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呼兰河传》看萧红
从《呼兰河传》看萧红的小说艺术特点
从《呼兰河传》看萧红的小说艺术特点作者:董荣来源:《文学教育》 2014年第9期董荣内容摘要:身处20世纪的萧红是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从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明显的写作特点:运用儿童视角,将小说散文化,思考国民性,关注小人物命运。
关键词:萧红《呼兰河传》艺术特点萧红,身逢乱世,几经波折,走完了她短暂的31年的人生历程,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辉煌篇章,的确当得起“30年代文学洛神”这个美誉。
《呼兰河传》是广为称赞的作品,也最能反映萧红的小说艺术特点。
一.儿童视角儿童视角,就是以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通过孩子的不经世俗影响的眼光来观察与透视生活,发掘出成人因为受到道德伦理的限制而难以体察或忽略的生存景观。
创作主体主要以符合儿童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指导思想来选择材料与组织写作,以另一种叙事方式来审视和表现世界。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以一个四五岁的孩童的视角来展开叙事的,写了呼兰这个小城的风土人情,包括东二街上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这样特殊的景象,放河灯、跳大神、野台子戏等民间习俗以及诸如卖豆芽菜的王寡妇、漏粉工、拉磨工、小团圆媳妇等一系列卑微的小人物。
因为叙述者的年龄特征,所以文中有许多儿童式的充满天真和稚气的描写,如: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①同时,小说的视角又是不完全的儿童视角,因为它时常带有成人的影子,有一个隐含的成人叙述者。
从《呼兰河传》看萧红对女性解放的理性审视
为: “ 从 萧 红 的 主张 中 ,我 们 也 看 出 了萧 红 创作 思 想 的逐
步 提 高 和 深 化 , 她 创 作 的 着 眼 点 不 仅 仅 局 限 在 国 民 抗 战
开始读 者接 触 到 的小 团圆 媳妇 , 是一 个健 壮 、 活泼 、
充 满生 机 和活力 的生 命 : “ 她 的头 发又 黑又 长 , 梳 着很 长 的 辫子 , 普 通 姑娘 们 的辫 子都 是 到腰 问长 , 而 她 的辫 子竞 快 到 膝问 了 。 她脸长得 黑乎 乎 , 笑呵 呵 。 ” 但是, 她的这 些特 征
语言文学研究
从《 呼 兰河传 》 看 萧 红 对 女 性 解 放 的 理 性 审视
程 振 兴
( 南通 大学 文学 院 , 江 苏 南 通 2 2 6 0 1 9 ) 摘 要 : 在2 0 世 纪 中 国 小说 创 作 中 , 萧 红 以 独特 鲜 明 的 文 体 风 格 和 描 写 女 性 意 识 的 深 入 成 熟 而 独 树 一 帜 。 对 于她 的 代 表
的 累赘又 是笨 重 的。 ” 这道 出 了觉醒 女性 夹缝 生存 的事 实 。 作 为 一 个 反 抗 男 权 专 制 社 会 的 新 女 性 在 饱 尝 了 爱 情 经 历
幅2 0 世 纪2 0 年 代我 国东 北 小镇 的风 土 画卷 。《 呼 兰 河传 》
问世 后 , 曾有 许 多人 对 它 表 现 m不 屑 , 认 为 这 是 一 部 失 败 的作 品 。《 呼 兰河 传 》 的 主 题 是 最 初 一 些 批 评 者 攻 击 的 主
“ 头一 天 到婆家 来 , 吃 饭 就 吃 碗 。 ” 二 伯说 : “ 团 圆 媳 妇 也
不像 个 团 圆媳 妇 了。” 邻 居左 右还说 哪有 那样 的团 圆媳妇 :
现当代 解读《呼兰河传》中萧红的孤寂情感
③ 鲁 迅.坟.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164.
