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_氨基乙酰丙酸的生物合成和生理活性及其在农业中的潜在应用_汪良驹
5-氨基乙酰丙酸的应用研究进展
健品、 肥料 、 农药、 动 物饲 料 、 微 生物 培养 等领域 的应用 研 究进 展进 行 了综 述 , 指 出 AL A 在 应 用 开 发 过 程 中 存 在 的问题 和未来 研究 的重 点方 向 。
著l 1 。 , 是临 床耐药 肿瘤 细胞治 疗 的有效 补充 手段 , 但
作者 在此 对 A L A 在 光 动力 治疗 药 物 、 化妆品、 保
癌、 膀 胱癌 、 口腔 癌 、 食 道癌 、 卵巢 癌 、 乳 腺癌 、 脑癌 等 的
效果 逐渐 获得肯 定 , 成 为 光化 疗 领 域 的研 究 热点 。 值得 注意 的是 , AL A 对 多药耐 药癌 细胞 的治疗 效 果 显
化 性 角化病 、 皮肤病 、 尖 锐湿疣 、 老 年性 黄斑 变性 、 类风 湿关 节炎 等疾病 的治疗 以及 被用 作膀 胱癌 、 前列腺 癌 、 胃癌等 的诊 断 ] 。
在临 床 研 究 上 , AI A 在治疗皮肤 癌、 结肠 癌、 肺
发前 景 , 已经 引起 国 Biblioteka 外学 者及 业界 的广泛 关 注 。
用研 究 中存 在 的 问题 及 未 来研 究的 重 点 方 向 。
关键词 : 5 - 氨 基 乙酰 丙酸 ; 光动 力 治 疗 药物 ; 化妆品 ; 保健品 ; 饲 料 添加 剂 ; 肥料 ; 农 药; 微 生 物培 养 中 图分 类 号 : Q 8 1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5 4 2 5 ( 2 0 1 5 ) 0 9 — 0 0 1 0 0 6
摘 要 : 5 - 氨 基 乙酰 丙酸 ( AI A) 作为 一种 生物 体 内源性 的活性 物质 , 其 应 用近 年 来引起 了广泛 的 关注。综 述 了
5-氨基乙酰丙酸低成本生物制造
5-氨基乙酰丙酸低成本生物制造项目概况5-氨基乙酰丙酸,又称5-氨基-4-酮戊酸,简称ALA,是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种功能性非蛋白质氨基酸,是血红素、叶绿素、维生素B12等四吡咯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必需前体,对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能量代谢有重要的影响。
ALA具有生物可降解和无毒无残留的优点,在医药、农药、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
ALA 具有植物生长刺激素的作用,在农业领域可以促进作物、果树、蔬菜、园林植物等的生长,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农作物增产效果可达10-60%;在饲料领域,可以改善贫血,提高禽畜等动物的免疫能力;在医药上,ALA可以用作新一代光动力学药物,用于癌症诊断和治疗;ALA还作为添加成分用于化妆品以及保健食品。
市场前景目前ALA主要通过化学合成方法生产,韩国化学合成法成本800万元/吨,生产过程涉及有毒原料,生产成本高,导致目前应用主要集中在高端医药领域。
全球ALA的年产量约为550吨,年需求量高达1000吨以上,市场缺口较大。
国内ALA产品市场还未很好开发,目前年需求量仅50吨左右,供需基本平衡。
但是随着低成本生物法新技术的开发,ALA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应用领域,特别是需求量广阔的农业和饲料领域将得以大幅拓展,未来市场可达万吨以上,前景十分广阔。
技术特点目前国内没有生物法工业化生产ALA,国际上尽管已有微生物发酵法生产ALA小规模工业化,但由于产品浓度低(小于10g/L),导致生产成本仍然较高,不足以满足大规模应用市场的需要。
本项目构建了新型工程菌,各项指标已经远远高于现有其他技术的最高水平,发酵水平超过40 g/L,达国际领先水平,完成了吨级中试试验,成本不足10万元/吨,相当于现有化学法的数十分之一。
与下游应用企业一起,已在陕西榆林、安徽怀远等地进行了果蔬的大田应用示范,对应的产量均提高15%以上,果实品质也有明显提升;进行了猪、鸡饲喂实验,猪“皮红毛亮”,提高了动物健康水平,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降低了料肉比。
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弱光下黄瓜生长指标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弱光下黄瓜生长指标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柳翠霞;罗庆熙;李跃建;刘小俊;梁根云;杨宏【摘要】The experiment conducted with spraying 5-aminolevulinic acid ( ALA) to cucumber ( Cucumis sativus L. ) seedlings of 3 varieties ( 'hO2','hO82' and 'Chuanlv No.l' ) in 2 true leaves stage, then with shading treatment. The study set 5 concentrations. They were 0 mg · L"' ( CK ), 0.01 mg · L-1, 0.1 mg · L-1, 1 mg · L-1, 10 mg · L-1, 50 mg · L-1 , respectively. After ALA spraying for 0 day, 2 days, 6 days, 10 days, 14 days on cucumber seedlings, leaf protect enzymes and MDA content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growth situation of cucumber seedlings were record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low concentration of shading when ALA processing cucumber seedlings, can promote plant height, increase leaf area and stem diameter, improve SOD and POD activities and reduce the MDA accumulation. When ALA reaches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its promoting function is the strongest. Then with the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its promotion effect weakens. This indicates that ALA can improve cucumber seedlings tolerance to weak light, and 1 mg · L-1 ALA treatment has the best effect.%以黄瓜品种h02、h082、川绿1号为试材,幼苗二叶一心期时进行遮光,然后叶片表面喷施5-氨基乙酰丙酸(ALA)0(CK)、0.01、0.1、1、10、50 mg·L-1等5个浓度.ALA喷施后0、2、6、10、14 d对黄瓜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进行测定,并记录黄瓜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遮光时施用低浓度的ALA处理黄瓜幼苗,可促进株高、叶面积等的生长,增加茎粗,提高SOD和POD的活性,减少MDA的积累,当ALA达到一定浓度时促进作用最强,而后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说明ALA可以提高黄瓜幼苗对弱光的耐性,且以1 mg·L-1的ALA处理效果最佳.【期刊名称】《中国蔬菜》【年(卷),期】2011(000)016【总页数】7页(P72-78)【关键词】黄瓜;ALA;遮光;生长指标;抗氧化酶活性【作者】柳翠霞;罗庆熙;李跃建;刘小俊;梁根云;杨宏【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5;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蔬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蔬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蔬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蔬菜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2.2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是一种含氧和氮的碳氢化合物,作为植物叶绿素合成研究的一个部分,很早就受到重视(Castelfranco & Beale,1983)。
5氨基乙酰丙酸农业用途
5氨基乙酰丙酸农业用途
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的农业用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植物生长调节剂:ALA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
饲料添加ALA可促进肉鸡生长,提高体质量和免疫能力。
此外,ALA也可用于控制植物的发芽和萌发时间。
2. 植物抗逆性剂:ALA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增加植物的抗病性、耐盐性、耐旱性等。
ALA还可以减轻植物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如重金属污染等。
3. 植物色素合成剂:ALA是叶绿素和血红素的前体物质,可以促进植物色素合成,提高叶绿素和血红素含量,使植物的叶子更加绿色,花更加鲜艳。
4. 农药增效剂:ALA与一些农药有协同作用,能够增强农药的杀菌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蓝光诱导剂:ALA可以刺激与光有关的代谢反应,特别是蓝光对植物的影响,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ALA也可以作为植物生产中的蓝光诱导剂使用。
5-氨基乙酰丙酸在18种园林植物上的应用效果
5-氨基乙酰丙酸在18种园林植物上的应用效果李㊀旭1ꎬ徐㊀丽1ꎬ2ꎬ周志凯3ꎬ安玉艳2ꎬ汪良驹2∗(1.泗洪县园林绿化管理所ꎬ江苏宿迁223900ꎻ2.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ꎬ南京210095ꎬ3.淮阴工学院ꎬ江苏淮安223003)摘要:以18种园林绿化植物为材料ꎬ通过叶面喷施或者根系浇灌50mg L-15-氨基乙酰丙酸(ALA)溶液ꎬ25d后检测叶片形态特征和叶绿素快速荧光特性ꎬ发现ALA处理可以增大植物叶片面积与厚度ꎬ提高叶绿素含量ꎮ同时ꎬ它可以提高叶片PSII和PSI反应中心活性ꎮ这不仅表现在PSII反应中心供体侧放氧复合体和受体侧电子传递活性上升ꎬ而且表现在PSI反应中心氧化活性和还原活性提高ꎮ根据不同物种叶片形状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对ALA处理的响应ꎬ可以将这些园林植物分为4类ꎬ其中遭遇倒春寒冻害的香樟单独一类最为敏感ꎬ表明ALA可以运用于一般园林植物常规生产ꎬ尤其可以用于灾后补救ꎮ关键词:5-氨基乙酰丙酸ꎻ园林植物ꎻ叶绿素快速荧光ꎻ叶片生长中图分类号:Q517ꎻS688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7961(2019)05-0054-10StudyontheEffectsof5-AminlevulinicAcidAppliedonEighteenGardenPlantsLIXu1ꎬXULi1ꎬ2ꎬZHOUZhi-kai3ꎬANYu-yan2ꎬWANGLiang-ju2∗(1.SihongInstituteforGardenGreenManagementꎬSuqianJiangsu223900ꎬChinaꎻ2.CollegeofHorticultureꎬ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Nanjing210095ꎬChinaꎻ3.HuaiyinInstituteofTechnologyꎬHuai'anJiangsu223003ꎬChina)Abstract:Eighteenkindsofgardenplantswereusedtotesttheeffectsof5-aminolevulinicacid(ALA)solu ̄tionindosageof50mg L-1spayedontheleavesorirrigatedwithrootsystem.After25daysꎬthemorphologi ̄calcharacteristicsandchlorophyllrapidfluorescencecharacteristicsoftheleavesweredetected.ItwasfoundthatALAtreatmentincreasedtheleafareaandthicknessofplantsandincreasedthechlorophyllcontent.AtthesametimeꎬitpromotedtheactivityofPSIIandPSIreactioncentersinleaves.Notonlytheelectrontransportac ̄tivityinthedonorsideofthePSIIreactioncenterandthereceptivesidewaspromotedꎬbutalsotheoxidationactivityandreductionactivityofthePSIreactioncenterwaspromoted.AccordingtotheresponseofleafshapeandchlorophyllfluorescencecharacteristicsofdifferentspeciestoALAtreatmentꎬthe18gardenplantsweredi ̄videdintofourcategoriesꎬamongwhichCinnamomumcamphoraꎬwhichwasdamagedbythelatespringcold ̄nessꎬwasthemostsensitiveꎬindicatingthatALAispossibletobeusedintheconventionalproductionofgener ̄algardenplantsꎬespeciallyinpost-disasterrecovery.Keywords:5-Aminolevulinicacidꎻgardenplantsꎻchlorophyllrapidfluorescenceꎻleafgrowth收稿日期:2019-07-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2253)作者简介:李旭(1982-)ꎬ男ꎬ江苏泗洪人ꎬ主要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研究ꎮ∗为通讯作者ꎮ㊀㊀园林植物生长离不开肥料施用ꎬ科学施肥是园林植物健康生长的基础ꎮ在常规生产管理过程中ꎬ园林植物施肥均以有机肥为主ꎬ同时配合一定量的化学肥料作为追肥ꎬ以便在改良土壤的同时ꎬ能够促进植物生长[1]ꎮ在现代园林生产过程中ꎬ由于可以促进植物对肥料的吸收ꎬ提高肥料利用效率ꎬ还可以肥水一体ꎬ节省人工成本ꎬ便于生产管理ꎬ液体肥料的施用越来越受重视ꎮ5-氨基乙酰丙酸(ALA)是一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天然氨基酸ꎬ但它不参与蛋白质合第29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淮阴工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29No.12020年2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ofHuaiyinInstituteofTechnology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Feb.2020成ꎬ而是作为叶绿素㊁血红素等卟啉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关键前体ꎬ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㊁呼吸作用㊁蒸腾作用㊁营养代谢和次生物质合成等ꎬ特别是能够提高植物的抗逆性[2-4]ꎮ现已证明ꎬALA可以提高植物抵抗高温㊁低温㊁干旱㊁水涝㊁盐渍㊁强光或弱光等胁迫能力ꎬ在农林生产上具有广阔用途ꎮ在观赏植物上ꎬALA可以提高红掌叶片光化学效率ꎬ增强抗逆性[5]ꎮALA或者含有ALA的肥料可以促进月季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ꎬ促进植株生长ꎬ增加开花数量ꎬ并且改善花的颜色[6]ꎮ用2~20mg L-1ALA处理可以显著改善红香芋试管苗耐冷性[7]ꎮ叶面喷施300mg L-1ALA溶液可以显著提高红掌叶片的叶绿素含量ꎬ促进干物质的积累ꎬ加快新叶抽生速度ꎬ有利于茎的横向加粗生长和伸长生长[8]ꎮ在牡丹现蕾期每10d喷施一次ALA溶液ꎬ可以促进花芽形成和花朵开放[9]ꎮ用ALA处理菊花植株ꎬ可以延长鲜切花采后寿命ꎬ提高其观赏价值[10]ꎮ叶面喷施50mg L-1ALA能够提高切花菊抗寒性ꎬ促进光合作用和植株生长ꎬ促进低温下切花菊开放ꎬ缩短成花时间[11]ꎮ在温室百合上ꎬ喷施ALA溶液ꎬ可以促进植株生长ꎬ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ꎬ有效延长瓶插切花寿命ꎮ此外ꎬALA处理还促进地下茎籽球的形成[12]ꎮALA处理可以提高盐胁迫下栀子植株抗氧化酶活性ꎬ促进脯氨酸积累ꎬ减少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ꎬ提高植物耐盐性[13]ꎮ最近ꎬ陈慧等[14]㊁王冬云等[15]报道了ALA提高人为高温或低温条件下几种园林植物的耐受性ꎬ证明这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增强园林植物抗逆性ꎮ但是ꎬ我国园林植物种类繁多ꎬ即使在某一特定地区ꎬ园林植物也有数十上百种ꎮ迄今尚未见到ALA在多种园林植物生产中应用报道ꎮ本试验以泗洪县世纪公园内主栽的18种园林植物为材料ꎬ通过根系浇灌或者叶面喷施的方式ꎬ将ALA液体供给植物ꎬ25d后ꎬ观察植株叶片形态㊁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快速荧光和820nm反射荧光特性ꎬ旨在探讨绝大多数园林植物对ALA溶液的反应ꎬ从而为其在园林植物生产中应用提供支撑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㊀㊀本试验所用材料全部定植于宿迁市泗洪县世纪公园ꎬ植物种类有杜鹃(Rhododendronsimsii)㊁桂花(Osmanthusfragrans)㊁海桐(Pittosporumtobira)㊁樱花(Prunusserrulata)㊁银杏(Ginkgobiloba)㊁乌桕(Sapiumsebiferum)㊁栾树(Koelrenteriapaniculata)㊁香樟(Cinnamomumcamphora)㊁金森女贞(Ligustrumjaponicum)㊁杮树(Diosporuskaki)㊁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㊁金边阔叶麦冬(Liriopemuscaricv.Variegata)㊁蔷薇(Rosamultiflora)㊁金山绣线菊(Spiraeajaponica)㊁绣线菊(Spiraeasalicifolia)㊁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㊁大花金鸡菊(Coreopsisgrandiflora)等ꎮ其中ꎬ香樟树分为两类ꎬ一类是早春遇到倒春寒冻害严重受伤而重截枝重新萌发的树ꎬ一类是冻害不重基本正常生长的树ꎮ所用5-氨基乙酰丙酸(ALA)药剂由南京禾稼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ꎬ稀释倍数2000(折合ALA浓度50mg L-1)ꎮ1.2㊀试验设计㊀㊀试验于2017年4月21日进行ꎮ对于红叶石楠㊁大花金鸡菊㊁蔷薇㊁绣线菊㊁南天竹㊁金边阔叶麦冬㊁金森女贞㊁海桐㊁杜鹃等草本或灌木来说ꎬ叶面喷施ALA溶液ꎬ直至叶面液滴滴下为止ꎻ对于杮树㊁香樟㊁银杏㊁乌桕㊁栾树㊁樱花等大型乔木来说ꎬ每株浇灌5kgALA溶液ꎮ每处理乔木5~10株树ꎬ灌木或草本20m2以上ꎬ设清水为对照ꎬ其它正常管理ꎮ25d后ꎬ随机选取处理与对照新梢中部叶片ꎬ测量大小㊁厚度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ꎬ测定叶绿素快速荧光曲线和820nm光反射荧光曲线ꎬ分析对照与处理之间光合系统I和光合系统II活性ꎮ通过外观形态和光合光化学效应ꎬ判定ALA在园林植物上应用效应ꎮ1.3㊀测定项目与方法㊀㊀叶片长度㊁宽度用卷尺测定ꎬ厚度用游标卡尺测定ꎬ叶绿素相对含量用SPAD502Plus叶绿素含量测定仪测定ꎮ每个数值至少重复10次以上ꎬ取平均值ꎬ然后用处理比对照ꎬ得到相对数值ꎬ并以此做分析ꎮ当比值大于1ꎬ说明ALA有促进效应ꎻ反之ꎬ则有抑制效应ꎮ叶绿素快速荧光和820nm光反射荧光用M-PEA多功能叶绿素荧光仪测定[15]ꎮ所有叶片在黑暗下暗适应30min以上ꎬ用M-PEA测定瞬时荧光值和820nm反射荧光值ꎬ绘制OJIP曲线和MRo/MR曲线ꎮ根据表1提供的方法计算荧光参数值ꎮ每个处理至少测定10次ꎬ取平均值ꎬ然后用处理比对照ꎬ得到相对数值ꎬ做方差分析㊁Duncan氏测验和聚类分析(IBMSPSS20)ꎮ当P<0.05时ꎬ认为差异达到显著水平ꎻ当P<0.01时ꎬ认为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李旭ꎬ徐丽ꎬ周志凯ꎬ等:5-氨基乙酰酸在18种园林植物上的应用效果㊀㊀㊀㊀㊀㊀㊀㊀55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ꎮ表1㊀OJIP荧光参数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参数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含义及计算方法Fo当所有反应中心完全开放时的荧光ꎬ即暗适应后的最小荧光Fm最大荧光ꎬ即在OJIP的最大荧光处(P点)的荧光Fv可变荧光ꎬʉFm-FoFv/Fm最大光化学效率(在t=0时)ꎬʉΦPoWkK相可变荧光占J相可变荧光的比例ꎬ代表着PSII反应中心供体侧放氧复合体受抑程度ꎬ=(Fk-Fo)/(Fj-Fo)ψo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以远其它电子受体的概率(在t=0时)ꎬψoʉETo/TRo=1-VjMoOJIP荧光诱导曲线的初始斜率ꎬʉ4ˑ(Fk-Fo)/FvΦEo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在t=0时)ꎬʉETo/ABS=(1-Fo/Fm)ˑψoΦDo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在t=0时)ꎬʉ1-ΦPo=(Fo/Fm)PIABS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ꎬ=RC/ABSˑ[ΦPo/(1-ΦPo)]ˑ[ψo/(1-ψo)]PICS以面积为基础的性能指数ꎬʉ(RC/CSo)ˑ[ΦPo/(1–ΦPo)]ˑ[ψo/(1–ψo)ə]ΦRo用于还原PSI受体侧末端电子受体的量子产额ꎬ=RE/ABS=TRo/ABSˑ(1-Vi)δRo一个来自于光合系统之间的电子运输至还原PSI受体侧末端电子受体的可能性或效率ꎬ=(1-Vj)/(1-Vi)PItotal包括PSII和PSI在内的光合性能指数ꎬ=PIABSˑ(1-Vj)ˑ(1-Vi)RC/CS单位面积上有活性的反应中心密度VPSIPSI反应中心失去电子被氧化的速率ꎬ=(MRo/MR0.7ms-MRo/MR3ms)/(3-0.7)VPSII-PSIPSII传递来的电子还原PSI反应中心的速率VPSII-PSI=(MRo/MR300ms-MRo/MR7ms)/(300-7)2㊀结果与分析2.1㊀ALA处理对园林植物叶片形态与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㊀㊀从表2可知ꎬALA处理后25dꎬ绝大多数植物叶片变大㊁变厚ꎬ而且叶色变浓ꎬ叶绿素含量增加ꎮ从18种园林植物的总平均值来看ꎬ叶长和叶宽增加幅度为13%~16%ꎬ叶厚增加约5%ꎬ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20%ꎮ方差分析结果显示ꎬALA处理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ꎮ㊀㊀从单一物种来说ꎬ叶长增幅达到P=0.01显著水平的有杜鹃㊁桂花㊁海桐㊁栾树㊁受冻害香樟㊁金森女贞㊁蔷薇㊁金山绣线菊㊁绣线菊和大花金鸡菊ꎬ其增幅均大于13%ꎻ差异达P=0.05水平的有乌桕㊁南天竹和红叶石楠ꎬ增幅为9%以上ꎻ其它植物如樱花㊁柿㊁未受冻害的香樟和金边阔叶麦冬叶长与对照间没有明显变化(P>0.05)ꎮ从叶宽来看ꎬ杜鹃㊁桂花㊁海桐㊁银杏(以半径计算)㊁乌桕㊁香樟(受冻害后)㊁金森女贞㊁金边阔叶麦冬㊁金山绣线菊㊁绣线菊㊁红叶石楠和大花金鸡菊等增加量达12%以上ꎬ差异达到P=0.05水平ꎮ蔷薇㊁樱花和南天竹的叶宽增量为8%ꎬ差异达到P=0.05水平ꎮ香樟(未受冻的)㊁栾树和杮树叶片宽度与对照间没有明显差异ꎮ其中ꎬ柿叶片还有一定下降ꎬ只是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ꎮ从叶片厚度上看ꎬ杜鹃㊁桂花㊁樱花㊁金森女贞㊁金边阔叶麦冬和蔷薇的增量均达到P=0.01显著水平ꎬ幅度超过13%ꎬ而受冻害的香樟增幅为11%ꎬ达到P=0.05水平ꎮ大花金鸡菊叶厚明显下降(P<0.05)ꎮ海桐㊁银杏㊁乌桕㊁栾树㊁香樟(未受冻害)㊁柿㊁金山绣线菊㊁绣线菊㊁南天竹和红叶石楠叶片厚度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ꎮ从叶片SPAD上看ꎬ杜鹃㊁桂花㊁海桐㊁银杏㊁栾树㊁香樟(包括受冻和未受冻的)㊁金森女贞㊁金边阔叶麦冬和南天竹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11%以上(P<0.01)ꎻ樱花㊁绣线菊增加9%以上(P<0.05)ꎻ只有乌桕㊁柿树㊁蔷薇和金山绣线菊叶片SPAD没有明显变化ꎬ而红叶石楠SPAD极显著降低(P<0.01)ꎬ说明叶片叶绿素含量因ALA处理而下降ꎮ这可能与其叶片变红以及花青素含量上升有关ꎮ56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淮阴工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表2㊀ALA处理后园林植物叶片形态指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与对照相对比)种类相对长度相对宽度相对厚度相对SPAD杜鹃1.133∗∗1.174∗∗1.154∗∗1.726∗∗桂花1.149∗∗1.368∗∗1.273∗∗1.121∗∗海桐1.221∗∗1.173∗∗0.9751.133∗∗樱花1.0421.074∗1.193∗∗1.092∗银杏a-1.210∗∗1.0081.107∗∗乌桕1.118∗1.160∗∗1.0580.990栾树1.136∗∗1.0211.0221.321∗∗未受冻香樟1.0611.0501.0541.196∗∗受冻香樟1.115∗∗1.305∗∗1.112∗1.354∗∗金森女贞1.231∗∗1.315∗∗1.129∗∗1.728∗∗金边阔叶麦冬1.0031.320∗∗1.167∗∗2.026∗∗柿树1.0300.9451.0201.009蔷薇1.283∗∗1.119∗1.173∗∗1.002金山绣线菊1.149∗∗1.195∗∗1.0301.007绣线菊1.177∗∗1.194∗∗0.9351.092∗南天竹1.108∗1.076∗1.0461.223∗∗红叶石楠1.086∗1.117∗∗0.9660.665∗∗大花金鸡菊1.228∗∗1.244∗∗0.905∗0.985总平均值1.134∗∗1.158∗∗1.047∗∗1.201∗∗㊀㊀注:a表示银杏叶片宽度指其半径ꎻ每种植物均为10张叶片平均值ꎬ经双向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测验ꎻ∗和∗∗分别表示P=0.05和P=0.01水平上差异显著ꎻ总平均值为F测验结果ꎬ∗∗表示F>F0.01ꎬ下同ꎮ2.2㊀ALA对园林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2.2.1㊀基本荧光参数㊀㊀表3显示ꎬALA处理25d后ꎬ尽管18种园林植物经ALA处理后叶片叶绿素初始荧光(Fo)总平均值极显著上升(F>F0.01)ꎬ但绝大数物种Fo并没有明显变化ꎬ只有金边阔叶麦冬和南天竹Fo极显著上升ꎬ而红叶石楠极显著下降ꎮ这3种植物叶片都含有较多的花青苷ꎬ对ALA处理的响应与其它物种有所不同ꎮ正常条件下ꎬ绿叶植物叶片Fo几乎不受ALA处理影响ꎮ从最大荧光值(Fm)相对值看ꎬ18种材料Fm总平均值上升11.8%(F>F0.01)ꎮ其中ꎬ杜鹃㊁栾树㊁金边阔叶麦冬和南天竹Fm增加20%以上(P<0.01)ꎬ海桐㊁受冻的香樟㊁金森女贞㊁柿和金山绣线菊增加7%以上(P<0.05)ꎬ而红叶石楠则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ꎮ这说明ꎬ红叶植物的Fm对ALA处理的响应可能具有特异性ꎮ从可变荧光(Fv)相对值看ꎬ18种材料Fv总平均值上升13.5%(F>F0.01)ꎮ其中ꎬ杜鹃㊁海桐㊁栾树㊁受冻香樟㊁金森女贞㊁金边阔叶麦冬㊁杮㊁金山绣线菊和南天竹等经ALA处理后Fv显著或极显著上升ꎬ而红叶石楠则极显著下降ꎮ红叶石楠Fv下降与其Fm下降有关ꎮ2.2.2㊀PSII反应中心最大光化学效率㊀㊀表3显示ꎬ18种园林植物经ALA处理后叶片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整体上变化很小ꎬ除南天竹ΦPo小于1外ꎬ其它的都ȡ1ꎬ总平均值增加1.5%ꎬ说明ΦPo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叶绿素荧光指标ꎬ但ALA处理仍然可以提高叶片PSII最大光化学效应ꎮ其中ꎬ杜鹃㊁栾树和金边阔叶麦冬ΦPo上升达到P=0.01差异水平ꎬ受冻香樟叶片ΦPo达到P=0.05差异水平ꎮ其它物种ΦPo变化不大(P>0.05)ꎮ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李旭ꎬ徐丽ꎬ周志凯ꎬ等:5-氨基乙酰酸在18种园林植物上的应用效果㊀㊀㊀㊀㊀㊀㊀㊀572.2.3㊀PSII反应中心供体侧活性㊀㊀Wk代表PSII反应中心供体侧放氧复合体受抑程度ꎮWk升高ꎬ说明受抑程度越大ꎮ从表3看出ꎬ绝大多数绿色植物叶片经ALA处理后Wk<1ꎬ说明PSII反应中心供体侧活性受到促进(F>F0.01)ꎮ其中ꎬ杜鹃㊁银杏㊁栾树㊁香樟(无论是否受冻)和金边阔叶麦冬Wk下降到P=0.01水平ꎬ蔷薇下降达到P=0.05水平ꎮ但是ꎬ南天竹㊁红叶石楠和大花金鸡菊三种植物叶片Wk极显著上升(P<0.01)ꎮALA处理为何导致其Wk上升值得深入研究ꎮ表3㊀ALA处理后不同物种叶片基础荧光参数和光合系统反应中心活性荧光参数相对值(与对照比较)物种FoFmFvΦPoWkΨoMoΦEoΦDoΦRo杜鹃1.0461.281∗∗1.348∗∗1.065∗∗0.715∗∗1.249∗∗0.618∗∗1.322∗∗0.784∗∗0.986桂花1.0051.0161.0181.0000.9861.0210.9671.0230.9901.021海桐1.0471.122∗1.137∗∗1.0130.9371.1060.8601.121∗0.9310