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三节_世界的地形(导学案_两课时,有答案)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导学案两课时有答案)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了解世界陆地两大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3、了解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自主学习】
1、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丘陵和五种基本类型。
2、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
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平原,面积最大的高原是高原,面积最大的盆地是盆地。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高原,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位于洋的海沟。
4、海底的地形由、、、、大洋中脊组成。坡度最低缓的是,最深的地方是,经常有火山活动,且成为大洋新海底的地方是。
【合作探究】
1、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相对高度小,也就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海拔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较小。
2、海底地形由大洋边缘到大洋中部的分布规律怎样?
海底地形由边缘到中部的地形分布规律是: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
【典型例题精析】
小明说:“我的家乡遍布着上百座梯田,既古老又年轻,矗立了650多年的龙胜梯田如今成为当地少数民族名副其实的‘致富天梯’”。你认为最适合开垦梯田的地形是 ( )
A、丘陵
B、山地
C、平原
D、高原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地形的特点。平原和高原地面起伏较小,不必开垦为梯田。山地和丘陵都有起伏,但山地海拔高,坡度大,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丘陵地区海拔低,起伏较小,坡度和缓,开垦梯田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长期进行农业生产。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
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学看地形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中第二课时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世界的地形联系起来,既符合地理规律,又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符。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本节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学习其它等值线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渴望学习新知识,参与意识较强,但地理综合能力还比较缺乏,对地图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还比较差,缺乏空间和立体的概念,因此,在课堂中要多用直观图示,多设计学生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培养学生建立地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理解等高线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总结知识的能力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通过合作探究,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区别山脊和山谷,培养学生认识、比较、判断地理知识的综合能力
4.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为生活、生产建设服务,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2.山体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
难点:山谷和山脊的判读方法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启发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比较法六、教学过程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坡度陡缓的判读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本39页活动2中的第(3)小题过渡:我们去爬山,会看到不同的山体形态
(名师整理)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优秀教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
和相对高度。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在地图中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并记住主要山脉名称及其分布。了解海底地形结构。
3、联系当地地形特征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
观念。
教学重难点
1、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
2、世界两大山脉带,海底地形结构。
教学方法
读图法、联系比较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课件播放几幅图片: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等世界著名的地形区,同时教师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的高度与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的高度相渲染,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到世界陆地高低不平,相差太大了!
教师及时导出:不仅世界陆地相差很大,就是海底也是高低不平的。这节我们就共同学习世界的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陆地地形
1:自主学习读教材第27、28页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
(2)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注意: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在地图中标注的高度应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为什么?
(3)课文中A、B、C三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你会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吗?(海拔和相对高度是描述某地高度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4)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盆地具有怎样的特征?
【学法指导】五种地形特征的比较应从海拔、相对高度和地表特征两方面来分析。
(名师整理)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优秀教案
新授
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能估算海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直观教学法
设计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其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千姿百态,
下面请看几幅图片(出示图片)。多种多样的地形造就了我们这个(
五、作业布置:
七年级地理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案湘教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的]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陆地上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熟悉各种地
形的世界之最
3、了解海底地形的结构,学会看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来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
形态。
4、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
理事物的能力。
5、通过指导学生看地形图,培养学生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及辨别地表形态的能
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清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观观念,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会看等高线地形图
难点: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分析地势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谷、山脊、悬崖、鞍部等地形
[教学方法]
启发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法
[教具准备]
五种地形的景观突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陆地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各异。你认为我们这儿的地表起伏如何?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为什么?
一、陆地地形
1、首先向学生讲解和地形相关的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而后结合板图理解
2、展示五种地形景观图,设问: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代表了什么地形
吗?
(过渡)从地表景观来看,五种地形的地表形态的起伏各有差异,那么,我们应如何描述各种地形的特征呢?(从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方面)
3、展示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1、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大组,并将每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基本地形名称。而后展开自述,全面细致的说出自己的特征。并设问:学校所在地以什么地形为主?
2、学生观察地图册P13-14,结合P28文字,思考:世界上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分别是由哪些山脉组成?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导学案
武宣县民族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 2014年10月8日课题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编号08
课型新授主备人苏碧萱复备人蓝香备课组长签字审核人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说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并能在相关的图中识别。
2.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特点。
3.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上说出地形类型的名称。
学习重难点:说出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能在图上准确指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山、平原和盆地所
在位置。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导学流程:
二、(独学,学生整体感知本节课学习任务,看书完成以下预习部分,并在课文中全画出来,要求独立完成,保持安静)
陆地地形
1.地形的概念:地表各种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2.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地面某一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4.世界两大山脉带
(1)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如由洲的落基山脉和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的山系。
(2)横贯欧亚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有亚洲的山脉、欧洲的山脉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等。
海底地形
1.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水深一般在米以内。
2.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3.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
4.洋盆:海底中最平坦的部分。
5.大洋中脊: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 比较强烈。
三、对学(对子之间互相检查,解决独学遇到的难题。)
四、(探究、解决对学遇到的难题,如再没有疑问的小组可进行展示)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看课文完成下表)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世界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爱之情。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
字需要强调,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
意图辅助。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要介绍世界的地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地形特征,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并能够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的地形特征,掌握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地形的兴趣,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的定义和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七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
的基本概念和地理要素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形的概念和分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理要素,你们还记得吗?
