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房颤治疗指南-闫伟

合集下载

中国房颤患者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

中国房颤患者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
▪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组织专家制 定的《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正式发表,以进一步推动房颤规范化管理,及 时、充分地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南详尽阐述了房颤管理的各个环节, 重新评价了房颤筛查的临床应用,根据亚洲房颤人群特点提出了CHA2DS2-VASc-60卒中 评分,强调了早期节律控制的意义和导管消融在节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房颤的节律控制策略及治疗选择
图2 房颤患者心室率控制及节律控制策略流程
房颤的节律控制策略及治疗选择
1.抗心律失常药物
▪ AAD和导管消融是节律控制的主要方法。由于AAD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在转复房颤心律、 改善症状方面作用确切,是长期以来国内外房颤指南推荐用于改善症状的一线治疗手段。
▪ AAD对减少房颤反复发作、长期维持窦性心律具有中等程度的有效性,但AAD相关的不良 反应相对常见。长期应用AAD维持窦性心律应重视其安全性及相关不良反应,在AAD选择 和应用上应强调安全性第一、有效性第二的原则,针对患者情况个体化选择AAD治疗策略, 慎重评估各种AAD的应用时机、时限、剂量,避免过度应用,始终注意用药监测、评估、 调整,注意AAD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和心脏外毒性,对效果不好或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应 在尊重患者选择的前提下及时更换治疗手段(如更换药物种类或选择导管消融)。
房颤筛查的临床应用
3.卒中患者的房颤筛查 ▪ 延长监测时间,提高监测频率可提高房颤检出率,但最佳监测方
式和时程尚不明确。 ▪ 研究发现,间断进行7~14 d的长程动态心电监测,每年累计监测
超过28 d,对于房颤负荷的评估可达到与置入式心电监测装置 (ICM)等效的评估能力,因此,对于未诊断房颤的卒中患者,可 考虑通过上述方式尽可能地发现房颤并及时进行治疗。

最新:房颤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

最新:房颤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

最新:房颤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组织的专家制定的一份重要指南。

该指南的正式发布旨在推动房颤管理的规范化,并将新技术和新理念及时、充分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这份指南详细阐述了房颤管理的各个环节,重新评估了房颤筛查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指南针对亚洲房颤患者的特点,提出了CHA2DS2-VASc-60卒中评分,强调了早期节律控制的重要性,并突出了导管消融在房颤节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通过该指南的发布,医疗界将能够更好地了解房颤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指导方针,这将对临床实践产生积极影响。

指南的制定是基于实证医学和专家共识,并结合亚洲地区的特点,旨在提供更准确、科学的房颤管理建议,帮助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房颤筛查的临床应用1 .一般人群的房颤筛查房颤的筛查策略可以分为机会性筛查和系统性筛查。

机会性筛查指全科医师在社区就诊时通过脉搏触诊或心电图顺便进行房颤筛查,而系统性筛查则是指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或连续心电监测进行详细的房颤筛查。

根据指南的推荐,对于年龄≥65岁的人群,在就医时可以考虑通过脉搏触诊或心电图进行房颤的机会性筛查;对于年龄≥70岁的人群,可以考虑通过定期或连续心电监测进行房颤的系统性筛查。

房颤的筛查方式包括心电模式和非心电模式。

心电模式包括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手持式或可穿戴式心电记录仪,以及心脏置入式电子装置等。

非心电模式则包括脉搏触诊、光容积脉搏波描记,以及使用具有房颤识别功能的电子血压计等。

通过机会性筛查和系统性筛查,结合心电模式和非心电模式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提高房颤的早期检出率。

早期发现房颤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从而减少房颤相关的并发症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筛查方式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选择合适的筛查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风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遵循指南的建议。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用药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用药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用药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会导致心脏搏动不规律,增加患者患中风、心力衰竭和心脏猝死的风险。

因此,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除了手术治疗和心脏电生理治疗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用药。

1. 抗心律失常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房颤的常用药物之一,它可以帮助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普罗帕酮、胺碘酮、索他洛尔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整心脏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延缓心脏传导系统的传导速度,从而减轻或消除房颤症状。

