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草船借箭》课堂教学实录
【精选】草船借箭教学实录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草船借箭教学实录(一):第一课时师:这天我们要学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哪些同学看过《三国演义》?能够是小说,能够是连环画,能够是电视连续剧。
生:(自由举手应答。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看过。
)师:能说说你对诸葛亮的印象吗?生1: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生2:诸葛亮是个很讲情义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十分感激,就帮忙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说得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写尽了诸葛亮的一生。
生3: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学问十分大,被人称为“卧龙先生”。
师:不仅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更知人心。
生4:诸葛亮跟周瑜斗智,最后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
周瑜临死前说:“既生亮,何生瑜?”意思是说,既然生了诸葛亮,又何必生我周瑜。
师:哟!你明白得还真多!当然,周瑜之死不能全怪诸葛亮。
等会儿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生5: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能借东风,会八卦阵,我觉得他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一个人。
师:好!看来大家对诸葛亮都有必须的了解和决定。
这天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诸葛亮。
学《草船借箭》就等于是会会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是吧?生:(齐答)是!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赶紧去见见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读完课文以后,老师请你从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行次,你觉得能够怎样排?明白吗?生:(齐答)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好!读完课文,对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这四个人就应有了大致的印象,是吧?这四个人,如果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样排?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周瑜排第二,曹操排在第三,鲁肃第四。
师: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
有不同意见吗?生2:我觉得鲁肃就应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前面两个不变。
师:哦!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
【精选】草船借箭教学实录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草船借箭教学实录(一):第一课时师:这天我们要学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哪些同学看过《三国演义》?能够是小说,能够是连环画,能够是电视连续剧。
生:(自由举手应答。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看过。
)师:能说说你对诸葛亮的印象吗?生1: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生2:诸葛亮是个很讲情义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十分感激,就帮忙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说得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写尽了诸葛亮的一生。
生3: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学问十分大,被人称为“卧龙先生”。
师:不仅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更知人心。
生4:诸葛亮跟周瑜斗智,最后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
周瑜临死前说:“既生亮,何生瑜?”意思是说,既然生了诸葛亮,又何必生我周瑜。
师:哟!你明白得还真多!当然,周瑜之死不能全怪诸葛亮。
等会儿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生5: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能借东风,会八卦阵,我觉得他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一个人。
师:好!看来大家对诸葛亮都有必须的了解和决定。
这天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诸葛亮。
学《草船借箭》就等于是会会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是吧?生:(齐答)是!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赶紧去见见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读完课文以后,老师请你从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行次,你觉得能够怎样排?明白吗?生:(齐答)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好!读完课文,对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这四个人就应有了大致的印象,是吧?这四个人,如果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样排?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周瑜排第二,曹操排在第三,鲁肃第四。
师: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
有不同意见吗?生2:我觉得鲁肃就应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前面两个不变。
师:哦!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8篇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8篇《草船借箭》教学实录8篇教学实录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通过记录教学过程和细节,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和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教师可以总结和分享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草船借箭》教学实录,希望你喜欢。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精选篇1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3、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汲取胆量和智慧,挑战自我。
【教学重难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复习1、齐读课题。
2、提问:⑴ 主要人物是谁?跟诸葛亮有关系的几个人物是谁?⑵ 这篇文章讲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天气怎样?回来时如何?⑶ 借箭时,船怎样受箭?⑷ 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非常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板书:神机妙算)二、新授1、老师就这些内容(幻灯中提示的课文借箭的因素)让同学们会去思考。
为什么诸葛亮能够神机妙算?你怎样看诸葛亮这个人,老师让同学们感悟诸葛亮其人,准备了吗?2、提出要求:同学们,可以谈上几句,也可以谈上一段,还可以谈上一篇,听到别的同学的发言也可以随时补充,发表自己个人见解。
3、浏览课文,整理思路、内容,准备汇报:4、学生汇报,教师适当予以引导,补充,点拨并板书,随即进行朗读训练:⑴ 诸葛亮和鲁肃笑着说的话。
⑵ 周瑜与诸葛亮,鲁肃与诸葛亮之间的对话。
