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_中国自然地理检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国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国地理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图中的四地代表拉萨、昆明、重庆和贵阳,读图完成1-3题。
1.③地夏季气温最高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最低 B.位于谷地C.太阳高度角大 D.距海洋近2.②地冬季气温最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 B.距冬季风源地近C.纬度位置高 D.太阳高度角小3.④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B.森林覆盖率高C.东南季风的持续影响D.较低的纬度和较高的海拔【答案】1.B 2.A 3.D【解析】1.在题干中给出的四个城市中,重庆夏季气温最高,主要是因为重庆位于盆地,地势低,气温高,其他三地都位于高原上,地势高。
2.读图可知②地夏季气温最低,故应该为拉萨。
因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势高,气温较低。
3.④地最热月气温较低,最冷月气温较高,有“四季如春〞的说法,应该为昆明。
昆明纬度位置较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白昼较长,且冬季受暖气团控制时间长,气候温和;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白昼更长,但由于所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的区域,大气储热才能较差,气温并不是很高。
读“我国某区域图〞(单位:m),完成4~5题。
4.与图中M河比拟,N河( )A.径流量更大 B.含沙量更大C.落差更小D.冰期更短5.与东南沿海地区比拟,图中东西向铁路干线沿线地区工业开展的优势是( ) A.劳动力丰富 B.矿产丰富C.技术力量雄厚D.市场广阔【答案】4.A 5.B【解析】4,N河位于秦岭以南,河流径流量大。
5,该铁路干线为陇海—兰新线,沿线工业区矿产资源丰富。
青海湖,古称西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近3 200米,总面积达4 300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
同时,青海湖还是青藏高原上惟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我国8个重点鸟类自然保护区之一,每年有十几万只各类飞鸟从天南海北来到青海湖畔繁衍栖息或作短暂停留,据此答复6~8题。
6. 青海湖的成因是〔〕A.断裂下陷B.流水侵蚀C.冰川作用D.火山喷发7.近年来水位持续下降,著名的青海湖“鸟岛〞已与岸相连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A.利用湖水进展灌溉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C.其入湖河流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8.以下图示湖泊与青海湖相似的是〔〕【答案】6.A 7.C 8.D【解析】6.青海湖是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高考真题专练09第九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2·6月浙江卷,15~16]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C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4.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D )
A.纬度 洋流
高考真题专练❾
[2022·山东卷,8~9]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 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 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 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1~2题。
1.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C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岩性 2.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C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据图2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6分)
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水热变化大;谷地蒸发量小, 土壤含水率高,土壤肥沃,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坡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蒸 发量大,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坡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植被以低矮的灌木丛 和草本植被为主。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9分)
11.[2021·河北卷,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 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 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 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 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 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C.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 D.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A卷
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A卷新题基础练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座山脉的垂直自然带谱中有常绿阔叶林带的()A.K B.L C.M D.N2.甘肃省平凉市纸坊沟属于半潮湿森林草原气候,严峻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熟化程度低,有机质含量低,土地产出率低,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地区之一。
长期以来,坚持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梁、峁、沟、坡、塬综合治理,在流域内实行了筑坝蓄水、兴修梯田、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退耕种草、暖棚养殖、良种推广、节水浇灌等10多项综合治理措施,形成了一条适合本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路子。
该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生态系统的形成,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性()A.公允性 B.差异性 C.综合性 D.整体性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见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图中空白处内容对应合理的是()A.甲—地下水位下降B.乙—改善地方气候C.丙—增加D.丁—加重4.该图反映了()A.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演化过程B.自然环境具有生产功能C.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D.自然环境具有稳定功能泰加林指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的寒温带。