.662∗∗樱花0.9621.0071.0151.0010.9581.0790.8461.088∗0.9551.147∗银杏0.9811.0381.0481.0090.871∗∗1.108∗0.7591.118∗∗0.9450.925乌桕0.9341.0021.0141.0120.9331.133∗∗0.8131.146∗∗0.9321.205∗栾树1.0321.198∗∗1.238∗∗1.036∗∗0.854∗∗1.257∗∗0.749∗∗1.267∗∗0.854∗∗0.725∗∗香樟0.9960.9950.9951.0000.872∗∗1.0340.8361.0331.0000.955香樟(受冻)0.961.071∗1.094∗1.023∗0.658∗∗1.536∗∗0.457∗∗1.564∗∗0.8911.342∗∗金森女贞1.0571.128∗1.143∗1.0100.9601.0430.9351.0550.9530.948金边阔叶麦冬1.358∗∗1.819∗∗1.937∗∗1.080∗∗0.713∗∗1.286∗∗0.572∗∗1.381∗∗0.7080.840杮1.0181.072∗1.083∗1.0101.0041.081∗∗0.9061.0930.9481.007蔷薇0.9610.9760.9791.0030.932∗1.0280.8921.0310.9851.018金山绣线菊1.0081.073∗1.086∗1.0120.9821.0200.9591.0330.9371.037绣线菊1.0111.0081.0081.0000.9971.0190.9691.0181.0021.042南天竹1.559∗∗1.453∗∗1.433∗∗0.9841.351∗∗0.615∗∗2.090∗∗0.605∗∗1.0850.313∗∗红叶石楠0.857∗∗0.861∗∗0.862∗∗1.0011.418∗∗0.824∗∗1.605∗∗0.825∗∗0.9960.883∗大花金鸡菊0.9960.9980.9991.0001.119∗∗0.921∗∗1.268∗0.921∗0.9990.664∗∗总平均值1.044∗∗1.118∗∗1.135∗∗1.015∗∗0.959∗∗1.076∗∗0.950∗∗1.091∗∗0.939∗∗0.929∗∗2.2.4㊀PSII反应中心受体侧活性㊀㊀Ψo代表着PSII反应中心受体侧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以远其它电子受体的概率ꎬ而Mo表示PSII反应中心关闭的最大速率ꎮΨo越高ꎬPSII反应中心活性越大ꎻMo越小ꎬ反应中心开放时间越久ꎮ表3显示ꎬALA处理后ꎬ杜鹃㊁乌桕㊁栾树㊁受冻香樟㊁金边阔叶麦冬和杮等Ψo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ꎬ银杏Ψo显著高于对照(P<0.05)ꎬ而南天竹㊁红叶石楠和大花金鸡菊Ψo则极显著低于对照ꎮ18种材料Ψo总平均值比对照高7.6%(F>F0.01)ꎮ从Mo看ꎬALA处理后ꎬ南天竹㊁红叶石楠和大花金鸡菊3种植物Mo极显著高于对照ꎬ其它绝大多数物种Mo下降或者变化不大ꎮ18种材料Mo总平均值比对照低5.0%ꎬ说明ALA对园林植物叶片PSII反应中心活性开放的促进效应具有普遍性ꎮ2.2.5㊀量子产额㊀㊀ΦEo是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ꎬΦDo是热耗散的量子产额ꎮΦEo越高ꎬ光合能量转换效率越高ꎻΦDo越高ꎬ光合能量转换效率越低ꎮ从表3可以看出ꎬ除了南天竹㊁红叶石楠叶片ΦEo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外ꎬ其它十多种植物叶片ΦEo均因ALA处理而上升ꎬ其中杜鹃㊁海桐㊁樱花㊁银杏㊁乌桕㊁栾树㊁受冻香樟㊁金边阔叶麦冬ΦEo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ꎮ18种材料ΦEo比对照高9.1%(F>F0.01)ꎮ58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淮阴工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另一方面ꎬ绝大多数物种叶片ΦDo因ALA处理而下降ꎮ南天竹ΦDo略高于对照ꎬ但P>0.05ꎬ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ꎮ红叶石楠㊁大花金鸡菊㊁绣线菊㊁桂花和正常生长香樟的ΦDo与对照间没有明显差异ꎮ18种材料ΦDo比对照低6.1%(F>F0.01)ꎬ说明ALA处理后ꎬ植物叶片通过热耗散方式消耗的能量减少ꎬ更多的光能通过光合电子传递链转换为生物化学能ꎮΦRo是用于还原PSI受体侧末端电子受体的量子产额ꎬ代表着PSI光化学效率ꎮ从表3可以看出ꎬALA处理后不同物种叶片ΦRo出现不同变化ꎬ但整体上是下降的ꎮ18种材料经ALA处理后叶片ΦRo比对照低7.1%(F>F0.01)ꎮ樱花㊁乌桕㊁受冻害香樟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ꎬ而海桐㊁栾树㊁南天竹㊁红叶石楠和大花金鸡菊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ꎮALA处理后不同物种存在着不同的反应ꎬ值得进一步讨论ꎮ表4㊀ALA处理后有活性反应中心密度㊁光合性能指数和PSI氧还速率相对值(与对照比较)物种RC/CSPIabsPICSPItotalVPSIVPSII-PSI杜鹃1.555∗∗2.331∗1.999∗∗2.753∗∗2.144∗∗1.892∗∗桂花1.0231.0841.0341.1531.148∗1.134∗海桐1.123∗∗1.410∗1.239∗∗1.0460.851∗∗1.450∗∗樱花1.0131.341∗∗1.0221.694∗∗1.0411.216∗∗银杏1.136∗∗1.568∗∗1.172∗∗1.580∗∗1.442∗∗1.409∗∗乌桕1.0171.505∗∗1.0892.021∗∗0.9921.439∗∗栾树1.262∗∗1.411∗∗1.695∗∗1.0461.198∗∗0.987香樟1.131∗∗1.163∗1.133∗1.0731.173∗∗0.946香樟(受冻)1.479∗∗3.237∗∗1.779∗∗5.451∗∗2.072∗∗1.512∗∗金森女贞1.155∗1.369∗∗1.279∗1.1901.247∗1.445∗∗金边阔叶麦冬2.004∗∗3.197∗∗2.856∗∗3.188∗∗2.151∗∗1.185∗杮1.0201.296∗∗1.0561.417∗∗1.0591.024蔷薇1.0371.195∗1.0361.2800.9480.917金山绣线菊1.0411.164∗1.1191.1891.0071.070绣线菊1.0101.0101.0041.0351.0351.296∗南天竹1.110∗0.233∗∗1.0590.043∗∗0.9940.939红叶石楠0.607∗∗0.509∗∗0.575∗∗0.365∗∗0.622∗∗0.515∗∗大花金鸡菊0.894∗0.700∗∗0.9450.381∗∗0.8840.777∗∗总平均值1.145∗∗1.429∗∗1.283∗∗1.550∗∗1.210∗∗1.169∗∗2.2.6㊀单位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密度(RC/CS)和光合性能指数(PIabs㊁PIcs和PItotal)㊀㊀表4显示了经ALA处理25d后不同园林植物叶片有活性的PSII反应中心密度(RC/CS)以及光合性能指数PIꎬ包括以吸收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㊁以面积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cs和包括PSI和PSII在内的总的性能指数PItotalꎮ从表4可知ꎬALA处理后ꎬ杜鹃㊁海桐㊁银杏㊁栾树㊁香樟(无论受冻与否)和金边阔叶麦冬的RC/CS均极显著上升ꎬ金森女贞和南天竹RC/CS显著上升ꎬ但红叶石楠和大花金鸡菊RC/CS却因ALA处理而显著或极显著下降ꎮ18种材料RC/CS总平均值比对照高出14.5%(F>F0.01)ꎬ说明ALA处理使得植物叶片PSII有活性反应中心的密度极显著上升ꎮ㊀㊀从PIabs上看ꎬALA处理的18种园林植物叶片总平均值极显著上升(F>F0.01)ꎬ其中杜鹃㊁樱花㊁银杏㊁乌桕㊁栾树㊁受冻香樟㊁金森女贞㊁金边阔叶麦冬和杮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ꎬ海桐㊁未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李旭ꎬ徐丽ꎬ周志凯ꎬ等:5-氨基乙酰酸在18种园林植物上的应用效果㊀㊀㊀㊀㊀㊀㊀㊀59受冻香樟㊁蔷薇和金山绣线菊显著高于对照(P<0.05)ꎮ但是ꎬ南天竹㊁红叶石楠和大花金鸡菊PIabs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ꎬ暗示着这些物种光合性能指数对ALA的响应不同于一般的绿叶植物ꎮ从PIcs上看ꎬ杜鹃㊁海桐㊁银杏㊁栾树㊁受冻香樟和金边阔叶麦冬经ALA处理后均极显著高于对照ꎬ未受冻香樟和金森女贞PIcs显著高于对照ꎮ其中ꎬ金边阔叶麦冬比对照高出186%ꎬ杜鹃高出99.9%ꎬ受冻害的香樟达78%ꎬ栾树达69.5%ꎮ但是ꎬ红叶石楠PIcs极显著低于对照ꎮ这也与物种有关ꎮ18种材料PIcs总平均值比对照高28.3%(表4)ꎮ从PItotal上看ꎬ除了南天竹㊁红叶石楠和大花金鸡菊PItotal极显著低于对照外ꎬ其它物种PItotal均因ALA处理而有不同程度提高ꎮ18种材料PItotal总平均值比对照高55%(表4)ꎮ其中ꎬ杜鹃㊁樱花㊁银杏㊁乌桕㊁受冻害香樟和金边阔叶麦冬的差异达到P=0.01显著水平ꎮPItotal值大幅度增加ꎬ暗示着ALA处理对大多数园林植物叶片整个光合能力的促进效应ꎮ2.2.7㊀PSI反应中心氧化活性(VPSI)和还原活性(VPSII-PSI)㊀㊀从表4可以看出ꎬALA处理后ꎬ多数物种PSI反应中心氧化活性(VPSI)和还原活性(VPSII-PSI)都有明显增加ꎮ18种材料VPSI总平均值比对照高出21%ꎬVPSII-PSI比对照高出16.9%(F>F0.01)ꎮ就VPSI而言ꎬ杜鹃㊁桂花㊁银杏㊁栾树㊁香樟(无论受冻与否)㊁金森女贞和金边阔叶麦冬经ALA处理后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ꎬ而海桐和红叶石楠VPSI则显著低于对照ꎮ类似地ꎬ杜鹃㊁桂花㊁海桐㊁樱花㊁银杏㊁受冻香樟㊁金森女贞㊁金边阔叶麦冬和绣线菊VPSII-PSI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ꎬ而红叶石楠和大花金鸡菊VPSII-PSI极显著低于对照ꎮ2.3㊀ALA处理后植物叶片形态学变量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变量间相关性分析㊀㊀由Pearson分析可以看出(见表5)ꎬ叶长相对变化与这些荧光参数间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ꎬ但叶宽却与VPSII-PS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ꎬ而叶厚与δRo㊁VPSI和VPSII-PSI等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ꎬ与PItotal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ꎬ说明整个光合系统(包括PSI和PSII)的光合性能指数与大多数园林植物的叶片增厚存在着正相关关系ꎬ而与叶片增长㊁增宽关系不密切ꎮ表5㊀园林植物叶片外观形态与叶绿素荧光参数间的相关分析项目FoFmFvWkMoΦPoΨoΦEoΦDoδRoPIabsPItotalPIcsRC/CSVPSIVPSII-PSI叶长0.012-0.123-0.1590.1050.297-0.127-0.265-0.2770.137-0.203-0.150-0.289-0.132-0.103-0.373-0.034叶宽0.0860.1850.199-0.166-0.0590.1760.0920.098-0.1870.0440.2300.2510.2180.2450.4100.486∗叶厚0.0220.1500.220-0.428-0.3770.2610.3190.294-0.2490.486∗0.3420.600∗∗0.2940.3660.492∗0.495∗SPAD0.659∗∗0.763∗∗0.796∗∗-0.589∗-0.529∗0.4550.544∗0.544∗-0.441-0.0150.531∗0.3400.820∗∗0.882∗∗0.688∗∗0.525∗㊀㊀注:∗和∗∗分别表示在P=0.05和P=0.01水平上相关性显著ꎮ㊀㊀与此不同的是ꎬ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变化与多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关系密切ꎮ其中ꎬ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的有Fo㊁Fm㊁Fv㊁Ψo㊁ΦEo㊁PIabs㊁PICS㊁RC/CS㊁VPSI和VPSII-PSIꎬ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的有Wk和Mo等参数ꎮ由于前组参数与光化学能量转化有关ꎬ后组参数与光合系统活性受抑有关ꎬ说明ALA诱导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叶片光合性能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光合抑制程度ꎮ2.4㊀18种园林植物对ALA处理响应的模糊聚类㊀㊀上文显示ꎬ不同园林植物的叶片形态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对ALA处理有着不同反应ꎮ据此ꎬ对这些植物做聚类分析(见图1)ꎮ如果从距离25处区分ꎬ18种植物可以分为两类ꎬ即受冻香樟为一类ꎬ其它17种物种为另一类ꎮ这说明ꎬALA对冻害后植物恢复具有特殊效应ꎮ对于后17种植物来说ꎬ如果从距离10处区分ꎬ杜鹃和金边阔叶麦冬为一类ꎬ其余15种植物为另一类ꎮ前2种植物对ALA处理非常敏感ꎬ后15种相对不敏感ꎮ对后15种植物来说ꎬ如果从距离7处区分ꎬ红叶石楠㊁大花金鸡菊和南天竹为一类ꎬ其他12种植物为另一类ꎮ至此ꎬ根据不同植物对ALA处理的响应特性可以将18种园林植物分为4类ꎮ第一类为受冻香樟ꎬ它的叶片生长60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淮阴工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对ALA响应非常敏感ꎮ第二类有杜鹃和金边阔叶麦冬ꎮ它们对ALA的响应也非常敏感ꎮ第三类有红叶石楠㊁大花金鸡菊和南天竹ꎮ它们以红叶为主ꎬ对ALA处理的响应不同于其它绿叶植物ꎮ第四类为大多数绿叶植物ꎬ包括蔷薇㊁金山绣线菊㊁绣线菊㊁未受冻的香樟㊁桂花㊁樱花㊁柿㊁栾树㊁金森女贞㊁银杏㊁乌桕等ꎮ图1㊀18种园林植物的模糊聚类分析3㊀讨论与结论㊀㊀5-氨基乙酰丙酸(AL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天然氨基酸ꎬ具有独特的植物生长发育调节功能ꎮ日本学者Hotta等[16]首先提出外源ALA的生理调节作用ꎮ国内学者在甜瓜[17]㊁小白菜[17]㊁萝卜[19]㊁西瓜[20]㊁草莓[21-22]㊁黄瓜[23]㊁番茄[24]㊁菠菜[25]㊁水稻[26]㊁枣[27]㊁小麦[28]㊁芸豆[29]㊁大豆[30]㊁梨[31]㊁无花果[32]和苹果[33-34]等多种作物上先后报道了ALA的应用效应ꎮ但是ꎬALA在园林植物中应用研究的报道尚不算多ꎮ即使有ꎬ也是以某些单一植物为材料开展的专项研究[5-13]ꎮ系统研究ALA在园林植物上的应用尚鲜见报道ꎮ本文以泗洪县世纪公园内种植的18种园林植物为材料ꎬ研究了ALA对其叶片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ꎬ发现处理25d后ꎬ绝大多数植物叶长㊁叶宽㊁叶厚以及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提高(表2)ꎬ表明ALA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效应ꎮ无论是叶面喷施还是根系浇灌ꎬALA对光合性能的促进效应是明显的ꎮ主要表现在:①