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汇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小结教学课件 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小结教学课件 ppt
教学 课件 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 放潮流 专题小 结教学 课件 ppt
材料三: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二方 面的转化条件。其一是政治局势的逼迫,其二是民族 文化心理壁垒的松动,其三是强有力的宣传鼓动队伍 的组成。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四:孙中山和华盛顿均是中美两国于君主政体转 变为共和政体的关键转折点上,被推上历史舞台。然 而,华盛顿取得了成功……相反,孙中山创建的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 放潮流 专题小 结教学 课件 ppt
材料五: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 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 击,中国作出的反应是逐渐引入“永久性变化”的要 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 代化道路。
——摘编自李帆:《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
沙场练兵2【14年新课标1卷29】1898年,梁启超等联 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 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
B 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 世界向右》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有哪些 因素影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 放潮流 专题小 结教学 课件 ppt
(三)原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小结教学课件 ppt
归纳影响思想文化的因素 一般可以从现实因素(经济、政治、其他)、历史因素、外部 因素三个角度展开综合思考

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知识点梳理课件)课件

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知识点梳理课件)课件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 1、政治方面: 政治,打破封建思想束缚;而袁世凯与列 强勾结复辟帝制,实行专制。 2、经济方面: 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思想文化:北洋军阀在思想文化上掀起“尊孔复古” 的逆流;
考点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A
链接高考
(08江苏单科)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 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洪仁玕 D.严复
D
链接高考
(08重庆文综)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学习 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物有: ①魏源 ②光绪帝 ③赵三多 ④陈独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B
考点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背景:
阅读与思考: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欧美国家的 社会状况如何?中国统治者是如何看待自己和世 界的?在东西方文明发生碰撞时,中国的先进知识 分子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考点一: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海国图志》
1、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危机四伏,却盲目自大。 背景 2、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冲击加剧。 3、“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惊醒了中国有时之士,萌 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开
发展------ 康梁维新派 背景
19世纪9பைடு நூலகம்年代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性质 评价
发展------ 康梁维新派
背景 代表人物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动摇了反对变法 的理论基础;《孔子改制考》为变法制造 思想主张 了历史依据;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相结合;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体验高考
(2011·安徽文综·13)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 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 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 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 ,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 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
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C
(福建厦门质量检查)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
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
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人物及代表作 维新活动(主张) 影响(地位) 共同主张
《《康新孔有学子为伪改经制考考》》讲中学西;结合(托古改制)
为变法提供 理论依据
梁启超
兴民权;
《变法通议》 变科举制
维新宣传家
谭嗣同 《仁学》
严复 《天演论》
抨击纲常礼教及专
制等级;
批判最激烈
倡自由平等
自由权利;
系统介绍西方
体验高考
(2011·上海单科·2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 “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 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 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高三历史 一轮复习课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高三历史 一轮复习课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返回目录
II 聚焦重点
史论突破3
解读考纲ABC
新文化运动内容、特点及评价
【思维引导】阅读教辅材料,理解新文化运动内容,归纳其特 征;掌握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知识探究】 ➢1 ➢2 ➢3 显 相材同料点:①“性无质论上何,种都学属派于,资苟产其阶言级性
/
1、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 隐 质之的成反孔理封建,教斗持适争之应;有了②效根中,本国尚目不封的达建上自,社然都要
(1)林则徐: ①地位: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②活动:收集西方国家的信息;编辑《四洲志》、 《华事夷言》等书籍。
(2)魏源: ①著作:《 海国图志 》。 是书何以作②?思曰想为:以“夷师攻夷夷长而技作以,制为夷以”夷,款成夷为而近作代,中为国师人夷学长习技西以方制的夷口号。
3.而作影。响“: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
③一些知识分子认革识到命推派翻的清比朝较统见治的教必辅要性。
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兴起。
(2)过程:
①1894年 兴中会 誓词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主张。 ②1903年章太炎《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判保皇立宪主张;邹容《革命 军》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③1905年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将“建立民国”确立为奋斗目标。 ④1905 ~1907年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论战,为 民主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使许多知识分子投身到革命事业。 ⑤ 1912 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方案初步实现。
(1)启发人们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2)洋含务义派:进学而习提出西“方师先夷进长技技以术,自抵强御侵”的略口,号以,维形护成“清中王学朝为统体治,西。 学为意用义”的:洋迈务出运了动近指导代思中想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Fra bibliotek返回目录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历史】2010届高考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打包下载(必修三)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历史】2010届高考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打包下载(必修三)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中国向何处去?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 20 这一历史阶段中, 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 分子, 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 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 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 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前期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前期性质: ①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了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②后期传 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先进的 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2,积极意义 ③新文化运动还促进工民众的觉醒,唤起了 新文化运动还促进工民众的觉醒, 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④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 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 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前期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维新变法---学西方君主立宪制 维新变法---学西方君主立宪制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
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 年代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 19世纪60年代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 世纪60年代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洋务运动的开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 的兴起. 的兴起.
思考: 思考:如何正确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 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2015江苏单科,7,3分)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 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 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答案 C 郭嵩焘在出使海外期间提出扩大留学范围、学习西方政治和经济的建议。这一建 议遭到国内士大夫的诋毁,郭嵩焘很快被召回国内。这说明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想仍是“中 学”,而郭嵩焘的建议则远远超出了国内士大夫的思想认识水平,故C项符合题意。 命题评审 本题误选A项的较多,主要原因是对题意理解错误,同时对洋务运动的知识理解不 透彻。题干的叙述表明郭嵩焘不仅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还萌发了学习西方政治的要求,这一思 想在当时受到了包括洋务派在内的顽固势力的攻击。A项表述与题干无必然联系,也与所学 知识不符。
考点七 邓小平理论
(2015江苏单科,13,3分)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
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
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 )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2.(2015课标Ⅱ,28,4分)
,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
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新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新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五复习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与《海国图志》 。 (2)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张、特点;维新思潮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进程中的作用。 (3)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内容、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5)新旧三民主义的提出、内容和影响;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新三民 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
妥协性;脱离人 结果启示:要想 民群众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与工人运动相 进行社会主义 结合,建立中 共,进行革命 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 无产阶级
实现中国近代化, 民族独立是前提。 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推动者;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救 中国。
思维拓展
2、比较: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异同:
同: ①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②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探究3: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



