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新疆社 会科 学
20 0 2年 第 2期
和解决这个 问题 ,要研究。可以设想 ,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 , 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
这个 问题 。④ 可 以说 ,x , 同志 关 于 “ ” H 平 两个 大 局 ” 的指 导思 想 和毛 泽 东 同 志正 确 解决 沿海 地
起来并继续发挥优势 , 这是一个大局,内她要顾全这个大局。发展到一定时候沿海多做一些贡献
支持 内地发 展 ,这 也是大 局 ,沿海 也要服 从这个 大 局 。从 “ 五”开 始 ,要更加 重 视支持 内地 的 九
一
段时期内 , 少数民族地区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这
已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也引起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关注和焦虑。我国是一 个统一的多 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千方百计地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 中国各民族共 同发 走
展 、共 同繁 荣之 路 ,是我们 党在 新时期 民族工 作 的基本 方针 。这不 仅是维 护祖 国统 一 、巩 固民族
际出发 ,不断开 拓 进取 ,加 快发 展 自己 ,只有 这 样 ,才能走 出一 条具有 中国特色 的促 进少 数 民族 地 区社会 进步 、民族 团结 、经济 繁荣 的新路 子 。
一
、
加 快少数 民族地 区经济发展 ,走 中国各 民族共 同繁荣之路
由于 自 然的、历史的和现实 的多重原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在
区和内陆地区发展 的论述是一脉相 承的,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毛泽东思想发展和创新的重要 内 容 ,也是新时期促进我 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
深怀爱民之心 恪守为民之责 践行利民之事
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践行利民之事——贵州省织金县茶店乡党委书记张震同志创先争优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在磅礴乌蒙的黔西北山区,在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一位年近40的年轻人,凭着一腔热血,一身正气和求真务实精神,正带领着全乡60多个特别能战斗的干部职工,奋战在106.2平方公里的热土上,用两年的时间使茶店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老百姓称之为“茶店速度”的奇迹,他就是贵州省织金县茶店乡的党委书记张震同志。
两年前,身为织金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的张震同志,临危受命到工作最艰难的茶店乡任职,面临的问题是干部士气急于提振、老百姓急于看到发展的希望、社会急需创造和谐稳定的气氛。
他下乡后,进行了多番调查研究、经过多次深思熟虑,认为茶店经济发展慢、老百姓收入不高的根源还在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做得不扎实,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缺乏号召力和向心力。
必须先理清全乡工作思路,他亲自拟定了党委政府“123456”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两个历史机遇(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机遇,贵州织金经济开发区的机遇);突出三个工作重点(人口与计划生育,政法综治与维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实施);强化以“四力”为抓手(大力建设发展型基层党组织、倾力打造“五朵金花”产业、着力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全力服务织金循环经济新区建设);实施五项战略(工业强乡、文化兴乡、生态美乡、旅游富乡、平安治乡);实现六大目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风转变、改革开放突破、产业发展集聚、民生事业改善、乡容乡貌变化)。
两年来,他一直矢志不渝地追求这个既定的创先争优目标。
在乡镇党委的建设上创先争优。
为建设一个全面实现“五个好”的茶店乡党委,他充分调动全乡21个村、12个工作部门、13名领导、300多个乡村干部和教师、600多名共产党员、3万多群众的积极性都来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收集各方面信息和建议200余条,精心策划如何营造一个“风气要正、干部要干、环境要好、工作要实”的工作氛围:一是决定把全乡21个村划分为三个管理区,设主任和副主任,赋予相应的责权利,改变原有僵化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进一步调动干部职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积极性。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推进湖北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推进湖北更快更好发展的决定【法规类别】区域经济开发【发文字号】鄂发[2000]16号【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中共湖北省委【发布日期】2000.08.01【实施日期】2000.08.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推进湖北更快更好发展的决定(鄂发〔2000〕16号2000年8月1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大趋势、大政策、大工程,我们必须抓住这一世纪工程,奋力推进湖北更快、更好地发展。
为此,特作以下决定:一、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积极应对严峻挑战(一)要清醒地认识湖北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审时度势,发挥优势,争取主动,乘势而上。
我省参与和服务西部大开发,具有四个优势:一是“承东启西,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
我省位于中西部结合部,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带,具有较强的辐射力。
铁路、公路、电力、水运、通讯等基础设施贯通南北、承东连西,优势明显。
二是产业比较优势。
与西部大部分省、区、市相比,具有基础设施较完备、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优势。
与东部省、市相比,具有资源开发成本低的优势。
三是科教实力优势。
科技教育和人才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发挥我省科教优势,在参与服务西部大开发中可以大有作为。
四是资源潜力优势。
我省西部地区水能、破产、林特、旅游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与相邻的西部省、市相比,具有离东部地区更近、交通运输更便捷的开发优势。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也是东、中、西部优势互补、互相融合、互相竞争、共同发展的过程。
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实现经济金融大发展
