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概述及评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概述及评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指社会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关于个体学习的理论。
该理论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学习和行为的影响,并认为学习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实现。
该理论对个体的学习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提供了解释人类行为的一种新的视角。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包含四个关键概念:观察学习、模型、反馈和自我效能。
观察学习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包括动作、言语和情感表达,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模型指被观察者希望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媒体中的角色。
反馈指他人对个体行为的评价和后果,可以是正面的、负面的或中性的。
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评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它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重要性,从而对传统的行为主义学派进行了批判。
其次,该理论提供了一种解释个体学习和行为的新框架,强调了观察和模仿他人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再次,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通过试错和奖惩来实现的,而且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也可以实现。
最后,该理论强调了个体的自我效能对学习和行为的影响,认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会影响其对学习任务的投入和努力程度。
然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也存在一些评价和争议。
首先,一些学者认为该理论过于强调了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忽视了内部因素的作用,如个体的情绪、动机和认知能力等。
其次,一些人认为该理论对社会影响的解释过于简化,没有考虑到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此外,该理论的实证研究也存在一些方法上的局限性和局限性,如样本选择的偏差、观察方法的主观性等。
总的来说,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学习和行为模型,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观察学习、模型、反馈和自我效能等关键概念。
虽然该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争议,但它为我们理解个体学习和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班杜拉个人简介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之父阿尔伯特·班杜拉,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约丹讲座教授。
他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并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几乎平分心理学天下的当代独树一帜,影响波及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治疗以及教育、管理、大众传播等社会生活领域。
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人称他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者,社会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或社会学习理论的巨匠。
阿尔伯特·班杜拉于1925年出生在加拿大的艾伯特省的蒙达,他在加拿大一个小的农业社区成长,父亲是波兰的小麦农场主。
像斯金纳一样,他也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
1949年班杜拉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士学位。
1951 年在美国衣荷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52年从爱荷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在爱荷华大学学习期间,他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
那时,他认为心理学家应当“把临床现象用经过实验验证的方式加以概念化”。
班杜拉认为,心理学研究应当在实验中进行,以控制决定行为的因素。
1953年,他到维基台的堪萨斯指导中心,担任博士后临床实习医生,同年应聘在斯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1964年升任正教授。
在这期间,受赫尔派学习理论家米勒(N.Miller)、多拉德(J.Dollard)和西尔斯(R.R.Sears)的影响,把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中。
由于他的奠基性研究,导致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诞生,从而也使他在西方心理学界获得较高的声望;此后,除了1969华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一年外,一直在该校任教。
其中,1976年至1977年间出任心理学系系主任.班杜拉关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建构与发展,依赖于两个领域的经验研究的支持,其一为攻击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其二为偏差行为的心理治疗实践。
班杜拉
三、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
动机阶段的三种强化
四、三元交互理论:
班杜拉强调,仅只环境因素并不能决定人的 学习行为,除了环境因素外,个人自己对环 境中人、事、物的认识和看法,更是学习行 为的重要因素。换言之在社会环境中,环境 因素、个人对环境的认知,以及个人行为三 者,彼此交互影响,最后才确定学到的行为。
主要理论
• 社会学习理论
• 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 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 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 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 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 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 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 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 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的内涵
一、人类行为的分析 二、社会学习理论的实验研究 三、观察学习理论 四、三元交互理论 五、自我效能理论
一、人类行为的分析
