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突破 实用类文本阅读 传记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第1讲传记选择题考法研究-读文求快,答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第1讲传记选择题考法研究-读文求快,答题求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第1讲传记选择题考法研究-读文求快,答题求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第1讲传记选择题考法研究-读文求快,答题求准的全部内容。
第1讲传记选择题考法研究——读文求快,答题求准一、怎么考——立足文本进行概括、分析、推断[典例](2017·考试说明样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吴文俊的数学世界①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
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②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做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微案三 分析传记的文本特征以及主要表现手法
微案三分析传记的文本特征以及主要表现手法微点突破一选材组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生奔波为诗词①位于南开大学的“迦陵学舍”近日封顶。
这个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四合院,是为南开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家叶嘉莹修建的。
叶嘉莹今年90岁,号迦陵。
在她的规划中,学舍不太像一般的住房,而是更像古代的书院,是个教书、做研究的地方。
她说,这回终于要有自己的“家”了。
叶嘉莹对家的渴望,竟是一段累积了几十年的情感。
10多岁的她经历了父亲失联、母亲去世的家庭变故,50多岁的她又亲历了晚年丧女的彻骨之痛。
生活的多难百折,使她无法享受家的温暖,她转而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到自己痴爱的诗教与诗学理论研究中。
②1974年,叶嘉莹第一次从加拿大温哥华回到了阔别26年的故乡北京。
“当时的我,曾失望于只能回国旅游,不能为祖国做出任何贡献。
”关于那次回家,她写下一首2700字的长诗《祖国行》:“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③1978年暮春,叶嘉莹给国内的教育部门写信,申请回国教书。
此时,她已定居温哥华近10年,早被聘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1979年,她的申请得到批准,她终于可以利用放假的时间回国讲学。
④第一次回国教书,叶嘉莹特意在香港买了一件蓝色中式上衣。
站在祖国的讲台上,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她仪态高贵,激情四溢,京腔婉转。
她喜欢随讲随写,从黑板的这一边,一直写到那一边,满满一黑板的粉笔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
因为过敏,她的手总会因接触太多粉笔而皮肤开裂,那时候她的手上经常贴着胶布。
⑤像候鸟一样,叶嘉莹飞来飞去。
她的身影曾出现在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数十所高校里。
直到2002年,她终于获得了在华长期居留证。
对于故乡,她终于不再是一个过客。
⑥自从回归故土之后,叶嘉莹的工作就变得更加繁忙了。
一览叶嘉莹的书目,从1980年出版《迦陵论词丛稿》,到2007年推出《迦陵说词讲稿》,她完成的诗词专著迄今已有三十余部。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①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
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
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
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②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
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
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为他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
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③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
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
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
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的影子。
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
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
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④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
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
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
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
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
2019届高考语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传记复习(共84张PPT)
不同充满了各种偶然性,而且人类的智慧很难设计这种
“错误”,因此,它具有人类难以掌控的绝妙特性。
2019届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
• 一、2015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 朱东润自传
2019届实用类文本阅读
人物传记
考点3: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考题设计: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 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①文章主要说明了DNA 内部的不稳定性是物种进化的 “推动力”。②正是这一不稳定性,引发了DNA的一次 次变异,决定了地球物种的进化;而生物学上又找不到
