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和反思

合集下载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总结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总结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学习总结
虽然是自学为主,但通过今年《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的学习,还是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都有所受益。

让我深深地认识到要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它是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现就今年《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的学习总结归纳如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反思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正是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课程改革才有它持久的生命力。

课程改革的主旨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课程充满生机与活力,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使我对这本书有了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教师与学生就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开发和利用教师和学生课程资源是不容忽视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关注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提供的每一个信息:兴趣、经验、个性差异,并将它们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

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开放的、创新的教育,作为一
名小学教师必须树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必须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必须能够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勇于创新……否则将无法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积极认真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切实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观念、专业知识、理论水平、教育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管理能力。

总之,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新课改的反思范文

新课改的反思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以满足时代的需要和人民的期望。

新课改作为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所关注的焦点。

笔者在探讨新课改的同时也会反思,思考如何让新课改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课程内容必须贴近实际,与时俱进。

当前,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单一、陈旧,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新课改应紧密结合实际,注重更新与拓展,使教学内容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例如,大量引进新领域的知识,如心理学、计算机、生物技术等。

这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科技知识的发展速度,同时达到现代化、科学化的教学标准。

新课改应强化教师的教育能力,提高其专业素养。

教师是实施新课改的关键,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带来高品质的教育。

因此,新课改应强化教师的教育能力,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特别是在新课程的实施和实施初期,教师们需要对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教材和教育方式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以确保能够把新课改按照既定项目落地实施到课堂中。

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体现教育的多元化。

新课改的设计应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即:要将学习过程放入生活,并与生活相结合。

同时,培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建立学习动力,让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再将学习变成兴趣所在。

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方面充满热情和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加强课程评价的定性和定量标准。

新课改的课程评价不应仅是分数或者成绩的简单累加,而是应该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

这需要建立完善的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标准,不同的评价内容,不同的评价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目标的要求。

新课改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把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作为课程的核心,强化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对话、讨论,从而更好地奉行了学籍教育的宗旨。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总结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总结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总结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能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综合业务水平,学习新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特拟定《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总结如下:从课程变革和实施的角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学习方式改革的目标至少包含下面三个方面的含义: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因此,构件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既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深层变革的迫切需要和具体表征,也是实践的动力。

通过校际联动,通过同伴互助,通过专家引领,通过骨干培训,通过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我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新认识。

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体会,更多的尝试,更多的提高。

同时,我注重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实际去观察去体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表达能力。

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会学,还要使学生乐学,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最大限度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从“一言堂”、“满堂灌”中解放出来。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使学生接受教师情感与情绪的表达,接受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坚持学习,在工作方面还要对学生给予多方面的指导,如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等方面。

并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并且能悉心研究每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不遗弃,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贵州省普安县青山中学:张万佳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教师、学生的理念正在转变,但真正把新课程改革理念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困难。

一、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1、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学改革与考试改革等的认识不同,由此导致教学的不适应,影响了课程改革和教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素养、组织能力、思想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学策略问题。

按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主要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这势必花费的时间较多,如果按以往的讲念结合法,强化训练,占用的时间少,可能在考试中成绩并不一定差。

如何处理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效果相矛盾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3、教学设备问题。

新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倡导体验学习。

4、课程开设问题。

近几年由于师资没有充实,大部分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地方课程开设不全,加之对这些课程的评价不到位,使这些课程名存实亡,开设效果不佳,学生综合素质难以真正提高。

5、教学评价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评价与教学管理、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的客观性、可操作性,感觉把握困难。

目前绝大部分学校还是沿用传统评价模式,只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回归传统教学,课改精神得不到落实。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保证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我个人觉得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督促教师通过继续教育途径参加课程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教研会议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观摩的机会,促进对新课程理念与操作要求的理解。

除此之外,更直接、更有效、更经常的培训形式是校本培训,要加强校本教研活动,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探讨,时刻关注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提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开发新课程、进行课程创新的能力。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培训学习教学反思迓驾镇完小龙雯通过学习《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一书,我深深地认识到新课程标准要的课应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作富有弹性的设计,灵活应对课堂的变化,抓住课堂上学生灵感的顿悟。

教师是真正的课程实施者。

教师不仅要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领会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意图,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将各种文本课程与自身经验融会贯通,转化为具有丰富生活、文化意蕴的课程,并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创造新的课程。

教师要学会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善于从身边发现和挖掘各种课程因素;要十分了解儿童,揣摩儿童的心里特点,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创造儿童喜欢的课程。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同一个课堂上,同一个内容,每个学生的学习体验都是不同的。