•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源自复 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行为的习得 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 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生理因素的影响 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 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
班杜拉
1.生平 2.主要理论
(包括重要实验)
生平
•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生于 1925年12月4日,他的幼年在家庭的温暖中度 过。 高中毕业后,班杜拉考入了不列颠哥伦 比亚大学。 从爱荷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 爱荷华大学学习期间,他提出了社会学习理 论。大学毕业后,他专攻临床心理学。之后 历经助教、讲师、副教授,至1964年晋升为 教授。他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班杜拉
一、班杜拉生平简介班杜拉(Albert Bandura),社会学家、心理学家。
1925年出生在加拿大的Mondare,在加拿大一个小的农业社区成长,1949年从不列颠哥伦比亚获得文学士学位,1952年,从爱荷华获得博士学位。
现任斯坦福心理学系约丹讲座教授。
他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并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几乎平分心理学天下的当代独树一帜,影响波及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治疗以及教育、管理、大众传播等社会生活领域。
二、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对幼儿社会教育的启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不同的侧面解释了个体社会行为获得的基本原理和心理机制,这对于当前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榜样示范是幼儿社会教育的基本原则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最杰出贡献就在于强调观察学习是社会行为习得的一种更常见方式,唤醒了人们重新审视榜样示范在幼儿社会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和无穷力量,从而为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参照。
因此,为幼儿树立正面的、积极的榜样,就成为幼儿社会教育中最基本的原则。
在幼儿园中,教师首先应当做幼儿的表率。
为了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幼儿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以一名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身教”来感染和影响幼儿。
其次,同龄伙伴也是幼儿互相学习的良好榜样。
班杜拉认为,在儿童的同伴中树立学习的榜样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由于同伴在年龄、经历、性格特点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同伴的行为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激起模仿和学习的兴趣。
我们要给幼儿选择在生活和学习中各方面比较接近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同伴作为学习的榜样。
此外,不能忽视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父母要约束好自己的行为,尤其要注意无意中、不自觉的示范作用,通过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合理强化是幼儿社会教育的基本手段利用有效的强化手段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幼儿社会教育中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人物简介
•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认知过程与行 为调整之间的关系 • 对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产生了很大 影响
《自我效能:行为改变 的理论》是班杜拉关于 自我效能理论的经典著
作
• 这本书详细阐述了自我效能理论 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对教育、心理治疗等领域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02
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
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自我效能理论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帮助个体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改变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 自我效能感可以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评估指标,评估个体心理治疗的进展和效果 • 自我效能理论可以为心理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
班杜拉理论在其他领域中的应 用及启示
• 班杜拉的理论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教育、心理治疗、 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
班杜拉的学术成果丰硕,对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 他的论文和著作被广泛引用,对后来的研究者产生了很大启发 • 他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治疗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班杜拉的主要著作及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是班杜拉的代表作 之一
《认知过程与行为调整》 是班杜拉的另一部重要
著作
• 在这部著作中,班杜拉系统地阐 述了他的社会学习理论 • 对观察学习、认知过程、自我效 能等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观察和 实验来研究行为 • 班杜拉在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学习过程和动机方面
• 获得过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 科学贡献奖 • 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班杜拉的学术生涯及成就
班杜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
• 这一理论强调了观察学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 提出了认知过程与行为调整的关系 • 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强调个体自我评价对行为的影响
班杜拉生平
3、相互作用论(interactionism)
代表人物:皮亚杰学派 此观点认为,环境与个体的影响是双向的, 即既关注个体因素,也认识到环境因素的重要 性。 此时,人们的争议中心不再是相互作用, 而是所主张的相互作用的类型的不同。
(二)认知过程
1.使用符号的能力 2.预见结果的能力:人类可以预见到各种 行为可能导致的各种结果,并以此制定行 动方针,引发自己的动机,并有预见性的 引导自己的行为。
(三).自我调节过程
包括三个阶段:
1.自我观察:回顾总结
2.自我判断: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
3.自我反应:学习者对自我判断的结果所产生的反 应
实验組:編譯(encode)手勢
(1)以描述來編譯。 (2)形成手勢的心智影像(mental image)。 (3)发展描述手部動作的口語略語。
控制組:未做編譯工作
結果:
三組实验組均比控制組显示出较好的手势重現; 学习最成功的是实验組(3) .
