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内容与路径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人本精神的社会管理创新路径分析

基于人本精神的社会管理创新路径分析

因素相互作用 的结果 。这就要求我们在试图化解包 括群 体 性事 件在 内的社 会 问题 时 ,不 可能 由单 一 政 府部门负责从单一社会 因素 的维度来选择路径 。 也
样 化
就是说 ,仅仅由各级社会综合治理部门从社会层面 “ 社会管理 , 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 , 人本 应对群体性事件等社会问题是本末倒置 ,治标不治
显了我们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不足和滞后 。
另外 , 有些地方政府在实施社会管理过程 中, 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由于群体性事件是我国 目 前乃至相 当长一段时 分强调管理 , 忽视服务 , 习惯 于用行政命令推行社会 间内社会矛盾 的主要表现之一。 为此 , 在我 国社会管 管理措施 , 挫伤其他社会管理主体的积极性 。 这 种做
Vo l - 3 3 No . 3 S e p . 2 0 1 3
基 于人本精神 的社会 管理创 新路径分析
李文 良, 赵 清芳
( 国际关系学 院 公共管理 系 。 北京 1 0 0 0 9 1 )
摘要 : 人本精神 即“ 以人为本 ” , 就是 以人 为中心 , 尊重 人权 , 一切为 了人 , 一切依靠 人 , 促进人 的全 面发 展 , 是 我国社会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0 6
作者简介 : 李文 良( 1 9 6 3 一 ) , 男,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 , 教授 。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第 3 3卷
1 . 6 6个 百 分点 。 ” 【 l 】 对造 成 这种 状况 的原 因进 行探 究 法根本满足不了我 国新时期社会事务繁杂 、社会矛 1 缺少人本精神 , 没有把人 民群众 的 盾 凸显 、 社 会诉求 多样 、 维稳任务艰 巨 的“ 社情 ” 需 时我们不难发现 ,

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动阻力分析——以“观念—结构—行为”制度范式为逻辑主线

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动阻力分析——以“观念—结构—行为”制度范式为逻辑主线

作者: 程波辉
作者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29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社会科学
页码: 15-2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期
主题词: 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动阻力;“观念—结构—行为”制度范式
摘要:“观念—结构—行为”制度范式是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有效分析路径.以此制度范式为分析主线,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动力包括现代观念嵌入的内在动力、制度供求非均衡的外在动力、利益驱使下理性选择的直接动力.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阻力包括观念变革滞后的思想阻力、制度式微及其路径依赖的结构阻力、既得利益者抵制的行为阻力.。

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背景及意义

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背景及意义

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背景及意义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罗德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民对社会中生存有了新的需求,在新时代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对背景分析后对现存问题进行探讨,相应的对问题的解决提出指导方向。

使社会治理可以更加贴近人民生活,进而促进人民的幸福感得以提升。

党的会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新时代的启示,也是社会发展至今的重要转变。

一、社会治理的研究背景“社会治理”一词最早出现在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在会议上倡导全面深化改革,进而提出创新社会治理这一理念。

事实上在不同时期社会治理的内涵也有所不同。

在计划经济时期,倡导经济整体化,以集体经济为主的理念。

在社会治理中的舆论与党的指导具有一致性。

在改革开放时期,强调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治理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社会问题突出表现出来,如环境污染问题、就业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

而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解决不了新出现的社会问题。

要使社会治理很好地贴近实际,就要对社会治理的模式进行改革,实事求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和升级化,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和个性化,社会交往的虚拟化和信息化,社会舆论的大众化和多样化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现状展开实际的探讨,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1]。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的内涵社会治理中的“治理”理念就是在社会建设中的具体实践,只有真正的将实际的行动落实到位,才能保证社会治理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

党的报告将社会治理及相关的论述提出,党的报告对相关的课题进一步深化,并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学术界开始从不同的角度针对社会治理展开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我国的社会治理重点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将政府作为重要的导向,调动起全员参与的动力,给社会实现良性的运转创造可乘之机,为社会公共事业的进程提供充足动力的新时代任务。

