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13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训练13 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训练13 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13 人民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诞辰2560年,电影《孔子》于2010年1月22日在全球隆重上映。

如果你是电影的历史顾问,以下哪些有关孔子的历史常识你认为是正确的( ) A.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B.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D.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等答案:C2.(2011·考试大纲调研)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说:“孔子常说仁义,若是人们实行此种道德,世上也就不会有什么斗争了。

”这主要是因为孔子主张( )A.维护周“礼”,稳定社会秩序B.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C.以德治民,缓和社会矛盾D.主张改良政治制度,推动社会发展解析:根据题干核心信息“仁义”“不会有什么斗争了”等可知是指孔子所提出的“仁”“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学说,对应选项是B。

答案:B3.(2011·考试大纲调研)下图是有人根据先秦某思想家的政治言论画的一幅漫画。

对这位思想家思想的认识,错误的是( )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仁政”主张B.是对统治阶级“虐民”“扰民”的否定C.反映了在治国问题上要“无为而治”D.该思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提炼信息和调用知识的能力,中等难度,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从画面引文中的“有为有事”不难看出该思想属于老子的“无为”思想,B、C、D都符合其主张,只有A项“仁政”是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主张。

答案:A4.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曾说道,“ 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下列不能体现“和谐”思想的是( )A.“百姓昭明,协和万邦”B.“礼之用,和为贵”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D.“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答案:D5.下列言论体现了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有(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③“制天命而用之” ④“为政以德”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③“制天命而用之”虽然是荀子的观点,但其强调的是人可以认识自然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唯物主义观点,而非民本思想的表现,②反映了荀子的民本思想,①为孟子的民本思想主张,④是孔子的民本思想主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习题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习题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习题人民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固基题组]1.[2016·滨州月考]《汉书》记载:“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下列对当时商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草市”成为重要的地方商业中心C.到处都有便利的客舍、邸店和车坊D.繁华商业中心成为交易活动的平台答案 D解析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在宋代,故A错误;“草市”形成是在南北朝时期,故B错误;邸店出现是在唐代,故C错误;材料反映当时商业活动繁华的景象,故D正确。

2.[2015·兰州一中期中]北朝民歌《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说明当时商业情况( )A.各种商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夜市和草市兴盛答案 A解析材料大致意思是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说明各种商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

3.[2015·北京市海淀区模拟]唐朝时期长安城“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而扬州城则“夜市千灯照碧云”(唐代王建《夜看扬州城》)。

从两个城市的对比可以看出( )A.唐朝政府放弃抑商政策B.唐朝城市取消市坊制度C.南方商业性城市的发展D.北方政治性城市的衰落答案 C解析由长安限制“市”时间可知唐政府抑制商业,故A项错误;“市”的地点固定,说明坊市制在当时并没有取消,取消坊市制是在宋代,故B项错误;长安在中午成“市”,在“日入前七刻”则散场,而在扬州则出现了“夜市”,这说明南方的商业城市得到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长安的衰落,故D项错误。

4.[2016·湖北名校联考]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模拟测试卷新人教版必修3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模拟测试卷新人教版必修3

综合模拟卷(一)时量: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相比前代,周代的神职官吏在政权机构中大为削弱。

一切有关丧葬、祭祀、占卜以及文化教育等事,都属于掌礼机构管理,司巫在这一机构中地位是较低的。

史官的地位,则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可以说明A.占卜已从周代政治生活中完全消失 B.三代统治者非常重视“鉴往以知来”C.周朝的礼乐文化取代了夏商的鬼神文化 D.周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政治进步2.宋代心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有理学家指责其“诋毁先儒”、“传习邪说”,但是到了明代士人阶层却从王阳明的心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意义。

这主要是因为心学A.否定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B.通过“鹅湖之会”扩大了影响C.加强了理学的世俗化倾向 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传承了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传统 D.农业呈现出东西部均衡发展的态势4.清末维新人士谭嗣同十分推崇王夫之;革命党人章炳麟改名绛(顾炎武初名绛),明白宣示他是顾炎武学说的继承者;孙中山等则选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分发革命同志。

