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知识讲解)学习目标

1.讲授选文,其间涉及材料的思想及词汇等多方面的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来把握«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老子

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 年~500 年之间,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出生于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他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周文王时,被召为守藏史。武士、成王时又为柱下史。昭王时,因见周王室衰微,去官归隐。后来为要开化西域,就在昭王2 3年,骑着青牛,准备过函谷关而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特来求道。老子见他很虞诚,〝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老子,隐君子也〔«史记»〕。便留下五千真言,这就是后世传诵的«道德经»。因这五千言,他成为位居三清的大神仙,被奉为道教的祖师。

«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

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老子不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字词汇总

语音

斯恶已wù自矜者不长jīn zhǎng 其脆易泮pàn 起于累土léi 音声相和hè

重点字词

1、通假字

自见者不明〔见,通〝现〞〕

死而不亡者寿〔亡,通〝妄〞〕

其脆易泮〔泮,通〝判〞〕

起于累土〔累,通〝蔂〞〕

2、词类活用

自是者不彰〔意动,认为……正确〕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意动,把……当作有为,把……当作事业,把……当作有味〕

夫轻诺必寡信〔使动,使……减少〕

多易必多难〔意动,把……看得容易;使动,使……增多〕

是以圣人犹难之〔意动,认为……难〕

其未兆易谋〔名作动,显露迹象〕

常于几成而败之〔使动,使……失败〕

慎终如始〔形作动,慎重对待〕

3、古今异义

埏埴以为器〔来做〕

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走不远;不能明理〕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做事;差不多成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柔软;僵硬〕

重点句式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宾语前置〕

报德以怨,图难于其易〔状语后置〕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状语后置〕

千里之行〔宾语前置〕

是以兵强那么灭,木强那么折〔被动句〕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课文选录了传世«老子»一书的第二章、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六十三章、第六十四章、第七十六章,集中展示了«老子»

一书对社会人生问题的辩证思考。«老子»从种种社会人生问题之中,提炼出了一系列相反相成的矛盾对立项;它对这对立双方的辩证抉择,显示了特有的、卓绝的智慧。

把握重点

第1那么

«老子»把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比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大与小、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等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第1那么选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恶〞与〝美〞相对,〝美〞与〝善〞并提,可知〝恶〞在这里应该是丑的意思。美与丑、善与恶本来都是相对而生的,一如〝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语出«庄子·秋水»〕。所以,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也就都知道什么是恶了;天下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都知道什么是不善了。其中的道理正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老子»说,这道理是永恒的。其中〝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都不难理解,可〝难易相成〞应该怎么理解呢?传世«

老子»第六十三章有一句话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指,天底下困难的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比如人们常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一件好事这是〝易〞,无数个做一件好事加在一起,或者说一辈子做好事,这就很难了──也正因为很难,所以更加可贵。这个例子就显示了〝易〞生成〝难〞的道理。在面对某个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人们由于把解决这一问题看得很难,就更加谨慎更加用心更加用力地去面对它,结果问题反倒比较容易地解决了;相反,人们由于把解决这一问题看得很容易,不够慎重不够用心不够用力地去面对它,结果问题反倒难以解决了。这里面也包含了由难生成易、由易生成难的道理。

第3那么

«老子»更值得称道的一点,是它对矛盾对立项的辩证把握和持守。第3那么选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可以理解为一个比喻。〝企〞就是踮起脚跟。〝跨〞指跨步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大其两股间,以有所越也。〞踮起脚跟的人站不稳〔自然也站不久〕,大迈两腿跨步而行的人走不远。这是比喻的喻体。〝自见〞即〝自现〞,指自我显示、自逞己见。〝自是〞即自以为是。〝自伐〞即自我夸耀;〝伐〞指自吹自擂、夸耀自己。〝自矜〞即自夸、自尊自大,这里有自以为贤能的意思。〝长〞〔zhǎng〕,指得到敬重,或者被认为有贤能并且得到人们的敬重。自逞己见的人,本意虽是要显示自己的意见,却往往不能使人明了自己的意见;自以为是的人,本意虽是要彰显自己,却往往不能彰显自己;自我夸耀的人,本意虽是显示自己的功劳,却往往不被认为有功或者不能成就大功;自以为贤能的人,本意虽是要显示自己的贤能,却往往不被人们认为有贤能、不被人们敬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