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史Chapter 1

合集下载

中国农业史的发展

中国农业史的发展

中国农业史的发展
中国农业史是指中国农业的演变和发展历程,涵盖了数千年的时间跨度。

下面是中国农业史的主要发展阶段和特点:
1.原始农业阶段:起步于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从采集和狩
猎转向农业生产。

他们开始栽种粮食作物如小麦、稻米和
豆类,并饲养动物。

2.农耕社会的形成:约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21年,农
业在中国逐渐发展为主导经济活动。

人们开始建立农耕社
会和定居村落,采用犁耕、种植、灌溉等先进的农业技术。

3.封建社会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40年,农业一直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农业领域存在着封建农民和
地主阶级之间的严重阶级对立,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4.农业技术的进步: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18世纪,中国
农业经历了多次技术的进步。

具体包括铁制农具的广泛使
用、水利工程的发展、种植制度的改革等。

5.现代农业的兴起:从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工业革命的
影响及科技的传入推动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农业机械
的引进和农业科学的发展改善了农家生产状况。

6.农业产业化和改革开放:自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业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

通过农业产业化、土
地承包制度改革、农村改革等措施,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显
著提升,农民收入也有了显著增长。

中国农业史的发展表明了中国农业由传统农耕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历程。

在多个时期,技术进步、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都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随着科技和农业相关政策的不断演进,中国农业继续迈向更加现代化、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中国农业史

中国农业史

中国农业史(卷名:农业)history of agriculture in China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

根据现有考古发掘证据,中国农业已有长达八九千年的悠久历史。

其发展过程可简分为下列几个时期。

原始农业时期在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中国境内居住着众多不同的氏族和部落。

传说北方最著名的氏族是分布在中部的炎帝族和分布在西北的黄帝族。

炎帝神农氏,姓姜,又名烈山氏。

“姜”姓反映了它是西戎羌族的一支;“烈山”反映了原始农业的焚林开荒和刀耕火种。

《易经》、《淮南子》和《史记》等古书中还都记述了神农氏发明耒耜和播种五谷的故事。

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是养蚕的创始者。

黄帝族著名首领之一帝喾的儿子名弃,即后稷,相传是周族的祖先、种植农作物的能手,后被奉为谷神。

后稷的时代较晚,可能相当于原始氏族社会的末期。

上述传说依稀反映了原始农业产生的一些情况,而最近30余年来从几千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陆续出土的考古材料,则为了解中国南北各地的原始农业面貌,提供了实物依据。

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以种植粟为代表。

重要的遗址在黄河中游和汉水上游有河南郑州的裴李岗文化(约公元前5500~前4800),河北武安的磁山文化(前5400~前5100)等,继承这两个早期新石器文化的是河南渑池仰韶文化,它的分布极广,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至湖北西北,东至河南以东,西至甘肃、青海接壤一带。

新石器晚期在黄河中下游又有山东章丘的龙山文化(约前2500~前2000)。

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代表。

重要的遗址在长江下游地区有著名的浙江河姆渡文化,是中国最早的种稻遗址和炭化稻谷出土量最多的遗址(见彩图)。

在太湖地区形成系列的稻作文化有浙江嘉兴的马家浜文化(约前5000)及其后续的上海崧泽文化(约前4000)和浙江杭州的良渚文化。

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文化以四川巫山大溪文化(前4400~前3300)为代表,其次为湖北京山屈家岭文化(前3000~前2600),与大溪文化有密切关系。

第1课古中国农业(0910)

