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市“十二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初步思考
“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战略之浅见
2 0 Ma n a g e me n t o f A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v 0 1 . 3 2. No . 1 F e b, 2 01 3
量 减少 , 人 口、 资源 、 环境 等的硬性 约束增强 , 气 候变 化 影 响加剧 , 自然灾 害 频发 , 能 源供应 日趋 紧 张 , 生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2 8
大转型
农产 品供给 由单 纯追求总量 向总量 、 质量 、
结构 、效益和安全并重转变 ,农村经济组织专业化 、
1 0 0 1 2 2 ; 2 . 上海 交通 大学
摘 要: 实施创 新 驱动 战略 , 走 中国特 色现代 农业 发展 道路 , 迫切 需要农 业科技 的 强大 支撑 。文章 深入 分析 了农 业科技 工 作 面临 的宏观 形 势和 战略 需求 , 研 究 了迫切 需要 完成 的强化 科技 体 系、 统筹科 技 资源 、 强化科技 服务 、 转 变发 展 方式等 重点 任务 , 提 出了
远 。深入分 析“ 十二 五” 农 业 科 技 工 作 面 临 的形 势 和
物质能源在徘徊 中艰难起步 ,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 、 能 源安全和主要农 产品供给安全压 力增大【 ” 。三是促进
农 民增收 , 保 持农村稳定 的任务更加艰 巨。我 国 目前 仍有 1 . 5亿个农村剩余 劳动力 , 未来新增 人 口主要分 布在农村 。同时 , 受 比较 效 益 影 响 , 工 业 对 农 业 资 源 的“ 挤 出” 效 应 加剧 , 增产 不增 收 的问题依 然没 有得
到根本破解 。
运城十二五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部分)
运城“十二五”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部分)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围绕把运城建成“山西向西向东开放的桥头堡和大通道”,市委、市政府初步提出了全市“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
(一)发展思路: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努力把运城建成山西省的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建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现代化的工贸旅游中心城市,使运城成为山西南部乃至黄河金三角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再造一个新运城。
(二)奋斗目标:具体就是“五个翻番和一个提高”:即,GDP实现翻番,“十二五”末总量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实现翻番,达到2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番,总量超过5100亿元,年均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番,达到860亿元,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翻番,接近3万元,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超过9000元,年均增长15%。
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50%,年均提高2.2个百分点。
(三)工作重点:围绕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全市发展要突出“六项重点”:1、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运城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
包括盐湖、永济、临猗、夏县、闻喜、新绛、稷山7个县(市、区)和万荣县苹果示范园区。
建设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粮、果、棉、菜、畜、观光休闲等六大产业板块;二是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农业机械、农业生态、物流市场、农产品加工等六大基础设施;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型农业经营、农业技术支持、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标准化、农业信息化等六大支持体系的建设。
目标是:到2015年,示范区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比2008年提高49%,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比2008年(4056元)提高1.5倍。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围绕打造鲁苏豫皖科学发展高地核心区,将现代农业发展纳入全区整体发展格局,积极探索实践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新跨越。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近年来,***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从产业规划、资金投入、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组织推动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持了农业持续快速发展。
从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粮食生产持续增产增收。
确保粮食有效供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紧紧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坚决做到保面积、保总产、保稳定,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确保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同时,通过抗旱保苗,落实弱苗施肥补助、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扎实开展高产创建,全区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九年增长,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区。
近年来,全区粮食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200万亩以上,2021年小麦单产453.8公斤,玉米单产462.3公斤,粮食总产19.34亿斤,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新高,总产实现了连续九年增长。
2、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坚持以高效经济作物为重点,围绕培育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加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目前全区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110万亩,其中瓜菜面积45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5万亩,日光温室大棚发展到300亩。
形成了以沙土为中心的芦笋甘蓝胡萝卜生产基地、以万福为中心的西甜瓜生产基地、以何楼、王浩屯为中心的辣椒大蒜生产基地等六大经济作物带,结构调整呈现出淘汰低效、增加高效、生产标准化、市场营销化的新趋势。
3、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
