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题练习】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
(小专题)主要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小专题:主要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农业自然区位(自然条件)(4个):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光热水组合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二、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有(6个以上):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工业基础(机械)等三、如何分析一地的农业生产气候条件(有利与不利),内容包括哪些?分析内容包括:光、热、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
影响因素:①光照强:中低纬,气候干旱、天气晴朗(降水少)②热量足:中低纬,海拔较低③光热充足:中纬夏季日照长④气候灾害包括:洪涝(夏涝、梅雨)、干旱(春旱、伏旱)、低温冷害、霜冻和雪灾等成因与气候特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大)(海拔高或纬度低)和地形有关。
如:①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水旱灾害多。
②干旱区、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③纬度高和海拔高:热量不足,多低温冷害六、我国特色农业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和区位世界上几种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也称“工业原料作物”、“特用作物”、“工艺作物”,指主要供作工业原料的作物,按用途可分为: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淀粉作物、嗜好作物、1、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潮湿,适宜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代表性经济农作物:【橡胶、金鸡纳、可可、胡椒、油棕等,粮食作物:水稻】2、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就是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在湿季,旱季是无法进行农业耕作的,因此农业也随着雨带迁移,只适合原始迁移农业,无经济作物。
3、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年降水量大,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夏季;【水稻种植业、黄麻、橡胶、茶叶、咖啡、可可。
还有各种水果】。
4、热带沙漠气候:因为经常无云、风大、日照强、气温高、相对湿度小,因此蒸发力非常旺盛。
只适合发展灌溉农业,绿洲农业中代表农作物:【枣椰树】5、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种的经济作物是【甘蔗、橡胶】粮食作物为【水稻】6、地中海气候: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系为特征。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农业作为人类的重要经济活动之一,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其生产效率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和差异。
地理环境包括土地、气候、水资源等自然要素,以及地形、交通等人文要素。
这些要素在不同地区的差异会导致农业生产效率的差异,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土地类型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
不同土地类型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不同,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例如,河谷地区常年积累的泥沙使得土地肥力高,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容易形成灌溉体系,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反,高山地区土地贫瘠,长期缺乏泥沙的积累,导致土地肥力较低。
因此,农业在山区的生产率相对较低。
其次,气候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降水和日照等。
不同作物对气候的要求不同,但总体而言,在合适的温度下,降水充足且分配均匀,阳光充足的地区,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相对较高。
例如,地处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气温高,降水充沛,这种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大部分热带作物的生长,比如水稻、香蕉等。
而寒冷地区温度偏低,冻害频繁,会限制农业生产。
再如,脱水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对降水要求较高,只有较多的降水才能保证其产量,而在干旱地区,这些作物的生产效率就会受到较大的制约。
另外,水资源也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着重要影响。
农业需要充足的水源供给,以满足灌溉需要。
一些地区地表水资源丰富,且地下水位较高,这些地方可以通过灌溉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
相反,一些地区水资源匮乏导致灌溉不足,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例如,中国北方的黄淮海平原,其地下水位普遍较低,要想进行灌溉就面临较大的困难,这进一步制约了该区域农业的持续发展。
最后,交通条件也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较大影响。
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都依赖交通设施的支撑。
交通条件好的地区可以保证农产品的快速流通,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
相反,交通条件差的地区运输困难,农产品易受损耗,无法及时销售,导致农民利益受损。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引言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可行性和成果。
本文将探讨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农业特点。
二、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地理环境因素之一。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作物的种植和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
例如,热带气候湿润,适合水稻、香蕉等作物的种植;而寒带气候则适宜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生长。
此外,气候还影响着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干旱地区的水稻产量普遍较低,而适宜的降雨量则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丰收。
因此,农民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以取得最大的农业收益。
三、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势起伏和高低变化情况。
不同的地形对农业生产有着不同的影响。