⑶ 教师引导学生从善知人,知天文,懂地理,巧筹划四方面去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
5、学完课文,你还有哪些发现和见解?6、小结:诸葛亮靠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在谈笑风生中,轻松获得十万支箭。
又不至于和周瑜发生正面冲突,顾全了孙刘联合的大局。
【板书设计】草船借箭知天文神机妙算晓地理能力+自信=成功善之人巧筹划【课后作业】1、必作:自述课文或编课本剧。
2、选作:写一写《小议妒忌》。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精选篇7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精选15篇)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精选15篇)《草船借箭》篇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
课文写谁借箭?生:诸葛亮借箭。
师:诸葛亮跟谁借箭?生:诸葛亮跟曹操借箭。
师:借多少?生:借10万支。
师:他用什么方式借箭?生:利用草船借箭。
师:结果呢?生:大获全胜。
师:谁能把以上的答案连起来说说?生: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10万支箭,获得成功。
生:诸葛亮成功地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10万支箭。
师:我还想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板书:为何借?生:老师,我认为不是诸葛亮要借箭,而是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
师:噢?你说是周瑜要陷害诸葛亮?有根据吗?大家议一议。
(小组讨论一分钟。
)生:有。
周瑜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可是给诸葛亮的造箭期限长达10天,这与军情紧急自相矛盾。
由此可见,让诸葛亮造箭并不是周瑜的真实目的。
生: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说:“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师:这番话的确使周瑜的害人之心暴露无遗。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生:应该读出阴险的语气。
生:周瑜自以为诸葛亮在劫难逃,因此要读出得意的语气。
师:(抽读、范读、齐读)我明白了。
周瑜要诸葛亮10天造好10万支箭,不是他的目的,而是──生:而是陷害诸葛亮的借口。
生:周瑜为什么要陷害他?生: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师:(板书“妒忌”)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曾质问苍天:既生瑜,何生亮啊!“妒忌”是什意思?生:老师,我查过词典,妒忌的意思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师:这是背词典里的解释。
能说说在句子中的意思吗?生:诸葛亮神机妙算,本事比周瑜大,周瑜心里怨恨他。
师:造箭是假,害人是真。
可是,聪明能干的诸葛亮为什么还要自投罗网?生:周瑜说“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没有退路了。
师:明明是火坑啊,诸葛亮就敢往里边跳?生:因为诸葛亮已经胸有成竹了。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通用14篇)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通用14篇)《草船借箭》教学案例(通用14篇)《草船借箭》教学案例篇1【教材分析】《草船借箭》一课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的。
讲的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胜利。
在事实面前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干胜过自己。
课文赞扬了诸葛亮的才能和广阔的胸怀。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委托”、“轻易”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的脉络及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3、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4、能把课文的内容编成课本剧。
5、重点、难点: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及其实质,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之所在及其原因。
【教学构想】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草船借箭》一课,课文篇幅长,距离学生实际生活的年代很远。
所表达的中心较难领会的特点,教学时按“学前备课──激发兴趣──质疑讨论,自主学习──课中表演──课后阅读”的构想进行。
质疑讨论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课时。
当学生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教师启发学生针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和较浅显的问题进行质疑,训练学生探索性思维。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时教师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后,诱导他们围绕“诸葛亮神机妙算、具有非凡的才干和广阔的胸怀”这一中心有顺序地质疑,即抓重点词、中心词进行思维辐射,理解课文。
在学习总结全文之后,再次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质疑,提高学习质量。
这样,能充分地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既能在课内又能在课外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课前自读课文,查资料或请教。
《三国演义》的是谁?“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代表人物是谁?诸葛亮、周瑜各是哪国大将?又是怎样的人?二、教学目标了解时代背景,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习生字新词。
【精选】草船借箭教学实录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草船借箭教学实录(一):第一课时师:这天我们要学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哪些同学看过《三国演义》?能够是小说,能够是连环画,能够是电视连续剧。
生:(自由举手应答。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看过。
)师:能说说你对诸葛亮的印象吗?生1: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生2:诸葛亮是个很讲情义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十分感激,就帮忙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说得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写尽了诸葛亮的一生。
生3: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学问十分大,被人称为“卧龙先生”。
师:不仅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更知人心。
生4:诸葛亮跟周瑜斗智,最后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
周瑜临死前说:“既生亮,何生瑜?”意思是说,既然生了诸葛亮,又何必生我周瑜。
师:哟!你明白得还真多!当然,周瑜之死不能全怪诸葛亮。
等会儿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生5: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能借东风,会八卦阵,我觉得他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一个人。
师:好!看来大家对诸葛亮都有必须的了解和决定。
这天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诸葛亮。
学《草船借箭》就等于是会会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是吧?生:(齐答)是!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赶紧去见见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读完课文以后,老师请你从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行次,你觉得能够怎样排?明白吗?生:(齐答)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好!读完课文,对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这四个人就应有了大致的印象,是吧?这四个人,如果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样排?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周瑜排第二,曹操排在第三,鲁肃第四。