对PSII反应中心供体侧放氧复合体活性的促进效应ꎬ即经ALA处理的叶片Wk明显下降(表3)ꎻ②对PSII反应中心最大光化学效率的促进效应ꎬ即经ALA处理叶片ΦPo明显增加ꎻ③对PSII反应中心开放程度的促进效应ꎬ即经ALA处理后ꎬMo明显下降ꎻ④对PSII反应中心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QA以远的其它电子受体的概率Ψo明显增加ꎻ⑤提高PSII有活性反应中心的密度(RC/CS)(表4)ꎻ⑥降低叶片捕获的光能以热耗散的形式消耗的量子产额ΦDoꎻ⑦提高PSI反应中心氧化活性VPSIꎻ⑧提高PSII传递电子到PSI反应中心的活性VPSII-PSIꎻ⑨提高以吸收为基础的光合性能指数PIabs㊁以面积为基础的光合性能指数PIcs和包括PSI和PSII在内的整个光合系统的性能指数PItotalꎮ所有这些结果ꎬ均为ALA在园林植物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ꎮ但是ꎬALA处理降低部分植物PSI反应中心的光化学效率ΦRoꎮ这可能与ALA的作用机理有关ꎮ现有理论认为ꎬALA之所以可以提高植物叶片光合能力ꎬ与其促进PSI附近的抗氧化酶活性有关[35]ꎮ这些抗氧化酶ꎬ包括SOD㊁POD㊁CAT和APX等ꎬ可以接受PSII传递过来的电子ꎮ虽然这样会降低PSI光化学效率ΦRoꎬ但因为减少了PSI的光抑制ꎬ有利于提高两个光合系统之间的电子传递(VPSII-PSI)ꎬ所以整个叶片光合能力(PItotal)因此能显著提高ꎮ因而ꎬPSI光化学效率ΦRo下降是光抑制下降的反应ꎬ而不是光合速率下降的标志ꎮ在本试验所在的泗洪县世纪公园内ꎬ喷施过ALA的红叶石楠新梢迅速生长ꎬ形成大量的鲜红色嫩叶ꎮ这大大增加了红叶观赏价值ꎬ也说明ALA处理引起的ΦRo下降不是一种不良的反应ꎮALA处理既促进植物叶片生长ꎬ也能提高光合性能ꎬ但并非所有指标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关系ꎮ比如ꎬALA处理促进红叶石楠㊁绣线菊和大花金鸡菊的叶片长度和宽度ꎬ但叶片厚度下降ꎬ其中大花金鸡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2)ꎮ另外ꎬALA处理的大花金鸡菊株高㊁花量也高于对照(数据未列出)ꎬ但是光合性能指数(包括PIabs㊁PIcs和PItotal)却显著低于对照(表4)ꎮ这一点与南天竹和红叶石楠等红叶树种相似ꎮ在杮树上ꎬALA处理后叶长㊁叶宽㊁叶厚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均无显著变化ꎬ但PItotal却增加了41%ꎬ说明叶片光合性能极显著上升ꎮ相关分析表明ꎬALA处理引起的植物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与叶片长度变化的相关性较低ꎬ与叶宽有一定关系ꎬ与叶厚关系更大ꎬ与叶片SPAD变化相关性最高(表5)ꎮ实际上ꎬ植物叶片相对厚度往往与其适应外界环境能力有关ꎮ叶片越厚ꎬ相对光合效率越高ꎬ适应环境能力越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李旭ꎬ徐丽ꎬ周志凯ꎬ等:5-氨基乙酰酸在18种园林植物上的应用效果㊀㊀㊀㊀㊀㊀㊀㊀61。
5-氨基乙酰丙酸的生物合成及其应用
Ab ta t - m ioe u ii cdi w e tcd . I se s o b e r d d,wi o tr sd a n o a m f lt sr c :5 a n lv l ca i sane p siie ti a yt ed g a e n t u e iu la d n th r u o h
中 图分 类 号 : 8 S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8 7 ( 0 2 0 — 0 10 1 0 — 3 6 2 1 ) 20 2 - 3
Bi s n h s sa d Appl a i n o - o y t e i n i to f 5 Am i o e u i c Ac d c n l v lni i
摘要 : 一 5氨基 乙 酰丙 酸 是 一 种 新 型 农 药 , 由于 其 在 环 境 中 易 降 解 , 残 留 , 人 蓄 无 毒 性 , 以 是 一 种 无 公 害 的绿 色农 药 无 对 所 而 倍 受 关 注 , 农 业 领 域应 用非 常广 泛 , 在 主要 应 用 于植 物 生 长 调 节 剂 、 色 除草 剂 、 虫 剂 等 方 面 , 可 以 应 用 到 医学 、 机 合 绿 杀 还 有
氨基 酸和 生 物 资 源
2 1 ,4 2 :1 2 0 2 3 ( )2 ~ 3
Ami 0Acds 2 Bi tcR 0 r P 挖 i o i 5 c 5
5氨基乙酰丙酸 的生物合成及其应用 一
权 美 平 ,赵 珍
( 渭南师 范学 院 化 学与生 命科学 学 院 , 陕西 渭南 7 4 0 ) 1 0 0
t o u e t p l a i n n t e a rc l u e r d c s is a p i to s i h g iu t r . c
5-氨基乙酰丙酸在农业中的作用及应用
关键词 : 5一氨基乙酰丙酸 ; 绿色农 药 ; 应 用 中图分类号 : T Q 4 4 9 . 4 文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号 : 1 0 0 8— 0 2 1 X( 2 0 1 6 ) 2 2—0 0 8 2— 0 2
Ab s t r a c t : 5 一Ami n o l e v u l i n i c a c i d i s a n a c t i v e ma t e r i a l o f a n o r g a n i s m e n d o g e n o u s ,I t i s e a s y t o b e d e g r a d e d,w i t h o u t r e s i d u a l a n d n o t h a r mf u l t o h u ma n a n d a n i ma ls ,S o i t i s a g r e e n p e s t i c i d e a n d a t t r a c t s g r e a t a t t e n t i o n .I t c a n b e a p p l i e d t o p l a n t ro g wt h r e g u l a t o r s ,h e r b i c i d e s a n d p e s t i c i d e s i n a ri g c u l t u r e .T h i s p a p e r ma i n l y s u mma r i z e s t h e r o l e o f 5 一a mi n o l e v u l i n i c a c i d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a g r i c u l t u r e ,i n 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h e l p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
5_氨基乙酰丙酸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_综述_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第18卷第2期,2004年6月Journal of H ebei N o r m al U niversity of Science&T echno logy V o l.18N o.2June200452氨基乙酰丙酸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综述)宋士清1,2,郭世荣2(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园林系,河北秦皇岛,066600;2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摘要:论述了52氨基乙酰丙酸的生理作用,综述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提出52氨基乙酰丙酸必将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及产业届的关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开发前景。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52氨基乙酰丙酸;生理作用;生产应用中图分类号:S48218+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983(2004)022*******52氨基乙酰丙酸(52am ino levu lin ic acid),又名∆2氨基乙酰丙酸、∆2氨基戊酮酸,简称ALA。
熔点149~151℃,分子量13112,化学式C5H9O3N。
分子式:H2CN H2—CO—CH2CH2—COOH结构式:H2NO OOHALA是一种含氧和氮的碳氢化合物,它是所有卟啉化合物的共同前体,牵涉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动物及植物等生物机体活细胞中的非蛋白氨基酸。
是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代谢活跃的生理活性物质,可以通过生物途径合成[1~4],也可以人工化学合成[4,5],没有毒副作用,易降解无残留,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作为壮苗剂、增产剂、除草剂、杀虫剂、增色剂、绿化剂、落叶剂等使用,在临床医学上可以作为抗癌药物——光化疗剂使用[1,2,5,6,7]。
中国学者对ALA 的研究较少,有关文献屈指可数;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仍处于研究试验阶段。
其作用机理、分子基础等尚不十分清楚。
但是,由于其具有“神奇”的作用效果,且天然无污染,而备受国内外学者及产业界的关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开发前景[5~9]。
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研究进展
5-氨基乙酰丙酸(A L)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研究进展汪良驹张治平申明成学慧谢荔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210955-氨基乙酰丙酸(5-A m i n o l e v u i c a c i d,A L)是自然界动植物及微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天然物质,是所有四吡咯(即卟啉)化合物,如叶绿素、V B12、亚铁血红素及光敏素发色团等生物合成的关键前体(B e a l e t a l,197;C a s t e l f r a n c o和B e a l,1983;y o n W e t s i n e t a l, 195),与生命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A L仅仅被认为是一种常规的生化代谢产物。
只是近二十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它并不单纯是一种生物代谢中间产物,而是能够对动植物生长发育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多功能物质,在人体医学(S h o l i n g-J o r d a n e t a l;203;F u k d a e t a l,205)及动植物生产(R e b i z e t a l,1984,198;S a s k i e t a l,190;汪良驹等,203)上有着广泛应用前景,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普遍重视,大量的研究报告应运而生。
现将A L的基本特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成果简要介绍如下。
3.4.3促进作物生长与提高产量 Hotta等(1997)系统报道了低浓度ALA对多种作物乍长及产量的效坦。
他们观察到,用O.1mg.Ld ALA浸泡水稻幼苗根系,植株十霞增加14%;用30.100mg.L。
ALA叶面喷布萝卜植株,产帚增加20%.26%;大麦于花前和花后2次喷布30mg.L。
1 ALA,产最提高41%;马铃薯叶面喷布100mg.L。
ALA可增加单株块茎数量,促进块茎牛长,最终产量提高63%:大蒜经30mg.L以ALA处理后,鳞茎产量增加40%;蚕豆在初叶期、一叶期及座果期时以100mg.Ld ALA处理,产量分别提高19%、30%和8%。
5-氨基乙酰丙酸的应用研究进展
5-氨基乙酰丙酸的应用研究进展俞建良;郭孝孝;熊结青【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5(000)009【摘要】5-Aminolevulinic acid (ALA)is an active material of an organism endogenous.Its application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recent years.The applications of ALA in photodynamic therapy drugs,cosmet-ics,health care products,fertilizers,pesticides,animal feed additives and microbial cultivation were review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ALA applications and the focal point for future research were pointed out.%5-氨基乙酰丙酸(ALA)作为一种生物体内源性的活性物质,其应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综述了ALA 在光动力治疗药物、化妆品、保健品、肥料、农药、动物饲料添加剂和微生物培养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指出了 ALA 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总页数】6页(P10-15)【作者】俞建良;郭孝孝;熊结青【作者单位】中粮集团生物能源事业部,北京100020;中粮集团生物能源事业部,北京 100020;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蚌埠 233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9【相关文献】1.利用5-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缺失的重组大肠杆菌合成5-氨基乙酰丙酸 [J], 郭小飞;陈久洲;张莉露;贾士儒;郑平2.5-氨基乙酰丙酸的光动力应用研究进展 [J], 王俊卿;张肇铭3.生物质生产乙酰丙酸及其衍生物5-氨基乙酰丙酸的进展 [J], 陈育如;骆跃军;李雪梅4.干旱对不同品种小麦幼苗的生理生化胁迫以及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的缓解作用[J], 陈新宜;宋宇航;张孟寒;李小艳;李华;汪月霞;齐学礼5.乙酰丙酸和前体物对Rhodobacter sphaeroides 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的影响[J], 王俊卿;张肇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一氨基乙酰丙酸
