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15_2016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1课时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 课时1 地理条件 农业布局特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 课时1 地理条件 农业布局特点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思考 答案
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 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
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为什么?
种植,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 豆等作物,并且只能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 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 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2.地理要素与农业发展
地理因素
地理特征
温带湿润、半 湿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季 ⑥_________ 纬度高,⑦ 热量 不
自然
条件
气候 冬季寒冷,夏 季温暖,雨热 同季
不利 足,一年一熟;易受
⑧ 低温冷害 影响
中部和东北部平原 自然 条件 地形 广阔;西部高原;
农业生产类型:多种经营
反思归纳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农业区域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平原 主要产品类型 布局的主要自然
条件
耕作农
业区
地区,包括三江
平原、松嫩平原、
玉米、大豆、 地形平坦,土层 小麦和水稻等 深厚、肥沃,水 作物 热条件配合好
辽河平原
林业 主要分布在大 和特 小兴安岭和长 产区 白山区 主要分布在西 畜牧 部高原、松嫩 业区 平原西部及部 分林区草地
平原—⑨ 种植 业
山地、丘陵—林牧业 高原—⑩ 畜牧 业 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利 于农业生产
周围山地环绕 土壤
⑪ 黑 土和黑钙土 广布,河湖众多
社会 经济 条件
良好的工业基础 发达的交通 人少地多
工业为农业提供⑫ 生产资料 ,农
业为工业提供原料
外向型 对外联系方便,为发展⑬________
农业提供机遇 规模化 人均耕地多,农业经营⑭________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 课时作业20 Word版含解析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 课时作业20 Word版含解析

1949年以来,我国干旱平均每年出现7.5次,洪涝平均每年5.8次,登陆台风平均每年7个,7级以上地震平均每年约1.3次,沿海重大风暴潮平均每年7次,低温冷害平均每年2.5次……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几种自然灾害中,对我国造成的损失最大的是()A.旱涝B.台风C.地震D.低温冷害【解析】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危害范围较广。

【答案】 A2.当下列地区发生相同程度的旱灾时,损失最大的是()A.西北地区B.华北地区C.东北地区D.柴达木盆地【解析】四地区中,华北地区经济最发达,发生相同程度的旱灾时,损失最大。

【答案】 B2013年9月25日中午12时42分许,日本鹿儿岛县樱岛火山一个火山口喷发,喷发为火山浓烟高达4 000米。

这也是该火山口今年以来第660次喷发。

周边地区有轻微震感。

据此回答3~4题。

3.这次火山喷发按灾害的成因划分属于()A.地质地貌灾害B.气象灾害C.生物灾害D.海洋灾害【解析】火山喷发发生在岩石圈,按成因划分属于地质地貌灾害。

【答案】 A4.本次火山喷发,将会引发的次生灾害是()A.飓风B.海啸C.地震D.风暴潮【解析】火山喷发常诱发地震、海啸、山崩、雪崩、洪水、泥石流等灾害,有轻微震感,说明次生灾害为地震。

【答案】 C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解析】读图可知,P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Q位于南方地区;由于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影响,会出现南旱北涝和南涝北旱的现象。

【答案】 A6.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C.平原地形D.高原和分地【解析】据图可知,我国华北平原地区旱涝最为严重。

【答案】 C读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示意图,回答7~8题。

7.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Ⅱ地区的时间大致是()A.4~6月B.6~7月C.6~8月D.5~8月8.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可能产生的灾害是()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北皆涝D.南涝北旱7~8.【解析】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随着东南季风的增强而向北推移。

2.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高一地理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高一地理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PART3






































3.农业区位因素变化 土 壤
PART3
红壤是我国南方的地带性土壤,由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雨水淋溶作用强, 含铁氧化物,呈酸性,肥力低。当时人们种植水稻,人工培育土壤,形成了高产 肥沃的水稻土。
南方红壤
人工改造
掺沙 补充熟石灰(草木灰) 增施有机肥 种茶树或松树
、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
地域性
季节性
周期性
说一说:举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特点的具体表现:
水稻在哪里种植 为什么?
哪里盛产水稻呢?
【材料】水稻是喜高温、多湿、短日照作物。 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 ~ 12℃以上, 齐穗期的适宜温度要求高于20℃~22℃。单、 双季稻要求年降水量分别在750毫米和1500 毫米以上。
将五常大米与欧盟进行了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互换,为五常大米进入欧美市场搭建了新平台。
市场广阔
活动
PART2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幅员辽阔,多平原和低地,淡水资源丰富。2016年,俄 罗斯出口粮食约3400万吨。
1.结合图,查找俄罗斯气温、降水等资料,说 一说,影响俄罗斯农业生产活动的限制性因素 主要有哪些?
2.找出俄罗斯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分布区域, 分析俄罗斯适宜谷物种植地带的自然地理条件。