第1课古中国农业(0910)
⑥贫困性——导致中国后来长期落后
(三)对小农(自然)经济的评价
优 ①比较稳定——推动精耕细作的技术发展 点 ②赋役的主要承担者——为国家做贡献
①脆弱性与稳定性并存——易破产,需
弊 保护,导致统治者长期采取重农政策与 端: 中央集权制度,也间接导致历代王朝频
繁更替,而且也使小农经济容易恢复 ②贫困性——导致中国后期长期落后
董 永: 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 永: 我挑水来你浇园。
男耕女织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 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贫苦
特点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
2农用动力的变革: 人力—畜力
3耕作工具的发展、完善: 曲辕犁
汉以后,铁犁牛耕 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二: 以铁器(犁)牛耕为代表精耕细作农业生产 耕作模式日益完善,并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直辕犁与曲辕犁
三、从集体劳动到小农经济 ——农业经营方式等生产关系的进步
(一)古中国生产关系的发展历程 1、大规模简单集体协作(千耦其耘 )
四、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表现: 关中、中原地区
江南
(二)原因: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②北民南迁(尤其西晋八王之乱、唐朝安史之乱 、 北南宋之交宋金战争、明末清初四次中原人口大迁移) 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中共农业发展史

中共农业发展史

中共农业发展史
中国农业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采集渔猎时代,在距今万余年前后原始农业发芽。

在夏、商、西周时期,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农业产品出现了剩余,产生了私有制,中国已进入奴隶社会。

这一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数量不多,主要仍是木、石器,但种类增加了,出现了铲等掘土工具和镰等收割工具,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走向崩溃,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形成。

同时,人们懂得用动物的粪便来浇灌,提高土地肥沃率。

秦国时期,农具迎来大变革——牛耕和铁犁,牛耕可以做到深耕,而且还可以开垦大量的荒地,提高土地耕作效率,从而大幅度的提高总产量,对农业的发展有着突破性的改变。

汉代,随着水利发展,许多缺水土地得到灌溉,慢慢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三国时期,曹魏率先实行屯田制度,利用士兵驻扎的地或直接招募农民种地。

晋朝,废除屯田制,实施占田制。

唐朝,出现更先进的水车以及曲辕犁,实行均田制。

宋朝,政府鼓励民众耕地,出现了许多田地,农业农田大力增加。

元朝农业继承宋朝。

明朝,减免百姓税收,鼓励开垦荒地,实行军屯制,农业得到质的提升。

如今,中国农业越来越趋于完善,国家也鼓励农民。

中国农业发展史

中国农业发展史
这则小故事透露了当时我国农业思想中 的什么现象?
反映了春秋时期,我国农业已开始出现 牛耕技术,但使用并不普遍。
一、农业的起源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1、原始的刀耕火种 2、铁器牛耕的出现 3、劳动工具的演变
汉代耧车的发明
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
春秋战国时期的桔槔 现代农村的辘轳
筒车复原图





现 代 筒 车
最初采用刀耕火种,使用耒耜等工具生 产;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春秋战 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标志着铁 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 成。
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 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关于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基本形态的演变,我 们将在下节课来探究。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2.1520 .12.15 Tuesday , December 15,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0:05:51 00:05:5 100:05 12/15/2 020 12:05:51 AM
1、水利工程建设 2、黄河流域的治理 3、具有地方特色的坎儿井 4、古代的水利专家及成就
清代的靳 辅——民办 官助修水利。
郭守敬(1231 — 1316),中国元代科 学家。
《河防一览图卷》 (局部)
明代潘季驯— —束水攻沙 降服恶 龙。
徐光启(1562 ~ 1633),明代中国近代 科学的先驱者、明朝 大学士。
徐光启编著的大 型综合性农书。
一、农业的起源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农业发展史一

农业发展史一

农业发展史一:农业的起源云新农家百家号03-2716:21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

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

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

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

中国古代有关“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原始农业发生的那个时代。

农业起源是一种漫长的演化过程。

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这片莽莽大地是块肥沃的田园。

这里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千万年的故乡。

众所周知,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在北京周口店一带就已经发现了猿人,叫“中国猿人”或“北京人”或“中国猿人北京种”。

从古猿人到广东曲江县的“马坝人”(介乎于猿与智人间的过渡人类),再到内蒙古的黄河套地带的“河套人”(智人)及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真人),他们已经懂得制造和使用石器。