更完美的词来准确表述它,只好用“错误”一词。③
• 2、《徐霞客传》一文中,只简略介绍了徐霞客 的足迹所到之处却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他如何登 雁荡山绝顶的事,这样详略处理有什么好处? • 答:好处:更具体地写出了徐霞客治学态度的 严谨
• 5)传记在叙述中的插叙要合理得当。插叙作用: • ①符合为别人写传记的文体要求。传记不管是 给别人写还是为自己写,都是一种回忆录的形 式,这样写符合整篇文章的真实感; • 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 • ③体现了传主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点。
• (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 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 理由。(8分) • 第二问观点一:同意。①只有入情入理地刻画 传主的个性,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却具有可读 性;②人无完人,只有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 才能给读者留下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 观点二:不同意。①细致刻画个性需要史料支 撑,如果史料不足而仍然强调这一点,就会导致 不够客观,显得矫揉造作;②追求全面评价传主 的优缺点,不能有效凸显传主的个性。
2019届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第2部分 专题3 实用类文本阅读Ⅱ 传记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描写活动环境,表现传主的性格。传主的个性形成 环境描写 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有利于表现传主的 性格 细节描写 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生动地 描写,能够使传主的性格更加鲜明
侧面描写 通过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传主
3.侧面表现传主的手法——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 ——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 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类型 引用诗词 引用故事 作 用
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
阐
释
描写传主的肖像(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表现 传主的精神品格 描写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传主的出身、教养、经历 和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描写符合生活实际,符合性格发展的逻辑,具体的、 富有特征的行动,显示传主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描写心理活动,揭示传主的喜、怒、哀、乐、爱慕、 思念、苦闷、怨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
高 考 总 复 习
人教语文
Ⅱ.传记 传记阅读“3 步 5 字法”
传记的文体特点决定了传记文本的高考考点,我们在阅读传记 文 本 时 也 要遵 循 文 体 特点 , 也 就 是解 决 “ 写 什么 人 ”“ 怎 样 写 人”“为什么写人”的问题。因此,可以运用“3 步 5 字法”来阅读 文本:
第一步,写什么人。在阅读时,把握写了什么人,写了这个人 的哪些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运用三个字“标”“筛”“寻”。 就是标记出与传主的人生成长经历或轨迹的相关语句。 就是筛选出“事”,传主有哪些“事迹”“成就”“贡 献”“行为”“经验”等。
就是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寻出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 境的语句,并体会其意图一个人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 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 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 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第二步,怎样写人。就是在阅读时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写 人的。传记的各种手法,我们在开始阅读时不可能全部想明白 (也不 要全部明白),因此,就需要“品”关键。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传记阅读教案201809301142
实用类文本——传记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14年新课标Ⅱ卷高考试题)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两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
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
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证章。
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
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
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
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
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做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
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
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
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给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课件-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ppt
•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 思
