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煤矿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煤矿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煤矿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一、引言
1.1 项目背景
描述煤矿行业对视频监控系统的需求和背景信息。

1.2 项目目标
煤矿视频监控系统方案的主要目标和预期效果。

二、系统概述
2.1 系统简介
总体描述煤矿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2 系统结构
详细描述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3 系统特性
系统的主要特性和优势。

2.4 系统交互
描述系统的交互方式,包括用户界面和数据传输流程。

三、系统需求分析
3.1 功能需求
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包括实时视频监控、录像回放、告警处理等。

3.2 性能需求
描述系统对视频流处理和数据传输的性能要求。

3.3 可靠性需求
阐述系统对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的可靠性需求。

3.4 安全需求
列出系统对数据安全和用户权限管理的需求。

四、系统设计
4.1 系统架构设计
描述系统的整体架构和模块划分。

4.2 系统组件设计
详细描述系统各个组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4.3 数据库设计
讲解系统所需数据库的设计和结构。

4.4 系统界面设计
展示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

五、系统实施方案
5.1 系统部署计划
列出系统部署的时间计划和人员安排。

5.2 系统测试计划
描述系统测试阶段的计划和方法。

5.3 系统维护计划
列出系统上线后的维护计划和措施。

六、附件
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如示意图、技术规格等。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
列出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和相关解释。

煤矿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煤矿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视频安全性
具备防爆、防水、防尘等功能,保 证矿井内的视频监控数据安全可靠 。
测试方案
测试环境
模拟矿井内的实际情况,搭建 相应的测试环境。
测试设备
采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和工具,如 高清摄像头、网络传输设备、存 储设备等。
测试方法
采用多种测试方法,如对比测试、 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 等。
测试结果分析
03
通过优化设计和整合资源,实现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提高信息共享 和协同效率。该方案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预防灾害具有重 要的意义。
02
方案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思想
可靠性和稳定性
01
系统设计应考虑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在煤矿环境下能够稳
定运行,减少故障率。
可扩展性
02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煤矿需求的变化,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
可靠性
本系统采用高可靠性的设备和网络,保证了系统 的稳定性和长寿命,减少了故障率,避免了因系 统故障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创新点介绍
采用了先进的视频编码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实现 了高清晰度、低码流、高帧率的视频传输,提高了
视频监控的质量和效果。
结合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对矿井 内人员、车辆、设备等各类要素的全面监测和数据
矿用防爆摄像机的设计
01
防爆型式
矿用防爆摄像机采用隔爆型式,能够承受爆炸压力和冲击波,保证设
备安全运行。
02
防爆标志
矿用防爆摄像机应取得相应的防爆标志,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03
防护等级
矿用防爆摄像机应具有较高的防护等级,以抵御煤矿粉尘、泥浆和水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⒈引言本文档旨在说明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实施和运行。

该系统的目的是监测和控制煤矿内各种安全因素,以确保工人的安全和矿井的正常运行。

⒉系统概述⑴系统目标本系统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监测煤矿内的气体浓度、温度和湿度等安全因素。

- 监控矿井通风系统和水位情况。

- 实时报警和紧急应对措施。

⑵系统组成本系统由以下组件组成:- 传感器:用于监测矿井内各种安全因素。

- 控制器:用于处理传感器数据,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用于存储和处理传感器数据。

- 用户界面:用于操作和监视系统。

⒊系统设计⑴传感器布置本系统中使用的传感器将被布置在以下位置:- 气体传感器将被布置在具有潜在危险的区域,如井下巷道和工作面。

- 温度传感器将被布置在地下开采区域和通风系统管道中。

- 湿度传感器将被布置在易受潮的区域,如水源附近。

⑵控制策略本系统采用以下控制策略:- 当气体浓度超过安全阈值时,自动启动排风系统。

- 当温度或湿度超过预设范围时,发出报警信号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⑶数据存储和处理传感器数据将被实时采集并存储在数据库中。

系统将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报表和趋势分析。

⒋系统实施⑴系统安装系统安装包括以下步骤:- 安装传感器和控制器,并连接至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

- 配置用户界面,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测试。

⑵用户培训为保证系统的正确使用,用户将接受培训,包括以下内容:- 系统操作和监视。

- 如何解读和响应报警信息。

- 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的使用。

⒌系统运行和维护⑴运行监控系统将以24/7运行,并实时监控各项安全因素。

操作人员将负责定期检查系统状态,并对报警事件采取相应措施。

⑵定期维护系统的维护包括以下内容:- 定期校准传感器。

- 定期检查控制器和数据存储系统的性能。

- 更新软件和固件版本。

---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传感器布置图表。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安全阈值:指煤矿内某种安全因素的允许最高限度。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一、引言煤矿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其安全生产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因素,如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顶板事故等。

