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分类汇编 第十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一、农业地域的形成1.自然条件:农业地域的形成首先要依赖于自然条件,包括土壤质量、气候特点、水资源等。
例如,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和充足的水资源对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2.人文因素:农业地域的形成还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分布、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
人口密集的地区往往农业发展较为发达,技术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通常农业生产效率更高。
二、农业地域的发展1.农业发展的阶段:农业地域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过程。
传统农业主要以手工耕种、粗放经营为特点,生产效率较低;而现代农业则以机械化、规模化和科技化为特点,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2.农业专业化:农业地域的发展还表现为农业专业化趋势加强。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农业生产逐渐从综合经营向专业化分工发展。
不同地区专门从事一些特定的农业生产,如粮食种植区、蔬菜产区、果树种植区等。
3.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地域的发展还伴随着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壮大。
农业产业链包括种植、养殖、加工、批发和零售等环节,其中每个环节都对农业地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协同推动。
三、农业地域的区域差异1.物质基础差异: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如土地质量、气候特点、水资源等,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农业地域的发展。
例如,北方地区的农业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而南方地区的农业以稻米、油菜等作物为主。
2.经济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这也影响了农业地域的发展。
发达地区通常拥有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施,农业生产效率更高;落后地区则相对滞后。
3.政策差异:不同地区的农业政策也会对农业地域的发展产生影响。
政府在土地、税收、贷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会直接影响农业的生产方式和效益。
总结起来,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是受到自然条件、人文因素、农业发展阶段、农业专业化、农业产业链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
同时,不同地区之间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政策差异也会造成农业地域的区域差异。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10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件
考纲考点扫描
考查频度 全国卷
命题趋势 地方卷 1.趋势分析:重在分析
2015·课标Ⅰ,36(1)~(2) 农业区位分析
热点地区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 2015·课标Ⅱ,2 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变化
及生态农业的发展,关
注粮食安全问题 农业生产活动对 2013·课标Ⅰ,1、3 农业区位优势条件 5年16考
概念辨析 [问] 2.光照条件与热量条件是一回事吗? 提示:不是。光照条件优越的地方,热量条件不一定优越,反之 亦然,如青藏高原光照丰富,但热量条件很差。四川盆地热量丰 富,但光照条件很差。
[问] 3.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地位有何差异? 提示:自然因素通常比较稳定,且影响力在弱化;社会经济因 素发展变化较快,且影响力在变大。只要题中提到近年来某地 农业发展的变化,大多是由社会经济条件(最可能是市场)的变化 导致的。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分析
下图中①适宜种植粮、棉,②适宜种植花卉,③适宜饲养乳牛, ④适宜种植果树。
易错防范 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 素” (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 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 因素,就思路
1.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类问题 农业区位条件一般分为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解题时 要根据题目的设问角度,选择是分析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 件,或是两者兼答。有的题目要求分析农业主导区位因素或限 制性因素,在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区位因素中,对农业发展影 响最重要的因素是主导区位因素。农业生产限制条件是指对农 业生产最大的不利条件。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农业
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判断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气候; 西北地区水源对农业影响最大,若水源得到满足则限 制因素变为主导因素。
[例1]
(2011·新课标全国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
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 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 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 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
(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 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 D ) 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壤盐碱化
( A )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
④湿地萎缩,牧
增强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1)大范围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要从农产品生产特点、 质量要求和营销的特殊需求条件来分析。具体分析
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 社会 、 经济 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 业生产地区。 2.特征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 结构 、 经营方式 、
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特点: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3)形成条件:
D.劳动力较充足
(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 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C.劳动生产率较高 ( D ) B.科技投入较大 D.劳动力价格较低
(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全国版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件
您好,谢谢观看!