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定位和实现路径——基于法团主义的分析视角

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定位和实现路径——基于法团主义的分析视角
标 应该定位在 与政府 良性互动和引导职工理性表达诉求两个 方面。在现有条件下, 工会组织可 以从工会干部社会 管 理理念创新 、 工会工作方 式创新和工会组建 形式创新 几个方面参与社会 管理创新。 关键词 : 团主义; 法 工会组织; 社会管理 ; 创新 中图分类号 : 4 D 1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2 7 0 ( 0 )7 0 2 — 3 10 — 4 82 1 0 —0 2 0 1
以 法团主义 的视角来看, “ 我国 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社 会协同、 公众参与” 的社会管理格局, 正是在经济转轨和 社会 转型 过程中, 家在尊重社会分工这一客观事实的情况下, 国 充 分发 挥主 导作用, 但是也高度重视以 组织化的 功能团体为 单元对社会力量进行重新整合, 构建有序的利益表达、 利益 聚合、 利益传输及利益配置的方式。 这个意义 从 上说, 工会组 织作为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 愿结合的 工人阶级群众组 织, 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必然性。 1 强国家一 . “ 强社会” 趋势推动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 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健全, 经济体制深刻 变革,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刻 变化 , 四个深刻”促使改革开放以前以国家垄断着绝大 这“ , 部分稀缺资源和结构性的社会活动空间以 及社会各个部分 高度关联性为特征的“ 总体性社会”的制度安排发生转变, 1 2 ] 国家和社会关系逐渐转型, 即国家权力开始上收, 社会被重 新赋予一定的 自 主性。 然而, 学者普遍认为, 在中国这样一个 具有革命型全能主义遗产的国 将多元主义视为公民 度, 社会 发展之道并希望最终实现“ 社会制约权力” 弱国家一强社 的“ 会” 标在中国 目 很难实现。 就中国的 实际 来说, “ 追赶型” 后 的 发现代化的特质, 决定了我们既需要一个强大的社会来制约 转型时期政府行为方面的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同时也需要 个强大的 具有现代化取向的中央 权威 保持社会平稳发展。 在法团主义 理念下, 一种合理而又可行的发展模式是, 国家 需要运用其特色优势,寻求与社会的相互增权 (u ae一 m t lm u

“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经验、问题及路径优化:一种嵌入性理论分析框架——以济南市x社区的实践为例

“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经验、问题及路径优化:一种嵌入性理论分析框架——以济南市x社区的实践为例

2023年8月第4期总第142期四川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OFSICHUANADMINISTRATIONINSTITUTEAugust,2023No.4(TotalNo.142)作者简介:1.毛春合,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2.徐珍,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23-01-10基金项目: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2ZCY046);青海民族大学高层次人才(博士)项目(项目编号:2021XJG06);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点项目(项目编号:ZGY2204);青海民族大学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专项课题(项目编号:ESDYJ09)。

【中图分类号】D669.3;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23(2023)04-090-11 “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经验、问题及路径优化:一种嵌入性理论分析框架———以济南市X社区的实践为例毛春合1 徐 珍2(1.2.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 810000)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

目前,因城镇化发展产生了大量“村改居”社区,“村改居”社区治理问题尤为突出。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基于嵌入性理论,结合济南市X社区“村改居”治理的实践,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研究,总结“村改居”社区治理的成功经验,剖析了新的历史起点,“村改居”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村改居”社区治理问题的解决之道。

研究发现,可以从发挥党建引领“村改居”社区治理的核心作用,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筑牢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意识,完善“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后续政策以及提升多元主体协同联动治理能力五个维度出发优化“村改居”社区治理的路径。

关键词:嵌入性理论;“村改居”社区;社区治理一、问题的提出“村改居”社区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之一,表现为“亦乡亦城”,其在治理中也存在诸多挑“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经验、问题及路径优化:一种嵌入性理论分析框架———以济南市X社区的实践为例战。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路径研究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路径研究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路径研究一、本文概述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社会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治理效能、增强社会活力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有效地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的潜力,仍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分析当前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本文将概述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包括促进公众参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等方面。

通过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本文将梳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有模式和实践经验,探讨其成效与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分析影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关键因素,如法律法规、政策环境、社会组织自身能力等。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际情况,本文将提出促进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和策略,以期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二、社会组织概述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是指由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它们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之外,承担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旨在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公众利益、协调社会关系、参与社会管理等。

社会组织的类型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研究会、基金会、公益慈善组织等。

这些组织以不同的方式参与社会治理,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为公众提供服务,为企业创造合作平台,为社会创新提供动力。

它们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公民素质的重要力量。

社会组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和多样性上。

非营利性意味着社会组织不以追求利润为目标,而是致力于公益事业;志愿性体现在社会组织的成员和活动多基于志愿精神,而非强制;自治性则是指社会组织在内部管理和运作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多样性则反映了社会组织在类型、规模、功能上的丰富性。

构建社会管理体制的路径选择——基于我国社会转型期存在的问题分析

构建社会管理体制的路径选择——基于我国社会转型期存在的问题分析
题 的框 架。只有通过加强社会 管理 , 才可以有 效化解社 会矛
急剧变迁的社会环境 、 深刻 变动 的利益格 局 , 得 目前我 国 使 的社会管理 和公共 服务 职 能建设 相 对薄 弱 , 现有 的管 理 理
念、 管理 主体 、 理方 式 、 管 管理 模式 等 方 面都 有待 进一 步 完 善 。因此 , 面对转型期我 国的社会 管理难 题 , 如何 细化并 创
第2 6卷
第 3期