小結
学习者为其所观察到的行为形成记忆編碼,可促 进模仿學習。
第四步:动机(motivation)
激励学习者展現其模仿到的行為。
例如
枪击模范 亲师模范
枪击模范
雖然看过許多电視模範
用枪指著某人的胸膛並 且說「上天國去吧。」 但是很少人会被激励去 模仿那样的行为,至少 不会用真枪。
亲师模范
雖然孩子会模仿我们
在电话中交談的方式, 也會学习我们和面的 技术。 但是基于某些理由, 他们並不会复制我们 如何煮饺子或擦拭地 板的行为。
班杜拉的理论及其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跨学科研究与应用拓展
未来,班杜拉的理论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研究,如神经科学、人
工智能等。这些领域的研究将有助于更深入地揭示观察学习的内在机制
和影响因素。
02
量化研究与实证支持积累
随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未来对班杜拉理论的量化研究将更加丰富
和精确。通过大样本、多方法的研究设计,可以进一步验证和拓展班杜
给予学生及时、准确、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 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实践
创设成功体验
通过降低任务难度、提供支持和 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体验,提高自我效能感。
鼓励自我比较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进步和成长, 与过去的自己进行比较,增强自
我效能感。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教授学习策略、提供学习资 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班杜拉的理论也可以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企业可以组织员工观察优秀员工的良好工作行为,以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 学习和进步。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班杜拉的理论对于心理咨询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引导来访者观察他人的良 好行为,帮助来访者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班杜拉的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观察学习,学生可以模仿他人的良好 行为,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同时,教育者也应注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促进学生的观察学习。
在当今社会中推广和应用前景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班杜拉的理论可以应用于教育领域,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优秀者的行为,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同时,教育者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学习机会。
社会学习理论
《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
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二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 经过20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他在1997年出版了《自我效能--
控制的实斲》一书,对自我效能问题迚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该书是
一本自我效能感的与著,但它涉及归因、劢机、目标、期望等许多有 兲人的。心理特性和行为的理论问题。因此该书 可供所有对人的心
《社会学习不人格发展》一书的修订版。在这本著作中,班杜拉总结
了他以往在有兲人类行为的经验研究中的零星发现和思考,使乊形成 一个系统化的学习理论体系,并将这种学习理论应用二行为治疗的实
践,提出了若干行为治疗技术。所以,这本著作反映了班杜拉当时的
一般学习论观点,构成后来的社会学习理论的雏形。甚至在80年代以 后成为班杜拉主要研究关趣、并构成社会学习理论最新迚展的自我现
二、社会学习理论概述
观察学习的实验研究
1. 要以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儿童玩偶实验
2. 榜样及榜样作用:透过观察而习得行为
二、社会学习理论概述
根据实验结果,班杜拉特别兲注三个最基本的、相互联系的机制:
替代过程:观察学习可以丌依赖直接强化,既丌一定自己直接 做出反映戒亲身体验行为后果。它可以使学习者少走弯路,避免 重复试诨带来的危险戒精力的浪费。
使学生看到良好行为带来的奖赏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
报告内容
一、阿尔伯特·班杜拉简介
目
录
事、社会学习理论概述
三、社会学习理论应用
四、社会学习理论乊“我”见
四、社会学习理论之“我”见
评价:
(一)优点 社会讣知理论由二能较满意地解释人类社会行为的学习而引起了人们的 广泛注意。班杜拉开始注意中介变量中的讣知过程,强调符号、替代和自我 调节所起的作用,充分重视了人的主观能劢性。其理论对儿童的社会化、行
班杜拉
简介
• • • • • •
• 代表作品