在山区地形上,耕地数量有限,土壤贫瘠,水资源相对稀缺,这就限制了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业生产的规模。
然而,山区的地形也有利于水资源的积蓄和利用,因此山区以养殖业、林业为主要农业产业。
相对而言,平原地形上土地广阔且更适合农业生产。
大片平坦的土地方便了农业机械的使用和大规模种植,提高了农业的效益和产量。
四、水文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文条件主要指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分布情况。
充足的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资源丰富,支撑着广大农田的灌溉和农作物的生长。
在沿海地区,有盐碱地问题,影响了农田的可耕性和产量。
水稻等作物对水分需求较高,缺水会导致减产。
因此,在水文条件较差的地区,农民需要选择适应干燥条件的作物种植,或者采取合理的节水措施,比如滴灌、雨水收集等。
五、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土壤是农作物的生长基础,也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质地都会对农作物的种植产生影响。
例如,黑土是一种肥沃的土壤,适合小麦、大豆等作物的生长,所以黑龙江、吉林等地常见这类作物的种植。
而在贫瘠的沙质土壤上,种植这些作物相对困难。
试述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及其对农用地质量的影响(包含举例说

试述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及其对农用地质量的影
响(包含举例说
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降雨,气候,温度,降雪,光线,风,地势,泥土等诸多因素。
1、每年的降雨量是多少,它决定了作物的类型。
一般来说,降雨量大于或者是等于2000毫米的特别适合种稻米,在400至800毫米之间的适合种小麦。
2、季节的分布也决定了作物的类型,比如说雨季的时候有利于稻米快速增长,但旱季的时候有特别利于稻米的收成。
3、温度主要决定了植物的类型。
植物的发芽和撒种一般需要6摄氏度以上的温度。
不同的作物需要不同的温度,每种作物都有它生长的上限和下限温度。
4、雪和光线同样影响着植物的生长。
学主要的作用是能够保证泥土免受风雨的侵蚀,它有绝缘的效果对作物的保温效果特别好。
易错点09 农业的区位因素-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解析版)

易错点09 农业的区位因素易错题【01】不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和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科技条件是决定性因素。
总结如下: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科技、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二、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1.大范围地域的农业区位分析和选择(1)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地形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可结合下图理解。
(2)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这种影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2.小范围地域的农业区位分析和选择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在图中①②③④处应分别布局小麦种植业、花卉种植业、乳牛业、林果业。
三、农业生产条件分析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政策一般对农产品种类和种植面积影响较大通过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农业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农业技术如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域的范围,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等01不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2021·海南·高考真题)图左示意我国某热带雨林地区人工多层经济林模式,图右示意我国某地区“猪沼果”模式,二者均为生态农业模式。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农业(解析版)-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选择题暑期分专题训练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选择题暑期分专题训练农业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2022·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模拟预测)樱桃,素有“春果第一枝”美誉,樱桃树在气温低于7.2℃时才进入休眠状态,进入休眠期后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时数积累才能解除休眠,开花结果。
普通的大棚种植都是在11月份开始扣棚,通过采取揭盖棚顶棉被或草帘的方法使樱桃树提前进入休眠期,次年2月开花结果,3月上市。
而山东临朐采用现代制冷降温技术,在9月底就开始扣棚,所产樱桃每斤价格可达300元左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普通大棚种植樱桃的做法最合理的是()A.扣棚前期白天揭帘B.扣棚前期白天盖帘C.扣棚后期白天盖帘D.扣棚后期夜间揭帘2.山东临朐9月底就开始扣棚种植樱桃的主要目的为()A.延长生长期,提高品质B.采摘期冷,易于储存C.制冷降温,减少病虫害D.成熟期早,抢占市场3.关于山东临朐樱桃产业未来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A.完善物流,主销西部市场B.举办樱桃节,提高知名度C.发展科技,降低生产成本D.发展旅游采摘,多样化经营【答案】1.B2.D3.A【解析】1.根据材料“樱桃树在气温低于7.2℃时才进入休眠状态,进入休眠期后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时数积累才能解除休眠,开花结果。
普通的大棚种植都是在11月份开始扣棚,通过采取揭盖棚顶棉被或草帘的方法使樱桃树提前进入休眠期”可知,樱桃树在生长前必须要提前进入休眠期。
扣棚前期白天揭帘会使棚内温度升高,无法进入休眠期,故A错误。
扣棚前期白天盖帘,不进入阳光,会使棚内温度降低,利于樱桃树进入休眠期,故B正确。
扣棚后期白天盖帘,影响阳光进入,光照、热量不足,影响樱桃树生长,故C错误。
扣棚后期,夜间揭帘,容易导致热量不足,影响樱桃树的开花期推迟,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2.根据材料可知,山东临朐采用现代制冷降温技术,使每斤樱桃价格可达300元左右,主要是樱桃提前上市抢占了市场。
地理环境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农业资源分布,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水资源的供给情况等,都会对农业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探讨这些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对农业资源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地理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资源开发程度各不相同。
例如,沿海地区的温和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使得沿海地区适合发展渔业和水稻种植。
而位于内陆的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地理环境决定了农业资源的分布,进而影响着该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其次,地理环境对气候条件有着直接的影响,而气候条件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直接关系到植物生长的季节、水分和养分的供给,进而影响农业产出和农产品品质。