产 业 、定 单 位 农 业 是 遵 义 实 施 西 部 大 开 发 的第 三 个
亮 点。
意识 和 服务 意 识 , 等 不 靠 , 动 融 人 到 大 开发 建 设 不 主
开发 目标 确定 后 , 键 在 抓 落 实 。 落 实 项 目的 关 在 各 项 工 作 中 ,关键 又 是 抓 资 金 的 落 实 。 中央 在 西 部
性 、 动 性 。为 此 , 融 企业 要 转 变 观 念 , 强 机遇 主 金 增
开发 的 又 一重 点 。第 三 ,遵 义 是 贵 州 省 经 济 相 对 较 发 达地 区 , “ 有 黔北 粮 仓 ” 称 , 业 经 济 及 农 业 产 业 之 农
化 有 一定 基 础 , 因此 , 业 产 业 化 和 特 色 农 业 、 色 农 绿
配 套 支 持 政 策 。大 开 发 项 目中无 直 接 收 放 来 源 的基 础设施建设 , 主要 通 过 争 取 财 政 性 投 资来 解 决 ; 收 有
入 的盈 利性 项 目, 收 费公 路 、 电 、 讯 等 项 目, 如 水 通 主
项 目资 金 匹 配 、 算 服 务 、 目评 估 论 证 、 息 咨 询 、 结 项 信 企 业 理 财 等 。 通 过 支 持 大 开 发 和 地 方 经 济 的发 展 ,
项 目单位衔 接 , 提供咨询服务 ; 主动对项 目 进行 立项 评 估 及 早 介 入 ; 动 向上 级 行 推 荐 , 取 上 级 行 的信 主 争
贷支持 ; 主动 为 项 目单 位 提 供 结 算 服务 。
三 、 力 筹 集 资金 。 大 支 持 力 题 很 多 , 如政 策 、 金 、 资 人 才、 息 、 信 市场 等 等 , 最 迫 切 、 具 体 的 还 是 资 金 问 但 最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宝鸡加快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宝鸡加快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意见陕政发〔2011〕53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宝鸡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支持宝鸡加快建设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辐射带动力,实现与西安中心城市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相互支撑、互动发展,带动大关中加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1 基础条件。
宝鸡是西部老工业基地,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发生产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区位优势较为明显,是连接陕甘宁川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交通节点。
近年来,宝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大城市的规模和格局,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基本具备了建成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良好基础条件。
2 面临形势。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为宝鸡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同时宝鸡也面临着各城市竞相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仍存在着经济总量不大、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优势特色发挥不够、对外开放度不高等诸多问题,与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仍有一定差距,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和艰巨。
3 战略定位。
立足于宝鸡现有基础条件、特色优势和发展潜力,按照全省“三个上台阶”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和功能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为动力,以完善基础设施、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努力将宝鸡打造成为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国家以钛金属为代表的新材料基地、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彰显华夏文明的文化产业基地、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陕甘宁川毗邻地区的特大城市。
加快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是实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加快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是实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摘要:加快推进宁夏沿黄经济区建设,不仅对于实现宁夏及周边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且对西部地区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创新和示范意义。
关键词:沿黄经济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宁夏沿黄经济区是宁夏乃至西部地区的重要战略地带,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较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2010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到宁夏考察时明确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加快推进宁夏沿黄经济区建设,不仅对于实现宁夏及周边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且对西部地区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创新和示范意义。
1、加快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的基础条件“沿黄经济区”紧靠黄河中上游,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引黄灌溉地带,集中了宁夏水、光、热等核心资源。
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310亿吨,居全国第6位,是西部水资源和煤资源结合最好的地带。
宁东煤田含煤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是中国13个重点开发的亿吨级矿区之一。
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2、加快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的现实意义2.1 这是立足区情实际促跨越的需要有水就有灵气、就有生机、就有活力。
古往今来,世界主要城市都是依靠大江、大河、大海而建设、而兴旺、而发展。
俗话说,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流经宁夏的区域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精华地带,可以说,宁夏唯黄河而存在、依黄河而发展、靠黄河而兴盛。
