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的自我认同及其文学认同——以《草枕》为例
从“余裕”论看鲁迅与夏目漱石的文艺观
从“余裕”论看鲁迅与夏目漱石的文艺观王向远《鲁迅研究月刊》一九九五年第四期“余裕”论是日本现代文豪夏目漱石文学论中最有特色、最让人感兴趣的一个理论主张。
夏目漱石在1907年为作家高滨虚子的小说集《鸡冠花》所写的序言中,提出了“余裕派”和“非余裕派”的小说分类法,倡导所谓“有余裕的小说”。
他说:“所谓有余裕的小说,顾名思义,是从容不迫的小说,是避开‘非常’情况的小说,是普通平凡的小说。
如果借用近来流行的一个词,就是所谓有所触及和无所触及这两种小说中的无所触及的小说。
……有人以为无所触及就不成其为小说,所以我特地划出无所触及的小说这样一个范围,认为无所触及的小说也和有所触及的小说一样具有存在的权利,而且能够取得同样的成功。
……品茶浇花是余裕,开玩笑是余裕,以绘画雕刻消遣是余裕,钓鱼、唱小曲、看戏、避暑、温泉疗养也都是余裕。
只要日俄战争不再打下去,只要世界上不再有很多鲍尔库曼(按;俄国将领)那样的人,就到处都有余裕。
所以,以这些余裕做素材写成小说,也是适当的。
”夏目漱石还解释说,有余裕的小说也就是“低徊趣味”的小说,这种趣味“是留连忘返、依依不舍的趣味”,“也可以称为‘依依趣味’或‘恋恋趣味’”。
他还进一步说明了什么是“没有余裕的小说”:“一言以蔽之,没有余裕的小说指的就是高度紧张的小说,是丝毫不能信步逻弯儿、绕路兜圈儿或闲磨蹭的小说,是没有舒缓的成分,没有轻松因素的小说。
”没有余裕的小说当中“出现的都是生死枚关的间题,发生的是人生沉浮的事件。
”①夏目漱石的这种“余裕”论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评论家长谷川天溪、大町桂月等人纷纷著文评论。
文学史家们认为以夏目漱石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以“有余裕”为特点的,包括铃木三重吉、高滨虚子、伊藤佐千夫、森田草平等柞家在内的“余裕派”。
夏目漱石的“有余裕的文学”及其“余裕论”,与中国现代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最早译介夏目漱石的是鲁迅先生。
从一开始,鲁迅就是着眼于“余裕”来译介夏目漱石的,换言之,鲁迅眼中的漱石是作为“余裕派”的漱石,尽管现在看来“余裕”只是夏目漱石前期的创作主张,并不能概括他的全部创作。
《草枕》读后感
《草枕》读后感《草枕》读后感1日本文学给我的首印象是美,其次是含蓄。
此前读过川端康成的花未眠、雪国、古都等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对于景的描写了。
这本书与众不同的在于对于“非人情”的重视。
主人公踏上的是“非人情”之旅,想要成为‘脱离凡尘的诗人’,穿插文中的俳句-十七字诗赋予了文章古典气息。
令我钦佩的是夏目漱石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在我读的译本中,译者多次给出注释“原文如此,作者此处使用汉语词汇”,包括在文中引用的孟子‘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典故等等,可以知道,文学大家果然是博古通今。
这是我对于这本书前半部分的一个整体印象,后半部分还没有读(龟速读书中),等读完全书之后应该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针对几个我在书中比较感兴趣点进行一些讨论:"由于内心不受利害所惑,故而能全神贯注地从艺术的角度来观察其动作。
心无杂念,自然就能鉴赏美与非美。
"原文中认为,"心无杂念,自然就能鉴赏美与非美"。
在高二的时候,曾经一度沉迷杨宁老师的文学理论课,好像就曾经听到过类似的说法。
什么是美,只有当美远离你的生活,与你的利害无关,那么才是美的。
‘当‘我’去桂林山水游玩的时候,被风景的美丽深深折服,但是感叹撑船的`老人每日都生活在如此风景中时,老人却不以为然。
’距离产生美。
当景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利害关系,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人们看景才是美的,不然整日想的便就是把山上的树砍了当柴烧了。
长良姑娘: 秋意浓,芒草沾露露难留;妾心烦忧无解处,愿随露逝去因为有两个追求者就烦忧吗,烦忧到不跳河便无可排遣的地步吗?命运类似的另一位姑娘这样说:"光是投河自尽什么的,也太无趣了吧",“让佐佐田和佐佐部都做我的男妾不就完了吗”,比起前者,后者多少有些古灵精怪之意,可谓是同时代女性中的先进分子,难怪理发店老板说她“疯子”。
作者在书中还留下许多伏笔,姑娘和和尚们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她会何去何从?这是十分让人期待的。
浅析夏目漱石的心
浅析夏目漱石的心夏目漱石(1867-1916),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备受赞誉的作家、文学评论家、教育家。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着对人性、心理以及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浅析夏目漱石的心,探究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一、内省之心夏目漱石的作品常常以内省之心为基础,通过对主人公内心独白的描写,展现出角色丰富而复杂的心理世界。
比如在《我是猫》中,主人公猫屋敷文治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反思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通过猫的口吻揭示出现实中的虚伪和荒谬。
而在《坊っちゃん》一书中,主人公小坂祐治则通过对自我意识的剖析,以及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思考,表达出对日本传统价值观的质疑。
二、孤独之心夏目漱石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孤独之心。
他通过塑造孤独的主人公以及描绘他们内心的孤独和痛苦,表达出对现代社会的忧虑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在《心》一书中,主人公河合正则是一个在矛盾与孤独中挣扎的现代人形象。