他们用制造的石刀石锤,来与野兽像鹿、豹、熊、虎、土狼、野猪等搏斗,猎取食物。

为了避免风雨等自然现象和野兽的侵害,群居于洞穴。

古史称“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洪荒时代。

整个旧石器时代的经济是简单的狩猎采集经济,其特点是:(1)通过流动来保证资源供应;(2)通过分裂来缓解人口资源的压力;(3)领土占有意识较弱;(4)强化群体之间的食物分享。

中石器时代,先人们在石器的制造、捕猎能力等方面的技术虽然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随着猎物的不断减少,人口的不断增加,猎肉储存困难以及季节变化等因素,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只能靠野生植物冲饥,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久而久之,先人们就渐渐的尝试保护、种植可食植物,来弥补肉食之不足。

中国农业文化的历史

中国农业文化的历史

中国农业文化的历史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廉耻。

可见,在古代,农业的发展也可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农业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产业,农业的发展史更是曲折艰辛。

作为学习农业知识的大学生,大家又对农业的发展有多少了解呢?今天就让小农人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中国农业的发展史吧。

中国的农业也随着历史的脚步辉煌了千年。

中国的农业文明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照耀在中国的上空。

即使现在中国在科技的发展很快,但是也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农业发展,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农业开始在我国出现,原始农业初步发展。

第一节、中国农业的起源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中国古代有关“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原始农业发生的那个时代。

到了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进一步发展,黄河中下游人口持续繁衍,逐渐成为中原经济文化的中心.夏、商、周王朝相继在这里建立了强盛的国家.夏、商、周属奴隶制时代,历时1300多年.这个时期的农业按原始农业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处于粗放农业阶段。

第二节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社会制度上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农业生产方面则开始了由粗放农业向精耕农业的转变.由于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主要农业区在秦岭和淮河以北,全国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黄河流域,因此,本节着重阐述北方地区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一、精耕细作农业传统的奠基中国农业最显著的特别就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制度之上,以提高土还生产率为目的的精耕细作.这一特点的发生始于春秋战国时代.二、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秦汉时期,我国农业在春秋战国开始的道路上进一步发展,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逐渐形成.三、北方传统农业的发展公元2世纪末,黄巾大起义使东汉王朝濒于瓦解,各地义军乘势而起,中国从此进入了分分合合、混战不已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频、政局动荡、人口逃亡、耕地荒废,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战乱所造成的人口大迁徙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及农业文化的交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更多的民族逐步卷入以种植业为主的洪流中来.由于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传统农业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在秦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业发展的表现,一般要从农具改进与农作物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来考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看历代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农业政策、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等.。

中国农史

中国农史
2、盗天时地利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 岁而再获之”。(荀子:B.C.313—B.C.238) “一岁数收法”,“二年收十三料法”。(杨山山)
耕地图(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
九、我国历代种植业的优良传说 “精耕细作”
3、“地力常新壮” “凡田土种三五年,其力已乏。斯语殆不然 也,是未深思也。若能时加新沃之土壤,以 粪治之,则益精熟肥美,其力当常新壮矣”。 (陈旉) “盖田上生活,百凡容易,只有接力一壅, 须相其时候,察其颜色,为农家最要紧机 关”。(沈氏)
农业发生于大约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 之初。 渔猎采集天然动植物 → 种植、养殖 (变革,突破,飞跃 ) 传说:“后稷俾民稼穑”。(中国) “神农制耒耜教民农作”。(中国) 各国农神:Isis(埃及) Demeter(希腊) Ceres(罗马)
二、农 业 与 文 明 的 关 系
氾胜之书: 区种法(ou,kuo):挖地作方坎 “区种不耕旁地,庶尽地力”
八、古 代 农 学 思 想 的 核 心 “天人合一”
“三才者,天地人”。(三字经) “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吕氏 春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公孙丑) “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 (氾胜之书) “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亩产 290斤)(氾胜之书)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否则,“任情 返道,劳而元获”。(齐民要术)
拟高粱光高粱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曹永生等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曹永生等19991999中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曹永生等中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曹永生等19991999二公元前100年前后从中亚和印度引入的作物西汉张骞通西域bc139bc119引进作物

中国农业(一)

中国农业(一)