④ 聂绀弩.萧红选集.序[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
四、打开复杂的叙述视角,解读萧红的孤独情怀
萧红写作《呼兰河传》时,在重庆刚刚失去了一个孩子,在香港又与端木蕻良分居,加之疾病对她的折磨,萧红是脆弱而寂寞的。米兰·昆德拉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诗性记忆,萧红的诗性记忆毫无疑问是关于那个遥远的呼兰小城的,是关于祖父和后园的。然而回忆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故乡给予萧红的不仅仅是温馨,更掺杂着悲凉与酸楚。回忆故里的《呼兰河传》虽然给了寂寞的萧红暂时的温暖与爱,然而悲剧感和荒凉感却很明显地充溢了小说的章章节节,寄予了她无法纾解的孤独情怀。《呼兰河传》全篇共分七章,外加一尾声,前两章主要写呼兰河的地域风貌和风俗人情,后五章主要写的是故乡的生存状态和自己的情感体验。《呼兰河传》没有曲折生动完整的“事”,只有一些记忆中的片段。作者借助一定的视角含蓄地传达出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用“情”将各章组成一个整体。两部分用看似错位的叙事角度,呈现出复杂而重叠的情感。在《呼兰河传》的第一章中,萧红以巡礼式的广角聚焦方式,使我们对这个小城慢慢熟悉并感觉亲切起来。首先引起读者阅读趣味的恐怕是东二道街上那个大泥坑了,大泥坑五六尺深,雨天泥浆成河,晴天竟成了极其危险的让动物丧命、让行人两腿发颤虚汗直流的陷阱,一场场闹剧上演过后,“说坼墙的有,说种树的有,若说用土把泥坑来填平的,一个人也没有。”在呼兰城人的思维里,这个大泥坑不仅可以上演免费的解闷闹剧,更是吃死猪肉的借口,怎么可以随便填平呢?柏杨说中国的文化就是酱缸文化,其实这个大泥坑就是呼兰城人的文化价值观的积淀,是他们思维模式的缩影:大泥坑消融一切异己的东西,表面风平浪静,其实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鲁迅说过:“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③在呼兰城,填个大泥坑都能引起如此的反对,又怎么敢奢求任何进化的变革呢?大泥坑是小城民众生命形式荒芜的象征,也是他们的宿命。呼兰河城的人们有条不紊地过着他们不悲不喜的日子,萧红用大泥坑这样一个小视角折射出一个荒芜的生命群体,一种没有生机、没有进步、没有活力的乡土文化,面对这样的生命群体与乡土文化,令萧红非常感伤和悲戚。因此,在呼兰城人的认识里,生、死没有了临界点,人生没有了值得敬畏的东西,灵魂里只剩下令人窒息的荒凉,漠视一切的荒凉!哀莫大于心死,这里的人文环境闭塞、落后,生命力出现了弱化与萎缩,一切仅仅是为了漫无目的地活着,像动物一样地活着,虽然背后是急剧变化的大时代。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5篇)《呼兰河传》读后感1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它是一位叫萧红的女作家写的,我觉得她的文笔非常大气。
萧红以灰色的笔调描述了整本书,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
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
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再善良,也抛不开那些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旧思想、土办法。
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猪、鸡、鸭。
人们有的说拆墙,有的说种树,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作者在__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__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在人们眼里,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
没多久她就被折磨死了,让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钱,使了那么大的劲,觉得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
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妇的死?在那个年代里,她们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新社会,人们在知识中变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创造男女平等的世界。
从《呼兰河传》看萧红对鲁迅的继承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从《呼兰河传》看萧红对鲁迅的继承付子昂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鲁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旗手,他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中国的大多数现代文学作家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深受鲁迅影响,萧红就是其中一位,而且作为鲁迅的学生并深受鲁迅所看重,因此萧红的作品应该是很吻合鲁迅的精神和想法的,从萧红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许多鲁迅的影子。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之一,它展现了东北的风土人情和愚昧无知的旧社会的人情世故,从中也可以看出萧红的手法和表达和鲁迅有许多相似,笔者以《呼兰河传》为例,从特定视角探寻萧红对鲁迅的一些继承。
关键词:萧红;鲁迅;《呼兰河传》作者简介:付子昂(1998-),男,汉族,辽宁葫芦岛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68-01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小说史里,鲁迅可谓是“开天辟地第一人”。