例如,热带地区由于年均温度较高,降水充足,适宜发展水果种植业。
而寒冷地区的低温和短暂的生长季节则限制了该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地理环境所决定的气候条件对于农业经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土壤类型也是地理环境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之一。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决定了该地区的适宜农作物种类和土地利用方式。
例如,淤泥河滩地的黑土质地肥沃,适合发展水稻种植;而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贫瘠,适宜发展畜牧业。
地理环境所赋予的土壤类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同时也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潜力。
最后,地理环境对于水资源的供给也有重要影响。
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地理环境中的水资源分布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地区由于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更有利于农田的灌溉和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农业经济相对较发达。
而内陆干旱地区和山地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分布不均的农业资源、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水资源的供给情况,都会对不同地区的农业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制定农业发展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因素,合理规划和利用农业资源,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0年初三北京地理中考复习 农业 专题复习练习题含答案与解析

图1 农业 专题复习练习葡萄性喜光、喜暖、耐干燥忌潮湿。
图1为银川周边葡萄酒主产区示意图。
据图,完成1~3题。
1. 葡萄酒产区均位于( )A.贺兰山以西B.回族最大聚居地C.水运发达区D.台风频繁登陆区2. 葡萄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B.地势平坦,河湖众多C.邻近省会,市场需求量大D.雨热同期,降水充足3. 图中河流( )A.大致自北向南流B.冬季无结冰期C.为葡萄酒外运提供水运条件D.为葡萄种植提供灌溉水源海淀玉泉山清澈的泉水灌溉山脚下肥沃的土地,生产出著名的“京西稻”,其种植历史悠久。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稻田面积不断缩小。
近年来,海淀区大力保护和推广京西稻文化,开展保护性种植,举行插秧节,收割节等活动,再造十里稻花香的盛景。
京西稻田采用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水稻田放养鸭子,鸭子吃田里的草,粪便可以做有机肥料。
目前使用无人机实施病虫害精准防治。
据此,完成4-8题。
4. 海淀区种植“京西稻”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①崎岖的地形 ②悠久的历史 ③优质的水源 ④肥沃的土壤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 “京西稻”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是( )A.水稻品质下降B.耕地面积减少C.市场需求减少D.劳动力缺乏6. 实施“京西稻”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可以( )①增加当地耕地面积 ②丰富农产品类型③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④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 海淀区开展保护性水稻种植可以( )A.增加海淀区土地面积B.大规模利用南方调来的水资源C.继承和保护地方特色农业文化D.鼓励市民从事水稻种植8. 在“京西稻”生产中应用无人机可以( )A.使农业摆脱自然限制B.提高生产效益C.降低单位面积产量D.降低抗旱能力地中海沿岸盛产油橄榄,油橄榄喜温畏寒、喜光怕湿。
图2为突尼斯地图,图3为突尼斯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9~10题。
(2020年昌平期末)图2 图39.突尼斯的气候特征是()A.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B.全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C.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10.突尼斯种植油橄榄的优势条件是()A.夏季降水多,光照充足,适宜油橄榄生长B.每月降水>50mm,适宜油橄榄生长C.全年气温在10℃以上,适宜油橄榄生长D.4-9 月气温均在20℃以上,适宜油橄榄生长11. 结合资料和图4“世界咖啡生产国”、图5“我国咖啡进口国占比”、图6“云南省主要咖啡产地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农业生产技术专题(共24张ppt)

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 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不利于保水 保土。
1.覆盖技术 (1)农田覆膜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从产品质量。我国目 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据此完成3-5题。
材料二 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提出了用甘蔗渣浆、麦秆、芦苇浆做原料生产 “再生纤维素共混膜”的研究课题,并获得成功。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农作物 增产20%,而且其使用寿命一旦终结,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会 在40多天后自动降解,对土壤无副作用。
指出普通地膜会造成什么危害,并分析使用“共混膜”的好处。
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地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5.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覆黑色纱网 广泛用于蔬菜、花卉、食用菌等栽培行业。起遮光、降温、保湿等作用,还可 以捕雾取水。 (3)农田覆草 ①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湿、保墒增产; ②平衡地温:减少土壤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夏季降温,冬季保温; ③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用工,节约管理成本; ④增加土壤有机质:覆草后,秸秆腐烂,增加了大量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同 时地面蚯蚓和微生物增多,使土壤肥力增强。 ⑤减少焚烧秸秆、杂草带来的大气污染。
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 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 水频率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 或每次降雨量较小),降水量季节分配 较均匀。