试题分析 题型1:结合某区域背景,考查影响农业 生产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条件)
答题规律: 列举该区域的各种条件,找出有用的因 素
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
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水稻种植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副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种 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我国,种植业是 农业的主体。
四、试题不讲究知识跨度的形式,突出中心问题式 设问,这样有利于考查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比较、分 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综合能力。
考点考情分析
考纲要求: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考情分析
8.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典例1】(2009·全国文综Ⅱ)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
习总书记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 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 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 础.
中国的农业
——中国以7%的土地养活了 21.2%的人口。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印度农业部长曾如此评价:他不仅是中 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 —6、70年代解决中国饥荒,80年代解 决世界性的饥荒。
讨论并回答
1、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
2、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业生产过程中应遵循什么原则?

中国农业史

中国农业史

“二牛抬杠”,也叫作耦犁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农田水利工程的兴盛
1、关中灌区
漕渠、六辅渠、龙首渠、成国渠
2、西北灌区
河套、河西、河湟、西域
3、江淮流域灌区
汉水流域、淮河流域、江南地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农业耕作栽培技术的提高
1、北方防旱保墒耕作技术的发展 2、代田法和区田法 3、施肥与栽培管理技术
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农业具有的这种强大生命力, 才使得中华文明的火炬得以长明不灭。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农业的起源 夏商西周时期的农业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 秦汉南北朝时期的农业 隋唐五代时期的农业 宋元时期的农业 明清时期的农业 古代的农业与环境问题 我国古代灿烂的农业思想 “三农”问题的专题思考

二、畜牧饲养业的发达
1、家禽养殖的兴旺
鸡、鸭、鹅; 吴国娄门外鸡坡墟;越国专设的鸡山 ; “筑城以养鸭,周围数十里” ;
2、相术
伯乐相马;徐无鬼相犬;相鸡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农业技术的提高
1、复种轮作制的出现
“韩地险恶山居,非麦而豆” ; “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九月种麦,日至而获” ; “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耕作栽培技术的提高
“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 也”
(1)、改善作物本身性状; 选择优良品种
(2)、为植物生长发育创造有利的条件; 深耕;慎种 ;易耨 ;审时

中国农业发展史

中国农业发展史

中国农业开展史食物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开展的首要条件。

农业是以食物生产为目的的经济活动,因此,农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开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迁。

距今一万年左右,农业开场在我国出现,原始农业初步开展。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时代,原始农业也逐渐向粗放农业转变,为后来农业的长足开展创造了条件。

第一节原始农业与粗放农业阶段一、中国农业的起源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

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

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

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

中国古代有关“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原始农业发生的那个时代。

我国农业发生最早的地区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土壤疏松肥沃,气候温暖枯燥,为原始农业的发生与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考古学资料说明,黄河中游的磁山和裴李岗文化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

遗址中发现大量粟类作物,有的窖穴堆积达2m以上。

从出土工具看,不仅有石斧、石刀、石铲、石镰等种、管、收农具,还有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粮食加工工具。

此外,还表现有猪、狗、鸡的遗骸,说明当时已经形成农牧混合型农业经济。

其后的仰韶文化以及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均说明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

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分,为以水稻种植为特色的原始水田农业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XX余姚的河姆渡遗址是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距今已7000多年。

在这里发现有稻谷、谷壳、稻秆、稻叶等遗存,厚20~50cm,此外还发现大量的石斧和骨耜。

第1章1节古代农业的发展

第1章1节古代农业的发展

利于 水田 使用
高转筒车 能引水上 山,将水 提到60多 米高的地 方,这对 解决案高 水低,特 别是丘陵 山地的灌 溉有着重 要的意义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游,秦国蜀郡 守李冰父子率领民众于公元前三世纪建成,在此之前, 闽江水出山口入平原。
中国会越来越好
谢 谢发展 ——first team
传说上古时候长期的采集劳作过程中,神 农氏对各种野生植物的用途和栽培方法进 行试验,神农被称为我国种植农业的始祖
神农氏
古农具
春秋后期 牛根方式 开始出现, 战国中后 期铁犁用 于牛耕农 具和牛立 相结合的 农业耕作 方式得到 应用,大 大提高了 农业生产 效率

