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管理分类指导主要指标框架
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与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与管理系统方案设计第一章:项目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范围 (3)第二章:需求分析 (3)2.1 功能需求 (3)2.2 用户需求 (4)2.3 技术需求 (4)第三章:设计原则 (5)3.1 安全性原则 (5)3.2 可行性原则 (5)3.3 高效性原则 (5)3.4 扩展性原则 (5)第四章:系统架构设计 (6)4.1 系统总体架构 (6)4.2 系统模块设计 (6)4.3 系统硬件设计 (7)第五章:数据库设计 (7)5.1 数据库需求分析 (7)5.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7)5.3 数据库安全性设计 (8)第六章:功能模块设计 (8)6.1 用户管理模块 (8)6.1.1 用户注册与登录 (8)6.1.2 用户信息管理 (8)6.1.3 用户权限控制 (8)6.2 设施管理模块 (9)6.2.1 设施信息录入与查询 (9)6.2.2 设施预约与使用 (9)6.2.3 设施维护与管理 (9)6.3 活动管理模块 (9)6.3.1 活动策划与发布 (9)6.3.2 活动报名与审核 (9)6.3.3 活动统计与反馈 (9)6.4 统计分析模块 (9)6.4.1 用户统计分析 (9)6.4.2 设施使用统计分析 (10)6.4.3 活动统计分析 (10)6.4.4 财务统计分析 (10)第七章:系统安全性设计 (10)7.1 网络安全设计 (10)7.2 数据安全设计 (10)7.3 用户权限管理 (11)第八章:系统界面设计 (11)8.1 用户界面设计 (11)8.1.1 设计原则 (11)8.1.2 设计内容 (11)8.2 系统界面设计 (12)8.2.1 系统界面风格 (12)8.2.2 界面布局 (12)8.2.3 界面交互 (12)8.3 界面友好性设计 (12)8.3.1 界面色彩 (12)8.3.2 字体设计 (12)8.3.3 图标设计 (12)8.3.4 动效设计 (12)8.3.5 异常处理 (12)8.3.6 辅助功能 (13)第九章:系统实施与测试 (13)9.1 系统实施 (13)9.1.1 实施准备 (13)9.1.2 实施步骤 (13)9.2 系统测试 (13)9.2.1 测试目的 (13)9.2.2 测试类型 (14)9.2.3 测试流程 (14)9.3 系统优化 (14)9.3.1 优化目标 (14)9.3.2 优化内容 (14)9.3.3 优化流程 (14)第十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5)10.1 项目成果 (15)10.2 项目不足 (15)10.3 项目展望 (15)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日益增强。
《全民健身计划》评估核心指标数据汇总表
附件2:《全民健身计划》评估核心指标数据汇总表填写及支撑材料说明核心指标定义参照《<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试行)》中的“二级指标填写说明”,并需提供相关支撑材料,统一由省级体育部门盖章确认: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由省级体育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社会调查报告,要求体现科学的抽样方法、样本量以及样本构成。
2.《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总体合格达标率:以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中记录的数据为准。
3.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达标率:以各地区教育部门出具的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为准。
4.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本地区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出具本地区体育场地面积数/本地区年鉴公布户籍人口数量。
5.县(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数量及比例:指室内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不设看台),能开展7个以上体育锻炼项目,全天对外开放,专门用于群众健身活动的场所的数量及占本地区县(区)总数的比例。
6.城市街道室内外健身设施数量及比例:指街道小型健身活动中心(室内建筑面积2000平米以下),或向社会开放的多功能运动场所(总面积800平方米以上)的数量及占本地区城市街道总数的比例。
7.农村乡镇体育健身中心数量及比例:指农村乡镇以室内或灯光球场为主的健身设施(含有健身器材和其它场地)的数量及占本地区乡镇总数的比例。
38.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数量及比例:指以一个篮球场、两张乒乓台(可替换其它运动设施)为主的健身场地的数量及占本地区行政村总数的比例。
9.公共体育场馆数量及开放率:指由体育系统管理的、每天开放时间超过6小时的公共体育场馆的数量及占由体育系统管理的公共体育场馆总数的比例。
10.学校体育设施数量及开放率:指在节假日、课余等可利用时间向学生和社区居民开放体育设施的数量及占学校体育场馆总数的比例。
11.县及以上地区体育总会:所有县级以上地区名单、所属体育总会名称、法人、注册时间和主管审批部门。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3)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指政府或相关机构制定的全民健身发展战略的文档,旨在提出健身发展的目标、原则、政策和具体措施。
以下是一份可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1. 宏观目标:制定明确的全民健身发展目标,包括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增加全民参与健身活动的比例等。
同时与国家整体的发展目标相衔接。
2. 政策原则:明确全民健身的政策原则,如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健身活动、推动全民健身的多元化和集约化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自治相结合等。
3. 健身设施建设:加强健身设施的建设,提高设施的质量和数量,确保各地区和各群体都能方便地进行健身锻炼。
4. 健身项目推广:推广各种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项目,包括运动、健身课程、户外活动等,以提高全民健身的多样性。
5. 健身培训和教育:加强健身培训和教育,提高全民健身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培养专业健身教练队伍。
6. 科学健身指导:推动健身指导体系建设,制定科学的健身指导方法和标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安全、有效的健身指导。
7. 环境改善:改善城市和社区的健身环境,创建健康有益的健身氛围,鼓励人们广泛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
8. 加强社会组织和合作: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全民健身事业。