• (1)分析语言特色主要是指人物传记本身所使 用语言的特点与风格,不能跟其中的人物语 言混为一谈。一般包括对语言特点(如语言的 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或高度概括等)的分 析以及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 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的把握。分析语言特 点,既要感知文本整体的感情基调和语言风 格,又要品味局部段落乃至语句的遣词造句 的技巧和效果。
3
• 传记的分类:①从叙述的人称看,传记可分 为自传和他传;②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 记以记叙为主,有的是记叙和议论各半的 “评传”;③从创作方法上看,分为历史性 传记和传记文学。
4
•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
阅读的基础,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 个基础之上。根据要求筛选文中的信息, 是实现阅读目的的重要手段。
15
•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 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 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 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 说的,“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再写几 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 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
16
• “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很 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 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 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 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 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 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 选择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 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 得意之笔。
8
• (2)把握文章的结构其实就是了解作者的写作 思路。了解写作思路,对于把握文章的中心 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物传记结构的把握, 除了按照传统文章的切割层次、分段概述外, 还要结合整篇文章记述或评述的人物或事件 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等来进行。
2019年高考语文 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专题13 传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专题13 传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心清如许,译笔生豪情1912年,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
他幼年失怙,家境中落。
然而,他痴迷读书,从无懈怠,从秀州中学到之江大学,教会学校的背景培育了他中英文俱佳的文学功底,诗文清秀,才华颖脱。
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执教之江大学,对这位学生的才华“一唱三叹”,赞为“不易才”。
20世纪30年代,朱生豪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此时国民党当局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进行文化围剿。
他在当时上海的世界书局任职,耳闻目睹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思想上愤懑、彷徨。
书局英文部负责人詹文浒先生了解到朱生豪的中英文功底,向他提出了重要建议——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
这个建议让这位温和腼腆、“渊默如处子”的青年文人,胸中翻涌起了豪迈的激情。
朱生豪在给妻子的信中说:“某国人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
我这两天大起劲……”朱生豪说的“某国”就是当时觊觎中华、到处挑衅的日本。
莎士比亚戏剧大部分为诗体剧。
一位学者曾评说:只有诗人方得译出诗人之剧。
朱生豪在新旧体中文诗词方面极富才华;他的英文诗歌创作也十分有灵气,具有清新自然的田园牧歌风格。
然而,莎剧如按中文诗体来译,难度极大,且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受限颇多,最终,朱生豪决定用散文体来翻译莎剧。
尽管如此,朱生豪在处理剧本中的歌词及念白时,仍尽量采取诗体形式,在韵律、节奏和意境的把握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图存留莎翁原本的风貌。
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戏剧场景,分别采用了自由体诗或诗经体、骚体、古体诗等中国传统诗歌体裁,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文中角色所处的环境与情绪,竭力避免翻译文学中通常会出现的“洋味”和陌生感。
翻译莎剧需要的不仅是激情,也不仅是才华。
梁实秋先生译莎剧,最后宣告要与莎士比亚“断绝来往”。
虽为危言,并非耸听,梁公花费30余载始得译完莎翁全集。
林语堂先生也曾面对翻译莎剧的邀约,但婉拒之,言到老年再作打算。
然而,译莎并非年长者的专利。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传记阅读(含新题详解)
第3节传记阅读一、(2018·湘南五校高三教学质量监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郭德纲:今天相声的另一种说法作为起源于北方民间的一种曲艺形式,相声实际上也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因为:它也有百余年的历史,而且形成了固定有效的表演系统和独到的语言体系,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它本来是从民间生活和低层民众中自然生长出的一种娱乐形式,但也逐渐融入了大量精英文化的内容。
比较“国学”,它对近现代社会生活尤其是草根百姓的作用更为直接一些。
它在新世纪焕发出巨大的生机,毫无疑问,相声的这次复兴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和郭德纲的努力和成就有关。
在继承方面,郭德纲不仅学习了大量传统相声段子,他还继承了许多传统民俗文化的其他技能。