2. 抗凝血药物。

房颤患者由于心脏搏动不规律,容易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滞留,形成血栓,增加患中风的风险。

因此,抗凝血药物的使用对于预防中风至关重要。

常见的抗凝血药物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等,它们可以帮助阻止血液凝结,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中风的风险。

3. 心脏率控制药物。

对于一些房颤患者来说,控制心脏的搏动速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心脏率控制药物可以帮助调节心脏的搏动速率,减轻心脏的负担,改善患者的症状。

常见的心脏率控制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降低心脏的搏动速率,减轻房颤患者的症状。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房颤患者,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房颤时,患者应该遵医嘱使用,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药物治疗也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希望每一位房颤患者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早日康复。

房颤抗凝治疗新进展

房颤抗凝治疗新进展

房颤抗凝治疗新进展背景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

房颤引起的血栓形成会导致卒中,其中脑卒中是患者最担心的后果。

因此,预防血栓形成是房颤患者治疗中的重点。

目前,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主要药物是华法林。

华法林治疗需要经常监测指标(如国际标准化比值)并密切监测剂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药物的不断更新,房颤抗凝治疗也有了新的进展。

新进展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与华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有以下优点:1.无需定期检查国际标准化比值,用药剂量稳定,患者不需要太多的自我调整;2.在一些人群中具有更好的预防卒中的效果,同时减少了控制卒中风险所需的时间;3.可能在预防脊髓梗死时比华法林更为安全。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包括:•达比加群(药物商标名称:适可而止,Pradaxa);•阿哌沙班(药物商标名称:波立维,Eliquis);•利培酮(药物商标名称:沙可保,Savaysa);•瑞舒伐他汀(药物商标名称:赛格康,Xarelto)。

综合评估虽然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一定的优点,也比华法林更加便利,但它们也有一些弊端,比如:1.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价格较高;2.新药的抗凝及副作用机制复杂,需准确识别适应症;3.对于急性出血,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仍未有特别清晰的对策。

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医学界提倡从个体化治疗的角度进行选择。

因此,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提示,以保证合适且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评估患者合适用药的一些因素:•年龄;•病历史;•药品对另外疾病的相互作用;•肾功能;•是否有执行华法林治疗的够通信所需条件;•病人的偏好和期望等。

房颤抗凝治疗已经有了新的进展。

相对于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更多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做出合适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新指南更新房颤治疗

新指南更新房颤治疗

新指南更新房颤治疗
兰如冬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年(卷),期】2014(000)008
【摘要】新指南变更内容包括增加新的抗凝血药物以及少用阿司匹林。

如果你有心房颤动(英文简称:AFIB),根据最近更新的指南,你的医生可能建议调整该常见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案。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兰如冬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新观点和新指南 [J], 马长生
2.颈动脉手术的高危患者可能适宜颈动脉支架治疗--来自美国神经病学会关于颈动脉手术的更新指南 [J], 赵元立
3.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肺浸润的诊断和抗生素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除外):2015德国血液肿瘤学会感染性疾病工作组(AGIHO)更新指南解读 [J], 郭宪立;宋宁;贾伟华;袁胜芳
4.欧洲2010年肺结核治疗更新指南公布 [J],
5.2015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解读之三心脏骤停后治疗及特殊病种心肺复苏 [J], 楼滨城;朱继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房颤最新指南(精品)

房颤最新指南(精品)

---------------------------------------------------------------最新资料推荐------------------------------------------------------房颤最新指南(精品)解读 AHA/ ACC/ HRS 最新心房颤动治疗指南 2019-01-16 14:11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作者:杨艳敏颜红兵朱俊胡大一字体大小 -|+ 2019 年 3 月 28 日,美国心脏协会 (AHA)、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 和心律学会(HRS) 联合发布了《2019 年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指南》,代替 2006 年版指南和 2019 年两次更新的部分,并且反映了 2019 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 (ESC) 心房颤动(房颤)指南的部分内容。