鲁迅所写的《狂人日记》开创了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先河,同时也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也奠定了中国白话文小说反映现实,启发民众的一种基调。
经过一系列历史事件,鲁迅逐渐被神化,他被誉为革命斗争的旗手,成为了无产阶级政治文学的代言人。
同时,萧红的童年是接受过维新教育的,她生于1911年,因此她也经历过中国动荡的政治时期,看到过旧社会时期封建传统思想下人们的无知和愚昧,而且萧红本人也一定拜读过鲁迅的文章,否则她不可能一直追随者鲁迅。
因此鲁迅的小说创作必然给萧红启发,比如鲁迅的乡土文学描写了其家乡浙江绍兴的风土,萧红的《呼兰河传》即是其东北的乡土文学,也包含了鲁迅笔下的国民性批判。
《呼兰河传》成书于1940年,此时距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九年,同时,日本法西斯同样对萧红现在所在的香港虎视眈眈,这位来自东北背井离乡的女人完成了以自己的童年为蓝本,描绘东北往事的可歌可泣的文学巨作。
萧红《呼兰河传》的文化阐释
萧红《呼兰河传》的文化阐释《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于1940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和人情百态。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是对封建陋习和社会毒瘤的深刻揭示和无情鞭挞。
从文化角度来看,《呼兰河传》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中形成的毒瘤。
小说中的呼兰城,便是封建社会的缩影。
在这里,人们被传统观念所束缚,思想陈腐,生活单调,缺乏生机。
这种封建陋习的存在,限制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和思维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压迫。
小说中的毒瘤如同瘟疫般的灾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这种灾难不仅体现在人们的精神上,也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小说中,萧红通过描述小城中的各种疾病和苦难,呈现出了封建陋习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
然而,尽管封建陋习给呼兰城带来了种种问题和灾难,但小说也描绘了一些人性的光辉。
在冷清寂寞的小胡同中,卖麻花的、卖凉粉的、卖豆腐的人纷至沓来,他们用勤劳和诚实的生活方式,为小城带来了一丝丝的生机和活力。
这些人物形象的出现,为小说增添了一抹亮色,使人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温暖。
《呼兰河传》还对封建社会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刻画。
萧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
从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到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些盛举成为了女性寻求自我价值和人生乐趣的舞台。
尽管这些女性的生活仍然充满了艰辛和不幸,但她们依然坚强地面对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寻求慰藉和快乐。
《呼兰河传》也描绘了童年萧红的快乐、单纯、无忧无虑的时光。
这些描绘不仅使人们感受到萧红童年的美好,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儿童教育和成长的困境。
《呼兰河传》通过对呼兰小城社会风貌和人情百态的生动描绘,展示了封建陋习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和灾难。
这部作品不仅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毒瘤和灾难,也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人性的和对生命的热爱。
它是萧红才华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部杰作。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29篇)
《呼兰河传》〔精选29篇〕《呼兰河传》〔精选29篇〕《呼兰河传》篇1这几天天我读了一本叫《呼兰河传》的书,书里讲了好多萧红和祖父有趣的故事,想知道就往下看吧。
我记得这本书里有一段特别有趣的故事,讲了萧红与她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生活充满了乐趣。
如:萧红在后园里摘了一束玫瑰,给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却浑然不知,还说:“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闻见。
”从这能看出祖父非常疼爱萧红。
其中,这个小城的东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让我印象特别深入。
不下雨那泥浆好似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
在那个大坑里淹死过许多人、猪、狗、猫、马……那个大坑家家户户都知道,就是没有说把这个坑填平。
在那个年代,人们不管多么仁慈,心里也有那些百害而无一利的旧思想,土方法。
文章的开头觉得还是非常轻松的、非常好的。
但是,读到后面,会觉得越来越沉重。
在结尾的时候,萧红写了她的祖父已经死了,而后花园正正的主人也不见了,让我读了,觉得更加难过、悲伤……读完了《呼兰河传》,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快乐的生活。
《呼兰河传》篇2读了萧红的《呼兰河转》感触颇深,她用小时候的视角,谱写了一方水土的风俗人情,一部凄婉的歌谣。
文中几个章节中的几句话感觉很精彩,忍不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个扎彩铺,扎出的房子、厨子、骡子、大白马、车子活灵敏现。
大至喷钱兽、聚宝盆、大金山、大银山,小至花盆、茶壶、茶杯鸡鸭鹅犬样样不缺。
看着穷人都觉得活着没有死了好。
看似一句淡话,细嚼起来,人世间的辛酸苦涩,浸在其中。