他学习过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擅长文丑和铜锤的角色,掌握了大量的艺术材料,具备了深厚的表演能力。
还有,在曲艺之外郭德纲对于我国民俗文化中的其他内容甚感兴趣并阅习不已。
更为难得的是,他阅读了许多古书,在微博和相声中多次提到他读《论语》《史记》《明史》之类的话。
平心而论,在相声演员中,他对传统文化所下功夫之深是少见的。
在创新方面,郭德纲至少在两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一是将大量现实生活的时新内容融入了相声。
他的相声语言中包含了许多时下最为流行的语言,比如“喜羊羊”“熟女”“元芳,你怎么看?”等。
他的相声名字叫《元芳江南style》《小萝莉》《屌丝青年之男儿当自强》等。
他的相声内容中也有许多新鲜的现实生活元素,比如,皮鞋很忙,又做胶囊又做果冻。
这些近年来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在他的相声中得到艺术的改造和再现,起到了很好的现场效果。
二是创造力独到的郭氏相声特色。
郭氏逗乐法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基本上还是相声艺术的传统模式,关键在于量上的差异;较之于前辈演员,郭德纲将更为密集的包袱、更为迅捷的反应能力、更为快速的节奏、更为丰富夸张的语言及极尽其能的铺排推衍运用到其相声中去,因此对观众形成了更大的刺激力和逗笑力。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ppt课件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 考点3
②张岱年先生是20世纪中国好学深思、最有远见的哲学家之 一。他在青年时代就确信辩证唯物论是“当代最伟大的哲 学”,始终牢牢把握这一时代精神的精华和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把它与民族精神的精华以及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有机 地结合起来,在哲学研究、文化研究、国学研究等方面做出 了一系列开创性的贡献,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中国哲学和文化 的发展。(选自方克立《张岱年先生的“兼和”思想》) 真实性是传记的生命,本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请结合材 料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最近,张岱年家人在其遗物中发现他在抗战时期写的几篇诗 稿。其中大多是旧体诗,但也有一首新诗。诗中说:“东南 起太平洋之滨,西北越昆仑山之巅,吾族经营此大地,已逾 五千年……然而我们的疆土与文明不容许任何侵犯,我们誓 以神圣的血液为之作干城。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照耀 一切的巨星。”一位哲学家在抗战的艰难岁月中写出这样的 诗句,可想而知,他抱定必胜的信念。因而,当他听到抗战 胜利的消息必定欢欣鼓舞,以至成为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 天。 (有删改)
张岱年在《八十自述》中说:“我少年时期,对于民族危机感 受极深,痛感国耻的严重,于是萌发了爱国之心,唤起了爱 国主义的情感。深知救国必须有知,于是确立了求真之志, 培育了追求真理的热诚。自审没有从事政治活动的才能,于 是走上了学术救国的道路。” 20世纪30年代,张岱年发表多篇哲学论文。1933年,他在《大 公报》上发表《论外界的实在》,用经验证明和逻辑分析的 方法来论证“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外 界的客观实在性。此文发表时,编者特附有按语:“切望平 津读者不可因敌迫城下,心神不宁,遂尔忽之。同时更宜 信:有做出这等文字的青年的民族,并不是容易灭亡的。”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 考点4 专题演练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一部分专题五考点四考点四评价与探究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冰心的文学之路1919年,摧枯拉巧的暴风骤雨洗刷着中国的河山,造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冰心,就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之一。
女作家中同期的如庐隐、冯沅君和苏雪林虽曾有与冰心齐名之誉,但终没有她那样的名气,稍晚一些的凌叔华、沉樱、白薇、陈学昭等人也不能相比。
1918年秋,她从贝满女中毕业后即考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学习。
冰心说:“我是从入了正式的学校起,就选了医生这个职业,主要的原因是我的母亲体弱多病,我和医生接触较多。
后来请到了西医,我就更感兴趣了,他用的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我觉得这些器械是很科学的,而我的母亲偏偏对听胸、听背等诊病方法,很不习惯,那时的女医生又极少,我就决定长大了要学医,好为我母亲看病。
”冰心的父亲也鼓励她说:“‘东亚病夫’的中国,是很需要良医的,你就学医吧!”冰心从小立志学医,所以尽管爱好文学,但对于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物以至于天文、地质等科都特别用功,她都争取学好考好。
冰心在协和女子大学预科一年级时,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年。
后来女大并入燕京大学,称燕大女校。
“五四”运动的第二天,冰心就被女校的学生会叫来当文书,投入爱国运动的行列。
同时又被选为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的成员。
白天,她跟着当代表的大姐姐们上街宣传,去大会旁听,募捐,晚上就写反帝反封建的各种文章。
群众游行示威、演说、火烧赵家楼……使这位刚跨入青年行列的文静女子感奋不已。
冰心说:“从写宣传文章,发表宣传文章开始,这奔腾澎湃的划时代的中国青年爱国运动,文化革新运动,这个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微案二 概括分析传主形象.doc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微案二概括分析传主形象微点突破一概括分析传主形象(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代通儒顾炎武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誓“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
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
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
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
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
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
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域志》。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