新版指南复习了 2006 年到 2019 年 2 月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心房颤动治疗领域(包括成人心脏病学、电生理、心胸外科和心力衰竭)临床专家的最新共识。

新版指南主要包括以下 7 个方面的内容。

一、总体指导思想旨在制订满足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患者需要的治疗方案,而最终决定权须由医师和患者来掌握,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临床情况。

将共享决策作为Ⅰ 类建议已经是指南的一个巨大的进步。

新指南更加体现了耶鲁大学 Krumholz 教授的名言:最高质量的治疗是患者选择最适合他们的价值观、偏好和目标的方案,而我们需要确保其决定并非出于无知或恐惧。

二、关于非瓣膜病房颤的定义本指南中非瓣膜病房颤的定义1 / 9是指在没有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没有机械瓣、生物瓣或二尖瓣修复的患者中发生的房颤。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根据这个定义,任何未经手术或介入治疗的二尖瓣反流、全部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和三尖瓣的病变、以及其他类型的房颤均属于非瓣膜病性房颤的范畴。

这样的分类主要是基于不同的瓣膜病变所致的栓塞风险不同,而不是单纯依据瓣膜解剖或功能异常的分类。

心房颤动指南解读: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2)

心房颤动指南解读: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2)

3
三、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
▲(一)脑卒中预防策略
1.华法林 荟萃研究表明,华法林可使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下降64%,每年发生脑卒 中的绝对危险度降低2.7%,全因死亡风险下降26%。在有关NOAC的4个重要的大型随机对照 试验(RCT)中,华法林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均得到进一步证实。 虽然华法林的抗凝疗效确切,但该药应用也有一定局限性,因不同个体的有效剂量变异幅 度较大且有效治疗窗较窄,故其抗凝作用易受多种食物和药物的影响,应在用药过程中定 期监测凝血功能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益和安全性取决于抗凝治疗的强度和稳定性,反映抗凝强度的指标常 用INR的范围来表示;反映抗凝稳定性的指标常用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表示 。
二、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二)房颤的危害
1.脑卒中及血栓栓塞 房颤增加缺血性卒中及体循环动脉栓塞的风险,年发生率分别为1.92%和0.24%。其缺血 性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4~5倍,可致近20%致死率及近60%致残率。房颤相关缺血性 卒中早期复发风险、出血风险均增加。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房颤患者急性肾损伤、出血、 感染及重度残疾的发生率也较高。接受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治疗的房颤患 者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病率为1%~2%。无论是否抗凝治疗,亚裔房颤患者均较非亚裔患者更 易发生缺血性卒中,同时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亦较高。体循环栓塞常见部位依次为下肢 、肠系膜及内脏、上肢,60%左右的患者需要介入或外科手术干预,事件发生30d内致残 率20%,致死率25%。
二、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5.肾功能损伤 肾功能不全是房颤的危险因素,同时房颤患者中肾功能不全的风险也增加。15%~20%慢性 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房颤,其与死亡率增加相关。40%~50%房颤患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 ,且肾功能随时间推移逐渐恶化。 6.生活质量(QoL)及功能状况 超过60%的房颤患者生活质量/运动耐量明显下降,17%出现致残症状。其中女性、低龄及 有合并症人群生活质量降低更加显著。房颤负荷也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心理功能在预测 症状及生活质量中显示出一致性。房颤患者更易出现焦虑障碍,抑郁症状更重,具有抑 郁型人格(D型)者生活质量更差。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精解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精解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精解指南围绕房颤的流行病学及危害、临床评估、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心室率控制、急诊处理、综合管理等七个方面,重点收集和引用亚洲、国内临床研究及人群队列研究的成果与数据,使指南更适用于中国房颤患者群体,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如根据2014-2016年我国的房颤流调结果,结合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估计我国约有1200万房颤患者。

因约1/3的患者不知晓患有房颤而漏诊部分阵发性房颤,我国实际房颤患者数应该高于上述估算。

1、房颤的分类根据房颤发作的持续时间,以及转复并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难易程度和治疗策略选择,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持久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

