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教案 人民版选修4
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二第一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案.
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习要求: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创立儒家学说、兴办私学的简要情况;了解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及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难点: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
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
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执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流程】投影: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孔子雕像正对东长安街,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
人民版选修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word学案
人民版选修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word学案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专题,东西方的先哲。
东方的代表人物讲的是孔子,能够讲孔子代表着中国文化,西方讲的是古希腊的先哲,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有一本著作叫《理想国》,他在这本书中,描画了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是由哲学家统治的社会,在那个社会里人们和谐相处,各谋其事,专门的有秩序。
公元17世纪初,当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时,竟把那个地点误认为是他们的老祖宗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国。
他们无法明白得,无法明白得什么?一个凝聚着数十个民族有着亿万子民的大帝国,到底依靠什么思想而如此和谐相处。
后来他们发觉支撑着那个泱泱大国的思想基础确实是来自我们东方的这位文化巨人——孔子。
课标要求先来看一下这一课的课标要求: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差不多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阻碍。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位文化巨人。
思想主张孔子生活在一个如何样的年代,如此的年代对孔子的思想产生了什么阻碍?中国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的长期动荡。
经济:井田制瓦解,显现私田。
文化:贵族对学术文化的垄断局面逐步被打破,私人讲学的风气开始有所进展。
孔子确实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创立了儒家学派,他的目的确实是要吸取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来治理处于动荡变革中的社会。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礼、仁和中庸之道。
第一看“礼”的思想,“礼”的含义确实是“周礼”,“周礼”是一种制度,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属于政治范畴。
是什么样的等级,什么样的名分就做什么样的事,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它的要紧内容第一是尊尊,确实是卑贱者对尊贵者要尊崇,其次是亲亲,确实是对亲人要有爱,其中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的尊敬。
为了爱护“周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思想,书上有“正名”的讲明,确实是要用周礼规定的人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行为,使人的言行和名分一致,是社会等级化、秩序化。
高中历史 专题二 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导学案 人民版选修4
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整体感知】本专题主要介绍了东西方的三位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提出了“礼”、“仁”、“仁”与“礼”的关系等思想;其次开创私学;其学说对中国、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柏拉图是西方古典哲学家的代表,提出了著名的哲学观点:理念论;设想并实践其“理想国”思想;创办柏拉图学园。
他的思想和活动,影响了世界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师从柏拉图,对柏拉图的思想有继承又有突破。
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兴建“吕克昂”学园,提出“中庸之道”。
【知识疏理】一、孔子其人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第一,孔子的青少年时代:自学礼乐①孔子名丘,字仲尼;②公元前551年出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③3岁丧父;16岁母亲病故;④30岁精通“六艺”,首创私学。
第二,齐国岁月(原因、活动、结果)第三,在鲁从政①管理内政;②外交胜利;③改革碰壁;④失意去鲁第四,周游列国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仁政德治政治主张,但未被采纳。
第五,晚年结局:献身文教①孔子68岁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整理六经;②公元前479年,73岁病逝后,其言行被弟子记录在《论语》中。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儒学创立的背景①时代背景:随着的兴起,文化下移,阶层出现。
②历史传统:以前,儒是主持礼仪的巫、史、祝、卜一类的文化人;春秋时期,儒以相礼为业,或为人师。
③个人作用:孔子崇拜,精通礼乐,充满弘扬传文化、复兴周礼的使命感。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是周礼,是一种行为规范;是自我道德约束,首先是“”,其次是行“”。
)A、礼①礼的含义: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出严格规定的一套等级制度。
“君臣有别,长幼有序”②主要内容:尊尊与亲亲尊尊:就是把人区别为许多等级,并保持低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
首先是。
(等级原则和君主制)亲亲:就是对的爱,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高中历史 2.1《孔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 2.1《孔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学习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难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自主学习】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学习礼乐(15岁):苦研《》《》《》《》,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为己任。
2、讲学收徒(30岁):对“六经”融会贯通,开始收徒讲学,办的成功使他闻名遐迩。
3、从政生涯(51岁):在鲁国做中都宰,后官至司寇。
