示:gǔ、shān、zhí、yǒu、jīn、zhǎng、zhuì、gǎo)二、解词。

《老子》四章+课件42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四章+课件42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 “事物存在着对立面: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 音声、前后,彼此相反,又互相依存。
➢ 掌握了万物相互依存、相反相成的规律,便能在相反事物中获 得力量。
➢ 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是老子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学习任务』第十一章。 2.扩展延伸。
了解作者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 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老子为道 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 教中被尊为道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 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传 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 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1)持:维持,持守。 兆:事物发生前的征候或迹象,
预示。瑞雪~丰年。
(2)
《说文》:“判,分也。”
(3)为:v做,干。
(4)
毫末:指细小的萌芽。
(5)累土:①低土;河上公注:“从卑至高。”“卑”指
低地。严灵峰说:“累土,地之低者。”②一堆土;林希逸
说:“一篑之土。”高亨说:“‘累’当读蔂,土笼也。起
共同占有/环绕 有,只有 空的地方
三十辐共一毂,当 其 无,
功用\作用
有车之用
古代车马各部分名称
《诗经•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车毂当中,有 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来安装车轴), 才有了车的作用。
柔和粘土 用(它)制作
新高考 高二语文选必上之
《老子》四章
学习目标
板块一:标题解读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 老子选读PPT课件3(2份)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 老子选读PPT课件3(2份)


久。 死而不亡
置的人(比如那些自知、自胜的人)能够长久。死得不荒唐亦即正常死
者 寿。 知:了解,理解。智:聪明、智慧。明:英明,
亡的人就是长寿的。明智,高明。强行:确定不够、竭力实行。

(《老子》第三十三章)
为 无 为, 事 无 事,
味无
5.以“无为”的态度作为,以不生事的态度做事,以恬淡无味为
(《老子》第十一章)
3.

者 不立,跨 者 不行, 自 见
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稳,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
者 不 明, 自 是 者
不 彰, 自 伐
的人反而不能使人明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

无 功,
自矜 者 不
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或不被认为有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
②动词,砍伐 ③动词,讨伐,进攻四、1.意动用法,认为…… 正确 2.意动用法,把……当作有为;把……当作事业; 把……当作有味 3.形容词用作名词,困难的事情,大的事 情 4.使动用法,使……减少 5.意动用法,把……看得容 易;使动用法,使……增多 6.意动用法,把……看得困难 7.名词用作动词,显露迹象 8.使动用法,使……失败 9.形容词用作动词,慎重对待
3.试分析“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 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 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段话的内涵。
答:
提示:这段话包含了矛盾双方的辩证关系,告诫人们 要注意事物之间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答案:这段话是说,以“无为”的态度作为,以不生
事的态度做事,以恬淡无味为滋味。大生于小,多起于 少,用恩德来报答怨恨,从难事的容易处入手来解决它, 从大事的细小处入手来完成它。天底下的难事一定产生 于一件件容易的事,天底下的大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细 小的事。这段话旨在阐明“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

《老子》四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四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明确】 举例论证:老子ຫໍສະໝຸດ 车轮、器皿、房屋等比喻来进行论证。
品读赏析
“企者不立……物或恶之”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 么内容?
【明确】 从反面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列举并剖析了四种人生态
度及其后果。
怎样理解《老子》第二十四章中“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 含义?
【明确】 有道是:欲速则不达,其意与“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相同。“企”
___________________。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5)《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都是
从微小开始萌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6)《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做事情坚持如一,就不会失
败的情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老子〉四章》全文,概括四章选文的内容要点。
第十一章,通过列举分析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阐明了“无 之以为用”的道理。
第二十四章,通过列举一系列的社会人生现象,剖析了“自 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危害,从反面证明了“无我” 的重要性,阐明了无为立身的主张。
第三十三章,强调了加强自我修为的重要性。人要有自知之 明,要经常反省自己,要不断地战胜自己的弱点,要抑制贪欲, 坚守本分,一心一意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应该追求的东西。
主题思想: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 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 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 "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 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 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 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这三个层面构成了 《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 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 对理想政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 序的光明正道。

《老子》四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

《老子》四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
第二单元
百家争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第6课
(1)《老子》四章
一、识作者 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
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做过周朝管理 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 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答案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是说偏执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察, 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明辨是非。因为“自见”“自是”都是认为自己 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他们只关注自我,只依赖自我,所以就会局限于 自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观意识,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 象蒙蔽,使真相得不到彰明。
4.下列对前两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十一章主要阐述了“有”和“无”的关系,主要提出“无”也是有很大作 用的。 B.第十一章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有”和“无”共同发挥作用 的观点。 C.第二十四章老子用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进行比喻,说“自见”“自 是”“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 D.第二十四章说明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不可恃,也喻示着雷厉风行的政 举将不被人们所普遍接受。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 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 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 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2.第十一章用了三个事例来说明“有之以为利”,实际上是“无之以为 用”,其中蕴含着“有”和“无”怎样的关系?
当其无,有室之用 A.
民之从事
为之于未有 B.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老子》四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四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3.他在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修身处世: 不与人争 。
4.老子的哲学精髓:朴素辩证法思想 ,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 的。“有无
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5.《老子》又称 《道德经》 ,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被誉为“万经之王”。
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