在我国,泰加林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及阿尔泰山,林中常见很多倒木,部分地方甚至一小片树木都横躺在雪地中,当地人称之为“倒木圈”。
以低矮偃松林为代表的泰加林夜晚枝叶全部倒伏,次日上午再次挺立。
下图为北半球不同温度和降水条件下发育的主要植被类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上图中属于泰加林的是()A.①B.②C.③D.④6.泰加林区出现众多“倒木圈”的主要缘由是()A.大风天气多,树木被吹倒B.树木过高,重心不稳C.冻土阻碍根系深扎D.人类或野兽的破坏7.泰加林中的偃松林夜晚枝叶全部倒伏的目的可能()A.汲取水分B.防冻保暖C.避开雪压D.削减风吹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中国自然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题:中国自然地理一、单项选择题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
回答1-2题1. 根据雨带在I、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A. 4~6月B. 6-7月C. 6~8月D. 5~8月2.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A. 南旱北涝B. 南北皆旱C. 南涝北旱D. 南北皆涝【答案】1. B 2. C【解析】1. 4-5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6-7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7-8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9月份,雨带南移,10月份,雨季结束。
所以说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6~7月,选择B。
2.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华北、东北地区降水少,可能出现干旱,雨带停留在南方时间长,南方可能出现涝灾,即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南涝北旱,选择C。
下表为我国黑龙江、海河、闽江(福建境内)、伊犁河(发源于新疆)长度、径流量和含沙量情况。
据此完成3-4题。
3. 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A. 海河、黑龙江、伊犁河、闽江B. 闽江、黑龙江、海河、伊犁河C. 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D. 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4. 以上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A. 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 流域面积均位于我国境内C. 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影响D. 夏季均出现丰水期【答案】3. C 4. D【解析】3. 四条河流中伊犁河流经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黑龙江、海河、闽江流经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故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小的为伊犁河,丙为伊犁河;海河流经我国华北地区,地表径流量也较小,故甲为海河;黑龙江较海河长度长,故丁为黑龙江,乙为闽江,故选C。
4. 伊犁河主要补给来源是冰雪融水,参与的是内陆循环,黑龙江、伊犁河均流出我国国境,所以A、B、C均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训练题 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地理专题训练题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
读图,回答第1题。
1.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答案】A【解析】以统计图为情境,考察自然灾害与区域地理知识,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难度中等。
地质地貌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于多断层、坡度陡、地势起伏大、地表岩石破碎等地质基础差的山地,遇到地震、暴雨等外部诱因,再加上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就很容易发生。
选项中所列各山确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此题解题关键在于在正确解读统计图表的基础上,把选项中山脉与中国政区图进行图层叠加,要结合图中所给出的云、贵、陕、青、冀、川等地质灾害最多省区的信息进行判断。
2.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A.湘、辽、宁 B.台、鲁、苏 C.青、粤、晋 D.桂、甘、豫【答案】B【解析】A项中湘、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宁位于第二级阶梯,故A错;B选项三省都位于第三级阶梯,但台湾省有高大的台湾山脉,山东省有山东丘陵分布,江苏省地形平坦,符合题意;C选项三省分别位于我国第一、第三和第二级阶梯,不合题意;D选项桂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显然不符合题意。
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
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
据此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 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B. 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C. 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D. 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了等值线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体总结等值线分布规律的能力。
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可知,该地区年干旱旬数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且部分地区存在闭合的等值线,说明这些地区有高值或低值中心分布。
4.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 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B. 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C. 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D. 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不同地区干旱旬数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专题训练(有解析)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专题训练(有解析)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下面是地理网为考生准备的中国自然地理专题训练,请考生及时练习。
考香一号是中国的主要地形(浙江金华4月模拟)读我国某区域各时期新建城市平均海拔变化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a.河西走廊b.三峡地区c、黄河下游平原D.云贵高原解析:选b。