师: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
有不同意见吗?生2:我觉得鲁肃就应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前面两个不变。
师:哦!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
2023最新-《草船借箭》教学案例【优秀9篇】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优秀9篇】《三国演义》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去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这就是他的一个写作特点,那周瑜为了让诸葛亮造箭都说了什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草船借箭》教学案例【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篇一教学要求: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周瑜的心胸狭窄。
3、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介绍背景。
1、揭题。
2、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写的是东汉末年的事。
(幻灯演示“三国演义罗贯中”)3、谁知道这三国指的是哪三国?三国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出示幻灯: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孙权、刘备联合对付曹操的时候。
二、检查预习。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板书: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国的?什么身份?教学:都督(dū)三、初读课文。
1、草船借箭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试着用几句话简单说说。
2、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文中的诸葛亮和周瑜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分别用上书中的一个词来评价吗?)板书:妒忌神机妙算(理解这两个词)四、细读课文。
(一)过渡:草船借箭这件事从开始到结束哪些地方充分地表现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只要我们认真读课文,想象当时的情境,就能处处体会到他俩各自不同的个性,做到真正理解人物。
(二)讲读第一段。
1、我们先来看故事的开头,周瑜和诸葛亮商议与曹军水上作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板书:议)2、在这场讨论中,周瑜有意要为难诸葛亮,默读ξ1-2,找找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诸葛亮知道周瑜的心思吗?你怎么知道?教学:惩chéng罚fá4、小结:故事一开始,在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下陷阱,步步紧逼;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场面,想象两人对话时的神态。
2023年《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2023年《草船借箭》课堂实录草船借箭课堂实录【一】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上课前老师请杨济清同学给大家讲个故事,仔细听哦,看谁能听出她讲的是什么故事?(生完整连贯地讲故事)生:这是“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师:你听得真仔细!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是——(生齐答)诸葛亮和周瑜!根据你对这两个人物的了解,你想如何来评价他们?生:周瑜心胸狭窄、小肚鸡肠。
师:这两个词用得真好!生:周瑜妒忌心强,但据我了解他也是个才华横溢、英俊潇洒的人。
师:你能一分为二地评价一个人物,很好!生: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智者的化身。
生:他智慧超群、精明能干。
生: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师:看来大家对这两个人物的了解还真不少,你知道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哪本古典文学名著吗?生齐答:《三国演义》!2、师:对!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又一个精彩故事。
(板书:草船借箭)你想怎样读这个课题?生:我想重读“借”这个字,这样可以强调是诸葛亮在向曹操“借箭”。
师:体会得非常到位!那你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读课题吧!(生读)师:同学们,题目是一篇__的“文眼”,我们常常可以从__的题目洞悉它的中心内容,读课题时你完全可以带上自己的理解,大家也来试着读读课题吧!(生齐读)3、师介绍“草船借箭”发生的背景(采用图示,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评析]:通过讲“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初步评价“诸葛亮”“周瑜”两个人物,为学习课文内容做了准备。
指导学生读好课题,为下面体会“借”字的.精妙用法做了铺垫。
此环节意在把课文内容与课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课外资源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由“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自然过渡到“草船借箭”,引入新课水到渠成。
二、初读课文,了解“草船借箭”的经过:1、师: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注意把句子读准确、通顺。
(生认真读文)2、认读词语,师强调“擂鼓”中“擂”(多音字)的读音及“妒忌”中“忌”字的写法。
第5课《草船借箭》(课堂实录)-2021-2022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5课《草船借箭》(课堂实录)-2021-2022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上课之前呢,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最喜欢的名著是什么呢?说一说你们的理由吧!师∶举手最快的同学,快站起来吧。
师∶你说最喜欢的名著作品是《水浒传》,因为里面的人物性格都特别的鲜明,尤其是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片段十分精彩,让你沉浸其中。
师∶你有不同的看法来说说看。
师∶你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你印象深刻,作者海伦失明和失聪后仍然热爱生活的态度令你钦佩不已。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大家不仅说出了情节,还谈到了自己的感受,看来同学们都很会读书!师∶名著作品值得我们去研读,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三国演义》,让我们看看其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
二、初读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同时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师∶好,快开始你们的朗读吧!师∶老师看大家已经坐好了,那现在老师就要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了。
师∶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现在请同学们合上课本,老师已经将本节课的字词整理到PPT上了,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师∶你的眼睛最闪亮,就请你来吧。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5篇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5篇《诫子书》教学实录篇一一、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文章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在讨论交流中做到文从字顺的翻译。