VO . 6 No. 12 3 Ma :2 0 1 2 y
20 1 2年 5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J OURNAL OF CHANGSHA UNI RSlY VE T
构建社会 管理体制 的路径选择
基于我 国社会转型期存在 的问题分析
杨 迪
和谐 稳定的源头性 、 础性 、 基 根本性问题 , 才能保持社会安定
有序和充满活力 。但是 由于我 国用几十年 的时 间 , 走完 了西 方国家几百年工业革命才走过 的路 。高度浓缩 的发 展历程 ,
的是树 立社会 管理的理念 , 明确 社会管理 的主体 , 转换社会 管理方式 , 最终创新社会 管理 的模 式 , 建构处理 社会管 理问
长 沙 大 学 学 报 多地放到基层 , 把人力 、 物力 、 财力 更多地投 到基 层 , 合基 整 层社会管理服务资源 , 增强基层 服务管理 能力 , 才能化 解基
系列社会 事件 , 为社会舆论激 烈讨论 的议 题。这些由政府 成 或者个人 的不 当行为引发 了群体性 的关注 和普遍 的愤怒 , 成 为大众表达不满的方式 。这些事 件一方 面表达 了基层 政府 和民众之间的矛盾 、 同利益 群体 间的矛盾 , 映射 出地方 不 也

我国社会组织去行政化的路径分析

我国社会组织去行政化的路径分析
另一源赋予他们相应的工作职责要求社会组织成立时必须征得其业务主方面政府把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政策工具虽然肯定社会组织的作用但管单位的审查同意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条例来注册登记否则是又不完全愿意下放权力政府等职能部门会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法律就是非法团体
我 国社 会 组 织 去行 政 化 的路 径 分 析
谢 娆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深化 ,我国各类社会组织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 中发挥 着越 来越 重要 的作 用。但是我国社会 组织的产生 、管理 、运行等方面存在行政化特征 ,影响 了社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要想加 强和创新社会 管理 ,有效弥 补公共服务及社会 管理 的 “ 市场失灵”和政府 “ 缺位”,形成政府与 民间 “ 共同治理” 的结构 ,出路在 于去行政化 。本文将通过 分析社会 组 织行 政 化 的 表 现 、成 因 ,从 而 提 出可行 性 建 议 。
我 国社 会 组 织 行 政 化 的表 现 l 、产生方式官方化 从产生方式来看 ,社会组织的产生主要来源予以下两种途径 ,一是 社会选择 ,二是政府选择 。 目前 ,我国大多数社会组织是由适应党和政 府的工作需要 由上而下分化而成的 ,基本上是官办社团。这类社会组织 的出现的原因在于政府 自身 能力有 限,无法满 足人们 日益 变化的需求 , 为了缓解这个矛盾 ,政府把一部分社会管理事务的管理权限委托给社会 组织 。它们同政府组织一样 ,具有较严格 的组织结构 、完善 的规章制 度和严格的上下层 级关 系 ,同时政府 还让他 们合法 获取 民间 的社会资 源 ,赋予他们相应 的工作职责 ,要求社会组织成立时必须征得其业务 主 管单位 的审查同意 ,并按照相关 法律、法规 、条例来 注册 登记 ,否则 , 就是非法团体。这完全违背 了社会组织的 自愿 、 自主 的原则 ,使得根植 于民间的社会团体从产生开始就深深地打上了行政化 的烙 印,带有浓厚 的 “ 官办 “ 色彩 。 2 、人 事 安 排 行 政 化 我 国社会组织的建立主要是 自下而上和 自上而下两种方式 。在第 一 类 的社 会 组 织 中 , 由于 主要 依 靠 志 愿 者 开 展 活 动 ,但 是 都 必 须 在 登记 注 册后 才能正常开展工作 ,在这一类组织中,实际控制 于政府主管部 门。在 第二类的社会组织中,基本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来源于政府的各级机构,这些 官员利用政府职权管理社团的事情 ,在很大程度上 ,一些社会组织的主要决 策权 r 1 . 乎都被架空,实际权力牢牢掌握在政府手里。在我国,社会组织也有 定的行政级别和人事编制 ,这就大大强化了社会组织的行政性。这样的人 事安排把社会组织的实际运行也纳入行政运行体系之 中。 3 . 经 费 来 源行 政 化 资金的筹集是社会组织所必须具备 的能力之一。只有能够独立筹集 到组织运行所需的资金,才能够不依 附其他任何组织 ,从而真正的进行有 效的自我管理 ,才能保持社会组织的独立 自治性质。 0目前 ,我国社会组织的 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提供的财政拨款和补贴,我国社会组织筹集资金的能力 非常弱 ,渠道少,经费来源对政府的依存度极大,社会组织的运行依然没有 “ 断奶” ,依然要高度依赖政府的财政支持 。经济上不独立 ,难以摆脱其他方 面的独立 ,这 就导致社会组织的久久不能实现独立和 自治 。 4 . 管理 运 行 行 政 化 我 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 实行 的是双重管理 ,是指对社会组织 的登 记 注册管理和 日 常性管理实行登记管理部门与业务 主管单位双 重审核、双 重监督 、双重负责的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 , 业务主管单位对社会 组 织 的控制无所不在 ,社会组织只有首先成为政府所属 的有关职 能机 构所 能够控制 和监管 的附属组织 ,并接受其管理和控 制,才 能通过 登记 注册 成为合法组织 的限制 ,大大削弱 了社 会组织 的独立 性和 自治 的可能性。 在社会组织 内部 ,也存在着行政化现象 ,社会组织有 其规章制度 、职位 等级 、运作流程等 ,都具有 “ 准政府” 性 ,社会组织也像政府一样有着 级别差异和运行模式 。这些都使得社会组织具有 “ 官僚 ”性。 二 、我国社会 组织行政化的成因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管理路径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管理路径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管理路径分析圈熊英摘要:现阶段中国政府面临的社会发展的形势比较严峻,从而对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本文从认识和分析我国社会管理的现状入手,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路径。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管理;路径近年来政府努力加强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完善社会管理职能,社会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与此同时,中国在社会管理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迫切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强政府社会管理方式的对策研究,已成为政府管理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现状现阶段中国政府面临的社会发展的挑战很严峻。