***坚持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采取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同步推进,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动力、合力和活力,保持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求解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求解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作者:王苗苗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4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摆脱了前30年超稳定的局面,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正在稳步推进。
但是我国农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了加快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找出解决这些困境的措施,才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现代农业体制机制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时俱进地制定了加强“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连续出台了七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首要的任务。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这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发展现代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建设现代农业的意义重大。
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1.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科技水平稳步提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摆脱了前30年超稳定的局面。
小度写范文“十二五”农业和农村发展挑战与选择_新时代农村建设成就模板
“十二五”农业和农村发展挑战与选择_新时代农村建设成就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
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对实现2020年奋斗目标具有关键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增大从需求方面看,“十二五”时期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将呈刚性增长。
一是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带来的增长。
二是消费结构升级和加工需求扩大带来的增长。
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种的需求日益多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也迅速增加,这些都将进一步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
从供给方面看,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耕地面积还将继续减少;淡水资源总体短缺,时空分布不均,不少地方超量开采地下水,缺水将成为制约许多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局面没有改变,台风、酷暑和严寒等极端气候发生概率增加,区域性、季节性的干旱、洪涝灾害交替出现并有加剧迹象。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逐步扩大,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
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任务十分繁重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十二五”时期,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扭转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难度加大。
一是依靠农业发展促进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的空间不大。
十堰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十堰市“十二五”(2011-2015年)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年6月4日)“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十堰的重要时期;是全面落实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总体战略,提升十堰经济总体实力的重要机遇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经济社会抢前争先、提档进位、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
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堰市“十二五”规划,作用、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十二五”全市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条件“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克难奋进,抢抓国家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新阶段扶贫开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以及国家实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措施等历史性机遇,成功应对了东风“两个总部”外迁带来的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力推进经济和社会建设,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
这五年,是十堰建市四十年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社会民生改善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
全市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发展的瓶颈得到改善。
全市经济社会基本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快车道,为“十二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指标实现了翻番增长。
2010年,全市预计实现生产总值630亿元左右,“十一五”年均增长12.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以上,是“十五”末的1. 9倍;全市财政收入预计达到6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6%和21%,分别是“十五”末的2.08倍和2.6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累计完成1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9%以上,是“十五”期间投资总量的3倍多。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我国2009年度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十堰在湖北省内仅次于武汉市和宜昌市,位居第三位。