3.联系实际,培养自己勤学立志,宁静修身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重点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尝试翻译课文。
2.在情景朗读中,体会家书中饱含着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难点感悟文中蕴含的修身励志哲理在当今时代的积极意义。
四、学习过程课前交流:培养学生热爱文言文的感情。
导入:结合自己所了解的,谈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
师:诸葛亮不仅是忠诚和智慧的代表,还是善于用智慧教子的父亲。
今天我们就来拜读他在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的一篇《诫子书》。
一、初读——把握节奏读出韵味1.正字音,读通读顺。
2.把握节奏,体会文章的韵律之美。
3.感受句式特点,体会句式工整之美。
二、译读——疏通文意读出意味1.自主学习,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2.质疑问难,全班交流,理解文章的意思。
3.出示不加标点的文章,学生尝试练习句读。
三、悟读——沉入文字读出情味结合背景,指导学生朗读。
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诸葛亮的殷殷期望和这封家信对诸葛瞻产生的深远影响。
四、思读——自我修身读出理味1.从文中选几句话送给自己,说说原因。
2.结合诸葛亮的一生,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蕴含的哲理。
五、感悟升华总结提升《诫子书》对学生及我们每个人在自我修身及勤学励志方面的积极意义。
结束语:我们对于《诫子书》的学习才刚刚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增加,我们对它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愿同学们用一生的时间去阅读它,践行它!愿同学们爱上经典,爱上文言文!草船借箭教学实录篇二授课时间:20xx年xx月xx日授课地点:xx班教室授课内容:《草船借箭》授课教师:xx老师授课内容: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中,有四部熠熠生辉的长篇小说,它们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优秀8篇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优秀8篇《草船借箭》教学案例篇一【设计理念】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传统以本为本狭隘观念的影响,教师拘泥于教材和既定的教学设计,不敢越雷池一步,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缺乏资源意识,对潜藏于课堂内外各种学习素材、资源的利用率极低。
久而久之,语文课程学习的鲜活源头遭到堵塞。
这种按部就班的简单教学形式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树立大语文观,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把课内与课外、学科内外紧紧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我们周围的语文课程资源。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情内容改写的,故事情节错中复杂。
因此,整合教学资源,对学习本课是十分必要的。
课内外结合,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生活之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机会,广泛利用图书、网络等多种资源,全方位地认识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物形象。
【教材说明】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教学目标】通过搜集资料、交流资料,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加强伙伴间的合作,提高探究能力,扩大学生对草船借箭这一故事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物特征。
【教学过程】(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师:这是什么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这样的问题设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了学习兴趣,使学生一上课就很快投入对课文的关注中。
)生:这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师:(相机调查)在读《草船借箭》之前就对《三国演义》有所了解的同学请举手。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6篇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6篇《草船借箭》课堂实录6篇教学实录是指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将所进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反应等详细记录下来的文本记录。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草船借箭》课堂实录,希望你喜欢。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篇1)【设计理念】“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教《草船借箭》这课,教师不读《三国演义》,特别是第42回至第46回,就很难把课文讲清。
而如果教师不仅自己读,还组织学生读,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思不到的效果。
【设计特色】课内课外结合,自读自悟结合。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课前准备。
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
想一想:1.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是怎样的?2.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他说过哪些要加害诸葛亮的话?3.草船借箭是在什么季节进行的?经过是怎样的?(季节对于草船借箭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二、请学生介绍当时形势。
介绍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三、展开谈话,理解历史背景,学习部分生字新词。
四、阅读全文,分清过程。
1.读全文,将草船借箭这一事件分为几个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
(以学生自己分段、自列段意为主,不强求统一,但要注意纠错,激励学生创造。
教师选取其一作为教例。
)2.借分段的机会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
(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
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
(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六、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
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
(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
(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
【精选】草船借箭教学实录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草船借箭教学实录(一):第一课时师:这天我们要学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哪些同学看过《三国演义》?能够是小说,能够是连环画,能够是电视连续剧。
生:(自由举手应答。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看过。
)师:能说说你对诸葛亮的印象吗?生1: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生2:诸葛亮是个很讲情义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十分感激,就帮忙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说得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写尽了诸葛亮的一生。
生3: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学问十分大,被人称为“卧龙先生”。