他常常感到与人的隔阂,对现实中的虚伪感到无可奈何。
这种内心的孤独不仅是主人公的体验,也反映出当时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
三、矛盾之心夏目漱石笔下的角色常常是矛盾的。
他们内心存在着各种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追求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
在《三四郎》中,主人公市之介迷茫于自己的未来选择,既渴望成为一名作家,又感到现实所迫需要追求金钱和地位。
这种矛盾之心既是人性的普遍现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象,对于读者来说能够产生共鸣。
四、悲剧之心夏目漱石的作品中时常弥漫着悲剧的氛围。
他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绘,展现出生活的残酷以及人性的悲哀。
在《明暗》中,主人公隆史的父母离异、祖母过世、父亲再婚,以及和继母的矛盾破裂,使得他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
他的经历所展示的个人悲剧也揭示出了日本当时社会的缺陷与问题。
总之,夏目漱石在其作品中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人性的种种复杂情感和思想。
他通过对内省之心、孤独之心、矛盾之心以及悲剧之心的描写,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类内心的丰富与复杂,以及社会与现实对人的影响。
2024年夏目漱石心读书心得体会
2024年夏目漱石心读书心得体会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今年,我有幸读了夏目漱石的一些作品,其中包括《坊っちゃん》、《我是猫》和《草枕》等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深入了解了夏目漱石的思想和创作风格,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和感悟。
在这段时间里,我思考了人性、自我意识以及社会的现实等问题,下面是我阅读夏目漱石作品的心得体会。
首先,夏目漱石作品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通过他的作品,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坊っちゃん》中,主人公宮本武藏正是如此。
他聪明才智,但却因为自负和骄傲而失去了许多机会。
他对待朋友和家人也显得冷漠和无情。
夏目漱石透过宮本武藏的一生展示了一个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让我深思人性的复杂性和不可捉摸性。
其次,夏目漱石作品中的自我意识问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他的作品中,主人公往往面临自我与社会的冲突。
他们对自己的存在和意义感到困惑和迷茫。
在《我是猫》中,主人公猫正是通过观察人类社会来探索自我的存在。
夏目漱石通过这个角色的眼睛,揭示了社会的虚伪和人类的荒谬。
这使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自我意识和对社会的认知。
夏目漱石的作品提醒我,要保持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的勇气。
最后,夏目漱石作品中对社会现实的描绘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了人与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在《草枕》中,主人公岡田診斗被迫从城市生活中逃离到乡村,才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荒谬。
夏目漱石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社会现实的虚假和不公。
他的作品让我反思社会的不完美和需要改变的方面。
夏目漱石作为一个作家,通过他的作品不仅是打破了人们对社会的迷信和盲从,更重要的是唤醒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改变世界的意识。
通过阅读夏目漱石的作品,在思想和感悟上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他敏锐的思维和独具一格的写作手法让我对人性、自我意识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夏目漱石作品中的角色和故事不仅是对人性的剖析,也是对人们内心的呐喊和探索。
浅析夏目漱石与明治精神
浅析夏目漱石与明治精神夏目漱石作为日本近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对于明治时期的精神文化有深刻的影响和贡献,同时也受到了明治精神的影响。
明治时期,日本迎来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变革,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政治体制的改革,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开始实行西化选派制度,在国内外选派大量的青年留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
这一政策为日本的现代化开创了道路,成为了明治精神的象征。
夏目漱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他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他在东京帝国大学学习了德国文学和哲学,成为了日本文学史上第一个接触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人。