专题32:地理区位类综合题之农业区位分析(原卷版)-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32 地理区位类综合题之农业区位分析【方法指导】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各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如下:(1)自然因素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然后再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林业山地、丘陵地区畜牧业半干旱、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水库、沿海海域水稻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社会经济条件、科技条件等人文因素在不断变化,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技术、交通等因素的改进,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自然要素地形基塘农业、鱼塘—台田农业、梯田农业、打坝淤地气候温室农业、大棚农业(气温)土壤改良土壤(盐碱地、红壤)、无土栽培水源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农田水利工程人文要素市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市场地域扩大交通技术温室农业、大棚农业;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化肥化4.经济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变化(1)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3)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初中地理知识点: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

(4)广东省的商品粮基地是图中⑨表示的珠江三角洲,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5)长江流域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广;属于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水稻生长。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农业有关知识,要知道影响商品粮基地的影响因素。
13.(1)材料一说明陕北的某些地方,人们的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人口素质亟待提高。措施:应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使更多的人接受良好的教育,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1)丰收节是我国__________(民族)的传统节日,该民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第一大岛上。
(2)参照图中A框的描述,完成B框内容。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3)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中国农产品主产区大多呈片状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中国农产品主产区呈条带状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
11.A
【解析】
8.读图可知,图中甲地春耕春播的时间是4月中下旬;故选:C。
9.读图可知,乙丙丁三地代表我国由北到南的三个地区,影响我国南北地区春播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三地的纬度差异造成的,三地纬度差异又造成三地的气候差异,导致由南到北春播时间越来越迟,故选:A。
10.读图可知,戊地位于青藏地区,丙地位于南方地区。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春耕春播时间比南方地区晚,故选:C。
【解析】
【详解】
(1)材料一从放羊娃与记者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陕北的穷山沟里,人们的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人口素质亟待提高。针对此问题,应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使更多的人接受良好的教育,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不同⽓候类型对农业⽣产的影响1季风⽓候利:⾬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长。
弊:季风强、弱的影响,易形成旱、涝灾害,有效措施是兴修⽔利设施。
(1)热带季风⽓候——降⽔丰沛,⾬热同期,利于发展种植业,多为⽔稻,⼀年两熟到三熟。
不利:多旱涝灾害。
(2)亚热带季风⽓候——降⽔丰沛,⾬热同期,平原—发展种植业,多为⽔稻,⼀年两熟;⼭地丘陵——发展林业(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不利:多旱涝灾害;冬春季降⽔相对较少,且会受低温影响。
(3)温带季风⽓候——⾬热同期,利于发展种植业(⼩麦、⽟⽶),⼆年三熟、⼀年⼀熟。
不利:多旱涝灾害;降⽔相对较少,冬春季缺⽔(尤其华北);热量相对不⾜,且冬春季会受低温、寒潮(冻害)的影响。
2温带⼤陆性⽓候有利:夏季光、热充⾜,昼夜温差⼤,利于作物积累养分,在⽔源充⾜的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种植⽠果、棉花等。
不利:⽓候⼲旱,降⽔稀少(⼲旱是典型特征,多为草原荒漠),适宜发展畜牧业。
3地中海⽓候有利:夏季光、热充⾜,昼夜温差⼤,有利于蔬菜、⽔果和花卉等时鲜业(园艺业)作物的⽣长;冬季温和多⾬,有利于作物越冬。
不利:夏季降⽔少,蒸发量⼤,⾬热不同期,灌溉⽔源缺乏;有效措施之⼀是⼤⼒兴修⽔利⼯程,发展节⽔型农业——如兴修⽔库、跨流域调⽔,种植耐旱作物等。
4温带海洋性⽓候利:全年降⽔均匀,⽓温变化不⼤,有利于多汁牧草⽣长,可发展乳畜业。
不利:光热不⾜,不利于⾕物⽣长、成熟,5热带⾬林⽓候⽔热充⾜,适宜种植⽔稻和热带经济作物,也适宜发展林业。
6热带沙漠⽓候利:光热充⾜,在有⽔源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不利:全年⼲旱。
典型:A以⾊列的节⽔农业,滴灌技术;B埃及的棉花种植,长绒棉7热带草原⽓候适宜发展畜牧业;光热⽔较充⾜,可合理发展种植业,但⼲湿两季的特点易带来旱涝灾害。
8寒带⽓候不利影响:冬季长⽽寒冷,不利于农业⽣产,粮⾷⽣产不稳定。
9⾼原⽓候⾼原畜牧业;光照充⾜,昼夜温差⼤,如青藏⾼原河⾕种植青稞。
高考地理综合题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高考地理综合题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其中,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都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
同时,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也需要进行分段分析。
在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时,需要注意气候要素对农业生产种类和产量的影响。
例如,温度带决定耕作制度及作物的分布,干湿地区决定农牧业的分布,光照条件影响产量,气温日较差影响农产品的质量,热量条件影响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生长期、病虫灾害、冻害等。
举例来说,季风气候的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但夏季风不稳定,会导致多旱涝灾害,需要兴修水利设施。
地中海气候的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烈,雨热不同期,需要解决灌溉问题,但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但热量不足,不利于谷物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可发展乳畜业。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需要解决灌溉问题,但有利于优质农产品,如温带水果、棉花等的生产。