5一氨基乙酰丙酸农药自发明以来就在人类农业发展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农药对人类的贡献有目共睹。
时至今日,它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
但同时现有的农药多是纯化学制剂,具有高毒性、高残留、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致命缺点。
随着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和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农药的负面影响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尤其是不合理用药而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例已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我国作为农药生产和消费大户,多年来高毒农药一直在市场中“唱主角”,这也构成了农产品出口的一大壁垒。
施用高效无毒的“绿色农药”目前被世界各国普遍认为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近年来,5一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简称δ-ALA)作为一种新型农药倍受关注。
δ-ALA分子式 CsH9N03,熔点149-151℃,结构式如下:δ-ALA是四氢吡咯(四氢吡咯是构成血红素、细胞色素、维生素B。
:的物质)的前缀化合物,是生物体合成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等必不可少的物质。
对人畜无毒性,在环境中易降解,无残留,是一种无公害的绿色农药。
目前δ-ALA 作为一种环境相容性及选择性很高的新型光活化农药,在农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1植物生长调节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δ-ALA具有以下的功效:调节叶绿素的合成;提高叶绿素和捕光系统Ⅱ的稳定性;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组织分化、抑制在黑暗中呼吸、扩大气孔等基础生理活性。
因此它并不单纯是一种生物代谢中间产物,还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过程,具有类似植物激素的生理活性,可以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使用。
近年来,有研究者曾把δ-ALA应用到以下作物中实验,效果很好。
1.1豇豆在MS培养基中添加2-10 mg/L δ-ALA,不仅能够诱导豇豆愈伤组织不定根的分化,而且能够诱导不定芽的分化,从而表现出IAA和CTK的双重调节特性。
1.2甜瓜幼苗用10 mg/L外源5-ALA浇灌根系可以提高弱光下甜瓜幼苗叶片光合速率,并增强植株抗冷性。
一种促进植物生长与增强抗逆性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促进植物生长与增强抗逆性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汪良驹,姜卫兵,黄保健
申请号:CN02138598.X
申请日:20021115
公开号:CN1409962A
公开日:
2003041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一种促进植物生长与增强抗逆性的方法,属于生化试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领域,用0.01~100mg/L盐酸-5-氨基乙酰丙酸或用乙酰丙酸50~500mg/L浸种或浇灌根系或喷布叶片,连续1~3天,每天1次。
使用本发明的效果在于增加植物叶绿素含量,促进气孔开放,提高净光合速率,降低光呼吸强度,增加可溶性糖和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植物抗逆性,并提高产量。
由于5-氨基乙酰丙酸本身为内源代谢产物,能够被生物降解,无残留,无污染,对人体无毒性,可用于大田和设施农业的无公害生产。
图为经8℃低温处理6小时的甜瓜幼苗(左为处理,右为对照)。
申请人:南京农业大学
地址:210095 江苏省南京市卫岗1号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处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经纬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楼高潮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5-氨基乙酰丙酸提高玉米幼苗抗低温性及其生理机制
5⁃氨基乙酰丙酸提高玉米幼苗抗低温性及其生理机制孙㊀阳㊀王㊀燚㊀曲丹阳㊀李㊀晶㊀焦㊀健㊀曹鑫波㊀顾万荣㊀魏㊀湜∗(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摘㊀要㊀低温是影响东北地区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㊂5⁃氨基乙酰丙酸(ALA)具有增强作物抗逆性的作用,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的研究重点㊂为了探究ALA缓解玉米幼苗低温胁迫的生理机制及叶面喷施的最适浓度,选取 绥玉13号 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ALA(0㊁10㊁20㊁30和40mg㊃L-1),在昼/夜温度为14ħ/5ħ的低温条件下培养48h,研究ALA对玉米幼苗生长㊁细胞膜稳定性㊁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㊂结果表明:叶面喷施ALA能促进低温胁迫下幼苗生长,保护叶片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增强细胞清除活性氧能力,提高渗透调节的能力;其中以喷施20mg㊃L-1ALA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幼苗株高㊁叶面积和鲜(干)重分别增加24%㊁23%和26%(24%),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减少38%和45%,SOD和POD活性增加37%和66%,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50%和45%;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ALA可以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的损伤㊂关键词㊀5⁃氨基乙酰丙酸(ALA);玉米;低温胁迫;幼苗生长;膜脂代谢;生理机制 十二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06)㊁东北农业大学青年才俊项目(14QC24)㊁2015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青年后备人才计划(2015RQQXJ04b)㊁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QC2015032)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32B03)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1401320)资助㊂收稿日期:2015⁃11⁃17㊀㊀接受日期:2016⁃04⁃06∗通讯作者E⁃mail:weishi5608@163.comEnhancedlow⁃temperatureresistanceandphysiologicalmechanismofmaizeseedlingsbyexogenousapplicationof5⁃aminolevulinicacid.SUNYang,WANGYi,QUDan⁃yang,LIJing,JIAOJian,CAOXin⁃bo,GUWan⁃rong,WEIShi∗(CollegeofAgronomy,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Harbin150030,China).Abstract:LowtemperatureisoneofthemajorfactorswhichproduceadverseeffectsonmaizegrowthanddevelopmentinNortheastChina.5⁃aminolevulinicacid(ALA)canimprovethelowtemperatureresistanceofcrops.TheobjectiveofthisstudywastoinvestigatethephysiologicalmechanismofALA⁃enhancedlow⁃temperatureresistanceinmaizeseedlingsaswellastheoptimalfoliarsprayingconcentrationofALA.Thisexperimentwasconductedwithmaizecultivar Suiyu13 under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ALA(0,10,20,30,40mg㊃L-1),atlowtemperatureof14ħ/5ħ(day/night)for48h.Plantmorphologicalgrowth,cellmembranestability,antioxi⁃dantenzymeactivityandosmoticadjustmentabilityweremeasured.TheresultsshowedthatfoliarsprayingofALAcouldpromotethegrowthofseedlingsunderlowtemperaturestress,protectthestructureandfunctionofleafcellmembrane,enhancetheabilityofthecelltoremovereactiveoxygenspeciesandimprovetheabilityofosmoticadjustment.Amongalltreatmentconcentra⁃tions,20mg㊃L-1ALAsprayingtreatmenthadthebesteffects.Comparedwiththecontrol,seed⁃lingheight,leafareaandfresh(dry)weightincreasedby24%,23%,26%(23%),themalon⁃dialdehyde(MDA)contentandrelativeelectricalconductivitydecreasedby38%and45%,SODactivityandPODactivityincreasedby37%and66%,solubleproteincontentandsolublesugarcontentincreasedby50%and45%,respectively,underthetreatmentof20mg㊃L-1ALA.Therefore,sprayingALAofappropriateconcentrationcanrelievethedamagecausedbylowtem⁃生态学杂志ChineseJournalofEcology㊀2016,35(7):1737-174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DOI:10.13292/j.1000-4890.201607.011peraturestresstomaizeseedlings.Keywords:5⁃aminolevulinicacid(ALA);maize;lowtemperaturestress;seedlinggrowth;membranelipidmetabolism;physiologicalmechanism.㊀㊀低温冷害是黑龙江省常见的气象灾害,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孟英等,2009;陈银萍等,2012),据统计,每3 4年会发生1次低温冷害,平均减产约13% 35%(李祎君等,2011)㊂玉米苗期遭遇低温,营养生长受到抑制,主要表现为干物质积累减少,株高㊁叶面积降低及各叶片出现时间推迟(关贤交等,2004)㊂低温胁迫下植物代谢产生具有较强氧化能力自由基,引起膜脂过氧化,破坏生物功能分子,进一步导致细胞受伤或死亡,更严重会导致整个植株死亡(Fadzillahetal.,1996)㊂植物本身具有各种保护系统用以减少低温带来的影响(Zouetal.,2006;Chinnusamyetal.,2007)㊂研究表明,低温胁迫下幼苗叶片通过提高可溶性蛋白㊁可溶性糖含量,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㊁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减轻低温伤害(张玮等,2012;姚慧等,2014;张淑杰等,2014),低温胁迫会致使玉米幼苗相对电导率增加,膜透性增加(杨猛等,2012)㊂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acid,AL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㊁动物㊁真菌和细菌等生物机体活细胞中的非蛋白氨基酸,是所有生物体内卟啉化合成的关键前体(VonWettsteinetal.,1995)㊂低浓度时,ALA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Hottaetal.,1997),提高西瓜(康琅等,2006)㊁甜瓜(汪良驹等,2004)㊁黄瓜(尹璐璐等,2007)㊁油菜(张治平等,2014)和辣椒(刘涛等,2010;Ahmetetal.,2010)等植株的生长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膜脂过氧化的伤害程度,提高幼苗抗冷性,具有类似于植物激素的调控效应(Royetal.,1998)㊂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ALA对低温冷害下玉米幼苗生长㊁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代谢变化的影响,旨在探讨ALA提高玉米抗冷性作用机制及其浓度效应,为利用ALA缓解玉米幼苗期低温冷害提供理论依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1 1㊀试验设计试验以玉米品种 绥玉13号 为材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提供),2015年5月于东北农业大学进行室外盆栽,培养盆直径20cm,高17cm,供试土壤为黑土㊂挑选籽粒饱满的试验种子于75%乙醇中浸泡10s后浸入2%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5min,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并种于培养盆中㊂保留长势一致的植株,确保每个培养盆定苗6株㊂玉米幼苗生长至三叶一心时进行叶面喷施ALA处理,ALA浓度为10㊁20㊁30和40mg㊃L-1和清水对照,以吐温-20作展着剂,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施10mL,每个处理3次重复㊂24h后,将幼苗移入HPG⁃280HX型人工智能培养箱(北京东联哈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中进行低温处理,光照时长为14h/10h(昼/夜),设置昼/夜温度为14ħ/5ħ,相对湿度为55%,低温处理48h,常温恢复48h后进行各项指标测定㊂1 