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史02发展概况1起源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4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建筑主要以土坯、竹篾等天然材料为主。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中国古代建筑不断开拓新的空间,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是祭祀和防御性建筑。
在战国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宫殿、城墙等建筑开始出现。
到汉代,建筑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建筑形式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四合院”、“亭台楼阁”等建筑形式,同时也出现了“动土”、“杀牲”等祭祀活动的重要建筑。
到了唐代,中国古代建筑达到了巅峰。
唐代的建筑形式极为多样化,宏伟壮观却又不失精致美观,同时汲取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如印度佛教的“佛塔”,波斯的“拱式穹顶”等。
到了宋代,建筑技术和仪式风格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宋代,中国古代建筑比较重视园林的规划与布置,如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出现了更多的民居建筑,如南方的“围屋”、“四合院”,北方的“院落”、“塔楼”等建筑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不断推动着中国古代建筑的不断壮大。
例如,木结构建筑的结构完善、彩绘工艺的逐渐出现等,都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建筑史发展概况资料
神庙的房屋,是在基址上开挖成平坦的室内 地面后再用木骨泥墙的构筑方法建造壁体和 屋盖。
神庙的室内已用彩画和线脚来装饰墙面,彩 画是在压平后经过烧烤的泥面上用红和白色 描绘的几何图案,线脚的做法是在泥面上做 成凸出的扁平线或半圆线。
这一批原始社会公共建筑遗址发现,表明原 始社会建筑水平有了新的了解,开始创造出 一种超常的建筑形式,从而出现了沿轴展开 的多重空间组合和建筑装饰艺术,这是建筑 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二里头的另一座殿堂遗址中,可以看出更为 规整的庭院式建筑群,在夏代至商代早期, 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 定型。
商代青铜工艺已达到相当纯熟程度,手工业 专业化分工已很明显。手工业的发展、生产 工具的进步以及大量奴隶劳动的集中,使建 筑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西周时期,根据宗法分封制度,奴隶主内部 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在城市规模上,诸侯的 城大的不超过王城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五分 之一,小的九分之一。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本章要点
原始社会建筑 奴隶社会建筑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
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 段。
原始社会,建筑的发展是极缓慢的,我们的 祖先从艰难地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逐步地 掌握了营建地面房屋技术,创造了原始的木 架建筑,满足了最基本的居住和公共活动要 求。
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
点,便于挖作洞穴。
原始社会晚期,竖穴上覆盖草顶的穴居 成为这一区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 形式。同时,在黄土沟壁上开挖横穴而成为 的窑洞式住宅。
随着原始人营建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提 高,穴居从竖穴逐步发展到半穴居,最后又 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中国传统文化--古建筑
天安门
午门
太和门
太和殿
金銮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
御花园
堆秀山
穴居——寻找遮雨避寒的住所
“上古穴居而野处”。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下,天然 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住的“家”。
进入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筑 也开始出现。但是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依然是当地氏 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不过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 且形式日渐多样,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
隋:统一后的城市建设
• 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 大规模的宫殿和苑囿,并开凿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 • 大兴城是隋文帝时所建,洛阳城是隋炀帝时所建,这两 座城均被唐朝所继承,进一步充实发展为东西二京。 • 隋代留下的建筑物有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又称赵州 桥)。它是世界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或称空腹拱桥), 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米。
• 1,宫殿的布局 严格的中轴对称 院的运用与空间变化 左祖右社
前朝后寝
• 2,陈设 华表
石狮
吉祥缸
嘉量
日晷
铜龟,铜鹤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 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北京故宫, 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建成于永乐十八年 (1420),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其时称紫禁城,1925年 始称故宫。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古建筑,是经过历史的筛选而沉淀下来的建筑实物,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标志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社会情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总管古建筑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