9. 监测和评估机制:建立全民健身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全民健身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和改进。
10. 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健身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健身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水平。
这些仅仅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一部分内容,具体的纲要内容可能因国家、地区、时期和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异。
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工作职责及分工
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组织机构图及工作职责组织机构图场馆中心主任岗位职责一、全面负责场馆中心管理工作;二、接待、安排馆内大型活动;三、配合校保卫处负责场馆安全、消防工作;四、为场馆服务的教辅人员的管理工作;五、检查、督促场馆重大设备和场地的维护与保养;六、体育场馆租借和开放;七、协调与监督物管的管理工作场馆中心副主任岗位职责一、全面负责室内外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工作;二、编制教学、训练器材的添置计划;三、负责开学前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四、场馆设备、器材、家具的报修工作,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五、体育教学、训练器材的出借和入库工作;六、课外俱乐部卡的发放和收费工作;七、校、部举办各种活动所需器材的准备工作。
场馆中心管理员岗位职责一、定期收取各活动场所的门票收入,及时交财务处,并做好财务账目的核对工作;二、馆内合同工管理工作。
包括考勤、安排轮休、月底报考勤表、合同工工资、工作人员加班费的造表等;三、负责定期租用场地的收费工作;四、大型活动的设备保障;五、各校区室内场馆器材的检查维护。
售票房人员岗位职责一、馆各活动场所门票的售出及月卡办理;二、场地的租用、收费工作(定期租订报场馆中心主任处理);三、安排羽毛球活动的场地;四、票房的清洁、卫生工作;五、每月30日核对账目,上交营业款。
乒乓球房管理员岗位职责一、收门票,安排活动场地;二、按时通知活动到时的人员退场;三、开放前检查场地器材,按要求布置好场地;四、禁止活动人员在室内抽烟、乱扔杂物;五、节约用电,随时关闭无人活动区的照明;六、器材损坏及时报管理人员;七、室内的卫生工作;八、场馆中心布置的其它工作。
注:乒乓球房由物业代管篮球馆管理员岗位职责柜台服务员一、按标准收取费用(教职工刷卡在售票房办理);二、篮球馆的电脑操作与管理,及时处理小故障;三、及时报修机械设备的故障;四、检查活动人员鞋袜是否合乎要求;五、及时清理活动区的杂物,每天彻底打扫一次,保持馆内清洁。
全民健身中心分类配置标准
全民健身中心分类配置标准
全民健身中心的分类配置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区县级“七个一”标准:各区县(开发区)建成一个体育场、一个
体育馆、一个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室内、室外体育场地总面积不
低于2000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一
个游泳馆(室内游泳池)、一个国民体质监测站、一个体育公园、一
批健身步道(总里程不低于300千米)。
2. 街镇级“三个一”标准:各乡镇、街道配备一个带看台的灯光篮球
场或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室内、室外体育场地总面积不低于1000
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多功能运动场地、一个小型室内健身房或室内多功能活动室、一套健身器材。
3. 村级“三个一”标准:每个行政村配备一个室外篮球场、一个室内
多功能活动室(乒乓球或棋牌室)、一套健身器材。
4. 区级健身中心要结合标准体育公园建设,优先选择面积不少于10
万平方米的市内公园绿地进行改建,以运动健身功能为主,兼具文化、生活服务等功能,室内面积不少于1万平方米,运动项目场地设置不
少于10种,室外场地面积符合国家体育公园标准。
5. 街道级健身中心要以运动健身功能为主,兼具文化或生活服务功能,室内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运动项目场地设置不少于5种,室外面
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运动项目场地设置不少于5种。
6. 社区级健身中心要以室外运动健身功能为主,灵活嵌入其他服务功
能,室外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运动项目场地设置不少于3种。
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管理制度
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全民健身政策,加强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的管理,提高社会公众的健康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的管理工作,包括公共体育场所、体育馆、运动场所、健身房等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
三、管理机构1. 健身设施管理委员会:设立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管理委员会,负责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的建设规划、管理监督、运营推广等工作。
2. 健身设施管理部门:由地方政府设立责任单位,负责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的具体管理运营工作。
3. 健身设施管理员:负责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的日常管理运营工作。
四、设施建设1. 健身设施建设项目需符合国家规划和政策要求,进行前期规划、设计、招投标等程序,并按照相关标准建设,保证设施完好、安全、环保。
2. 健身设施建设项目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紧急救援设施等,确保用户运动安全。
3. 健身设施建设项目应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设施,方便残障人士使用。
五、设施管理1. 健身设施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全民健身工程设施进行维护检修,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健身设施管理部门应制定详细的设施使用规定和维护保养制度,加强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3. 健身设施管理员应对使用者进行安全提示和指导,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4. 健身设施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设施文明使用宣传活动,引导市民文明健身。
六、设施监督1. 健身设施管理部门应设置监督检查组织,定期对全民健身工程设施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
2. 对于发现的设施安全隐患、管理问题等,应及时报告并进行整改处理,确保设施运行安全。