他通过文学创作,探索了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结合之路,成为了日本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夏目漱石的文学作品反映了日本社会和人民在明治时期面临的各种困境和挑战,折射出明治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变革。
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性洞察力和思想深度,反映了明治时期的种种社会矛盾和思想火花。
例如,《吾輩は猫である》描写了生活在都市中的家猫的种种麻烦和想法,反映了日本城市生活的变化和对西方文化的习惯性模仿;《草枕》则深刻阐述了日本传统美学思想和现代都市文明之间的矛盾,表达了漱石对于传统文化的爱和对于现代文明的失望。
夏目漱石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明治时期的精神文化,同时也对明治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影响和贡献。
明治时期,日本政府推崇“和魂洋才”的文化政策,即将西方文化引进日本,同时保留日本传统文化精神。
漱石的文学作品恰恰符合了这一文化政策的要求,他既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启发,也深刻理解和表达了日本的传统文化。
他们的融合,成为了明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夏目漱石和明治精神之间既有互动又有影响,他的文学作品无疑是明治时期文化变革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反映,同时也塑造了明治精神中的一部分内容。
漱石的文学精神,体现了既开拓又保持本土精神的特征,成为了日本现代文化的重要历史遗产。
《草枕》中夏目漱石的东方审美——以汉诗的运用为视角
人情的东西,而是放弃俗念(即 观傍晚归巢之鸟儿的悠然自得的
使是暂时的也好),能用远离尘 生活状态表现出来。
世 的 心 境 而 咏 出 来 的 诗。” 这 种
夏目漱石正是在陶渊明的诗
《草枕》是于明治三十九年 诗并不是夏目漱石凭空想象出来 中寻得了自己所憧憬的那超脱世
九月(1906 年)发表在杂志《新小说》 的虚幻之物,而是真实存在的, 俗的诗情。他引用“采菊东篱下,
德或人情的境界,是超脱世俗的 开辟了田园诗派,以纯朴自然的
一种出世境地。夏目漱石以自己 语言描绘了恬静、高远拔俗的田
所喜好之诗为例,对自己所追求 园风光,展示出清新自然、超凡
高
的“非人情”作了以下定义:“我 脱俗的自然之美。这首诗完美地
启 美
所喜好的诗并不是那种鼓舞世间 把陶渊明采东篱之菊,眺望南山,
二、夏目漱石的汉诗作 在 描 述 自 己 对“ 非 人 情 ” 世 界 的 憧 憬 时, 除 引 用 陶 渊 明 和 王 维诗作以明志外,夏目漱石在《草 枕 》 中 也 有 独 自 创 作 的 名 为《 春 日独坐》的汉诗。 青春二三月,愁随芳草长。 闲花落空庭,素琴横虚堂。 蟏蛸挂不动,篆烟绕竹梁。 独坐无双语,方寸认微光。 人间徒多事,此境孰可忘。 会得一日静,正知百年忙。 遐怀寄何处,缅邈白云乡。 这首汉诗的节令为二三月, 正 是 易 触 及 诗 人 敏 感 神 经 的“ 春 愁” 季 节。 所 以, 作 者 似 乎 是 受 到 时 令 影 响, 仿 汉 诗“ 离 恨 恰 如 春草,行更远还生”之意,咏出“愁 随芳草长”。诗中的“芳草”“闲 花”“空庭”、“素琴”等词语, 是 汉 诗 中 表 达 清 幽、 闲 寂 之 景 象 常 用 的 意 象。 其 中,“ 素 琴” 更 是与陶渊明有着很深的渊源。《宋
从“余裕”论看鲁迅与夏目漱石的文艺观
从“余裕”论看鲁迅与夏目漱石的文艺观王向远《鲁迅研究月刊》一九九五年第四期“余裕”论是日本现代文豪夏目漱石文学论中最有特色、最让人感兴趣的一个理论主张。
夏目漱石在1907年为作家高滨虚子的小说集《鸡冠花》所写的序言中,提出了“余裕派”和“非余裕派”的小说分类法,倡导所谓“有余裕的小说”。
他说:“所谓有余裕的小说,顾名思义,是从容不迫的小说,是避开‘非常’情况的小说,是普通平凡的小说。
如果借用近来流行的一个词,就是所谓有所触及和无所触及这两种小说中的无所触及的小说。
……有人以为无所触及就不成其为小说,所以我特地划出无所触及的小说这样一个范围,认为无所触及的小说也和有所触及的小说一样具有存在的权利,而且能够取得同样的成功。
……品茶浇花是余裕,开玩笑是余裕,以绘画雕刻消遣是余裕,钓鱼、唱小曲、看戏、避暑、温泉疗养也都是余裕。
只要日俄战争不再打下去,只要世界上不再有很多鲍尔库曼(按;俄国将领)那样的人,就到处都有余裕。
所以,以这些余裕做素材写成小说,也是适当的。
”夏目漱石还解释说,有余裕的小说也就是“低徊趣味”的小说,这种趣味“是留连忘返、依依不舍的趣味”,“也可以称为‘依依趣味’或‘恋恋趣味’”。
他还进一步说明了什么是“没有余裕的小说”:“一言以蔽之,没有余裕的小说指的就是高度紧张的小说,是丝毫不能信步逻弯儿、绕路兜圈儿或闲磨蹭的小说,是没有舒缓的成分,没有轻松因素的小说。
”没有余裕的小说当中“出现的都是生死枚关的间题,发生的是人生沉浮的事件。
”①夏目漱石的这种“余裕”论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评论家长谷川天溪、大町桂月等人纷纷著文评论。
文学史家们认为以夏目漱石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以“有余裕”为特点的,包括铃木三重吉、高滨虚子、伊藤佐千夫、森田草平等柞家在内的“余裕派”。
夏目漱石的“有余裕的文学”及其“余裕论”,与中国现代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最早译介夏目漱石的是鲁迅先生。
从一开始,鲁迅就是着眼于“余裕”来译介夏目漱石的,换言之,鲁迅眼中的漱石是作为“余裕派”的漱石,尽管现在看来“余裕”只是夏目漱石前期的创作主张,并不能概括他的全部创作。
由汉诗解读夏目漱石的《草枕》
《 草枕 》 描写 了主人 公 画家为 了摆脱 世俗 的烦 恼 而离开 喧嚣 的大都 市 , 进 乡村 “ 踏 非人 情 ” 之旅 的 经
处都 同样难居 时 , 产 生诗 , 便 出现 画 。
创 造 人 世 的 , 不 是 神 , 不 是 鬼 , 是 左 邻 右 既 也 而 舍 芸芸众 生 的人 。这 些凡人 创 造 的人 世难 以居 住 ,
引用 陶渊明 的“ 菊东 篱 下 , 然 见南 山” 采 悠 和王 维 的
“ 山不见 人 , 闻人 语 响” 空 但 的诗 境 。