指南用持久性房颤取代既往根据字面直译的“长程持续性房颤”,并对永久性房颤给出了一些客观的定义,包括“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可能性小,房颤持续10~20年以上,心电图显示近乎直线的极细小f波;或心脏磁共振成像显示左心房纤维化面积占左心房面积的30%以上”。

2 、房颤筛查筛查是房颤早诊早治的重要手段。

✓推荐对于年龄≥65岁的人群,在就医时可考虑通过脉搏触诊或心电图进行房颤的机会性筛查(Ⅱb,A);✓年龄≥70岁的人群,可考虑通过定期或连续心电监测进行房颤的系统性筛查(Ⅱb,A);✓推荐具有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的患者常规程控时应评估心房高频事件,并明确房颤诊断(I,C);✓对未诊断房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可考虑在1年内完成每3个月1次,每次至少7天,累计超过28天的心电监测以进行房颤筛查(Ⅱb,C)。

3、卒中风险评估年龄是卒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研究显示:➢年龄≥50岁的亚洲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即开始增加。

➢年龄55~59岁、无其他卒中危险因素的亚洲房颤患者与合并一个危险因素患者的卒中风险相似,➢65~74岁、无其他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与合并2个危险因素患者的卒中风险相似,并发现年龄>55岁的亚洲房颤患者服用口服抗凝药(OAC)可显著获益。

2023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第一部分)

2023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第一部分)

2023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第一部分)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心衰)、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房颤将给社会和医疗服务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

过去二十年在房颤风险预测与筛查诊断、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n-vitamin-K-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s,NOAC)的应用彻底改变了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格局,房颤人群的抗凝率显著提升,卒中风险不断降低,而更新一代口服抗凝药Ⅺ因子抑制剂在预防血栓的同时,出血风险更低,很有希望为房颤抗凝领域带来新的革命。

导管消融逐渐成为房颤节律控制的一线治疗手段,可减少房颤发作,改善生活质量,延缓房颤从阵发性进展为持续性,改善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预后。

对于诊断1年之内的房颤,节律控制策略在改善预后方面优于室率控制策略。

器械与技术进步大幅降低了经皮左心耳封堵(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的操作难度与并发症发生率。

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产生,新的技术和理念,如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为房颤管理带来重大变革。

以上进展为制定房颤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了充实的依据。

我国房颤管理的规模、质量和经验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为进一步推动房颤管理新技术和新理念及时、充分应用于临床实践,改善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组织专家,共同制定了《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对推荐类别(表1)和证据级别(表2)的表述沿用国际通用的方式。

表1 推荐类别表2 证据级别房颤的流行病学及危害我国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03年35~85岁人群中房颤患病率为0.61%,2012—2015年35岁以上人群中房颤患病率为0.71%。

2024老年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4老年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4老年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心房颤动(房颤)是增龄性疾病。

目前全国房颤人群估算已达2 000万,预计到2050年,中国大约有90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罹患房颤,在老年房颤的诊疗上面临巨大的挑战。

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和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病分会共同组织多位国内该领域知名专家,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并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国内医院的实际情况,就房颤的定义、分类与分期,老年房颤的临床特点,老年房颤的综合评估、治疗及共病管理,老年房颤合并脑卒中的治疗,老年房颤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老年房颤患者合并肿瘤的处理及老年衰弱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解析。

老年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专家建议1:老龄化及慢病共病使中国老年房颤及脑卒中风险增加,75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群的房颤生命风险比50岁以上人群增加了2倍。

共识建议老年综合评估,加强共病管理,控制复杂的血栓及出血风险,提高抗凝治疗依从性,降低房颤及其并发症。

心房颤动及危险因素筛查与整合管理1.房颤及危险因素筛查:专家建议2:基于可穿戴设备技术应用的研究证据,共识建议在老年人群,合并睡眠呼吸障碍、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中使用PPG或单导联/多导联心电图等智能设备进行房颤筛查。

3.设备检测房颤及管理专家建议3:使用房颤整合管理路径(A脑卒中/血栓防治,B症状管理,C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合并疾病管理)降低老年房颤患者的全因死亡及其他临床事件。