特点:托古改制,将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 合,来宣传维新变法。 成因:(1)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借助 传统儒家文化宣传变法以减少变法阻力; (2)传统儒家文化在中国影响深远; (3)维新派理论认识的保守性和局限性。 评价:进步性: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极 大地冲击了传统封建主义思想;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为 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局限性: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 终导致维新变法的失败。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学会总结概括历史事 物共性的能力; (2)通过对比不同阶级人物学习西方的不同,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异,训 练对比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3)通过不同历史阶段学习西方的不同,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全面 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主张及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理解先进中国人顺应 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学习他们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坚 韧不拔、不懈奋斗、殚精竭虑的爱国主义情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31课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31课时

第31课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历程:①林则徐、魏源与“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历程: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与严复的维新思想;②维新变法的思想影响;③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与实践。

3.新文化运动:①背景;②主要内容;③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及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P170,“师夷长技”思想1.背景(1)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

(2)读书人埋头读经,远离现实。

(3)读书人与统治者沉迷“天朝上国”不能自拔。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代表人物(1)林则徐⎩⎪⎨⎪⎧①地位: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著作:《四洲志》、《华事夷言》。

(2)魏源⎩⎪⎨⎪⎧①著作:《海国图志》。

②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3)洋务派⎩⎪⎨⎪⎧①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②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学法点睛 本知识点归纳为“一、一、二、二”巧记速记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和生产技术,客观上顺应了工业革命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不能因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就否定其历史功绩。

实录“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指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以求富国强兵。