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
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
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营窟」的记载。
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
这些聚落,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
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同而有圆形、方形、吕字形等。
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
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有长、宽均为百米的夯土台,台上建有八开间的殿堂,周围以廊。
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
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
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有高大的城门。
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
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和发展
(二)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文化特点
审美的建筑文化 个性,总是以顺应时代的方式来 完善自己的建筑人文体系。
为以后高大的宫殿建筑和城垣建筑提供了 客观的条件准备。
“宫”
中国古建筑的自然环境观念
阳 光 风 气 的 经 营
山水的经营
一般而言,理想的风水宝地最好是 马蹄形的,三面有山环抱,风水穴 位于主峰的山脚下,山势走向呈某 种吉祥动物的态势,穴前有一片邻 水的开阔地,河流溪水似金带环抱, 穴地本身干燥高爽,方位自然朝阳-不难想象,具备这样一种条件的自 然环境,对人的生存来说当然是十 分理想的。
——“土木建筑”
半穴居
木
土
南方原始先民“构木为巢”的居 住模式是中国古代建筑“木”及 “木架构”意义的形成。至此, 中国古代建筑完成了自己 “土木
从土木工程的进展明显看出人类“精神向上”的文 明趋势:
河姆渡文化时期:开始了从材料选择向技术进步 的发展。
先民穴居图——木构架的搭建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为主体。物质基础主要体现在 木质的构架、装修和以生土为主的台基和围护(墙)
——技术层面
我国古代建筑直接地体现自己 的“地缘文化”形态:芦;蓬; 堡;窑;屋;……
——民俗层面
技术和艺术的高度和谐统一,形 成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完整 的建筑文化体系
——道德伦理层面
中 庸 方 正 的 建 筑 基
本 型
式
二、中国古代建筑发展
决定中国古代建筑形态的根本因素: 1, 建筑的制度 2, 形下“器”,形上“道” 3, 以形喻意 玄学与巫术
(一)古代建筑历史演变
中国古建筑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新石器至原始社会晚期)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萌芽阶段
中外建筑史第2节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资料文档
(1)阿房宫: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开始兴建 史大的一组宫殿——朝宫。其前殿就是历史上有 名的阿房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 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 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 山……。”
(2)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古代陵墓中的宏伟作 品,是中国历史上体型最大的陵墓。史称“骊山” 的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骊山北麓,现存陂体为三 层方锥形夯土台,周围有内外两重城垣。
构架屋顶有五种基本形式:庑殿、悬山、囤顶、 攒尖和歇山。
4、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
两晋和南北朝300年里,南、北方在生产的 发展上比较 缓慢,在建筑上也没有太多的创造和 革新,主要是沿袭和继承了汉代的成就。但由于 佛教的传入,佛教建筑开始兴起,如佛塔和石窟 等。
最早的中国寺庙——洛阳白马寺
寺,原为汉代中央部门一种办事衙门的通称,如 鸿胪寺、光禄寺等。白马寺在兴建后也成为此类 机构,有如特设的外宾招待所。于是后世便相沿 以“寺”为佛教寺院建筑的通称了。中国人建寺, 走的是把院落式住宅改造为寺院之路。
仰韶文化时期房屋的平面有长方形和圆形两种形 式。房屋墙体和屋顶多采用木骨架经扎结后涂泥 的做法,为了承托屋顶中部的重量,常在室内用 木柱支撑。
仰韶文化聚落,常选择河流两岸,地势较高处;由 初步的区划布局;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 以壕沟隔开。
(5)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 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 文化遗存。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 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
楼阁式塔
密檐式塔
中国的石窟来源于印度的石窟寺。南北朝时期, 凿崖造 寺之风遍及全国。著名的石窟有大同云冈、 洛阳龙门、敦煌鸣沙山、天水麦积山等。从建筑 功能布局看,石窟可分为三种:一是塔院型,二 是佛殿型,三是僧院型。
02.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偃师尸沟乡商城遗址
商 朝
商灭夏后的都城-亳 宫城位于南北中轴线上 主殿长达90米
西周
根据分封制度, 规定了严格的等 级。
西周陕西凤雏村遗址
春秋
根据分封制度, 规定了严格的等 级。
春秋
主要成就
1.瓦的普遍应用 2.高台建筑的出现
春秋时期秦国宗庙平面
三、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宋代
1.采用了模数制 2.装饰与色彩更加丰富 3.园林兴盛
3.园林兴盛
五、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元代
1.宗教建筑兴盛 2.木架建筑逊于宋代
明代
1.砖已经普及 2.琉璃的普及 3.木构架定型
清代
1.园林达到极盛期 2.藏传佛教展
2020年4月1日
一、中国古代建筑得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
原始社会建筑 奴隶社会建筑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一、 原始社会建筑