经验证的移动技术支持的ABC整合管理软件辅助老年房颤管理,是临床获益优先的管理工具。

老年心房颤动的评估专家建议4:CHA2DS2-VASc评分评估老年房颤脑卒中/血栓风险,HAS-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

此外,应对老年人群,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失能衰弱评估、步态异常与跌倒风险、认知功能、肾功能、营养状态、进食和体重变化、抑郁状态、共病及多重用药评估等。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一)心室率和节律控制治疗专家建议5:控制心室率、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房颤治疗的最新进展

房颤治疗的最新进展

房颤治疗的最新进展●钟友升35心防治新动态心防治新动态心防治新动态心房颤动的典型症状———心悸———会使人感觉喘不过气、头晕目眩以及疲惫不堪。

这种情况是由于心脏的心房的生物电异常引起的,估计每11个65岁及65岁以上的人中就有一个会出现房颤。

虽然心房颤动(房颤)的症状可能会让人不安,但真正的危险是使得严重中风的风险增加。

心血管专家指出多达30%的由房颤引起的中风是致命的。

抗凝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房颤患者中风的风险。

今年早些时候,《循环》杂志发表了使用这些药物的新指南以及管理这种疾病的最新策略。

最新的指南就药物、减轻体重和治疗方案提供了建议。

预防中风的药物大多数房颤患者应该服用抗凝血药物来降低中风风险(见“房颤患者的评分系统”)。

这意味着患者需要服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NOAK ),其包括: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片、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后面两种药物大陆暂未上市)。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K )现在是比华法林更受欢迎的选择,因为华法林虽然有心防治新动态心防治新动态心防治新动态效,但需要经常抽血检查,而且与一些食物和其他药物一起服用后会产生不良作用。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K)除了在使用方面比华法林更简便,他们预防中风的效果是一样的,而且由抗凝药物华法林引起的最严重的副作用:脑出血的可能性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K)上是极为罕见的。

从2018年开始,所有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K)都具有各自特异的有效解毒剂(拮抗抗凝药物,迅速制止不受控制的出血)。