,维新思想与共和思想1.维新变法——维新派(1)背景⎩⎪⎨⎪⎧①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②学习西方问题上突破了“器物”限制。

③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1.正确看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含义:应用本国先进的迷信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本国的侵略,使国度走上贫弱的路途。

(2)背景:它是在民族危机的严峻情势下提出的。

鸦片战争中,中国接连失利,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醒悟,末尾丢弃旧观念,注目世界,关心时局。

(3)影响:这一主张集中了新思想的精髓,有力地激起了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2.对〝中体西用〞的评价〝中体西用〞即以封建正统思想观念作为国度安身立命的基本,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与传统观念相抗衡的力气,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达发明了良好的舆沦环境。

但是〝中体西用〞是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来维护清王朝腐朽、衰败的旧制度,违犯了〝只要消费关系与消费力开展水平相顺应,才干推进消费力的开展〞这一原理,注定了以此思想为指点的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3.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与洋务派抵抗派以林那么徐等为代表,洋务派以张之洞、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厕者既有联络又有区别。

(1)相反点:①二者都是从封建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都属于地主阶级;②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迷信技术和军事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2)不同点: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

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首先是对内对立人民的对立妥协,其次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

4.〝中体西用〞与维新变法思想的比拟5.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达的缘由(1)基本缘由是事先的中国曾经具有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一战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开展,中国工人阶级的生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深化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达提供了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

(2)从客观上说,中国是事先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尖利的国度之一,中国的民主革命需求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先进的思想来指点。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三、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原因及评价 1.特点 (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 学说。 (2)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 生。 (3)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2)局限性: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 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 走向失败。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史料研读] 史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 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 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 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 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史料三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史料 史料

史料 二
史料 三
史料信息
史料中“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 权鼎立之制”说明康有为主张向西方学习,变革政治制度
史料中“偷运西学之果”指宣扬维新变法、仿西方改制。 “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说明康有为没有摆脱封建 思想的束缚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学以致用 3.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 药重治”“开颅洗脑”。上述四种比喻分别指哪些历史事件?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中国近代史
专题八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主旨概览
近代百年中,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救 亡图存,不断探索独立、富强之路。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鸦片战争后 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并提出“师 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派提出“中 体西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深化拓展
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与顽固派) (1)焦点:是否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 (2)表现:洋务派:中体西用;
顽固派:原封不动维持原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本质上:没有区别,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秩序,手段不一样而已。 (3)评价 局限:仅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不涉及封建制度。 积极:冲破了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推动 了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发展。
★能力提升:多种史学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 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 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 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 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从整体史观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 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 体表现。 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 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 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 始向“现代人”转变。

温州市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研讨会课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温州市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研讨会课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影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因素
1 外部影响
2 内部困局
西方近代思潮的传入,如民主、科学、自由、 人权等,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觉醒。
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 以及政治经济的困境,推动着人们寻求自由 与进步的突破。
主要的思想解放潮流派别及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光复会成员,主张"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提出"人文主义",对政 府进行革新主义,推动社会进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提出"外 学为体,中学为用",主张变法, 倡导科学与民主,对国家的未来 有着远见。
陈独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倡导 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倡推翻帝制, 追求社会平等与公正。
思想解放潮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启蒙与觉醒
激发了人们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与反思,推动社会进步与现代化的道路。
思想多元化
统的重要里程碑。
3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是思想解放与进 步的高峰,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推动 力。
解放思想的现实意义和思考
社会进步的动力
解放思想为社会变革与进步提供了动力,促使世界观、价值观的更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与社会的进步。
开拓创新的精神
解放思想鼓励人们敢于探索未知,勇于创新,为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超越传统束缚
解放思想使人们敢于质疑传统观念的合理性,以更包容和开放的思维面对未来。
不同派别的思想纷纷涌现,思想解放的大潮为中国学问发展带来了多元化的格局。
社会变革
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想解放潮流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