在高考真题中,也会涉及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例如,题目要求分析某地的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并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另一题则要求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以及乙地的气候类型和特点,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暖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总之,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掌握相关的答题模式和高考真题,进行强化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
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拥有良好的灌溉和排水条件。
北纬45度附近的该地区阳光充足,葡萄生长日照时间长,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乙地位于临地中海的地区,具有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火热干燥。
葡萄生长季节光照和热量充足,鹅卵石能够保持土壤水分,白天受到太阳照射的鹅卵石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了气温的日较差,有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改善生态环境:农业 可持续发展注重改善 生态环境,减少污染, 保护生物多样性,提 高生态效益。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 业可持续发展注重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 源浪费,提高农产品质 量。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 业可持续发展注重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 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 条件。
实现自然地理条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的途径
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温度:影响作物生 长周期和产量
降水:影响作物生 长和水资源供应
光照:影响作物光 合作用和生长
风:影响作物授粉 和病虫害发生
地形地貌对农业的影响
平原地区:适合 大规模机械化耕 作,有利于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
山区:地形复杂, 不利于大规模耕 作,但适合发展 特色农业和生态 农业
丘陵地区:地形 起伏较大,适合 发展多种作物种 植和畜牧业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政策支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政策支持:政府 出台相关政策, 支持农业发展
科技进步:利用 科技手段,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
生态保护:加强 生态保护,实现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应对自然地 理条件的未来展望
科技在应对自然地理条件中的作用
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降低自然灾害影响
智能农业:利用物联网、大数 据等技术,实现精准农业
生物技术:通过基因编辑、生 物工程等手段,提高作物抗逆 性
环保技术:推广绿色环保技术, 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提高农业适应自然地理条件的创新能力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方式 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防止环境污染 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地理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地理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地理条件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地理条件涵盖了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多个要素,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和格局。
气候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光照时长和强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农作物生长迅速,果实饱满,例如我国新疆地区,由于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产出的瓜果糖分积累丰富,口感甜美。
温度同样对农业有着显著影响。
不同的农作物有着各自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如春小麦适宜在较寒冷的地区生长,冬小麦则更适合在相对温暖的地区种植。
降水是农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因素。
降水丰富的地区适合种植水稻等需水量大的作物,而降水较少的地区则往往发展旱作农业,如小麦、玉米等。
此外,气候的稳定性也十分重要。
频繁的气象灾害,如干旱、洪涝、台风等,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地形条件对农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和农田灌溉,有利于发展大规模的商品粮基地。
例如我国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而山地和丘陵地区,由于地形起伏较大,交通不便,农田开垦难度大,往往只能发展林果业或畜牧业。
在山地地区,还需要考虑海拔高度对农业的影响。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农作物的种类和种植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在高海拔地区,通常只能种植耐寒的作物,如青稞等。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肥沃的土壤富含养分,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黑土、冲积土等土壤类型,肥力较高,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
而贫瘠的土壤,如红壤、荒漠土等,需要经过改良才能用于农业生产。
土壤的酸碱度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一些农作物适应酸性土壤,而另一些则更适应碱性土壤。
此外,土壤的质地,如砂土、壤土和黏土,对水分的保持和透气性有着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从古至今,地理环境一直对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土壤、水文等元素,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农业发展的条件和方式都会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的地理环境维度探讨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首先,气候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中国南部气温偏高,雨量丰富,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较为繁荣。