2㊀测定项目与方法1 2 1㊀幼苗生长及鲜(干)重的测定㊀取低温处理并恢复的幼苗进行测量,每处理3株㊂株高:测量幼苗(叶片最高点的垂直高度)㊂单株叶面积:全展叶,叶长ˑ叶宽ˑ0.75;半展叶,叶长ˑ叶宽ˑ0.5㊂单株幼苗鲜(干)重:取幼苗地上部分,用清水冲洗表面杂物,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分别称鲜重,105ħ下杀青20min,80ħ下烘干至恒重,称量干重㊂1 2 2㊀生理生化指标测定㊀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李合生,2000)㊂相对电导率的测量,通过雷磁DDS⁃307A电导率仪进行测定,取新鲜叶,蒸馏水洗净吸干后剪成长约1cm正方形小块,放入三角瓶中,加入10mL蒸馏水,室温放置24h后测定电导率Lt,水浴锅中沸水浴20min后取出冷却至室温,测定电导率L0,用相对电导率表示细胞膜的相对透性,即相对电导率(%)=Lt/L0ˑ100%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采用Gisnnopolitis等(1977)与郝再彬(2004)NBT光照化学还原法㊂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郝再彬,2004),以每分钟A470变化0.01为1个过氧化物酶活性单位(U)㊂837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生态学杂志㊀第35卷㊀第7期㊀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采用李合生(2000)的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㊂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㊂1 3㊀数据处理采用DPS7.05和MicrosoftExcel2007软件分析试验中所得数据,对各处理间的差异性采用LSD法进行方差分析㊂2㊀结果与分析2 1㊀不同浓度ALA对低温胁迫下幼苗株高㊁叶面积和鲜(干)重的影响低温胁迫下,植物生长受抑制,生长缓慢,生长量降低㊂由表1可以看出,经ALA处理,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有所减弱,且在浓度为20mg㊃L-1时效果最显著,其株高㊁叶面积及鲜(干)重较对照增加24%㊁23%㊁26%和24%㊂低温下ALA处理后农艺性状数值整体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5组处理幼苗生长情况相比,ALA浓度为20mg㊃L-1时生长情况最佳,对照生长抑制最大㊂综上所述,ALA处理部分缓解了低温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升了幼苗对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20mg㊃L-1ALA效果最佳㊂2 2㊀不同浓度ALA对低温胁迫下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丙二醛(MDA)是细胞毒性物质,在常温下植物体内含量较少,但遇逆境伤害时其含量会升高,并且随逆境程度的加剧不断增加(郭志强等,2008)㊂由图1可知,不同浓度ALA处理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与对照相比,减少13% 38%,且随ALA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20mg㊃L-1ACA处理达到最低值㊂2 3㊀不同浓度ALA对低温胁迫下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影响质膜透性是衡量植物受逆境后细胞膜受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低温逆境使质膜透性发生改变或丧失,导致细胞内电解质大量外渗,因而相对电导率可显示细胞膜受损程度㊂由图2可知,不同浓度ALA处理后相对电导率均明显下降,分别减少了30%㊁45%㊁32%和22%,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明ALA可以减少电解质外渗,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膜质的损害,且最适浓度为20mg㊃L-1㊂表1㊀不同浓度ALA对低温胁迫下幼苗株高㊁叶面积及鲜(干)重的影响Table1㊀EffectsofALAindifferentconcentrationsonseedlingheight,leafarea,freshweightanddryweightunderlowtemperaturestressALA浓度(mg㊃L-1)株高(cm)叶面积(cm2)鲜重(g)干重(g)014.87ʃ0.76c54.46ʃ4.43e1.076ʃ0.13d0.106ʃ0.01c1018.93ʃ1.40ab61.76ʃ4.53cd1.184ʃ0.06cd0.116ʃ0.01bc2019.67ʃ0.29ab70.98ʃ0.57ab1.458ʃ0.06ab0.139ʃ0.01ab3017.10ʃ1.39b66.75ʃ1.97bc1.328ʃ0.11bc0.119ʃ0.01bc4017.33ʃ1.61b60.12ʃ1.62d1.129ʃ0.05d0.105ʃ0.01c图1㊀不同浓度AL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丙二醛含量(MDA)的影响Fig.1㊀EffectsofALAindifferentconcentrationsonMDAcontentunderlowtemperaturestress图2㊀不同浓度AL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相对电导率的影响Fig.2㊀EffectsofALAindifferentconcentrationsontherelativeelectricalconductivityunderlowtemperaturestress9371孙㊀阳等:5⁃氨基乙酰丙酸提高玉米幼苗抗低温性及其生理机制2 4㊀不同浓度ALA对低温胁迫下幼苗SOD活性的影响SOD是生物防御活性氧伤害的重要保护酶之一,SOD活性的升高可以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带来的伤害㊂由图3可知,与对照相比,低温胁迫下10 40mg㊃L-1ALA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玉米幼苗SOD活性,且随着ALA浓度的升高,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㊂低温胁迫后SOD活性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4%㊁37%和13%,达到显著水平(P<0.05)㊂其中,ALA浓度为20mg㊃L-1的处理的SOD活性最高,较对照提升最多,说明ALA浓度为20mg㊃L-1的处理可以有效清除植株体内多余的活性氧㊂2 5㊀不同浓度ALA对低温胁迫下幼苗POD活性的影响POD是过氧化物酶,亦是作物内在重要的保护酶之一,通过清除自由基,在逆境胁迫下起保护作用㊂由图4可知,与SOD酶活性相似,20mg㊃L-1ALA处理幼苗POD活性最高为66%,10mg㊃L-1ALA处理和30mg㊃L-1ALA处理次之,分别增加了59%和37%,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㊂说明ALA显著促进了低温胁迫下玉米叶片的抗氧化活性,有效增加玉米幼苗清除体内自由基的能力,从而减轻了低温胁迫造成的伤害㊂2 6㊀不同浓度ALA对低温胁迫下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可溶性蛋白具有亲水性,其含量的增加可束缚更多的水分降低渗透势,是植物细胞质中的重要渗透调节物质之一(Arndtetal.,2001)㊂低温胁迫的图3㊀不同浓度AL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SOD活性的影响Fig.3㊀EffectsofALAindifferentconcentrationsonSODactivityunderlowtemperaturestress幼苗能主动的调节适应,产生可溶性蛋白以维持细胞膨压,保证细胞正常功能的进行㊂由图5可知,受低浓度ALA处理能够产生更多的可溶性蛋白以适应低温,20mg㊃L-1ALA处理效果最佳,较对照增加了50%㊂30mg㊃L-1ALA处理和40mg㊃L-1ALA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略低于对照,其原因可能由于30mg㊃L-1和40mg㊃L-1ALA浓度较高,抑制了可溶性蛋白的产生或对植株无影响㊂2 7㊀不同浓度ALA对低温胁迫下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可溶性糖也是重要的渗透调节物之一,在植物遭受逆境胁迫时大量合成,提高胞液浓度,维持胞内渗透势,保护膜系统稳定性;能降低冰点,提高原生质保护能力,保护蛋白质胶体不遇冷变形凝集㊂由图6可以看出,随ALA浓度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mg㊃L-1ACA处理达图4㊀不同浓度AL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POD活性的影响Fig.4㊀EffectsofALAindifferentconcentrationsonPODactivityunderlowtemperaturestress图5㊀不同浓度AL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Fig.5㊀EffectsofALAindifferentconcentrationsonsolubleproteincontentunderlowtemperaturestress047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生态学杂志㊀第35卷㊀第7期㊀图6㊀不同浓度AL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Fig.6㊀EffectsofALAindifferentconcentrationsonsolubleesugarcontentunderlowtemperaturestress到峰值,较对照增加了45%,达到显著水平(P<0.05)㊂3㊀讨㊀论3 1㊀不同浓度ALA对低温胁迫下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物量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温度条件密切相关,当植物遭受低温胁迫时,其株高㊁叶面积及物质积累的增长都会遭受明显的抑制㊂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面积的大小反映了植物受光情况;植物的干重是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是植物生长状况的基本特征之一㊂本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明显抑制了玉米幼苗的生长,且经低温处理的幼苗,其株高㊁叶面积及鲜(干)重均显著低于正常条件下生长的幼苗㊂叶面喷施ALA后低温胁迫的玉米幼苗,其株高㊁叶面积及鲜(干)重均明显增加,说明了叶面喷施ALA能够缓解低温抑制植株生长㊂这与前人研究表明叶面施加ALA处理可显著缓解低温胁迫对作物的伤害,增加的植株叶面积及干重的结果一致(Wangetal.,2004;Ahmetetal.,2010)㊂表1结果显示,喷施不同浓度ALA对缓解幼苗低温伤害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10 40mg㊃L-1ALA叶面喷施对植株株高㊁叶面积及鲜(干)重的作用情况出现峰值,峰值出现在浓度较低的20mg㊃L-1ALA处理,证明低浓度的ALA可提高作物抗逆能力,这与赵艳艳等(2013)对番茄幼苗的研究一致㊂3 2㊀不同浓度ALA对低温胁迫下幼苗叶片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植物的细胞膜起调控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作用,当膜受到损伤时,物质易从细胞中渗透到周围环境中,导致细胞电导率增大(罗宁等,2014)㊂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植物细胞膜的主要脂肪酸,容易受活性氧攻击,产生脂质氢过氧化物的复杂混合物,其过度的过氧化反应会降低膜的流动性,并导致电解质的大量外渗㊂MDA是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作用的最终产物(Molleretal.,2007)㊂细胞膜系统是感受低温胁迫最敏感的部位,亦是植物受低温胁迫和抵抗低温的关键结构(李明玉等,2006)㊂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是逆境胁迫下细胞质膜受到伤害程度的指标㊂本试验表明,喷施不同浓度ALA后相对电导率都有所下降,表明低温胁迫对细胞膜系统有很大的伤害,而喷施ALA可以减轻这种伤害㊂正常条件下生长的幼苗MDA含量较少,低温胁迫会导致MDA含量大量增加,叶面喷施20mg㊃L-1ALA后,植株内MDA含量明显降低,说明低温使细胞膜受到活性氧攻击,引起膜损失,而ALA可以缓解膜质过氧化程度㊂Naeem等(2011)研究发现,盐胁迫下油菜叶面喷施外源ALA能够降低其MDA含量;沈奇等(2012)认为,低温胁迫下ALA处理的辣椒幼苗MDA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康琅等(2006)发现,ALA对低温胁迫下西瓜幼苗MDA含量没有影响㊂这可能因为ALA对植物受活性氧攻击具有缓解作用,但作用过程复杂,或者可由于作用对象不同,因不同作物品种有差异,所以施用ALA对植株MDA含量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㊂3 3㊀不同浓度ALA对低温胁迫下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低温胁迫对作物的影响包括膜损伤,降低细胞呼吸,升高脱落酸(ABA)的水平,并产生活性氧(ROS),当处于逆境胁迫作用下,植物本身的抗氧化系统能够产生抗氧化酶,阻止或减轻由活性氧导致的膜质过氧化(Farooqetal.,2009;Almeselmanietal.,2012)㊂SOD㊁POD是细胞内清除活性氧的主要保护系统,SOD位于叶绿体㊁线粒体㊁细胞质和过氧化物酶体中,作为防御第一线对抗活性氧(Liauetal.,2007),其主要功能是清除产生H2O2,从而维持体内的活性氧代谢平衡(周艳虹等,2003)㊂有研究表明,ALA能够提高盐胁迫下菠菜幼苗㊁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及正常生长条件下小白菜苗的抗氧化酶活性(Nishiharaetal.,2003;Memonetal.,2009;Ah⁃metetal.,2010)㊂本试验发现,喷施ALA后,SOD㊁POD活性显著上升,与对照相比,SOD活性最高上升了37%,POD活性最高上升了66%㊂ALA是亚铁1471孙㊀阳等:5⁃氨基乙酰丙酸提高玉米幼苗抗低温性及其生理机制血红素生物合成的前体,而POD是以亚铁血红素为辅基的酶类,ALA可能先转化为亚铁血红素,然后提高了玉米幼苗POD活性,清楚活性氧,维持活性氧代谢平衡,减少膜脂过氧化,维持膜系统的完整性,增强植株抗冷性㊂3 