穴居
木骨泥墙建筑
巢居
干阑式建筑
余姚河姆渡遗址
榆 林 寨 峁 梁 遗 址
二、 奴隶社会建筑
夏
商
奴隶社会建筑
周
春秋
夏朝
战国
奴隶时代结束 地主阶级夺权
出现城市建设高潮 瓦的广泛使用 砖的出现
咸阳一号宫殿
汉
木构架日趋成熟 砖石、拱券有所发展
抬梁、穿斗形成 斗拱普遍采用
三国、晋、南北朝
佛教建筑尤为突出
四、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隋朝
兴建都城 桥梁工艺
唐代
1.规模宏大 2.木建筑技术成熟
3.建筑群体处理成熟
4.砖石建筑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中国古代建筑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可以以商周时期的城墙、殷商遗址等为起点,到明清时期的宫殿、庙宇、民居等为终点,几千年的时间长河,见证了中国建筑艺术的巨大变化与突破。
古代人们在建筑上,追求了安全、美观、实用、宏伟等多方面的目标,不断摸索、创新,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形式。
下面,让我们深入探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
一、始祖式建筑商周时期,中国建筑还处于原始阶段。
那时候的建筑都是以粘土和木材为原材料,简单朴素,形式单一,多数是“半地穴式”房屋。
这些房屋通常是挖一个深坑,然后在上面盖上木框架,最后用土壤固定建筑物。
运用简单的结构和技艺,恰好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商周时期还有一种存世的始祖式建筑,就是青铜器。
用青铜制成的鼎、彝、簋等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装饰性,它们的样式、图案、纹饰,成为后世建筑艺术上的重要素材。
二、官式建筑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开始向中央集权的方向转变,这期间出现了典型的“官式建筑”。
这种建筑很明显是为了满足国家政治需要而建造的,主要是城墙、宫殿、神庙等宏伟建筑。
典型的代表是秦始皇所建造的万里长城、兵马俑和其宫殿群等。
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以防御的方式维护国家安全,坚固厚重,承受外来侵略;兵马俑及其博物馆则体现出丰富的军事文化和仪式感。
但是,这种官式建筑缺乏一种人文气息,不太注重装饰,只追求实用和雄伟的表现方式。
三、官寺式建筑汉朝时期,文化具有了更为广泛的表现形式,建筑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官寺式建筑成为当时的代表。
这种建筑形式将官式建筑和佛教寺庙建筑相结合,成为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
这时老人家们开始追求美感、和谐和优美,因此这种建筑的主要特点就是讲究工艺和装饰,例如黄河上游地区的娑罗双树寺、恭亲王府等等,都体现出了这种建筑特点。
四、寺庙艺术唐宋时期,佛教文化和美学相互影响,形成了寺庙艺术。
此时,佛教传入中国,为中国的建筑和雕刻注入了新生力量,寺庙建筑也在这一时期发展壮大。
中国建筑的起源和发展
地穴建筑 左图为河南偃
师发现的仰韶文化 时期建筑遗址的 “复原想像图”。 洞口直径1.5米, 底径为2米,深2米, 顶盖由25厘米的木 柱支撑。
半地穴建筑 地穴以
上周围为 “木骨泥 墙”。屋顶 和墙壁的结 合类似后来 的歇山式屋 顶。房屋平 面布局以火 塘为中心。
地面建筑
家庭私有财 产的产生,出 现了双室套间
春秋(-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日渐瓦解,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出现。 瓦的普遍使用和高台建筑(台榭)的出现。建筑技术和艺术有了飞跃性 的发展,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初步形成。
河空间要素,即 门、墙、廊、庭院和主体。
文献记载有“殷人重屋”之说, 所谓“重屋”即重檐屋顶。宫殿 分许多房间,其建筑形象是,低 矮的夯土台,木骨泥墙,茅草屋 顶,外观古拙简洁,即所谓“茅 茨土阶,四阿重屋”。
汉(前206 -220年)
古代建筑繁荣期,其宫殿如未央宫、建章宫等也是前无古人的,突出 表现在木结构的渐趋成熟,抬梁式、穿斗式已出现,屋顶形式也多样起 来;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较多应用在墓室。
三国、晋、南北朝(-589年)
连年战争,产生薄葬思想。南方经济文化较发达。里坊街道严整、 分区明确的城市规划。佛教的传入引起佛教建筑的兴起。佛寺、佛塔和 石窟是当时突出的建筑形式。同时山水风景园林建设也极其兴盛。
商(-前1046年) 建筑技术明显提高。但仍是“茅茨土阶”。商朝后期 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一带)。城市的形成。
西周(-前771年)建都在陕西。建造一系列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治 的城市,制度明确,等级严明。四合院建筑产生,屋顶已采用瓦,到西 周晚期,有的屋顶已全部铺瓦,并出现半瓦当。内墙面用三合土抹面。
战国(前475-前221年)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中国古代建筑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族传统建筑风格,并对世界建筑史造成了重要影响。
以下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沿革。
1.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46年)在这个时期,古代中国人开始使用石材、黏土和木材等材料建造房屋。
最早的建筑是简陋的茅草房,后来逐渐发展出砖木结构的房屋。
在商代,古代中国建筑开始出现城墙、宫殿和祭祀建筑等大型建筑。
2. 周代至春秋战国(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在周代,古代中国建筑开始出现宗庙建筑和园林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国建筑开始出现雕刻和彩绘等装饰艺术。
3. 秦代至唐代(公元221年-公元907年)在秦代,古代中国建筑开始出现了规模庞大的皇宫和官府建筑。
汉代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出现了木构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建筑,如洛阳白马寺。
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如大明宫、大雁塔等。
4. 宋代至明代(公元960年-公元1644年)在宋代,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逐渐趋向简约、明快,出现了挑檐、斗拱等特色。
元代时期,蒙古人入侵中国,古代中国建筑受到了影响,出现了典型的民族混合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和颐和园等。
明代时期,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开始向实用和稳重方向发展,出现了仿木的石构建筑和青砖黛瓦的建筑风格,如北京的天坛和南京的明孝陵等。
5. 清代至现代(公元1644年-现代)在清代,中国古代建筑始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出现了许多典型的建筑,如北京的颐和园和山西的乔家大院等。