中国农业文化史

中国农业文化史

中国农业文化史中国农业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的丰富文化遗产。

农业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支撑着经济发展,更构建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中国农业文化的历史演变:农耕技术的发展、农田治理与水利工程、农事习俗与节庆、农业文化的演进。

一、农耕技术的发展中国农耕技术的发展源远流长,由简单采集到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

古代中国农业文化中的一项重要成就是四大发明之一的农具。

从石器时代的石锄、石犁,到铁器时代的铁锄、铁犁,再到现代农机的广泛应用,农具的改进不断推动着中国农业的发展。

二、农田治理与水利工程农田治理与水利工程是中国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通过农田开垦、灌溉和防洪等工程,创造了丰富的农田资源和良好的生产环境。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农田的国家,而这离不开广泛的水利工程建设,如大运河、护江工程等,它们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农事习俗与节庆中国农业文化中的农事习俗与节庆是人们世代相传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春耕、夏耘、秋收还是冬藏,每一个农业季节都有相应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比如春节和中秋节,它们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成为中国农业文化中独特的节庆活动,人们通过这些传统节庆来祈求丰收和庇佑。

四、农业文化的演进中国农业文化的演进表现在经济、社会和思想观念的变革。

在经济方面,农业的现代化使得农产品供给更加充足,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在社会方面,乡村文化得到重视,农产品加工与农旅融合,推动了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升级。

在思想观念方面,农业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人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总结:中国农业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体现在农耕技术的发展,农田治理与水利工程的建设,农事习俗与节庆的传承,还体现了经济、社会和思想观念的演变。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保护和传承好这份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让它继续激励和影响我们的生活。

中国农业发展史

中国农业发展史

中国农业发展史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

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的先人创始了农业。

(中国丶当代丶任宇、董祖诒、胡雪泳邮票丶河姆渡遗址:稻作农业)中国古代有关“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原始农业发生的那个时代。

(中国丶台湾丶当代邮票丶发明神话:神农氏造农具)春秋牛耕,战国推广,西汉使用耦犁,出现二牛一人犁耕法,唐发明曲辕犁。

(中国丶当代丶呼振源邮票丶汉画像石:牛耕)灌溉排水工具的发明促进了农业发展,三国马钧发明翻车,唐朝出现筒车。

(中国丶台湾丶当代邮票丶天工开物-水车:筒车引水)母系氏族时期,半坡种植粟、菜、麻,河姆渡种植水稻。

(中国丶当代丶邵柏林邮票丶齐白石作品选:白菜蘑菇)商朝种植黍、稷、麦、稻、桑、麻,西周包括了后世大部分作物。

(中国丶当代丶孙传哲邮票丶一九五八年农业生产大丰收:麦)秦汉时期由西域传入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

(中国丶当代丶郭振山邮票丶《水果》第二组:葡萄)北宋时期茶树在福建和长江中下游广植。

(中国丶当代丶任宇邮票丶茶:茶树)明朝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传入,桑、麻、棉广泛种植,棉成为主要衣料。

(中国丶台湾丶当代邮票丶粮食谷物篇:玉米)新中国成立后开展土地改革,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主人。

(中国丶当代丶孙传哲邮票丶土地改革:早期和现代的农业工具)经过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及体制改革,中国农业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中国丶当代丶许彦博邮票丶胜利完成第四个五年计划:农田)。

中国农学史pdf

中国农学史pdf

中国农学史
中国农学史是一门研究中国农业历史发展的学科,其中包括了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发展历程、农业技术、农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农学史可以分为多个时期,其中包括:先秦时期的农学、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隋唐宋元时期的农学和明清时期的农学。

在不同的时期,中国农学的发展特点和成就也有所不同。

在先秦时期,中国农业开始逐步发展,出现了铁犁牛耕等技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农学著作,如《诗经》、《夏小正》等。