科学谋划“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规划,促进农业现代化
科学谋划“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规划,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的趋势日趋明显,迫切要求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加快转变,要求农业生产方式由依赖和占用人力资源向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加快转变。
在这一时期,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生产对机械化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业机械化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越来越突出。
因此如何科学谋划好杭州“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一、认真总结“十一五”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机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都市农业发展要求,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理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跨越,农业机械化发展呈现出了速度加快、质量提高、领域拓宽、机制完善的态势,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增幅明显,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到2009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22.32万千瓦,比2005年增加了 9.3%,全市农业机械原值38.59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38.3 %,处于全省首位;农业机械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大中型、高性能、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型农业机械发展迅速,5年新增农用拖拉机15560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207台,水稻插秧机334台,油菜收获机械118台,植保机械10074台。
优势特色农业机械也得到快速发展。
五年新增茶叶加工机械159447台(套),各类设施大棚31664205平方米,冷藏保鲜库237700立方米,微喷滴灌设施3797套,应用面积10余万亩,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机械得到广泛应用。
福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 专项规划
福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福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写组目录前言 (1)一、“十一五”时期福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2)(一)农业生产成绩显著 (2)(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3)(四)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健全 (4)(五)休闲农业有较大的发展 (4)(六)设施农业发展不断加快 (5)(七)榕台农业合作不断提升 (5)(八)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5)(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6)(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6)二、福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6)(一)有利条件 (6)1、良好的农业发展政策环境 (7)2、进入加快发展时期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7)3、巨大的市场需求 (7)4、便利的交通条件 (7)5、坚实的农业科研基础 (8)(二)制约因素 (8)1、农业规模经营受瓶颈制约 (8)2、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 (9)3、农业投融资环境有待改善 (9)三、福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布局与目标 (9)(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9)1、指导思想 (9)2、原则 (10)(二)总体布局 (11)(三)发展目标 (12)四、福州现代农业发展重点 (17)(一)提升特色优势产业 (17)(二)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 (21)(三)积极发展设施农业 (22)(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4)(五)推进榕台农业合作交流 (26)五、加快福州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27)(一)加强组织领导 (27)(二)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体制 (27)(三)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机制 (28)(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9)(五)建立农业灾害预防和风险分散机制 (30)(六)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30)附图1 (30)附图2 (30)附图3 (30)前言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十二五”农业再启航——理清基本思路 明确战略重点 做好“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工作
攒离产矬犊心巍 力
键 浚 域 协 调 发 装 。 积拨 稳妥 难 进城镰 诧
◇ 船抉改蕊攻坚步伎。
宪 落 社 会 寰 义 市 场 缝 济 体制
侠 建设 资源 谚终 型 境 友好 型社会 提 麓: 生悫囊《 £
F C Sf O U 聚焦
[ 本期话 题 ]》
攘 饶转变 发壤 缓济 方式,
辩 创辩 攀澄壤 弱腐 蔺
馐 刹l 『 :
” 二甄 缦 建 议 掇 出 一 一 十
◇ 深入实艟科教兴国战
路和 人才 强瀚战 I 。 骞
播扩犬内鬣战媾
艨持缀济零稳较炔发震 推进农媲黢健纯 穰抉
十 业 发展 的风 险期 ,抓 住 并利 用好机 遇 ,将 对 农 业起 到 带 第 三 ,理 清 “ 二五 ”农 业 农 村 经 济发 展 的基本
动提 升 、加 速作 用 ,丧 失机 遇 则农 业 可 能被 边 缘 化 ,出 思路 ,明确战略重点
现徘 徊 甚至 倒 退 。从 “ - ”实 际 情况 看 ,无 论 是 顺 十 -Z
的发展 已有深谋 和远虑 :为 了 保持 农业农村发展的 良好 态势 ,同时也是积 极应对 国内外各种复杂情势 ,党 中央指 出 “ 工业化 、城 镇化深入 发展 中 在
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是 ‘ 十二五 ’时期 的一项重大任务” ,并提 出了 “ 加
快发 展 现代 农 业 、加 强 农村 基 础 设 施 建设 和 公 共服 务 、拓 宽农 民增 收 渠道 、 完善 农 村 发 展 体 制 机 制 ” 四 个 方 面 具体 内容 。 当然 ,相 关规 划 ,还 需要 我
关 于 “ 二 五 ”农 业 农 村 经 济发 展 ,总 的考 虑是 深 十
农业调研报告(精选7篇)
农业调研报告农业调研报告一、调研报告的种类1、按服务对象分,可分为市场需求者调研报告(消费者调研报告)、市场供应者调研报告(生产者调研报告)。
2、按调研范围分,可分为全国性市场调研报告、区域性市场调研报告、国际性市场调研报告。
3、按调研频率分,可分为经常性市场调研报告、定期性市场调研报告、临时性市场调研报告。