北京市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上册 4.1.1 区域农业发展-地理条件和布局特点(教学设计)

北京市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上册 4.1.1 区域农业发展-地理条件和布局特点(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3 第四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课标分析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从而学会迁移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理解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件、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4.初步了解东北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及特点.5.通过观察东北地区景观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

二、教材分析本节位于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

讲述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农业的区位选择.内容包括农业区位因素、灌溉农业。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

本章教材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以我国农业发展为案例,从农业区位选择角度进行阐述.本节主要介绍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等多方面提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和经济效益角度指明该地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是必修2中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的延伸和实践。

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三、学情分析学生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案例学习的方法已了解。

但学生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仍不足,在学完东北地区,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其他区域时,但具体某一区域的地理背景知识比较模糊,这仍然是初中地理知识与高中教材的糅合问题。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以及地形图,分析并说出东北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特点。

2.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说出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的交通图和数据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2020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特点

2020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特点

[自主学习] 1.农业布局 (1)含义: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条件存在着差异,因地 制宜地组织农业生产,就形成区域内各具特点的农业布 局。 (2)划分标准: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 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东北的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农业布局) 主要分布区:平原地区,包括A松嫩平原、
思维拓展 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比较
一个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的自然背 景、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下表为我国 不同地区特色农业形成的地理条件比较。区域Biblioteka 珠江三 角洲特色农业
出口创汇 农业、基 塘农业
自然条件
水热充足, 自然条件优 越
形成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广阔;水、陆、 空交通便利;农业生 产技术水平高
新疆 南部
海南 岛
昆明
我国最大 光照充足,山麓 当地种植长绒棉的 的棉花生 地带有高山冰雪 历史悠久;市场对
产基地 融水可供灌溉 长绒棉需求量大
我国热带 经济作物 生产基地
地处热带,热量 和降水丰富,能
市场尤其是国内市
满足热带经济作 场对橡胶等热带经
物生长
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花卉种 植业
四季如春的气候 国内城市市场对花
答案:(1)寒冷干燥。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开阔, 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
(2)纬度相对较低,热量较为充足;处于中俄边境, 距离较近,交通便捷。
(3)丰富的矿产资源、较为充足的水源。一些工业部 门为农业生产提供机械、化肥等生产资料,促进了农业 现代化生产;一些工业部门以农产品为原料,有利于农 业产业化。
C.②④⑤
D.③④⑤
(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 课时作业18 Word版含解析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 课时作业18 Word版含解析

1.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处为末次间冰期B.图中C处为现代间冰期C.图中B处为末次冰期D.图中D处表示未来2万年左右地球将出现一个新的间冰期【解析】地球气温明显低于平均气温的时期为冰期,明显高于平均气温的时期为间冰期。

A处气温高于全球平均气温,为间冰期,且为末次间冰期。

B处为现代间冰期的起点,可见当前地球气候正处在温暖的间冰期中。

C、D处气温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气温。

【答案】 A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2~3题。

2.该地树木生长期间气候的变化是()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解析】树木的生长速度与温度条件密切相关,温暖时期树木生长较快,年轮较宽,据该树木的年轮可知,该地经历了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的过程。

【答案】 B3.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解析】M处的树木年轮最窄,说明此时树木的生长速度最慢,原因最可能是这段时期的气温较低,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海平面降低。

【答案】 C读表,回答4~6题。

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温室浓度/mg·m-年增长生存期/温室效对全球气候变暖2()A.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C.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解析】从表中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因此其“贡献”最大。

【答案】 D5.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使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B.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C.使太阳活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D.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解析】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其实质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了,究其原因是大气的逆辐射增强。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同步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Word版含解析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同步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Word版含解析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习目标]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

2.举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能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一、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自主预习思考 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是不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答案 不是。