有过 的( 可不要 误解 为开天 辟地 以来 的杰 作) 。1 ” [ ]
一
边 攀登 山路 , 一边 思 索。
发挥 才智 , 则锋 芒毕露 ; 凭借 情感 , 随波逐 流 。 则 坚持 己见 , 孤 独 无友 。总 之 , 世 难 居 。愈 是 难 则 人
的天地 , 如绕过 好几 道 险 峻 的 山道 才 能 抵 达 的 目的
地, 山道旁 边散 开着 油菜花 、 蒲公 英 、 山樱 花 , 有船 没
无法 到达 的地方 , 等 。这样 的外 部格 局 的设定 , 等 如
同桃 花源与 世隔 绝 的世 界 , 即夏 目漱 石 的“ 人 情 ” 非 天地 。同时 , 作者 还把 “ 非人 情 ” 地 中所 有 登 场 人 天
作 者 简 介 : 勇 花 (1 7一 ) 女 , 鲜族 , 林 柳 河 人 , 边 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 日语 系 讲 师 , 士 。 安 91 , 朝 吉 延 博
明治三 十 九 年 ( 9 6年 ) 月 发 表 在《 小 说 》 10 九 新 的《 枕 》 草 与夏 目漱石 的其 他 作 品不 同 , 个 作 品充 整
夏目漱石的著名作品
夏目漱石(1867年-1916年)是日本近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以其对日本社会变革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内在矛盾的揭示而闻名。
以下是他的一些著名作品和代表性语句:
著名作品:
1. 《我是猫》:这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只名叫“吾輩”的猫的视角,揭示了日本社会底层的人物生活和人性的复杂。
2. 《坊っちゃん》: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小栗風太郎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他在教育和家庭环境中的独特个性。
3. 《三四郎》:该小说以主人公三四郎的视角,揭示了日本传统社会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以及个人追求自由与社会期待之间的难题。
4. 《草枕》:这是夏目漱石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以一个年轻学者的视角,描绘了他在乡村生活中的思考和体验,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追求。
代表性语句:
1. "寂寞也不坏,那样子偶尔独自舒舒服服,也没有不好的。
" ——《我是猫》
2. "世间之事,有时虽如闲云野鹤,然实不可轻忽也。
" ——《坊っちゃん》
3. "人的一生就像坐在汽车上观光,不能自己决定走哪条路线。
" ——《三四郎》
4. "人说岁月是把杀猪刀,但我倒不觉得。
岁月是一种很好的东西,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渐进性和复原力,使人恢复精神,身体恢复健康。
" ——《草枕》
夏目漱石的作品深刻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现实面貌和人性的复杂性,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近代日本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人物描写一组用了哪些写人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人物描写一组用了哪些写人的方法并举例说明人物描写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手法,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方面来使其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在文学作品中,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描写人物,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下面将列举几种常用的写人方法,并举例说明,可供参考。
一、肖像描写法肖像描写法是最直接的一种写人方法,即对人物的外貌进行直接的描写。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而形成对人物的第一印象。
例如,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在小说《草枕》中,以“他是一个中等身量的人”、“五分钱左右的小連(连领子)”等直接的描述,使读者对主人公的外貌轮廓有了清晰的印象。
二、行为描写法行为描写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动作来展现其性格特点。
人物的行为可以体现其思考方式、情感状态、性格特点等,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例如,双十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小说《红高粱》中,通过对角色李妈的行为描写,如她的精打细算、支撑家庭等,使得读者对李妈具有深入的认识。
三、心理描写法心理描写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如思考、情感、欲望等,来展示其内心世界和心理状态。
心理描写法能够增强读者对人物的代入感,加深对人物的了解。
例如,鲁迅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中,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忧郁的情绪描写,如“我的心在发冷”、“这一天我没有吃饭”等,表达了主人公的孤独和崩溃感。
四、对话描写法对话描写法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示其性格、言谈风格和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关系。
通过对话描写,读者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个性特点。