从海拔上看,早期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隋以后开始向平原、丘陵过渡地带布局。
河西走廊和云贵高原海拔都要远高于300米,可排除;黄河下游平原地区海拔低于200米,也可排除;唯有三峡地区有此海拔分布,故b选项正确。
2.该地区新建城市平均海拔普遍上升的原因很可能是()a.地壳抬升b.泥沙淤积c、土地短缺D.河流侵蚀解析:选c。
新建城市海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地势低平的区域较少,只能向相对较高海拔地区发展。
中国高香2号气候特征及其影响(高考安徽卷)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3~4题。
3.中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较小,主要影响因素为()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位置解析:选b。
34n以南、104e以西主要是我国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山、高原气候,故该区域亚热带分布范围小。
4.由于中国()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止夏季风深入西北部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很强,影响范围很广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带分布及成因。
由于我国位于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部,最大大洋(太平洋)西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冬季形成的亚洲高压势力强盛,冬季风势力强,故我国东部地区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受冬季风影响大、范围广,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从而造成我国亚热带的位置偏南。
中国河流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5.(湖北八校二模)湖泊像镶嵌在锦绣河山之中的明珠,晶莹夺目。
高考一轮中国自然地理同步检测卷
高考一轮中国自然地理同步检测卷一、选择题以下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空中高度),是延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
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向,对以下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选项是A.成都小于西安B.株洲大于石家庄C.太湖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2.构成图示趋向的主要影响要素是A.取得太阳辐射多少B.下垫面性质的差异C.距夏季风源地远近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答案】1. A 2. C【解析】1.经过读图剖析,可得知以下规律:总体来看,我国南方地域,最大降温高度偏高,南方地域最大降温高度偏低。
这是由于,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在南下的进程中逐渐削弱招致的。
成都在南方,西安在南方,所以成都的最大降温高度小于西安,故A项正确。
株洲在南方,石家庄在南方,所以株洲的最大降温高度小于石家庄,故B项错误。
太湖平原相较洞庭湖平原,距夏季风源地更远,所以太湖平原小于洞庭湖平原,故C项错误。
长江三角洲在珠江三角洲以北,所以长江三角洲大于珠江三角洲,故D项错误。
2.依据上题剖析,纬度越高,影响高度越高,与太阳辐射、下垫面和对流层厚度关系不大,纬度越低,受夏季风的影响越小,垂直方向上降温范围越小,因此最大降温高度越低。
所以,距夏季风源地远近是影响最大降温高度的主要要素,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以下图是我国某地域水系和铁路散布图。
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3.该地域铁路途散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4.该地域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缘由是A.热量缺乏B.水分缺乏C.土壤贫瘠D.耕作集约5.该地域量体裁衣处置乡村生活动力效果的最正确途径是A.建小水电站B.开采小煤窑C.钻小气井D.上山砍柴6.为促进该地域农业的开展,应该A.鼎力开展商品粮消费B.鼎力种植牧草,开展乳畜业C.树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D.增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答案】3. A 4. C 5. A 6. D【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区铁路基本上沿图中各主流集合处〔支流沿线〕延伸,而河流集合处应为山谷,水系的特点总是由主流汇入支流,所以图中铁路经过的中央也就是河流支流的位置,即河谷位置,说明铁路与山谷延伸方向分歧。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测试题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一、单项选择题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据此回答1~3题。
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形分布的是2.下列地形结构示意图中(非阴影部分表示山区的比例)符合我国实际的是3.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的盆地是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C.四川盆地D.准噶尔盆地【解析】第1题,A选项秦岭南部不是云贵高原而是四川盆地,C选项横断山脉的西部不是四川盆地而是青藏高原,D选项太行山的西侧不是内蒙古高原而是黄土高原。
第2题,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第3题,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
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内沙漠广布,而盆地的边缘受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形成绿洲。
四川盆地既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部丘陵广布,且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为湿润地区,不可能有绿洲。
【答案】1. B 2. B 3. C读“我国某地某月等温线图”,回答4~5题。
4.图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是A.甲、乙B.乙、丁 C.甲、丙D.丙、丁5.图中M地气温区别于周围地区的影响主要因素是A.地形地势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解析】第4题,从图中气温数值分析,此季节为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以海洋上夏季气温低,所以丁区域温度低于28°C;从河流的流向分析,乙地海拔高,其温度低于28°C;而甲地的海拔低,其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其温度高于28°C;丙地受海洋的影响比丁地小,其温度高于28°C。
第5题,从图中等值线分布可知,M地的气温低于26°C,从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M地是因地势最高,而导致气温低于周围地区;但是M地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与周围地区没有特别不同。
【答案】4.B 5.A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
读图回答6~7题。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1
