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无相生》先秦诸子选读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课件(40张PP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道家思想中积极用世的一面: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第十九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第二章)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
• 本章阐全面阐述“小国寡民”的社会 理想和政治措施。
• 总的措施是:弃用各种器具,让百姓
安土重迁。
• 具体做法是:不用船车,使百姓出行
困难;不用武器,避免战争;不用文字,
把事情简单化,让百姓无忧无虑,老死不
相往来。
你同意吗?
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与清静无为的政
治思想有关。回到远古并永远停滞,不符
合社会发展规律,也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十八章》
老子以为智巧谋虑的产生就意味着纯真本性的迷 失,所以我们要防止智巧谋虑,恢复自然本真的状态, 见素抱朴。
人们只有改变占有的观念,摆脱贪欲的困扰,恢 复本真,顺应自然,这样才能恬然安适。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 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 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 祥,是为天下主。正言若反。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 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 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 能行。
水的特性:
弱能胜强、柔能克刚
七十八章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 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 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 祥,是为天下主。正言若反。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有无相生教案
《有无相生》人物简评引入道学派创始人——老子老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
在国际影响上,他是唯一可以和孔子抗衡的中国思想家。
他所开创的道学与孔子开创的儒学一起,成为中国文化的两大主流,共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老子(约前580~前500年),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儒家始祖孔子曾师事老子,据《史记》所载,孔子以“其犹龙乎”来赞叹老子的高深莫测。
后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官令尹喜。
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史记》)。
老子写下的这五千余言就是《道德经》。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就是“道”。
老子用虚无的本体“道”代替商周以来的天命论,否定客观世界的物质本源。
他看到自然界的盛衰消长、社会上的对立和争斗,认识到事物的对立方可以相互转化,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但他把这种变化认为是循环往复,看不到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的本质,因此具有很大的保守性。
他教人无为、居下、自然、柔弱、愚鲁,从反面看问题,他的这一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了韧性。
老子的思想丰富而深刻,既有唯物主义倾向又有唯心主义的成份,对后世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老子是个神一样的人物,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两千多年来,各种学派或吸取,或改造与承继,总有他的影子存在。
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者,他的学说博大精深,玄妙至极,常言人所不能言,道人所不可道。
后世的英才都从他那里吸取“养分”。
张良、诸葛亮、刘基……在这些拔乱反正、匡救时弊的大贤天才身上,无不留有老子学说的烙印。
他被尊奉为道教教祖,是一个神秘而睿智的华夏民族精英。
【教学目标】1、重点学习选文第1、3、4、5、6则;2 、掌握相关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3、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讲学稿,(学生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讲学稿,(学生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课题:《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第一课时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教学目标】1、重点学习选文第1、3、4、5、6 则;2、掌握相关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3、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梳理课文,积累掌握掌握各类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把握《老子》中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课时】: 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
1 、校正字音(1)斯恶已(2)音声相和(3)共一毂(4)埏埴以为器5)凿户牖以为室(6)自见者不明,自矜者不长7)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8)其脆易泮(9)起于累二、归纳文言现象:1、通假字自见者不明死而不亡者寿其脆易泮起于累土2、词类活用(找出并解释)自是者不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其未兆易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3、古今异义(写出古义)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埏埴以为器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4、文言句式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报德以怨,图难于其易千里之行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三、研读文本:(1)诵读。
(2)梳理,在课本上标出加点字的意思。
(3)翻译。
(4)分析。
1、研读第 1 节:【原文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1 】: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
有和无是互相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的,长和短是互相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是互相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的,前和后是互相的,这道理是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课件
为什么不称老子为 “李子”?
有学者认为:称“老
子”说明老子哲学的 深邃,思想的老道; 称“老子”也是我们 这个早熟的民族深刻 的隐喻性的象征。
(一)赏读节选第7节
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 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探讨:这一节蕴含着老子的什么思想?