又有不乏幽默。
还有,胡家的团聚媳妇婆婆,鸡鸭、猪、狗猫不舍得打,打猫怕把猫打跑了打狗怕把狗打跑了,打猪怕把猪掉了斤两,打鸡怕不鸡不下蛋。
唯独打小团聚媳妇一点缺点没有,她又不会跑掉又不会丢了,又不会下蛋,又不是猪,掉了近两也不要紧又不上秤!婆婆的算计和愚昧无知,封建世袭生活着的婆婆,打媳妇是想当然。
就因为小团聚媳妇仅仅有十二岁,长得却像十四那么高。
太大方了,不知道羞,吃饭吃三碗,要给小团聚媳妇一个下马威,不打标准不出一个好人来。
从《呼兰河传》看萧红的创作道路
摘
要 :寂 寞的童年形成 了萧红作 品优 美的格调 ,她 在含 泪 中回忆寂 寞的童年 ,沉 浸 了全部 身心 ,投 放
了自己全部 的感情和力量 ,从 《 兰河传》 中可 以看 出她一生 中跋 涉的每 一步所 留下的痕迹 ,感受到她 在艰 呼
的歌 谣 。 ”
作者 在 回忆她 那寂 寞 的童年 时是含 着 泪 的 ,在 这含 泪 的 回忆 中作 者沉 浸 了全部 身心 ,投 放 了 自己 全部 的感 情 和力 量 ,从 《 兰 河传 》 中 我们 可 以 呼 看 出她一 生 中跋涉 的每 一步所 留下 的痕迹 ,感受 到 她在 艰难 的跋 涉 中的切肤 之痛 。 萧 红的创 作可 谓 是 异 军 突起 的。她 于 2 0世 纪 3 0年代 崛 起 于 哈 尔 滨 ,当时 正 值 东 北 沦 陷 、 民族 危 难 的深 重 时期 ,家 庭 的虐 待 ,逃 离 家庭 后 的 漂 泊 ,使 她尝尽 了人 间 的苦辣辛 酸 ,残 酷 的现实 ,逼 着她 同劳苦 大众挣 扎在 同一条 死亡线 上 ,置身 于 中 国这个半 封建 半殖 民地 的社会 ,置身 于 日伪统 治下 的人 民之 中 ,和他 们一起 抗争 ,一起 呼喊 ,留下 了
童年 。
寂 寞 的童 年形成 了萧 红作 品优 美 的格调 。萧 红 的童年 是寂 寞的 ,看看她 的 自述 :“ 9 1年 ,在 一 11 个小 县 城 里 边 ,我 生 在 一 个 小 地 主 的 家 庭 里 。 ” “ 父亲 常 常 为着 贪 婪 而 失 掉 了人 性 ,他 对 待 仆 人 , 对待 自己的女 儿 ,以及对 待 我 的祖 父都 是 同样地 吝 啬而疏 远 ,甚 至 于 无 情 。 萧 红 年 幼 就 失 去 了母 ” 亲 ,也 没有姐 妹 和同伴 ,家庭 的冷 漠 和虐待 ,培 养 了倔 强 和 反 抗 的性 格 ,她 恬 静 、矜 持 而 又怡 然 自 处 ,这 是一个 早慧 而聪颖 的女孩儿 ,得 不 到家庭 的 温暖 ,便 只得把 自己一颗 小 小 的寂 寞 的心 寄托 给年 老 的祖 父 和家里 的后花 园 ,古朴 的小镇 培养 了她对 大 自然 无 限的憧憬 、热爱 和追 求 。 到了后 园里 ,立刻就 是另一个 世界 了… 一 人 和天地在一起 ,天地是多 么大 ,多么远 ,用手摸不 到 天空。而土地上所 长 的又是那 么繁华 ,一 眼看上 去 , 是看不 完的,只觉得 眼前 鲜绿 的一 片。 ‘ 开了 ,就 … 花 像花睡醒 了似的 ;鸟飞 了,就像 鸟上天 了似 的 ;虫 子 叫了 ,就像 虫子在 说话 似 的 ,一 切都 活 了。 ”这是 怎 样的童年 ,又是一 颗怎样 向往 美的童心?儿童 眼睛的 观察 ,儿童想象的描绘 ,儿童 的心感知 的世 界 ,呈现 在我们 面前是这样 清新 明丽 ,童话般优美 ,歌谣般 生 动 ,这些是在 《 呼兰河传》 中才能感受 到的 ,然 而让 我们感触更深 的是她从童 年就压在心头 ,一生都 无法 摆脱的哀愁和悲凉。 “ 家是荒 凉 的。 ‘ 家 的 院子是 很 荒 凉 的。 我 … 我 ”
五年级《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精选11篇
五年级《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精选11篇五年级《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1《呼兰河传》,作者萧红。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想出去走走,多些感受阳光、芳草、感受那些单纯而温暖的笑脸。
萧红——这个内心敏感丰富外表刚强的女子,在写完《呼兰河传》后心中的炉火逐渐无望的熄灭了。
但丁说:“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衰。
”我体会着萧红心中那个叫“呼兰河传”的悲哀:冰冷深入骨髓,笼罩着作家的后半生,然后她滑入黑暗、无边无际。
萧红是以对家乡小镇的体验进入写作,这种写作与童年深刻独特的记忆有关。
萧红有着真切的乡村体验,作品中充满原始的气息,这种原始的血气构成另外一种美学意义上的美。
她的文字是生命的体验,在作品中渗透的是粗糙的生命体验,充满苦难,她的文字很少文学的修辞、粉饰。
这种作品风格在五四以来表现启蒙、小资的作品中找不到。
五年级《呼兰河传》读后感400字2呼兰河,那是一个既偏远又热闹的寒带小城,冬天,严寒可以冻裂许多许多……只是因为冷。
百无聊懒的生活使人们愚昧无知、麻木不仁,总是希望生活中出现一些小插曲,让自己像看戏一样作一位旁观者,以打发那些无聊与寂寞的时光。
所以,交通要道上坐落的那个“大泥坑”,无人问津、无人整治、无人填埋,纵然不断地有骡马、小孩、猪禽掉入,纵然要过着提防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提心吊胆的日子。
但是,能旁观、能喝彩,能议论,人们就很满足了。
除此之外,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也是人们摆脱空虚的绝佳选择。
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真是热闹非凡!但很显然,举办这些活动除了能让人们聚一聚、露露脸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驱鬼求神、祈愿幸福生活。
而生活真的就会因此而好起来吗?“我”和“祖父”是在第三章才出现的,但其实也不算是小说的主人公吧,但却是小城里很多故事的见证人与旁观者。
小说中,“我”所能感受到的温暖,绝大部分是来自祖父对“我”的关心与呵护。
祖父的慈祥与温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我”的童年及成长。
《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
2.无疑,祥林嫂与小团圆媳妇是受到礼 教与迷信的逼迫而致死,但帮助这黑暗社 会吃人的,是借舆论之名,以礼教与迷信 来围剿受害者的庸众看客,此为二者的共 通点。
《呼兰河传》—
张雪丽
“女人的天空是低的,负担是重的, 而自己又被过多的自我牺牲所累,这种 自我牺牲是被迫成那样的。我虽然想高 高飞翔,但我总觉得像是要掉下来一 样——我将与蓝天碧海永处,留下那半 部红楼给世人看。生平尽受白眼冷遇, 身先死,不甘!不甘!”