例如,法国文学家奥斯卡·王尔德在戏剧《魏尔德夫人的扇子》中,通过人物间的幽默对话,展示了各个人物的轻佻、机智和善辩等特点。
五、比喻描写法比喻描写法是通过比较来描绘人物,运用具象、生动的形象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比喻描写方法使得对人物的描绘更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称人“如狼似虎”、“宛如陶渊明墨客”,都是通过比喻来描绘人物的特点,以便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形象。
夏目漱石的文学理念
夏目漱石的文学理念
夏目漱石的文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他对文学目的和文学类型的理解上。
他主张文学应该以“自己本位”为出发点,以追求“美、善、庄严”为理想。
“自己本位”的思想,究其根源,仍然是以东方儒家思想为基础的,西洋的思想观念、西方哲学的介入,只是为他选择人生道路、构筑文学理论提供了一个方法。
夏目漱石一开始就讲明,他的这种“自己本位”不是那种时时刻刻以自己的为中心的利己主义,而是一种具备公平与正义的发展自我个性的道路。
同时,夏目漱石也十分看重以求真为目的的“挥真文学”,并认为这种文学理念是以“自己本位”为出发点来构造的。
总的来说,夏目漱石的文学理念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但同时又追求真实和美的文学理念。
试析夏目漱石小说中的明治精神
第30卷第5期2007年9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抽mm0f兀AUIIi娜i哆of嘲口hIlg【18窖凹Ⅷ.30No.5SeDt.2007试析夏目漱石小说中的“明治精神”李光贞(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挤南250014)摘要:“明治精神’是夏目j发石首创,指伴随着明治时代文明开化而来的那种自由和独立的十人精神.然而在那个并未建立真正自由、民主的。
由外到内”开化的时代。
这种精神总是与。
孤独的悲衰”和。
怀疑的地狱”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这种精神是整个现代精神在个人身上的反映。
夏目漱石在其小说中对处于社会动葫转型期的明治时代做了充分且深刻的描写。
是那个时代极步教清醒的日本作家之一。
美键词:夏目澈石;明治时代;明治精神;日本小说中图分类号:D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22x(2007l05.0105—06The“MeijiSpirit”inNat轴meS嬲eH’sNovelsⅡCu“g.zh鼬(汕萨《№i和LangLl昭曙,SlI蛐doIlgN佃aluDiTer越Iy,Ji呦,sbarIdo唱P肼.,25∞14,chi呻)Abshtd:The“M嘶i叩疏”,晡gir叫edby№协u血esos出,re矗髓协d把丘储^zldind。
peI.demindividI|al叩i血咖PaI_yi吧山ccivili皿妇0f山eMeijiB耐0d.}岫盱,ilI蚰啦血m4砷衄b,democ删c。
iⅡs№out”ci讪删∞伽ed伽删时iali北.虮曲晒血蛐alwayBunkedwith。
岫∞m坩d础血dc。
“。
山ehelld哪Pici叩”.眦BkiIld0f目咖婚theren洲∞aflllewhokmod啊I8pi血∞their椭d“.N哟IlmeiScusekilm。
oI忙0ftbe血w∞b盯J雌啦Ie坼。
f山砒age,曹homadeinhisnovebafuu蛐d弘ofolⅡldd髑吲州锄。
ftIleMeiji蹦oddIlrirIga缸∞idonals砌dupbe打aLKey邢柑s:N由IlmdsoLlB出;MeijiPedod;M蜘i印i血;J印蛐e"I”vd0.引言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强国之路。
夏目漱石和传统文化
夏目漱石和传统文化夏目漱石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作品不仅代表了当时日本的文学风格,也反映了日本传统文化在那个时期的影响。
本篇论文将探讨夏目漱石如何反映了日本传统文化,并列举以下九个提纲标题:1. 夏目漱石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夏目漱石是一位20世纪初日本著名的小说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被称为“抒情现实主义”,著名作品有《心》、《我是猫》等。
2. 夏目漱石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夏目漱石在文学创作中不断运用日本传统文化元素,如夏目漱石的小说中经常出现的绘画、古典文学和诗歌体等。
3. 源氏物语在夏目漱石作品中的影响日本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是《源氏物语》,夏目漱石在作品中引用了《源氏物语》中的古典文学创作方式,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尊重。
4. 和歌在夏目漱石作品中的运用和歌是日本传统文学的珍贵遗产之一,夏目漱石在小说和日记中经常引用和歌,这也是他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之一。
5. 夏目漱石小说中的传统艺术元素夏目漱石的小说中不仅融入了传统文学元素,还涉及传统艺术元素,如茶道、花道、日本古典艺术等等。
6. 夏目漱石对传统习俗的关注夏目漱石在作品中对日本传统习俗进行了详尽的描绘,将传统习俗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从中呈现出日本传统文化的魅力。
7. 夏目漱石小说中的奇怪美学夏目漱石的小说有时被称为“奇怪美学”,这种美学特征是他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灵感并创造出的一种新的美学表现形式。
8. 夏目漱石的文学哲学思想夏目漱石的文学创作中,哲学思想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他关注人类的心理、道德等问题,借由小说进行探讨,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哲学思想。