2. 学生回答。
3. 教师:很好。那么,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不同的地形吗?请举例说明。
4. 学生举手回答。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
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形的图片,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
2. 教师:同学们,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世界地形。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3. 学生观察并思考。
第三环节:讨论与合作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地形进行讨论。
2. 教师:现在,请你们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你们选择的地形。你们可以讨论这个地形的特点、地理位置、对人类活动的影
(名师整理)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优秀教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时在教材第27—32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他们所在的大洲。
4、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过程与方法
分成四人一组,合作制作地形模型,开动脑筋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各种地形模型。在制作模型时,自觉地反复去看书,认真领会地形模型不同地区的特征,根据其特征发挥无限想象,激活思维,再按一定比例缩小画出等高线示意图。欣喜地观赏自己的作品时,用心去感受学习的乐趣。事先预习,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在对家乡的地形的调
查过程中注意关注家乡,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自制地形模型的过程中,了解到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要学会发现、认识、比较、判断。
2.通过调查家乡的地形特征培养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辨别地势高低;根据等高线疏密辨别坡度陡缓。
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的各种基本形态。
教学突破
本节教学内容以认知地形图为中心,容量大,而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即地形图与实际的地表形态之间的联系仅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和几幅图片不易形成空间思维,不能很快地认识和运用地图。所以,通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自制地形模型的活动,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非常形象、直观,对地表形态的图示比课本上的插图更明确,把各种地形的实际形状与地形图紧密联系在一起分析,便于低年龄的七年级学生理解接受,不仅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同时还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第二章第三节(2)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对照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理解它在使用时的优点及如何使用、阅读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预习导学】
三、学看地形图
。
。
3.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
【合作研讨】
学习活动一:等高线地形图
1、(1)请结合上图谈谈等高线地形图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2)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该如何确定等高距?课本P31图2—44中的等高距是多少?
(3)合作学习:在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说明此处坡度较,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说明
此处坡度较。
2、常见地形的判断。
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心高,四周低。表示
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是_____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表示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表示
自主探究如果某侧山体越来越陡,最后成为陡崖,则相应的等高线将会如何变化?
。
温馨提示:在区别山脊和山谷时,也可利用水的流向
来判断。水总是由海拔高的地方流到海拔低的地方,但注
意画流水线时要垂直于等高线画。向两侧流的是山脊(如
图A),向中部汇集的是山谷(如图B)。
学习活动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请结合课本P31页图2—41,判断下列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
绿色表示______;蓝色表示______;黄色表示______;褐色表示______;白色表示______。【当堂检测】
1. 有关地图知识的叙述,正确的说法是
A.等高线闭合的地区,标高内大外小为盆地
(名师整理)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优秀教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并能在相关图中识别。
2、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比较陆地五种地形的基本特点。
3、说出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图中准确指出最
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所在位置。
4、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上说出各地形类型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看图求知的好习惯。
2、通过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掌握世界地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对地理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比较陆地五种地形的基本特点。
2、说出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图中准确指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所在位置。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等
学法指导:读图、速读、做笔记等
一、激情导入:(2分钟)
教师展示几幅图片: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也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了解世界的地形。
二、讲授新内容:(35分钟)
教师讲述:地表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我们总称为地形。谈到地形,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有关地形高低的名词:海拔和绝对高度。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33页“活动”,并完成后面练习题。(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两个概念并巩固练习)(5分钟)
承转: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教师讲述并展示图片)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34页并完成表格“(教师投影表格)(20分钟)
2.3世界的地形臧超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类型及其特点、海底地形类型、代表性的地形区
重点和难点
重点:海拔与相对高度、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难点:陆地基本地形类型的特点
课前检测
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和
___ ___所组成的经线圈。
(2)写出下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的名称
①②③
④⑤⑥
⑦。
(3)④⑤两洲的分界线是山脉、河、大高加索山脉和海峡。
③⑤两洲的分界线是运河。
①②两洲的分界线是运河。
⑤①两洲的分界线是海峡。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一】
1、海拔与相对高度:
算一算:
(1)计算A地的海拔。
(2)计算AC的相对高度。
(3)计算AF的相对高度。
【小组合作一】
2、陆地地形的类型及其特点:
相同点不同点
海拔较低,一般在米以下平原
地表起伏。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米以上,边缘比较。
山地
海拔较高,海拔在米以上,坡度,沟谷。
地表。
丘陵海拔在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米。
盆地四周,中部。
对比以下简图分析,分别表示什么地形?