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农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农学家,如贾思勰、王祯等。

在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农学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农业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农学著作,如《齐民要术》、《农桑辑要》等。

在明清时期,中国农学的发展逐渐走向了衰落,但是农业技术仍然在不断进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农学家,如何钅尊、徐光启等。

总之,中国农学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一讲农业发展史

第一讲农业发展史

第一讲农业发展史中国农业生产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形式:(一)原始农业。

(二)传统农业。

(三)现代农业。

原始农业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工具出现以前的农业。

刀耕火种,广种薄收。

实现了采集向种植业、狩猎向畜牧业的转变。

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经验的积累,人类逐渐了解一些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并采取措施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开始了靠人类的劳动来增加天然生产物的时期,从而产生了原始农业。

原始农业是使用石制生产工具(如石刀、石铲、石锄等),采用刀耕火种、撩荒制等粗放的耕作方式,实行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生产力很低。

我国在公元前3000多年,随着冶炼业的出现及铁制工具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中国原始农业就逐渐转入了传统农业阶段。

传统农业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工业化之前的农业。

传统农业的特点是精耕细作,农业部门结构较单一,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仍较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商品经济较薄弱,基本上没有形成生产地域分工。

传统农业从奴隶社会起,经封建社会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甚至现在仍广泛存在于世界上许多经济不发达国家。

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

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

传统农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在当今时代依然发挥重要作用。

基本特征是:金属农具和木制农具代替了原始的石器农具,铁犁、铁锄、铁耙、风车、水车、石磨等得到广泛使用;畜力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一整套农业技术措施逐步形成,如选育良种、积肥施肥、兴修水利、防治病虫害、改良土壤、改革农具、利用能源、实行轮作制等。

一、传统农业实行的是小农分散经营的模式。

二、我国传统农业的成就1、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

2、中国框形犁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传统犁之一。

3、中国是历史上有着较高土地利用率的国家之一4、世界农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中我国是没有出现地力衰竭的几个仅有国家之一5、我国传统农业曾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处在传统农业阶段的我国农业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曾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高出于其他国家。

中国农业发展史

中国农业发展史

中国农业发展史第一讲地理环境与中国农业一、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争论:1、顾撷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

?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

?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观念。

?打破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

?打破古史人化的观念。

?打破古代为黄金世界的观念。

2、植物学者李惠林的观点: 根据气候、地理以及植物之不同,中国农业并非起源于一个地区。

他主张北方以抗旱、耐冷的粟、黍为主,另配合其它的干果作物如柿、栗、枣等,构成了一个复合的旱地作物农业系统;南方则以水稻为主,结合其他的水生作物如菱、藕等等,构成一个符合的水生作物农业系统。

3、长江流域发展缓慢的原因:人口的缓慢增长; 长江流域人体弱多病;气候的差别;1东汉末年,北方移民大批迁入南方,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三国时,移民较多的成都平原、太湖流域和淮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

导致这次分裂的物质的与根本的因素,是几个对立竞争的经济区的兴起。

这些经济区的生产力及其位置,能足以使它们成为同统治主要基本经济区的君主的权威,作长期抗衡的基地。

蜀的日益成长,和长江下游吴的新兴昌盛,就属于这种情况。

——冀朝鼎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北方大量移民再次南下,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作物品种。

水利的兴修,发挥了江南水利资源的优势。

东晋:新丰塘“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荻塘“溉田二百余顷” 宋:吴兴塘“灌田二千余顷” 梁:豫州“苍陵立堰,溉田千余顷。

岁收谷百余万石” 唐宋经济重心的转移: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特别是长江下游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黄河中下游。

这除了人为的因素(如战乱及人口迁移等)以外,地理环境的缓慢变化也是因素之一。

二、关于地理环境的定义1,地理环境决定论。

主张地理环境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社会理论;2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

