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乙肝治疗最新指南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探讨-3127-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3127-病毒性肝炎防治
方案探讨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停药时机及复发监测
1、中国2015年的最新指南对于HBeAg+的病人的推荐疗程中讲到在HBeAg血清学转换后要至少再巩固治疗()
A、1年
B、2年
C、3年[正确答案]
D、4年
E、5年
2、长期抗病毒治疗的获益错误的是()
A、增加终点事件发生[正确答案]
B、长期强效抑制病毒
C、逆转肝纤维化和肝脏硬化
D、降低肝脏终末期事件发生风险
E、降低肝癌的发生
3、中国台湾的一个数据21595例慢性乙肝病人抗病毒治疗的和没有用抗病毒治疗的作为比较用核苷类似物的病人从第1年开始,7年的随访时间,肝癌的发生率已经比没有用抗病毒治疗组从22%()降到了7.32%
A、降到了7.32%[正确答案]
B、升到了27.32%
C、降到了10.32%
D、升到了40.32%
E、降到了5.32%
4、对HBsAg水平也可能引起停药后复发描述错误的是()
A、基线HBsAg水平越低复发风险越低
B、e抗原血清学转换时HBsAg水平越低复发风险越低。
乙肝防治有了新指南
龙源期刊网 乙肝防治有了新指南作者:来源:《家庭医学》2016年第01期近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在京共同发布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指出,新版《指南》首次提出,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以接受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哺乳。
同时明确,首选以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为代表的高效低耐药药物,不推荐高耐药药物。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侯金林教授指出,新版《指南》首次强调,对于部分合适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血清中持续检测不到乙肝病毒DNA,乙肝表面抗原消失,并伴有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变。
《指南》提出,慢性乙肝治疗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2010年版《指南》未对乙肝患者治疗周期进行明确限定。
新版《指南》则明确提出,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的总疗程建议至少4年,在达到乙肝病毒DNA检测低于下限值,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乙肝e抗原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
世界肝脏病学会主席贾继东教授表示,由于我国饮食、生活方式等习惯影响,不少人的谷丙转氨酶水平会出现一过性升高。
为避免过度治疗,《指南》提出,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发现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后,建议观察3~6个月,如谷丙转氨酶仍不正常,才建议考虑抗病毒治疗。
此外,《指南》提出,持续性乙肝病毒DNA阳性、谷丙转氨酶达不到诊断标准的患者,如果年龄大于30岁,也建议进行肝组织活检或者无创性检查,明确肝纤维化情况后进行抗病毒治疗。
(卫文供稿)。
抗乙肝病毒核苷类药物比较
TAF
TAF是依赖RNA的DNA聚合酶抑制剂,是替诺福韦(TFV)的前药。 TAF通过肝摄取转运蛋白以及被动扩散进入肝细胞后,被羧酸酯酶1 (CESl)水解,转换成TFv,而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由于CESl 在肝脏中是高表达的,所以TAF对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具有一定的 靶向作用1。
1 Murakami E,et a1.Antimicrob Agents Chronicle,2015,59(6):3563—3569.
尿
2014 一线 长期用药的患者应警惕肾功能不全和低磷性骨病的发生
当核苷酸类药物引起肾功能受累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下降, 尿磷排出增多,骨磷不断释放入血,最终导致骨矿化平衡破坏, 骨密度下降