3. 健身设施管理委员会应定期汇总全市健身设施的管理情况,对健身设施的建设、运营等进行评估和改进。
七、设施推广1. 健身设施管理部门应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社会公众宣传健身知识和设施使用方法,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
2. 健身设施管理委员会应加强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开展健身活动和培训,提高市民健身意识和水平。
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促进全民健身,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加快健康中国建设步伐,我们制定了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建设更多
的全民健身中心,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健身场所和服务,推动全
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首先,我们将加大对全民健身中心的投入力度。
通过政府资金
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大对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投入,确保
中心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
其次,我们将推动全民健身中心的多样化发展。
除了传统的健
身器材和运动场地外,我们还将引入各种新型健身设施和项目,如
瑜伽馆、游泳馆、攀岩馆等,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同时,我们将加强对全民健身中心的管理和运营。
建立健全全
民健身中心的管理体系,加强对中心的日常运营和维护,确保中心
设施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另外,我们还将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通过举办各类健身比赛、健身培训、健身讲座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健身运动,
增强全民健身意识。
最后,我们将加强对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向社会公众介绍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情况和
健身活动,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总之,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力推动
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促进全民健康,为建设
健康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支持和参与全民健
身中心建设,让健康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让全民健身成为社会
的共同追求。
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建设方案
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项目建设方案1、设计思想及原则“某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设计将坚持综合性、多功能的设计思想,其设计定位为:规模较大、功能较齐、档次较高、面向大众。
在设计中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经济适用,建出特色,服务群众的原则。
在整体设计、空间布局、功能设计、内部设施配套上具有超前意识。
在项目建成后,在软件配套服务上应具有如下功能:提供健身设施服务,健身指导服务,竞赛活动服务,健身组织服务,体质测试服务,健身教育服务以及娱乐休闲服务。
(一)全民健身功能和活动项目较多,平面尺寸和空间高度(层高)要求多种多样,而且在今后还可能增加新的运动项目。
因此健身活动中心设计不仅要满足现行运动项目的要求,还要适应今后运动需求的变化,即既要考虑现实的要求又要兼顾今后的发展,为此在平面布局中把对平面尺寸要求大和层高要求高的运动项目(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与对平面尺寸和层高无特别要求的小球及其它运动项目(如乒乓球、台球、击剑、棋艺)等,分别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了能互换互用的灵活空间,以确保场馆使用的综合性、多功能性及工程设计的经济合理性。
(二)在建筑平面和空间组合上将为节约用地,具有各种不同空间要求的健身用房组合在一栋多层、有大小空间的健身综合楼内。
以球类(篮球、排球、排球、羽毛球、网球)为“主体”。
将乒乓球、台球、飞镖、射箭、击剑、轮滑、跆拳道、棋牌、健美健身、会议、办公室、卫生间、体质测试中心(90平方米)等小空间用房组合成转角平面“附体”。
由于室外场地面积紧张,故将二个室外网球场布置在综合楼屋面上,可设置200个以上观众席,并能正常进行比赛。
(三)室外场地按照平面尺寸要求,均布置为南北朝向。
除已建的6个网球场外,还布置了4个门球场。
(四)总平面布局上为了节约工程造价和结构基础的安全合理,将综合楼的地基避开地下“八一隧道”位置,布置在地基较好的地段上。
而把室外网球、门球、攀岩场地布置在隧道位置地段上。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
各镇人民政府:为加强对我县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发〔1995〕14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全民健身设施是指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由各级政府财政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和其他资金在全市各类公共场所建设并向市民开放的体育健身设施。
二、各镇人民政府要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当地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整体规划,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本地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县文化体育局负责本行政区全民健身设施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作为全民健身设施的受益单位和产权单位,负责工程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工作要求1、由县文化体育局根据辖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需要提出建设计划,确定建设项目,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建设。
建设项目选址如涉及土地、规划、园林绿化等部门,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协调。
2、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工程的施工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工程建设规定执行。
