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1认识地球说课稿语文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地球》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划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运动规律,以及地球的划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地球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理解地球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使他们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的划分。

2.教学难点: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的划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地球的形状、运动和划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地球仪为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的划分。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地球仪,总结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划分。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运动规律3.地球的划分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的正确率来评估;二是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地球仪、讨论和总结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划分来评估。

认识地球说课稿

认识地球说课稿

认识地球说课稿
《认识地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

地球和地球仪作为初一学生初识地理的初步、基础知识,对学生今后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且认识地球和地球仪也是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是整个初中地理知识的重点。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使学生掌握经纬网的来历及其用途,初步学会在经纬网上定位和定向。

 5.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是整个地理学科的基础,所以教学重难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即使学生理解经纬线的性质、确定方法及经纬网的用途,学会使用经纬网定位和定向。

 四、说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为了将抽象内容形象化,所以选定了用多媒体课件尽量将内容变得。

七年级地理上册 2_1 认识地球教案 (新版)湘教版 (2)

七年级地理上册 2_1 认识地球教案 (新版)湘教版 (2)

《认识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2)运用地球仪,能说出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划分,掌握中低高纬度和半球的划分标准;(3)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读图活动、多媒体展示等形式,使学生初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2)通过小组合作、小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经度、纬度的划分;2.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3.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1.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和特点等学习内容;2.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教学方法】读图、小组探究、列表比较、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地球卫星图片:地球,顾名思义,是“球”形的。

不过人类对“球”形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二、新课学习第一课时(一)地球的形状多媒体展示“盖天说”和“浑天说”的图片师:古代是怎样看待天地关系的?(生答)明确:“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

一些人想象中的地是平的,像一个大托盘,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着;而“浑天说”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提出来的,他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在一些人的想像中,地球像一个蛋黄。

多媒体展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师: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圈,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生读图回答: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师: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展示地球卫星照片师:地球卫星照片,让人类第一次看到地球的真实面貌。

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球”体?学生回答。

图片展示: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到了地球的形状。

回顾: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主观猜测——环球航行——精确测量)提问: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形状的过程,你有何感悟?(学生回答。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docx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docx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材分析】《地球与地球仪》一节是选自湘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它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地球和地球仪,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份。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经线和纬线等知识。

【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故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学生自学自画、合作互助等环节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

本节课将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列表对比知识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牛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牛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提问、引导,师牛共同总结。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地球的模型一一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引导、指导、评定、表扬纬线和经线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认识地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的内部结构。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为后续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

b.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c.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进行简单的地理描述。

b. 能够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日照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c. 能够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地球的内部结构。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3. 地球的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日照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的理解和展示。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认识较为浅显,大多数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等知识缺乏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地球的面貌。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或地球仪,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3. 学生可以说出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有陆地和海洋等特点。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1. 教师通过多媒体或黑板展示地球的形状,并解释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

-教师可以使用一个橙子或一个篮球来比喻地球的形状,让学生观察并感受。

2.1 认识地球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2)

2.1 认识地球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2)

课题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赤道、纬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掌握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用对比分析法,精讲多练,用讨论、抢答的形式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纬线的定义、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2、教学难点:南、北半球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教学过程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一、导入激情二、自主学习1复习提问:1、地球的真实形状是?2、地球有多大?用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表示。

科主任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

1、根据地球仪,找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南极、北极。

2、阅读教材P16页和图2—7,掌握纬线的长度、数量、指示的方向。

3、掌握纬度的划分方法,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高、中、低纬度范围的划分标准。

根据自主学习目标,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小组内讨论交流,如有本组无法解决的问题,由科代表或指派一个同学提出,可以请教外组和老师。

地球仪的摆放角度指导学生放正确。

首先,和学生一起找到赤道,提示学生赤道是一条特别的纬线,在地图上通常为实线,和赤道平行的线圈连同赤道都叫作纬线。

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三、激情互动魅力精讲五、拓展应用1、什么是纬线?什么形状?有多少条?长度有什么特点?指示什么方向?2、纬度是如何划分的?南纬和北纬分别用哪个字母表示?中、低、高纬度范围分别是?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科主任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结果,做精讲。

1、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对比填表。

2、从赤道向北、向南,纬度是增大还是减小?3、举例判断某纬线,属于哪个纬度范围。

掌握南北纬的划分规律:越往北纬度度变大为北纬度,越往南纬度变大为南纬度。

掌握南北半球的划分标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3.初步学会用简单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4.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激趣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与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2.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教学原那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眼、动脑、动手、主动配合教师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研究结果。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教学内容,海陆分布可以做游戏形式让学生感受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七大洲四大洋名称较熟悉,关键在于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并理解其逻辑关系。

在此根底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相互位置关系,由于初一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局部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缺乏。

针对这些情况,在学生学习时,主要利用课件和学生参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

学生是学习主人,活动主体,根据学生好动、好胜特点,本课以做课本活动题和完成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活动环节形式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学生在做活动同时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习惯,培养用图能力;通过查找、搜寻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能力;通过对“地球〞、“水球〞论证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精神;通过小组合作与竞争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与竞争能力。