为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二、系统需求分析1. 监测目标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主要监测目标包括瓦斯浓度、矿压、煤尘浓度等,以及矿井内部的温湿度和氧气浓度等环境因素。

系统需要实时监测并及时报警,以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2. 监测节点系统需要设置适当数量的监测节点,以覆盖整个矿井的各个关键区域。

这些监测节点应该能够实时采集监测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

3. 数据传输为了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系统应该采用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

可以选择无线传输、有线传输或者光纤传输等技术手段,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三、系统设计方案1. 硬件设备为了实现监测节点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功能,系统需要配备各种硬件设备,如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通信设备等。

传感器用于实时感知矿井各个参数,数据采集终端用于采集传感器数据并进行处理,通信设备用于数据传输。

2. 数据处理与存储监测节点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存储,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报警。

系统应该配备合适的数据处理器和数据库,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存储。

3. 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监测节点的数据,并提供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

监控中心可以配备大屏显示器,直观地展示煤矿各个区域的监测数据,并提供报警信息。

四、系统特点1. 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煤矿各个参数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矿工的安全。

2. 数据准确性系统采用精确的传感器和高效的数据采集终端,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 报警功能系统能够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信息,以便矿工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一、引言煤矿是一种危险的工作环境,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矿工的生命和财产。

为了提高煤矿的安全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二、系统设计目标本系统设计的目标是提供煤矿安全监测和实时监控的功能,以帮助矿工及时识别并解决潜在的危险情况,提高矿场的安全性。

具体目标包括:1. 实时监测煤矿井下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

2. 监控煤矿井下人员的位置和行为。

3. 提供远程监控功能,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监测矿场情况。

4. 建立报警机制,及时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系统硬件设计1. 环境参数监测传感器:安装在煤矿井下的各个位置,用于实时监测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

2. 人员定位器:矿工佩戴的定位器,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其位置信息。

3. 监控摄像头:布置在煤矿井下重要位置,用于实时监测人员的行为。

4. 数据传输设备:用于将环境参数、人员位置和摄像头图像传输至监测中心。

5. 监测中心服务器:接收和处理各种数据,并提供实时监控功能。

四、系统软件设计1. 环境参数监测软件:用于处理传感器采集的环境参数数据,并进行实时显示和分析。

2. 人员定位软件:将定位器传输的位置数据与地图进行匹配,实现实时的人员定位。

3. 监控中心软件:用于接收和显示监控摄像头传输的图像,管理和控制监控系统。

4. 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对传感器、定位器和摄像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触发相应的预警机制。

五、系统功能1. 实时监测功能:实时显示煤矿井下的环境参数、人员位置和摄像头图像。

2. 预警报警功能:当环境参数异常或人员发生危险行为时,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报警措施。

3. 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存储历史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为煤矿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4. 远程监控功能:通过互联网连接监控中心,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

六、系统优势1. 提高了煤矿安全性能: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矿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设计一套高效可靠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这样一种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目标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目标是实时监测煤矿中的安全情况,并对潜在的危险进行预警。

通过系统的建设,旨在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二、系统组成1. 环境监测子系统环境监测子系统通过在煤矿内布置的环境传感器,实时监测煤矿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中心。

该子系统的目标是提前发现环境异常,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2. 煤矿工人定位子系统该子系统通过在煤矿工人身上佩戴的定位器,实时追踪工人在矿井中的位置。

一旦发生事故,系统可以准确判断每个工人的位置信息,以便快速救援。

此外,该子系统还可以监测工人的生理状态,及时发现工人的异常情况。

3. 视频监控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通过在煤矿各个关键区域安装摄像头,实时监控煤矿的生产现场。

通过视频监控,可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及时处理。

另外,该子系统还可以协助调查事故原因,为事故处理提供证据。

4. 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存储和处理从各个子系统传输过来的数据。

在接收到异常数据时,数据处理中心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算法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三、系统特点1. 实时性整个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建立在高速通信网络基础上,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

在发生事故或异常情况时,系统可以迅速作出响应,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2. 多样性该系统涵盖了环境监测、工人定位和视频监控等多种监测手段,并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危险进行监测和预警。

多种手段的结合可以提高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可扩展性根据煤矿的规模和需求,系统可以实现灵活的扩展。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传感器和监控设备,以适应不同规模煤矿的需要。

煤矿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综合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XX煤矿XXX公司xx-04第一部分视频监控系统矿井光纤网络视频系统国内外现状煤矿井下生产过程复杂,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多,严重影响生产和人身安全。