沿黄经济区利用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沿黄地带集聚十座城市的优势,倾力打造西部最具潜力、最有特色、最有魅力、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沿黄城市带(群),显现出一幅“黄河玉带缀玉珠,玉珠落玉盘”的美景。
2.2 这是统筹城乡发展促协调的需要从发展阶段来看,宁夏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宁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不能形成新格局的制约因素。
陈稳范传斌同志在全县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稳范传斌同志在全县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陈稳同志的讲话刚才,县政府范县长作了一个很好的讲话,县委农工部、水利局、民政局、扶贫办、农业局、林业局分别作了发言。
范县长对过去五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客观总结,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对今年的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作了很好的安排部署,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请大家结合乡镇、部门的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各部门的发言,站在业务主管部门的角度,对今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作了安排,请大家一并抓好落实。
下面,我就做好今后的农业农村工作再讲几点意见:一要真真切切地认识到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总结过去五年,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下,我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就,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讲、综合实力看,还是城乡面貌、群众生活的改变,和过去相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都真正感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
这些成果的取得,取决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也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大家到市赴省进行项目跑办争取,克服了许多困难,做了大量的工作,迎得了上级对我们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更是前所未有,有了很大的跨越。
但由于我们自然条件的限制,基础较差、底子比较薄,坐下来冷静的一分析,从经济总量看,从发展的质量看,我们都还是粗放型的。
我们的经济总量仍然很小、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财政收支矛盾还十分突出,2010年我们的县本级财政收入才4300万元,仅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二十分之一,特别是农业农村基础还十分薄弱,贫困人口多、群众增收难的问题仍然突出,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说到底,我们近年来取得的快速发展,主要还是靠争取各级的项目支持,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项目经济”。
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来讲,农业农村这块占到了县域经济总量的绝大比重,如果这一块跟不上,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扯了“后腿”,那么要总量、要速度就很难。
陕煤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1、本报讯“‘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煤炭建设投资规模将达到1570亿元,新建项目54个,新增产能2.4亿吨,全省煤炭总产能将超过6亿吨,煤炭调出量将达到3.1亿吨。
”这是6月21日召开的陕西省煤炭建设工作会上发布的消息。
据统计,“十一五”以来,陕西省已建成千万吨级煤矿10个,占全国四分之一的比重;已形成6个千万吨以上的矿区。
2011年全省煤炭产量突破4亿吨,居全国第三位。
截至今年5月份,全省共有221处煤矿达标。
该省规划,“十二五”期间,该省新建煤矿投产46处,投产能力2亿吨左右,新增能力9245万吨/年。
新增煤矿中,600万吨/年以上的特大型煤矿12处,大型煤矿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0%以上;全面完成资源整合,新形成煤矿313处,产能达到18861万吨/年,全省矿井数控制在500处左右,单井平均产量达到120万吨以上。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多处提及榆林地区,内容涉及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4月份,经国务院批复同意,《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正式发布,榆林市能源化工、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被列入规划。
加上之前的《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宁鄂榆能源金三角规划》,共有5个国家级区域规划将榆林列入其中。
来源:中国冶金报2、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前言“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陕西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关键时期。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煤化集团要保持“十一五”良好的发展势头,就必须抓住战略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确立大型能源企业集团在国家能源供给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及行业地位。
2010年集团公司联合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在全面总结“十一五”发展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相关产品市场、相关领域技术走向的基础上,按照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企业和谐的原则,编制了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6.02•【字号】陕政发[2011]30号•【施行日期】2011.06.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意见(陕政发〔2011〕30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适应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贯彻落实《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推动全省会展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会展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会展业快速发展,会展市场持续活跃,展会场次逐年增加,企业成为办展主体,会展设施不断完善,行业管理日趋规范。