——萧红
她和张爱玲被称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 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鲁迅与她 有着深厚的忘年之交,还称赞她是“当今中国 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一个小媳妇的生命在这里是如此得微 不足道,一个天真,活泼,健康的小姑娘, 仅仅因为她不符合大家习惯的看法和要求, 最终被折磨致死。
而这些参与者和看客们却都是一些女性, 作者在此严厉地抨击和鞭挞了小城人的麻木、 愚昧、残忍,她们虽然是善良的,但又是落 后和残忍的,形成了集体的无意识主义,作 为一个“看客”群体,冷漠地杀害着别人, 这是国民的劣根性。但同时她们又是受害者, 旧的传统意识同样束缚和戕害了她们。
❖ 在她不到十年的创作中,留下了长篇小说《呼 兰河传》《马伯乐》、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 小说《手》《牛车上》等大量作品。
萧红故居
作品简介
这里面有活 泼的“我”和慈爱 的祖父,显示出一 点天伦之乐,但这 里更有着悲苦的人 生。可以说,它实 际上是沉默的国民 灵魂的别传。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 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是一部 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它再次打破了以 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 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 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 城的人情风习传。
萧红《呼兰河传》赏析
萧红《呼兰河传》赏析《呼兰河传》给我总的感觉:她不是在写幼年时代的回忆,而是在呼唤着人们要向自己内心的自私和封建愚昧的思想挑战。
不要让自己在这些陈旧,落后的思想包围下活着,人要敢于向自己的命运抗战。
作者给我的信息就是:作者是现实派的作家,虽然她没有鲁迅那一针见血的投枪,但作者以自己独特的笔法抒写了自己童年时代在家乡生活的点滴。
作者是孤独的,在儿童时代虽然他们村庄有很多“有趣”风俗,但作者很少讲到自己的兄弟姐妹。
从《呼兰河传》,我们又看到了萧红的幼年也是何等的寂寞!读一下这部书的寥寥数语的“尾声”,就想得见萧红在回忆她那寂寞的幼年时,她的心境是怎样寂寞的。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
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
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听说有二伯死了。
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
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
至于那磨坊里的磨倌,至今究竟如何,则完全不晓得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却忘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由此而知:作者小时候是孤寂的,没有什么同龄玩伴。
幸好作者有个爽朗的爷爷,她的童年才不至于没有丁点儿美好的回忆。
《呼兰河传》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疆呼兰小城的风土画。
作品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幕幕悲剧性的生活图景:令人窒息的东二道街的大泥坑;小城的精神"盛举"一一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报庙会;小团圆媳妇的惨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冯歪嘴子一家的艰辛生活……但是,令我深有感触的是作者在第一章是没有把笔墨放在人物上,而是放在对人物生活的环境的介绍上,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一下起雨来这泥坑子白亮亮地涨得溜溜的满,涨到两边的人家的墙根上去了,把人家的墙根给淹没了。
从《呼兰河传》中分析萧红命运悲剧的原因
从《呼兰河传》中分析萧红命运悲剧的原因作者:杨雪婷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07期摘要:《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作者在小说的字里行间中隐藏了对生命意义的思索,作者通过对小人物生活精神状态的展示反映了人们的悲欢离合以及生活的态度,作者和《呼兰河传》情感融为一体,在其个体意识为中心的美学悲剧创作中,作者把感情冲突作为重点,分析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情感和对立冲突,书中人物的悲剧命运似乎也暗合了作者萧红的个人命运悲剧。
本文以高中生的视角来看待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变迁,也深层次了解作者萧红命运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呼兰河传》;萧红;命运悲剧1.童年生活铸就任性反叛性格童年是影响一个人性格的关键阶段,在《呼兰河传》中,有关于萧红童年生活的描述,一个小女孩依偎在祖父的身边,无忧无虑听着祖父讲那些童话故事,祖父每天都要在后园劳作,而年幼的小女孩就伴随着祖父的左右,这段对于后园子劳作场景的描写展示了萧红在儿童时期生活的甜蜜,并成为萧红在以后的情感寄托。