煤矿井上、井下光纤网络视频系统的实施,对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科学决策提供了直观、可靠的手段。

工业电视系统的信号传输有两种方式:电缆传输和光纤传输。

由于井下条件限制,图像数据信息利用电缆传输时,在传输距离、信息容量、抗电磁干扰及可靠性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

特别在远距离传输视频信号时,由于频带宽,电磁干扰严重,用普通的电缆不可能无畸变地远距离传输,影响视频信号质量,造成图像模糊不清。

国外在20世纪50-60年代已经采用了光缆传输的网络视频系统,但由于该时期的摄像机设备在照明(光线要求)达不到预期要求的条件下造成图像质量不理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国外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日趋成熟,已经推出了低照度(0.0003lux)长寿命固定CCD摄像器件,为各种场合普遍使用网络视频监视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如:煤矿井上/下网络视频监视系统、银行及财务安全保卫系统、铁路车站、沿海港口码头及煤质运销系统等。

煤矿井下光纤通信是以矿用阻燃光缆为信道进行信息传输的新兴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无电磁干扰、频带宽、本质安全、重量轻、耐水火、抗拉强度高、无中继远距离传输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在环境恶劣的煤矿井下使用。

80年代中期,西方发达国家煤矿井下开始采用光纤技术传输电视图像。

实践证明,用光缆传输图像,不管是从图像质量、抗干扰能力、传输距离、性能价格比方面都比用电缆传输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设计方案:一、系统设计依据、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1.《煤矿安全规程》2.《煤矿设计规范》3.《智能调度室装备规范》4.《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要求》GB 3836.4-835.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GB 3836.1-836.《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GB 12173-907.《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 209-908.《网络视频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 115-879.《煤炭工业矿井设计》GB50215-9410.《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11.《工业企业通讯设计规范》GBJ42-812.《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8213.《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14050-9314.《通讯工程电源系统防雷电技术规定》YD5078-9815.《民用建筑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IEEE电气及电子工程学会16.《场所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28-92,1992-01-0117.《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安装与开通程序》ONC/TB201二、工业电视监控系统组成煤矿工业电视系统生产部分主要由井下部分、调度室部分等2部分组成。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设计目标:本设计方案旨在解决煤矿安全监测与监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高效的监测系统,实现对煤矿各项指标的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一、系统架构设计1. 系统整体架构本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前端设备、云平台、后端数据库和监控终端四个部分。

前端设备包括煤矿设备传感器、视频监控设备等,通过数据采集模块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云平台。

云平台接收并处理数据,将数据存储在后端数据库中,并通过监控终端向管理人员进行实时展示和预警提示。

2. 前端设备设计前端设备采用多种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包括可燃气体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同时,还需要布置视频监控设备,对矿井内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3. 云平台设计云平台采用高可用、高稳定性的服务器集群,并配备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设备。

通过数据接收、处理和存储模块,实现对煤矿各项指标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4. 后端数据库设计后端数据库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数据库中存储了历史监测数据,以供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参考。

5. 监控终端设计监控终端通过图形化界面展示煤矿各项指标的实时数据,并及时进行预警提示。

监控终端还能生成统计报表,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二、主要功能设计1. 数据采集与传输功能通过前端设备采集各项指标数据,并通过云平台实时传输至后端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实时监测与预警功能通过云平台实时监测各项指标数据,当监测数值超过设定的预警值时,系统将立即发送预警通知,提醒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数据分析与报表生成功能系统能够对历史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生成统计报表,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系统还可以进行数据预测和趋势分析,提前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

4. 远程监控与控制功能系统支持对矿井设备进行远程监控与控制,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与稳定。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汇报人:日期:•绪论•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概述•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详细设计•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施与运行目•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效果评估•总结与展望录01绪论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煤矿事故频发随着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成为可能。

技术进步推动国家相关部门对煤矿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成为煤矿企业的法定责任。

政策法规要求设计背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在事故发生时,通过监测监控系统提供的实时数据,为应急救援提供决策支持,提高救援效率。

促进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减少事故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通过实时监测监控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参数,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技术升级,提高整体安全生产水平。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将有效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煤矿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02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概述包括各种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煤矿井下的环境参数。

1. 传感器网络2. 数据传输设备3. 地面监控中心4. 报警与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线缆、数据交换机等,确保监测数据实时、准确地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

包括数据服务器、数据处理计算机、监控大屏等,用于接收、处理、分析和显示监测数据。

当监测到异常数据时,系统能够自动报警,并通过控制系统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系统组成系统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煤矿井下的各种环境参数,如瓦斯浓度、CO浓度、温度、湿度等。