2010年,全省举办各类展会214场(次),举办各类国际国内大中型会议上万场,展览面积、参观人数和经济效益快速增长,“西洽会”、“欧亚经济论坛”、“农高会”等一批品牌展会成为展示我省综合实力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会展业已经成为我省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但是,我省会展业发展还存在着品牌展会数量少、市场化展会规模小、重点城市场馆设施不足、会展专业人才缺乏、会展行业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与我省周边和中西部一些省份相比,有明显差距,与我省具有的历史、文化、旅游等优势资源相比,会展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还不相适应。
(二)地位作用。
会展业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新兴朝阳产业,加快会展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服务业发展,带动金融、住宿、餐饮、物流、交通、零售、旅游、通讯、广告、印刷等相关服务行业增长,拉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有利于汇聚巨大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引领消费观念更新,激发新的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转型;有利于带动我省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纺织及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质量提升,培育品牌,开拓市场;有利于扩大国内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招商引资,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省黄河流域职业教育集群建设路径实践探索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省黄河流域职业教育集群建设路径实践探索卢建兵1,魏蒙恩2摘要:乡村要振兴,乡村产业必先行;要想乡村兴,振兴乡村教育是根本;要想乡村教育兴,职业教育培养主力军;要想职业教育兴,职教改革“群”发力。
本文以甘肃职业教育集群改革为研究对象,在梳理深入推进“技能甘肃”建设中甘肃省黄河流域教育及产业集群现状基础上,依托甘肃省黄河流域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建设,分析职教集群建设“四项基本原则”,具体通过统筹区域资源、强化产教融合并深化职业教育,进行产教协同发展新格局、产教资源共享新平台、产教集群发展新生态路径等方面深化职教改革探索,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管理模式,有利于院校、企业资源共享,有利于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衔接,助力乡村振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教育集群;乡村振兴;职教改革;技能甘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在于全面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环节,精准扶贫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第一阶段目标的重要举措与基础。
2021年初,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标志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内帮扶对象、帮扶重点、帮扶目标、帮扶方式及帮扶机制等工作均发生了新的变化。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肩负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技术技能的传承与创新、就业创业的促进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是最有效的“造血式”扶贫方式。
职业教育集群是指在政府主导下将职教机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规划、院校之间合理分工、整体上优势互补的一种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不同于职教集团(集团化办学)、职教园区(职教城)和职教联盟,有利于打破管理上的条块分割,有利于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有利于职教与区域经济衔接。
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甘肃职业教育在开展的职教乡村振兴工作中得了显著效果。
经济工作会议讲话
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区长卢学国(2011年2月15日)同志们:这次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回顾和总结2010年经济工作,安排部署2011年全区经济工作的各项重点任务;兑现2010年乡镇、部门、街道社区目标管理责任书;表彰奖励重点项目包抓单位、招商引资项目引资人、向上争取资金先进单位、旅游工作先进单位、纳税先进企业、品牌建设先进单位以及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先进金融单位;进一步动员全区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锐意进取,努力完成2011年的各项任务,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一、201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效和特点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四区一中心”建设目标,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真抓实干,战胜了低温冻害、泥石流、雨雪等多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全区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增长42.2%,达到132.5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127%,达到61.14亿元;农业增加值增长6%,达到16亿元;财政收入增长87%,达到6.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3%,达到36.9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1405元,达到151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55元,达到7013元,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四项指标增长速度位居全市第一。