施工前,必须与施工单位签订合法有效的建设施工合同,并与器材供应厂家签订安全质量、售后服务、使用保险等合同。
施工时,要严格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所使用的健身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要求。
严禁未经检测评审、核价、保险的健身器材用作全民健身设施。
3、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标准执行,县文化体育局应当加强对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依法责令限期改正。
4、县文化体育局应会同建设、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对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质量、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
四、全民健身设施的使用和管理规定1、全民健身设施必须向社会开放。
各地要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充分发挥全民健身设施的效益。
县文化体育局要定期对全民健身设施管理人员和志愿者进行管理知识及技能培训。
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要积极宣传科学健身知识,推广科学健身方法,以促进市民群众身体素质的提高。
海南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标准
海南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标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全民健身已经成为
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满足人们对健身的需求,海南
省政府决定建设全民健身中心,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健身服务。
本文将从场馆设施、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方面,详细介绍海南全民
健身中心建设标准。
一、场馆设施
全民健身中心是为广大市民提供健身服务的场所,因此场馆设施的完
善程度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健身体验。
海南全民健身中心应该配备有室
内游泳池、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篮球场、健身房等多种健身设施,
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此外,场馆内应该配备有更衣室、淋浴房、
休息区等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二、人员配备
全民健身中心的人员配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海南全民健身中心应
该配备有专业的健身教练、游泳教练、羽毛球教练、乒乓球教练、篮
球教练等多种教练,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此外,还应该配备有专
业的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为市民提供健康咨询和急救服务。
三、管理制度
全民健身中心的管理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海南全民健身中心应
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场馆使用规定、健身器材维护规定、教
练管理规定等。
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应急预案、安全检查等,确保市民在健身过程中的安全。
总之,海南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标准应该从场馆设施、人员配备、管理
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以满足市民对健身的需求。
希望海南全民
健身中心能够建设得更加完善,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健身服务。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一、设施建设1.1 市场需求分析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前,需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了解当地人群的健身需求,包括年龄、性别、健身习惯等因素。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市场调研等方式进行,得到数据后,可以针对性地制定建设计划。
1.2 设施选型根据市场需求数据,选择适合当地人群的健身设施,如有氧设备、力量器械、瑜伽垫等,同时也要考虑设施的品牌、质量、安全性等因素。
1.3 建设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设施选型,进一步制定建设规划,包括场地选址、设施布局、场地规划等。
建设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场地的周边环境、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
1.4 资金预算建设全民健身设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需要制定详细的预算方案,包括设备采购、租赁或购买场地、人员招聘等费用。
同时,也需要考虑运营成本等因素。
1.5 建设合规在建设时需要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城市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设施的安全性,同时也需要符合环保要求。
二、设施管理2.1 管理人员招聘健身设施管理需要专业的人员组成,包括设施管理人员、健身教练等。
需要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和招聘计划。
2.2 健身指导服务针对场馆内的健身器材设备,提供专业的健身指导服务,设计健身方案,并及时解答健身者的疑问,营造良好的健身环境。
2.3 设施维护保养定期对设备及场馆进行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和场馆安全性能,确保设施运营的高效和稳定。
2.4 计费方式需要制定收费标准,同时,也需要制定不同的计费方式,以适应不同的客户群。
如可以按次消费、会员制度等不同方式。
2.5 宣传推广需要制定详细的宣传方案,并积极推广,如制定传单、海报,通过微信、微博、小程序等推广渠道宣传,提高健身设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全民健身设施的优势3.1 促进社区和谐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可以促进社区和谐,增加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
3.2 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健身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好方法。
健身俱乐部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布局