为了实现恢复社会的理想,他试图加强,削弱,抑制,结果失败。
4、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5、献身文化: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文化典籍、删除《》,献身于文化教育事业。
二、开创儒家思想1、背景:(1)、春秋时期是社会向社会转变的时期。
(2)、违背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3)、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意义。
2、内容:(1)、礼的思想:礼及周礼,主张“ ”,匡正社会秩序。
(2)、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就是,包括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
主张以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
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3)、中庸思想:为了协调仁和礼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他认为“ ”,要恰到好处“ ”。
(4)、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三、古代大教育家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孔子开创,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向“ ”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2、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
孔子“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服务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重义轻利,不利物质经济的发展。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4、教学内容:——孔子整理过的“六经”。
高中历史 2.1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
2、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3、学会通过分析孔子的生平大事总结他的理想追求。
明白孔子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索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结合教材孔子对后世的影响的史实,在现实中寻找实例。
通过提供大量的原始材料,包括《论语》原文,于丹《论语心得》视频,“孔子像”,“孔子周游列国图”,“孔子不仕,退修诗书图”,及其阅读教材内容分析概括出孔子生平大事,孔子思想核心,教育思想和对后世影响的具体表现,从而形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正确的评价孔子及其思想。
重点: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评价(导入新课)引用孔子的雕像、孔子的言论、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引领学生知道孔子两千多年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尊崇;在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那么这节课我们系统的看看孔子的成长历程和孔子思想的形成。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一)学习礼乐(15岁)[探究问题1]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时代: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
“礼崩乐坏”影响:1、孔子提出“仁”和“仁政”思想,反对暴政2、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二)讲学收徒(30岁)传承礼和仁;创办私学,广收学生(三)从政生涯(51岁)官:鲁—中督宰——司寇政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加强君权,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结果:从政失败(四)周游列国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五)献身文化整理文化典籍[探究问题2]孔子一生的活动集中在从政、教学、著述三个方面。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名师制作优质教案
材料三“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亚里士多德
学生主体活动
一、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政治思想: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2.孔子的教育思想
(1)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2)教育的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人”、“成君子”,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二、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关于中西方思想中的“中庸”的比较
1.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2.不同: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2)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认为“过犹不及”。
(3)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三、课时训练、规范答题
1.1988年,“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
选修4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徐继【设计思路】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对于这个必修和选修教材都涉及的重要考点,我打算分层递进展开本课学习:(1)利用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创建历史情景,让学生知道孔子的生平、思想核心、教育主张,达到“了解”层次;(2)进行史料解读,让学生认识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达到“理解”层次;(3)透过千变万化的孔子肖像,探讨每个学生自己心目中的孔子形象,达到“见解”层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孔子整理“六经”,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从而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根源和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历史情景探究,史料阅读分析,合作探究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孔子对于治国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借鉴孔子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理念,学习孔子以人为本的和谐思想。
【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语)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说:一年有四季,一生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读书也要配合生命和季节的阶段。