4、按调研对象分,可分为商品市场调研报告、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金融市场调研报告等。
二、农业调研报告(精选7篇)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事实,主要的表现方法是叙述。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业调研报告(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农业调研报告1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特色经济,近期,我办就全区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调研。
我区特色农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也很突出。
针对这一现状,我办在充分研究探讨基础上,大胆谋化,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全区特色农业向纵深发展。
一、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一)现状20xx年全区共有耕地4.7万亩,总播面8.92万亩,其中粮田8.2万亩,菜田0.71万亩,其他济作物0.1万亩。
设施播面0.25万亩,主要集中在方村镇方村和西京北两村。
20xx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68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94元。
全区确立了优质专用粮、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
一是无公害蔬菜产业。
主要分布在方村镇方村、西京北两村。
其中集体规模生产面积0.25万亩,建有温室580栋,涉及农户23户。
主要生产品种有黄瓜、西红柿、等普通蔬菜品种和名、特、优、新品种。
二是粮饲兼用粮产业。
经过近几年来的种植结构调整,粮饲兼用玉米所占比重不断增大。
全区特色粮饲兼用生产面积达2.1万亩。
主要分布在宋营、方村两镇,生产品种邯郑单958、蠡玉14、农大1xx等。
(二)基本特点1、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农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区农业工作的重心。
忻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量 的增加 ,质量 的提升 ,以及就业 机会 的增多 ,都有 力的 促进 了农 民收入的增加。 3 实际存在 的一些 问题 3 . 1 高新技术应用不够 与现代农业建设要求相 比,存 在着无公害 、绿色 、有 机生产技 术应用范 围小 ,智 能化微 滴 灌设施应用 面积少 ,高产优质 新品种储备 不足 ,新型农 业 机械更新速度 缓慢 ,新技术 引进滞后等 问题 ,要加大引 进试验示范 推广力度 ,无论 是品种 、技术 、设施 、设备都 要 大量引进 、加快 推广 ,通过科 技成果促进 生产发展 ,通 过发展生产催生新的科技成果 。 3 . 2 农业专业人才缺乏 一是技 术人 才缺 乏 ,技术人员 存在 责任 2 1 , 不强 、现代技术掌握不够 、工作不主动的 问题 ; 二是实施 主体 中的高素质农 民缺乏 ,多数农 民存在认识 不 足 ,不敢大胆 尝试 ,因循守 旧的 1 2 , 理。现代农业 建设人才 是关键 , 通 过培训学 习, 外 出考察 的办法 , 培养高素质人才 , 增加其领先创业 的信心 。 4 促进忻州现代农业发展 的对策建议
2 目前 起 到 的 综 合 成 效 几年来 ,全 市现代农 业生产发展项 目取得 了很好 的成 效 ,为 “ 十二 五”时期工 作开展奠定 了 良好基础 ,为农 业
增产增效 、农 民持续增 收 、农 村经济社会 全面协调发展 做 出更大 贡献 。一是推 动了主导产业 转型升级 。在现 代农 业 生产发展项 目支持下 , 各 地培育 了- - ̄ t k 在 国内乃至 国际都 具有一定 地位 , 惠及经济社会 发展 的支柱产业和 品牌产业 。 二是保 障了主要农产 品有效供 给。主导产业 的提质增效 , 为各地 “ 米 袋子 ” “ 菜篮 子”产 品提供 了有力保 障。粮 食 方面 ,各地 粮食 总产 、单 产显著提 升。三是促进 了农 业生 产条件 改善。各地在 实施 现代农业 生产发展资 金项 目时 , 通过对农 田水 利 、 养殖小区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 品种 、 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关键环节的支持 , 提高 了标准化 、 规模 化 、 集约化生产 水平 ,改 善了农业生产 条件 ,促进 了农 业综合 能力 的不 断提升 。四是带动 了农 民持续稳定增 收。项 目的 实施直 接给 当地农 民群众带来 经济利益 ,特别是农 产品产
加快咸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咸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摘要:通过对咸宁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及主要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咸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成效;制约因素;发展对策;咸宁市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3-0723-04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通过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不断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1]。
咸宁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近几年建设现代农业成效显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201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72.37亿元,增加7.57亿元,同比增长4.6%;农民的纯收入达到6 567元,增加962元,同比增长17.16%。
但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中国经济发展、区域竞争和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影响,制约农业效益的深层次问题日益突出,农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
“十二五”时期是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统筹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要保持咸宁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势在必行。
1 咸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效近几年咸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涉农政策,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产出不断增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1.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据近两年全市主要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能力的调查,2011年咸宁市全年粮食、蔬菜、茶叶、水果、生猪、牛、山羊、家禽、肉类、禽蛋、牛奶等总产与2010年相比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粮食在大灾之年实现了“八连增”。
1.2 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咸宁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有发展特色农业的自然条件和比较优势,在区域布局上形成了八大产业带:“三水”流域(隽水、陆水、淦水)10万hm2优质水稻产业带,长江沿线3.33万hm2蔬菜产业带,咸安、赤壁4万hm2优质油菜产业带,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沿线1.33万hm2优质苎麻和1万hm2茶叶产业带,隽水流域100万头优质三元杂交猪产业带,崇阳2 000万只肉鸭养殖区,咸安2 000万只肉鸡养殖区、沿江湖区100万只优质水禽产业带,鄂南特色水果产业带及106国道沿线15万只肉羊和1万头奶牛产业带。