参与式开放型教学,“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教学进度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时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表达学生主体地位。

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 教案

认识地球




教师分配任务,根据划分的问题来讨论交流。

合作交流教
师点拨根据经纬网确定一个点的经纬度位置,先找出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再确定北纬、南纬,东经、西经,画图分析,
引导学生掌握。

学生思考
拓展延伸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只有正
东或正西;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只有正南或正北;不
在同一条经线或纬线上,是偏的方向;以北极点和南极点
为中心的半球图,必须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来判断东和
西,根据距离极点的远近来判断南和北。

教会学生如何在以北极点和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
某个点的经纬度位置、判断方向,画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判断东、西半球。

教师画图
演示讲解
教师划板图讲解
分析
课堂小结本节课指导学生了解了经纬网,掌握了经纬网的作用,能
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地点的位置,知道了经纬网的三种
表现形式。

掌握了在极地地图上判断某个点的位置,判断
方向,东西半球等重、难点知识。

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经纬网
二、经纬网的作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三、经纬网的表现形式
四、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综合训练1、课本第25页活动题:1、2、
2、填充图册第14页第十一题
4、在上图中划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教学反思。

地理《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地理《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地理:2.1《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教学目标:、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

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地理的基础性知识,必须牢固掌握。

经纬网定位是难点,应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上2.1《认识地球》说课稿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上2.1《认识地球》说课稿

《认识地球》说课上杭县实验中学罗德尧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

下面本人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本单元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经纬网等四部分内容。

“地球的形状”这部分内容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从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到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直至利用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问题的结论很简单,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以及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明地球的大小。

“地球仪”部分通过文字和图像两方面来学习。

由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很难看到地球的全貌,需要把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地球模型,由此引出地球仪,进而探讨地球仪上具有特定含义的点(两极)、线(地轴、赤道、纬线、经线)、面(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并且指出东西半球的界线不是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而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原因是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不同的半球上。

最后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制一个简易的地球仪。

“经纬网”部分,教材说明了经纬网的含义和作用,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然后将经纬网从球面“转移”到平面,展示地球表面互相垂直的经线和纬线,使学生初步了解阅读经纬网地图的方法。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地球》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在整个地理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在军事、航海、航空和旅行等方面广泛运用,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1认识地球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1认识地球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1认识地球说课稿能力,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1、布置自学任务在老师说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制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本节课第一小节的内容,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理论依据:这样做一方面要让学生有时间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活动1 检查自学效果出示本班级学生座位分布图,先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师提问相关内容。

理论依据:这样做首先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既能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回顾自学知识,又为今天的学习做好准备。

3、活动2 了解地球仪注意观察手中的地球仪,你能从地球仪上获得哪些知识?把你获得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理论依据: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活动3 创设意境小组讨论假如在地球的海洋之中,又发生了一次泰坦尼克号事件,而这次事件的主人公就是你,你怎样能让救援人员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你?理论依据:这样做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下一环节经纬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5、活动4 经线与纬线①让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区分经线与纬线,掌握它们的定义、形状、长度以及指示方向。

②掌握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规律,知道一些特殊经度和纬度的位置。

③东经、西经及其代号,南纬、北纬及代号的判读和区分。

理论依据:在此环节,所有知识点均由学生自己观察总结,教师只做相应的提示,这样做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6、经线、纬线特点小结填写表格理论依据:这么做既巩固了前一环节学过的知识,又方便了学生课后系统化的记忆。

7、活动5 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本班学生座位做经纬网,学生确定自己的经纬度位置。

理论依据:这么做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轻松消化所学知识。

8、课堂练习1.经纬位置练习。

2.关于经纬度的日常生活问题。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2.1《认识地球》(第1课时)教学脚本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2.1《认识地球》(第1课时)教学脚本

《认识地球》第一课时教学脚本〔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展示地球卫星照片;老师描述:在浩瀚的宇宙中,有这样一颗蔚蓝的星球,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拥有智慧生物存在的星球,它就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

今天,从地球卫星拍摄的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但是,人类从古至今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探索过程。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认识地球的真实形状。

古时候,人们由于活动范围狭小、视野有限,只能看到地球上的局部,所以只能凭借直觉和想象去猜测地球的形状,便产生了种种有关“天圆地方〞的说法。

例如,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当时有一本叫《周髀》的书上写道: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这就是“盖天说〞。

在我国古代,这种认识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它的影响,比方,北京天坛的建筑是圆的,地坛则是方的,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

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可能呈圆形。

如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尽管这种说法也并不完全正确,但其比起“盖天说〞,又东边了一大步,这种猜测的进步,是源于人们对很多现象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视野的开阔,有人提出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猜测。

提问:那么人类是在什么时候验证这一猜测的呢?它又是由谁验证的呢?相信有同学已经答复出了正确答案,那就是麦哲伦。

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以下两个问题观看视频“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1、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圈,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请在课本17页,图2-5中圈出他依次经过的大洋。

2、有人认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想一想,是这样的吗?总体来说,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猜测到实践,从不科学到科学的过程。