健身俱乐部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布局1.1健身俱乐部管理的组织结构由于健身俱乐部的公司体系、面积大小、可设项目不同,其内部的组织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下是本健身俱乐部的组织结构(见图1-1)。
下面将会对一线服务部门的内容进行介绍,作为健身俱乐部从业人员上岗前的基础培训。
1.2健身俱乐部的布局健身俱乐部区域大致分为:接待休息区、训练区、更衣区、运动康复区和办公区。
1.接待休息区(1)前台。
(2)水吧、卖品部。
(3)会员休息阅读区。
2.训练区(1)心肺训练区。
配置跑步机、椭圆仪(运转机)、划船机、功率自行车、台阶器。
(2)等重量器械区。
配置单功能训练器。
(3)自由重量器械区。
配置哑铃、杠铃、卧推架等。
(4)拉伸区。
配置用于拉伸训练的器械和开阔的场地。
(5)有氧操房。
开设各类团体课程.如健美操、踏板、街舞等。
(6)动感单车房,开设集体的单车课程。
(7)瑜伽房。
分为常温的和可以控制温度的热瑜伽房。
(8)亚健康测试区。
进行体质检测。
3.更衣区(1)淋浴更衣区。
分为理容、更衣、卫生间、淋浴。
(2)公共卫生间。
部分健身俱乐部在训练区设立独立的卫生间。
(3)员工休息区。
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带淋浴的员工休息区或仅供就餐的员工休息区。
4.办公区(1)销售办公室。
(2)教练办公室。
(3)运营办公室。
(4)店长办公室。
(5)财务办公室。
(6)库房。
健身基础知识1.1健康的定义过去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就是指身体的无病状态.只要身体没有疾病就称为健康。
20世纪80年代中期。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重新进行了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定义了四维健康概念,即“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同时,世界卫生组织据此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
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
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全民文化体育健身活动中心项目建议教学教材
全民文化体育健身活动中心项目建议书第一章概述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长岭县全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工程(二)项目单位(三)项目建设地点老县委路南(四)建设规模与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40000平方米,活动中心大楼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广场铺装2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3000平方米,体育娱乐设施场地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建设保龄球馆5个、羽毛球馆10个、乒乓球室10个、台球室10个、棋牌室5个、体测医务室1个、培训室1个、旱冰场1个、残疾人活动室1个、多功能活动厅(举办报告会、舞会、文艺演出、召开大型会议等综合利用的活动场所)1个,配套设施用房等。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亿元,资金来源采取地方自筹和申请省里政策支持解决。
(六)项目建设周期本项目周期为24个月,自2012年2月编制报告之日起至2013年10月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二、编制依据1.《国家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国家“十二五”文化发展纲要》;3.《长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长岭县“十二五”时期文化体育发展规划》;5.《长岭县“十二五”城市发展规划》。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背景长岭县位于吉林省西部,松原市西南部,幅员5728.4平方公里,全县辖10个乡,12个镇、4个园区和6个国营农林场,233个行政村,总人口64万人。
其中县城人口1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75。
现有1个体育场,用于召开全县体育运动会使用。
除此以外,全县没有一个占地面积较大的,可供健身、锻炼、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大型公共场所。
随着近年来创建“三城”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县城人口不断增多,人们的需求日益提高,因此城市功能的有待完善也日益表现出来,特别是县城综合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项目亟待建设。
在快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中,人民群众对文化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强,集中反映在当地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的不断升温和入驻企业对文化体育配套设施需求的日益迫切。
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设施配建标准
附件4: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设施配建标准一、体育活动项目应至少能够长期开展5个体育活动项目。
二、建筑面积1500-2000m2。
三、体育场地设施,至少具备下列中的5项。
1、室内乒乓球室a)至少应有4片场地;b)应配备球台、球网。
2、室内器械健身房a)心肺练习器(跑步机、健身车等)不少于5台;b)应有适量的哑铃、杠铃等力量练习器。
3、室内棋牌室a)至少应有4xx棋牌桌;b)场地应干净整洁。
4、室内台球厅a)至少应有2xx桌;b)宜在桌台正上方布置照明设备,设置暖光源。
5、室内羽毛球场地a)应有2片标准羽毛球场地;b)应配备球网、球柱;c)场地线应清晰、易于识别。
6、室内健身操房a)体育场地面积不应少于60 m2;b)地面应为地毯、塑胶材料或木地板,地面平坦;c)应有壁镜;1d)应照明良好;e)应有音响设备;f)软垫应不少于10套;g)应开设至少2种不同内容的集体健身课程。
7、室外羽毛球场地(篮羽排共用)a)应有2片标准羽毛球场地;b)场地线应清晰,易于识别。
8、室外乒乓球场地a)应配备4片场地;b)乒乓球台摆放合理。
9、室外门球场地a)应有2片场地;b)场地应平整,无破损。
10、健身路径设施a)器材数量应达到10件以上;b)运动站应配有使用说明,标明适合使用的人群及锻炼方法。
11、室内或室外小型游泳场地a)面积约150-300 m2;b)游泳场地应符合国家标准GB19079.1相关要求。
12、室外健身步道1000-2000m健身步道。
13、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的其他受群众欢迎或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场地设施。
四、辅助设施1、应设置接待区(或前台)。
2、应有男女分设的卫生间。
2。
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标准
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标准