对接高考
考点2 常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与分布
一般情况下,根据图文材料,先判断农作物生长习性,然后评价该地区生产该 农作物的相关条件。常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与分布如下:
考点3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一般,先从“部门种类”“投入产出”“规模”三大方面概括某农业地域类 型的基本特征;然后针对这些特征结合地理位置和相关材料,分析形成这些特 征的有利区位条件。高考试题很少涉及教材提及的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往 往需要考生运用“特征—区位”的思路对真实复杂的“非典型”的农业地 域类型进行分析。
高分帮·“双一流” 名校冲刺
主题情境 1 别有洞天——地下农场 主题情境 2 生物的区位条件分析——
拜城油鸡
主题情境1 别有洞天——地下农场
随着城市的扩张,以及人们对果蔬新鲜安全程度的需求提高,越来越多 的都市种植方案进入人们的视野。英国作为岛国,大部分蔬菜需要进口。 英国某公司在伦敦市区地下废弃的防空洞建成地下农场。该农场采用水 培技术种植蔬菜,利用LED照明和精密的灌溉系统,可在6—28天收获,只需 4小时即可送到消费者手中。下图是该农场局部景观图。
4.描述农业区位的方法 (1)自然条件 ①气候:
②地形:(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③土壤:肥沃(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 ④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2)社会经济条件 ①市场条件:国内外市场位置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 费习惯等。 ②交通条件: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国 内市场)、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果品等)等。 ③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农业科技 水平等。 ④国家政策:价格、补贴、资金等。 ⑤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等。
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提纲
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提纲一、农业生产活动1.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的生产活动。
2.特点:(1地域性。
世界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所致。
(2季节性和周期性。
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
3.投入与产出:(1投入:①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地形、土壤等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投入。
②生产资料:动植物、农具(提高生产效率、化肥、农药(促进产出等。
③劳动力。
④科学技术。
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2产出:农产品。
①食用:粮食、果蔬、肉蛋等。
②工业原料:棉花、皮毛等。
4.农业生产对象:动、植物。
5.农业分类:(1按生产对象分为①种植业:以植物为生产对象。
②畜牧业:以动物为生产对象。
③混合农业。
(2按投入程度分为:①粗放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程度低。
②密集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程度高。
(3按产品用途为分类:①自给农业:以解决自己及家庭成员的食品供应为目的。
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②商品农业:以销售产品为目的。
主要分布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
二、农业区位选择1.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
①地形。
高度:平原适宜耕作业;山地适宜畜牧业。
坡度:大于25°不适合种植业。
坡向:②气候:光照、热量(温差、水分。
③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④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
③国家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干预手段。
④劳动力:价格、素质⑤工业和农业协作:工业——机械化,土地价格。
⑥生活习惯、历史因素⑦“三废”、化肥、农药:产量及销售,如绿色生态农业⑧农业技术、科技2.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1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
(2自然条件可以利用、改造。
①通过培育良种,改革耕作制度,扩大某种作物区位范围。
②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但有一定限度(考虑经济技术、投入产出比、环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10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专题10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1)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①农业和矿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
②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少,区位有多种选择。
③商业和服务业: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2)区位选择的因素、目的。
①农业a主要区位特征: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条件优越的地区。
b原因: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自然条件的地域分布影响农业生产地域分布。
c目的:合理利用土地优势,获取更多的农副产品。
②矿业a主要区位特征:矿产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
b原因:矿产开采活动的前提是矿产资源的存在,同时经济效益与矿业矿产数量、品位、埋藏条件及周围环境密切相关。
c目的:利用区域矿产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③工业a主要区位特征:受自然条件限制少,更注降重社会经济条件等优势明显的区位。
b原因: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能源和劳动力来自四面八方,选择机会多。
c目的:充分利用当地优势,降低成本,占领市场。
④商业a主要区位特征:消费水平高,消费人群密集的区位。
b原因:消费对象是人,并由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数量决定生产效益。
c目的:接近最大消人群,增大商品销量。
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1)由于产业活动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不同区域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多种地域联系。
3.因地制宜,扬长避短(1)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注重克服限制性因素。
(2)发展方向:与当地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相适应。
(3)布局要求:尽量发挥当地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地理区位、劳动力、科技人文等方面优势;在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