萧红童年是幸福的但是也是不幸运的,她的童年缺少父母的关爱,她拥有冲破现实的抗争冲动,同时也尝遍了世俗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
童年时代的生活造就了萧红任性反叛的性格,在成年之后的生活选择中,往往会因为一时冲动就会做出决定,从而给自己带来情感悲剧,在这种任性反叛的性格形成之前,萧红就离开了家乡开始了漂泊的生活,未来的情感挫折和身体疾病不断围绕着她的生活,她的内心更加还念童年的故乡,怀念依偎在祖父怀抱里的幸福。
《祖父的园子》中包含了萧红童年记忆,也流露出她个性化的情感和愿望,在无拘无束的文字中,萧红形成了追求真实、追求自我、追求叛逆的性格,而这也决定了她未来的人生走向。
2.悲剧时代下的个人悲剧情感呼兰河边的生活是单调重复的,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对于底层生活的细节进行了描述,反映了在那个落后年代下底层人们麻木的精神状态,呼兰河畔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解读是虔诚的,对于死亡充满了庄严和神秘的恐怖感,从而逐渐形成了精神上的祭祀,活着的人没有价值和生命的尊重,两个年轻人为了一个妇人大打出手,人们把生死归结为个人的行为,没有对生命本质有深刻的思索,个人的行为往往被认为是走向死亡的自作自受,真诚的愚昧和善良的残忍让人毛骨悚然。
乡土生存的女性人类关注 萧红《呼兰河传》解读
基本内容
在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中,我们看到了对乡土生存的女性人类的重要描 绘。这部作品通过女性的视角,展示了20世纪初中国农村社会的现实生活,以及 女性在这个特定社会环境下的生存状态。本次演示将围绕《呼兰河传》中的这一 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呼兰河传》以萧红童年时期的家乡呼兰河为背景,通过对个体和社会的观 察,展现了乡土中国的真实面貌。在这部作品中,萧红将点放在了女性的生活和 命运上,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她们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和遭遇。这种不仅是对女 性个体生存状态的探究,更是对整个乡土社会现实和文化的反思。
总的来说,萧红在《呼兰河传》中以女性悲剧意识为切入点,深刻揭示了封 建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束缚。她通过鲜明的女性形象和悲惨的命运揭示了封建社 会的罪恶,同时也表现了对女性解放和自由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对那个时代 的问题的反映,也是对全人类文明进步的呼唤。
萧红的《呼兰河传》不仅是一部描绘呼兰河畔风土人情的小说,更是一部蕴 含着深刻的女性悲剧意识的作品。它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同时 也表现了对女性解放和自由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对那个时代的问题的反映, 也是对全人类文明进步的呼唤。通过这部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 时代的社会现实,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女性的地位和权利问题。
在《呼兰河传》中,萧红通过描述女性角色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揭示了当时 社会的性别不平等现象。这些女性角色在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缺乏自主权和自 由,这种现象在当时的社会中非常普遍。然而,萧红通过细腻的笔触,让我们看 到了这些女性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她们所面临的困境。
例如,小说中的小团圆媳妇,一个只有十二岁的小女孩,被迫离开家乡,嫁 到陌生的家庭,最终因无法适应新环境而受到虐待和折磨。萧红以小团圆媳妇的 悲惨遭遇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女性在乡土社会中所面临的压迫和束缚。
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读后感(共2篇)
美丽的乡愁——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读后感《呼兰河传》是中国现代作家萧红的代表作。
读了这本小说,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弥漫在书中的那种浓烈的乡愁。
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萧红以儿童的视野,细腻的笔触,描写记述了自己家乡的美景和风土人情,记叙了自己童年时期的纯真而又孤单的童年生活,其中弥漫着浓烈的乡愁,淡淡的忧伤。
萧红的童年是不幸的,小小年纪,母亲去世,父亲和后母对她关爱极少。
整天陪伴萧红的,是年长的爷爷,家里的租客,辛劳的有二伯和各位长工。
萧红的童年兴趣,她的乐园,就是自家的后园那片土地。
后园是萧红玩耍嬉戏的天堂,陪伴她玩耍的,只有爷爷。
爷爷有爱心,还有文化,他教萧红背诗识字,他带萧红分辨庄稼花草,他给萧红讲各种有趣的故事。
岁月流逝,流不走的,是童年时那些刻骨铭心的温馨陪伴。
呼兰河的人民,他们是淳朴的,淳朴得只会按照传统的、封建的、迷信的思维来处世办事,没有自己的清醒思维。
呼兰河的民风民俗,呼兰河人民的生活起居,呼兰河人民的眼光思想,全部禁锢在传统的套子里,他们是悲哀的,同时他们又是真诚的,他们表现了旧社会地方人民的生活常态。
呼兰河人民又是令人不解和愤怒的,就因为他们的思想的禁锢和单纯。