专家提醒到,所有抗凝药物因为防止血凝形成所以也会导致更易出现轻微出血的可能,如刷牙时牙龈出血,偶尔流鼻血,更容易出现皮下瘀伤。

但因为血栓形成后会有致命性的后果,所以人们必须克服这些副作用。

另一个重要的有关药物的更新:阿司匹林不再被推荐用于预防房颤患者的中风。

在此前的指南中,它被列为降低中风风险的一种选择。

但现在有证据表明,阿司匹林与NOAK相比不是很有效,但又有着类似的出血风险方面的副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心电图发现为房颤,无论持续时间或房颤 相关临床状况的严重程度。
(2)阵发性房颤(paroxymal Af):
房颤持续小于48小时,可自行终止。虽然房 颤发作可能持续到7天,但48小时是个关键的时间 点,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超过48小时,房颤自行终 止的可能性会降低,需考虑抗凝治疗。
精选课件
12
Holter: ——诊断未明确的心律失常 ——评价心室率控制情况
食管超声: ——检测有无左房附壁血栓 ——指导转复
电生理检查: ——了解宽QRS心动过速的机制 ——了解起始心律失常 ——是否可进行消融治疗
精选课件
19
房颤的治疗目标
预防栓塞;
心率控制;
心律控制。
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选择
在控制心率方面,药物是第一选择,LA消融则是二线 治疗,多用于孤立性Af。手术治疗Af仅用于个别病人, 多与其他心脏手术同时进行
12
◆ 正常人群的0.4-1.0% 10
◆ 65岁以上人口的2-5% 8
6
◆ 80岁以上人口的8.8% 4
男性 女性
估计中国房颤人群约1000万
2
0 30 -39
40 - 49 50 - 59 60 - 69 70 - 79
年龄[岁]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JAMA March 16, 1994
心房颤动的 规范化治疗
铜川市人民医院
闫伟
精选课件
1
房颤的定义
体表心电图显示R-R间期绝对不规心房电活动波(f波); 显示 f 波者,心房周期长度通常<200 ms(心房率
>300次/分)。
精选课件
2
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
14
(3)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
房颤持续超过7天,或者需要转复治疗(药物转
复或者直接电转复)。
长程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f):
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拟采用节律控制策 略,即接受导管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是在 导管消融时代新出现的名词,导管消融使房颤治 愈成为可能,因此,房颤已不再是“永久性”。
精选课件
14
房颤的症状分级
欧洲心律学会(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EHRA)
EHRA I:无任何症状; EHRA II:症状轻微,日常活动不受影响; EHRA III:症状严重,日常活动受到影响; EHRA IV:致残性症状,无法从事日常活动。
EHRA分级是治疗策略选择的重要依据,推荐用 EHRA积分评价房颤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I,B)
精选课件
15
临床评价
基本评价
病史和体检 ——房颤的症状 —永—久房)颤的临床类型(首次,阵发,持续, ——首次有症状的发作和首次证实的时间 —方—式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终止 ——药物疗效 ——有无基础心脏病和可逆因素
精选课件
16
临床评价
基本评价
心电图: ——心律(证实房颤) ——有无左室肥厚,既往心梗 ——有无预激,束支阻滞 ——测量各心电图参数,判断有无药物作用 ——有无其他心律失常
精选课件
7
老年房颤发生相关因素
相关性分析老年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1. 增龄(P<0.0001):是首位 2. 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缺血 3. 心功能不全,心房压力过高 4. 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
精选课件
8
老年房颤发生相关因素
据相关研究提示: 增龄引起的老化或退形性改变是老年房颤发生
精选课件
5
临床表现
心绞痛与心力衰竭 栓塞 查体:1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2心律绝对不规则; 3脉搏短绌。
精选课件
6
一旦房颤患者心室律变得规则,应考虑以下情况:
1.恢复窦性心律; 2.房性心动过速; 3.房扑及固定的房室传导比率; 4.发生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
如心室律变为慢而规则(30-60次/分),提示可能出现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检查有助确立诊断。
不管使用什么方法,抗凝的选择应针对中风的风险评 估
精选课件
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房老化结构重构电重构房颤
精选课件
9
房颤的分类(既往)
新发现的房颤
阵发性房颤1,3
(能自行终止)
持续性房颤3
(不能自行终止,≥ 7天)
房颤的“3P”分 类
Paroxysmal AF
Persistent AF 精选课件
Permanent AF
永久性房颤2
1 持续时间<7天,绝大多数<24小时 2 复律无效或无指征 3 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1均0 可复发
精选课件
3
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
相关研究→医院内老年死亡病人的房颤发生情况:
总发生率:35.7% 与性别的关系
男性:37.2% 女性:28.6%
精选课件
4
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
相关研究→医院内老年死亡病人的房颤发生情况:与 年龄的关系 <60岁: 8.1% 6069岁: 24.2% 7079岁: 27.7% 8089岁: 39.6% >90岁: 54.76%
房颤最新分类
欧洲心脏学会(ESC)2016房颤指南
1. 初发性房颤(initial event) 2. 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 3. 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 4. 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
精选课件
11
(1)初发性房颤(first diagnosed Af):
精选课件
13
(4)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
房颤已为患者及其经治医师所接受,从而不 再考虑节律控制策略的类型;换言之,一旦决 定采取节律控制策略,该型房颤将重新定义为 长程持续性房颤。
静寂性房颤(Silent Af,或无症状性房颤): 是分类外较为特殊的一种情况,患者可能
以缺血性卒中或心动过速心肌病为首发症状, 可以是上述五种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胸片:肺实质和血管影是否提示异常
精选课件
17
临床评价
基本评价
超声心动图: ——瓣膜情况 ——左右心房大小 ——左室大小和功能 ——右室峰压 ——左室肥厚 ——左房血栓 ——心包疾病
化验:甲状腺功能检查
精选课件
18
临床评价
附加评价
运动试验: ——心室率是否满意控制 ——运动诱发房颤 ——选择Ⅰc类药物时除外心肌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