4.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1)区位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位置要素;自然区位要素;社会、经济区位要素。
(2)分清区位分析的对象①某个区域的区位。
②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
a包括自然地理事物和人文地理事物。
b这些对象有点状的、线状的、面状的。
高一地理知识点: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高一地理知识点: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小编给同学们整理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同学们赶快一起来阅读吧!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1、(1)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水稻生产分布于季风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说明了气候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江西泰和县的千烟洲的立体农业说明了地形、土壤对农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变迁说明市场和政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在该国的东南和西南,东南部被称为墨累达令盆地。
该国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出口国。
2、(1)季风水田农业该种植业作物主要是水稻,是一种劳动力密集型农业,主要分布区东亚、南亚、东南亚。
区位条件季风区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劳动力丰富、人均耕地少,粮食需求大、水稻单产高。
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2)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这些国家一般是家庭经营。
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这类农业,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
3、(1)大牧。
高考地理复习课件:人文地理-第十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
商品谷 物农业
美国、加拿 肥沃、夏季光热充足、降水丰 大、阿根廷、富。 澳大利亚、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 乌克兰等国。便利、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商品率高。
降低能耗,保护农 业生态环境;发展 生态农业、有机 农业。
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思维拓展 土地价格和土地面积是影响农业分布的重要因素。乳肉、禽蛋、蔬菜、花 卉等产区多分布于地价较高的城市郊区,粮食、水果等产区多分布于地价较 低的地区。单位面积产值较低的农业适宜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如商品谷 物农业。
地理第十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 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 下图所示:
水源
影响农业的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如河西走 类型。 廊的灌溉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
地理第十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易错警示 1.影响农业生产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光照条件主要与太阳辐 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大小有关,热量条件主要与气温(积温)高低有关。 2.对农作物品质造成影响的是气温日较差,而不是气温年较差。
油
地区。
料 作 花生
物
喜温,喜干燥、沙质土壤,春 种秋收。
要求积温在3 000 ℃以,不耐霜。主要 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 和丘陵地区(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
要求积温在2 500—3 000 ℃,不耐霜,不
芝麻
喜温耐旱。
耐涝。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暖温带、
亚热带种植最多。
油棕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旳比较:
项目 纬度 地形
美国玉 米带
37°N~ 45°N
平原
中国玉 米带
42°N~ 46°N
平原
土壤 有机 质
3%~6%
降水 500~ 量 700 (mm)
无霜 160~ 期 200 (天)
2%
450~ 650
130~ 145
从上表中能够看出,两地玉米单产为美国玉米
区位 条件
• ①水源条件优越
• ①自然条件优越:地势
• ②地形以平原为主
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 ③便宜而丰富旳劳动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力资源
• ②交通运送便利
• ④本地居民旳饮食习 • ③市场广阔
惯
• ④地广人稀
• ⑤种植历史悠久
例证 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域农业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域农业构造旳共同之处
是
,两个地域从农业地域类型看,都属于
,
不同之处是
。
(2)影响两个地域小麦种植旳有利自然条件
是
。
(3)我国东北地域种植水稻主要旳不利原因
有
。
答案:(1)都有大面积旳小麦和玉米种植区 商品谷物 农业 美国东北部除种植小麦和玉米外,还有大面积旳乳 畜业分布,我国东北地域有大面积旳水稻种植(2)地势平 坦,夏季高温多雨,均为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水源充分 (3)热量不足,水源不足
• 当代农业 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
生产 种植业 对象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 水稻种植业、园艺业
畜牧业
游牧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北京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
答案 甲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 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日 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乙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土壤 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命题视角三 农业区位的变化 4.(2017北京平谷一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兰州附近地处三大高原的交会处,海拔差异大,独特的高原气候使这里生产 的夏季蔬菜品质优良,品种繁多。 (1)简述高原气候对蔬菜生产的有利影响。 兰州附近历史上以单一粮食生产为主,经济落后。近些年来,国家实施 科技扶贫工程,使该地区成为中国夏季蔬菜的生产基地。 (2)分析发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原因。
命题视角二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3.[2018北京文综,36(4),10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 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下图,回答下题。
多米尼加自然环境优美,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半数人口从事农业生 产。为满足全球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该国增加有机香蕉的种植面积, 设立环境监测、质量保障等管理机构,加大投入,提高有机香蕉的产量 和品质。 概括该国生产有机香蕉的社会经济条件。