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标准
《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标准》是针对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的规范性文件,旨在为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提供行业指导,以保证建成的全民健身中心达到健身服务、设施设备、安全卫生、环境卫生、服务质量等方面安全、舒适、统一的标准。
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应具备完善的场地设施,确保其面积符合要求,确保健身设施的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完善,符合健身的安全要求,同时确保室内外环境清洁、明亮、舒适。
全民健身中心应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确保其健身服务安全、卫生、舒适,特别是要注重室内空气质量,确保室内空气清洁,防止空气污染。
应严格遵守服务质量标准,要求服务人员热情、负责,以满足客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客户满意度。
为了保证建设的全民健身中心能够及时、高效地提供服务,应重视管理体系的建立,确保其安全、有序运行,并提供必要的维护保养。
以上就是关于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标准的相关内容,旨在为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提供行业指导,以保证建成的全民健身中心达到安全、舒适、统一的标准。
健体中心管理制度
健体中心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健体中心的管理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保障员工和用户的权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组织架构1. 健体中心设立总经理一名,直接负责健体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
2. 健体中心设立各部门,包括前台接待部、健身部、按摩部、美容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
3. 健体中心设立监督部门,负责对健体中心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4. 健体中心设立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健体中心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
5. 健体中心设立客户服务部,负责用户的接待、咨询及投诉处理。
6. 健体中心设立员工培训部,负责对员工进行培训。
三、岗位职责1. 总经理(1) 负责健体中心的整体管理工作。
(2) 制定健体中心的工作计划和年度预算。
(3) 监督各部门的工作情况,确保服务质量。
(4) 负责与相关部门合作,提高健体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前台接待部(1) 负责健体中心的前台服务工作。
(2) 接待用户,提供健体中心的相关信息。
(3) 处理用户的投诉和建议。
3. 健身部(1) 负责健体中心的健身活动安排。
(2) 提供健身指导和培训。
(3) 定期组织健身竞赛和活动。
4. 按摩部(1) 负责健体中心的按摩服务工作。
(2) 提供专业的按摩服务。
(3) 做好按摩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5. 美容部(1) 负责健体中心的美容项目和服务工作。
(2) 提供美容护理服务。
(3) 定期更新美容项目和技术。
6. 财务部(1) 负责健体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
(2) 编制健体中心的财务预算和报表。
(3) 监督健体中心的资金使用情况。
7. 人力资源部(1) 负责健体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 管理员工的招聘、培训和考核工作。
(3) 维护员工的权益和福利。
8. 监督部(1) 负责对健体中心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2) 提出改进建议和建议。
(3) 监督健体中心的财务管理情况。
9. 质量管理部(1) 负责对健体中心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
全民健身机构等级评价体系构建与评估
全民健身机构等级评价体系构建与评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全民健身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种时尚与趋势。
为了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建立全民健身机构等级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全民健身机构等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估方法。
首先,全民健身机构等级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明确评价的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全民健身的多个方面,包括设施设备、人员素质、服务质量等。
在设施设备方面,可以评价机构所拥有的运动场馆、器材设备的种类和更新程度;在人员素质方面,可以评价教练员的专业水平、经验和职业道德;在服务质量方面,则需要评价机构提供的便捷性、多样性以及鼓励全民参与的程度等。
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衡量全民健身机构的发展水平。
其次,全民健身机构等级评价体系的评估应具有科学性和公正性。
评估应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确保各个参评机构在同样的条件下接受评估。
评估的过程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专家评审等多种评估方法,获取全面而真实的信息。
同时,评估结果应及时公布,以便全民了解和选择合适的健身机构。
为了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建立专业的评估机构或委员会是必要的。
评估机构应由相关专业人士组成,包括体育学家、公共卫生学家、社会学家、法律专家等,以确保评估的专业性。
评估机构应具备公信力和独立性,不能受到利益集团的干扰。
同时,评估机构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更新评估指标和方法,以适应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需求。
除了评估机构的建立,评估结果的有效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评估结果应该被广泛宣传,以增加公众的知晓度和对于不同等级机构的选择能力。
通过评估结果,公众可以直观地了解各个机构的发展情况和服务质量,并作为选择机构的参考依据。
同时,评估结果也可以为政府部门进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促进全民健身政策的落地实施。
评估结果的有效利用将对于全民健身事业的推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管理分类指导主要指标框架