“十二五”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和
“十二五”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和浅析摘要:“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要持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关键词:十二五;农村经济;基础;挑战;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5-0003-01“十一五”时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在“十二五”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努力实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战略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十二五”时期如何科学制定农村经济规划,充分发挥各方有利条件,解决好现存的实际问题,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农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为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产品综合生产和供给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虽然自然灾害多发重发频发,但在这五年,已经连续七年粮食增产,连续四年稳定在一万亿斤以上的水平。
肉类、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7500万吨、5120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长8.09%、15.84%。
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
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同时,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稳定增长。
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
“十一五”期间,党和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指导下,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
“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
,
进乡镇机构改革 。 四是推进村 民自治制度
化 、 范 化 、 序 化 , 善 农 村 社 会 自 治 规 程 完
“ 二 五 ”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 加 快 十 和 要
( ) 面 繁 荣 农 村 经 济 一 全
转变农 业增 长方 式 、创新 农业 经 营方 式,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
的工作重点是 :
一
促 进 农 村 经 济社 会 全 面发 展 ,
公共品管护机 制。
深 入 推 进 新 农 村 建 设
推进 县乡财政和行政体制改革 。一
是调 整财 政 收入 分配 格局 , 强县 域 经济 增 发展 实力 。 是稳 步 推进 扩权 强县 改 革试 二 点 , 县域 经济 发 展活 力 。三是 继 续推 增强
—
—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 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 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初步形成 。
加 快 农 村 区 域 发 展 。对 粮 食 主 产
—
—
分农户退 出承包 地 , 加人均土地 占有 增
规模 从 而 扩 大 农 业 经工 程实 施力
的总体思路是 : 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 发展 观,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作为 战略任 基本方 向 , 把加快形成 城乡经济 社会发
展 一 体 化 新 格 局 作 为 根 本 要 求 ,坚 持
实针对农 民专业 合作社 的财政 、 收和 税
持和 自身努 力 , 着力 加 强交 通 、 讯 、 通
金融支持政策 , 提高农 民专业合作 社 的 信息 等基础 设施 建设 ,增强 自我 发展 开拓能力 , 充分发挥其 为农服务 的基础 促进 牧 区生 态 环 境 修复 并 不 断改 善 ;
“十二五”发展粮食生产基本思考
韩 长赋
有 同志认 为 ,进 E粮 食 等 于进 口土 地 和水 ,确实 有一 l 定道 理 。但从 中国国情 出发 ,我们 只能 择 机适 当 以进 口进 行 品种 调剂 ,不能依 赖进 口。我们 要努 力保持 水稻 、小 麦 、 玉米 等主 要粮 食 品种 自给 率在 9 %左 右 ,保 持国 内供 需基 5 本平衡 。这是我们 在粮食安 全问题上 的基本方 略。
二、 “ 十二 五” 时期 发展粮食 生产 的基本思 路
“ 二五 ”时 期 ,我 们 要 深 入 贯彻 落 实 科 学发 展 观 , 十 坚持 走 中国特 色农 业现 代化 道 路 ,要 以保 障 国家 粮食 安全 为首 要 目标 ,以提 升粮 食综 合 生产 能 力为 核心 ,以实 施 国 家粮 食安 全 中长期 规 划等 重大 战略 规 划为抓 手 ,以严 格保 护耕地 守住 1 8亿亩红线 为前 提 ,以加快 农业科 技进 步 、提 高单 产 、优化 品种 结构 为 主攻 方 向 ,不 断 加大 强 农惠 农政 中 国 人 的 饭 碗 要 牢 牢 端 在 自 己 手 里 粮食是 人类 赖 以生 存 的物质 基 础 ,保 障粮 食有 效 供给 策力 度 ,充分 调动 地方 政府 重 农抓 粮和 农 民 务农种 粮 的积 是 各国面临 的重要任 务 ,尤 其是在 我们这 样一 个 l 3亿人 口 极 性 ,努力把 粮食播种 面积 稳定在 l 6亿亩 以上 ,努 力使粮 的发展 中大 国 ,保 障粮 食安 全 至关 重要 。对 于 中国粮 食 安 食综合 生 产能 力在 目前 水平 上 不断 提升 。基本 思路 可 以概 全 问题 ,关 键 要 从 两 个 方 面 来 认 识 。 括为 “ 四稳 定 、四提 高” : 方 面 ,粮 食是 安 天下 的产 业 ,解 决 吃饭 问题 始 终是 第一 ,稳定总 量 ,优化 结构 ,以优 化结 构促 总量提 高 。 治 国安邦 的头 等大 事 ,任 何 时候 都不 能 掉 以轻 心 。经过 长 稳 定总量就 是保持 粮食 年产量 在 1 万亿 斤 以上并 逐步增 加 。 期不 懈的 努力 ,我 国粮 食生 产取 得 巨大 成就 ,用不 到世 界 在 主要粮 食品种 中 ,我 国基本情 况是 小麦 略余 ,玉米平 衡 , 9 %的耕地养 活了世 界近 2 %的 人 口 ,为世 界粮 食安 全作 出 稻 米偏 紧 ,粳米 短缺 。我国人 口的 6 %以上 以大米 为主食 , 1 5 重 大贡献 。但 要看 到 ,当前 我 国正处 在 工业 化 城镇 化 加快 稻 谷基 本 上用 作 口粮 , 目前 对稻 米需 求还 在不 断增 加 ,特 推进 的重要时 期 ,随着 人 口总 量增加 、城 镇人 口比 重上升 、 别 是对 粳米 的需 求 增速 更快 。 因此 ,要 扩 大粳 稻生 产 ,支 旱 、江 淮适 宜 区 “ 改粳 ” 籼 ;要 大力 发 居 民消费 水平提 高和 工业 用途 拓 展 ,我 国对 粮 食的 需求 呈 持 东北 地 区 “ 改 水” 刚性增长 ,对粮 食品种 品质结构 和 区域 结构 提 出了新 要求 。 展优 质 专用 小麦 品种 ;玉 米要 着 力提 高单 产 ,发 展 专用 品 现 阶 段 ,全 国每 年净 增人 口 7 0多 万 ,每 年新 增 大 约 5 0 0 0 种 ;大 豆要 重点发 展 高油 大豆 ,稳定 东北 优 势产 区 ,发 展 万农 民工进城 务工 ,城市 人 口每年大约 增加 1 0 0 0多万 ,由 黄淮 海 大豆产 区 ,扩 种南 方 间套种 大 豆 ,使 我国 粮食 生产 此 每 年增加 的粮 食需 求约 在 7 0亿斤 到 8 0亿 斤 。另 外 ,随 总量与结 构双提 高。 着城 市化 进 程加快 和 消费 水平 不 断提 高 ,人 们对 蔬菜 、水 第二 ,稳 定面 积 ,提 高单 产 ,以 主要 提 高单 产促 总 量 果 和 肉 、蛋 、奶 的需求 显 著增 加 ,这些 农 产 品生 产需 要 占 提 高 。