这主要是因为王、顾、黄的思想A.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B.有助于宣传反专制、求民主C.有利于破除中体西用的思想藩篱 D.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5.右图是1896年日本《团团珍闻》刊登的日本画家田口米作绘制的漫画,漫画的题目是《日清战争后日本人的意识》,这主要表现了当时A.日本已经成为世界军事强国B.欧美国家联合继续抑制日本C.日本联合欧美的意识日益加强D.战争结果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6.民国初年,孙中山曾明确地说:“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

此防弊之政策,无外社会主义。

……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路、电气、水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选修一)[人民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选修一)[人民版]

南康二中 上学期高三历史训练(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宋书》),杨延宗(《新唐书》),汤显祖(《明史》)等。

你推测材料中这一现象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A.程朱理学B.宗法制度C.王位世袭制D.礼乐制度2、马克思说:“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千万万人的手臂去为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政治关系相匹配的社会物质实体。

”能证明马克恩此话正确的是: ( )①焚书坑儒 ②秦兵马俑 ③隋大运河 ④清文字狱A.①②B.②③ C .③④ D.②③④3、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度B.中外朝制度C.刺史制度D.郡县制4、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即位之初,丞相田蚡骄横,汉武帝责问他:“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这里“除吏”的含义是( )A.拜官授职,任用官吏B.罢免官吏,精简机构C.整顿吏治,打击贪官 D .改革政治,调整署衙5、甘肃舟曲泥石流洪灾牵动了了全国人民的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调动一切力量抗震救灾。

若回到唐朝,为搞好灾后重建,唐朝政府从工程决策到实施的过程应该是( )A.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户部C.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6、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 .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7、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B .汉、宋、明C .秦、元、清D .秦、唐、明8、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十三)明清时期的文化(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十三)明清时期的文化(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检测(十三)明清时期的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

这在当时( )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D.奠定了近代某某思想的基础解析:选C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向传统理学思想发起了挑战,这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C 项正确;明清之际儒学并不是背离传统儒学思想,李贽言行的价值在于其批判性,故A项错误;根据设问中“在当时”可排除B、D两项,这两项都是明清儒学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

2.李贽驳斥轻视和贬低商人的传统观念,指出:“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贷,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垢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更有甚者,商人“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官商勾结,贿赂成风B.商业资本力量雄厚,商品经济发达C.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D.封建官府促进商业发展解析:选C 根据“受辱于关吏,忍垢于市易”“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李贽的言论主要是针对轻视和贬低商人的传统观念,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故选C项。

A、B、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3.对于法律与君主的关系,战国时期的韩非认为君主要用严刑峻法确立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而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限制君权,两者的观点截然不同。

形成这样的历史叙述,首先需要( )A.据史料提出自己的认识B.考证相关史料真伪C.研究分析比较史料异同 D.搜集整理相关史料解析:选D 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观点进行考证之前首先要搜集整理(占有)相关史料,在考证相关史料真伪之后,再通过研究分析比较史料的异同,依据史料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认识,因此D项是第一步,故答案为D项。

2016年贵州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含答案)

2016年贵州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含答案)

[键入文字]2016 年贵州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含答案)各地区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已经开始,以下是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请考生仔细练习。

1.(2014 沈阳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欧洲已不再像在19 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

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 年3 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

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

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望的骚动。

1918 年12 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远景规划及其受到欧洲民众欢迎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背景。

第(1)问,既要考虑欧洲的背景,也要考虑美国的背景;既要考虑经济方面,又要考虑政治方面;第(2)问,规划应该是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原因主要从欧洲人盼望和平的角度分析。

1。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含解析)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3(含解析)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三)(测试范围: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外交)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6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20个小题,共40分)1. [2014·河南商丘高三期末]二战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下列各项对“烂苹果理论”理解不准确的是( )A. 为战后的美国遏制战略造势B. 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如出一辙C. 主张加强合作应对恐怖主义D. 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美苏博弈的缘起解析:二战后,美苏冷战和两极格局逐渐形成,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是坚定的反共分子,他相信苏联会在世界范围内谋求扩张,即制订了后来所谓的杜鲁门主义,保证给予希腊和土耳其政府紧急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所谓的“烂苹果理论”,实际上是主张遏制苏联以及社会主义力量,而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也是发出冷战的信号,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C2. [2014·长春外国语学校模拟]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