体育场所服务认证通用技术要求(送审稿)发布实施北京华安联合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目次前言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定义 (3)4 卫生、环境和建筑要求 (4)5 安全要求 (4)6设施设备要求 (6)7服务质量要求 (8)8服务质量保证体系要求 (9)附录:现行体育设施建设国家、行业标准统计 (10)前言按照《体育场所服务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本技术规范作为体育场所申请体育服务认证的依据之一。
本技术规范是在全面、深入研究国内外体育场所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是对GB19079系列标准的支持,同时也是对我国体育场所实行规范化管理的技术依据。
本技术规范由北京华安联合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华安联合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姚国祯、张建军、董浩华、李放、赵英魁、高祺。
体育场所服务认证通用技术要求1 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体育场所实施体育服务认证的通用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向社会开放的体育场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9668 体育馆卫生标准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7093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GB 17498 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 19272 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 22185 体育场馆公共安全通用要求GB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JGJ 31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153 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HAUC 003 体育场所服务保证能力要求3 术语、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场所服务认证通用技术要求(送审稿)发布实施北京华安联合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目次前言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定义 (3)4 卫生、环境和建筑要求 (4)5 安全要求 (4)6设施设备要求 (6)7服务质量要求 (8)8服务质量保证体系要求 (9)附录:现行体育设施建设国家、行业标准统计 (10)前言按照《体育场所服务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本技术规范作为体育场所申请体育服务认证的依据之一。
本技术规范是在全面、深入研究国内外体育场所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是对GB19079系列标准的支持,同时也是对我国体育场所实行规范化管理的技术依据。
本技术规范由北京华安联合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华安联合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姚国祯、张建军、董浩华、李放、赵英魁、高祺。
体育场所服务认证通用技术要求1 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体育场所实施体育服务认证的通用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向社会开放的体育场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9668 体育馆卫生标准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7093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GB 17498 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 19272 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 22185 体育场馆公共安全通用要求GB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JGJ 31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153 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HAUC 003 体育场所服务保证能力要求3 术语、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3.1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的,能满足人们进行体育运动健身休闲、训练、竞赛等活动需要的体育场所。
4 卫生、环境和建筑要求4.1 体育场所内和体育场所周边环境噪音应符合GB3096要求。
4.2 体育场所环境卫生应符合GB9668要求。
4.3 体育场所室内空气应符合GB/T17093要求。
4.4 体育场所内外公共信息符号应符合CB/T10001.1要求,指示用标志应清晰、实用、美观。
4.5 体育场所如采用网架结构,建筑设计应符合GB50017要求。
4.6 体育场所及附属设施的建筑设计应符合JGJ31要求,且应考虑节能要求。
4.7 室内体育场馆照明应符合JGJ153要求。
5 安全保障要求5.1 体育场所的治安、消防、安全管理应达到治安、消防、安全管理部门检查验收合格标准。
5.2 体育场所应有安全保卫监视系统(包括摄像头和监控室)。
5.3 体育场所应有覆盖全场的中、英文双语应急广播系统。
5.4 体育场所体育器材的使用和存放应符合公安、消防安全规定。
5.5 体育场所火灾自动报警器、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及附属设施、防火封堵及其他消防设施应保持使用状态良好。
5.6 体育场所各种电器、机械设备要求5.6.1 各种电器、机械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随时启用;5.6.2 体育场所开放区域内电源线路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接、拉临时用电线路的,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电器设备应当安装漏电和过载保护装置;5.6.3 体育场所变配电室要求5.6.3.1 体育场所变配电室为10KV电压等级且容量在630KVA及其以上的,应安排专人昼夜值班,值班人员应做好值班工作记录;5.6.3.2 体育场所变配电室应设置防止雨、雪和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变配电室的电缆夹层、电缆沟和电缆室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变配电室出入口应设置高度不小于400mm的挡板;5.6.3.3 体育场所变配电室应配备用电设备布置平面分布图、配电线路平面分布图安全技术资料,并悬挂变、配电系统操作模拟图板。