1. 实时监测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能够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0902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0902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系统设计技术要求系统设计技术要求(一)一般要求1.矿井应装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必须24h连续运行。

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干线缆应当分设两条,从不同的井筒或者一个井筒保持一定间距的不同位置进入井下。

安全监控系统不得与图像监视系统共用一芯光纤。

系统应具有防雷电保护,入井线缆的入井口处和中心站电源输入端应具有防雷措施。

3.接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各类传感器应符合AQ6201的规定。

传感器稳定性应不小于15d。

采掘工作面气体类传感器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

突出矿井在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采区回风巷、总回风巷设置的甲烷传感器必须是全量程或者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宜采用激光原理甲烷传感器。

4.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传感器的数据或状态应传输到地面主机。

5.煤矿应按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规定的型号、安全标志编号选择监控系统的传感器、断电控制器等关联设备。

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应支持多网、多系统融合,实现井下有线和无线传输网络的有机融合。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应与上一级管理部门联网。

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应具有伪数据标注及异常数据分析,瓦斯涌出、火灾等的预测预警,多系统融合条件下的综合数据分析,可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检查分析工具对接数据等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功能。

8.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应具有在瓦斯超限、断电等需立即撤人的紧急情况下,可自动与广播、通信、人员位置监测等系统应急联动的功能。

9.煤矿编制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时,应对安全监控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断电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并绘制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

煤矿安全监控设备布置图应以矿井通风系统图为底图,断电控制图应以矿井供电系统图为底图。

10.井下分站应设置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验及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中,安设时应垫支架,或吊挂在巷道中,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300mm。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煤矿作为一种重要能源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煤矿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成为提高煤矿安全水平的必要手段。

一、系统概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旨在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收集和传输煤矿各个区域的数据,实现煤矿安全状态的监控与报警。

该系统具备以下几个关键功能模块:1. 传感器节点:部署在矿井各个关键位置,用于实时采集矿井内部环境参数(如温度、氧气浓度等)和人员位置信息。

2. 数据传输: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集中处理中心,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3. 数据分析与决策: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做出预警决策。

4. 报警系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向管理人员发送报警信息,以便他们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

二、系统设计1. 传感器部署为了全面监控矿井的安全状态,应在整个矿井的关键地点部署传感器节点。

传感器节点应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能够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并能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应特别关注监测温度、氧气浓度、甲烷浓度等重要参数。

2.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系统的核心环节,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可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集中处理中心。

为了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可以使用多路径数据传输和自组织网络等技术。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集中处理中心,使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

先通过预设的阈值,识别出异常情况,然后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做出相应的预警决策。

同时,还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4. 实时报警系统当监控系统识别出矿井存在安全风险时,应立即向管理人员发送报警信息。

报警信息可以通过短信、手机应用等形式发送给相关人员,以便他们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煤炭产业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主要能源产出的煤炭,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投资,但是也随之而来的是煤矿安全问题。

煤矿事故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可谓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大阻碍。

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煤矿安全问题,就需要在技术上下功夫。

其中,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就是提高煤矿安全性的一个关键技术。

一、系统设计初衷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产出行业,安全问题一直是贯穿于整个行业的问题。

尽管煤矿企业已经对设备和操作人员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和安全培训,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煤矿中矿井深度较大,环境恶劣,如何实时掌握煤矿中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成了在安全部门中、特别是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发展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必要。

二、系统设计原则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一个需要经过严格考虑的系统,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

系统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实用性原则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为了确保煤矿中的人员、车辆等各个重要元素的安全,因此系统的设计应当以实用性为原则。

设计人员应该优先考虑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应对各种应急情况的方法。

系统应该简单易操作,不应该有复杂的程序或者操作步骤。

2.可靠性原则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循可靠性原则。

煤矿作为危险品生产企业,如果监测系统出现问题会给煤矿带来巨大的影响。

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如何实现故障检测和恢复。

同时,系统应该与其他设备整合度高,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先进性原则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也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系统设计应该遵循先进性原则,建立的系统应该是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

同时,在设计系统时应该考虑系统的可拓展性,在未来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修改和完善。

三、系统设计方案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

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煤矿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前言随着煤矿行业技术和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视频监控技术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对煤矿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探讨,以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可控性。

一、项目背景分析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煤矿企业系统建设越来越完善。

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煤矿的需要。

因此,视频监控技术成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系统需求分析1.视频监控覆盖范围:要求监控能够覆盖到煤矿进出口、井口、井下、生产系统、运输系统、环境系统等所有生产场所。