2.项目资金争取成效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2010年,全区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为契机,主动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积极争取民生保障、三农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各类扶持项目232项、争取资金4.27亿元,比上年增加7000万元,增长20.3%。
学习《国发2号文件》心得体会
抢抓历史机遇加速发展努力绘就鸿图加快转型强力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关于学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心得体会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发〔2012〕2号文件),《意见》在贵州全省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全省上下对《意见》展开了深入广泛的讨论和宣传。
通过在州委党校各位专家虚心细致地对《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逐字逐句解释教导下,以及同各位同志交流学习、讨论心得下,使本人受益匪浅。
结合自身于基层工作多年的实际,简要谈一下学习国发2号文件的心得体会:国发《意见》是1990年以来首个从国家层面系统支持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我省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它的出台,意味着贵州获得了史无前例的重大发展机遇,它将单一的贵州发展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它是省委、省政府作了充分的准备,给“三不靠”“三不沿”的贵州争取而来的、对贵州的历史性贡献,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的大智慧大思路和贵州人民的深情厚爱。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国务院作出这个决策,更是贵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难得的机遇。
即使因为我省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历史发展余留问题严重等客观因素影响,但我们务必要抢抓历史机遇加速发展、努力绘就鸿图加快转型、强力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吃透《意见》精神,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意见》是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门对贵州的鼎力支持,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每一句话、每一层意思都有其深刻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既是一座精神堡垒,又是一座政策富矿。
要贯彻落实好《意见》,首先必须深入学习,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意见》精神,要逐条、逐段、逐句、逐字地学习,真正把文件精神弄懂、吃透,深入挖掘文件的内涵。
抢抓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机遇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济发展水平 看 , 2 0 1 1年 ,西部地 区生产 总值 占全 国的 局的重大问题 ,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短缺是 我国发展 是我国重要 1 9 . 2 %, 而东部 占全国 的 5 2 %; 人均生 产总值东部 是 西 中的深层次矛盾之一。西部地 区资源丰富 , 部的近 2 倍; 地方财政收入东部是西部的近 3倍。从城 的战略资源接续地 , 加快推进西 部大开发 , 可 以有 效提
充分 发挥 各地 区 比较优 势 , 优先推 进西部大开发 , 这标 区与全 国 同步建 成全 面小 康社会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志 西部 大开发进入了一个 新的阶段 。
一
义。
一
、
西部大开发取得 了巨大成就 。 也 面I 临着 严 峻 挑
是实现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目标 ,必须加快推
区为 7 1 . 4 %, 比全 国、 东部分别低 8 . 7 、 1 6 . 6个百分点。 从 行的风险和压力加大 , 无论从 投资和消费来看 , 扩大内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看 , 基 础设 施依然薄弱 , 生态环境 改 需潜力在 西部 。西部地区实现稳定增长 , 既有利于加快 善的基础仍不够牢 固; 工业化 、 城镇 化 、 信息 化 、 农业现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对促进全 国经济平稳较 快发展也
代化滞后 , 城 乡间发展差距 扩大 ; 工 业创新 能力较 弱 , 具有重要 的战略支撑作用。
采掘和原料工业多 、 比重 大 、 链条短 , 资源约束增 强 ; 生
四是 加强民族团结实现长治久安 ,必须 加快 推进
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加到5102亿元,年均增长30.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27亿元增加到773亿元,年
均增长27.8%。全省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社会财富积累增多、 投资规模迅速扩大,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状况发生 很大变化、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空前
瞄准跨越,努力追赶,我们完全有条件、有可能。党 中央、国务院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 战略,专门制定了进一步支持我省发展的一揽子政 策措施,为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我省 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比较重要,市场潜力很大,随着 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优 势和后发优势越来越突出;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努 力,我省发展思路清晰,找到了适合我省实际的发展 路子;全省上下干事创业、增比进位、创先争优 的氛围空前浓厚,展示出无穷的发展力量。
实现追赶跨越、后来居上,是贵州各族人民的梦想和 追求。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 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倍加珍惜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政通人和的 大好局面,倍加珍惜后发赶超的社会共识,坚持“发展、团 结、奋斗”,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万众一心,奋发图 强,锐意进取,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 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奋力拼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 十八大胜利召开!