【自主学习二】
3、世界上两大山脉带分别为:
①环山脉带:(主要包括太平洋东岸的山系:由北美洲的山脉和南美洲的山脉组成)。
②横贯和的山脉带:(向东西方向延伸,主要包括山脉、山脉、山脉)。
【小组合作二】
4、世界地形之最:
A.世界最高的高原:是我国的。
B.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南美洲的。
C.世界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
D.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南美洲的。
E.世界最高的山脉:是亚洲的。
F.世界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
巩固练习:在下面世界地图中填写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导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重点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预习导学
1、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丘陵和五种基本类型。
2、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
直距离,叫做。
3、山脉分布的两大地带:
(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A、太平洋东岸的_______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_____山脉和南美洲的_____山脉组成。B、太平洋西岸山脉带。
(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由_________山脉、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山脉组成。
4、海底的地形由、、、、大洋中脊组成。坡
度最低缓的是,最深的地方是,经常有火山活动,且成为大洋新海底的地方是。
合作探究与分组展示
1、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海底地形由大洋边缘到大洋中部的分布规律怎样?
3、世界地形之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平原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高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高原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盆地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山脉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位于洋的海沟。
4、我们的家乡属于什么地形?
课堂检测
1、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起伏较小的地形是()
A、山地
B、平原
C、高原
D、丘陵
2、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境的地形是()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3、大洋底部面积最广大的是()
A、大陆架
B、大陆坡
C、大洋中脊
D、洋盆
4、纵贯南北美洲的高大山系()
A、喜马拉雅山系
B、阿尔卑斯山系
C、科迪勒拉山系
D、太行山脉
5、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陆架
B、大洋最深的地方是海盆
C、大陆架一般深度不超过200米
D、海沟位于大洋中部
6、在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这是
哪种地形区()
A、海沟
B、洋盆
C、海岭
D、大陆架
7、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的相对高度是()
A 、10380米 B、1532米 C 、7320 D 、8380米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
2、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3、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4、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两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预习导学
1、在彩色地图上,一般用色表示陆地,色表示水域。
2、在不同的等高线或等深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绘制成的地形图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底的。
3、一般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反之,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问题探究
1、如何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用等高线和等深线可以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用等高线地形图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是等高线;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是等深线。
2、山顶、盆地、山脊和山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读?
山顶:高度最高的等高线闭合的地方。
盆地:陆地上最低等高线闭合的地方。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
3、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典型例题精析
读图1,判断:
(1)、图中点A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
A、小于260米
B、大于260米
C、240~260米之间
D、260~280米之间
(2)、从图中( )处登山相对容易
A、B处
B、C处
C、B和C两处都一样容易
D、B和C两处都不容易
(3)、在陆地地形景观中该图所示地形属于 (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丘陵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图中等高距是20米,所以A处的海拔高度是260~280米之间;AB线的等高线稠密,所以坡度较陡,AC线坡度和缓,所以从C处登山容易。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海拔在200米以上,并且地表有一定起伏,所以此处为丘陵。答案:(1)D (2)B (3)D
同类练习:
读图2“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点B的海拔高度最可能是 ( )
A、500米
B、600米
C、550米
D、650米
(2)C处的地形部位是 ( )
图5
A 、山顶
B 、山脊
C 、山谷
D 、鞍部
(3)图中代表山脊部位的是 ( ) A 、A 处 B 、B 处 C 、C 处 D 、H 处 (4)图中可能有河流发育的地点 ( ) A .A 处 B .B 处. C .J 处 D .H 处 课堂检测
1、 图3中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盆地的是 ( )
2、读图4,图中海拔最高的一点是 ( )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
初一(10)班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 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图(图5)说:“这就是我们要登的山,它比较高,大家要注意”。 3、老师强调图中有一个悬崖,很危险,希望大家上山时注意,请你判断是哪个地方
A 、
B 地 B 、
C 地 C 、
D 地 D 、
E 地 4、老师说:“这次我们登的山比较高。”你从图上可以看出山顶海拔高度是
A 、200米
B 、300米
C 、300米以上400米以下
D 、400米以上500米以下 【课后反馈和能力拓展】
1、在下面四幅等高线图6中,表示山脊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