一是人口危机。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人力资源较匮乏的国家。

二是生态危机。

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四大生物系统如海洋、森林、牧场、农田在中国存在不同程度地损害,生态环境问题愈益突出。

三是社会危机。

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大量社会问题和社会失范,意味着社会整合的任务极其艰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社会事业建设却相对滞后,特别是社会管理在整个社会事业建设中明显滞后。

(一)公共需求急剧增长近年来,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公共需求大幅上升,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正逐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我国公共需求呈现出增长迅速、主体多元、结构复杂、需求多样的特点。

但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政府社会服务滞后于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当前。

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改革内容来看,我们需要推进的主要是一些涉及面宽、利益调整层次深、配套性强、风险比较大的改革,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难度加大。

从改革动力来看,改革初期,人心思变和较低的社会预期激发着人民群众的改革热情,社会的动力与政府的牵引力紧密结合,推动着改革快速推进。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分享要求明显增强。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路径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路径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路径摘要:在新时期的社会治理工作中,需要依托基层党建组织、党机构来作为相关工作开展的主体结构,并且在该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创新,引入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对现有的社会治理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改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本文对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探索引言: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创新具备时代紧迫性,基层党建组织需要在社会治理工作中进行不断地创新、创造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在该过程中,基层党建组织以及相应的机构应当秉承实事求是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在社会治理工作中进行不断地创新、创造,来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一、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分析当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也需要实现现代化的转换,相关治理工作的开展能够进一步实现针对当前法治社会的建设,并且在农村区域构建成熟稳定的法治体系可以使得新时期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有效达成。

但是社会治理工作需要依托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基本的主体,全方位落实贯彻上层领导部门、党中央所做出的精神指示,在全体社会人员的协同下,完成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和完善。

在此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应当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协同各方资源共同完善社会治理工作,在此期间,党员干部要发挥工作积极性,秉承实事求是、服务为民的工作原则,将相应的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

二、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策略(一)基层党建+红色网格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中应当进一步加强与基层人民群众的内在关联实施网格化的管理形式,每一个网格单元由村支书或村主任来担任核心领导角色,在网格核心领导成员中,党员占据80%的比例,构建全新的红色网格管理格局,实现在日常的社区群众管理工作中对日常的纠纷、矛盾进行妥善的解决,更加便捷地为民众提供服务,提高社会治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分析

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分析

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行政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需要不断创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更好地服务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本文将从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出发,分析创新的必要性,探讨创新的路径和方法。

一、现状和挑战当前,高校行政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社会对高校行政管理的要求日益增加,要求高校行政管理更加透明、高效、便捷。

高校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规模庞大,管理难度加大。

信息化、国际化等新趋势也给高校行政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是复杂多变的,需要不断创新,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二、创新的必要性面对新时期的挑战,高校行政管理需要不断创新。

创新是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高校行政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高校行政管理不断创新,更好地服务社会。

创新是推动高校发展的动力。

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将有助于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有利于高校的发展壮大。

创新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

通过创新,可以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使高校行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便捷。

创新是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的迫切需要。

三、创新的路径和方法在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有多种创新的路径和方法。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高校行政管理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通过建设信息化系统,将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完善管理制度,推进高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规范管理流程和程序,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推动服务创新,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通过丰富多样的服务方式和途径,更好地满足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需求,提高服务满意度。

还可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高校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通过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社会管理创新:一种制度分析的路径