课堂的生命力在于它能激发每个学生的特有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不断生成新的经验。

学生的课程应该是丰富的,独特的,蕴含创造力的。

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不断形成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判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

学习了《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使我正确地认识了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

它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伴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的掌握。

课程标准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及课堂中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教学。

更重要的是,课程标准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更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只有正确地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应用。

以上便是我学习《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一书的一些反思.。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及反思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及反思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及反思》学习心得谷汪中学罗平学习了《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及反思》,让我有很多的想法,让我觉得新课程虽然好,但是在推行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角色转换了,但是忽视了教师的作用新课改理念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唯一的主宰者;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与学生交流;教师更多地扮演组织引导者、共同学习者等角色;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同志式的关系。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对教师的角色理解存在偏差。

他们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和“自主”,就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甚至以为这样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新理念,其实这和放羊有有何区别呢。

教师是分组让学生自助主学习了,但是只是限于表象,优秀的学生在小组里起着主宰的作用,而其他的学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决不意味着教师成了—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二、教师设计的问题给人“假、大、空”的感觉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课堂里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读书是一种个体行为,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老师们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

但稍作观察、分析和思考后,你又会发现缺憾甚多: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学科特点,不分时间和场合,不顾学生的学情和个性差异,一味地使用,给人一种“假、大、空”的感觉,感觉老师提的问题是一种不着边际的感觉,结果,时间长了学生趣味索然,所见所思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三、表扬多了,也就失去了表扬的激励作用在实施新课改的课堂中,部分教师还不会评价表扬学生,评价语言贫乏,语调平直,缺乏情感;老是一句“你真棒!”“真不错”“你说得真好!”“你说得太好了!”“大家鼓鼓掌。

”等这样的既空又泛的一路赞歌式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评价也就失去了兴趣。

小学新课程教学反思

小学新课程教学反思

小学新课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对小学新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首先,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堂中加入了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能够亲
身参与和实践,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发现学生在此类活动中表
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兴趣,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然而,我也发现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上,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此外,由于教师需
要更多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需要更好地掌控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另外,我还要积极借助新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比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

这些新技术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同时,也需要
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确保教学效果。

总体来说,小学新课程教学给我带来了很多挑战,但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潜力。

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总结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学习与生活的整合,学校与社会的整合。

一、在新课程中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是行为的先导。

新课改,首先要改的是观念,从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到新教材和教学内容,都体现着新的教育理念。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充实头脑。

二、新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传统的教育体现的是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观,其衣钵是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智育第一”,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以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的,在课堂教学中主张权威式的管理,教学论偏重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接受。

上世纪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教育观点,即“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

把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启发及点拨。

教师在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尽可能多地掌握与之相关的知识,并搜集、制作教具;还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

三、新课程中教学目标的改变教育包括两方面:“育人”和“教书”。

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构完善人格,使其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基础,教会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运用,科学地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新课程培训学习总结邹燕经过新课程培训,使我逐步走入了新课程。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关注知识学习,忽视知识的运用;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关注‘知识的记忆’,忽视‘建构知识的过程’;关注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关注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的发展;而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既关注知识的学习,更关注知识的运用;既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重视‘记忆’策略,更关注‘建构知识的过程’;重视书本知识,更重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既关注智力的发展,更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重视学科内容的学习,也关注学科间的联系;力求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爱学、乐学;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能否学会、练熟;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否会学、善学;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积极而善意的帮助;关注学习有潜力的学生,给他们有针对性的指导。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是:学习效率不能只关注获取知识的多少,而应重视培养能力的多少;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学生是否对所学的知识真正感兴趣;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有多少;学生的想象力有没有得到拓展;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掌握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二.新教材的挑战新教材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资源和方式。

它通过大量贴近社会生活的真实材料,向教师和学生展现了一幅实际的语言学习场景。

教师和学生均可按照自己的喜好,有侧重地展开教和学,从而全面提高运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来表达情感,展示内心世界的素质和能力。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更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语言综合知识能力的责任。

对我们挑战性最大的是对教材的处理。

教材在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因为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满足某一特定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基础创造性地整合教材,也就是要合理和有效地调整、删减或补充教材的内容。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主讲:欧昌强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1、教育观念的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

2、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1)一些人总结出了国人有起大陋习:“髒、吵、抢、粗、俗、恶、泼”,实际是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疑问,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没有达到目的。

(2)面对二十一世纪,许多专家认为: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更为严峻的可能是道德危机的挑战。

二、农村小学教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教师的观念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在教学中,教材改变了、课标改变了,由于受到高考、中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也实施统考,还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水平;而家长呢,也是把分数看得比什幺都重要。