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B. 北约的建立C. 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D.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后美国冷战政策中马歇尔计划影响的理解能力。

A项只是对欧洲走向联合产生作用,B项北约是抗衡社会主义国家的工具,C项是干涉别国内政的措施。

D项通过经济援助使西欧经济迅速崛起。

答案:D3. [2014·广东广州高三检测]有学者说:“布雷顿森林体系虽为美元霸权提供了国际制度的平台,但美元霸权地位的真正起步却缘于冷战开始之际的马歇尔计划。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计时双基练试题1-32(32套含答案)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计时双基练试题1-32(32套含答案)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计时双基练试题1-32(32套含答案)计时双基练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计时:4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广东六校模拟)西周时期择立太子的标准逐渐明确起,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这样做的目的是()A.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B.解决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稳定统治秩序.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D.防止内部纷争,加强君主专制解析通过指定继承人,让嫡长子继承大宗地位,这样能够防止诸子为了争夺权力和财产而进行争斗,最终目的是解决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答案 B2.(201•衡水中学模拟)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到:“故商人祀其先王,兄弟同礼;既先王兄弟之未立者,其礼亦同……”这一状况()A.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有效管理B.形成了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容易造成统治阶级的内部纷争D.维系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解析材料中“兄弟同礼”的现象表明商朝时嫡庶未立,尚未形成严格的宗法制度,容易造成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故西周确立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并辅之以严格的礼仪制度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因此项正确。

答案3.(201•衡水中学模拟)《中国政治制度史纵论》一指出:“中国古代权力出于一,高于一,一于国家,再由家国一体而一于君主。

这不但是历代统治者所信奉的并视为万古不变的法则,而且也是中国普通老百姓毫不怀疑的政治原理。

长期以,权力一元的信念支配着中国的政治领域,一直不容动摇。

权力多元的观点不仅统治者无法接受,而且连一般老百姓也不能容忍。

”“权力一元”“是中国普通老百姓毫不怀疑的政治原理”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B.宗法家长制观念的影响.权力一元能够保护百姓D.权力一元贯串整个古代解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由宗法家长制扩充发展而,这种政治制度等级秩序森严、权力结构单一,在长期的发展中被不断固化、植根于百姓的生活和观念中,形成了普通百姓对权力一元的维护,B项正确。

2016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10

2016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10

阶段性测试题十(必修三第一、二专题评估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4·济宁二中)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说:“孔子常说仁义,若是人们实行此种道德,世上也就不会有什么斗争了。

”这主要是因为孔子主张()A.维护周“礼”,稳定社会秩序B.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C.以德治民,缓和社会矛盾D.主张改良政治制度,推动社会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核心信息“仁义”“不会有什么斗争了”等可知是指孔子所提出的“仁”的学说,在于缓和社会矛盾,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故选B。

2.(2014·福建六校联考)孔子曾对鲁国大夫季氏设置天子才能使用的64人大型舞乐队十分不满,因为按照西周规定,大夫只能使用32人的乐队。

这说明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礼”是指()A.中央集权制度B.君主专制制度C.等级名分制度D.嫡长子继承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所说的礼,是周礼,恢复到西周的等级秩序当中去,故选C。

A、B项是秦朝以后出现的;D项与材料无关。

3.(2014·扬州中学)“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这体现了()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说明了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矛盾双方相生相克的辩证法思想,这符合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特征,所以答案选B。

A、C、D三项思想内涵与材料上述特征不符。

4.(2015·沈阳)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

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及答题卡

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及答题卡

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三)历 史本试题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

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

”作者旨在说明 A .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B .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 .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D .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 .皇权渐趋衰弱B .内阁取代六部C .首辅权力失控D .君主集权加强 3.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如果被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 .遏制了官吏横征暴敛 B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D .君主有效地控制了臣属4.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5.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卷(必修一专题一、二、三)及参考答案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卷(必修一专题一、二、三)及参考答案