而正是人们这种“吹毛求疵〞的精神,让人们对真理的认识逐步完善。

2019七年级地理上册 2.1认识地球教案3 (新版)湘教版

2019七年级地理上册 2.1认识地球教案3 (新版)湘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认识地球
课题
认识地球
主备
主核
使用补充
使用者
初一备课组
课型
新授课
使用日期
学习和导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
2.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线、经度、东西半球。
教学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经度、东西半球的划分
(总结:找不到该点,4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的经线有2条。)
(学生活动)
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和地跨东西半球两侧的大洲。
(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
经线:定义
形状
指示方向
经度:分布规律:由本初子午线向东或西
表示方法
范 围
东西半球的划分:
(提问)
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2.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呢?
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
1.经线的定义.
2.经线的呈什么形状特点 .
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
(学生活动)
3、.认识本初子午线;区别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引导学生继续找出: 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 片“东西半球的划分”

七年级湘教版七上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说课稿

七年级湘教版七上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说课稿

七年级湘教版七上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说课稿1.读图分和演示析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和动手绘图等多项措施。

2."引导--探索"启发式教学法:由教师演示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出问题的答案。

在采用以上两种主要教法的同时,采取小级竞赛的方法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具:地球仪、经纬网挂图。

三.说学法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设问,启发学生运用相地理知识、地理图表来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经过推理解答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联系实际导入和设疑导入方法:例如:大家知道地球有多大吗,我们要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地球有多大呢?导弹是怎么精确的打击到我们所看不见的地方的,为什么我们已经在第一节课上课了,新疆的同学还在睡觉呢?(2)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现代地理教学论指出,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

在这里,通过对教材“阅读”内容的自我学习,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板画,学生思考、交流,引导学生归纳表达地球的要素并说出地球的大小。

通过地球仪的展示和读图2—7,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回归线、极权、极点,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归纳出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3环节。

(3)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地球的真实形状;例2地球的表面积、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地理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

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4)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只是、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两个问题: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地球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5)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2.1.1 认识地球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2.1.1 认识地球
观看视频及图片。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讲解
(一)地球的形状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1)教师播放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视频。
2)教师讲述天圆地方与浑天说的基本观点
3)展示月食与海岸观船的图片,讲述“地球是球体”的早期证据
4)讲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体
5)讲述现代科技直接展示地球面貌
6)引导学生参加课堂活动,从天圆地方到地球卫星照片这一漫长过程,领悟科学的探索精神。
7)播放视频,介绍地球的真实形状。
(二)地球的大小
展示地球模型,介绍地球的半径、周长、表面积
观看视频,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参与课堂活动,领悟科学真谛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教学
反思
教学课题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地球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地球》,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理论依据我将会穿插在各个环节当中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开始章节,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

本节课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和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为今后学习地理提供保障。

2、教学目标: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基础知识,依据教学大纲,我确定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地球的大小。

②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会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运用观察分析的形式,说出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以及经纬度的划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东经、西经及其代号,南纬、北纬及代号的判读和区分。

教学难点:
用经纬网确定任一点的位置。

二、教法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是自主学习、启发式教学、以及应用多媒体来完成本节课。

理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尤其是同暂时落后学生的沟通,尊重学生,赋予学生发言勇气,并在直观、形象化的语言下,采用多媒体教学,加大教学的容量
三、学法分析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的形式,归纳总结出本节的重点知识内容。

理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1、布置自学任务
在老师说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制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本节课第一小节的内容,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理论依据:这样做一方面要让学生有时间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活动1 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本班级学生座位分布图,先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师提问相关内容。

理论依据:这样做首先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既能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回顾自学知识,又为今天的学习做好准备。

3、活动2 了解地球仪
注意观察手中的地球仪,你能从地球仪上获得哪些知识?把你获得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理论依据: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活动3 创设意境小组讨论
假如在地球的海洋之中,又发生了一次泰坦尼克号事件,而这次事件的主人公就是你,你怎样能让救援人员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你?
理论依据:这样做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下一环节经纬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5、活动4 经线与纬线
①让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区分经线与纬线,掌握它们的定义、形状、长度以及指示方向。

②掌握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规律,知道一些特殊经度和纬度的位置。

③东经、西经及其代号,南纬、北纬及代号的判读和区分。

理论依据:在此环节,所有知识点均由学生自己观察总结,教师只做相应的提示,这样做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6、经线、纬线特点小结
填写表格
理论依据:这么做既巩固了前一环节学过的知识,又方便了学生课后系统化的记忆。

7、活动5 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本班学生座位做经纬网,学生确定自己的经纬度位置。

理论依据:这么做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轻松消化所学知识。

8、课堂练习
1.经纬位置练习。

2.关于经纬度的日常生活问题。

理论依据:既检测学生对基础部分和重点难点等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可以把所学知识应运到生活中去。

9、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你学到了哪些东西?
理论依据:因为在开始时已经出示了本节课要完成的目标,所以此时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反省自己本节课的表现以及对自己是否满意。

五、板书设计
这是我将呈现给大家的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