那我们应该怎样随着季节而读书? (屏幕展示)夏天读庄子,秋天看老子,冬天看孟子,春天读孔子。
(学生思考,教师阐释)炎热夏天读庄子,让人通体舒泰,飘然自逸;萧瑟秋天看老子,品味万物枯荣;寒冷冬天看孟子,养浩然正气;而在春天的时候读孔子,春天是希望的季节,读孔子可以感受到那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那么孔子究竟有哪些思想?如此风靡说明了什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全面了解孔子吧!(二)情景探究锻炼自身能力。
③爱好礼乐,使他坚定学习志向探寻治国之道。
(承转)(屏幕展示(提问)孔子(答案)之路创造条件。
(承转)(屏幕展示)(提问)(答案)不是!分封制衰落、士阶层崛起等。
(承转)无法在鲁国施展政治抱负的孔子,并没有放弃理想,他55岁时率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理念和主张。
(屏幕展示)孔子周游列国动画路线图(提问)你觉得为什么孔子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却未被采纳?(答案)孔子的“仁”的主张不符合统治者需要,不适应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时代特征。
高中历史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4
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
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一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
……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
……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
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材料二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南则风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诸子百家考》(1)材料一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评价的主要依据。
(2)材料二是如何评价“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的?参考答案(1)评价: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
依据:孔子是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孔子是政治家,其政治主张不受时代限制。
(2)孔子学说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2.导学号22174008(2017课标全国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
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
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
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
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
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
《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
”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高中历史 2.1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课件 人民版选修4
案 六艺,35 岁时收徒授课,55 岁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曾周游列
栏
目 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68 岁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和古
开
关 典文献的整理,其言论被辑录在《 论语(lù》n中yǔ。)
第三页,共37页。
自主(zìzhǔ)·学习区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背景
(1)春秋时代,社会动荡,私人讲学风气开始发展。
孔子一生的追求
案 栏
情境材料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
目
开 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关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论语·为政》
第十三页,共37页。
互动(hù dònɡ)·探究区
探究思考 (1)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其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本 答案 目标:传承礼乐文化、恢复礼乐社会的政治理想。
值。
③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发扬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关。
第二十五页,共37页。
互动(hù dònɡ)·探究区
(2)消极:它的主要学说都是站在维护旧的统治秩序的立场上, 作为封建统治思想,对人民的思想、科学的发展等,产生了 很大的消极影响。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目
开
关
第二十一页,共37页。
互动(hù dònɡ)·探究区
情境材料
材料一 《唐子西文录》记载:“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
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本 材料二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
学 案
不惧。
栏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目
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 1 课儒家文化首创人孔子学习目标要点难点1. 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看法和政治主张及其 1. 要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中心内容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及其对后代的影响。
2. 研究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 2. 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影响。
和评论。
一、追求礼乐的一世1.自学礼乐少年时发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30 岁时精晓“六经” ,创办私学。
2.从政失败五十多岁时先后任中都宰和司寇,试图增强君权、削弱医生权、克制陪臣,结果失败。
3.漫游列国率徒漫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未被采用。
4.整理文籍68 岁回到鲁国后,整理文籍,删修《春秋》,献身文化教育事业。
[ 特别提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的,波及领域极其宽泛,记录了孔子对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办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件。
[ 课中思虑 ]阅读教材P21[ 资料回放 ] ,思虑:从这句话中,你看出孔子抱着什么信念?【提示】孔子在少年时就发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而礼乐是周文王拟订的,故孔子的话表现了他要将周文王的礼治社会恢复起来的政治理想,这也是孔子漫游列国的目的。