自然地理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a为北京市某中学11月9日某时刻朝南教室一隅的照片,图b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照片的拍摄时间是( )A.6:00B.10:00C.14:00D.18:002.下列时段中,每天同一时刻黑板上的受光面积渐渐增大的是( )A.惊蛰到立夏B.小寒到大寒C.小雪到大雪D.立冬到小寒答案:1.B 2.C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该窗户是朝南的,则太阳位于东南方,正值上午,所给的四个时间10:00最合适。
第2题,太阳高度越小,同一时刻黑板上的受光面积越大。
同一时刻黑板上的受光面积渐渐增大,则太阳高度渐渐变小,从二十四节气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夏至—秋分—冬至的时间段符合,故C项正确。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
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的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
下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
据此完成第3~5题。
3.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缘由是( )A.树冠集水作用强B.无蒸腾作用消耗C.树冠遮阴效果好D.土壤硬化下渗弱4.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A.融雪B.风沙C.降水D.蒸发5.若北疆梭梭树冠的垂直俯视面积为S,正午树荫面积为S',S与S'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B.夏至日P=1C.全年P<1D.冬至日P>1答案:3.B 4.D 5.C解析:第3题,枯树根区没有树冠,不存在树冠集水作用强,A项错;没有树冠,无蒸腾作用消耗,B 项正确;没有树冠遮阴,不存在树冠遮阴效果好,C项错;枯树根区土壤疏松,下渗作用强,D项错。
第4题,梭梭对融雪、风沙和降水影响较小;梭梭根区夏季树冠能够遮挡阳光,削减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故选D项。
(完整版)中国自然地理测试题
中国自然地理测试题第I卷(选择题)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 我国疆域的四个端点中,位于寒温带的有:①北端②南端③东端④西端A. ①B. ①③④C. ①③D. ②④2. 关于下图中四个省区叙述正确的是A. 四个省区由北而南的排序是①②③④B. 四处省区中没有一个濒临海洋C. 四个省区彼此之间互不相邻D. 图中①省位于四川省北边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 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剖面线穿越了我国三级阶梯B.②地形区北坡自然带更丰富C.①③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D.④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贫乏4.有关②⑤⑥⑦地形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处于板块生长边界附近B.都位于亚欧板块C.⑥地形区聚落较多的最主要因素是水源D.⑦山雪线平均海拔最高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5. 图中山脉属于阶梯分界线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6. 甲地形区目前主要的生态问题是A. 土地荒漠化B. 水土流失C. 土壤盐碱化D. 森林面积锐减7. 河流在乙处附近径流量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 降水量减少B. 沿岸农业灌溉用水过多C. 植被较稀疏D. 蒸发量增大读中国局部地区图,该地区有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长廊”美称,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 关于该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 甲山脉是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的大致分界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B. 乙地农业生产的优势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积雪融水和地下水充足C. 丙所在的河段,从未出现过凌汛现象D. 丁地铁路线是兰新线上的一段9. 关于图中河流①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以雨水补给为主B. 水量和含沙量大C. 流出源地后水量逐渐减少D. 水位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10. 该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有①地势平坦②矿产丰富③气候适宜④水源充沛⑤交通便利⑥水能丰富⑦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⑧市场广阔A. ①②⑧B. ②④⑤C. ④⑦⑧D. ②⑤⑥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很多山脉成为主要的地理分界线。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同步检测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同步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塞罕坝海拔1010~1940米。
上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立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乌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立的奇迹。
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
以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合适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A. 落叶阔叶林B. 常绿硬叶林C. 针叶林D. 常绿阔叶林2. 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A. 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 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C. 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D. 风力较大, 受低温冻害影响大3. 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A. 增加生物多样性B. 减轻风沙危害C. 修养水源,美化环境D. 减缓变暖趋势【答案】1. C 2. A 3. B【解析】1. 华北平原地区的自然带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塞罕坝海拔1000-2022米之间,属于高原地形,气温较低,合适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针叶林,C对,A错。
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区植被,B错。
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D错。
2. 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A对。
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B错。
光照、昼夜温差不是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C错。
南坡是冬季风的背风坡,风力较小, 受低温冻害影响小,D错。
3. 塞罕坝林场有防风固沙作用,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减轻风沙危害,B对。