9. 夏目漱石影响现代日本文学的方向夏目漱石不仅在文学风格上逐渐清晰地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吸引和追求,他的作品更是对日本现代文学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夏目漱石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夏目漱石是20世纪初日本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文学风格,对日本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论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
论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论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观点夏目漱石是日本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日本现代文学之父”,其作品通常呈现出深刻的人性洞察和思想上的探讨,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其个人主义观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1. 个人主义的定义和核心理念个人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和社会理论,注重个体的利益和权利,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决策的权利。
其核心理念是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强调个体的思想和行动自主性,以及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
2. 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观点来源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观点来源于其对西方思想的接触和研究,特别是自由主义、唯物主义、进化论等方面。
3. 夏目漱石作品中的个人主义元素夏目漱石的小说和散文中总是贯穿着个人主义的思想。
比如《坊っちゃん》中,主人公坂口修造反抗了传统道德的束缚,坚持自我实现的原则;《我是猫》中,猫儿以自己的视角来探讨人类的瑕疵和愚昧,表达出对自身自由意志的追求。
4. 夏目漱石对社会保守主义的批判夏目漱石对当时盛行的社会保守主义进行了批判,认为其过于强调社会整体利益而忽视个人自由和价值,这与个人主义的理念是相违背的。
5. 夏目漱石对婚姻和爱情的看法夏目漱石在《远野物语》和《三四郎》中,分别对婚姻和爱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婚姻应该是基于自由意志和互爱的,而不是被家族利益和社会压力所左右。
爱情更应该是两个自由意志的交汇,而非社会规范的绑架。
6. 夏目漱石对个人道德的思考夏目漱石在作品中不断反思个人道德的本质和作用,强调要根据自己良知和独立思考来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精神追求来进行生活规划,而不是相互攀比或迎合社会。
7. 夏目漱石对艺术的态度夏目漱石在艺术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个人主义观点。
他认为艺术应该崇尚个性和独立思考,而不是流于形式主义和模仿风格。
他追求真正的艺术自由和独立性,抵制任何对创造性的限制和约束。
8. 夏目漱石对自我意识的反思夏目漱石在其创作生涯中不断反思自我,探索自我价值和存在形式。
草枕夏目漱石读后感
草枕夏目漱石读后感After immersing myself in the pages of "The Grass Pillow" by Natsume Soseki, I was struck by a profound sense of tranquility that permeates the narrative.It"s a book that prompts deep reflection, akin to gazing at a tranquil Zen garden.阅读夏目漱石的《草枕》之后,我深受一种宁静感的打动,这种感觉贯穿整个叙述。
这本书如同观赏一座静谧的禅园,让人不禁陷入深思。
The story unfolds with a simplicity that belies its depth, much like the delicate strokes of a Japanese ink painting.Natsume"s prose is economic yet powerful, painting vivid scenes with minimal brushstrokes.故事的展开简洁而深藏内涵,宛如日本水墨画中细腻的笔触。
夏目的文笔吝啬却有力,用最少的笔触勾勒出生动的画面。
Each character is a unique mosaic of human emotion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are a dance of subtleties.One can"t help but ponder on the essence of human relationships and the quiet beauty that exists in the space between words.书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人类情感的独特马赛克,他们之间的互动则是微妙之舞。
夏目漱石草枕读后感
夏目漱石草枕读后感
这本书一开头就给人一种很奇特的感觉。
夏目漱石说他想逃避这“充满是非的人世”,得嘞,这想法就挺酷的。
就好像我们有时候也想找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躲开那些乱七八糟的烦心事。
他跑去那山里头,感觉就像是一个现代版的隐士。