4.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相比之下,② 自然 因素较稳定,而③ 社会经济 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 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 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 平、效率,所以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很大,图析如下:
专题十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讲解部分)(完整版)
品质
地形 土壤 水源
①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耕作和大型机械化生产,可提高劳动 生产率,典型地区如美国; ②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典型地区如日本; ③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大,则可发展立体农业,典型 地区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如果地势起伏小,坡度<25°,适宜发展梯田; ④发展渔业需考虑水域面积,发展畜牧业需考虑草场、饲料,发 展林业需考虑山地、丘陵的分布
四、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如果能保持合理的强度,土地资源可以为人类
持续利用 。
2.不利影响
知能拓展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条件)及其变化
一、农业区位因素(条件) 1.自然因素(条件)(静态因素)
自然因素 分析要点
气 光照 候
①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瓜果比较甜; ②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的生长。 如西欧因光照不足,只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其农业以乳肉畜牧业为主; ③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不足。如我国东北平原,虽然纬度较高,但夏季光照 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农产品价格高低的分析思路 (1)农作物品质与品牌:品质好(如绿色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 (2)运输成本: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价格低。 (3)生产成本:劳动力的投入、技术投入、生产资料投入、土地成本等。 (4)仓储成本:仓库储存。 (5)营销成本:批发零售等中间环节、宣传等。 (6)上市时间:上市早或上市晚,或者上市时间长都对价格有影响。 (7)产量与市场的供需关系:供不应求,市场价格高,供过于求,市场价格低。
高考地理人教总复习课件:第十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分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茉莉种植;茉莉分布在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雨季
答
排水,防止洪涝灾害,有利于防止土壤过湿影响茉莉的正常生长,而且距离河
案
流较近,有利于旱季引水灌溉,保证茉莉的正常生长。
解
析
【地方卷】
(2018 年海南卷,8~9)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 先进。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据此完 成2~3 题。
单元 10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 展
考点1 农业区位因素
【全国卷 1.[2016 年全国Ⅰ卷,36(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
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 20 时左右至次日10 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 年,在 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 世纪90 年代,我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 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 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 产量80% 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 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答
部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进而发展资金和 第5 题,甘蔗属于亚热带作物,其种植区的形成多和
案
技术密集型企业,产业转移后东部地区的环境 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分)有关
解
得到改善。广西的消费市场由整个广西的经 。广西中南部地区平坦的地形、水热充足的气候 济发展水平决定,对广西内部的产业转移影响 使其成为甘蔗的集中种植区。广西中南部地区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茶蕴含着中华文化,江苏绿茶享誉海内外。
下图表示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下图是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1—2题。
1.(2014江苏单科,19,3分)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 )
A.洪泽湖周边地区
B.太湖周边地区
C.沿江地区
D.沿海地区
答案BC
2.(2014江苏单科,20,3分)“高山出好茶”,江苏名茶也多产于丘陵山地,主要原因是( )
A.山地易排水
B.山地日照充足
C.山地风力大D山地云雾多
答案AD
3.[2014大纲全国,39(2),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以上,光照充足。
15世纪英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
下图示意英国地理位置及伯明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降水量。
分析限制英国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
(8分)
答案纬度位置较高,气温偏低;(4分)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全年多雨,光照不足。
(4分)
4.[2014重庆文综,14(3),12分]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咖啡是世界主要饮品之一。
世界某咖啡连锁企业的原料实行全球化采购,我国云南的小粒种咖啡也是其原料之一。
小粒种咖啡树适宜生长在海拔800~1 800 m、年均温19~20℃、土壤排水良好等环境中。
下图是云南某区域示意图。
分析上图所示区域地形起伏、地势高低及变化对咖啡树生长的有利影响。
(12分)
答案地形起伏大,土壤排水良好;地势总体较高(海拔较高),满足咖啡树生长的温度(海拔)要求;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地高),阻挡寒冷气流南下,使咖啡树少受低温冻害。
考点二农业地域类型
考点三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
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
据此完成下题。
5.(2014重庆文综,3,4分)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 )
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
C.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