简称“决定论”。

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2,斯大林的观点:地理环境无疑是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和必要的条件之一,它当然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加速或者延缓社会发展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Shen Nong Qi Banpo Site Hemudu Site Wugu Liuchu Rice Tea
III. Origin of Agriculture Based on Legend
•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1. Shennong (which can be variously translated as "God Farmer" or "God Peasant", "Agriculture God"), also known as the Wugushen (五谷神 "Five Grains' [or Five Cereals'] God") or also Wuguxiandi (五谷先帝 "First Deity of the Five Grains"), is a deity in Chinese religion, a mythical sage ruler of prehistoric China.
• Fast reading of this Chapter
The History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Chinese tea culture
中国茶文化
The history of tea in China is long and complex. The Chinese have enjoyed tea for millennia. Scholars hailed the brew as a cure for a variety of ailments; the nobility considered the consumption of good tea as a mark of their status, and the common people simply enjoyed its flavor.
• The area of 5 to 6 hectares (12 to 15 acres) is surrounded by a ditch, probably a defensive moat, 5 to 6 meters (16 to 20 ft) wide. The houses were circular, built of mud and wood with overhanging thatched roofs. They sat on low foundations. There appear to be communal burial areas.[5]
• Shennong has at times been counted amongst the Three Sovereigns (also known as "Three Kings" or "Three Patrons"), a group of deities or deified kings said to have lived some 4,500 years ago.
The Origin
“Shen Nong shi personally tasted hundreds of species of herbs and he was hit by 72 poisons in a single day. But he used a kind of tree leaves to ease his case and it turned out to be tea tree.” —Br 1 Origin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 Warm-up Activities • 1. How can we know the history? • 2. Can you tell something about the legend of Shen Nong and Qi? • 3. Have you ever known something about Banpo Site and Hemudu Site? • 4. What are the meanings of Wugu and Liuchu?
The History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 3.Lu Yu (simplified Chinese: 陆羽; traditional Chinese: 陸羽; pinyin: Lù Yǔ; 733–804) is respected as the Sage of Tea for his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tea culture.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monumental book The Classic of Tea, the first definitive work on cultivating, making and drinking tea.
The History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 2. Neolithic Age • The discovery of ruin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from the Neolithic Age proves that the Chinese nation entered the stage of civilization at least 4, 000 years ago.
• 全国范围内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发掘证明 中华民族至少在4000年前就已经进入文明 阶段。
The History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 matriarchal society【人类学】 母权制社会, 母系社会,母系氏族制 [亦作 matriarchy] • On behalf of a primitive agriculture, matriarchal society , one representative of agriculture, handicrafts, construction and Ye Tong has been a clear development and the beginning of slave society.
• Banpo (Bànpō) is an archaeological site discovered in 1953 and located in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just east ofXi'an, China. It contains the remains of several well organized Neolithic settlements, like Jiangzhai, carbon datedto 6700– 5600 years ago.
The History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 一个是代表原始农业的母系氏族社会,一 个是代表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和冶铜业 已有明显发展和开始的奴隶社会。
The History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 Liu Chu
The History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Qi, whose mother was Jiang Yuan. Cultivated grains: millet, wheat and soy beans.
• 3. Have you ever known something about Banpo Site and Hemudu Site?
East bank of Chanhe River, Xi’an; Roofed cottages; Pottery; Tools for fishing, hunting and farming; Matriarchal Society. Hemudu Site , Zhejiang Province; Carbonized rice grains; lei and si; Neolithic Age.
The History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Chapter 1 Origin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I. II. III. IV. V.
Contents Warm-up Activities An Introduction of this Chapter Origin of Agriculture Based on Legend Cultivation of Rice And Tea Exercises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国公。” —《茶经》
Lu Yu & Tea Classics
The Tea Classics is the cornerstone of Chinese tea culture, by Lu Yu, who is known as the “Tea Sage”.
The book describes how tea plants were grown, the leaves processed, and tea prepared as a beverage. It also describes how tea was evaluated. The book also discusses where the best tea leaves were produced.
The History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 Word Study • 1. paleolithic age 旧石器时代 • "Meteor hammer" originated from the hunting tool "rope stone" in the PaleolithicAge of primitive society. • “流星锤”起源于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狩猎工 具的“飞石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