1. Wong GL,et al.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8 Mar;47(6)730-737.
餐前餐后 餐前餐后
均可
均可
餐前餐后 均可
空腹服用 (餐前或 餐后至少
2h)
进食导致 吸收延缓
Cmax AUC
与食物同 服
生物利用 度可增大
约40%
与食物同 服
随高脂肪 餐给与, 暴露量增
加65%
三、疗效比较
短期治 疗(4852周)
HBeAg阳性
HBV DNA 转阴率
LAM
36-44
LdT
60
ETV
二、药代动力学比较
LAM
LdT
ADV
ETV
TDF
TAF
体内活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阿德福韦 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 二磷酸替 性成分 三磷酸盐 三磷酸盐 二磷酸 三磷酸盐 双磷酸盐 诺福韦
达峰时间 (h)
1
药物性肝损伤2015版指南
危险因素
③妊娠:妊娠期DILI常见可疑药物有甲基多巴、肼苯达嗪、抗生素、丙基硫 氧嘧啶(PTU)及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等。PTU可致孕妇暴发性肝炎, 病死率高,FDA已给予黑框警示。 ④基础疾病:有慢性肝病基础的患者更易发生DILI的证据有限。但一旦发生, 出现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风险更高。有研究提示,乙型肝炎病毒(HBV) 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增加ART或抗结核药发生DILI的风险。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是某些DILI的易感因素,也是影响HIV感染者DILI 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自身免疫性肝病也可能增加患者对DILI的易感性,特别是使慢性DILI的发生 风险增加。尚不清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肥胖是否增加DILI的 风险。糖尿病是某些药物引起DILI的易感因素,有研究提示糖尿病与DILI严 重程度独立相关。肿瘤及心脏病也是慢性DILI的可能危险因素。
超敏性
自身免疫性
DILI的临床分型
基于病程的分型:急性DILI和慢性DILI
慢性DILI定义为:DILI发生6个月后,血清ALT、AST、ALP及TBil仍持
续异常,或存在门静脉高压或慢性肝损伤的影像学和组织学证据。
急性DILI占绝大多数,其中6%~20%可发展为慢性。
胆汁淤积型DILI相对易于进展为慢性。
推荐 RUCAM 因果关系评分量表作为临床实践中 DILI 临床诊断的 应用量表。>8 分为极可能(Highly probable),6~8 分为很可 能(Probable),3~5 分为可能(Possible),1~2 分为不太可 能(Unlikely), ≤0 分为可排除
因果关系评估方案
35
2017/5/1
抗肿瘤药
激素类药 心血管药 NSAIDs 免疫抑制剂 镇静和神经精神药物
2015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
12/7/2015
27
介绍:H & E染色病理切片
肝小叶 中央静脉 肝细胞索
P
P
门管区
中度慢性乙型肝炎
肝腺泡内炎症较明显, 界面炎症向腺泡内发展 成P-P桥和P-V-P桥
V
12/7/2015
28
介绍: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G)分级标准
级 0 汇管区及周围 无炎症 小叶内 无炎症 HAI积分 0
1
HBV感染是HCC的重要相关因素。肝硬化患者发生HCC 高危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嗜酒、黄曲霉素、合并 HCV或HDV感染、持续肝脏炎症、持续HBeAg阳性及HBV DNA持续高水平等
12/7/2015
9
四、预防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 - 自2005年6月,我国新生儿HBV疫苗接种完全免费 - 乙肝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 和高危人群。全程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 - 新生儿要求在出生后24hr内接种。单用疫苗阻断 母婴传播保护率87.8%,联合 HBIG 保护率95-97% - 接种后有抗体应答者保护效果一般至少持续12年
65℃10h、煮沸10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
12/7/2015
5
二、流行病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全球20亿曾感染HBV,慢性HBV感染者3.5亿 我国属 HBV 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 HBsAg阳性率为 9.09%,接种与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的HBsAg阳 性率分别为4.51%和9.51% HBV 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 性接触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一般不会传染 HBV ;经吸血昆虫传播未证实
12/7/2015 13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
不规范的有创操作(如注射、 手术及口腔科诊疗操作等)
无防护的性行为
HBV 也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
职业暴露
修足
文身
扎耳环孔 共用剃须刀和牙具
不经呼吸道 和消化道传播
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 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 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 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 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z血液 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