二、创始儒家思想1.背景(1)社会转型:春秋期间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期间。
(2)礼崩乐坏:违反周礼的行为习以为常,人际关系紧张。
2.目的孔子信心经过恢复周礼,肩负传承文化和改良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内容(1) 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次序。
(2)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是办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3)中庸:为适合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 特别提示 ]孔子尊崇周礼,恢复周礼,本质是保护风雨飘摇的奴隶社会的规章制度,表现了其思想守旧的方面;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的目的是追求一致平定、和睦有序的社会场面,令人们生活平定,有踊跃意义。
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中历史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教案 人民版选修4
[议一议] 孔子“正 名”的目的 是什么? 在大变动 的春秋战国 时期, 道德沦 丧,天下无 道,礼坏乐 崩, 为了维护 西周分封制 和宗法制, 做 到尊尊、亲 亲,孔子在 “礼”的基 础上提出了 “正名”。
(3)仁和礼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克己复礼为仁”“人而不仁, 如礼何?” 三、孔子的历史影响 1、国内: ①创办私学:孔子创办了私学,打破了以往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开创了 “学在民间”的新模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主张“内圣外王”: 孔子主张的“内圣外王”,成为中国古代人治社会开明 君主和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③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长久的影响:西汉“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渐成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国外: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孔子在世界人类中有深广影响,尤 其对东亚诸国产生过重大影响。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据史籍载,早在汉唐之时,儒家典籍便传入朝鲜、日本、越南及东亚一些 国家,并影响了他们的政治、文化、伦理和风习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 学者将这一历史现象称之为“孔子文化圈”或“儒教文化圈”。他们非常重视儒家 伦理思想,甚至将某些谈论儒家伦理的文章选进中小学课本中,如新加坡曾把 “儒家伦理”定为中学生必读课。朝鲜、越南、日本等国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 已把儒家融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 世界看孔子: 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 最高敬意。 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 界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 2500 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 慧。”——世界 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 1993 年 9 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 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孔子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
历史教案人民版选修4 2-1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预习导引知识点一孔子其人1.青年时期(1)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2)30岁时已精通六艺,35岁时收徒授课,首创私学。
2.在鲁从政(1)管理内政,任中都宰,后为大司寇,执掌治安、司法事务。
(2)夹谷之会收回被齐国强占的土地,为鲁国赢得了外交胜利。
(3)出任代理宰相职务,这是其政治生涯的顶峰。
3.周游列国(1)原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
(2)目的: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
(3)结果:主张未被采纳。
4.献身文教68岁回到鲁国,放弃为官,专心从教,整理古典文献,其言论辑录在《论语》一书中。
5.因病逝世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
[深化拓展]孔子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原因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知识点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地位西周以来随着私人讲学风气的发展,春秋晚期,孔子创办私学,创立儒家学派。
2.儒学主张(1)礼,即周礼,主张尊尊、亲亲、贵贱有序,还提出“正名”思想以规范人的行为。
(2)仁:首先是“爱人”,其次是行“忠恕”之道。
(3)中庸:认为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图解历史]礼、仁、中庸的相互关系知识点三孔子的历史影响1.教育(1)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促使文化教育下移,“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政治(1)要求施行仁政和“举贤人”,并提出“内圣外王”的理想贤人标准。
(2)其人才主张成为中国古代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3.思想(1)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
(2)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主题一孔子的思想主张【史料探究】史料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弟子游说列国,受到各国君主的一次又一次面试与接待。
思考下列面试题目中孔子的答案及面试结果可能是什么?为何会出现如此结果?面试试题题1:您的工作动机和愿望是什么?题2:你准备用何方法治理国家?……答案题1:恢复周礼,建立礼乐文明的国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着重讲解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过程,如“孔子主张仁、礼、孝、忠、恕等道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1.学生对孔子生平事迹的了解程度不同,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全面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2.学生在分析孔子思想时,可能会出现理解表面化、片面化的问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能对儒家文化存在误解或偏见。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儒家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提醒学生关注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孔子思想,如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奋学习等。