社会管理创新:一种制度分析的路径

度经济学家虽然承认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性 , 但苦于
非正式制度难 以纳入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而 未能对其作深入的研究 , 如刚才提及 的诺思等。中 国早期 的制度研究 , 主要是循着科斯 的思路 , 研究
确划分为 两类 : 正介 : 何林深 , 现在 山西省行政管理学会工作。主要 研究 方向为行政管理。 38
社 会秩 序理 论 、 福利 国家 理论 、 三 条 道 路 理论 等 。 第 抛 开理 论 见 解 不 说 , 就 方 法 论 而 言 , 单 它们 均 围 绕
年来 , 跨文化管理 、 柔性管理 、 人性化管理 等流派的
兴起 , 映 出非正式 制 度应 有 的 管理 价值 正 不 断 回 反 归本 位 。 实 现 正式 制 度 与 非 正 式 制 度 两 大 制 度 体 系 的
同的存在轻描淡写或 口是心非 的倾 向。如果 不纠
正 社会 管理创 新 的制 度视 角 和基点 偏 差 , 和谐 社会
括 国家法律、 政府 政策条例、 司规章、 公 经济合 同 等。非正式制度安排是人们在长期 交往 中无意识 地形成的, 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 并构成世代相 因、
建设必然出现“ 歪脖子症” 脚长脚短” 畸形 发 和“ 、 展的情形。
因而 , 笔者更倾 向于诺斯的制度定义 , 特别是其制
度分类 法 。
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的制度经济学研究中,
人 们对 正式 制度 给予 了极 大 的关 注 , 对非 正 式 制 但 度则迄今 研 究 还 很 不 够 。正 式 制 度是 指人 为创 制 的, 具有 强制 力 的正式 的成 文规则 、 范或 规 定 , 规 包
和谐 与 共振 是 和谐 社 会 的客 观 要 求 : 方 面 , 会 一 社

分析社会公共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文】

分析社会公共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文】

分析社会公共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摘要: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让社会管理的广阔性和交叉性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所以对公共管理的方法和实际效果越来越重视。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于目前社会的管理。

本文针对社会公共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对未来公共管理的发展应该做怎样的部署,并提出几点对未来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公共管理;现状分析;对策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国民经济水平显着提高,我国现在公共环境主要是全球化,这就说明公共管理工作力度在未来的持续阶段会加大。

另外,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创新,让公共管理在各个方面都出现了问题,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和生活水平方式的转变,需要重新调整公共管理模式,对未来的发展策略也应该进行调整。

一、公共管理现状分析1. 公共管理的重要性(1)实现共同利益。

在生活的都市中,公共利益存在于每个方面,每个人都会涉及公共利益上的义务,比如公共设施、公共环境、交通管理设施和一些无形的服务等,这其中牵涉到每个人的利益,并且都是现实问题,所以共同利益的处理尤为重要。

(2)社会秩序化管理。

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在秩序上的管理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模式,小的漏洞会造成大面积的失控,所以公共管理在社会安全上有很大的作用,公共管理在社会秩序上面必不可少。

2. 公共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1)公共管理缺少制度的保障。

公共管理所涉及的面积较广,并且存在很多界限不明的情况,对于这方面法律的制度不完善,公共设施的种类多种多样,多数社会上我们享有的设施没有实时的管理,社会公共设施每个地方都有,没办法监管,所以在这方面法律应该设置保障。

(2)互联网管理缺少约束。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每天有大部分时间在上网,网络上随时都在发布各种各样的消息,网络的快速传播让很多信息的质量难以保证,对于网上的各种欺诈行为,难以分辨真假,所以对于互联网管理需加强约束。

(3)公共管理服务价值没能体现。

党委书记学习新时代新思想心得体会

党委书记学习新时代新思想心得体会

党委书记学习新时代新思想心得体会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发展带来的问题亦随之显现,以信息化推动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迫在眉睫。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党委书记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党委书记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1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通过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顿时有一种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学好、用好、深刻领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增长工作才干,做好本乡镇各项工作,将有着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通过学习本人主要有以下体会:第一、必须经常加强自身学习,不断解放思想。

我也经常给干部讲学习的主要性,也经常要求干部解放思想。

但事实求是地说,首先自己在这方面就有差距,尤其是经过这几天的集中学习,感觉自己不懂的东西还很多,对先进的思想理念和新鲜事物接受得还十分有限,无论是知识面掌握的广度、深度还是思想解放的程度都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

学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持之以恒地加强学习、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确实是当代干部所必须坚持的永恒主题。

这次短暂的集中学习、培训,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回去之后,要把这次学习培训获取的知识、认识,再领会、再消化、再放大,并以此为契机,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理念,使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够满足引领科学发展的需要。