喜马拉雅山是地壳水平运动导致岩层弯曲变形而出现隆起上升,形成的巨大褶皱山脉。

合作探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地貌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甲、乙、丙地貌都是由地质作用中的________力作用形成的。

(3)甲地貌一般分布在________,乙地貌多分布在________。

(4)关于乙、丙两图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 .乙是流水堆积地貌,丙是风力侵蚀地貌B .乙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丙地貌多分布在湿润地区C .丙地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D .乙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答案 (1)峡谷 三角洲 沙丘 (2)外 (3)山区 河口地区 (4)C练习巩固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读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有()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①沙尘暴②水土流失③泥石流④土地荒漠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A(2)B解析第(1)题,蒙古高原的裸岩荒漠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a为风力侵蚀作用。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力从蒙古高原搬运来的,b为风力搬运作用。

华北平原则是流水从黄土高原上搬运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c为流水搬运作用,d为流水堆积作用。

第(2)题,c为流水搬运作用,可造成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现象。

沙尘暴和土地荒漠化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农业布局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农业布局

课时49农业布局一、农业布局1.含义: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原则(1)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2)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二、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2.主要类型:水稻种植业、商业型热带和亚热带栽培业、商业型混合农业、地中海型农业、商业型谷物种植业、畜牧业、商业型乳酪业等。

3.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从“小而全”到专业化;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从粗放型到集约型;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1.农业区位选择(1)大尺度空间的区位选择①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农业类型区位选择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林业山地、丘陵地区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水库、池塘、沿岸浅海滩涂海域②农作物的区位选择农作物区位选择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平原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2)小尺度空间的区位选择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与合理布局单位面积产值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业>乳牛业>塘渔业>蔬菜种植业>果园业>粮棉业地价因地价较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种植业等需水量需水量大的花卉业、蔬菜种植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交通运输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花卉业、乳牛业等应布局在靠近城镇且交通便利的地方2.亚洲水稻种植业(1)区位优势条件分析(2)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答题角度规范答题术语经济可持续发展增产: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②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③加强科研投入,培育良种,加大产业化应用研发;④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四章 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 第一节 城乡人居环境》_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四章 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 第一节 城乡人居环境》_0

《城乡人居环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居环境的概念2.熟悉居住环境的评价的基本内容3.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对环境需求的差异4. 知道影响房地产开发的主要因素1.根结合身边熟悉的环境初步了解人居环境的概念和评价内容2.结合地理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居住观中的合理性3.通过读图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对环境需求的差异4.通过购房模拟活动的形式掌握针对不同需要正确选择适合的居住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居环境的学习,关注身边的居住环境,学会正确评价和选择居住区,确立尊重自然、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居住观。

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将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

以人为本的居住观。

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将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1.结合实例对人居环境进行评价2.掌握影响房地产开发的主要因素,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居住区【教学过程】导入:展示身边常见的小区凯旋花园、云马小区、清水湾、家喻五洲让学生通过经验来初步了解人居环境的概念和评价内容新课教学:一:人居环境PPT展示人居环境的概念:人的居住环境,包括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

学生通过回忆自然要素来了解人居环境自然要素的内容;教师对各种自然要素进行举例讲解。

展示我国古代对良好居住环境的描述:“负阴抱阳”,“背山面水”风水理论:山南水北谓之阳。

师生通过交谈的方式理解该描述的合理性学生通过回忆社会要素来了解人居环境自然要素的内容;教师对各种自然要素进行举例讲解。

通过网上的一个关于王健林和马云的段子过渡:评价人居环境的要素非常的多,且每个人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教材表4.1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让学生对母校进行评价。

评价层次为:好、良好、一般和差。

展示一张独立庭院,让学生猜该庭园位于那个地方,A美国;B中国,由此引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人居环境需求的差异,并引出理想模式下人们对人居环境的需求:在发展中国家,居民的需求还停留在人的基本需求的初级阶段,即生理和安全需求。

人教版高中地理优质课件1:4.1地理条件 农业布局特点(1)