面积是 产量 的基础 。稳定 面积就 是要 守住 l 亩耕 8亿 用 更多 的优质 粮 田 ,需要 更多 的粮 食进 行 转化 ,这就 直 接 地 的红线 和粮 食播 种面 积 l 亿 亩以上 的 底线 。提 高 单产 , 6 或 间接增 加 了粮 食消 费 。与此 同 时 ,我 国耕地 减 少 、水 资 就 是要 坚 持依 靠科 技进 步 ,加快 新 品种 繁 育 ,改造 中低产 源 匮乏 等 资源 约 束 1 趋 紧 ,气 候 不确 定 因素 逐年 增 加 , 3益 田 ,集 成综 合 技术 ,大 规模 开 展高 产创 建 ,示 范带 动 大面 靠天 吃饭 的局 面没有 根本改变 ,我 国 l 人 口的饭碗 还不 积 均衡 增产 ,大 幅提高 单产 水平 。2 1 3亿 0 0年粮 食丰 收 ,单产 是 “ 饭碗 ” 铁 。在粮 食连 年增产 的高基 础上继 续 前行 ,难 度 增幅 较大 ,比上年提 高 69公斤 ,对 增产 贡献率 达到 7 %, . 0 越来 越 大 。从 长远 看 ,保 障 我 国粮 食 安 全 的压 力非 常 大 。 今后我 国通过提 高单产增 产的潜 力仍 很大 。 对 此 ,我们 要始 终保 持清 醒头 脑 ,增 强忧 患 意识 ,不能 盲 第三 ,稳 定南 方 ,提 高北 方 ,以主要 提 高北 方促 总 量 目乐 观 ,不 能有 任何 放松 的倾 向 ,要 千方 百 计不 断提 升 粮 提 高 。南方 是我 国传统 粮 仓 ,素 有 “ 广熟 ,天下足 ”之 湖 食综合生产能 力 ,满足 日益增长 的消费需求 。 说 。现 在形 势有所 变化 ,过去是 “ 粮北运 ” 南 ,现 在是 “ 北 另一 方面 ,确 保 国家 粮 食安 全 ,必 须坚 持立 足 国 内实 粮南运 ” 。稳 定南方 ,就是 江南地 区特 别是沿 海地 区要稳 定 现 基本 自给 的方 针 ,中国 人的 饭碗 不 能端 在别 人 手里 。从 耕地数 量 ,稳 定粮食 播种 面积 ,稳 定提 高产 量。提 高北方 , 世 界粮食 供给 形 势看 ,依靠 国 际 贸易 保障 我 国粮 食安 全是 就 是北 方地 区尤其 是东 北地 区 和 内蒙古 等 要扩 大 粮食 播种 靠 不住 的 。一 是世 界粮 食供 给仍 然 偏 紧 。据联 合 国粮 农组 面积 ,改善 水 利和 土地 生产 条件 ,发展 节 水灌 溉 ,着 力提 织 ( AO) 测 算 ,2 l — 2 1 F 0 0 ( 1年 度 , 世 界 谷 物 产 量 约 为 高单产 ,进 一步提高 粮食产量 和商品率 。 ) 2 .6亿吨 ,而 消费量达 2 .4亿 吨 ,产不足 需 。 目前 全球 21 25 第 四 ,稳 定 主销 区和 产 销平 衡 区产 量 ,提 高主 产 区产 仍有 9亿 多人 E处 于饥饿 之 中 。二是 国 际 市场调 节 空 间有 量 ,以主要 提 高主产 区产 量 促总 量提 高 。从 粮 食供 求状 况 l 限 。全球粮 食 贸易量每年 5 0 0 0亿斤左 右 ,不 到我 国粮 食总 看 ,在 全国 3 个 省区市 中 ,有 1 1 3个粮 食主产 区 、7个 主销 产 量的一半 ,大米 贸易总 量为 5 0亿斤一 6 0亿 斤左右 ,仅 区 、1 个产 销平衡 区。主产 区在满足 区域 内 自给 的基 础上 , 0 0 1 占我国大米 消费 量 的 1 %左 右 。2 1 5 0 0年 ,受 自然 灾害及 俄 每年 需要 调 出大 量商 品粮 补充 主 销 区的 消费 需求 , 目前 全 罗斯等 国发 布小 麦 出 E禁 令等 影 响 ,国 际粮价 飙 升 。这 说 国 8 %以上 的商 品粮 、9 %以上 的调 出量来 自 1 主产 省 l 0 0 3个 明国 际粮食 市场 存在 巨大 的不 确定 性 和风 险 。三 是我 国 的 区 。稳定 主销 区 和产销 平衡 区 ,就 意 味着 这 两个 区不 能放 大国效 应明显 。中 国买 什 么什 么贵 ,卖 什 么什 么 贱 , 已成 松粮 食生产 ,要 稳 定粮 食 面积和 产 量 ,稳 定 自给率 ,不能 为 国际粮 食 贸易 中值得 重视 的 一个 现象 。 一旦 国 际粮 价上 再 减 少粮 食生产 ,不能 把保 障 国家 粮食 安全 的 任 务都 交给 升 ,我们 进 口成本 就会 加大 。而 且 我们 国 家地 域广 阔 ,即 主 产 区 。主 产 区在 我国 粮食 生产 中具有 举足 轻 重 的地位 和 使在 国 际市场 上能 够买 到粮 食 ,由于运 距远 、成本 高 ,也 作 用 。提高 主产 区 产量 ,重 点是 打造 粮 食核 心 产
巢湖市“十二五”发展思路
关于巢湖市“十二五”发展思路的初步设想巢湖市发改委(2010年4月12日)“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更是全力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攻坚时期。
谋划好“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对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以抢抓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省打造合肥经济圈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乘势而上,在承接产业转移、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巢湖新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全面推进“四大建设”重点战略。
即,融入合肥经济圈,加快建设滨湖城市宜居福地;联动皖江产业带,加快建设新型工业经济高地;服务长三角地区,加快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基地;面向全国大市场,加快建设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二是努力实现“六个翻番”发展目标。
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旅游总收入和巢城市区规模翻番。
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1100亿元,翻近一番,年均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1300亿元,翻一番半,年均增长20%左右;财政收入130亿元,翻一番多,年均增长1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0亿元,翻一番多,年均增长19%左右;旅游总收入130亿元,翻近两番,年均增长27%左右;巢城市区面积总面积翻一番,由36平方公里扩大到72平方公里,其中中庙滨湖新城10平方公里、巢城滨湖新区10平方公里、市开发区花山工业园扩区10平方公里、巢湖港物流区3平方公里、半汤温泉度假区北扩3平方公里。
三是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5%。
工业化率达到48%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显著上升。
城镇化率达到48%以上,实现城乡统筹互动发展。
关于江苏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考
突出 , 搞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 , 不仅有利
于 合理 有 效 地 利 用 农 业 资源 ,改 善 农 业
目前 , 产 品质 量较差 、 产规 模 农 生
小 、 乏 统 一 的 标 准 。 这 些 已成 为 制 约 缺
万人 , 移 率 达 6 %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移 转 6 使 得 农 村 从 事 农 业 生 产 越 来 越 多 的 是 妇女 和 中 老 年 , 业 劳 动 力 素 质 呈 现 结 农 构性 下 降 , 代 农 业 发 展 缺 乏 现 代 劳 动 现
重 大 的 历史 转 变 。由农 户 一 家 一 户散 养
快 改 造 换 代 , 现 代 农 业 发 展 提 供 强 大 为 科 技 支 撑 。要 紧 紧 围 绕 “ 质 、 产 、 优 高 高 效 、 态 、 全 ” 要 求 , 出加 强 优 质 、 生 安 的 突 专用农 业新品种选育 , 合 攻克一批关 联 键 技 术 难 题 , 成 一 批 具 有 自主 知 识 产 形
功 能 转 变 , 农 业 转 型 过 程 中 迫 切 需 要 在 科 技 的支 撑 。
方式 、 全面建设更 高水平小 康社会 的关
键 时 期 , 是 加 快 发 展 现 代 农 业 、 具 也 走 有 江 苏 特 点 农 业 现 代 化 道 路 的 重 要 阶 段 。“ 二 五 ” 业 科 技 发 展 必 须 切 合 现 十 农 代 农 业 发 展 的 实 际 , 瞻 性 地 部 署 农 业 前 科技 创新 工 作 , 领 现 代 农 业 发 展 。 引 1现 代 农 业进程 中的 出现 的新 情 况 、 .