根据中央关于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 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 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 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四基地一枢纽”,着力 打造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文化旅游发展 创新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和 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三区 一屏障”的战略定位,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见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四川省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5.29•【字号】川委发[2000]27号•【施行日期】2000.05.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见(2000年5月29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七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川委发〔2000〕27号)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为四川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初步设想的汇报>的通知》(中发〔2000〕2号)和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对我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经过反复讨论和认真研究,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四川发展势在必行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艰苦奋斗,四川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提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
但由于地处内陆,人口多,底子薄,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等诸多原因,我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东部沿海省市的差距逐渐拉大。
四川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六位下降到1999年第十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9年仅为445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95元,列第二十六位。
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看到差距,增加忧患意识和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四川是西部大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人口占西部10省区市的30%,国内生产总值占31%;地处长江上游,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影响重大;是全国优势资源富集区之一,水能资源富甲天下,天然气、钒、钛等8种矿产探明储量居全国之冠,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周边与7个省区市接壤,商品流通量大,全社会消费品零售约占西部地区的三分之一;是多民族省份,有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还是我国三级建设布局和高科技较为集中的省份。
贵州省省长赵克志贵州发展只能“背水一战”
贵州省省长赵克志贵州发展只能“背水一战”目前,在贵州省政府,贵州省省长赵克志就“十一五”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央媒体的专题采访。
“5个月跑遍7全省9个市、州、地”记者:赵省长您好!您到贵州工作之前来过贵州吗?来之前您对贵州有多少了解?从8月份就任到现在近5个月的时间,您用什么方法来认识贵州这片土地呢?赵克志:我是8月20日和栗战书同志一起到贵州的,这是我第一次到贵州。
应该说之前对贵州了解不是太多,知道贵州有遵义会议,是长征经过的地方和中国革命转折的地方:再一个印象是贵州有大山,有黄果树瀑布,少数民族比较多;还有就是感觉这里的经济发展可能比较滞后。
到贵州工作近5个月,为了尽快熟悉省情,我抽出一切可能的时间,到了全省9个市州地调查研究,已经跑了50个县,看了很多厂矿、村庄和农户,对贵州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首先,觉得贵州生态环境好,到贵州工作有信心。
我记得刚到贵州工作不久,战书同志带领我们到遵义调研,在路上我看到上面是青山,下面是绿水,农民新改造的房子就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白云环抱、炊烟袅袅。
当时我心里有一种感觉,这个地方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更让我感到光荣的是,胡锦涛总书记和其他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在这里工作过,我觉得到贵州工作很荣幸。
再一个是觉得贵州有自身的优势。
一是,资源大省。
贵州地下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在西南地区储量排在第一位,在全国排第五位。
二是,旅游资源大省。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黄果树、荔波、梵净山和马岭河大峡谷、万峰林等旅游景区景点,红色旅游发展也很快。
三是,发展潜力大。
制约贵州发展的不仅是发展条件,还有人们的思想观念。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只要各级干部的眼界一宽、思路一宽,发展的路子就会拓宽,贵州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空间。
记者:“十一五”刚刚过去,我们看到,贵州同全国一样,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您能否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过去五年对贵州来讲是怎样的五年,这五年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有那些可圈可点的方面?赵克志:“十一五”时期是贵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也是战胜严重困难的五年。
二十一次会议通报
各位代表: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0年11月26日在县城召开。
现将会议情况通报送上,请阅。
通报中的有关内容,请不要对外引用。
隆德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二○一○年十二月九日隆德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情况通报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0年11月26日在县城召开。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八水主持会议,并在会议结束时讲了话,副主任喇玉虎、吕震坤、刘玲及委员共19人出席了会议。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宋新宇、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建勋和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孙志斌、好水乡人大主席、联财镇人大副主席和县十五届人大代表马存民、黄冬梅列席了会议。
会议共安排了11项议程。