因此,到头来还是穿新鞋走老路。

2、急需建立新课程的评价机制。

3、急需加强农村小学硬体设施的建设。

三、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定九年一贯制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定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生髮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络,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资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甑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促进学生髮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增强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心得体会晓星小学李永新课程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改教学课堂上呈现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焕发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通过《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平时所听县内外课改研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感觉到全国上下都在组织各种各样的新课程培训学习,而听后、看后、考后,能实际应用到教学中的确很少,穿新鞋走老路。

今天,通过系统研读这本书后,我觉得,当前我们学校教师(包括我)上课时没能将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落实到教学中,主要是自身存在以下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一、新课程理念“消化不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新旧矛盾剧烈碰撞、此消彼长的过程。

二、重教学手段变化,轻实际效能一提新课改,有人就认为要教学手段现代化,而要教学手段现代化,就非得使用多媒体不可。

于是就有教师说什么学校条件差,没有多媒体,没有幻灯机,搞不好新课改;于是就可以看到凡是公开课就用多媒体。

诚然,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但它毕竟只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辅助手段,不可能也永远替代不了课堂教学本身。

三、课程目标把握不准新课改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有机结合。

“三维目标”应该是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然而有的老师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却弱化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有的教师还在“双基”教学的困惑中挣扎,课堂教学中厚此薄彼的现象依然严峻。

四、现行评价体系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矛盾现行的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1、评价内容仍然过多侧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2、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在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面,我们仅仅是刚刚起步。

在许多问题上,跟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还有相当的距离。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心得体会在新的教育改革中,中国的新课程推进工作已经进行了数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试图寻找最好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尽管有一些成果已经取得,但在执行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并寻找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新课程带来的改变让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应该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教育。

这种改变带来的挑战是,学生需要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以此来推进学习。

但是,在我们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态度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如何给予学生足够的动力和信心来推进学习,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此外,新课程推进中还遇到了教材编写、教师培训等方面的问题。

尽管新的教育标准和规范已经出台,但在实际应用时,这些标准在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甚至各个教师之间的理解还存在很大差异。

这导致了一些问题,导致教材的编写水平参差不齐,以及教师的授课方法和理念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因此,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对课程和教师培训的监管和引导,使各种培训和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让新教育改革返回教育的本质。

教育不应该成为一个单向流动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在新课程教育中,学生的体验和学习过程都成为了着重点。

但是,在实际实践中,我们也需要关注如何处理当前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稳定因素,而不是只是关注教育体验或教育流程本身。

在这种情况下,授课者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树立起尊重和欣赏的心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回应学生的反馈和需求。

总之,在新课程推进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我们需要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引导实践中的执行者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各项教育改革措施。

我们还需要制定更好的应对措施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愿意更深入地参与学习,并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体验和反馈。

同时,还需要继续提高教育水平并推进教育改革,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

有感于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有感于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有感于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乌当区新天学校杨琴秀教师在角色转换上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将教师的角色由知识单向输出、知识技能的传递者、书本知识给予者、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创新的开发者、学生学会学习的帮助者及个性教育的实施者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改革的步伐在逐步加大,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教育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

因此,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一、提高认识,转换职能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电脑走进人们的生活,国家倡导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科学、民主、文明、平等的观念的倡导。

过去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相对学生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学生对教师除了服从还是服从,除了尊重还是尊重,学生对教师不能相违背,更不能说个不字,否则这个学生就是个不听话的学生。

目前全国上下正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在步步深入,教师的地位、教师的角色也将因时而变,因势而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予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人道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这种关系中体验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关爱也同时受激励、鞭策、鼓舞、感化的召唤”。

这次课程改革倡导的这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来说,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新的解放。

对教师来说,这种互动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不再是权威、不再是上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

二、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研究,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新课程的实施,在要求教师转变思想观念、转变角色的同时,要求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文件,熟悉新课程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022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经验总结与反思

2022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经验总结与反思

2022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经验总结与反思一、引言随着2022年新课程标准的推出,教育界对于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发现了许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本文将就我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教学经验总结1.课程内容更新在新课程标准下,课程内容更加注重与时俱进,融入了更多的时代元素和社会热点。

通过引入这些内容,课程更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同时,跨学科的课程设计也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2.教学方法改革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等。

这些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还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平台、多媒体资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反思1.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尽管新课程标准提倡因材施教,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仍有许多困难。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等因素,在学习上存在较大差异。