明确:“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支离疏与孔子 身体严重残疾——却有用而长存 道德之圣——周游列国,到处碰壁。落荒而逃。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 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 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看似“无用”,实则有用;看似“有用” ,实 则无用。其实,有用无用,儒家和道家的出发点 不同,主要看对谁有用而已。
写一篇小论文,论逆向思维在作文立意中的运用
——逆向思维
顺向思维——我们习惯性的思维认为坚强比柔弱 好,强大能战胜柔弱;我们看到的是“有用者” 的用处。
逆向思维——我们习惯性的思维认为柔弱比坚强 好,柔弱能战胜强大;他偏看到的是“无用”之 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选读 之
有无相生
1.疏通文意,熟读经典; 2.理解《老子》的思想及蕴含的人生智慧; 3.辩证地看待《老子》的思想,启发学生 的人生智慧。
一、老子简介
老子是道家学派首创人, 其身份和生活时代现在还没 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 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 也。”他的“终”,《史记》 记载:“居周久之,见周之 衰,乃去。……出关,守关 令尹喜强为之著书,做《道 德经》五千言,化胡而去, 莫知所终”。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7
《有无相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选文第1、2、3、4则;2、掌握相关实词、虚词等文言现象;3、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4、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梳理课文,积累掌握掌握各类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把握《老子》中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方法指导】诵读法:《老子》行文含蓄隐晦,必须熟读成诵,方能解读思想。
概括法:本节文选涉及到许多相反、相对概念,应加以概括。
拓展法:通过联系现实,举出实例,体会《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一位古圣贤人的语句:“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位圣贤是谁呢?我们先来一起了解一下。
二、老子及《老子》老子的有关情况在教材第3页和第73页均有介绍,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并勾画出主要的信息点。
老师介绍以下情况。
1、简介老子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创始人。
生卒年月不可考,约生于公元前580年,约死于公元前500年。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孔子曾经向他问礼。
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过着隐居生活。
传世的《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一共有八十一章,分上、下篇,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
2、简介《老子》思想(1)思想的核心是“道”,即“道”就是自然,路,法则,规律。
(2)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3)哲学精髓是朴素辩证法,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课件(41张PPT)
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 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是 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 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 无所谓短,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视互相补充的, 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 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2020/11/17
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代画院招生考试曾出过
一个画题,题目叫作“深山藏古寺”。一个 考生画了古寺的全貌,周围是崇山峻岭,这 显得太直、太露,没有把“藏”的旨意画出 来;有的应试者画了绿树掩映中的古寺一角, 旁边是悬崖绝壁,这样的构思就显得含蓄, 但还是嫌直白了些;最高明的一个应试者没 有画古寺的一砖一瓦,只画了一条通往深山 的石径和一个在溪边挑水的和尚。这个考生 在“藏”字上做了文章,他虽然没有直接画 寺,但人们不难从通往深山的石径和挑水的 和尚联想到深山必藏有古寺。画面内蓄丰厚, 表达含蓄,真是避实就虚,尽得风流。
2020/11/17
• 美丑、 •善 • 有无、 • 难易、 • 长短、 • 高下、 • 音声、 • 前后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 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 理。
启发:现在,人们可以从中 领悟到平衡心态、安身立命、 和谐处世的智慧。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4.1 有无相生
图难于其易:_容__易_ 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_轻__慢_ ④易 平易近人:_平__和_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交__换__ 移风易俗:_改__变__,__更__换__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_知__道__ 知人者智:_了__解___ ⑤知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通__“__智__”__,__智__慧___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_主__持__,__管__理__ 草木有生而无知:_知__觉__
绕船月明江水寒:_明_亮__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_明__白__,__清__楚__,__明__确_ 明道德之广崇:说__明__,__阐__明__ ③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__圣__明___ 左丘失明:_视__力___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_次__,__下__一__个__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_明__白__地__,__公__开__地__
毂(ɡǔ): 车轮的
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们发挥了作用。 中心部位,周围
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圆孔用来插车轴。当:有、只有。
无:指中空之处。埏 埴(shān zh í): 和泥制作陶器。埏,以水
和土。埴,黏土。户牗(yǒu): 门窗。
利:便利。以为:以之为,省略句。
背景扫描 周王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新兴 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地和人 民。作为一个史官,老子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 霸主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灭亡。所以他不认为争强好胜是长久 之道,他更赞成人们采取一种清静无为的态度。