更新要点
新生儿(哺乳)部分没有修订,与2019版一致。
推荐意见5
对于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儿 童,应及时进行补种。第1剂与第2剂间隔时间应 ≥28 d,第2剂与第3剂间隔应≥60 d (A1)。
更新要点
儿童(疫苗补种)部分没有修订,与2019 版一致。
推荐意见6
对3剂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剂60 μg或 3剂20 μg乙型肝炎疫苗,并于完成第2次接种程 序后1~2个月时检测血清抗-HBs,如仍无应答, 可 再 接 种 1 剂 60 μg 重 组 酵 母 乙 型 肝 炎 疫 苗 (A1)。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 HBV能经吸血昆虫(蚊和臭 虫等)传播。
3.预防
保护易感人群
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1)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
接种对象:新生儿、婴幼 儿 、 15 岁 以 下 未 免 疫 人 群、成年高危人群。
接种程序:全程需接 种3剂,按照0、1、6 个月的程序。
HBeAg阳性CHB患者可出现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年发生率约为 2%~ 15%。年龄<40 岁、ALT 升高、HBV基因A型和B型者发生率较高。HBeAg血 清学转换后,每年约有0.5%~1.0%发生HBsAg清除。研究显示,HBsAg转阴 10年后,约 17.8%的患者血清 HBV DNA 仍为阳性。>50岁、或已有肝硬化、 或合并HCV或HDV感染者,即使HBsAg消失,仍有发生HCC的可能性。
2015WHO慢性乙肝指南
»» 若无法检测乙肝病毒DNA:小于30岁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正常的乙肝e抗原阳 性患者可推迟治疗(条件性推荐,低质量证据)
• 所有慢性乙肝患者均需要持续监测,尤其是当前不符合上述治疗指征或无需治疗标准 的患者更需要监测,以决定未来是否需要行抗病毒治疗以防止进展性肝病的发生。包 括:
• 小于30岁且不存在肝硬化、乙肝病毒DNA水平>20 000 IU/mL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 续正常的患者;
• 乙肝e抗原阴性、小于30岁、不存在肝硬化、乙肝病毒DNA水平波动在2000到20,000 IU/mL之间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间断升高的患者;
针对乙肝/艾滋病 合并感染患者的现 行建议1
• 低耐药屏障的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会引起药物耐药,因此 不推荐使用(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 对于成人、青少年和3岁及以上儿童乙肝/艾滋病合并感染患者,推荐替诺福韦+拉米夫 定(或恩曲他滨)+依非韦仑固定剂量组合作为起始抗病毒治疗方案(强烈推荐,中等 质量证据)
• 仅可在以下特殊情况时考虑停止核苷类似物治疗:
ˉ 不存在肝硬化临床证据的患者(或成人患者APRI评分≤2分) ˉˉ 且能够进行长期严密随访以监测是否有活动性疾病;
ˉˉ 且出现乙肝e抗原转阴及血清学转换为乙肝e抗体(初始乙肝e抗原阳性患者)后至少 再巩固治疗1年;
ˉˉ 且同时存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正常及乙肝病毒DNA持续性低于检测限(若可以 检测乙肝病毒 DNA水平)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2015年10月22日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涉及慢性乙型肝炎其它治疗策略和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一版),并于2010年第一次修订。
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再次修订。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和C 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别(表1,根据GRADE分级修订)一、术语1.慢性HBV感染 (chronic HBV infection)—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2.慢性乙型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B)—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
可以分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3.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4.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2015年乙肝治疗指南
年乙肝治疗指南编者按: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给我国人群带来了严重地慢性传染性疾病负担.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一般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推算我国现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万,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万,乙型肝炎病毒抗原()阳性患者约占.作为我国慢性乙肝临床防治重要参考地亚太肝病研究学会()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拟于近日更新,结合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文特邀请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暨肝病中心主任王贵强教授为读者对比解读指南主要更新内容.b5E2R。