2.系统可靠性要求:保证视频监控系统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且能够承受恶劣的工作环境。

3.现场图像清晰度:要求现场图像清晰度高、色彩还原度高,能够满足煤矿安全监控的需要。

4.系统稳定性要求: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防止异常情况的发生,并且要求系统的容错能力高。

5.操作简便要求:系统的操作界面要友好、方便,能够快速上手操作。

6.视频存储要求:视频存储要求能够长期的保存,且同时满足存储空间和存储带宽的需求。

三、系统设计方案1.视频监控防护罩在煤矿环境下,无法避免的会存在煤尘、湿气、氧气等影响监控设备的因素,因此安装防护罩是保证视频监控设备正常工作的必要措施。

2.视频监控设备选用高清晰度数码电视摄像机,并配备光学变焦、自动对焦、高清画质等特点,实现对煤矿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

3.视频传输设备采用数字化图像传输数据,需要选用传输带宽较高的网络连接方式来确保监控视频数据的传输质量。

同时,加强煤矿局域网的安全性设计,要求防火墙和数据加密等措施,向外界提供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

4.监控中心设备建立统一的监控中心,在十分关键、重要设备的夜间晚点检安检、季节节气、节日、节假日等生产节奏高峰时段配备专人24小时值班。

并根据生产的不同过程视频设备自动进行分类重点监控。

5.视频监控管理软件配合所选视频监控设备,选择优质的视频监控管理软件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视频追踪、录像管理、事件管理、设备巡检和维护、异常预警和快速应急等,确保高效监控和及时预警。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煤矿是重要的能源资源产地,然而,由于煤矿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和危险性,煤矿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确保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提高煤矿生产管理效率,开发一种可靠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变得尤为重要。

二、系统需求1. 实时监控功能:系统应能实时监控煤矿内的环境参数,如瓦斯浓度、温度、通风情况等,并能及时发出警报信号。

2. 远程监控功能:系统应能实现远程监控,使煤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远程设备随时了解煤矿的工作情况,并能对矿井进行遥控操作。

3. 数据存储与分析功能:系统应能自动记录煤矿内各种参数的历史数据,并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便于煤矿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和调整。

4. 防止误报功能:系统应具备可靠的误报处理能力,减少虚假报警的概率,提高报警的准确性。

5. 可靠性和稳定性: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长时间运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三、系统设计方案基于上述需求,我们提出如下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1. 网络架构设计:系统采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建立一个分布式网络架构。

该架构包括煤矿现场节点、数据传输节点、数据存储和处理节点以及远程监控和控制节点。

2. 现场节点设计:现场节点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煤矿内的各项参数,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传输节点。

现场节点应具备高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并能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

3. 数据传输节点设计:数据传输节点负责将现场节点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存储和处理节点。

传输节点应具备较高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并能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压缩,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传输效率。

4. 数据存储和处理节点设计:数据存储和处理节点负责接收、存储和处理传输节点传输过来的数据。

节点应具备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和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节点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方便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

5. 远程监控和控制节点设计:远程监控和控制节点通过互联网接入数据存储和处理节点,实现对煤矿的远程监控和遥控操作。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优化设计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优化设计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优化设计一、引言煤矿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安全生产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优化设计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探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现状分析目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由视频监控、传感器监测、数据传输和故障预警等组成。

然而,现有的安全监控系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监控范围有限,无法对整个矿区进行全面监控。

其次,传统的监控设备缺乏智能化功能,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此外,数据传输过程容易受到干扰,导致监控信息传输不稳定。

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优化设计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优化设计方法:1.多层次监控布局通过合理设置监控点位,采用多层次监控布局来实现煤矿全面监控。

可以将监控点位分为井下区域监控和井上区域监控两个层次,通过视频监控和传感器监测技术,对各个关键区域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监控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智能化监控设备引入智能化监控设备,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对煤矿安全隐患的自动识别和预测。

通过分析传感器数据和图像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高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的效率。

3.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如无线传输、光纤传输等,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可靠性。

可以建立监控数据传输网络,将监测数据快速传输到云端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存储,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优化设计的应用实例以某煤矿为例,介绍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优化设计的应用实例。

通过对视频监控设备的升级和传感器的引入,实现了对井下区域的全面监控,准确发现了一个潜在的火灾隐患。

同时,通过智能化监控设备的应用,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矿工作业行为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有效预防了事故的发生。

五、结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优化设计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通过多层次监控布局、智能化监控设备和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等手段,可以提高监控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煤矿安全生产智能监控系统设计规范