对于这些学生,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2.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教学能力。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进修,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四、结论与展望在新课程标准下,我获得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教学需求,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2.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3.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共享教学资源和经验;4.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展望未来,新课程标准将继续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1、课时不足的问题“内容多,课时少”是教师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实施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负担重,教学时间不够用。

很多学校都把周4课时调为周6课时,这个节数还不包括晚课和课外辅导的节数。

课时紧张使教师参与研究《课标》和教材的精力不足,使课堂教学缺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仍然采用传统讲授法,学生仍然以听讲为主,使得教师想尝试改革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据学生反映,上了高一后,学习难度大,学习负担过重,一个学期得学两本书,涵盖了高中阶段的几个难点问题(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多,学时少”,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感到数学学业负担重。

事实上,很多人开始使用新教材都感到不适应,这很正常,因为一是对老教材的一套讲法熟练,讲起来轻松,不需付出更多的思考和劳动;二是怕讲的少,知识点讲不到,学生掌握不好,影响考试成绩;三是对这种模块化的教材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缺乏按新教学理念处理开发教材的能力。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往教材的“臣民”,都习惯了以往教材的思想和模式。

老是用原来的教材的观点和体系来对新教材品头论足,当然就感到新教材这也不好那也不是。

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来看待新教材,换一个角度来审视新教材。

2、教学的深浅程度难以把握虽然经历了新教材培训,我们对新教材的教学还处在摸索阶段,我们经常在备课时对教学内容的深浅难以把握。

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只是给出了结论而没有推导或证明,要不要补充?新教材中有不少“观察与思考”、“探究”、“思考”,可以说这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但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对象具备一定的动手、动脑能力,而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底子簿、基础差,对一些“探究”基本上是无从下手。

对此,我们感到很困惑和茫然。

3、教师对新教材认识存在的问题。

由于是首次执行“新程标准”、使用“新教材”,因而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难免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例如,对“课时不够”,固然教材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反思我们的教学,恐怕有些原因还是出于自身。

学习《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心得体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反思实践出现的一些问题。

正是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课程改革才他持久的生命力。

众所周知,此次课程改革是一次有理论指导的,有组织的实践活动,他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实践的反思。

最近学了《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深有感触。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正自上而下大力推进的语文新课程改革。

众多学校与教师认为:新课程是为中国未来的教育描绘的一幅美丽蓝图。

但是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可谓是任重道远。

说到底,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把握得怎么样?对新教材特征研究得怎么样?特别是对新理念、新教材实施得怎么样?实施中已取得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反思。

课程改革是一个实验的过程。

新,但却不是对旧的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

从“语文课内外衔接实验”到“探究式语文学习”,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说每一年都有新的突破和成果,对老师和学生各方面的要求更高。

教师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

一直以来,我对民主比较赞同,这是人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

不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和自己一样的个体。

当教师对学生采用某种手段时,应当换位思考一下,教师自己能接受吗?但是,有一句话说的好:物极必反。

过度的民主会让学生产生惟我独尊的思想,不利于学生与别人的交往与沟通。

所以,课堂上确立了学习目标,应当民主,应当放手,但不能放任自流。

由此可见,民主式的评价,能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元认知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对阅读教学来说,学生有不同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能用“标准答案”来禁锢学生的思维,应该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

教师注重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及反思>>学习心得
生化组付祥平
通过学习,我深深得体会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学生以及与课改相关的每个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呼唤新观念,没有新观念就没有新课程。

“走进课改,观念先行”,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应注重自身角色的转换,更新观念,新课程呼唤教师观念的更新、转变。

一、教育理念
新的课程体现着新的教育理念,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主要有:⑴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⑵三个发展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主动、合作、探究)⑷学科整合的理念⑸转变教师角色⑹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理念。

二、角色定位
1)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改革思路,在实践中贯彻改革精神。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并没有被淘汰,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惟一的角色。

因此为了成功实施新课程,教师必须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和理解,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2)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将重心转移到学生能力培养和和谐健康发展上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直接富有时代性的特征。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组织学生学习,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而是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3)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老师作为课程开发者意味着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实施者,还应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参与课程的决策,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改进、补充教材资源,也可以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整合。

在课程开发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三、工作方式
1)备课应是备理念、备学生
我认为教师的眼光应该比教材高一点。

备课前要先备学生。

“想同学所想、供同学所需”,考虑学生课前已经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应采取什么样的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去设计教学?一切教学设计都围绕着学生,这样上起课来才会得心应手。

2)自我工作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所谓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职业中的一举一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审视的过程。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只有通过反思去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率水平。

四、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备的或所偏爱的方式,是学习者一贯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转变学习方式是本次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