师:不仅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更知人心。
生4:诸葛亮跟周瑜斗智,最后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
周瑜临死前说:“既生亮,何生瑜?”意思是说,既然生了诸葛亮,又何必生我周瑜。
师:哟!你明白得还真多!当然,周瑜之死不能全怪诸葛亮。
等会儿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生5: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能借东风,会八卦阵,我觉得他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一个人。
师:好!看来大家对诸葛亮都有必须的了解和决定。
这天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诸葛亮。
学《草船借箭》就等于是会会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是吧?生:(齐答)是!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赶紧去见见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读完课文以后,老师请你从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行次,你觉得能够怎样排?明白吗?生:(齐答)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好!读完课文,对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这四个人就应有了大致的印象,是吧?这四个人,如果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样排?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周瑜排第二,曹操排在第三,鲁肃第四。
师: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
有不同意见吗?生2:我觉得鲁肃就应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前面两个不变。
师:哦!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
【精品范文】2018年草船借箭教学实录5篇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草船借箭教学实录(一):第一课时师:这天我们要学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哪些同学看过《三国演义》?能够是小说,能够是连环画,能够是电视连续剧。
生:(自由举手应答。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看过。
)师:能说说你对诸葛亮的印象吗?生1: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生2:诸葛亮是个很讲情义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十分感激,就帮忙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说得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写尽了诸葛亮的一生。
生3: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学问十分大,被人称为卧龙先生。
师:不仅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更知人心。
生4:诸葛亮跟周瑜斗智,最后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
周瑜临死前说:既生亮,何生瑜?意思是说,既然生了诸葛亮,又何必生我周瑜。
师:哟!你明白得还真多!当然,周瑜之死不能全怪诸葛亮。
等会儿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生5: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能借东风,会八卦阵,我觉得他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一个人。
师:好!看来大家对诸葛亮都有必须的了解和决定。
这天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诸葛亮。
学《草船借箭》就等于是会会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是吧?生:(齐答)是!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赶紧去见见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读完课文以后,老师请你从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行次,你觉得能够怎样排?明白吗?生:(齐答)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好!读完课文,对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这四个人就应有了大致的印象,是吧?这四个人,如果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样排?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周瑜排第二,曹操排在第三,鲁肃第四。
师: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
有不同意见吗?生2:我觉得鲁肃就应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前面两个不变。
师:哦!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5篇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草船借箭教学实录(一):第一课时师:这天我们要学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哪些同学看过《三国演义》?能够是小说,能够是连环画,能够是电视连续剧。
生:(自由举手应答。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看过。
)师:能说说你对诸葛亮的印象吗?生1: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生2:诸葛亮是个很讲情义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十分感激,就帮忙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说得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写尽了诸葛亮的一生。
生3: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学问十分大,被人称为卧龙先生。
师:不仅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更知人心。
生4:诸葛亮跟周瑜斗智,最后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
周瑜临死前说:既生亮,何生瑜?意思是说,既然生了诸葛亮,又何必生我周瑜。
师:哟!你明白得还真多!当然,周瑜之死不能全怪诸葛亮。
等会儿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生5: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能借东风,会八卦阵,我觉得他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一个人。
师:好!看来大家对诸葛亮都有必须的了解和决定。
这天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诸葛亮。
学《草船借箭》就等于是会会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是吧?生:(齐答)是!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赶紧去见见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读完课文以后,老师请你从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行次,你觉得能够怎样排?明白吗?生:(齐答)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好!读完课文,对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这四个人就应有了大致的印象,是吧?这四个人,如果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样排?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周瑜排第二,曹操排在第三,鲁肃第四。
师: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
有不同意见吗?生2:我觉得鲁肃就应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前面两个不变。