一条老街,一个大泥塘在街道正中间,行人车马,过之无不胆战心惊,鸡鸭淹死不少,车马翻倒不少,行人吃亏不少,可就是没有一个人出来用泥土石块来填一填,修一修,人们扶着人家的板壁过路,人们赶着马车过泥塘,个个指手画脚说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就是没有谁愿意动手去做。
谁都怕吃亏,谁都明哲保身,最终是苦了大家,经常传来各种噩耗和悲剧。
这些,就是乡土人民的本性和本色。
当小团圆媳妇生病了,她的婆婆不是给她找医生进行医治,而是请巫师来跳大神,当着大家的面给小团圆媳妇沐浴。
他本来没有疯,硬是认为她疯了,要给她洗烫水澡驱邪。
当着全镇老奶奶和七大姑八大姨的面沐浴,然后在一次次惨叫中被大家按进烫水水缸里,直至一次次昏迷,最终被愚昧和残忍的家人折磨而死。
《呼兰河传》读后感10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10篇《呼兰河传》读后感1读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的感触颇深。
文中介绍了作者在寂寞的童年中,所发生的那一件件难忘的往事。
书中不仅写了萧红的童年,还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呼兰河镇里,封建迷信的人们、充满了死亡、血腥残暴的生活,衬托出萧红小时童年里的那种旁人都无法理解的伤痛和空虚寂寞。
在语文课中,我们学习了《祖父的园子》,许多同学都认为萧红小时的童年生活是非常有趣的、快乐的。
但是,真正读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时,我发现,萧红的生活是十分枯燥、乏味的。
正如序言中茅盾所述:“……一位解事颇早的小女孩每天的生活多么单调啊!年年种着小黄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有些蝴蝶、蚂蚱、蜻蜓的后花园,堆满了破旧东西……”这序言就已经让我的想象开始天马行空,更好奇下文了!刚开始读,只觉得作者的文笔十分清新,读着让人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每一个字都需要细细品味,咬文嚼字般使自己对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了解得更加透彻,更能体会这本《呼兰河传》的实际意义,更能走进萧红的内心,更能以她独特的观点去看她小时的回忆。
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响和色彩的,可又是刻板单调的。
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又是寂寞的,萧红的童年生活就是在这样的寂寞环境中过去的。
这在她心灵上留的烙印有多深,自然不言而喻。
我静静读完了《呼兰河传》,看到了尾声:“……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如此平静的语句,却是萧红以含泪的微笑回忆这寂寞的小城,怀着寂寞的心情,在悲壮的斗争的大时代。
读完了《呼兰河传》仿佛到了秋天,在蒿草的当中,也往往开了几朵花,所以引来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
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
《呼兰河传》读后感2今天,我读完了女作家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民国是一个非常棒的时代:大步前进,人才济济。
但是读了《呼兰河传》我才发现,民国时期的人们原来如此愚昧,不思进取。
《呼兰河传》作文(优秀10篇)
《呼兰河传》作文(优秀10篇)《呼兰河传》作文篇1看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我深深地看到了萧红那五彩缤纷的童年,我也看到了她最亲爱的外祖父,和那老胡家那个可怜的团圆媳妇,还有卖粘糕的歪嘴冯子,还有性格古怪的有二伯,构成了萧红五彩缤纷的童年。
萧红的外祖父是个可爱的人,可笑的人,慈祥的人和爱护萧红的人。
萧红的外祖父从不批评她,骂她,即使外祖父给萧红烤了小猪和鸭子,她在大衣上,裤子上乱擦,外祖父也从不批评她。
外祖父有时还故意拿小孩的帽子,小孩们把他的衣服弄坏了,外祖父还是露出孩子般的灿烂的笑容。
我对小团圆媳妇充满了同情与怜悯,她的恶婆婆用开水给她洗澡来结束她的生命。
她原来是十二岁,却长着十四五岁的个子,她的恶婆婆却让她说自己就是十四岁。
小团圆媳妇她的胃口比较大,第一次去婆家就吃了三碗饭,她的婆婆就每天打她,最严重的时候还用铁铲烙她的脚心,在她的脚心留下了一块永远抹不掉的白斑块。
这些也就罢了,她的婆婆自己抽贴手气不好,抽到了两张不好的贴,就认为团圆小媳妇是个小妖精变的,还请大师抓鸡、找大缸、烧开水,把开水无情的倒在团圆小媳妇的身上,头上,团圆小媳妇被折磨了三次,洗一次开水澡就晕一次,洗了三次澡后她就永远的安眠了。
她的婆婆还说自己白花了五千吊钱,因为这些钱都是花在了团圆小媳妇身上。
我看到后,很气恼,团圆小媳妇都把命赔上了,而且是被她婆婆弄死的,难道她还在意那五千吊钱吗?萧红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是欢乐的,是凄凉的,也是充满同情的。
《呼兰河传》作文篇2《呼兰河传》是一本可以给人快乐,让人忧伤的一本小说,这本书的作者萧红用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河的种.种人和事,不断给人带来麻烦的大泥坑,跳绳、唱秧、放河灯……这些都是作者的儿时故乡呼兰河发生的事,小说的结构是散点式的它没有前后连贯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贯穿全文的始终的人物,祖父的会花园与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小说的中要组成部份,这本书写的感情真挚,无论是叙事还是写景,都写出了本书的特色与优点。