现代以后,中国建筑开始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新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如现代主义建筑和装置建筑等。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对世界建筑史造成了重要影响。
第1讲 中国古建筑史的发展概况(00:00—21:00)
四、秦 特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加强统治:修池道、筑长城、开鸿沟、普灵池、造陵 墓、建阿房宫。 1、长城:西—临洮,东—辽宁遂城,全长3000余公 里 2、城市:咸阳城 3、宫殿:阿房宫 4、陵墓:骊山陵
五、汉 特征:汉代经济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古代建筑处于发展 阶段。 1、城市:汉长安 (2.5倍于罗马城) 2、宫殿:11处西汉陵墓 3、佛教建筑 4、建筑技术: (1)木结构 (2)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方面 (3)石建筑 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4、建筑设计上已采用图纸与模型相结合的办法—宇文恺
唐 历史背景:唐代是我国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 建筑发展的高潮期,建筑技术和艺术有巨大的发展和提高 政治措施: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文化等方面 建筑成就和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1)城市:唐长安、东都洛阳城 (2)宫寝:唐长安—大明宫(相当于明清紫禁城的三倍多) 2、建筑群处理日趋成熟——地势、引导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三、春秋 特征: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 转变时期 主要成就: 1、高台建筑(铁器、耕牛) 2、瓦的普遍应用 3、开始使用砖 4、鲁班 5、建筑色彩、装饰 实例:陕西风翔春秋时期宗庙、陵墓遗址
四、战国 1.高台建筑 战国时期高台建筑盛行,体现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 ,反 映统治阶级追求享受,争胜好强心理反映战国时期建筑水平 实例:秦咸阳宫殿 2.最早的工程图 1974年考古发现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墓中出土 98cm*48cm*1cm的铜版图叫“兆域图”。推测制图年代:公 元前308年,距今2300余年。按一定比例绘制的,是世界上 现存最早的工程图。 3.建筑技术 1铁工具 2筒瓦、板瓦在宫殿广泛应用 3制砖业 4木工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群)的起源和发展
一般而言,理想的风水宝地最好是 马蹄形的,三面有山环抱,风水穴 位于主峰的山脚下,山势走向呈某 种吉祥动物的态势,穴前有一片邻 水的开阔地,河流溪水似金带环抱, 穴地本身干燥高爽,方位自然朝阳-不难想象,具备这样一种条件的自 然环境,对人的生存来说当然是十 分理想的。
(三)建筑文化经历的几个进步过程
4.睡眠方法,由“地床”到“架床”
5.贮藏设施,由人兽混用到人物分置
河北燕下都出土的陶排水管(原土到烧土的“火”技术, 不仅成就了砖瓦材料艺术,也成就了更为辉煌的建筑艺 术)
山野的土“窟” 形式
田园的木“屋” 形式
西安半坡遗址的大房子
公共建筑文明是社会文化的孕育结果
第二阶段: (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初期) 古代建筑文化基本形成阶段
和合建筑观念
大 布 局 呈 天 时 地 利 人 和 自 然 真 理
桃
地 合
颐 和 园 布 局 的 人 文 精 神 指 向
蝙 蝠
人合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造方法
清代木构架图式
墙榫 倒卯 屋结 不 倒构 ”: 独 特 的 木 构 技 术
“ —
意斗 义 栱 ; 装结 饰构 美: 学 效具 果有 表 示 地 位 等 级
架穿
斗 结 构 :
南 方 建 筑 主 要 构
古镇风水透露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风水中包含着人们在适应自然的 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也寄托了在神秘的自然力之中,人们 面对命运叵测时,生出的由衷的祈福。
三种基本住宅型制: 一种沿着“庐”式发展演变, 构成“木”构架四合院居室 形式 一种沿着“穴”式发展演变, 构成“土”方法窑洞式建筑。 一种将“庐”衍化成可以拆卸、
安居自然 乐业和谐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一、中国原始社会建筑(一)、“巢居”与“穴居”——中国原始建筑的两种原型!1、木骨泥墙房屋(从穴居演变而来,主要在黄河流域)2、从深穴到半穴居,最后到地面建筑,意味着居住面的上升,功能的改善,意味着土木相结合的构筑方式,从以土为主逐渐向以木为主的方向过渡。
(二)、干阑式建筑(由巢居演变而来,主要在长江多水区域)1、穴居发展序列所积累的土木混合构筑方式成为跨入华夏文明门槛的夏商之际直系延承的建筑文化,自然成了木构架建筑生成的主要技术渊源。
2、巢居发展序列所积累的木构技术经验,也通过文明初始时期的文化交流,成了木构架建筑生成的另外一个技术渊源。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发现于(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
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生活用器,以陶器为主,并有少量木器。
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以南的一种较早的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
它红山玉龙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
玉龙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
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
龙眼突起呈棱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
颈背有一长鬃,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
中国古代建筑(群)的起源和发展资料
一般而言,理想的风水宝地最好是 马蹄形的,三面有山环抱,风水穴 位于主峰的山脚下,山势走向呈某 种吉祥动物的态势,穴前有一片邻 水的开阔地,河流溪水似金带环抱, 穴地本身干燥高爽,方位自然朝阳-不难想象,具备这样一种条件的自 然环境,对人的生存来说当然是十 分理想的。
(三)建筑文化经历的几个进步过程
(二)最初历程
新石器时期出现的穴居、半 穴居的“土穴”建筑形式 代替自然洞穴形式的居室 建造,是中国古代建筑具 有“土”意义的最早萌芽
斜穴 居式
直穴 居式
先民穴居图
伙食
“伙食”生活的形成,奠定中国文化传统的