一、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县城、城乡基础建设等工作情况的报告根据常委会2010年监督工作要点,本次会议安排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县城、城乡基础建设等工作情况的报告。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县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局局长张晓虹向会议作了报告。
报告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县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五个方面进行了汇报。
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全县《城乡规划法》的贯彻执行及城乡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同时,建议县建环部门要继续加大《城乡规划法》的贯彻执行力度,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规划职责,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科学制定城乡建设规划,用规划龙头引领全县城乡建设工作;要坚持抓责任落实,抓舆论引导,抓项目推进,抓长效管理,进一步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县城西门、南门等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我县园林县城的特色和内涵,争取明年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县城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道路交通工作情况的报告根据常委会2010年监督工作要点,本次会议安排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道路交通工作情况的报告。
准确把握形势破解发展难题
准确把握形势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提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在市政府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戴征社(201O年7月19日)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市委十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各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下面,我讲五点意见:一、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今年以来,各县区、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关天规划实施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坚持“四个第一"、实现“五大突破”的思路目标,强力推进“率先发展八大工程”,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1-6月份,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94亿元,增长15%,创“十一五”以来最高增速。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
继续落实一系列应对危机、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53亿元,增长24.1%,创三年来最高增速;实现工业增加值18 6.3亿元,增长1 6.2%。
全力支持大企业大集团扩张,宝石机械、宝石钢管、宝桥工业园建设进展顺利,陕汽30万辆微卡即将投产,以宝钛为龙头的“宝鸡〃中国钛谷”启动建设,秦川集团与宝鸡机床完成战略重组,西风酒实现增资扩股。
12户大企业大集团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89.8亿元,增长23.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1.5%,大企业带动大产业的格局正在形成。
航空安全装备、轨道交通、风电装备、太阳能光伏、海浪锅炉等新兴、环保产业快速成长。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把“率先发展八大工程”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力推进。
截止6月底,列入“率先发展八大工程’’的19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 09.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7.6亿元,增长31.8%。
中铁宝桥道岔扩能、金宝特公司1 0万吨铸件生产线、凌云铅酸蓄电池生产线、众喜水泥干法生产线、750kv变电站等项目建成投产,宝二电二期扩建、千阳海螺水泥、冀东凤翔水泥等项目即将建成。
新中国七十年陕西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11月上旬刊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使古老的三秦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陕西振兴崛起的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陕西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
1949年10月至1956年12月,为陕西社会主义建设的准备阶段。
全省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全力恢复国民经济,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陕西得以确立。
与此同时,陕西圆满完成了“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任务。
全省的经济实力有所增强,人民政权进一步巩固,从而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
从1957年开始,陕西在探索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二十年的探索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和“文化大革命”,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在此期间,由于极左思想的指导,陕西在探索过程中付出了巨大代价,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弯路。
第三阶段。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陕西踏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在农村,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级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迅速摆脱了农产品短缺的局面,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民的温饱问题。
在城市,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企业活力明显增强。
对外开放迈出坚实步伐,地处内陆的陕西向世界敞开了胸怀。
第四阶段。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之后,陕西的改革开放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
以财税、投资、价格等为重点的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按照建设西部强省的要求,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省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