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
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
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
其有不合,时复改定”。
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
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
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供后人研讨。
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
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第3讲传记主观题考法研究-“为什么这样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第3讲传记主观题考法研究-“为什么这样写”类题目的3大题型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第3讲传记主观题考法研究-“为什么这样写”类题目的3大题型)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第3讲传记主观题考法研究-“为什么这样写”类题目的3大题型的全部内容。
专题十一实用类文本(二)传记阅读第3讲传记主观题考法研究—“为什么这样写”类题目的3大题型文章都要表达一定的思想,人物传记同样要表达作者本身的观点倾向。
对传主的观点和基本倾向有所认识,进而提升价值观和人生观,是阅读传记的一大重要任务。
同时,传记给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姿态和价值选择,每一位传主的特立独行、艰难选择、个性风采都值得读者思考、借鉴。
命题者据此形成了观点类、关系类和启示类三大探究题型。
题型一观点、倾向类评价题观点、倾向评价主要指作者对传主其人其事的情感态度的评价,以及对传主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价值追求的评价。
[审题定向][观点、倾向类评价题答题2步骤步骤一:从3角度入手准确把握传主观点态度与基本倾向要评价传主的观点态度与基本倾向,需要先把握传主的观点态度与基本倾向,这需要“3个入手”:1.从对传主生平事迹的叙述入手,了解传主的思想立场、政治主张或艺术观点等。
2.从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描写中,把握传主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 传记阅读 考点2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专题演练.doc
考点二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悠悠赤子心,殷殷报国情葛庭燧的父亲葛启彬年幼时,曾在北京一家面粉厂里当学徒。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他徒步逃回家乡。
他经常向葛庭燧讲述当年在京城看到、听到的义和团抵抗洋鬼子的英雄故事及外国人欺负中国人的事件,这在葛庭燧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富国强兵、振兴中华的种子。
1930年,葛庭燧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
在学习期间,葛庭燧深受同班同学胡乔木等人先进思想的影响。
1938年,葛庭燧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并担任助教。
此后,葛庭燧利用燕京大学做掩护,秘密地为抗日游击队提供重要器材和科技资料。
1941年8月,葛庭燧赴美学习。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葛庭燧只用两年时间,就以《不可见紫外光源的研究》的论文,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其成果被应用到美军收复南洋群岛时的侦察工作。
随后,他应邀到麻省理工学院光谱实验室,从事与美国曼哈顿原子弹有关的铀及其化合物的光谱化学分析研究。
在美国期间,他发明了测量金属内耗的装置,这一装置被国际科学界称为“葛氏扭摆”。
他还发现了晶粒间界内耗峰,被学界命名为“葛氏峰”。
在美国期间,葛庭燧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他与一大批追求进步的中国留学生成立了“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简称“美中科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建设需要大批科技人才,正是通过这个协会,葛庭燧协助中国共产党促成了当时还在美国任教的钱学森回国。
随后,在连襟钱三强的帮助下,葛庭燧也返回祖国。
回国后,葛庭燧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随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他在清华园建立金属物理研究室,翻开了我国金属内耗研究的第一页。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切向苏联学习,唯有固体内耗领域是苏联老大哥要向中国、向葛庭燧学习的。
葛庭燧一生发表过240多篇论文,被中外科学家引用1 000多次;他发明的“葛氏扭摆”,已经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了几十年;除了在中国极左政治的年代令人痛心地中断研究之外,他所创建的内耗研究室始终是国际上几个知名的研究中心之一,并成为“世界内耗事业的摇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记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12分)
百岁科界泰斗一生赤子情怀
1927年,年方14岁的张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交通大学预科班。
1933年12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意大利人威廉·马可尼到交大访问,张煦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欢迎仪式的全过程。
与大师面对面,极大地鼓舞了张煦,为了激励自己,他在宿舍里贴上了马可尼的大幅照片。
随后的岁月里,他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常年压着一张马可尼的标准照。
与大师的一面之缘,成了他一生修身治学的精神支柱。
1936年,年仅23岁的张煦带着优异的成绩和简单的行李,远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学习通信工程学科。
在美国求学的四年,张煦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工作,每天的学习和实习日程都排得满满的。
在哈佛听课,他总是坐在台下的第一排,一面专心听,一面认真记,恨不得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刻在心里。