几个观念: 一,稳定的“伙食”带来“家”与“家族” 集聚合住观念 二,稳定的“伙食”带来“家”文化与” 国“文化的”家国同构“意识 三,稳定的“伙食”带来中国人际交往中 “情谊表达”,甚至礼仪习惯的“当然模 式”。 四,稳定的“伙食”带来中国 “精雕细 琢”, “慢炖细烹”的菜肴艺术和“细嚼
土地文化,造就比“野居” 更文明进步的“穴居文 化”,并以向上的精神 理念成就“半穴居”居 室文明。
——“土木建筑”
半穴居
木
土
南方原始先民“构木为巢”的居 住模式是中国古代建筑“木”及 “木架构”意义的形成。至此, 中国古代建筑完成了自己 “土木
从土木工程的进展明显看出人类“精神向上”的文 明趋势:
木架构建筑及其“榫卯” 艺术不仅完成了 “木栅 栏” 向 “木骨泥墙” 再 向 “柱架砖墙”的进程, 也表达了国人“和合” 道德建构的民族精神指向。
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木结构框架建 筑遗址中,有些夯土墙已经过火烧硬 化处理:
——出现“火”墙
仰韶、龙山时期:形成了中国建筑选地择 址和城邦建筑文化及观念。 红山文化时期:出现个体居室建筑与公共 文化建筑的共构意识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简史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变革。
本文将从奠基中国古代建筑的大汶口文化开始,概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
大汶口文化是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大约距今500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砖石、木材和泥土来建造简单的住所,如土坯房和竹木构架房。
这些建筑以简单实用为主,没有特定的建筑风格和形式。
从商代开始,中国古代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商代建筑的代表性建筑是商王朝的宫殿和祭祀建筑。
商代宫殿建筑以殿堂、庙宇和祭祀场所为主,采用了独特的梁柱结构和砖石建造技术。
此外,商代建筑还注重建筑的布局和位置,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随后的周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又一重要时期,周代的建筑在商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周代的建筑特点是以宫殿和城墙为主,宫殿建筑采用了更加复杂的梁柱结构和装饰技术。
周代宫殿的建筑规模也比商代更大,布局更加精细。
此外,周代还开始兴起城市建设,城墙成为城市的重要标志。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又一重要发展阶段。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代建筑开始兴起。
秦代建筑以宫殿和陵墓为主,宫殿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繁复。
秦代陵墓建筑以秦始皇陵为代表,陵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具有很高的建筑技术水平。
随着西汉的兴起,中国古代建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西汉时期,建筑技术进一步发展,建筑风格也更加多样化。
西汉建筑注重建筑的气势和雄伟,宫殿和陵墓的规模更大,装饰更加精美。
此外,西汉时期还兴起了园林建筑,如汉代的洛阳白马寺和长安华清池等。
随着东汉的衰落,中国古代建筑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逐渐恢复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风格多样化,宫殿、陵墓和寺庙建筑都有所发展。
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兴起了佛教,佛教建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唐代建筑掠影
唐代建筑掠影
唐代建筑掠影
唐 长 安 城 复 原 平 面
日
本
古
代
城
平
市
安
古
都
平
安
京
6 宋.辽.金
北宋在政治上、军事上是我国古代史上较为 衰落的朝代。但在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都有发展,科学技术有很大进步,产生了指南针、 活字印刷术和火器等伟大创造。南宋时,中原人 口大量南移,南方手工业、商业发展起来。由于 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达到了 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4 隋 隋朝(581~618)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
战乱和南北分裂的局面,为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 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由于隋炀帝的骄奢淫逸、 穷兵黩武,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建筑上主要是兴建 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大规模的宫殿 和苑囿,并开凿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大兴城是 隋文帝时所建,洛阳城是隋炀帝时所建,这两座城 均被唐朝所继承,进一步充实发展为东西二京,也 是我国古代宏伟、严整的方格网道路系统城市规划 的范例。其中大兴城又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
“《墨子•辞过》中记载: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 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 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 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 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 …是故圣王作 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 ,”
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
山东沂南汉墓
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
阙----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
三 、 三 国 两 晋 南 北 朝 ( 220 年~568年)
尤北魏佛教盛行为甚。 1、佛教建筑兴起----佛寺、 石窟寺、佛塔
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
1)佛寺 有两种布局 塔院型:源于佛教早期不设佛像,以塔为崇拜对象; 宅院型:源于“舍宅为寺”,“前厅为佛殿,后堂为
第二讲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历史进程
上古或原始时期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前期 ﹥ 萌芽(仰韶、龙山文化) 体系发育期(夏商周) 成型期(秦汉魏晋南北朝)