4㊀不同浓度ALA对低温胁迫下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渗透调节物质(Sadeghipouretal.,2010),低温胁迫下,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含量增多,提高胞液浓度,降低胞液渗透势,防止细胞失水过多,减缓低温胁迫带来的伤害㊂据报道,叶面喷施ALA可显著增加植物可溶性蛋白㊁可溶性糖的含量(Xuetal.,2006)㊂可溶性蛋白含量亲水能力强,可以增加细胞的渗透势和功能蛋白的数量,有助于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刘大伟等,2010)㊂可溶性糖作为渗透调节物质,可保持植物受环境胁迫时的渗透压,还参与植物体内氧自由基的清除(栾晓燕等,2000)㊂本试验结果也表明,低温处理的玉米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㊁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ALA处理后进一步提高了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㊁可溶性糖的含量,说明ALA能够增强玉米幼苗抗低温胁迫的能力㊂此外,根据以上试验结果推测,叶面喷施ALA能够促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合成途径中重要酶的合成或提高酶的活性,促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使其含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增加了幼苗的渗透调节能力,进而提高了幼苗的抗低温性㊂综上所述,ALA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幼苗抗低温性,缓解低温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增加叶片中抗氧化酶的含量,调节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并减少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消除或减轻氧化损伤㊂ALA用于玉米低温调控的最佳浓度为20mg㊃L-1㊂参考文献陈银萍,王晓梅,杨宗娟,等.2012.NO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31(2):270-277.关贤交,欧阳西荣.2004.玉米低温冷害研究进展.作物研究,(5):353-357.郭志强,侯立白,李㊀霞,等.2008.抗低温助长剂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玉米科学,16(3):82-85.郝再彬.2004.植物生理实验.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康㊀琅,程㊀云,汪良驹.2006.5⁃氨基乙酰丙酸对秋冬季大棚西瓜叶片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6(11):2297-2301.李合生.2000.植物生理生化试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明玉,曹辰兴,于喜艳.2006.低温锻炼对冷胁迫下黄瓜幼苗保护性酶的影响.西北农业学报,15(1):160-164.李祎君,王远皓,张雪芬,等.2011.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规律研究.自然灾害学报,20(6):74-80.刘㊀涛,郭世荣,徐㊀刚,等.2010.5⁃氨基乙酰丙酸对辣椒植株低温胁迫伤害的缓解效应.西北植物学报,30(10):2047-2053.刘大伟,段玉玺,陈立杰,等.2010.灰皮支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生理机制.大豆科学,29(3):471-473.栾晓燕,陈㊀怡,杜维广,等.2000.不同抗性大豆品种(系)感染SMV后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研究.大豆科学,19(4):356-361.罗㊀宁,魏㊀湜,李㊀晶,等.2014.低温胁迫对玉米苗期根系特征及电导率的影响.生态学杂志,33(10):2694-2699.孟㊀英,李㊀明,王连敏,等.2009.低温冷害对玉米生长影响及相关研究.黑龙江农业科学,(4):150-153.沈㊀奇,刘㊀涛,㊀徐㊀刚,㊀等.2012.ALA对辣椒低温胁迫下伤害的缓解效应.江苏农业学报,28(2):376-383.汪良驹,姜卫兵,黄保健.2004.5⁃氨基乙酰丙酸对弱光下甜瓜幼苗光合作用和抗冷性的促进效应.园艺学报,31(3):321-326.杨㊀猛,魏㊀玲,庄文锋,等.2012.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电导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玉米科学,20(1):90-94.姚㊀慧,夏㊀凯.2014.肌醇对玉米幼苗低温胁迫伤害的缓解效应.作物杂志,(4):133-138.尹璐璐,于贤昌,王英华,等.2007.5⁃氨基乙酰丙酸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西北农业学报,16(4):166-169.张㊀玮,黄树燕,吴继林,等.2012.低温胁迫对麻竹叶片和根系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生态学杂志,31(3):513-519.张淑杰,杨再强,陈艳秋,等.2014.低温㊁弱光㊁高湿胁迫对日光温室番茄花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生态学杂志,33(11):2995-3001.张治平,张丽丽.2014.5⁃氨基乙酰丙酸对油菜幼苗抗冷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42(2):52-55.赵艳艳,胡晓辉,邹志荣,等.2013.不同浓度5⁃氨基乙酰丙酸(ALA)浸种对NaCl胁迫下番茄种子发芽率及芽苗生长的影响.生态学报,33(1):62-70.周艳虹,喻景权,钱琼秋,等.2003.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14(6):921-924.AhmetK,YakupK,AliRD.2010.Enhancingchillingstresstoleranceofpepperseedlingsbyexogenousapplicationof5⁃247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生态学杂志㊀第35卷㊀第7期㊀aminolevulinicacid.EnvironmentalandExperimentalBota⁃ny,67:495-501.AlmeselmaniM,DeshmukhPS,ChinnusamyV.2012.Effectsofprolongedhightemperaturestressonrespiration,photo⁃synthesisandgeneexpressioninwheat(TriticumaestivumL.)varietiesdifferingintheirthermotolerance.PlantStress,6:25-32.ArndtSK,CliffordSC,WanekW.2001.Physiologicalandmor⁃phologicaladaptationsofthefruittreeZiziphusrotundifoiainresponsetoprogressivedroughtstress.TreePhysiology,21:705-715.ChinnusamyV,ZhuJ,ZhuJK.2007.Coldstressregulationofgeneexpressioninplants.TrendsinPlantScience,12:444-451.FadzillahNM,GillV,FinchRP,etal.1996.Chilling,oxida⁃tivestressandantioxidantresponsesinshootculturesofrice.Planta,199:552-556.FarooqM,WahidA,KobayashiN,etal.2009.Plantdroughtstress:Effects,mechanismsandmanagement.Agronomy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29:185-212.GisnnopolitisCN,NriesSK.1977.Superoxidedismutases:I.Occurrenceinhigherplants.PlantPhysiology,59:309-314.HottaY,TanakaT,TakaokaH.1997.Newphysiologicaleffectsof5⁃aminolevlinicacidinplants:Theincreaseofphotosyn⁃thesis,chlorophyllcontent,andplantgrowth.Bioscience,Biotechnology,andBiochemistry,61:2025-2028.Liau,YJ,WenL,ShawJF,etal.2007.Ahighlystablecambi⁃alistic⁃superoxidedismutasefromAntrodiacamphorata:Ex⁃pressioninyeastandenzymeproperties.JournalofBiotech⁃nology,131:84-91.Memon,SA,HouX,WangLJ,etal.2009.Promotiveeffectof5⁃aminolevulinicacidonchlorophyll,antioxidativeenzymesandphotosynthesisofPakchoi(Brassicacampestrisssp.chinensisvar.communisTsenetLee).ActaPhysiologiaePlantarum,31:51-57.MollerIM,JensenPE,HanssonA.2007.Oxidativemodifica⁃tionstocellularcomponentsinplants.AnnualReviewofPlantBiology,58:459-481.NaeemMS,RasheedM,LiuD,etal.2011.5⁃Aminolevulinicacidamelioratessalinity⁃inducedmetabolic,water⁃relatedandbiochemicalchangesinBrassicanapusL.ActaPhysio⁃logiaePlantarum,33:517-528.NishiharaE,KondoK,ParvezMM,etal.2003.Roleof5⁃ami⁃nolevulinicacid(ALA)onactiveoxygen⁃scavengingsys⁃teminNaCl⁃treatedspinach(Spinaciaoleracea).PlantPhysiology,160:1085-1091.RoyC.Bind&M.Vivekanandan.1998.Hormonalactivitiesof5⁃aminolevulinicacidincallusinductionandmicropropa⁃gation.PlantGrowthRegulation,26:15-18.SadeghipourO,MonemR,TajaliAA.2010.Productionofmungbean(VignaradiataL.)asaffectedbynitrogenandphosphorusfertilizerapplication.JournalofAppliedSci⁃ences,10:843-847.VonWettsteinD,GoughS,KannangaraCG.1995.Chlorophyllbiosynthesis.PlantCell,7:1039-1057.WangJ,JiangWB,HuangBJ.2004.Promotionof5⁃aminolevu⁃linicacidonphotosynthesisofmelon(Cucumismelo)seed⁃lingsunderlowlightandchillingstressconditions.Physio⁃logiaPlantarum,121:258-264.XuF,ZhuJ,ChengS,etal.2006.Effectof5⁃aminolevulinicacidonphotosynthesis,yield,nutritionandmedicinalva⁃luesofkudzu(Puerariaphaseoloides).TropicalGrass⁃lands,44:260-265.ZouHW,WuZY.2006.GeneexpressionanalysesofZmPti1,encodingamaizePti⁃likekinase,suggestaroleinstresssignaling.PlantScience,171:99-105.作者简介㊀孙㊀阳,女,1991年出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玉米高产栽培与逆境生理㊂E⁃mail:414575750@qq.com责任编辑㊀李凤芹3471孙㊀阳等:5⁃氨基乙酰丙酸提高玉米幼苗抗低温性及其生理机制。
苹果增色剂实现农业高品质的梦想──访我国首个苹果增色剂发明人汪良驹
苹果增色剂实现农业高品质的梦想──访我国首个苹果增色剂
发明人汪良驹
游艺
【期刊名称】《中国发明与专利》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2000年,怀抱绿色生命探寻梦想的汪良驹教授访问日本千叶大学园艺学部,师从于松井弘之教授,学习植物激素赤霉酸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技术。
然而,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他发现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农业生产上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于是,他转而开始研究ALA,并揭开了这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中国农业生产应用研究的序幕。
十年来,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
【总页数】2页(P106-107)
【作者】游艺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79
【相关文献】
1.几种增色剂对红富士苹果质量的影响 [J], 李唐;周运宁;连梅力;张筱秀;王克功
2.果友增色剂以藤牧一号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初报 [J], 张世伟;毕可维
3.苹果增色剂对苹果着色效应的试验与应用 [J], 刘炳辉
4.苹果果实增色剂试验与应用 [J], 刘炳辉