检测2: 文学、文化常识
1.老子,即 老聃 ,相传姓 李 名 耳 ,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 东)人, 春秋 时期哲学家, 道家 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 老庄 ”。后
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2.老子思想核心: 道 ,他认为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及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都依照
自然规律发展变化。
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请同学们诵读第一章,思考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章的内容,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启示?
文本研读
1.三十辐共一毂gǔ①,当其无,有车之用②。埏shān埴zhí③以为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④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 为利,无之以为用⑤。(第十一章)
面)有哪些启示?
阐述“有”和“无”的辩证关系,“有”和“无” 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器物实体的 “有”,提供便利的条件;器物中空的“无”,是其 发挥作用的关键。体现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内容理解 请同学们诵读第二章,思考本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企者不立①,跨者不行②,自见xiàn者不明③,自是者不彰④,自伐 ⑤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há ng⑥。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 之⑦,故有道者不处chǔ⑧。(第二十四章)
4.其安易持①,其未兆易谋②,其脆易泮③,其微易散④。为之于未 有⑤,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⑥;九层之台,起于累lé i土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第1课时名师课堂课件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第1课时名师课堂课件
《老子》四章(第1课时)
高二年级 语文
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准确翻译文言文 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老子的思想学说 3.体会老子的人生智慧
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
我们探求字的本源,在金文中 “道德”两字
资料
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
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
2.请同学们结合注解翻译本章 ①辐:车轮链接轴心轮圈的木条。 ②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 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③埏埴:和泥。
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
3.参考以下内容来校对翻译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
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 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 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 的中空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 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 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 自己的才算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勤 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 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学习பைடு நூலகம்务分析
(一)知识要点 1.老子简介: 春秋时思想家,哲学家,道家 创始人。一说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 阳,楚国人。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隐退,著 《老子》。
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
2.《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 《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分为81章。它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A.自是者不彰

推荐高二语文暑假作业:选修诸子散文阅读老子选读 含解析

推荐高二语文暑假作业:选修诸子散文阅读老子选读 含解析

《老子》选读看一看一、《老子》解读文选涉及到美-恶(丑)、善-不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自见-(不自见)、自是-(不自是)、自伐-(不自伐)、自矜-(不自矜)、大-小、柔弱-坚强等相反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要面对两个相反的方面,比如说“自知”与“知人”、“自胜”与“胜人”,必须做出智慧的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事物往往充满了从一个方面向另外一个对立方面转化的可能,比如由难而易或由易而难、由成功而失败或由失败而成功、由安而危或由危而安等等,必须抓住那些可以促使变化转向有利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因素,并且付出必要的努力。

所有这些,都是《老子》带给后人的启示。

想一想1.对于“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说法,你怎样看待?练一练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5分)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论语》)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老子》第二章)(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孔子和老子什么样的治国之道。

(2分)(2)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你认为“庶人不议”是指“庶人不敢议”还是“庶人无可议”。

请作比较评析。

(3分)2.阅读下面《大学》《老子》选文,回答问题。

(5分)①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②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故)……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1)请分别简要概括《大学》和《老子》对“人”的要求。

(2分)(2)结合文段①,谈谈你对“身修”与“天下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3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高中语文 4《老子》选读课件《先秦诸子散文》PPT共31页

高中语文 4《老子》选读课件《先秦诸子散文》PPT共31页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高中语文 4《老子》选读课件《先秦诸
子散文》பைடு நூலகம்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新教材】《老子》四章精品系列——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新教材】《老子》四章精品系列——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公元前571年诞生,春秋时期
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
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
始人,被唐武后封为太上老
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
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
《道德经》(又称《老
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
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
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
尊为道祖。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 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 “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 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 “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 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 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 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 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 往复。
•Leabharlann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适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论,
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老子认为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 是阴阳转化。转化的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 律(道)。
【新教材】5《老子》四章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 择性必 修上册( 共61张 PPT)
【新教材】5《老子》四章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 择性必 修上册( 共61张 PPT)
历代注解达百部,主要有西汉河上 公注,魏王弼注,宋林希逸《道德真经 口義》,明焦竑《老子翼》,清畢沅 《老子道德经考异》等。近人马敘抡有 《老子校注》、高亨有《老子注释》。