人教版高中地理优质课件1:4.1地理条件  农业布局特点(1)
4.1区域农业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
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 报告中曾指出“解决 农业、农村、农民问 题是我们全部工作中
的重中之重。”
新疆
内蒙古
西藏
云南
大兴安岭地区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B平ac原k to school
同学们还 记得农业 区位因素 有哪些吗?
综合分析 抓住主导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 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
2.荒漠化 ⑴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⑵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⑶原因: 自然因素:①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②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人为因素: 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②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是( A )
①黑土 ②黑钙土 ③棕壤 ④沼泽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
区北部
B、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
黑土耕层有机质含量为 2.5%--7.5%,氮含量为 0.15%--0.35%,是我国耕 层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 最高的土壤,土壤肥沃土 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有利于农业生产。
练习:
1.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D )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B.宜农荒地多 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公开课教学讲课文档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公开课教学讲课文档
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 材料二:棉花是喜热喜光的农作物,要求要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第二十页,共22页。
颗粒饱满,洁白中透出些微淡青,是米 中上品,远销京津唐等地区。 我国著名的淡水蟹,品种纯,生长快, 个体大,肉鲜味美,肉质细腻而有弹性 ,可与我国的江浙大闸蟹相媲美。
第二十一页,共22页。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公开课教学 课件PPT
第一页,共22页。
第二页,共22页。
【场景一】 一个多世纪之前,管
家三兄妹背井离乡,离开
故土山东闯关东,历尽了千 辛万苦。
第三页,共22页。
一、东北地区概况
53°
包括_黑__龙__江_、___吉_林_、
_辽__宁___、__内__蒙__古_东部
二、东北地区农业条件分析
地形、水源、土壤
平原为主
周围山地 西部高原 地形类型多样
平原地区灌溉水源充足
平原黑土、黑钙土 肥沃且集中连片
平原有利于耕作业的发展 利于多种农业经营
小组探究活动2:结合东北地区地形水源分布图和土壤类型图,分析
东北地区的地形、水源、土壤条件,并讨论对农业的影响。
第二十二页,共22页。
技术… …
第十八页,共22页。



区域位置 范围
业 条

自然
社会 经济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内部 差异
合理布 局小区 域农业
劳动力 交通 市场
整 体
农业发 展大方 向
技术… …
问 解决 题 措施
第十九页,共22页。
东营的农业专家在讨论《黄河三角洲农业发展规划》时提出: 是否要将构建优质棉花农业示范区纳 入东营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3篇第4单元第1课时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pptx课件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3篇第4单元第1课时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pptx课件

区域认知:识记我国主要半岛、岛屿、纬度、海陆位置,掌握主要 邻国。
综合思维:认识我国位置的优越性和限制条件、分析我国经济发展 优越性和问题。
人地协调观:了解我国人口数量分布特征及我国人口问题政策。 地理实践力:调查周边少数民族人口,了解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及我 国的民族政策。
读图夯基 • 课前预习
一、中国的疆域
1.位置优越 (1)纬度位置:位于__中__纬__度___地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属 于热带,没有寒带。 (2)海陆位置:位于__亚__洲___东部,__太__平__洋___西岸,海陆兼备。
2.国土辽阔 (1)陆域广阔 ①面积: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②四至点。
③邻国: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东邻朝鲜,北接A_俄__罗__斯____、 蒙古,西与B__哈__萨__克__斯__坦___、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邻,西南有 阿富汗、C_印__度____、巴基斯坦、尼泊尔和不丹,南邻D__越__南___、老挝 和缅甸。
土地利用 类型
省(市、区) 甲 9.4 23.3
农业用地 林地 草地
6.5 21.4
62.7 0
59.7 10.5
9.4
0
其他农用 地 0 0 0.6 5.3
建设 用地
1.0 12.5 4.7 37.5
未利用 土地及
其他 68.0 6.0 5.1 24.5
(1)甲是( A ) A.新疆
2010年中心城区人 城市
口比重/%
上海
30.3
北京
59.7
广州
39.7
深圳
34.0
2010—2020年中心 城区人口变化/万人
2010—2020年中心 城区以外地区人口 变化/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学习目标】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特点。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①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②同季,但农作物易受到③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地形类型齐全,④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3.社会、经济条件:重要的⑤工业基地,交通⑥发达,开发较晚,人口密度⑦较低。

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⑧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⑨小麦、大豆、水稻等。

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⑩长白山区。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⑪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⑫马牧畜生产基地。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东北地区概况读“东北地区轮廓图”,回答1~3题。