2014-2015学年(下)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专题一、二、三;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B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2.族田义庄是宗族宗法制度的产物,肇始于北宋范仲淹创建的范氏义庄,明清时各地十分盛行。

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

这表明族田义庄A .确立了社会保障体系B .在古代的存在有合理性C .有利于宗族内部平等D .是封建政府救济灾民的来源3.下图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拟出最合适章节名称是A 、环境:大陆与海洋B 、政体:帝制与共和C 、传统:专制与民主D 、基础:农业和商业4.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 .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C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D .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5.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①中外朝制度 ②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 ③二府三司制 ④元朝的一省制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 6.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军功爵制 D .九品中正制务运行的程式中。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1(含解析)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1(含解析)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一)(测试范围: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6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20个小题,共40分)1. [2014·潍坊联考]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 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

材料中的“未有君臣之分”,说明周天子与诸侯没有形成直接的隶属关系,所以周天子不能直接控制地方,因而也就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符合题意的是B 项;A、C、D三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B2. [2014·山东济南期末]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

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

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分封制度瓦解B.王位继承混乱C. 宗法制度松弛D.中央集权确立解析:题干体现的是秦国国君的王位继承问题,反映了王位继承方式的多样性,说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

B项是表面现象;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分封制主要解决权力的分配,而宗法制主要解决权力的继承问题。

故排除A、B、D三项。

答案:C3. [2015·江西吉安段考]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这里的“乡校”()A. 是百姓参政议政的地方B. 类似于雅典的公民大会C. 可以起到监督统治者的作用D. 只有贵族能够参加解析:从材料可知:乡校认为好的则行之,乡校认为恶的则改之,说明它起到了监督统治者的作用,故选C。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选】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精选】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历史12.下列水利工程中,把中原腹地与中国最南方连接起来的是13.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14.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

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A.相地而衰征B.租庸调制 C.方田均税法D.一条鞭法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16.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

”清廷的意图不包括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17.图5是一幅驳斥清末“民智未开”观点的漫画。

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A.反满兴汉B.官逼民反C.政治民主D.暴力革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回答18~19题。

18.史学家胡绳指出,国共两党之间还有一大片很重要的中间势力,“革命能胜利,是因为我们党把中间势力拉过来了”。

以下史实中有利于中共争取中间势力的有①八七会议纠正党内右倾错误②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③促成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④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

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日标的提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20.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2016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综合检测(一) 含答案

2016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综合检测(一) 含答案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

可见分封制在当时()A.传播了周文化B.妥善安置了殷商遗民C.拓展了疆土封界D.稳定了诸侯王的统治解析:选A。

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以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的地区,从而传播了周王朝代表的中原文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安置殷商遗民不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故B项错误;拓展了疆土封界只是其表面的影响,故C项错误;D项材料信息未体现,故D项错误.2.学者金庸说:“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

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罗马也有这种情况。

一抢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内乱.”金庸的观点是()A.宗法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B.宗法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C.分封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D.分封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解析:选B.材料中“严密的继承制度”是指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故A项错误;材料说宗法制“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故B项正确;材料与分封制无关,故C、D两项错误.3.鲁僖公九年,管仲在齐国葵丘召集了诸侯盟国开会,订立了《葵丘之约》,以周天子的名义宣布了如下五个条款:“毋雍泉,毋讫籴,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

”条款表明( )A.诸侯拥戴周天子B.诸侯国积极推行宗法制C.诸侯反对分封制D.诸侯国彼此能和平共处解析:选B.从条款的订立者和条款的内容可知都没有体现出诸侯服从拥戴周天子,故A项错误;从“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可知材料表述的是不得换太子,不能把妾转正为妻,不能让妇女参与国事,体现出继续推行嫡长子继承制和以父系血缘为主的宗法制,故B项正确;条款中没有体现出反对等级森严的分封制,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中没有体现出诸侯国彼此能和平共处,故D项错误。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人民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十三选修一 综合测试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人民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十三选修一 综合测试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选修一综合评估测试) 本卷共4道小题,每小题15分。