而北方气候干燥,冬季严寒,使得农作物的选择和种植方式受到限制。
如在内蒙古等地,大部分农作物生长期较短,因此需要采取适应当地特殊要求的种植技术和品种。
此外,气候对于农作物的灾害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农作物遭受的自然灾害如洪涝、旱灾等较少,而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农作物的抗灾能力较弱,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其次,土壤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和种植方式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投入充分的肥料和水分的情况下,肥沃的土壤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于增加农业生产。
与之相对,贫瘠的土壤需要通过施肥、改良等手段才能使农作物正常生长,这对农民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此外,土壤酸碱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影响。
偏酸性或偏碱性的土壤对特定作物的种植条件有一定限制。
因此,农民需要根据土壤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作物和相关种植技术。
再次,水文状况对于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环境中的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关键。
丰富的水资源可保证农作物的灌溉需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相反,缺乏水资源的地区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耕种。
在干旱地区,农民们往往采取节水灌溉的技术,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而在水资源充足的地区,农业生产可获得更好的发展。
除了以上列举的主要因素,地理环境中其他因素也对农业发展产生影响。
如地势高低、植被类型、环境保护等,都会对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农业生产的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丰富了农业的多样性。
农业发展影响因素

农业发展影响因素1. 土壤质量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等因素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2. 气候条件气候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降水、光照等气候条件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产量和质量。
例如,气温过高或过低都对作物的生长不利,降水不足或过多也会造成农作物的减产或损失。
3. 水资源水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至关重要。
水的供应不足会导致农作物的水分不足,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而过度灌溉又会造成土壤盐碱化和水资源浪费。
4. 种子品质和选择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种子的质量和选择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优质种子具有强健的生长能力和抗病能力,能够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抗性。
5.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农药和化肥是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手段,但过度和不合理的使用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6. 农业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和设施的进步,对农业生产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
现代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温室种植等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7. 农民素质和经验农民的素质和经验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掌握种植技术、了解市场需求以及合理的管理能力,都是决定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8. 政策和市场环境农业政策和市场环境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市场的需求导向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并提高农民的收益。
9. 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农业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
良好的灌溉系统、农田平整度和便捷的交通网络,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产品的运输速度。
10.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不可控因素,如干旱、洪涝、旱涝转换等,都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
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能力,决定着农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总结:农业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质量、气候条件、水资源、种子品质和选择、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农业技术和设施、农民素质和经验、政策和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以及自然灾害等。
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林 业
种植业
为主
林
业
林
业
林 业
种植业 为主
林
非季风区能不业 能像季 林 风区那样大面积开展 业 种植业?
非季风区不适宜大面 积开展种植业。
这里草原辽阔, 合适开展畜牧业。
在非季风区,虽然牧场可以提供新颖 的牛羊肉,但小伙伴们还得吃点粮食 才好,上哪去种呢?
温带大陆性气候
河套平原 知在干识旱链河、接西半—走干—廊旱“灌地区溉农,因业〞为引降黄水河较水 少引,祁主连要山依冰靠雪地下水、河流进水展等灌水溉 源融开水展进的展农灌业溉。
分析美国中部开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1、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 2、中部是大平原,地势平坦 3、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水源充足 4、土壤肥沃
南稻北麦
小麦
水稻
降水:影响农作物的分布。
半潮湿地区 潮湿地区
热量:影响农作物的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 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三熟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盆地 中的多个绿洲。主要消费小麦、棉花、甜菜、 瓜果等。
优势:光照强;日温差大;热量条件较好。 优势:降水少,水源缺乏;受寒潮影响大。
新疆光照充足,大量种植棉花,但青藏 地区同样光照充足,却没有大面积种植 棉花,这又是为什么呢
中国地形
高原高山气候
高寒的青藏地区,去哪里种粮食呢?