品 , 现 农 业 品 种 优 质 化 、 产 规 模 化 实 生
作者简介 : 李德新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
摘 陈锡文破解“十二五”时期的“三农”发展“两难”问题的答案
资料摘录-陈锡文破解“十二五”时期的“三农”发展“两难”问题2011月3月25日光明日报作者李慧李金桀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是我国“三农”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米袋子”更满了,“菜篮子”更丰富了,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然而,中国“三农”发展在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日渐凸显的“两难”问题:既要提高农产品价格以保障农民生产积极性,又要保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消除通胀压力;既要加速推进城镇化,又要保证18亿亩的耕地红线;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又要降低环境污染,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站在“十二五”新的起点上,中国能否利用新的发展机遇,成功破解这些“两难”问题,是关乎中国“三农”乃至整个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3月24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寻求破解“十二五”时期的“三农”发展“两难”问题的答案。
●破题一:如何既提升农产品价格,确保农民增收,又不给抑制通胀带来压力?“应根据生产和需求状况,把粮价稳定在合理水平”记者:在粮食生产中,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提高会提升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上涨会带来农民收入增长,但又会给抑制通胀带来一定压力,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矛盾?陈锡文: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一动整个物价都会跟着上去。
物资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价格的上涨都会带来农产品价格上升。
粮食价格上涨有其自然因素,如果不能补偿这些成本的上涨,就会损害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粮价上涨,消费者也要理解,也要宽容。
这几年,中国政府所规定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每年都在提高,根据生产需求情况,把粮价稳定在合理水平。
从目前看,中国粮价有上涨,但跟国际市场相比低得多。
记者:“十二五”时期如何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价格稳定?陈锡文:现在,我国的粮食储备体系比以前完备了很多,坚持多渠道收购粮食、多层次储备,形成了从国家粮食储备总公司、各省国有地方粮食储备公司、部分商业贸易企业多层储备的格局。
有关全乡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现代化农业调查报告
有关全乡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现代化农业调查报告依据县委会的统一安排,9月中下旬到10月底期内,依次机构了农委会、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全乡“十二五”整体规划定编,对于“加速发展趋势都市型当代现代农业,提升居民收入”的课题研究,深层次到农户农业合作社、农副食品制造业和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详尽掌握状况,并举办了不一样方面朋友参与的交流会,在开展了数次详细分析、用心探讨、不断斟酌的基本上,产生了以下调查报告。
一、全乡现代农业发展现况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节后,对于农业信息内容阻塞、区位优势无优点、农牧业经营主体综合能力低、社会性保障体系不完善、服务项目作用较弱等要素和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准低、特色农业发展趋势水准低、居民收入低的“三低”局势,机构全乡各族群众进行了很多的实地考察,并机构各个党员干部出门农牧业比较发达的省、市开展了数次调查,融合**典型性农业县具体,明确提出了“种蔬菜、兴牧畜、扩林果业、输劳务公司、建沼液、强生产加工、抓中介公司、树知名品牌”的现代农业发展24字方针,接着于北京、四川等地考察调研后,对于**与众不同的当然气侯、资源优势、产业链优点,明确提出了发展趋势都市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构思。
历经2年多的勤奋,农业的产业化、规范化、社会化水准持续提升,农户的集约化、信息化管理、社会化水平也逐渐获得提升,农牧业优势产业以笨鸡饲养为主导的牧畜产业链、以核桃仁、酥梨为主导的林果业产业链,以设施蔬菜为主导的蔬菜水果产业链,以小米手机为主导的小粗粮产业链经营规模持续发展壮大,新的农特产品不断完善,农户人均纯收入也在持续提升。
从XX年的1840元提升到XX年的2296元,年平均增长5.69%。
但大体上看,我县的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艰辛的向都市型当代特色农业发展趋势的转型发展、兴起、超越的独特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乡现代农业发展关键展现下列好多个特性,另外也存有着几层面突显的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东阳市“十二五”时期农业发展的思考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推动农业的稳健发展是保障民生、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战略要求,为我市“十二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一、“十一五”时期我市农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中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
1、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2010年我市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1.73亿元,比2005年的13.31亿元年均增长10.3%,其中种植业产值15.50亿元,比2005年9.38亿元年均增长10.6%,畜牧业产值3.86亿元,比2005年2.53亿元年均增长8.8%。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412元,比2005年6903元,增长65.3%,年均增长11.1 %。
主要农产品产量、产值呈稳步增长,2010年粮食作物总产量183131吨、总产值43712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7.6%、39.7%;油菜籽总产量3771吨、总产值1668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6%、85.3%;蔬菜总产量125892吨,与2005年基本持平;果用瓜总产量36031吨,比2005年增长59.4%;茶叶总产量2190吨、总产值11900万元,分别比2005年下降3.6%、增加112.6%;中药材总产值10238万元比2005年增长 12.3%。
肉类总产量16887吨,比2005年增长11.4 %;禽蛋产量5127吨,比2005年增加 12.1 %。
2、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我市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先后制订并实施了《东阳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东阳市农业主导产业规划》,配套出台扶持政策,有力推动了我市主导产业的发展。
一是推进了我市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农业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74%,提高到了2010年的79%。
二是主导产业的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北部、东北部山区的茶园面积4.6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96%,成为该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东南部中药材产区千祥、马宅两镇中药材面积18247亩,占全市中药材总面积的63.3 %,城郊果蔬、席草等产业的区域化布局更加明显,创建产业特色强镇5个、特色强村34个。
三是农作物品种和农产品结构得到优化调整。
2010年底止,无性系良种茶面积1.79万亩,比2005年增101%,无性系良种覆盖率由2005年的19.2%上升到2010年的37.3%;水稻超高产良种覆盖率从2005年的25.5%,提高到2010年的62.5%;规模基地内水果良种覆盖率达10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材品种杭白芍1号占比达到69.3%。
名优茶产量和产值占比分别由2005年的25.7%、87.8%上升到2010年的47.9%、97.5%;通过“三品”认证的水果产量增加了20个百分点,占水果总产量的50%;无公害畜产品产量达到畜产品总量的55%。
3、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截止2010年底止,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46.8千瓦,比2005年增长27.9%,拥有农业机械原值5.39亿元,比2005年增长51%,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占收割机总数的比例由2005年的1.1%提高到2010年11.5%;到2010年底全市完成33家初制茶厂改造,其中新建18家,改扩建15家,名优茶加工机械达到10200台,是2005年底的3.5倍,茶叶冷藏保鲜库等设施也得到了发展。
设施农业钢架大棚97万平方米,喷滴灌设施面积1868.2亩,分别是2005年的8.3倍、12.1倍。
路渠配套的标准农田面积23万亩,比2005年的16.33万亩增 40.8 %。
“十一五”期间新建、改扩建标准化生态畜禽养殖场62个,新建、扩建标准化畜禽舍6万多平方米,对67家规模养殖场排泄物进行了治理、建成沼气池11930立方米。