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1.(2014·兰州一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北周武帝曰:“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

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并退还家,用崇孝始”;“佛生西域寄传东夏,原其风教殊乖中国……既非正教所以废之”;“佛图遍海内,士女为僧尼者十六七,縻费公私岁以巨万”;“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

——摘编自道宣《广弘明集》材料二北周武帝不顾世俗偏见,从公元574年到578年,他下令“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官私所遣一切佛塔,扫地悉尽。

融刮圣容,焚烧经典。

八州寺庙,出四十千,尽赐王公,充为第宅。

三方释子,灭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

——摘编自费长房《历代三宝记》材料三北周武帝灭佛,时间较长,涉及面广,触动深,成绩很可观,这一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因此当时有人称赞说:“帝独运远略罢之(指灭佛),强国富民之上策”。

灭佛事实上也起到了“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

东平齐国(指北齐),西定妖戎,国安民乐”的作用。

正因为北周成功的灭佛运动,才使它国力大大增强,为灭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周武帝灭佛的主要理由。

(10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北周武帝灭佛产生的影响。

(5分)【答案】(1)佛教广建寺塔,骗取百姓钱财;僧人不孝敬父母,国法难容;佛都来自西域,与中国正教风俗不同;大量人口投入佛门,影响政府财政收入;与寺院争夺兵员和土地控制权的需要。

(2)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减轻了民众的赋役负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北周军事实力,为灭北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佛教文化、艺术遭到严重损失。

2.(2014·南京、盐城一模)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举措,然而自古以来,对它的批评声就一直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性测试题十三(选修一综合测试)
1.(2014·银川一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

……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材料二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

……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

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

……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1)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各自改革措施。

(9分)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婚俗改革作用的认识。

(6分)
[答案](1)措施:北魏孝文帝:禁止鲜卑族宗族十姓通婚,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土族通婚。

马丁·路德:允许宗教人员结婚,制定婚姻法规,婚姻裁判权由世俗政权掌握。

(2)认识:婚俗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联姻是处理政治矛盾的一种有效策略;婚俗变化反映时代变化并推动社会进步。

2.(2015·盐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诗作里有这样的篇章: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抑制你们傲慢的情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

为此,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以分享政治权利的民主改革。

——《雅典政制》材料二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级爵);为斗私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引发了当时诸多议论,苏辙以为:“(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

穷愁无告。


——苏辙《栾城三集》和《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梭伦对贵族政治的态度是什么?为此他所采取的按财产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的措施有什么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商鞅变法对贵族政治又持有什么态度?为此而采取的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上述材料所涉及的改革都针对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在事实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它们给你提供了怎样的历史启迪?(2分)
[答案](1)态度:限制(抑制)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影响: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利的重新分配,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态度:商鞅变法废除(剥夺)贵族特权。

影响: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利的世袭特权,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提升了新兴地主(军功地主)的政治地位,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

(3)主要原因是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

(4)改革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改革要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3.(2015·吉水)改革是推动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的不竭动力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解负令”。

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废除债务奴隶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

梭伦还对公民的财产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等,并按照财产等级规定相应的政治权利。

这些新的法令还包括:设立四百人会议;修改死刑法;其他鼓励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措施。

——《希腊罗马名人传》材料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

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

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

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材料四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说出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各自要解决的主要矛盾?(4分)
(2)归纳材料三中大久保利通的主要观点,其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3)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

你认为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4分)
(4)概述这三次改革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各自结果。

(3分)
[答案](1)矛盾:梭伦要解决贵族和平民的矛盾;亚历山大要解决贵族地主和农奴的矛盾。

(2)观点:政府应当鼓励工业发展。

体现:殖产兴业;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3)问题:抛弃民族传统,盲目西化。

态度:结合国情有选择的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4)结果: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基础;
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近代化的亚洲强国(或促进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2014·吉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色,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然求其实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政治制度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根据材料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皇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可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10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局限性。

(5分)
[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

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