不能使京津地区增加生物多样性,A错。
修养水源,是水源林主要作用,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地主要功能,C错。
减缓变暖趋势是全球性作用,不是对京津地区主要作用,D错。
以下图为中国台湾区域图及其东北部沿海“女王头〞景观图,“女王头〞由砂岩构成。
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8月份降水量多于7月份。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女王头〞的形成过程是A. 流水侵蚀一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B. 外力侵蚀一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C. 地壳断裂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D. 沉积作用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5. 决定图示区域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B. 河流C. 气温D. 交通6. 该地区8月份降水量多于7月份的原因是8月份A. 多台风降水B. 多地形雨C. 夏季风权力强D. 气温偏高【答案】4. D 5. A 6. A【解析】4. “女王头〞由砂岩构成,判断“女王头〞的形成过程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砂岩。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同步检测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同步检测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某山自然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山最可能是我国A.昆仑山 B.天山 C.祁连山 D.阿尔泰山2.影响该山南坡缺失云杉林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热量 C.水分 D.土壤3.该山区牧民在高山草甸放牧的主要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1.B2.C3.B【解析】1.根据图中纬度及城市可知,该山位于42°N-44°N之间,且乌鲁木齐位于该山北麓,所以该山最可能为我国西北的天山,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2.天山北坡受到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的影响,形成地形雨,降水量比南坡大,因而形成森林带;而天山南坡由于降水量小,水分不足,没有形成森林带;所以,影响该山南坡缺失云杉林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故C项正确。
地形、土壤南北坡相差不大,南坡为向阳坡,热量比北坡多,故ABD项错误。
3.冬季,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原放牧;秋季转冷向低处山地草原转移。
综上可知,牧民在高山草甸放牧主要是在夏季,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页岩气是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资源。
我国页岩气储量丰富,在页岩气开采的过程中,将混有化学物质和沙子的水注入到地下页岩层,通过高压压裂岩石,同时用沙或其它物质支撑裂口,使页岩破碎释放出气体。
下图为我国陆地上页岩气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我国陆地上页岩气的分布规律主要是A. 集中分布于盆地地形B. 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区C. 分布不均,北多南少D. 集中分布于第二阶梯5. 限制甲地页岩气开采的主要自然条件是A. 深居内陆,风力强劲B. 地形险要,沟壑纵横C. 气候干旱,水源不足D. 人才匮乏,技术落后6. 我国重视页岩气的开采和推广使用将会A. 造成地下水污染,导致地下水循环加快B. 减轻对石油的依赖,遏制全球气候变暖C. 改变地表形态,导致地面大规模沉降D.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轻雾霾的影响【答案】4. C 5. C 6. D【解析】4. 由图可知,页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二、三阶梯的盆地和平原地区,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总体分布不均,北方多、南方少,故本题选C。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专题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自然地理专题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甲、乙两地区分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中,请依据下表所提供的资料,回答1~2题。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横断山区、江南丘陵C.横断山区、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2.甲地夏季气温清楚低于乙地,其主要成因是(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1.D2.A【解析】第1题,依据甲、乙所在经纬度,结合甲、乙两地的海拔可以判别,甲地纬度低,海拔较高,应为云贵高原;乙地位置偏东,海拔低,应为洞庭湖平原。
第2题,从上题剖析可知,甲为云贵高原,乙为洞庭湖平原,依据气温随海拔降低而降低,较易得出正确答案为A项。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质变化能够是由于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B.河流沿岸大规模挖砂C.修建水库数量增多D.近十年降水继续偏多4.据图推断,近年我国A.滨海盐碱化趋向削弱B.台风破坏水平清楚降低C.沿岸湿地的面积增加D.河口附远洋岸腐蚀前进3.C4.D【解析】第3题,全体来看河流的泥沙是在动摇中增加的,而海平面的变化是在动摇中加大的,而且海平面在动摇中降低。
河流下游修建水库,泥沙少量堆积在库区,入海泥沙量的增加。
假设水土流失加剧,入海泥沙量会添加,而不是增加。
大江大河泥沙的增加受人为挖沙活动的影响不大,甚至可以不思索。
假设降水偏多,水土流失应该加大,河流携带的泥沙量也会添加,全体应该是添加而不是增加。
第4题,由图中可以判读出海平面是上升的,滨海盐碱化应该减轻,而不是削弱。
台风的破坏水平与海平面变化以及入海泥沙量没有直接肯定的关系。
由于海平面上升,入海河水受阻,因此沿岸的湿空中积应该是扩展。
由于海平面上升,海岸肯定前进,海岸的腐蚀也会随之前进。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
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第一轮复习:中国地理:自然地理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3分/题,共63分)
1. 台湾岛是祖国的宝岛。
自大陆赴台旅游开通后,游客日益增多。
下列选项符合岛内地
理概况的是()
①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②气候受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影响
③基隆盛行东北风,降水量较多④水果之乡,盛产苹果、柑桔与香蕉等
⑤阿里山、日月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 读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
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3. 读“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
该流域()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4. 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差异有( )
A.甘新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