4、农业科技水平逐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核心内容的农业科技培训,深入开展以联系主导产业基地、联系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联系农业科技示范户等为主要内容的“三联系”活动,有效促进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应用。
一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再创新高。
2010年主要粮食生产机耕率99.6%,机收率69.4%,机播率10.3%,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63.75%,比2005年提高14.3个百分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和油菜机收技术获得突破;普及推广名优茶机械技术,到2010年底,龙井茶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机制率达92%;果园机械化技术开始示范推广。
二是技术创新和推广的成效显著。
浙芍1号、浙胡1号、东席1号等3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审定,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水稻单产屡创新高,2010年水稻最高亩产达786千克。
棚架栽培、大棚栽培、微蓄微喷微滴灌溉等设施农业技术得到推广,建立了一批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进一步普及,2010年底全市已制订实施农业地方标准18项,比2005年新增4项,完成了浙江省地方标准《无公害中药材杭白芍》的制订,并发布实施。
现有省级无公害标准化种植业示范基地35个、面积94110亩,分别比2005年增133%、74.1%,畜牧业示范基地14个,规模34.2万只(羽),同比分别增250%、83.9%。
三是农业信息化步伐加快。
全面完成东阳农业信息网的改版和系统功能升级改造,大力推进农民信箱工程和万村联网工程,我市已拥有“农民信箱”注册用户42378户,启用率97.3%,建立农技人员通讯录308名、涉农企业通讯录145家、农业专业大户通讯录603名、农机作业大户通讯录512户,全市已有367个行政村、156家经济主体建立二级站点。
基本完成农业信息平台建设,为农业信息的发布、交流和农业技术的推广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快速通道。
5、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推进。
一是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2010年底,全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89家,比2005年增加37家,其中金华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2家,比2005年增加13家。
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
自2005年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以来,到2010年底已成立275家,共有注册会员6189人,其中省级示范性合作社5家,金华市级星级合作社33家,全市共有村级农机服务组织238家。
三是农产品品牌群体得到壮大和提升。
2010年底,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3个,其中国家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10个,金华市名牌产品17个;市级以上知名商标35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5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0个,金华市知名商标24个。
四是规模化生产经营快速发展。
2010年粮食种植大户678户,承包耕地面积5.56万亩,种粮面积8.74万亩,分别比2005年增加158%,367%,298%;全市共有5亩以上蔬菜生产大户400余户,50亩以上水果种植大户152户,30亩以上茶叶种植大户87户;全市百亩以上的种植业基地增加了46%,畜禽规模养殖占比由2005年的42.67%上升到2010年60%。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今后五年农业工作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指出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各级政府均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中央惠农政策逐年加大,为我市农业工作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农业发展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农业发展受市场的约束越来越明显;在追求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农民收入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提高价格,向依靠结构调整和提高品质转变;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步伐进一步加速。
另一方面,从我市农业实际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乡间机耕路、基地道路建设滞后,水利设施老化,年久失修,农田地力下降,农业生产设施化水平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实力不强,与农户联结不紧密,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农业主导产业基地规模偏小、档次不高,示范带动能力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合作社运作不规范,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三是基层“三位一体”农业服务网络不健全,队伍老化严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快,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四是农产品特色不够、品牌不强,市场占有率有待提高。
如何转型升级,做强特色产业,做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课题。
三、“十二五”时期我市农业发展的总体设想针对当前我市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加快我市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把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以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市、特色精品农业大市为主线,以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两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促进我市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产业体系明显优化。
农业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协调发展。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5万吨以上,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2%以上。
——装备条件明显改善。
农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耕地地力水平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设施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加快应用。
粮食生产功能区总面积达到12万亩,标准农田中一等田占40%以上,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6万千瓦,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3%、年递增8%。
——农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
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成长,土地流转加快,规模化水平有效提升,农业品牌群体壮大,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20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0家,国家级农产品品牌达到8只以上。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扶持农业政策不断完善,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
生态循环农业稳步推进,水资源、农药、化肥利用率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农作物秸秆和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0%、80%、95%,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得到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总值达到27.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20500元以上。
三、“十二五”时期我市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农业资源和资金、技术的优化配置,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布局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和农业服务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提高产业化水平,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