5.苹果果实增色剂试验与应用 [J], 刘炳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氨基乙酰丙酸对枣树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氨基乙酰丙酸对枣树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郭珍;徐福利;汪有科【期刊名称】《西北林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5)003【摘要】为了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对山地枣树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选用9 a生盛果期矮化密植梨枣树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叶面喷施5-氨基乙酰丙酸对枣果纵径和横径、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稀释800倍的5-氨基乙酰丙酸对枣树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喷施后2次,枣果纵径比对照分别增加23.3%和27.1%,横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7.2%和15.5%,采收期枣果纵径和横径分别比对照增加27.4%和23.1%,产量比对照增加24.6%,枣果品质明显高于对照.实际应用中采用稀释800倍的5-氨基乙酰丙酸喷施效果最佳.【总页数】4页(P93-96)【作者】郭珍;徐福利;汪有科【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陵,712100;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陵,712100;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5.5;S665.1【相关文献】1.5-氨基乙酰丙酸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J], 徐铭;徐福利2.5-氨基乙酰丙酸和叶面肥对荒漠区设施番茄和辣椒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鄢岩;贺会强;陈振东;陶衡;邹志荣;杨晓林;郭福霞3.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对加工番茄叶光合色素\r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J], 张晓宏;郭刚;王著龙;周小云4.5-氨基乙酰丙酸对奶油白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J], 马静姝;张倩茹;宋娇;张梅5.5-氨基乙酰丙酸对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李明安;马力;郝麒;安玉艳;汪良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氨基乙酰丙酸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氨基乙酰丙酸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李琴;罗发洪;李恒鑫
【期刊名称】《饲料广角》
【年(卷),期】2010(000)015
【摘要】@@ 氨基乙酰丙酸氨基乙酰丙酸(Aminolevulinic Acid),又名δ-氨基乙酰丙酸、δ-氨基戊酮酸,简称ALA.熔点149~151℃,分子量131.2,化学式
C5H9O3N.氨基乙酰丙酸是一种含氧和氮的碳氢化合物,是高等细胞的线粒体中柠檬酸循环(TCA)回路运转的时候产生的天然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动物及植物等生物机体活细胞中的非蛋白质氨基酸,是动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代谢活跃的生理活性物质,可以通过生物途径合成,也可以人工化学合成,没有毒副作用,易降解无残留.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李琴;罗发洪;李恒鑫
【作者单位】北京华清科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技术转移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技术转移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5-氨基乙酰丙酸在农业中的作用及应用 [J], 李素华;庄文明;朱孔杰;李淑庆
2.5-氨基乙酰丙酸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J], 宋士清;郭世荣
3.5-氨基乙酰丙酸对蔬菜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徐刚;刘涛;高文瑞;孙艳军;李德翠
4.干旱对不同品种小麦幼苗的生理生化胁迫以及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的缓解作用[J], 陈新宜;宋宇航;张孟寒;李小艳;李华;汪月霞;齐学礼
5.5-氨基乙酰丙酸的生物合成和生理活性及其在农业中的潜在应用 [J], 汪良驹;姜卫兵;章镇;姚泉洪;松井弘之;小原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论与综述Review收稿 2002-04-30 修定 2002-08-26资助 日本土屋育英会,教育部留学基金。
* E -mail:wlj @5-氨基乙酰丙酸的生物合成和生理活性及其在农业中的潜在应用汪良驹1,* 姜卫兵1 章 镇1 姚泉洪2 松井弘之3 小原均3(1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210095;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上海201106;3日本千叶大学园艺学部,日本松户271-8510)Biosynthesis and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of 5-Aminolevulinic Acid (ALA)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WAN G L iang -Ju 1,*,JIAN G We-i Bing 1,ZHA NG Zhen 1,YA O Quan -Hong 2,M AT SU I Hiro yuki 3,OHARA Hitoshi 3(1College of H orticultur e,N anj ing A gr icultur al Univer sity ,N anj ing 210095,China;2Shanghai K ey Labor atory of A gr icultur al Genetics and Br eeding,A gr i -biotechnology Resear ch Center ,Shanghai A cademy of A gr icultural Sciences,Shanghai 201106,China;3Faculty of H or ticultur e,Chiba Univer sity ,M atsudo 271-8510,J ap an )提要 文章从一种可能作为新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角度,阐述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5-氨基乙酰丙酸(ALA )的生物合成C 5途径与影响因子,提出AL A 生物合成最重要的是依赖于谷氨酰-tR NA 还原酶(GluT R)编码基因的表达,其次依赖于谷氨酸-1-半醛转氨酶(GSA -A M )编码基因的表达。
在农业生产中,它在低浓度时能促进作物增产,提高抗逆性,在高浓度时作为无毒、无污染的农田除草剂,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A LA);生物合成与调控;增产;除草剂;抗逆性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是所有卟啉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关键前体,作为植物叶绿素合成研究的一个部分,很早就受到重视[1]。
近年来,这种五碳化合物引起人们新的兴趣,因为它除了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外,还能在高浓度下作为无污染的天然除草剂,在低浓度下大幅度地提高多种作物产量,并明显提高植物的抗冷性和耐盐性。
这对于缓解生态环境恶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外,它还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功能,被看作是一种新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2]。
1 ALA 的天然存在ALA 是一种含氧和氮的碳氢化合物,分子式为C 5O 3NH 9,分子量为131.2(图1)。
它是所有卟啉化合物的共同前体,牵涉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动物及植物的活细胞中。
绿色植物中,ALA 的生物合成在质体中,并在此转化成叶绿素和亚铁血红素;细菌、真菌及动物ALA 的生物合成在线粒体内膜上,也在此转化成卟啉化合物。
ALA 能否在生物体内运输目前还缺乏系统资料。
纤细裸藻(Euglena gr acilis )中,质体ALA 与线粒体ALA 分别由两条不同途径合成,不能合成质体ALA 的突变体W 14ZNalL 细胞呈白色,暗示着线粒体ALA 不能用于质体叶绿素合成[3]。
高等植物叶绿体内,能够合成原叶绿素酸酯的ALA (称为ALA P )与能够合成血红素的ALA(称为ALA H )可能分属不同的ALA 库,合成过程也由不同的机制调控[4]。
从外源供给试验看,无论是根系浸泡还是叶面喷布,都能对植株整体产生生理效应[5],因而至少有些ALA 可以在植物体内运输或者产生某种信号传递到植物的其他部位。
另外,Sangw an 和O .Brain [6]证明,大豆根系合成的ALA 不仅可以被与其共生的根瘤菌吸收,而且还能被后者用于合成豆血红蛋白。
在沙门氏菌中,ALA 是通过二肽通透酶吸收运输的[7]。
2 ALA 的生物合成2.1 ALA 生物合成途径 不同生物体ALA 分别由两条不同途径合成。
动物、酵母菌、真菌、某些藻类与细菌(如大豆根瘤菌)中,ALA 由琥珀酰-CoA 和甘氨酸经ALA 合成酶催化直接缩合而来(C 4途径);高等植物、苔藓、另一些藻类与细菌(如大肠杆菌等)中,ALA 以谷氨酸为前体,经由C 5途径合成。
有人曾推测高等植物体内可能也存在C 4途径,近年来采用C 5途径酶活抑制剂或反义mRNA 证明,植物ALA 只能通过C 5途径合成[8]。
在C 5途径的三步酶促反应(图1)中,首先,在ATP 和M g 2+存在条件下,由氨酰基-tRNA 合成酶(GluRS)催化,将谷氨酸和tRNA Gl u 连接起来,形成谷氨酰-tRNA;然后,以NADPH 为氢供体,由谷氨酰-tRNA 还原酶(GluT R)催化,将激活的谷氨酸还原成谷氨酸-1-半醛(GSA),同时释放出tRNA Glu ;最后,在谷氨酸-1-半醛-2,1-氨基转移酶(GSA -AM)的作用下,将谷氨酸C2-氨基异构成C1-氨基便生成5-氨基乙酰丙酸(ALA)[9]。
在C 5途径中,tRNA Gl u 起非常重要作用。
在AT P 和谷氨酸存在条件下,纯化的GluRS 和GluTR 可以与tRNA Gl u形成一个复合体,直到GSA 生成[10]。
因而,tRNA Glu 分子不同域(domain)能够分别识别并结合两种不同的酶[11]。
另外,植物体内存在多组GluTR 和GSA -AM 编码基因,虽然它们都属于C 5途径,但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表达、调节机制及功能均不同。
图1 高等植物体内5-氨基乙酰丙酸(ALA )生物合成途径谷氨酸和ALA 前的数字分别为两种分子的系列编号2.2 ALA 生物合成的调节 ALA 是叶绿素和亚铁血红素等卟啉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关键前体,关于ALA 生物合成调节的报道已很多,本节简要介绍生理和环境因素对其合成的影响。
(1)生物节律。
叶绿素合成受生物节律控制,其关键可能在于ALA 合成受到生物节律的控制,并且可能与编码GluTR 的基因表达有关[12,13]。
(2)细胞(器)发育。
高等植物的白色体或者完全成熟叶绿体合成ALA 的活性都很弱,只有正在变绿的叶绿体才大量合成ALA 。
例如,在花叶日本卫矛(E uonym us j ap onicus )叶片变绿过程中,同一叶片的最早变色部分完全变绿而另一部分仍为白的,绿色部分的ALA 合成活性比白色部分高2倍,且GSA -AM 活性也很高[14]。
大豆根系中检测不出ALA 合成活性,只有受到根瘤菌侵染开始形成根瘤后才有编码GSA -AM 基因的迅速表达[15]。
表明合成叶绿素和亚铁血红素所需要的ALA 的生物合成都与细胞(器)发育有关。
(3)光和光敏素调节。
叶绿素合成涉及许多酶,但是只有GluTR 、GSA -AM 和原叶绿素酸酯氧化还原酶受到光的调节[11]。
白化苗不能合成叶绿素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黑暗中不能合成ALA 。
外源供给的ALA 能够在黑暗中转化成原叶绿素酸酯,表明从ALA 到原叶绿素酸酯不需要光的参与。
将白化苗转移至光下,其暗中积累的原叶绿素酸酯迅速转化成叶绿素,但叶绿素积累之前有一个滞后期。
以外源ALA 处理或者先用闪光灯照射黑暗中生长的植株数小时后再持续照光,都能消除叶绿素积累滞后期,说明滞后期实质上为光诱导ALA 合成时期[1]。
在10L E #m $2#s $1光照度范围内,白化苗合成ALA 活性随光照度增加而增加。
在黄瓜幼苗中,光照可大幅度提高谷氨酸、AT P 、NADPH 含量和GluTR 活性[16]。
光处理的纤细裸藻中tRNA Gl u 水平提高2倍,GSA -AM 活性提高12~46倍,GluTR 活性提高4倍左右,ALA 合成活性提高20~55倍[3,17]。
红光能诱导黄瓜白化苗合成ALA,远红光则完全消除红光的促进效应,表明光敏素可能参与光对高等植物ALA 生物合成的调节[4,18]。
在纤细裸藻中,红光/绿光和绿光两个光调节系统可能参与光对ALA 合成的调节[17]。
需要指出的是,光和光敏素对ALA 生物合成的调节作用主要在植物变绿早期,并且需要细胞质中合成新的蛋白质,这暗示ALA p 库代谢(大约占ALA 库总量的2/3)依赖于光和光敏素。
植物变绿后,ALA H 库代谢主要受代谢产物的反馈控制[4]。
(4)代谢产物的反馈调节。
用ALA脱氢酶抑制剂乙酰丙酸(levulinic acid,LA)阻断ALA代谢而会导致ALA过量积累,表明ALA代谢产物可反馈抑制ALA生物合成。
原叶绿素酸酯是否抑制ALA 合成尚存在争议,但已证实血红素可反馈调节ALA的生物合成[19,20]。
在黄瓜[16]或微生物[21]中是作用于GluTR活性,在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中则是作用于该酶编码基因的转录[21]。
(5)温度效应。
低温下ALA合成受阻是植物叶片黄化的重要原因[23,24],若先在适温下用闪光或者外源ALA处理白化苗,则低温下原叶绿素酸酯合成明显受到促进[25\<。
但是,低温不影响玉米幼苗血红素含量,这暗示只有ALA p合成对低温处理敏感。
另一方面,高温也抑制ALA合成,42e条件下黄瓜幼苗中ALA的合成能力只有25e下的30%[26]。
(6)外源激素的效应。
用细胞分裂素替代光照预处理可以消除黄瓜中叶绿素积累滞后期。
无论是在暗中还是光下,BA处理的黄瓜子叶中合成ALA的速率均比未经BA处理的高1倍。
最近研究表明,施用外源细胞分裂素能提高内源tRNA Glu 水平,促进GluTR编码基因转录[13],提高GluTR 活性[27]。
其它植物激素对ALA合成的影响还未见报道。
2.3ALA生物合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如前所述,C5途径需要tRNA Glu和3个酶的参与,其中tRNA Glu由质体基因编码,3个酶由核基因编码,并在胞质内合成后运入叶绿体,因而这3种酶蛋白前体都含有一段多肽作为运输识别信号。
多数植物中,叶绿体tNRA Glu水平、GluTR及GSA-AM活性是ALA生物合成的限制因子,但是大麦虎斑纹突变体tigrina-d12过量合成ALA似乎与几种酶的活性或叶绿体tNRA Glu水平都没有关系,暗示ALA合成可能还有更复杂的调节机制[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