B.陕甘宁地势低平,云贵川地形崎岖
C.新疆的河流皆为内流河,西藏的河流皆为外流河
D.青海高寒干旱,甘肃温暖湿润
5. 在四类干湿区中,青藏高原( )
A.属干旱区
B.属干旱、半干旱区
C.属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区
D.四类干湿区都有分布
读某地区示意图,回答6--7题
6. 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7. 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④印度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读图,回答8—9题
8. 图示山脉为()
A. 天山
B.阴山
C.祁连山
D. 昆仑山
9. 图中所示各河流( )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10. 右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
量的变化。
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
作用的时段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下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完成11~12题。
11. 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A. 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 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12. 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13. 我国钓鱼岛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主要原因是
A. 地处大陆架,生物光合作用强
B. 有寒流经过
C. 位于河流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
D. 盛行上升补偿流
右是470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 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
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
15. 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
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
16. 材料所示地区的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
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C.春、夏汛明显D.以冰川补给为主17. 西气东输工程是国家“十五计划”确定的重点工程之一,我国最大的西气东输项目的三大控制中心工程分别设置在轮台、靖边和上海。
轮台和靖边分别位于( )
A.塔里木油田,陕北天然气田
B.冷湖油田,陕北天然气田
C.柴达木盆地油田,陕北天然气田
D.塔里木油田,南阳油田
右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8~19题
18. 该沙丘位于
A. 冲积扇
B. 洪积平原
C. 三角洲
D. 河漫滩
19. 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右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20. 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 高压脊控制
B. 锋面活动
C. 反气旋过境
D. 热带气旋影响
21. 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 江汉平原
B. 四川盆地
C. 珠江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二、综合题
1. 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优势终
日不散,有“雾都”之称。
分析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共14分) 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
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资料二: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_________雾。
(2分)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_________雾。
(2分)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_________雾。
(2分)
(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
(8分)
2. 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
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共12分)
(1)充足的水源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
指出上图中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的特点(6分),并分析其对地下水水量的影响(6分)。
3. 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
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
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图9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5分)
(2)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6分)
附加(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10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5:BBAAD 6---10:BDCBC 11---15:DBABB 16---21:CADCBC
二、综合题
1. 【答案】(1)辐射(2)平流(3)辐射(4)辐射雾
(5)形成原因:①位于我国的湿润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②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③位于四川盆
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④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
多。
2. 特点:地表组成物质以松散的风化物为主,厚度较大;地形起伏和缓。
影响: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有利于雨水下渗;厚度大、地形和缓,有利于延长地表水下渗的时间;最终有利于地下水水量的补给增加。
3. 【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
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
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也可以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来判断)
(2)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
统筹上中下游用水,
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
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3)地理环境是各要素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
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