书里描写的景色那叫一个绝。
他写那些山啊、水啊、花啊,就像是把一幅画直接摆在你眼前,而且还是那种带着点诗意滤镜的画。
我读着那些描写,就感觉自己好像也坐在那溪边的石头上,看着清澈的溪水潺潺流过,旁边还有不知名的野花野草在风中轻轻摇曳。
不过呢,我有时候也在想,这家伙是不是有点太陶醉在景色里了,描述得那叫一个细致入微,感觉他看那些景色比看人的脸还认真。
说到书里的人物,也挺有意思的。
有那个爱画画的“我”,感觉有点像个文艺青年在那里寻找创作灵感,还带着点小傲娇。
还有那些村民们,一个个都特别淳朴,但是又有着那种小地方人的独特性格。
比如说他们对待外来人的态度,既好奇又有点小心翼翼的。
夏目漱石在书里还时不时地冒出一些很哲学的话。
有时候读着读着,我就得停下来好好琢磨琢磨。
就像他在探讨美和艺术之类的东西,感觉他是在通过这个旅行的故事,把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思考一股脑儿地倒出来。
不过他倒得还挺巧妙的,不是那种干巴巴的说教,而是融入到故事里,就像在茶里加了点蜂蜜,甜丝丝的又很有味道。
夏目漱石作品挂轴感悟
夏目漱石作品挂轴感悟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深刻地揭示人性、社会问题和自我反思而闻名。
其中一些作品中的观点和情感可以通过挂轴的方式进行表达和呈现。
挂轴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常用于展示美术作品或文人墨客的诗句,可以通过其独特的布局和视觉效果,帮助观者进一步感知和理解作品的内涵。
夏目漱石的作品多以自我探索和社会问题为题材,例如《我是猫》、《坊っちゃん》、《草枕》等。
这些作品中,夏目漱石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描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平。
挂轴可以将这些作品中的关键段落或诗句进行选取,并与相关的艺术元素进行结合,如山水、花鸟等,以表达作品的主旨和情感。
以《我是猫》为例,这是一部通过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社会的小说。
其中,夏目漱石通过猫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人类的虚伪、功利以及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在挂轴上可以选取其中一段关键的对白或者描述,如“人类总是自我标榜,但实际上却如此无足轻重”或者“世事如棋,人类无非都是一些将棋的子”,以呈现夏目漱石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
而对于《坊っちゃん》,这是一部以自传形式写就的小说,通过讲述自己在小学教师岗位上的经历,夏目漱石展示了日本旧教育体制下的弊端和学生们的困境。
在挂轴上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情节或者夏目漱石对教育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如“教育应该是培养个体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过程”或者“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仅仅是机械地传授知识”,以突出夏目漱石对教育的思考和批判。
当然,夏目漱石的作品还有很多其他的主题和情感,如对爱情、婚姻、家庭等的思考,以及对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和个体的问题的关注。
通过将这些作品中的观点和情感以挂轴的形式进行呈现,不仅可以让观者更深入地理解夏目漱石的作品,还可以体验传统艺术与文学的结合,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非人情与禅——论夏目漱石的《草枕》
作者: 马英萍[1,2]
作者机构: [1]东北师范大学日语系,吉林长春130024;[2]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
出版物刊名: 江淮论坛
页码: 179-182页
主题词: 夏目漱石;草枕;非人情;禅宗
摘要:夏目漱石在《草枕》中提出了“非人情”的文学创作理论。
“非人情”的提出及其含义与禅宗思想有着紧密联系。
在广泛学习和模仿西欧的明治时代,漱石提出“非人情”的文学创作理论,旨在呼吁日本作家创造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学。
对夏目漱石《草枕》的个案分析提示我们,在全球化环境下的今天,弘扬民族文化尤为重要。
由《草枕》解读夏目漱石的非人情美学
由《草枕》解读夏目漱石的非人情美学
陈雪
【期刊名称】《滁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11)001
【摘要】夏目漱石在创作带有批判精神倾向的名作<我是猫>及<哥儿>之后,又发表了"以美为生命"的小说<草枕>,其中所蕴含的非人情美学究竟意味着什么?通过解读该篇小说中折射出的深刻意境,我们可以把握住作家夏目漱石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所持有的独特文化思维理念.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陈雪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313
【相关文献】
1.非人情与禅——论夏目漱石的《草枕》 [J], 马英萍
2.夏目漱石的"非人情" [J], 刘立善
3.夏目漱石汉诗与“非人情” [J], 李玉双
4.由汉诗解读夏目漱石的《草枕》 [J], 安勇花
5.“非人情”与“媚俗观”比较——以夏目漱石《草枕》与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 [J], 许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目漱石(1867-1916),日 本 近 代 作 家,原 名 夏 目 金 之 助。《草枕》一 文 讲 述 了 男 主 人 公 画 家 为 了 摆 脱 世 俗 的 苦 恼,毅然离开喧嚣的都市,去往山 中 游 玩 并 邂 逅 了 女 人 公 那 美姑娘的经历。作者借主人公途中的所见所闻道出了自己 对于艺术、文学、人 生 的 审 美 与 思 考。 进 一 步 说,夏 目 漱 石 通过《草枕》向读 者 传 达 出 了 一 种 不 同 于 时 代 潮 流 的、属 于 自我的文学理念。
