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考点说明

1.考纲:“睁眼看世界”和维新思想

2.考点: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

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中国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出现的背

景;孙中山、章太炎、邹容等人的民主共和主张。

3.重点把握: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

新勇气,增强爱国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4.阅读内容:“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知识点。

5.浙江省已考内容

09年高考(选择,康有为利用孔子变法);10年抽测(选择,鸦片战争后的新学);10年抽测(选择,近代资产阶级救国方案);11年抽测(选择,康有为思想);12年抽测(选择题,海国图志);12年抽测(选择,严复的思想);13年抽测(选择,维新言论);13年抽测(非选择,康有为与严复);13年抽测(非选择,1810年以后的近百年间中国译著内容重心的演变);14年高考(选择,中体西用思想)。▲课前基础过关

总论

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中,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中清醒过来,开始寻求之道,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是、,提出了“”,为宣传这种思想,他们先后编译了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以及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并因此发动了运动。在改良和革命的争论中,方案称为时代的主流。

为了进行思想上的反封建,《》的创办吹响了号角,以与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向西方学习成为一股巨大的潮流,在各种西方思潮中,凭借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脱颖而出。

一.睁眼看世界——新思潮萌发

1.背景:清朝国势衰落,知识分子远离,与统治者沉浸在“”的迷梦中。2.代表人物及派别的思想

(1)是近代中国看世界第一人,曾组织编译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以及介绍外国人对中国人看法的《》;

(2)魏源组织编写了《》,这时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写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提出了“”思想,迈出了近代的第一步。

(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基础上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逐步形成了“”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3.特点:只学“器物”不变,即只学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二.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的开展和的兴起而产生。2.维新思想的发展

(1)时间:19世纪年代

3.戊戌维新的意义

(1)性质: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2)作用: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的热情;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学说和知识,宣传了、等观念,批判了,冲击旧文化,在社会上

起到了作用,

三.民主共和思想

1.产生背景

(1)政治上:运动的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在中国的受挫。《》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空前加剧。

(2)经济上:初步发展;

(3)思想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要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就必须推翻的腐朽统治。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孙中山,早在年就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的主张;

(2),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系统批判了康有为的保皇立宪主张,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

(3)邹容,1903年发表《》等著作,以饱满的激情宣传反清革命;

(4)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建立民国”,即建立,正式被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问题提升

1.从世界范围看,十九世纪中期的“世界潮流”是什么?这股潮流在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开始出现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各是什么?“新”在何处?有何局限性?中国在实践上顺乎这股潮流的标志是什么?

世界潮流是近代化潮流;在中国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的入侵,直接原因是林则徐等人的倡导。中国的新思潮“新”在改变过去“天朝上国”的思想,承认西方的长处,并向西方学习“长技”寻求强国之道。局限性是只看到了西方“器物”之长,且只停留在研究西学的层面。中国在实践上顺乎潮流的标志是洋务运动。

2.史料

中国文物制度迥异外洋之俗,所以郅治国邦,固丕基于勿坏者,固自有在。必谓转危,转弱为强之道,全由于仿习机器,臣亦不存此方隅之见,顾经国方略有全体偏端,有本有末,如疾方亟,不得不治标,非谓培补修养之方,即在是也。

──李鸿章《李鸿章全集》《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问题: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李鸿章所持观点的指导思想及其根本目的。

观点:中西方国情不同;中国的根本制度不变,就不会灭亡;学习西方机器制造之术可以改变危弱局面。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3.史料3

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这部反传统观念的著作将孔子描写成人民权力而不是帝国权利的维护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

(1)材料中的“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是指什么?这体现了维新变法具有什么特点?

(2)指出材料中“传统范围内的改革”的含义。根据材料,指出康有为眼中,孔子的身份有了怎样的变化?其目的是什么?

(1)“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指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体现了维新变法具有救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