1.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包括黑、吉、辽三省全部,被称为“东北三省”B.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较协调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均可一年一熟2.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和长白山B.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C.该区地形最突出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D.东北平原的特征为面积广大,多丘陵地貌3.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答案 1.B 2.C 3.D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小麦、水稻、玉米为本区三大粮食作物;东北地区北部、中部、南部分别属于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第2题,东北平原西、北面分别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

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地表坦荡,少丘陵。

第3题,东北耕地面积广大,约占全国耕地的19.7%,大部分地区是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黑钙土,是我国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土壤之一。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宜农荒地多,耕地集中连片分布,非常适合机械化耕作。

考查点二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4.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B.宜农荒地多C.土壤肥沃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答案 D解析商品粮基地必须满足粮食商品率高这一特点,正是由于东北地区人均耕地最多,剩余粮食较多,才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5.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优势(东北平原居全国三大平原之首)、森林资源优势(东北林区位居我国三大林区之首)和矿产资源优势(建有辽中南工业基地)等三方面,特别适宜建设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生产基地。

6.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面积大B.和周边国家相比,农业种植技术水平还有差距C.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D.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答案 B解析东北地区是我国人均耕地最多的地区。

重工业发达,农业机械制造业发达,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机械设备。

铁路网密集,南部靠海,对外联系便利。

与周边国家相比,农业科技水平高,单产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方法技巧练列表比较法分析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高粱已为玉米所取代)”。

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

据此完成(1)~(3)题。

(1)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土地资源优势②森林资源优势③矿产资源优势④地理区位优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 )①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动力所担负的耕地都较多②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较大③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④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3)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上的显著特征是( )①耕地面积广大②宜农荒地最多③土壤肥沃④黑土广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1)A (2)A (3)B解析第(1)题,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是土地资源优势和森林资源优势。

与矿产资源关系不大,地理区位优势不属于自然资源优势。

第(2)题,宜农荒地也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东北地区又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

③④两项所述内容不属于数量上的优势。

第(3)题,①②两项内容均属于数量上的优势。

方法技巧 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

在诸多因素中,还有主导性因素,这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一、选择题1.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B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C .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D .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答案 D解析 该题解题关键是掌握东北地区农作物的分布。

玉米种植比例,由北向南逐渐增多,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小麦和大豆的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读“某地区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积温、降水量曲线图”,完成2~4题。

2.图中表示省会城市B 降水量逐月分布状况的是( )答案 D解析 哈尔滨所在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

3.积温值A 地高于E 地,主要是因为( )①A 地地处河谷,地势低 ②距冬季风源地远 ③纬度低,是温带 ④为山地背风坡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①④答案 A解析 由剖面图看出,A 处为河谷,且距海近,离冬季风源地远。

4.图示平原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A.冬小麦、玉米、大豆 B.春小麦、玉米、甜菜C.甜菜、大豆、花生 D.玉米、高粱、甘蔗答案 B解析图示平原是松嫩平原,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甜菜等。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和水稻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下图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比重逐年增加,增长幅度最大,潜力巨大的是 ( ) A.玉米 B.大豆 C.水稻 D.粮食6.该农产品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D.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答案 5.C 6.B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水稻产量持续增长且增幅最大;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作物可一年一熟,满足水稻生长需要。

读图,完成7~8题。

7.对图中所示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B.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C.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D.地貌以山地、平原为主8.与太湖平原相比,东北平原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主要是因为( )A.纬度较高,热量不足B.黑土被开垦后土壤肥力下降C.降水较少,水分不足D.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经营粗放答案7.A 8.A解析第7题,通过经纬度和轮廓特征判断,图示区域为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河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属于外流河。

第8题,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属于集约化经营;黑土肥力可以通过秸秆还田得到保持;东北山环水绕,大部分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水分条件不是产量较低的主要因素。

二、综合题9.读“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空间分布的变化分别是:小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引起农业生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条件。

答案(1)水稻小麦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从原有与玉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 逐步向北部扩展(2)热量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3)①人均耕地多;②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机械化耕作;③黑土广布,土地肥沃;④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⑤交通便利;⑥国家政策的支持。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两幅图的对比可以得出答案,小麦种植面积缩小,水稻种植面积扩大,玉米面积基本不变,但其位置偏向北部。

第(2)题,黑龙江省纬度位置高,发展农业生产的热量不足;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强,黑龙江省的农业分布位置及分布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第(3)题,A地是我国的三江平原,其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主要从地形、水源、气候、土壤、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