萧红《呼兰河传》读后感8篇
萧红《呼兰河传》读后感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萧红《呼兰河传》读后感8篇书籍是我们汲取知识的重要来源,看完书之后写读后感也是很有必要的,书写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加强我们对书上内容的了解,也是加深自己的印象,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萧红《呼兰河传》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试论《萧萧》、《呼兰河传》的悲剧意蕴
试论《萧萧》、《呼兰河传》的悲剧意蕴沈从文和萧红是同时期的杰出作家,在其乡土作品中,前者魂牵梦绕的是湖南的湘西边城,后者念念不忘的是东北的呼兰小城。
两人代表作《萧萧》和《呼兰河传》塑造了萧萧和团圆媳妇两个童养媳的形象,她们都是12岁进入婆家,从此告别女孩儿时代,迈进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她们虽然所处地域不同,遭际不同,最终命运也不同,但就本质而言,两人身上都烙着浓重的悲剧印记,共同和出了一曲偏远乡村女性灰色生存境遇的悲歌。
一、个体生命的悲剧萧萧和小团圆媳妇代表着偏僻乡村社会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春夏秋冬,黄昏黎明,都沿袭着几千年来祖辈们的生活轨迹。
人活着的目的好像就是为了吃饭睡觉,延续后代,仅仅比动物高明了那么一点。
对于萧萧而言,“出嫁只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她是什么事也不知道,就做了人家的新媳妇了”她与花狗的结合,也是十五岁刚发育成熟的女孩子由于生理的变化而产生了内心的悸动,恰好被有着同样生理诉求的成熟男性所引诱,而非建立在两情相悦、心灵相通的美好爱情基础上。
萧萧大胆背离道德的举动,“应该深层次地理解为萧萧心中蕴涵的性本能的莫大冲击力,以至于促使她冲出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道德约束的禁地,完成了心灵、心理、生理的超越”这与求偶的动物有几多相似,为了生理需求而做爱,为了释放内心对异性的渴望而交合,失却了人之为人的诸多优越之处。
个体生命的丧失在《呼兰河传》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萧红笔下的呼兰城人民“假若有人问他们,人生是为了什么?他们并不会茫然无所对答的,他们会直截了当地不假思索地说了出来:人活着是为吃饭穿衣。
”在这所北地小城中,人们浑浑噩噩的活着,生命仿佛毫无尊严和价值。
小团圆媳妇作为一个童养媳,在婆婆眼中连猪狗也不如,婆婆常常是:“打猫,她怕把猫打丢了。
打狗,她怕把狗打跑了。
打猪,怕猪掉了斤两。
打鸡,怕鸡不下蛋。
惟独打这小团圆媳妇是一点毛病没有,她又不能跑掉,她又不能丢了。
她又不会下蛋,反正也不是猪,打掉了一些斤两也不要紧,反正也不过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呼兰河传》,让我们看到了萧红创作 的艺术特性,以及在她的童年折射出的对幸福和 爱的追求和向往。她的灵魂和不朽的作品,将随 着岁月之河的流动愈来愈显现出她的魅力。
呼兰河里面对团圆媳妇的讲述,也是萧红人生命运的 反应。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革命大潮中渐渐懂事的萧红,叛 逆更是与日俱增,最终为反抗包办婚姻,与父亲彻底决裂, 走上了娜拉式的不归之路,开始了她的流浪生活。无家可 归的萧红,在流亡途中把温暖和爱当成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但终其一生没有寻觅到。萧红生命中经历的几个主要男性, 汪恩甲在她身怀六月,贫困无路可走时把她抛弃;萧军救 她于水深火热之中,情真意切,却终因爱情的背叛及性格 摩擦而天各一方;端木蕻良在她陷入感情泥淖不可自拔时 牵起她的双手,但在重病缠身时没有给她足够的关爱,最 终使她孤独而遗憾地离开人世。她一生的经历,形成了她 的悲情气质。使她在写中国旧式女性的,并没有去着重描 绘女性的美好,而是从另外的角度写女性的悲惨命运,以 及被无情的世俗封建礼教折磨下的女性躯体。
萧红写作《呼兰河传》时,心境是寂寞的, 作者那种被忽视的孤独、欲反抗荒凉的心理情境, 使得她在关切中国社会和民众苦难时,感觉变了, “我觉得我不配悲悯他们,恐怕他们倒应该悲悯 我咧!悲悯只能从下到上,也许能施之于同辈之 间,我的人物比我高。”她对一般童年逝去岁月 的感慨,不是对芸芸众生居高临下的悲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而是 一种渗透人生况味的沉郁,既有对故乡人永恒的 哀伤和痛惜,也有作者爱恨交加的复杂心情。在 整本书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荒凉的人生况味, 风物环境是荒凉的,人们的生存状态是荒凉的。 小说对呼兰河整体文化氛围的沉滞及个体生存状 态的寂寞来表现城与人的存在所蕴涵的悲剧意蕴, 并构筑“后花园”意象,传达出萧红对温暖与爱 的憧憬与追求。
第二小组第一单元学习小结
成员:熊秀丽 陈鑫涛 莫 婷 许钲鑫
从《呼兰河传》看萧红
萧红短暂的一生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屈服 于命运的坚强女性。她总在为自己的命运抗争, 却又总是被困扰其中,最后凄然病逝。她是富家 小姐,同时她也只是个初中文化的人,她留给我 们的作品仅几万字,但是她却留在了千千万万的 读者心中。对于萧红,可能不是因为同情,也可 能不是因为崇拜,更多的是喜欢。喜欢她对于人 生追求的执着,喜欢她的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淡淡 愁绪。《呼兰河传》是萧红人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