煤矿安全生产智能监控系统设计规范

煤矿安全生产智能监控系统设计规范一、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煤矿安全生产智能监控系统设计规范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安全生产方针如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各项标准;结合煤矿生产实际情况,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

安全生产目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煤矿生产零事故;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使每位员工都能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充分利用智能监控系统,提高煤矿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水平,降低人为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安全生产原则: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生命安全;科技支撑,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强化责任,明确安全生产职责;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1、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煤矿安全生产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等进行全面监督管理。

小组成员由公司高层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具备较强的决策能力和丰富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1)制定煤矿安全生产智能监控系统设计规范及实施方案;(2)组织、协调、监督煤矿安全生产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工作;(3)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4)对煤矿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2、工作机构设立以下工作机构,负责煤矿安全生产智能监控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1)项目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等工作;(2)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监控系统技术方案的制定、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3)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控系统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出安全隐患整改措施;(4)运维部门:负责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故障处理等工作;(5)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生产资料的管理、归档等工作。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项目经理安全职责项目经理作为煤矿安全生产智能监控系统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对项目的安全生产承担以下职责:(1)全面负责项目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2)制定项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3)组织项目安全生产培训,提高项目团队成员的安全意识;(4)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5)对项目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总结事故教训,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6)确保项目安全生产投入,保障项目安全生产所需的资源。

铁东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铁东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方案铁东煤矿一、矿井相关情况:1.1 矿井概述铁东煤矿井采用一对立井开拓,开采井田范围:南北宽约2.0km,东西长约1km,设计生产能力21万t/a,核定生产能力30万t/a,现开采的5煤,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2.5m,为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副井(井筒长305m)回风、主井(井筒长315m)进风,地面两台轴流式主要通风机做抽出式通风。

井下消防水源采用地面200m3储水池静压供水,来满足井下消防之用。

现135m1个生产水平,2个采区布置,2个采煤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均为炮采炮掘,且所有采煤工作面及煤、半煤岩巷道掘进均安装了甲烷断电仪,正常运行。

1.2 系统运行环境铁东煤矿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风沙频繁,昼夜温差悬殊,降雨量小蒸发量大。

1.安装地点:矿井地面及井下2.海拔高度:地面495m,井下180-110m3.安装环境:多尘、潮湿,煤尘具有爆炸性4.环境温度:地面-25℃~30℃5.湿度:90%二、系统装备及标准和规定: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AQ6201-2006等有关要求,铁东决定装备以井下环境监测为主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一套,且系统装备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2).《矿井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3).《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备使用管理规定》(4).《煤矿监控系统总体设计规范》(5).《煤矿监控系统中心站软件开发规范》(6).《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7).《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要求》(8).《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1029-2007)》(10).《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2007.04(11).《MT/T1004-2006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12).《MT/T898-2000煤矿信息传输装置》(13).《MT/T772-1998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井筒中和井下只准采用矿用隔爆型或本质安全型设备,对于各类控制、测量、通信、信息传输等电气设备应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设备,其有关技术标准不得低于中国国家标准GB3836.1~4-83.并具有煤安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目录一、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依据二、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三、矿井安全监控设备安装说明四、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主要性能五、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六、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备安装位置七、附图一、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依据1、《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2、《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3、《新疆地方国有和乡镇煤矿矿井安全监控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4、《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与瓦斯检查》[2003]年5、国家其它有关煤炭工业建设的技术、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6、煤矿提供的相关资料和设计要求二、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方案1、分站选型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的要求,分站选择两个大分站、一个中型分站。

地面设一个大分站、在井下+822水平设一个大分站、+772水平车场设一个中型分站。

(1)安装位置:1#大分站在地面、型号KJ90-F16,控制范围、主井绞车、副井绞车、地面主通风机。

(2)2#中分站安装在+772水平车场、型号KJ90-F8,控制范围、+772水平水泵的、变电所、运输皮带、机电硐室等。

(3)3#大分站安装在+822水平南巷、型号KJ90-F16,控制范围在+822水平首采工作面、回风巷等。

2、大型分站的特点:型号:KJ90-F16特点:KJ90-F16 /KJ90-F8型井下监控分站是一种以89C60单片机为刻心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可挂接多种传感器,能对井下多种环境参数诸如瓦斯、风速、一氧化碳、负压、设备开停状态等进行连续监测,具有多通道,多制式的信号采集功能和通讯功能,通过工业以太网或总线方式能及时将监测到得各种环境参数、设备状态传送到地面中心站,并中心站发出的各种命令,及时发出报警和断电控制信号。