第二、必须始终牢记宗旨,抓住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

当前群众工作难做,是因为群众工作很复杂,如果干部素质不到位,不深入了解群众,工作就很难开展。

我认为,做好群众工作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心中装着群众。

基层党组织书记必须常怀忧民之心,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帮群众排忧解难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要真心贴近群众。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统一战线的优势分析与实践路径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统一战线的优势分析与实践路径

社 会管理创 新视 角下 统 一 战线 的优 势 分 析 与 实践 路径
◎刘 晋 飞
【 摘 要】 社会 管理创新是一项复 杂的 系统性工程 , 需要 统一战线发挥更 大的优 势与功能。从两者的 关 系来看, 社会 管理创 新与统一战线在 管理 目标、 管理主体和 管理 手段 等方面具有 内在的 关联性 ; 在新的社会 变革 中, 统一战线能够发挥 自身的政 治
座j { 1 私院謦椎 ・ 2 0 1 3 年第1 期
( 二) 管理主体 的多样性 与传 统“ 单一化 ” 的统治性管理方式不 同, 社会
管理创新的管理主体不再是单一 的政府 , 而是要在 主体地位平等的基础上 , 将 民主党派、 人 民团体和社 会 组 织 等 主体 纳 入 进 来 , 实现“ 多中心” 共 同治理 。 从 统 一 战线 的 内部 构成 来 看 , 在新 时期 的发 展 形 势
优势 、 人 才资源优势和社 团优 势, 有效 弥合社会 管理 体制的不足 , 切 实地推进社会 管理 创新。 同时, 在社会 管理创新的过程 中,
统 一 战 线 要 实现 新 的 实践 创 新 和探 索路 径 , 亟 需推 进 统 战 组 织机 制 创 新 , 利 用统 一 战 线 人 才优 势 , 广 泛凝 聚各 界 各 方 力量 ; 利 用
标、 管理主体和管理手段等方 面实现理念转变与实
践 创新 。从 统 一 战线 成 员 广 泛性 和层 次 性来 看 , 统

战线能够在创新社会管理建设 中大有所为。在管
理 目标 、 管 理主体 和管理 手段 上 , 统一 战线 与社 会 管 理创 新 之 间具 有 一定 的 内在关 联 。 ( 一) 管 理 目标 的一致 性 社会 管 理创 新 的 目标 就 在于遵 照 科学 发展 观 的 基本 要 求 , 维 护社 会 稳定 , 努 力提 高人 民群 众 的生 活 水平 , 解 决 人 民群 众 的 实 际 困难 , 实 现 社会 的和 谐 、

新常态下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路径分析

新常态下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路径分析

新常态下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路径分析目前,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着新的发展势态即为新常态。

新常态会表现在文化、经济、政治与社会等诸多方面,会对各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新常态背景下,为了可以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那么公共管理工作就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革,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提高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可以更好地顺应新的发展形势,才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新常态下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分析1.1 社会化治理水平有待提升在新常态背景下,公共管理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社会化的治理水平还会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彼此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后者明确地提出要求治理手段必须要公开公正、透明,要充分加强民主建设,加强法制建设,要促进政府治理的多元化发展。

除此以外,也要使得更多的社会组织主动地参与到政府治理工作中。

然而,通过对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社会治理水平并不高,而且还缺乏健全的政策与政府治理体系,是不能够充分地满足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此外,在政策层面上进行分析可知,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政府的治理政策还不够灵活,还缺乏完善的治理结构,而且还存在着民主以及法治因素不足的情况,缺乏科学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如此一来也就会影响到社会公众的有效参与。

1.2 公共管理手段有待优化新常态大背景下,现有的公共管理手段还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无法充分地满足实际的需求。

事实上,采取公共管理手段的最终目的即为可以实现公共管理目标。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的方式与手段也越来越多元化,开始日益广泛地应用更多的工具,例如,风险的测评以及应急系统等,通过对这些工具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地提升社会治理的工作效率。

但是通过对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还尚未有效地发挥公共管理手段的价值,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思想理念相对落后的情况,尚未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更多的是导致一些技术手段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实际性的价值。

基于社区大数据分析的社区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社区大数据分析的社区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社区大数据分析的社区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在信息时代,社区管理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如传统管理模式下社区问题解决效率低下,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不高,智能化程度较低等问题。

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主要靠人工巡查,但显然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社会需求。

社区管理需要以数据为驱动,实现高效管理、智能化管理,让居民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

因此,利用社区大数据分析来进行社区管理模式创新成为了新的方向。

一、社区大数据分析社区大数据分析是指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社区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挖掘等技术方法的应用。

社区中的大数据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群体、行为、空间和环境。

通过对各要素的数据分析挖掘,可以得出社区居民的需求和行为规律。

这样一来,社区管理者就可以根据大数据展开社区管理。

通过社区大数据分析,能够让社区管理者更准确地把控社区各行各业的管理,从而进一步提升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