不应存放与变配电室工作无关的物品,并保证变配电室的消防设备、设施完好有效;5.6.3.4 体育场所变配电室应配备高、低压作业工具,劳动防护用具,应急工具等安全用具,并保证使用安全。
5.7 体育场所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要求5.7.1 体育场所应有场所平面示意图及疏散通道指示图;5.7.2 体育场所安全出口的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水平开启,安全出口的宽度不应小于1.4m,两侧1m范围内不应设置、堆放或者悬挂任何物品,安全出口门内门外1.4m范围内不应设踏步,并不应设置门槛;5.7.3 体育场所开放区域内应设置疏散通道,主要疏散通道应直接通向安全出口,宽度不应小于2.4m,辅助疏散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5m;5.7.4 体育场所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楼梯口应设置灯光型疏散指示标志,疏散指示标志应明显、连续,设在安全门的顶部或疏散通道和转角处距地面1m以下的墙面上,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10m,疏散通道应同时设置蓄光型疏散指示标志;5.7.5 体育场所应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重点要害部位和人员密集区域设置应急照明灯,应急照明达到地面的最低照度不应小于0.5lx,断电后连续照明时间不应少于20min;5.7.6 体育场所在开放期间如进行装修、维修、改造等施工,施工区应与开放区隔离,并采取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体育运动场所经营单位应当与施工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安全责任。
5.8 体育场所安全警示要求5.8.1 体育场所应悬挂关于场地、器材和设备的使用说明,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部位、器材和设备上,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5.8.2 体育场所入口处、各体育场地的醒目位置,应设置体育活动人员安全须知。
安全须知除应包括体育活动人员进入体育活动场地的运动安全、场地安全须知外,还应强调关于儿童安全、老年人及残疾人安全方面的内容,以及对过度疲劳、酒后及有疾病症状不宜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进行劝阻等方面的内容;5.8.3 体育场所应有禁烟标志。
5.9 体育场所举办大型活动的要求5.9.1 举办方、体育场所经营单位应签订安全协议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5.9.2 应制定符合规定要求的活动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5.10 体育场所应备有常规急救药品和器械,并摆放于便于取用的明显位置。
5.11 体育场所应有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及安全责任人,从业人员应当熟悉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掌握本岗位的应急救援职责。
5.12 应为前来锻炼者赠送包含人身意外伤害的公共责任保险。
5.13 每天在对外开放前,应对体育场地及器材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非开放时间应安排专职的值班人员。
5.14 体育场所实际容纳的锻炼者人数不应超过最大容纳人数,当接近最大容纳人数或高峰期人员相对聚集时,应采取有效的控制和疏散措施,确保安全。
最大容纳人数应按下列规定计算:—滑冰、轮滑项目人均运动面积,不应小于5m2;—人工游泳场、馆人均水域面积不应低于2.5m2,天然游泳场不应低于4m2;—其它室内运动项目人均运动面积,不应小于4m2;—滑雪、滑板项目人均运动面积,不得小于20m2。
6 设施设备要求6.1 总要求6.1.1 体育场所各功能区应布局合理,应设置接待区、休息区、更衣室、卫生间等辅助设施区域,场地区、辅助设施区域应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布局图;6.1.2 室内体育馆应有空调或通风排气装置,通风良好,各区域温度适宜;6.1.3 体育场所专用设施设备应养护良好,有年检合格标识,确保安全有效;6.1.4 体育场所场地面层应采用环保、先进材料,且平整无破损,无杂物,并应定期维护与保养;6.1.5 室外体育场所应备有遮阳、防雨设备;6.1.6 体育场所设施设备在使用、维护过程应实施环境保护、节能等有效措施。
6.2 体育场地与器材要求6.2.1 体育场所场地设施性能应与其使用功能相一致,并应按照场地使用功能要求对应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体育项目竞赛规则的要求(相关标准见附录);6.2.2 体育场所应配备与所开展体育项目配套的体育器材,并应有产品安全检验出厂合格标识;6.2.3 体育场所体育器材应使用状态良好,整洁卫生,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6.2.4 体育场所体育器材应存放于通风干燥的体育器材存放室(区),摆放整齐,并应有专人负责管理。
6.3 辅助设施要求6.3.1接待区6.3.1.1 接待处应与接待能力相适应,装饰典雅,光线充足;6.3.1.2 应提供接待、问询、预定、电脑结账等服务;6.3.1.3 应至少能用1种外语提供接待服务;6.3.1.4 应有体育场所简介及服务项目宣传品、服务项目价目表、服务规范条例、顾客须知和意见箱;6.3.1.5 应有体育专业指导人员简介、培训项目课程表;6.3.1.6 应配有标准日期、时间显示装置;6.3.1.7 应提供体育器材的租赁服务;6.3.1.8 有会员制形式的体育场所应建立会员电子信息管理系统;6.3.1.9 应有数量与接待能力相适应的会员柜;6.3.1.10 应有为残障人员提供便利的服务;6.3.2 休息区6.3.2.1 应提供沙发、桌椅等;6.3.2.2 应有电视机、报刊、杂志、体育运动技术资料服务;6.3.2.3 应有水吧,供应饮料、食品等;6.3.2.4 应有体育用品销售;6.3.3 更衣室6.3.3.1 应有男女分设的更衣室,地面应使用防滑材料;6.3.3.2 室内通风应良好,地面及所有设施应清洁、无污渍,并配有废物箱;6.3.3.3 应有休息座椅(或条凳)、镜子,如镜面超过1/2墙面大小,边缘应有防护材料包裹;6.3.3.4 应有更衣柜,宜为隔层式,结构牢固,整洁卫生;更衣柜数量与接待能力相匹配,应按高峰期同时接待人数1/3的数量配备;6.3.4 公共卫生间6.3.4.1 应有男女分设的公共卫生间,布局合理,方便使用;6.3.4.2 应配有洗手池、梳妆镜、洗手液、擦手纸巾或自动干手器;6.3.4.3 应有废物桶;6.3.5 淋浴室6.3.5.1 开设综合项目性质的体育场所应有男女分设的淋浴室;6.3.5.2 地面应铺设防滑材料;6.3.5.3 应有良好的无明显噪音的排风系统,整洁卫生;6.3.5.4 喷头数量应与接待能力相适应,水龙头冷热标识清晰;6.3.5.5 应有洗手池和面镜,并配有感应式水龙头;6.3.5.6 开放时间内应持续供应冷热水;6.3.5.7 应有洗浴用品搁物架(台);6.3.6 公共区域6.3.6.1 公共交通便利,交通工具出入方便;6.3.6.2 应有方便的停车条件,且有充足的停车位;6.3.6.3 室内场所走廊地面、墙面应整洁,无障碍物;6.3.6.4 体育场所四周应环境优美、有绿化带;6.3.7 选择项目6.3.7.1 体育场所在以下部分地点设有无障碍的基建、设施(共10项,至少具备4项)a) 体育场所出入口;b) 公共走道;c) 电梯;d) 楼梯;e) 公共卫生间;f) 看台预留轮椅席位;g) 沐浴室;h) 更衣室;i) 标示;j) 盲道;6.3.7.2 体育场所提供其他相关服务(共5项,至少具备2项)a) 有保健按摩理疗服务;b) 有体质测试服务;c) 可使用银行信用卡进行消费结算服务;d) 提供打印、复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