④人之生也柔弱 古义:_柔__软__。___ 今义:软弱。 ⑤其死也坚强 古义:_僵__硬__。_ 今义: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使坚强。 ⑥埏埴以为器 古义:_来__做__。__ 今义:认为。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高中语文全一册课件老子:有无相生课共71页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高 中语文全一册课件老子:有
无相生课41、实际上,我们来自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讲学稿,(学生版)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选修)
反馈机制
学生提交作业 后,教师及时 批改并给出具
体反馈
根据学生的作 业情况,教师 进行集体讲解
和个别辅导
学生在课堂上 展示自己的学 习成果,其他 同学给予反馈
教师定期组织 课堂讨论,鼓 励学生互相交
流、评价
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理解不足之处,加强讲解和引导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加强课后作业和辅导,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先秦诸子选读》 第四单元《老子》 选读《有无相生》 讲学稿
汇报人:
添加目录标题
课程背景与目 标
教学内容与安 排
教学重点与难 点
教学评价与反 馈
教学资源与工 具
教学反思与总 结
添加章节标题
课程背景与目标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先秦诸子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源头,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影响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老子》选读,了解先秦诸子的思 想体系,掌握其核心观点,提高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理解《有无相生》的基本思想,掌握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 理解《有无相生》中的辩证思维,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 理解《有无相生》中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掌握《有无相生》中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与安排
教学内容
《有无相生》的原文解读 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有无相生》在《老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的反思:是否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需求 教学方法的反思: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 教学进度的反思: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 教学效果的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需要改进
诸子选读老子有无相生原文
诸子选读老子有无相生原文引言:老子(Laozi)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成为了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文化经典之一。
在《道德经》中,老子深入探讨了宇宙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提出了许多关于有无、相生相克等哲学思想。
本文旨在选读老子原文,探讨老子关于有无相生的观点。
一、《道德经》中的有无观点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及有无的概念,并表达了他对于有无的理解和看法。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在这里强调了道的无名性,即道不可名、无法言喻。
他认为,宇宙的开始是无名的,而一切万物的来源则是有名的。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老子指出,人们只有通过了解和认识到美的存在,才会有了丑恶的概念。
同样地,只有了解和认识到善的存在,我们才能判断事物的不善。
在《道德经》的其他章节中,老子也提到了有名与无名、有形与无形的对比,强调了有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生性。
二、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老子的有无观点还涉及了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即认为有与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一章节强调了道的宽广无边,与万物息息相关。
老子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源于道,而道又包含了一切存在。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老子通过谷神不死之例,表达了有无相生的思想。
谷神是一种生命之源,它的存在使得万物能够生存,并且与天地根相互联系。
三、有无相生的应用老子的有无相生思想不仅停留在哲学层面,还可以应用到人生、社会和管理等方面。
在人生层面,老子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即通过不强求、不抵抗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挑战。
他认为,人们应该像水一样,守住自己的内心,静观事物的变化,以达到顺应宇宙规律的境界。
在社会层面,有无相生的思想强调了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
2020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田稼恶.,籴贵民饥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4)兵兵弃.旱甲相曳乘兵.,而天走下 大屈
故上兵.伐谋
大 樊小将多军少以.,穷报困怨来归以.丹德
(5)以倚 何柱以.而解笑忧,?箕唯踞有杜以.康骂曰
夫焚夷百以家.近之,言则,游以.者愚众黔首
(6)则是险以以兵远强,则则..灭至者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常于几.成.而败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相当于“多少分之一” (4)人之生也柔.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软弱 (5)其死也坚.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②使坚强
课前基础预练
自主学习、边读边练
三十辐.( ) 埏.( )埴 自矜.( )者 起于累.( )土
共一毂.( ) 凿户牖.( ) 余食赘.( )形 其死也枯槁.( )
答案:fú ɡǔ shān yǒu jīn zhuì léi ɡǎo
1.通假字 (1)自见者不明____通____,____________ (2)其脆易泮____通____,____________ (3)死而不亡者寿____通____,____________ (4)起于累土____通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通“现”,表现 (2)“泮”通“判”,分 离 (3)“亡”通“妄”,荒谬 (4)“累”通“蔂”,盛土的工 具
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 皿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