3.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孔子相关的经典著作,深入了解儒家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3.倡导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谐”等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内容,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孔子及其儒家文化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内涵、评价其历史地位和影响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四导学案:2.1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1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习要求】1.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2. 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知识梳理】孔子——儒家文化的创始人(1)主要思想——开创儒家思想:核心内容:仁、礼、中庸思想。
①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仁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反对苛政。
(政治思想)②礼的思想:礼在孔子思想中占重要地位。
孔子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政治思想)③中庸思想:协调“礼”与“仁”关系,对立因素统一与和谐就能形成完美的事物。
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倒好处。
(伦理思想)④教育思想:创立私学,a.教育对象:有教无类b.教育目的:“成人”、成“君子”c.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2)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对中国: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中国整个思想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行为。
儒家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孔子整理和修订“六经”,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孔子还是古代大教育家,他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世界: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
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探究问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政治思想?什么是礼?如何实现礼?(2)如何评价孔子礼的思想?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回答:(1)材料二中孔子强调了什么伦理思想?什么是仁?人际关系中如何体现仁?(2)如何评价孔子仁的思想?(3)如何协调仁与礼之间是什么关系?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高中历史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4节、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1、了解孔子的生平,2、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重点】1、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2、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1、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2、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二)讲授新课一、孔子生平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1、青少年时代•纥与颜氏女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史记》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
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
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高中历史 2.1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2、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3、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2、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
3、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表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4、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2、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又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性和历史局限性。
3、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1、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2、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1、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2、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孔子其人1、早年生活贫穷艰苦(1)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孔子3岁丧你,家道中落,母子俩从陬邑迁到鲁城的阙里。
幼年的孔子常常学习摆设礼器,施行礼仪,以此作为游戏。
16岁时,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辞世。
孔子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粮仓的小官)和乘田(管理放牧的小官)。
(2)尽管早年生活贫穷艰苦,但他一直为学不倦,并且有虚心求教的精神。
他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0岁时,他已精通礼、乐、御、书、数六艺。
由于孔子博学,有人向他学,于是他收徒授课,首创私学。
2、第一次离开鲁国孔子35岁时,鲁国发生内乱,孔子不满季孙氏、孟孙氏等三家显族控制鲁国实权,便离开鲁国来到齐国。
齐景公任孔子为官,但遭到晏婴等人的反对,孔子只好返回鲁国。
这时的鲁国还是三家显族擅权,孔子无意从政,仍继续收徒授课,弟子日多,影响日甚。
3、孔子治鲁(1)孔子51岁时,被任命为中都宰,上任一年颇有政绩。
52岁时,孔子被任命为司空,后又升为大司寇,执掌鲁国的治安、司法事务。
在大司寇任上,孔子作为鲁定公的相礼官出席了齐鲁两君参加的夹谷之会,遇事兵礼兼手,挫败了齐国以强凌弱的阴谋,收回了被齐国强占的土地,为鲁国羸得了外交胜利。
(2)夹谷之会使孔子名望大增,控制鲁国实权的季孙氏出任代理宰相职务。
这是孔子政治生涯的顶峰,但好景不长。
由于鲁国公室权力不张,私家三卿把持国政。
而且三卿的家臣利用管理家政之便,暗中扩张权势,由架空三卿把持家政,进而干预国政。
为了维护国政的权威,孔子利用三卿与家臣的矛盾,提出拆毁三卿在自己领地建造的都邑基本上是由家臣管理,当家臣与三卿矛盾激化时,家臣往往把都邑的计划作为对抗三卿的据点。