王贵强教授指出,和在年均更新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但两部指南地形成背景有较大差异..指南覆盖地区域指南委员会由来自亚太区不同国家地位专家组成,其中包括我国地部分专家,国外专家主要负责起草治疗目标、治疗药物等章节,中国专家主要负责起草术语和定义、流行病学等章节,因此在治疗相关章节地参考文献地选择上,中国研究数据使用地较少.p1Ean。
指南由全球各国专家共同制订,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乙型肝炎防治建议,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参与了编写. DXDiT。
.指南要达到地目地指南旨在解决全球乙型肝炎防治策略,兼顾公共卫生和临床治疗.指南则在版指南基础上,希望通过更新地临床研究证据,为亚太区国家慢性乙肝临床治疗提供具有参考价值地治疗推荐.RTCrp。
.关键推荐考虑地出发点指南主要考虑防治成本患者负担、普及性广泛适用性诊治策略和人权平等问题,指南主要从循证医学支持地临床疗效出发.5PCzV。
.指南目标受众指南主要针对各个国家卫生策略地制定者和官员,以及公共卫生人员和临床医生等.指南则主要针对临床医生.jLBHr。
治疗目标指南地治疗目标是降低发病率和因进展性肝病导致地死亡率,通过疫苗接种、治疗和预防传播,在全球范围内消除感染;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终末期肝病、肝细胞癌和死亡地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xHAQX。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完整版
二、流行病学和预防
(二)预防 2、意外暴露后预防 当有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意外暴露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 照以下方法处理: 1)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c、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并在3个月和 6个月内复查。 2)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阳 性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 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IU/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 HBIG 200~400 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 (20μg), 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 (各20 µg)。
订)
一、术语
1. 慢性HBV感染 (chronic HBV infection)—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个 月以上。
2 慢性乙型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B)—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 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分为HBeAg阳性CHB和HBeAg阴性CHB。
3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 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 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化学名疗效和耐药不良反应恩替卡韦etv高病毒学应答耐药性低严重肝病患者有发生乳酸酸中毒的报告高病毒学应答耐受性良好长期用药的患者应警惕肾功能不全和低磷性骨病的发生替比夫定ldt抗病毒效果优于拉米夫定耐药率低于拉米夫定部分患者肌酸激酶ck升高有个案发生肌炎横纹肌溶解和乳酸酸中毒等的报拉米夫定lam较高病毒学应答随治疗时间延长病毒耐药突变的发生率增高不良反应较少抗病毒效果相对较弱5年耐药发生率为11轻度肌酐升高者长期用药的患者应警惕肾功能不全和低磷性骨病的发生nas耐药和不良反应比较耐药种类推荐药物lam或ldt耐药换用tdf或加用advadv耐药之前未使用lam换用etv或tdf治疗lamldt耐药时出现对adv耐药换用tdf或etvadvetv耐药换用tdf或加用adv发生多药耐药突变a181tn236tm204vetv联合tdf或etvadvnas耐药挽救治疗推荐一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hbv感染自然史中部分alt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随着肝内炎症活动的减轻可出现自发的hbeag血清学转换alt恢复正常
乙肝指南解读(参考)
改善停药后的持久应答
使用NAs降低病毒载量后联合或序贯PegIFNα,较NAs单药在 HBeAg血清学转换及HBsAg下降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仍需从药
物经济学角度进一步考虑
现在是15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六
Marcellin Pet al,Gastrenterology 2015;Ning Q,et al JH 2013;Ren H,et al Hepatology 2014(Abstract)
每3个月检测1次直至治疗结束
每3-6个月检测1次直至治疗结束
HBsAg/HBsAb/HBeA g/HBeAb
甲胎蛋白
每3个月检测1次 每6个月检测1次
每6个月检测1次直至治疗结束 每6个月检测1次直至治疗结束
肝硬度测定值
每6个月检测1次
每6个月检测1次直至治疗结束
甲功和血糖 精神状态
腹部超声
每3个月检测1次,如治疗前已存在甲功异常或已 患糖尿病,建议每月检查甲功和血糖水平
治疗结束后的患者随访
现在是24页\一共有33页\编辑于星期六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HBV感染者管理流程图
HBV DNA阴性 (连续三次每次
间隔大于3个月)
每6-12个月:血常规、
生物化学、病毒学、 AFP、B超等