无,有室之用。故有之 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车子、器皿、
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
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测试题2019.9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①,相田文②。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⑤之于子乎?属⑥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
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
③不敢东乡:乡,同“向”。
不敢向东侵犯。
④宾从:服从、归顺。
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
⑥属:同“嘱”,委托、托付。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百姓不信()方是之时()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3.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
(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①②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之《有无相生》
不长(zhǎng) (7)曰余食赘(zhuì)形,物或恶(wù)
之
(8)其脆易泮(pàn) (9)起于累(léi)土
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
(1)斯恶( )已
(2)音声相和( )
(3)共一毂( )
(4)埏埴(
)以为器
(5)凿( )户牖( )以为室
(6)自见( )者不明,自矜( )者 不长( )
(7)曰余食赘( )形,物或恶( )之
(8)其脆易泮( )
(9)起于累( )土
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
老子道德经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 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 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 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 “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 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 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 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 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 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 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 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
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 了。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 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 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 来也一样),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 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 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之老子选读课件:有无相生(2)
答案
4.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 做事 ①为无为,事无事_______ 活得久,长寿 ②死而不亡者寿________________ 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滋味 ③味无味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难 ④是以圣人犹难之________________
2.写作背景
周王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新兴
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地和人
民。作为一个史官,老子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
霸主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灭亡。所以他认为争强好胜是达不到长
答案
6.名句默写 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知人者智,________ ________。 始于足下 。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_________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________。九层之台,__________
答案
返回
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主旨归纳 本课选文阐释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对 立的双方相反相成。正因为如此,老子在对立项的列举中,特别重视 “柔”“弱”“贱”的一方,这就是著名的“守柔曰强”的思想。老子再三强 调“弱也者,道之用也”,“侯王无以贵高,将恐撅”,“兵强则灭,木强则 折”,“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
故坚强者死之徒 同类的事物 ②徒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同类的人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只
答案
自胜者强
刚强
强行者有志 竭力
③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说课课件(26张PPT)
26
20
思考领悟
❖ 3.读第四、五、六则,找出你认为对自己的 生活最有指导意义的一句话,并把自己的感 受和大家分享。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
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为学》[清]彭端淑
21
感受鉴赏
比较思考老子和孔子不同的语言风格。
15
课程设计
❖ 1.重点与难点:感受老子“形象性强、凝练纯净 、感染力强”的语言特色。 探究老子的思想特 点,即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知行合一。
❖ 2.方法选择:启发式教学法与自主、合作、探究 式学习相结合。
❖ 3.课时安排:1课时
❖ 4.教学过程
16
月 亮 的 味 道
17
梳理探究
❖ 诵读第二则选文,思考老子写了哪些“有”,用意 是什么?
2
梳理探究
❖ 2.诵读第一段选文,大家边听边找出该段中对立 的词语,并探究老子的思维特点。 辩证思维
❖ 清浊 强弱 荣辱
❖ 从这些词语中任意选取一个,用简洁的语言,说 说你的理解。
要求:句式对称,不超过二十个字
3
知其荣,守其辱 。——《老子》第二十八章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老子》第三十六章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老子》第十五章
月 亮 的 味 道
1
梳理探究
❖ 诵读第二则选文,思考老子写了哪些“有”,用意 是什么?