二、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大数据的驱动下,社区管理需要从传统模式向数据化和智能化的模式转型。

具体而言,创新的社区管理模式需要结合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设备,以实现社区管理的智能化、标准化、规范化。

以下是基于社区大数据分析的社区管理模式创新的部分举措。

1.实行数据化管理社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依据,社区管理者应聘结合信息化技术实施分级管理。

一方面,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区域、性别、年龄等人口结构进行分析,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管理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社区人口分布情况和需求,制定不同的管理政策。

2.推行智能化设施智能化设施可以为社区提供更长远、更广泛、更深入的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施设施管理,将为居民提供更科学的社区生活。

例如,利用社区大数据,可以对不同类型居民的出行习惯进行分析,制定更精准的交通方向推送服务等。

3.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度社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和动力,而社区大数据分析能够让管理者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居民提供更贴近和满意的服务,提升居民参与度。

通过社区大数据分析,社区管理者不仅可以了解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还可以更加精准的将公共资源应用到居民身上。

创新管理的具体分析

创新管理的具体分析

创新管理的具体分析创新管理的具体分析创新管理是指组织或企业在推进技术、产品、服务和经营模式等领域的创新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管理方法、策略和体系,以实现创新目标和持续改进。

创新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能够帮助企业不断创造价值、保持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本文将从创新管理的定义、原则、方法等方面开展具体分析。

一、创新管理的定义创新管理是一种将创新和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创新是指针对市场需求和企业内在能力,通过引入新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创造新产品、新服务或实现经营模式的根本改变。

管理是指企业在实施创新过程中,制定目标、规划资源、组织协调、监控控制和评估反馈等一系列活动。

因此,创新管理是一种将创新和管理紧密结合的综合性管理活动。

二、创新管理的原则1. 需求驱动:创新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从消费者、客户和市场中获取创新的动力和方向。

2. 融合创新:创新管理应该倡导跨学科和跨领域的融合创新,充分利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资源。

3. 开放式创新:创新管理应该倡导开放式创新,鼓励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引进外部资源和创新成果。

4. 快速迭代:创新管理应该倡导快速迭代和持续改进,通过试错和学习来推动创新的不断优化和进化。

5. 风险管理:创新管理应该注重风险管理,合理评估和控制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降低创新失败的概率和损失。

三、创新管理的方法1. 创新策略:企业应该明确创新的战略和目标,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路径和方向。

创新策略应该考虑市场需求、技术能力、组织资源等多方面因素。

2. 创新组织:企业应该建立灵活、创新的组织结构和文化,鼓励员工提出和实现创新想法。

创新组织应该打破层级壁垒,提升部门间协作和知识共享能力。

3. 创新流程:企业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流程,从初始创意到成果开发再到商业化,全程进行管理和监控,确保创新能够顺利推进和落地。

4. 创新人才:企业应该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队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内容与路径分析2011-07-12 09:30:37 来源:1.引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显然,具有这些特征的和谐社会,单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是无法达到的。

构建和谐社会,政府规制的权威调控不可或缺。

因为政府是拥有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代表公共利益、承担公共责任的特殊社会组织,它既可以通过控制意识形态和公共传播媒体来引导、营造社会的思想、文化和舆论,又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及公共政策来影响和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还可以通过社会员、社会协调、社会强制等多种方式来整合各种力量。

政府作为一种公共权威,其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是其它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替代的。

在各种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的社会转型期,就必须拥有一个高效能、服务型的政府,来履行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职能,并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权威作用。

为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康发展,就必须切实致力于相关法规范和制度的完善,用法规范和制度来规范引导和促进保障社会管理及社会管理创新,形成解决问题和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2.传统社会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转型,这种变化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集中表现为,过去那种高度一元化的社会管理模式的解体。

经过近30 年的改革开放,政府职能的内容和范围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不再全面垄断经济社会资源,因此也不再无所不管、无所不包,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国已经从一个“全能国家”转变为“有限政府”,政府所掌握的公共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政府职能的内容和范围也是有限的,政府越来越难以独自承担社会管理的重任。

2.1 政府社会管理理念不够准确社会管理行为和社会管理措施都源于社会管理理念,我国社会管理的理念仍然十分陈旧,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仍然只重视经济增长,对社会民生建设缺乏兴趣和热情,对当地社会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了解甚少,对常规化和科学化的社会管理研究不多。

而且,重视强势群体权利、轻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社会管理中,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服务和执法的天平倾向了强势群体一边。

还存在管控思想严重、服务意识淡薄的问题。

2.2 社会管理事务的投入费用偏少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至今未达到占GDP4%的规定目标;由于政府投入不足,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城市,占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仅享有20%的卫生资源,87%的农民完全靠自费医疗;1995 年到2005 年,我国民政事业经费年均支出仅占国家年平均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的0.17%,由此导致福利院、养老院等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数量不足、条件简陋,救灾救济标准与救助需求差距增大。