3、主要用途及使用范围:主要用途(1)为井下所挂接的各种传感器、断电器提供工作电源; (2)采集各传感器的实测参数,设备运行状况、开停状态;(3)通过工业以太网快速向地面的系统中心站传送巡检参数;(4)通过RS485方式向地面中心站传送参数;(5)执行地面中心站发往井下的各种控制命令;(6)对异常状况进行断电控制。

4、适用范围:(1)煤矿井下所有存在瓦斯和煤尘爆炸危险的场所;(2)煤矿井下所有需要使用传感器监测、监控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及设备运行状态的地方及场所。

5、品种、规格(1)井下监控分站。

(2) KJ90-F16 / KJ90-F8。

(3)型号的组成及其代表的意义KJ 90 F 8/16产品系列编号(8代表KJ90-F8;16代表KJ90-F1型)分站设备登记序号矿用监测、控制系统或设备6、环境条件(1)、工作条件a)工作温度;0℃~40℃; b)相对温度:≤95%;c)大气压力;80kpa~106kpa;d)机械环境;无湿著震动和冲击的场合;e)有煤尘和瓦斯存在的场所。

7、运输贮存条件a)高度;-40℃~60℃; b)相对温度:≤95%;c)震动;≤50m/s2;d)冲击;500m/s2。

6、防爆类型与标志a)防爆形式;矿用本质安全型;b)防爆标志;Exib8、技术参数:1)分站工作电压;12VDC,最大工作电流300mA2)模拟量信号;奋战的模拟量信号为200Hz~1000Hz 的平率范围内的脉冲宽度不小于0.3ms;其高电平电压应不小于2.5V,底电平电压应不小于1.0V,输入与输出处理误差应不小于0.5%。

开关量信号;分站的开关量信号为1mA/5mA 的电流信号。

电流≤1.5mA时表示为停,电流:≥4mA时表示为开。

3) 累计量输入处理误;累计量输入处理误差不大于0.5%4)系统信号传输;a)分站与KJJ46数据接口的信号通讯方式为RS-485通讯方式,数据传送速率为2400bps,最大工作电压幅值≤1.5V,最大工作电流幅值≤150mA。

b)分站与KJJ103矿用网络交换机的信号通讯方式为以太网通讯方式:数据传输速率为10/100Mbpa自适应,最大工作电压幅值≤1.5V,最大工作电流幅值≤150mA。

5)分站到KJJ46数据通讯接口采用煤矿用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通信电缆a)电缆信号;MHYVRP 1×2×7/0.52;b)线缆直流电阻;≤12.8Ω/kmc)线缆分布电容:≤0.06μF/km;d)线缆分布电感;≤0.8mH/km 。

6)分站到KJJ103数据交换机采用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超五类双绞线。

7)分站到模拟量传感器采用煤矿用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通讯屏蔽电缆。

a)电缆信号;MHYVRP 1×4×7/0.43;—MHYVRP 1×2×7/0.52;b)b)线缆直流电阻;≤12.8Ω/kmc)线缆分布电容:≤0.06μF/km;d)线缆分布电感;≤0.8mH/km 。

8)分站到开关量、数字量传感器采用煤矿用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通讯屏蔽电缆。

a)电缆信号;MHYVRP 1×2×7/0.43;b)b)线缆直流电阻;≤45Ω/kmc)线缆分布电容:≤0.06μF/km;d)线缆分布电感;≤0.6mH/km 。

9)分站到断电执行器采用煤矿用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通讯屏蔽电缆。

a)电缆信号;MHYVRP 1×2×7/0.43;b)b)线缆直流电阻;≤45Ω/kmc)线缆分布电容:≤0.06μF/km;d)线缆分布电感;≤0.6mH/km 。

10)最大传送距离;a)在传输电缆满足9)的条件下分站到KJJ46数据接口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10km;b)在传输电缆满足9)的条件下分站到KJJ103网络交换机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100m;c)在传输电缆满足9)的条件下分站到传感器之间的信号传输距离不小于2km;d)在传输电缆满足9)的条件下分站到控制执行器之间的信号传输距离应不小于2km。

11)控制执行时间应满足控制要求,甲烷超限断电及甲烷风电闭锁的控制执行时间应不小于3s12)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连续工作时间应不小于是2h9、地面中心站:具体方案如下1、主监控机2台2、UPS不间断电源1台3、打印机1台4、通讯线路避雷器1台5、电源避雷器1台6、井下分站布置(见监控设备布置图)三、矿井安全监控设备安装说明(一)1#大分站设在地面,监控范围是;1、主井绞车开停传感器(KT)一台。