茅茨土阶 木 骨泥墙
庭院、瓦、高 台建筑
斗拱 石窟 寺、佛塔
—封建社会中期—— 封建社会后期——近现代
高峰与成熟期(隋唐、宋辽金) 成熟定型(元明清)
辽(9471125)
延续唐朝风格 唯一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现存 最高最古的唯一木塔,高67米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 多。
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
金(1115-1234)
山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
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
第五节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元、明、清 1279-1911)
◆都城:隋大兴 城
(唐长安 城)
采用里坊制, 严整宏大的繁荣大 都市。日本的平城 京、平安京规划都 受到唐长安的影响。
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
2、建 筑群 处理 趋成 熟
宫殿--
--大明
宫(复 原图)
式故宫 的3倍。
丹凤门
丹凤门—含元殿---宣中国政古殿建筑--发-展-紫历程宸殿---太液池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1、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1)开成时期:原始社会—汉代;特点:中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已日渐完善。
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烧制了砖瓦,建造了石建筑(2)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特点:砖瓦的产量、质量及木构架技术都有所提高。
大量兴建佛教建筑。
(3)成熟时期:隋唐时期;特点: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4)大转变时期:宋朝;特点:宋朝建筑的规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5)发展时期:元朝;特点:兴建大量藏传佛教寺庙及伊斯兰教礼拜寺。
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影响到全国(6)高峰时期:明清时期;特点: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
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2、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代表及特点(1)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建成于唐代;特点: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2)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浙江宁波保国寺:建成于宋代;特点: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3)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和华严寺:建成于辽;特点:接近于唐代风格,创造了“减柱法”。
(4)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建成于元代;特点:普遍使用“减柱法”,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许多构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5)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建于明清时期;特点:出檐较浅,斗拱比例缩小,“减柱法”除小型建筑外,在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3、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件台基: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最高级台基;作用: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弥补中国古代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传的欠缺。
屋身:木头圆柱、开间、梁、斗拱;屋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探索历史了解古代建筑的发展
探索历史了解古代建筑的发展古代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古代社会的智慧和文化。
通过探索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建筑的发展轨迹,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古老的建筑艺术。
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近古代建筑的世界,探索其发展历程。
第一部分:古代建筑的起源古代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原始社会。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根据生存和避难所需,建造了最原始的住所,如洞穴和树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开始利用自然材料和石块建造更加耐久和舒适的居所。
第二部分:古代文明的建筑奇迹古代文明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建筑艺术的发展。
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希腊的巴比伦神庙,这些都是古代建筑中的奇迹,不仅代表着当时的工程水平,也展现了各个文明独特的审美观和文化特色。
第三部分:古代建筑的风格演变随着不同文明的交流和时代的变迁,古代建筑的风格也发生了演变。
例如,古希腊的多立克式柱和古罗马的拱形建筑,在欧洲建筑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同样,中国的传统建筑也经历了从木结构到砖石结构的转变,展现出古代中国人民在建筑领域的创造力和智慧。
第四部分:古代建筑的影响与传承古代建筑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当时的文明,它们的建筑原则和设计理念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古希腊罗马建筑风格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产生了巨大启发,成为了后来西方建筑的重要范例。
同样,中国的传统建筑在东亚地区的各国也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影响。