实验课上,他从来不肯仅仅照着书本演示一遍就完事,总是要亲自动手,边思考,边测试,直到对实验方法、测试仪器都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的博士论文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留美的学习和生活,不仅给张煦后来从事通信工程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HighThinking,LowLiving(勤奋思考,简单生活)。
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张煦怀着“祖国培养我,我要报效祖国”的理想,回到抗战艰难时期的祖国。
回国后,他就开始了通信科学的教学和科研生涯,成为我国通信科教事业的奠基人。
在他从事通信科技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几十年时间里,通信科技发生了重大演变。
张煦顺应通信科技的发展潮流,始终站在世界通信科技发展的前沿,引领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
他不失时机地更新教学内容,率先编写相应的中文教材,不断开拓科研新领域和出版新著,并乐此不疲地把通信学科中的新理论、新技术传送到工厂、企业,无偿地帮助相关行业培训人才,指导生产和研发工作,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在学术上,张煦精益求精、不断探索,而生活上,他却十分简朴。
一双老式中国布鞋、一身半旧中山装,这就是张煦几十年一贯的“行头”。
即便是1996年交大百年校庆之际,坐在江泽民主席身边合影的张煦,依然是这样的穿着。
张煦对自己的生活克勤克俭,对学生却关怀备至。
从90年代开始,他捐出自己的院士津贴和部分稿费收入,在电子工程系设立了“张煦奖学金”,资助贫困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完成学业。
有意思的是,奖学金设立之初曾规定,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本科阶段不许谈恋爱,这在校园里传为趣谈。
“多做贡献,少想享受”,这是张煦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学子的殷殷期望。
年逾八旬,对别人来说,这个年龄也许在颐养天年,张煦却幽默地说自己“八十尚不老,犹可登讲台”,坚持继续为学生们上课。
2005年,92岁的张煦还亲临学校的“饮水思源”BBS论坛,与学生们在线聊天,谆谆告诫青年学子好好学习、热爱祖国、建功立业。
(摘编自张文清《百岁科界泰斗,一生赤子情怀》) [相关链接]①1978年11月,离开他心爱的母校已整整22年的张煦终于调回了上海交通大学,担任电子工程系教授、系主任。
上任后,他大胆地作了几项重要决策。
首先是将原来的“无线电系”改名为“电子工程系”。
其次,尽快培养师资,培育科研力量。
他一方面将基础比较好的青年骨干教师派出国外进修,另一方面着手自己培养研究生。
(王延峰《百岁院士张煦:驰骋在信息高速公路》)
②1994年,已届八旬高龄的张煦出版了《信息高速公路》一书。
半个世纪以来,张煦先后亲授近千名高级科研与教学人才,著述(译著)近900万字。
荣膺诺贝尔奖的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高锟认为,张煦对中国通信技术的发展
不遗余力,被称为“中国通信界元勋”当之无愧。
(张光武《百岁院士张煦的故事》)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张煦在交大就读时,与到访的无线电领域的大师——意大利人威廉·马可尼有过一面之缘,这为他以后修身治学提供了长久的精神支撑。
B.在美国学习通信工程学科的期间,张煦的博士论文能够获得优秀的成绩与他认真专注的求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是分不开的。
C.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张煦回到了战乱中的祖国,从事通信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体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心。
D.为资助生活贫困但成绩优异的学生完成学业,张煦设立了“张煦奖学金”。
自设立以来,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本科阶段都不许谈恋爱。
解析:选D D项,“自设立以来,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本科阶段都不许谈恋爱”不合文意,原文说“奖学金设立之初曾规定,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本科阶段不许谈恋爱”。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张煦从事通信科技教学和研究几十年,能够顺应通信科技的发展潮流,始终站在世界通信科技发展前沿,使通信科技发生了重大演变。
B.张煦在通信科技领域不只是关注理论研究,埋头教书,还把先进的理论技术送到各地工厂、企业,帮助相关行业培训人才,指导生产和研发。
C.1978年重新调回交通大学的张煦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培养师资,培育科研力量:一方面派青年骨干出国进修,一方面自己培养研究生。
D.1994年,已届八旬高龄的张熙出版了《信息高速公路》一书,被诺贝尔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高琨先生称赞为“中国通信界元勋”。
E.本该颐养天年的张煦依然坚持著述,并继续登上讲台为学生们上课,甚至还亲临学校论坛与学生们在线聊天,不忘对学生们进行诚挚的教育。
解析:选BE A项,“使通信科技发生了重大演变”错,由原文“在他从事通信科技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几十年时间里,通信科技发生了重大演变”可知,不是张煦使通信科技发生了重大演变;C项,“一方面派青年骨干出国进修”错误,原文是“将基础比较好的青年骨干教师派出国外进修”;D项,“中国通信界元勋”不是高锟对其的称赞,文中说“高锟认为,张煦对中国通信技术的发展不遗余力,被称为‘中国通信界元勋’当之无愧”。
3.张煦院士对其座右铭“勤奋思考,简单生活”的践行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5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勤奋思考方面,抓住“在哈佛听课,他总是坐在台下的第一排,一面专心听,一面认真记,恨不得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刻在心里”“实验课上,他从来不肯仅仅照着书本演示一遍就完事,总是要亲自动手,边思考,边测试……”“张煦顺应通信科技的发展潮流,……他不失时机地更新教学内容,率先编写相应的中文教材,不断开拓科研新领域和出版新著”等句子分析。
在简单生活方面,抓住“张煦对自己的生活克勤克俭,对学生却关怀备至”“‘多做贡献,少想享受’,这是张煦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学子的殷殷期望”等句子分析。
答案:勤奋思考:①求学时认真听讲,边思考边实验;②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不断探索,开拓新领域,出版新著作。
简单生活:①日常生活中克勤克俭,不重衣着:②期望学生能够“多做贡献,少想享受”。
(每答出一点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