HBsAg阳性
HBV DNA阳性
否
HBeAg阳性患者:HBV DNA>20000IU/ml HBeAg阴性患者:HBV DNA>2000IU/ml
抗病毒治疗适应证及更新要点
接受抗病毒治疗人群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四、预防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
- 自2005年6月,我国新生儿HBV疫苗接种完全免费
- 乙肝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 和高危人群。全程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 - 新 生 儿 要 求 在 出 生 后 2 4 hr 内 接 种 。 单 用 疫 苗 阻 断 母婴传播保护率87.8%,联合 HBIG 保护率95-97%
21
五、临床诊断
㈣ 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 血 清 HBsAg 阴 性 , 但 血 清 和 ( 或 ) 肝 组 织 中 HBV DNA 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患者可伴 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
- 另 约 2 0 % 隐 匿 性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患 者 除 HBV DNA 阳 性 外,其余HBV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
2015乙肝治疗最新指南
郑州友好肝病医院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特点
言之有据,依据循证医学原则
重视预防,强调新生儿的接种
接轨国际,突出抗病毒的治疗
博采众议,个别内容尚存争议
通俗易懂,文字力求规范简洁
帮助决策,并非强制防治标准
12/16/2015
2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依据
级别 Ⅰ Ⅱ-1 Ⅱ-2 定 义
S基因变异可导致隐匿性HBV感染,HBsAg阴性
7
一、病原学
根据 HBV 全基因序列差异≥ 8%或 S 区基因序列差异≥ 4% ,目 前 HBV 分为 A-H 八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分为不同亚型。 我国主要是B和C IFN治疗HBV应答率:A>D,B>C,A、D>B、C基因型是否影 响核苷类似物的疗效尚未确定 准种:以一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
- 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
12/16/2015
22
六、实验室检查
生化学检查
- ALT、AST:一般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最常用
- 血清胆红素(BIL):通常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
- 凝血酶原时间(PT):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
- 胆碱酯酶(ChE):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可作参考 - 白蛋白(ALB):反映肝脏合成功能,A/G可作参考 - 甲胎蛋白(AFP):出现明显升高往往提示发生HCC
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或病例对照分析研究
Ⅱ-3 多时点病例系列分析,结果明显的非对照试验 Ⅲ 权威的观点及描述流行病学研究
12/16/2015
3
一、病原学
电镜下HBV颗粒
HBV病毒结构示意图
4
12/16/2015
一、病原学
HBV感染过程
cccDNA-共价闭合环状DNA
12/16/2015 5
10
三、自然史
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14-20%
青少年和成人期 急性 5-10%
HBV感染 25-30% 婴幼儿期
慢性乙肝
5年 12-25%
肝硬化
5年 6-15%
肝癌
失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70-86%
11
三、自然史
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包括:病毒载量高、HBeAg持续阳性、 ALT 水平高或反复地波动、嗜酒、合并 HCV、HDV 或 HIV 感染 等。HBeAg阳性患者的肝硬化发生率要高于 HBeAg 阴性者 HBV感染是HCC的重要相关因素。肝硬化患者发生HCC高危因 素包括:男性、年龄、嗜酒、黄曲霉素、合并 HCV 或 HDV 感 染、持续肝脏炎症、持续 HBeAg 阳性及 HBV DNA 持续高水平 等
HBsAg(-),HBV NDA(+) 代偿期 失代偿期
18
分为活动期/静止期
五、临床诊断
㈠ 慢性乙型肝炎
- HBeAg 阳 性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 血 清 HBsAg、HBV DNA 和 HBeAg 阳 性 , 抗 - HBe 阴 性 , 血 清 ALT 持 续 或 反 复 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 HBV 血 清 学 标 志 检 测 : 酶 免 疫 法 ( EIA)、 放 射 免 疫
- HBsAg血清学转换:HBsAg转阴的同时抗-HBs转阳
- 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转阴的同时抗-HBe转阳
12/16/2015
26
六、实验室检查
HBV DNA、基因型和变异检测
- HBV DNA定性和定量检测:反映病毒复制的情况
规 划 具 体 目 标 : 1、5 岁 以 下 儿 童 乙 肝 表 面 抗 原 携 带 率 降 至 1 % 以 下 2、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 7%以下 3、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低于7%的省份在原乙肝表 面抗原携带率基础上降低1个以上百分点
14
四、预防
传播途径预防