6 12
3
4
5
热量
气候 降水
光照
地形
平原、盆地 山地、丘陵 高原和山地
影响农作物的熟制、 种类、分布和质量
适宜开展种植业 适宜开展林业 适宜开展畜牧业
水源 土壤
绿洲农业 灌溉农业 河谷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专题练习】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读图,回答问题。
该地区农业结构种植业比重小,试分析其自然原
因。
(6分)
2.读新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单位:mm)(图一)及伊犁河谷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图二),回答下
列问题。
简述伊犁河谷地种植冬小麦的自然优势。
(8分)
3. 下图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年4月2日8时气压分布图。
试分析图中M 地区地形条件对农业
生产的影响(提示:从农业结构、机械化水平和主要环境问题三方面分析)。
(8分)
4. 读英国部分地区地形图(图甲)、年降水量(单位:mm )与农业分布图(图乙),回答问题。
据材料一概况应该农业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8分)
5. 读某国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 世界某国河流、城镇分布及甲、乙、丙三城市的气候
资料图。
材料二 农业在该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农作物
有小麦、大麦、玉米等,赶上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可达近千万吨,遇到干旱少雨,则陡然跌至100
甲
乙
丙
30° 35° 10° 5°
多万吨,最近几年,农业生产连年歉收,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主席Rajendra Pachauri 说,这与全球气温的上升不无关系。
该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为新鲜水果(柑橘、葡萄、橄榄、椰枣)、新鲜蔬菜、蔬菜罐头等,占出口总额的15%,出口量在阿拉伯世界中排在第二位。
该国95%的水源来自于降雨,筑坝蓄水开发水资源的主要途径。
目前,水坝蓄水能力仅为年降雨量的十分之一。
该国国王特使——阿拉维尤其赞赏我国的“都江堰”和“坎儿井”,希望两国加强合作,尤其是农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结合材料,评价该国西北部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及气候变化对该国农业的影响。
(10分)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中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10分)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3午4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8分)
8. 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
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10 分)
参考答案:
1.平原面积小,耕地比重小(
2分);纬度较高,热量不足(2分);气候海洋强,阴雨天多,光照不足(2分)。
2.冬暖利于小麦安全越冬;(2分)较丰富的降水和地表水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较充足的水源;(2分)谷地(盆地)地形平坦开阔,(2分)土壤肥沃(2分)。
3.M 地地形为山地、丘陵,地表起伏大(坡度较陡),土地(水热组合)垂直差异显著(2分),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农林牧全面发展或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2分),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机械化水平低)(2分),如果不合理开垦(破坏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2分)。
4.关系:(小麦)种植业分布在年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750mm 以下)的东部平原地区(2分);乳畜业分布在年降水量较多(年降水量750mm 以上)的西部低山丘陵和沿海平原地区(2分)。
原因:西部降水量较多,日照较少(2分)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适合发展畜牧业;东部降水较少,日照较多(2分),适合小麦生长。
5.有利条件:夏季光照、热量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冬季温暖,有利于果树越冬;河流较多,水源较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沿海地区,海运便利,有利于农产品的出口;
(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不利条件:遇到干旱年份,容易引起旱灾,农业减产;水利工程设施落后制约农业的发展。
(2分)
变化:全球变暖,导致该地区蒸发旺盛而变得干旱,导致农业歉收。
(2分)
6.突出变化:冬春季节的降水(雪)量高出多年平均值(约15%~20%)(2分);从多年平均状况看,春季持续增温,2010年则表现为4月底以前气温持续低于0℃(2分);4月末到5月初气温快速上升到0℃以上(2分)。
主要影响:春耕期间气温偏低,播种期推后(2分);冬春积雪量超过多年平均值,并在短时间内融化,易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
(2分)
7. 东北(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
(2分)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2分)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周期。
(2分)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
(2分)
8.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2分);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2分);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2分)。
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2分);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2分);不利于作物生长。
图 乙
图 甲 图 例 例 等高线(米) 25~0% 0~50% 50~100% 100~200% -2~-1℃ -4~-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