高二语文+第1章+1.4+《老子》选读+Word版含解析.doc

高二语文+第1章+1.4+《老子》选读+Word版含解析.doc

第1章1.4 《老子》选读一、《老子》解读文选涉及到美-恶(丑)、善-不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自见-(不自见)、自是-(不自是)、自伐-(不自伐)、自矜-(不自矜)、大-小、柔弱-坚强等相反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要面对两个相反的方面,比如说“自知”与“知人”、“自胜”与“胜人”,必须做出智慧的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事物往往充满了从一个方面向另外一个对立方面转化的可能,比如由难而易或由易而难、由成功而失败或由失败而成功、由安而危或由危而安等等,必须抓住那些可以促使变化转向有利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因素,并且付出必要的努力。

所有这些,都是《老子》带给后人的启示。

1.对于“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说法,你怎样看待?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5分)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论语》)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老子》第二章)(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孔子和老子什么样的治国之道。

(2分)(2)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你认为“庶人不议”是指“庶人不敢议”还是“庶人无可议”。

请作比较评析。

(3分)2.阅读下面《大学》《老子》选文,回答问题。

(5分)①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②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故)……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1)请分别简要概括《大学》和《老子》对“人”的要求。

(2分)(2)结合文段①,谈谈你对“身修”与“天下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3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1.4 《老子》选读
一、《老子》解读
文选涉及到美-恶(丑)、善-不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自见-(不自见)、自是-(不自是)、自伐-(不自伐)、自矜-(不自矜)、大-小、柔弱-坚强等相反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要面对两个相反的方面,比如说“自知”与“知人”、“自胜”与“胜人”,必须做出智慧的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事物往往充满了从一个方面向另外一个对立方面转化的可能,比如由难而易或由易而难、由成功而失败或由失败而成功、由安而危或由危而安等等,必须抓住那些可以促使变化转向有利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因素,并且付出必要的努力。

所有这些,都是《老子》带给后人的启示。

1.对于“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说法,你怎样看待?
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5分)
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论语》)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老子》第二章)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孔子和老子什么样的治国之道。

(2分)
(2)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你认为“庶人不议”是指“庶人不敢议”还是“庶人无可议”。

请作比较评析。

(3分)
2.阅读下面《大学》《老子》选文,回答问题。

(5分)
①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
②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故)……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
(1)请分别简要概括《大学》和《老子》对“人”的要求。

(2分)
(2)结合文段①,谈谈你对“身修”与“天下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3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老子•第二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絮矩之道也。

(《大学》)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2)依据以上材料,简要概述道家的“圣人”和儒家的“君子”各自的特点。

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老子秉承“不敢为天下先“等道家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提出“敢为天下先”的口号并以此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的事业,这一口号激发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而前赴后继,1911年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中,中华民国诞生了。

(1)试分析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和孙中山的“敢为天下先”有和本质区别?(4分)(2)你如何看待“不敢为天下先”与“敢为天下先”呢?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字数120字左右。

(8分)
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

正言若反。

(1)用斜线给波浪线部分断句。

(2)翻译划线部分。

(3)在这则短文中,老子以水的特殊性来类比什么道理。

老子的老师叫商容,又通假为常枞、常从。

(见魏晋《高士传》和南宋《世说新语》)。

老子和老师的故事见于汉刘向《说苑》:
一日老师病了,老子前去探望说:“老师,您病得不轻,您有什么要嘱咐弟子的吗?”商容说道:“你不问,我也有话要对你说的。

你可知道,路过家乡为何一定要下车吗?”老子答道:“那是为了不忘故土,对吗?”商容继续说道:“你可知道,见到高大的乔木为何要趋前仰视吗?”老子答道:“见乔木趋前仰视,是意味着敬老,对吗?”商容又张开口让老子瞧:“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答道:“在。

”“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答道:“都掉光了。

”“你知道原因了吗?”老子答道:“柔软才能够长存,刚硬则易消亡,对吗?”老师露出满意的微笑:“是啊,天下的道理全都包含在这里了,我没有什么再要说的了。

”(原文:常枞有疾,老子往问焉。

曰:“先生疾甚矣,无遗可以语弟子者乎?”常枞曰:“子虽不问,吾将语子:过故乡而下车,子知之乎?”老子曰:“非谓其不忘故邪?”“过乔木而趋,子知之乎?”老子曰:“非谓敬其老邪?”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

”“吾
齿存乎?”老子曰:“已矣。

”“子知之乎?”老子曰:“岂非柔存而刚亡邪?”常枞曰:“噫!天下之事尽于此矣。

吾何以复语子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