2.3 社会管理主体不够多元化社会事务纷繁复杂,社会问题各式各样,社会需求千差万别,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政府不可能包打天下,包揽所有社会管理事项,需要多元化的治理主体。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但是,在很多地方,政府仍然是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极端的时候出现两种情况:政府包揽一切不堪重负;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空白。

2.4 社会管理方式还不够灵活,公民参与社会管理不够。

尽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有所提高,公民渠道有所拓宽。

但是,总体而言,很多时候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程度仍然不高,缺乏有效的参与平台;公共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公民意识有待增强;参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传统社会管理资源和手段利用不足,硬管理有余,软管理不足,缺少柔性化的道德教化、沟通协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解决的手段单一。

3.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与路径管理内容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必须创新管理内容,厘清管理领域,强化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有效调处社会矛盾,维护各方各类群体的正当权益。

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3.1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增强社会管理合力3.1.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

要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

强调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中的中心位置,强调政府公共财政的更多投入,同时要健全和完善社会自治、自律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社会管理上的主体及其对政府社会管理的监督制约作用。

建构和实施以权利为导向的社会政策体系,尊重和保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加强社会服务体制建设,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消除社会排斥,推动社会融合。

3.1.2 加强民生制度建设确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民生社会管理发展新机制,改善和保障民生问题不仅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政府行政必须优先实现的基本职能,也是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

政府既要承担起直接提供各类服务的职责,又要善于借助其所掌握的权力、权威和信息、资源,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使其参与解决民生问题。

3.1.3 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不断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并形成维护社会长期稳定和有效处理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社会稳定机制。

在群体性事件等危机处理中,要善于做到“情绪疏导”和“情绪管理”,以贴近的感情疏导民情,化解危机,尽量避免机械、简单地运用“物质满足”或者“物质诱导”的方式。

3.1.4 增强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的运行机制,要建立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平等、民主的社会合作机制,倡导参与型行政理念,形成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维护全体人民的发展利益与环境生态利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3.2 社会管理创新须重点解决的问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既要全面展开工作,又要抓住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重点在于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等问题。

3.2.1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要公平对待,切实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从就业、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入手,不断创新统一有效管理新机制,结合城镇化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全覆盖的人口互动管理模式,疏堵有机结合,使流动人口能够全面参与并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变流动为活力,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不稳定和不和谐等问题。

3.2.2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要建立健全对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特别是青少年以及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的常态化帮教管控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工作双延伸。

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要有措施、有方法、有体系,应在有利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促进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尤其是应当致力于建构和完善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机制制度,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

3.2.3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的创新要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治理和城乡规划、地区改造相结合,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健全基层组织、延伸公共服务,切实处理好整治、服务、管理和发展的相互关系;要对小旅馆、娱乐、洗浴场所等实行耐心指导、重点防控、过程监管,完善长效机制,突出指导服务理念。

3.2.4推进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要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注重研究互联网的内在规律和规则,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互联网的建设与有效管理,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和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依法保证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既要把网络舆情作为听民声、察民意的重要渠道,又要高度重视和评估舆情影响,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地制定互联网管理建设政策,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维护网上秩序,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

3.2.5 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创新要致力于对社会组织的研究,承认社会组织在国家发展与建设中尤其是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并按照社会组织发展规律施以有效监管,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范。

3.3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首要的是搞好制度建设,完善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范,建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特别重要的是要完善参与型及自治型治理结构,重视对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专业人员和优秀的社会组织的培养和培育,通过对社会管理领域进行过程引导和规范,实现政府对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的有意识引导、调控和激励,形成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机制。

社会管理创新要确立正确方向和科学路径,要促进社会活力而不是要限制社会活力,要对利益调整进行结构性改革,强调要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倡导不同的行为模式,倾听不同的利益诉求,重视沟通与协调。

社会管理创新要对利益调整进行结构性改革,同时要尽可能地兼顾各方各类利益。

但是,强调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绝不是不能损害任何利益,绝不意味着不能采取任何强制性手段。

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中的利益调整要着眼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要引入行政过程论,对各方各类利益进行综合的全面衡量,依法作出科学合理的裁量判断。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活动,依赖于不同思想、意见和利益诉求的相互交流和撞击,依赖于开放性、自由交流、容忍不同观点的环境,更依赖于相关各方全方位参与管理、决策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这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规律性特征,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要予以最大限度的尊重。

4.结论在当前的形势下,政府管理部门要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工作中,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

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延伸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促进健康发展,发挥好积极作用。

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到社会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更加注重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知法守法、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和维护权益的良好氛围。

当代社会管理的创新始终要求加强法治建设,唯有以法治理念为指导,以法制体系、法治程序和规范为支撑,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最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