通过“有”来阐述“无” 逆向思维
❖ 补充:老子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相传生活在春秋 时期,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 员),后隐退著书,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 不知所终。著有五千言《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 人,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4.1《有无相生》先秦诸子选读
•起于累土
文言知识——词类活用
(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意动用法,“把……当作有为”,“把……当作事业”,“把 ……当作有味”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译为“容易的事情”,“细小的事 情” (3)是以圣人犹难之 意动用法,“以之为难”,译为“认为……难” (4)其未兆易谋 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显露迹象”
第3则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 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 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 (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使人明了,自以为 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 成就大功(或不被认为有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 不到敬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 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 肉瘤,就连有的畜生都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 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
整体感知
朗读第1、3、4、5、6则 梳理内容 (1,2)——认识世界 (3,4)——认识自己 (5,6)——认识人生 (7) ——生存之道
第1则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
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 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
解自己更重要)。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 人刚强(即战胜自己更重要)。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 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 置的人(比如那些自知、自胜的人)能够长久。死得 不荒唐亦即正常死亡的人就是长寿的。
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翻译教案
第二则译文 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中间是空 的,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和陶土来做陶器,只有 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 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具备 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 便,无之以为用。 译文:有是一种便利,无才发挥作用。 房屋,水瓶,中间的虚空才发挥作用。
有无相生 老子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及《道德经》的地位意义。 2.体会老子的智慧,立足现实,学以致 用。
老子及《道德经》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 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 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 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 请著《道德经》。
老子及《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 言》。是我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被 誉为“天下第一经” 道--自然规律 德--社会规律
第六则学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张开两臂才能抱过来的大树,是由极 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高台,是从一筐 土建起的。千里之外的远方,是一步步走出 来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 无败事。 译文:人们做事,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 败。谨慎的从开始到结束,则没有什么是失 败的。 谨慎的学习,谨慎的做事,不要自满自夸, 才能永远处于进步的状态(自强不息)
第七则译文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他死后身体是 僵硬的。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易断的,它 死后是干枯的。因此坚强跟死亡是同类的, 柔弱跟生命是同类的。因此军队逞强就会被 消灭,树木刚强就容易被折断。逞强逞大的 人落入下风,持守柔弱的人占据上风。
第七则学习 柔弱为生。 万物最美好的阶段就是中和柔和之时。 风 雨 阳光 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5则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 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 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 难之,故终无难矣。
• 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 “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 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为人处世, 应当谨慎做事,而不应当“轻诺”、“多 易”。
导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始自于“一”,没有 “一”也就没有“二”,更不可能有百、 千、万,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越是浅显 的道理,越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这节 课我们一起来听听二午多年前的哲人老子 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有无相生
学海导航
• 了解老子及《老子》一书,掌握文中重要 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 重点学习第1、3、4、5、6则选文。 • 分析、理解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 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地看待老子 的哲学思想,批判地吸收。
• 第6则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其脆易泮,其微易 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 做事要有预见,人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 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防微 杜渐”、“防患于未然”,因为“无祸患 常积于忽微”。
整体感知
• 朗读第1、3、4、5、6则 • 梳理内容 要求:分组讲解,其他组同学补充或指正
• 第1则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 道理。
• 第3则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 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 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 不处。
看待,而不 应片面地夸大一方面,要客观地看到世间万物都 是从毫末起始,而后才能成为“大”,所以要学 会做小事,学会积累,还要持之以恒。
作业
1、背诵所学章节。 2、完成《三维设计》相关练习 3、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观点,预习《无端崖 之辞》。
•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 该自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 的,成为“物或恶之”的“余食赘肉”, 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做的事。
• 第4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 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 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 阐述了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理解,这也 正是人们难以做到的。
探讨
• 从第1、3、4则中,我们如何看待老子所讲的 道理呢? 明确:任何事都是难易相成,高下相对的,所 以应当正确对待来自生活中的问题,即不能只 看到难而看不到易,也不能自以为是。
• 从第5、6则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大 事与小事?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 明确:伟大得自于平凡,大事得自于小事的积 累。处理问题要有预见性,要防患于未然,做 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