师:哦!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
【精选】草船借箭教学实录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草船借箭教学实录(一):第一课时师:这天我们要学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哪些同学看过《三国演义》?能够是小说,能够是连环画,能够是电视连续剧。
生:(自由举手应答。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看过。
)师:能说说你对诸葛亮的印象吗?生1: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生2:诸葛亮是个很讲情义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十分感激,就帮忙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说得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写尽了诸葛亮的一生。
生3: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学问十分大,被人称为“卧龙先生”。
师:不仅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更知人心。
生4:诸葛亮跟周瑜斗智,最后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
周瑜临死前说:“既生亮,何生瑜?”意思是说,既然生了诸葛亮,又何必生我周瑜。
师:哟!你明白得还真多!当然,周瑜之死不能全怪诸葛亮。
等会儿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生5: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能借东风,会八卦阵,我觉得他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一个人。
师:好!看来大家对诸葛亮都有必须的了解和决定。
这天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诸葛亮。
学《草船借箭》就等于是会会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是吧?生:(齐答)是!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赶紧去见见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读完课文以后,老师请你从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行次,你觉得能够怎样排?明白吗?生:(齐答)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好!读完课文,对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这四个人就应有了大致的印象,是吧?这四个人,如果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样排?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周瑜排第二,曹操排在第三,鲁肃第四。
师: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
有不同意见吗?生2:我觉得鲁肃就应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前面两个不变。
师:哦!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
【精选】草船借箭教学实录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草船借箭教学实录(一):第一课时师:这天我们要学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哪些同学看过《三国演义》?能够是小说,能够是连环画,能够是电视连续剧。
生:(自由举手应答。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看过。
)师:能说说你对诸葛亮的印象吗?生1: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生2:诸葛亮是个很讲情义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十分感激,就帮忙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说得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写尽了诸葛亮的一生。
生3: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学问十分大,被人称为“卧龙先生”。
师:不仅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更知人心。
生4:诸葛亮跟周瑜斗智,最后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
周瑜临死前说:“既生亮,何生瑜?”意思是说,既然生了诸葛亮,又何必生我周瑜。
师:哟!你明白得还真多!当然,周瑜之死不能全怪诸葛亮。
等会儿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生5: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能借东风,会八卦阵,我觉得他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一个人。
师:好!看来大家对诸葛亮都有必须的了解和决定。
这天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诸葛亮。
学《草船借箭》就等于是会会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是吧?生:(齐答)是!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赶紧去见见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读完课文以后,老师请你从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行次,你觉得能够怎样排?明白吗?生:(齐答)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好!读完课文,对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这四个人就应有了大致的印象,是吧?这四个人,如果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样排?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周瑜排第二,曹操排在第三,鲁肃第四。
师: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
有不同意见吗?生2:我觉得鲁肃就应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前面两个不变。
师:哦!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
【精选】草船借箭教学实录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草船借箭教学实录(一):第一课时师:这天我们要学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哪些同学看过《三国演义》?能够是小说,能够是连环画,能够是电视连续剧。
生:(自由举手应答。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看过。
)师:能说说你对诸葛亮的印象吗?生1: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生2:诸葛亮是个很讲情义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十分感激,就帮忙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说得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写尽了诸葛亮的一生。
生3: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学问十分大,被人称为“卧龙先生”。
师:不仅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更知人心。
生4:诸葛亮跟周瑜斗智,最后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
周瑜临死前说:“既生亮,何生瑜?”意思是说,既然生了诸葛亮,又何必生我周瑜。
师:哟!你明白得还真多!当然,周瑜之死不能全怪诸葛亮。
等会儿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生5: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能借东风,会八卦阵,我觉得他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一个人。
师:好!看来大家对诸葛亮都有必须的了解和决定。
这天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诸葛亮。