届高三历史一轮简约版教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届高三历史一轮简约版教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10一轮简约版教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史论共享: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

〔人民版〕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人教版〕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人民版〕这次变法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它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人教版〕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人教版〕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它也是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人民版〕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在政治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岳麓版〕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先进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也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人教版〕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以后。

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人民版〕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那么预示着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开始分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单元特征】对于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应突出一个主线,就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渐进过程。

其三大特征:一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二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过程;三是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成为新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以“两弹一星”为代表,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载人航天方面有了重大突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知识网络】第一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点清单】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国”“三个面向”教育的复兴:“科教兴年废止高考制度动乱中的教育:人民教育的奠基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百”方针文艺的春天:坚持“双曲折的年代:文革年“双百”方针:鸣”“百花齐放”“百家争展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优二号”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南:“神舟五号”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就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现代的科教、文艺一步深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制度确立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三民主义:中华民国潮流世纪以来重大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新思想制度变革:资产阶级维;中体西用器物变革:新思想萌发1966195620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重点知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重点知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重点知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意义。

【知识梳理】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四伏;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对外扩张。

(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惊醒了中国的有识之士,他们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代表人物及阶级: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

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4.评价:(1)对当时的知识界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起了重要作用。

(2)但他们的思想主张并没有真正实施。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2.代表人物及阶级3.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4.评价:(1)客观上促使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解放。

(2)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

(3)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求富”的迷梦彻底破灭,说明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行不通。

三、维新变法思想1.背景(1)自19世纪60年代起,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发展。

(2)19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早期维新思想。

(3)到19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维新思想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2.代表人物及阶级: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资产阶级。

3.主张:(1)政治上: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2)文化上: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3)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4.评价:(1)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改革教育,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觉醒。

(2)客观上为后来的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新文化运动1.背景:(1)袁世凯窃取大权后,在政治上准备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政治民主,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3)辛亥革命使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极为不满,《新青年》诞生。

2.代表人物及阶级: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3.主张:(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评价(1)它反映了中国自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已从仿制器物到学习制度、思想的不断深入。

(2)它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几千年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和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在国内产生巨大的影响。

(3)民主和科学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4)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五、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1)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意义(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主义的开展。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大大增强了中国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1921年7月,成立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又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了。

3.特点(1)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

从1918年李大钊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后,先进知识分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推动者。

他们通过创办报刊、成立社团以及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方式向民众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在五四运动中,不少先进知识分子主动接近工人阶级,向工人阶级宣传社会主义,这样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一开始就带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3)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五四运动以后,国内出现了一股宣传和介绍社会主义的热潮,但内容极其庞杂,有各色各样的社会主义流派。

先进知识分子取各家之长,弃各家之短,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认真的比较研究。

【要点透析】1.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三大特征、四个阶段(1)三大特征:①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②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③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接受(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2)四个阶段: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②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③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④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2.近代思想解放潮流3.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和评价(1)特点①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借历史考证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②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

③康梁是中国上层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康梁思想是封建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反映,表达了这个阶层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同时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一面。

(2)成因:①是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会失败。

因此,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康有为借助了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

②是主观原因,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

(3)评价:①进步性: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②局限性: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找依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4.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主张的异同及根源(1)相同点:两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

(2)不同点:①两派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利益,有着不同的阶级基础,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洋务派主要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两派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不同。

洋务派只引进西方技术而反对政治改革,维新派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两派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

(3)根源:①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洋务派产生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年代,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尚未产生。

维新派是在洋务运动暴露出一些问题和资本主义产生后出现的,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②由政治地位决定的。

洋务派代表人物多是封建官僚,他们必然要维护封建制度。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多是中下级知识分子,容易接受西方政治思想,提出变革主张。

5.比较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不同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①领导不同: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后期是马克思主义者。

②指导思想不同:前期指导思想是民权、平等和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主要内容不同:前期以“科学”“民主”,反对专制迷信与封建道德、旧文学为主要内容;后期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④性质不同:前期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后期是无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