-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刺的针具),对牙科器 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严格防止医源 性传播;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 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 具 等 用 品 ; 进 行 正 确 性 教 育 ; 对 HBsAg 阳 性 孕 妇 , 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 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一、病原学
HBV基因组结构
12/16/2015 6
一、病原学
HBV 含 4 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 (ORF),即:前 S/S 区、前 C/C区、P区和X区 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变异可产生HBeAg阴性变异 株
P 基因变异主要见于 POL/RT 基因片段。在 LAM 治疗中,最常 见的是YMDD变异为YIDD或YVDD
- 接种后有抗体应答者保护效果一般至少持续12年
13
介绍:2006-2010年全国乙型肝炎防治规划
卫生部2006年1 月28 日正式印发《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 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卫疾控发(2006)39号] 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 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
65℃10h、煮沸10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
8
二、流行病学
全球20亿曾感染HBV,慢性HBV感染者3.5亿
我国属 HBV 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 HBsAg阳性率为9.09%, 接 种 与 未 接 种 乙 型 肝 炎 疫 苗 人 群 的 HBsAg 阳 性 率 分 别 为 4.51%和9.51%
17
五、临床诊断
乙肝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 DNA仍阳 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
慢性HBV携带(耐受)
携带者
ALT正常
慢性 HBV 感染
慢性 乙型肝炎 隐匿性 慢性乙肝 乙型肝炎 肝硬化
非活动性HBsAg携带 HBeAg(+) 根据肝功能损害程度 HBeAg(-) 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12/16/2015
27
七、影像学诊断
可对肝脏、胆囊、脾脏进行 B 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和磁共振成像 (MRI) 等检查 影 像 学 诊 断 和 情 进 展 变如HCC等 检 监 及 查 测 发 的 慢 现 主 性 肝 要 乙 脏 目 型 的 的 肝 占 是 炎 位 鉴 的 性 别 病 病
免疫清除期
HBeAg(+)慢乙肝 HBeAg(+)/ 抗-HBe(-) HBV DNA ++ ALT/AST +++ 肝活检 +++
非活动或 低复制期
非活动状态 HBsAg携带者 HBeAg(-)/ 抗-HBe(+) HBV DNA ALT/AST 肝活检 -
再活动期
HBeAg(-)慢乙肝 HBeAg(-)/ 抗-HBe(+) HBV DNA + ALT ++ 肝活检 ++
12/16/2015
23
介绍: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
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 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 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在轻度和重度之间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 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 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征者。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反复或持 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 60% - 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重度
15
四、预防
意外暴露HBV后预防
- 血 清 学 检 测 : 立 即 检 测 HBsAg、 抗 - HBs、ALT 等 , 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
- 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 抗 - HBs≥10mIU/ml 者 , 可 不 进 行 特 殊 处 理 。 如 未 接 种 过 疫 苗 或 虽 接 种 过 疫 苗 但 抗 - HBs<10mIU/ml 或 抗 - HBs 水 平 不 详 , 应 立 即 注 射 HBIG200-400IU, 并 同 时 在 不 同 部 位 接 种 第 1 针 乙 肝 疫 苗 2 0 g, 于 1 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针和3针乙肝疫苗各20g
- HBV 基 因 分 型 : 基 因 型 特 异 性 引 物 PCR 法 、 限 制 性 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 PCR微量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法、基因序列测定法 - HBsAg 耐 药 突 变 株 检 测 : HBV 聚 合 酶 区 基 因 序 列 分 析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荧光实时 PCR法、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