学《草船借箭》就等于是会会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是吧?生:(齐答)是!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赶紧去见见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读完课文以后,老师请你从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行次,你觉得能够怎样排?明白吗?生:(齐答)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好!读完课文,对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这四个人就应有了大致的印象,是吧?这四个人,如果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样排?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周瑜排第二,曹操排在第三,鲁肃第四。
师: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
有不同意见吗?生2:我觉得鲁肃就应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前面两个不变。
师:哦!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
【精选】草船借箭教学实录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草船借箭教学实录(一):第一课时师:这天我们要学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哪些同学看过《三国演义》?能够是小说,能够是连环画,能够是电视连续剧。
生:(自由举手应答。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看过。
)师:能说说你对诸葛亮的印象吗?生1: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生2:诸葛亮是个很讲情义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十分感激,就帮忙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说得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写尽了诸葛亮的一生。
生3: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学问十分大,被人称为“卧龙先生”。
师:不仅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更知人心。
生4:诸葛亮跟周瑜斗智,最后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
周瑜临死前说:“既生亮,何生瑜?”意思是说,既然生了诸葛亮,又何必生我周瑜。
师:哟!你明白得还真多!当然,周瑜之死不能全怪诸葛亮。
等会儿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生5: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能借东风,会八卦阵,我觉得他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一个人。
师:好!看来大家对诸葛亮都有必须的了解和决定。
这天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诸葛亮。
学《草船借箭》就等于是会会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是吧?生:(齐答)是!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赶紧去见见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读完课文以后,老师请你从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行次,你觉得能够怎样排?明白吗?生:(齐答)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好!读完课文,对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这四个人就应有了大致的印象,是吧?这四个人,如果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样排?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周瑜排第二,曹操排在第三,鲁肃第四。
师: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
有不同意见吗?生2:我觉得鲁肃就应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前面两个不变。
师:哦!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课堂教学实录老师:同学们好。
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草船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
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碰到读不通的句子多念几遍。
读完以后,老师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名次,你觉得可以怎么排?明白吗?学生: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老师:四个人物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你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么排?学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
老师:好,诸葛亮排第一。
学生1:周瑜排第二。
老师:周瑜第二。
学生1:曹操排在第三。
老师:曹操第三。
学生1:鲁肃第四。
老师:鲁肃第四。
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
有不同意见吗?不一样,有不一样的意见。
好!请你说。
学生2:我觉得鲁肃应该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老师:前面两个没问题。
学生2:前面两个不变。
老师:不变,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
还有不一样的吗?学生3:我觉得诸葛亮应该排第一,曹操排第二,周瑜第三。
老师:噢,周瑜成第三了。
学生3:周瑜排第三,鲁肃排第四。
老师:周瑜第三了,鲁肃还是最笨。
还有吗?还有不一样吗?学生4:我觉得诸葛亮第一。
老师:诸葛亮第一。
学生4:曹操第二。
老师:噢,曹操第二。
学生4:鲁肃第三。
老师:好,鲁肃第三。
噢,周瑜最笨。
哈哈,还有吗?还有不一样吗?学生5:我觉得诸葛亮第一,鲁肃第二。
老师:诸葛亮第一,鲁肃第二。
学生5:周瑜第三,曹操第四。
老师:周瑜第三,曹操最笨。
请坐下。
噢,非常有意思,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每位同学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是吧?尽管答案不同,五种答案,但同学们发现没有,有一点是毫无异议的。
学生:(齐答)诸葛亮排第一。
老师:对,诸葛亮排第一,诸葛亮是最聪明的,是吧?这是同学们读了一遍课文之后取得的共识。
非常好,那么这篇课文写诸葛亮很多地方,现在王老师请你们再仔仔细细读一遍,你觉得这篇课文当中写诸葛亮的谋略和写诸葛亮的智慧,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把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找出来,然后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读出精彩来,明白吗?学生:(大声读课文,寻找写得精彩之处。
教师做现场巡视。
)老师:咱们现在交流一下,你觉得这篇文章当中写诸葛亮的谋略、写诸葛亮的智慧,什么地方最精彩?学生1:我觉得写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在七和八自然段中写得最精彩。
老师:你先把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咱们注意听。
学生1:(朗读课文七、八自然段。
)我觉得七和八自然段,写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写得非常精彩。
老师:体会得不错。
这两段话如果多去读几遍,那可能对你帮助就更大。
谁也觉得这个地方写诸葛亮写得最精彩。
我再叫一个同学读一遍。
学生2:(朗读课文七八自然段。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排开,又叫船上的兵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老师:停!停!鲁肃怎么说?学生:吃惊地说。
老师:再读。
学生2: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老师:(范读)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学生2: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老师:他吃惊了吗?学生:没有。