2、副井绞车开停传感器(KT)一台。

3、风井主扇开停传感器(KT)两台。

4、总回风瓦斯传感器(CH4)一台。

5、一氧化碳传感器(CO)一台6、风速传感器(V)一台。

7、温度传感器(T)一台。

8、负压传感器(P)一台。

9、安全出口开关传感器(FM)一台。

(二)2#中型分站设在+772水平车场。

监控范围是;1、水泵开停传感器(KT)两台。

2、水仓水位传感器(YW)一台。

3、机电硐室瓦斯传感器(CH4)一台。

4、轨道上山风速传感器(V)一台。

5、轨道上山温度传感器(T)一台。

6、机电硐室断电传感器(D)3台。

7、机电硐室馈电传感器(KD)一台。

(三)3#大型分站设在+822水平南巷。

监控范围是;1、机电硐室馈电传感器(KD)一台。

2、机电硐室断电传感器(D)一台。

3、1#煤门风门开关传感器(FM)一台。

4、回风巷瓦斯传感器(CH4)一台。

5、一氧化碳传感器(CO)一台6、风速传感器(V)一台。

7、温度传感器(T)一台。

8、皮带开停传感器(KT)一台。

9、采煤机开停传感器(KT)一台。

10、液压泵站开停传感器(KT)一台。

11、工作面上遇角瓦斯传感器(CH4)一台。

12、采区工作面瓦斯传感器(CH4)一台。

四、KJ90安全监控系统安装规范(1)机房:保证环境清洁、卫生,作好机房防尘,如有条件机房安装空调,作好机房恒温。

机房电缆(含主通讯电缆、电源线缆、网线、避雷器接地线)铺设时最好在防静电地板下面。

(2)监控计算机:监控主机的“计算机名”必须为“KJ90”,KJ98目录(监控系统文件目录)必须在C盘根目录下,设置C盘为共享;电源管理都必须设置为“从不关闭”,删除所有屏幕保护软件(*.SCR);必须绘制监测系统示意图,其大小“800*600”象素;其它要求参考软件使用说明书。

(3)机房电源:输入电压200VAC~240VAC,如电压不在此范围或电压波动较大,必须安装交流净化电源。

(4)接地极:接地方法见附件1,接地极离避雷器的距离必须小于10m,接地电阻小于2欧姆(接地包括电源避雷器接地、计算机外壳地、信号避雷器接地)。

(5)地面通讯线:机房到井口的通讯电缆必须使用屏蔽电缆,安装时线路应尽量埋地(减少雷击可能),井口及机房通讯电缆的屏蔽层都必须接地,且在井口安装避雷器(入井5m位置)。

(6)井下通讯线:与动力电缆分开铺设,避免信号干扰,如因特殊原因与动力电缆一起,就必须保证与动力电缆间距在30cm以上。

(7)分站:①分站应安放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验,维护和支撑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中,安设时垫支架,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300mm,或吊挂在巷道中并可靠接地。

②分站电源箱所接输入电压、电缆以及控制线电缆,必须与所配密封圈相匹配。

③安装接线时,应注意变电压器的接线端子,与外接电压等级是否相符(如果是660V,插头应该插在有660V 字样的插头上,然后连接分站的两个“交流”标识接线端到井下开关)。

瓦斯超限断电的被控开关必须是磁力防爆开关,并注意继电器保险的匹配(36VAC/5A)。

④送电时用万用表测分站工作电压是否在分站变压器工作电压许可范围之内(±15%)。

⑤查看分站号是否与地面计算机定义一致,便于通讯,否则用遥控器进行设置。

具体连接方法见附件3。

(8)传感器电缆:分站到传感器的电缆使用1.5mm2电缆单台距离必须小于2.5km,若两台共用电缆,距离必须小于1.5km;使用1.0mm2电缆单台距离必须小于1.0km,若两台共用电缆,距离必须小于0.6km。

(9)传感器:①、瓦斯传感器1、CH4传感器应设置在巷道上方,并不影响行人和行车,维护方便,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200mm。

2、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瓦斯传感器的设置严格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见附件2)3、为了传感器能真实反应环境参数,必须用标准气样调校,气体流量控制在200ml/s。

②、风速传感器1、安装在主要测风站,顶板较好无明显淋水干燥的巷道,并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2、传感头风流指向与风流方向应一致,偏角不得大于5度。

3、吊挂时必须固定,不能让传感器左右摆动。

③、开停传感器1、卡固在被测设备的负荷电缆上。

2、卡固开停传感器时,必须在动力电缆非密集地方,否则将受其它电缆的干扰,信号不稳定。

(10)断电器:近程断电使用1.5mm2的电缆,分站到被控开关距离应小于30m;严禁使用DW系列开关作为被控开关;被控开关必须使用磁力防爆开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