孔子的这一计划表面上是为了季孙氏、叔孙氏的都邑,但孟孙氏被家臣说服,暗中支持家臣抵抗拆毁都邑的做法。
鲁定公亲自出征,但无济于事,孔子的计划最终没有完全实现。
(3)正当孔子竭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时,两件事的发生使他的人生之路发生了转折。
第一件事是:鲁定公和季孙氏接受齐国赠送的歌舞美女与骏马,沉迷其中,不问朝政,不见孔子。
第二件事是:鲁定公郊祭,按惯例仪式结束后,会把祭肉分给大臣,但这次却没送给孔子。
鲁定公、季孙氏态度的变化,使孔子认识到他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于是决定带领弟子离开鲁国。
4、周游列国孔子55岁时,怀着郁闷的心情,又一次离开鲁国,开始了14年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活。
他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但终未被采纳。
5、退修诗书(1)68岁回到鲁国后,孔子放弃为官,专心致志人事教育,整理古典文献。
(2)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享年73岁。
他的言论由其弟子记载在《论语》一书中。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1、儒学创立的时代背景和孔子思想的核心(1)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于社会的长期动荡,西周以来贵族对学术文化的垄断局面逐渐被打破,私人讲学的风气开始有所发展,在教育上突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春秋晚期,孔子开始了私人讲学。
(2)孔子熟谙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乐文化,他想吸收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来治理处于动荡变革中的社会,所以他终生维护周礼,极力想证明周礼的合理性。
(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2、周礼的涵义(1)孔子所谓的礼就是周礼,它是周人从父亲家长制时代以来所形成的典章、制度等。
孔子认为,周礼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尊尊,就是卑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其中最重要的是尊君。
君的地位是不能动摇的,臣的义务就是服从。
其次是亲亲,就是对亲人的爱。
其中强调子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的恭敬。
尊尊表明的是等级制与君主制的原则,亲亲表明的是宗法制的原则。
这样,周礼就把君主制与宗法制、政权组织与家族组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2)孔子沉醉于西周的礼乐文明之中,对春秋晚期的“礼崩乐坏”十分不满,对违反周礼的行为及改革旧制度的举措多持反对态度,明确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
3、“正名”的思想鉴于当时出现子弑父、臣弑群、“政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等情形,为了维护周礼,孔子提出“正名”的思想。
正名就是要用周礼所规定的人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行为,使人的言行与名分一致,使社会等级化、秩序化。
这也就是他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
4、“仁”的思想(1)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外在的。
孔子一方面看外在的礼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自我的道德自觉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提也“仁”的思想。
(2)仁首先是“爱人”。
孔子主张仁爱应有差别,首先是亲亲,最爱的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其次才是朋友,而后才是其他人。
这种爱建立在自然感情基础之上的。
(3)其次是行“忠恕”之道。
所谓“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谓“忠”,就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恕道,是从消极方面说有,人要有所不为;忠道,是从积极方面说有,人要尽已为人。
这种被孔子一以贯之“忠恕”之道,是建立在推已及人的同情心基础之上。
5、礼和仁结合的社会在孔子那里,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一方面社会依礼而有严格的等级和上下尊卑的界限;另一方面,社会依仁而使人人有爱心,能够推已及人,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对抗。
在孔子看来,这样的社会是一个既有差别又具温情的社会。
三、孔子历史影响1、创办私学,影响后世(1)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2)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以往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
他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学生中不仅有贵族,也有平民,从而促使文化教育下移。
私学可以不按官方规定的教学科目,而以本不派的政治及学术主张教授弟子。
孔子有浓厚的参政意识。
他强调“学而优则仕”,希望通过自己的弟子进入仕途,实现本学派的政治思想。
后来,私学成了中国教育的另一个传统,“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造就“内圣外王”的理想政治人才(1)孔子主张“仁”,在政治上要求施行仁政,而施行仁政在关键在于“举贤人”。
他提出了一个理想贤人的标准,就是“内圣外王”。
“内圣”,就是具有高度道德修养的人。
这种人首先要恪守他的政治伦理与理想,刚利思义,甚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其次,应遵循以教梯为核心的道德观念。
在孔子看来,只有这种人才有资格出任为王,才会施行仁政,建立事功。
(2)他的“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才的主张,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3、孔子以后儒学的发展和地位(1)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孔子之后,儒家分化为一些小的派别,其中以孟子和荀子影响最大。
孟子吸收了孔子的仁义思想,主张爱有差等,在政治上施行仁政。
其根据就是他提出的性善说,认为人先天具有仁义礼智等善端。
一个人能把这些善端培养并扩充开来,就能成为有仁义的人;一个国君能够把这些善端扩充开来,就能实施仁政。
荀子吸取了孔子的礼的思想,主张礼治。
其根据在于他性恶说,认为人天生好利好欲,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带来争夺与混乱,因而必须用外在的法律及道德规范等礼义加以约束和矫正。
他们代表了儒家思想发展的两个不同取向。
(3)秦朝统治者崇尚法家思想,并采纳李斯的建议,进行焚书坑儒。
汉朝初期好黄老之术,儒家一度消沉。
西汉中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又兴盛起来,并取得正统的地位。
(4)汉朝以后儒家的伦理本位思想一直没有变,只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在五四运动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中国整个思想界中占有统治地位,也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行为。
儒家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他的创始人孔子自汉代起就深受历代统治者的尊崇,并被封为“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等,这是出身布衣、平生不得志的孔子所不曾想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