老师:你们吃惊了吗?学生:没有。
老师:谁能读出吃惊的味道?学生3: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老师:来,请你继续读“鲁肃吃惊地说”。
学生4: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老师:(范读)“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再读。
学生4: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军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停!诸葛亮怎么说?学生:笑着说。
老师:你笑了吗?学生4:没笑。
老师:能笑吗?能笑!来,试一试。
学生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老师:停!停!“曹操下令说”,体会一下,你们自己读一读。
“曹操下令说”,怎么说,自己都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读。
)老师:来,曹操,曹操。
咱们先叫一个女曹操,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学生1: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举妄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老师:活脱活现的女曹操。
稍有一点遗憾,就是不要“轻易出动”,而不是“轻举妄动”,不是这样的。
好的,不错。
来,叫一个男曹操,曹操本来就是男的,注意啊,曹操在营寨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学生2: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老师:真好啊!你继续。
学生3:(朗读接下去的课文。
)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个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一万多个弓弩手一起朝江中放箭,箭象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老师:好。
还有同学觉得别的什么地方,写诸葛亮的谋略、写诸葛亮的智慧是最精彩的?学生4:我觉得最精彩的是第四自然段。
诸葛亮说:“希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三十个兵士,船要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你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老师:这个地方写得最精彩,是吧?可是我觉得,你想象一下,当时诸葛亮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和鲁肃说这番话。
当跟鲁肃说这番话的时候,他已经把什么东西都想好了,然后他在鲁肃面前会表现出一种什么神态?一种什么表情?他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和鲁肃说?再想一想,然后就把自己当作诸葛亮,你来说诸葛亮这段话。
好,我来读鲁肃说的话:“这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能帮你的忙。
”诸葛亮说——学生4:(接读诸葛亮的话)希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三十个兵士,船要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你有十万只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老师:这个诸葛亮年龄比较大,这个诸葛亮年龄比较轻,可都是诸葛亮。
有没有同学觉得别的地方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是最精彩的,还有吗?学生5:第二自然段写诸葛亮的谋略比较精彩,因为他说:“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赶造十万只箭。
”老师:等等,老师请你把第二段话都念一遍,好吗?老师6: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对诸葛亮说:“我们现在就要和曹兵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老师:注意啊,周瑜说这番话的时候,他实际上——学生6:心怀不轨,他很嫉妒诸葛亮,他想用这个造箭的名义把诸葛亮害死。
因为他死前曾说过“既生瑜,何生亮”,所以看的出来非常恨诸葛亮,想利用造箭的借口害死诸葛亮。
老师:对啊,所以说,周瑜说这话的时候一肚子坏水,你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你刚才读得那个周瑜是光明磊落的周瑜,不是心怀鬼胎的周瑜,你得心怀鬼胎呀!试一试,行吗?(老师读开头的话)“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对诸葛亮说——”学生6:“我们现在就要和曹兵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当然是弓箭最好。
”“先生和我想得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赶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辞。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说:“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老师:注意!诸葛亮这个时候说,他想到的是什么?学生7:他想到了肯定周瑜是使的鬼计,干脆就将计就计。
老师:想到将计就计,他还想到了什么?学生8:想到周瑜肯定要给他出难题,十天造十万支箭肯定是比登天还难。
老师:比登天还难,他想到了周瑜要害他,是吧?他还想到什么?学生9:我首先和他一样,而且我知道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他曾经想到了大概他已经观象过,也可能预先想到周瑜会用这个箭来威胁他,骗他。
所以他肯定会先观一观天象。
因为一般大雾天,他们不敢出来跟你打,他肯定会用一些箭来射你,所以,他想到再过三天就有一场特别特别大的雾,最后他才想到借箭这回事。
老师:尽管诸葛亮想到周瑜想要害他,尽管诸葛亮想到了三天后这场大雾,将计就计把这十万支箭造好,尽管诸葛亮想了很多,但是我就觉得很奇怪,诸葛亮为什么不推托、不推辞呢?明明知道周瑜要害我,要我的身家性命,我干嘛还要替他借十万支箭呢?学生1:我觉得诸葛亮想,既然你想害我,我就将计就计,我就和你斗智。
老师:他是想跟周瑜斗斗智。
学生2:我想是这样,周瑜就是想专门找一个难题难倒诸葛亮,如果你要是不去借箭的话,正好中了人家圈套,就证明周瑜比诸葛亮强。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诸葛亮是谁的军师?学生:刘备。
老师:周瑜是谁的都督。
学生:孙权。
老师:刘备和孙权可是两家呀,为什么他们现在——学生3:因为魏军当时非常强大,诸葛亮提出要东吴和蜀汉相联盟,来攻打魏军,这样才能获得胜利。
因为这个时候需要箭,诸葛亮使计,如果把魏军的箭由我来使的话,魏军的兵力就会大大减弱,而我军的兵力会大大增加,那我们就可以用箭和他们相对抗,这样的就可以使刘备的蜀汉、孙权的东吴取得胜利。
老师:你讲的道理是对的,孙刘两家来联合抗曹,才可能战胜曹操。
但是有一个小小的错误,指出来你不生气吧?那时三国还没有建立,东吴、蜀国、魏国还没有建立,孙权和刘备还是各地的一方霸主。
请你继续读,诸葛亮说——学生3:既然要交战。
老师:既然就要交战。
学生3:“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能够造好。
”诸葛亮说:“只需三天。
”周瑜说:“军师你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立好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罚。
”老师:甘受惩罚。
学生3: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兵士到江边去取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走了。
老师: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好的,请坐。
我们每一个同学对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都有自己独特地体会,都有自己独特地理解。
有的同学认为前面写得最精彩,有的同学认为中间写得最精彩,也有的同学认为后面写得最精彩。
其实这些都不要紧,只要我们深入到课文中的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我们就能够感觉到这篇课文每一段话、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在传神地写着诸葛亮的谋略、诸葛亮的智慧。
这篇课文老师读了二十五遍了,但是尽管读了二十五遍,我还是有一个问题没搞清楚,我想来想去没有明白,我甚至想到我是不是应该去问一下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已经不在了,你们想知道困扰王老师的这个问题吗?学生:(齐答)想!老师:王老师在想啊,诸葛亮说:“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