结论:古代建筑的缩影与启示古代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代表着古代社会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对古代建筑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在欣赏古代建筑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当代建筑如何借鉴古代建筑的精华,创造出更加人性化和环境友好的建筑。
古代建筑是我们了解历史、研究文化的重要窗口,它们值得我们用心去探索和传承。
通过对古代建筑发展的探索,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不同文明的建筑艺术,同时也能够认识到人类在建筑领域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代建筑是一座迷人的艺术殿堂,更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演变
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演变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它从简单的木质结构逐渐演变成了复杂而精美的石造建筑。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演变,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第一部分:古代建筑的萌芽期古代中国的建筑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开始利用自然材料搭建简单的临时住所。
随着农耕文明的出现,人类开始固定居住,并且建造出更加牢固耐用的建筑。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木质梁柱和土坯等材料建造房屋,出现了具有明显特征的中国传统建筑。
第二部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结构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基础,搭配独特的屋顶和庭院组织形式。
在木结构中,梁与柱是非常重要的构件,它们通过榫卯结合方式相互支撑,形成坚固的框架。
屋顶采用瓦片、琉璃等材料,呈现独特而华丽的造型,凸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第三部分:中国传统建筑的样式和风格中国传统建筑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地域因素,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样式和风格。
其中包括宫殿式建筑、庙宇式建筑、园林式建筑等。
例如,紫禁城是中国宫殿式建筑的杰出代表,它的建筑结构和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权力的特点。
第四部分:中国传统建筑的演变与现代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传统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现代化建筑的影响,但同时也保留了独特的传统风格和文化内涵。
如今,中国传统建筑在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结论部分: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演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古代建筑技术的成就,也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智慧。
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精髓,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
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演变不仅仅是建筑学的研究领域,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通过深入挖掘和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为我们的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启示和借鉴。
总之,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演变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宝藏,它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1)瓦的发明与应用,解决了屋顶的防水问题
院
(2)陶水管的使用,解决地面排水的问题
(3)地面处理:三合土抹面(白灰+砂+黄泥)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63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二)建筑现象
64
东
南
大
4.商代城址
学 建
筑
学
聚落格局与社会结构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10
东
南
(2)穴居—木骨泥墙
大 学
建
A.陕西半坡村遗址
筑 学
院
早期:半穴居—下部挖土形成,上部空间构筑而成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11
东
南
(2)穴居—木骨泥墙
大 学
建
A.陕西半坡村遗址
筑 学
院
早期:半穴居—下部挖土形成,上部空间构筑而成
56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二)建筑现象
57
东
南
大
2.结构体系
学 建
筑
综合了文明起源时期的各种因素,发展出土木混合结构体系,
学
院
成为中国建筑的主流。
中原:木架夯土
长江流域:干阑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58
东
(1)商代宫殿复原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0
东
(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1
东
(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女神庙全景,自北向南看
32
东
(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南
大
学
建
■ 沿轴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41
(一)文化成就
东 南
大
学
1.文字
建
筑
学
汉字的象形—中国思维的具体感性的传统
院
汉语的句法—中国思维的逻辑特征:模糊性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42
(一)文化成就
东 南
大
学
2.礼仪-祭祀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43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红山文化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7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8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东 南