第 37 卷 学 术 专 刊
吉 首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夏目漱石的自我认同及其文学认同
——— 以 《草 枕 》为 例 *
田芙蓉
(吉首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摘 要:夏目漱石成长于文明开放与自我苦闷的 环 境 中,他 的 思 想 体 现 了 东 西 方 人 文 思 想 的 融 合 。 在 《草 枕》这 篇写生文中,夏目漱石寻找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身 份 认 同,更 是 一 种 立 足 于 汉 学 与 西 欧 文 学 比 较 下 、更 为 深 入 的、 日本传统文学上的认同。 关 键 词 :《草 枕 》;夏 目 漱 石 ;文 学 ;认 同 ;自 我 中 图 分 类 号 :I31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07-4074(2016)S2-0125-02 作 者 简 介 :田 芙 蓉 ,女 ,吉 首 大 学 文 学 与 新 闻 传 播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
达到的,唯有文学艺术可以作为 摆 脱 人 生 苦 难 的 暂 时 出 路 。 汉学造诣极深的漱 石 在 文 中 援 引 陶 渊 明 的 诗 句 “采 菊 东 篱 下,悠然现南山”,及王 维 的 《竹 里 馆 》“独 坐 幽 篁 里,弹 琴 复 长啸。深林人不 知,明 月 来 相 照。”他 高 度 评 价 道:“仅 仅 二 十个字,就建立起别一个优 雅 的 乾 坤。并 非《不 如 归》和《金 色夜叉》那样 的 功 德,而 是 对 轮 船、火 车、权 利、义 务、道 德、 礼 义 感 到 腻 烦 以 后,忘 得 一 切,沉 睡 未 醒 的 功 德。”漱 石 将 能看到火车的地 方 称 作 现 实 世 界,并 将 它 看 作 最 能 代 表 二 十世纪文明的代表。
* 收稿日期:2016-09-23
126
吉 首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二
《草枕》发表的年代正值 日 本 文 明 开 化 的 鼎 盛 时 期 。 当 时的日本举国 上 下 政 治、经 济、文 化、教 育 各 方 面 皆 广 泛 模 仿学习西方发 达 国 家,自 然 主 义 小 说 在 文 坛 风 头 正 劲。 坪 内逍遥作为日本近 代 “文 学 改 良 运 动”的 先 觉 者,1885 年 出 版的《小说神髓》一书中,大 力 介 绍 英 国 文 学。在“小 说 的 眼 目”一章中,他站在与漱石完全相 反 的 立 场 写 道:“小 说 的 眼 目,是写人情,其 次 是 写 世 态 风 俗。 回 答 说,所 谓 人 情 即 人 的情欲,就是指 所 谓 的 一 百 零 八 个 烦 恼。”针 对 此 种 文 坛 现 象,漱石曾在《战后文界的趋势》一 文 中 尖 锐 指 出,虽 然 明 治 以来第一次和西洋 的 交 战 (日 俄 战 争 )告 捷,但 在 这 之 前 的 和平交战中,日 本 是 失 败 了 的。 因 为 在 礼 仪 作 法、食 物、风 俗等各个方面,风 俗 人 情 不 同 的 西 洋 都 占 了 主 流。 至 于 在 西洋从未引起多 大 反 响 的 日 本 文 学 就 更 是 随 波 逐 流,以 西 洋批评家的爱好作为自己的标准。
在《诗人与 白 日 梦》一 文 中,弗 洛 伊 德 问 道:“我 们 能 否 把一个想象力很 强 的 作 家 当 作 一 个 在 大 白 天 做 梦 的 人,把 诗 人 创 造 的 作 品 等 同 于 白 日 梦 呢?”漱 石 的 白 日 梦 正 是 《草 枕》里展示出的“非人 情 ”氛 围 的 世 外 桃 源。 他 在 呈 现 自 己 的美好幻想的 同 时,又 给 读 者 带 来 审 美 的 愉 悦 和 快 感。 读 到这些清丽脱俗 的 文 字,相 信 作 者 和 读 者 的 内 心 深 处 都 会 释放出更大的 快 乐。 同 时,弗 洛 伊 德 一 直 强 调 作 家 对 其 童 年生活的回忆:“某些给作家印象 深 刻 的 真 实 事 迹 激 起 了 自 己早期经验的回忆,随之唤起了 他 的 某 种 愿 望,而 这 种 愿 望 又只能通过创 造 一 种 文 学 作 品 才 能 得 以 实 现。 因 此,从 他 的作品中我们既 能 分 辨 出 某 些 最 近 发 生 的 事 件,又 能 看 出 回忆起来的童 年 的 经 验。”对 于 夏 目 漱 石 来 说,曲 折 流 离 的 童年时代,想必不会留下多少美 好 的 回 忆,唯 有 借 文 学 创 作 来发泄情绪,在现 实 世 界 难 以 实 现 的 愿 望 也 可 以 得 到 变 相 满足。
周宪在《文学与认同》一文 中 指 出:一 方 面,认 同 是 一 个 动态的、发展的 和 未 完 成 的 过 程,具 有 开 放 性 和 建 构 性;另 一方面,认同又是在话语实践中 进 行 的,在 种 种 象 征 认 同 形 态中,语言和文 学 无 疑 扮 演 着 极 为 重 要 的 角 色。 从 后 一 点 看来,文学创作对 于 夏 目 漱 石 的 自 我 认 识 与 建 构 起 着 不 可 或缺的作用。
《草枕》一文开 头 便 写 道:发 挥 才 智,则 锋 芒 毕 露;凭 借 感情,则流 于 世 俗;坚 持 己 见,则 多 方 掣 肘。 总 之,人 世 难 居。此处充分 体 现 了 作 者 的 矛 盾 心 理。 在 《作 为 意 志 和 表 象的世界》一书中,叔本华将世界 视 为 人 的 意 志 和 表 象 的 产 物。世界是无法通过理性去把 握 的,只 有 靠 直 觉 才 能 认 识。 而人活在世上,就 是 被 这 意 志 的 盲 目 冲 动 所 驱 使。 人 为 了 摆脱苦难的人 生 必 须 寻 找 出 路。 叔 本 华 认 为,最 好 的 出 路 是佛家所说的“涅 槃 ”,可 是 这 样 的 境 界 并 不 是 每 个 人 都 能
一
夏目漱石 出 身 于 江 户 (今 东 京 )牛 稀 马 场 下 横 町 一 户 “名主”之家,可惜他出身之时家 中 已 没 落,两 岁 时 他 被 过 继 给盐原昌之助 作 养 子。 漱 石 自 小 历 经 波 折,很 少 享 有 家 庭 的 温 馨 ,这 些 都 深 深 影 响 着 他 的 文 学 创 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