大
学
(1)聚落,大房子
建 筑
学
院
A.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以大房子为核心,其他小房 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 形布置,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组织。
37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祭祀建筑
院
红山文化
住宅 墓葬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住宅河姆渡文化 墓葬
(三)小结
4、建筑空间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8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建筑群,轴线 院
红山文化
大房子 复合平面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长屋河姆渡文化
39
二、青铜时代--夏商与西周(前21世纪—前771年)
筑 学
院
■ 室内墙面装饰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3
东
(2)内蒙古包头市
南
大
大青山莎木佳祭祀遗址
学
建
筑
学
院
(3)内蒙古包头市 大青山阿善祭祀遗址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三)小结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4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红山文化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三)小结
1、结构体系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照片提供:陈薇
21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照片提供:陈薇
22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照片提供:陈薇
23
东
3、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
南 大
学
木材与木构件的加工工具:石斧,
建 筑
石锛,石楔
东 南
大
夏: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西周:约前1046—前771年
学
建
筑
平行发展
学
院
相互联系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40
(一)文化成就
东 南
大
在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开启了文化认同的过程
学 建
筑
1.文字
学 院
汉字的象形—中国思维的具体感性的传统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73
宫殿宗庙区鸟瞰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74
东
南
宫殿宗庙区平面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75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76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77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5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红山文化
穴居-木骨泥墙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巢居-木构干阑
(三)小结
2、建筑材料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36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红山文化
土 陕西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木
(三)小结
3、建筑类型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吕”字形平面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18
东
3、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
南 大
学
建
木构干阑式建
筑 学
筑:
院
下层用柱子
架空,上层作
居住用,由原
始的巢居发展
中 而来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19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照片提供:陈薇
20
学
院
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
的实例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24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照片提供:陈薇
25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照片提供:陈薇
26
东
4、红山文化(公元前4500年—公元前3000年)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祭祀建筑
院
建筑群的概念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78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79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80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81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82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49
东 南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50
(一)文化成就
东 南
大
学
2.礼仪-祭祀
建
筑
学
院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51
(一)文化成就
东 南
大
学
2.礼仪-祭祀
建
筑
学
礼:依赖并维护社会的等级与差别的行为和规范 院
“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 有所让。”-《礼记》
周代礼制:确立血缘与等级之间的同一秩序,由这种同一的秩序来建立社会 的秩序
中
父子
君臣
国 古
夫妇
君主与姻亲诸侯
代
兄弟
君主与领属卿大夫
建
筑
史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