《通过榜样实践进行行为矫 正》,《认知过程的社会学习理论》
主要作品
1
• 主要论著 《通过榜样实践 进行行为矫正》(1965) • • 《认知过程的社会学习理论》(1972) • • 《榜样理论:传统、趋势和争端》(1972) • 《行为变化的社会学习理论》(1976) • • 《自我效能:一种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1977) • • 《人类事物中的自我效能机制》(1982)
谢谢欣赏
主要作品 2
主要著作 1、《青少年的攻击》(理查德·沃尔特斯合著, 1959) 2、《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1963,与理查德·沃尔 特斯合作合著) 文中首次提出了能解释间接学习 的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3、《行为矫正原理》(1969)
4、《心理学的示范作用:冲突的理论》(1971) 5、《攻击:社会学习的分析》(1973) 6、《社会学习理论》(1971,1977) 7、《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 (1986) 8、《变革社会中的自我效能》(1995) 9、《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1997)
实验延伸
但这是否意味着榜样受奖组的儿童比榜样受 罚组的儿童习得了更多的攻击行为呢?为 了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在上述三组儿童看 完电影回到游戏室时,以提供糖果作为奖 励,要求儿童尽可能地回忆榜样行为并付 诸行动。结果发现,三组儿童的攻击行为 水平几乎一致。这说明,榜样行为所导致 的后果只是影响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而 对攻击行为的学习几乎没有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 交互决定论 观察学习
结构图
自我调节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
直接经验学习
观察经验学习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Βιβλιοθήκη 复制过程动机过程外部强化
班杜拉生平及其学术经历简介
班杜拉生平及其学术经历简介hautzhb 2005-11-23 12:27 发表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生于1925年12月4日,他的出生给班氏家族带来许多的欢乐和憧憬,因为老班杜拉夫妇一直期盼着上帝能赐给他们一个儿子来继承祖业,为班氏家族来了荣耀。
班杜拉上有五个姐姐,姐姐们对他十分关心。
班杜拉的幼年就在家庭的温暖中度过。
班杜拉的家乡是一个人烟稀少,偏远落后的地方,这对他的教育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在极其有限的教育条件下,使得班杜拉只能依靠勤奋和努力来弥补学校教学条件的不足,这种自我能力的发展往往能改变环境的性质,使学校的不利因素转化成学生内在的自我动机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利因素。
高中毕业后,班杜拉考入了位于加拿大西海岸温哥华市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刚上大学初期,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选修了一门心理学课,当时开设这门心理学课的老师的姓名是什么,班杜拉已经记不清了,但这位老师的精彩演讲使他深深迷恋上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学的临床治疗方面,由于这次偶然机会的影响,班杜拉改变了专业兴趣而专攻心理学,由此决定了他终生的职业生涯。
1949年,通过三年的苦读,班杜拉完成了大学阶段的学习,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并获得了该校为优秀毕业生设立的贝娄肯心理学奖。
大学毕业后,班杜拉决定接受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专攻临床心理学,当时的心理学虽然学派林立,但占主导地位的有两大学派,即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在一位老师的建议下,班杜拉来到美国衣阿华大学,师从著名的心理病理学家本顿(Arthur L Benton)教授,攻读临床心理学,并分别于1951年和1952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53年夏天,在完成了一年期限的博士后实习课程之后,班杜拉告别了学生时代,来到作为全美最高学府之一的史丹佛大学心理系,从此开始了他那漫长而辉煌的教学与研究生涯,历经助教、讲师、副教授,至1964年晋升为教授。
班杜拉
贵在坚持,难再坚持,成在坚持。
绿色心情
观察学习理论的实际应用
示范疗法是以这样一条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为 基础的:人的各种行为,无论是适应性行为还是 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因此,通过同样的方式也可以改变不良 行 为,或重新学习适应性行为。 班杜拉认为,一切直接经验的学习,都是由于看 到别人的所作所为,看到了这些行为的结果,因 共鸣而产生的。由此推论,如果给那些有行为问 题的人提供机会,让他们观看别人的切合时宜的 行动,他们就能够放弃自己的不适应行为,建立 良好的适应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贵在坚持,难再坚持,成在坚持。
绿色心情 班杜拉的自我调节理论 让儿童观察上述两种榜样的行为,并在观察之后单独做其中 一种行为,同时记录他们给自己奖赏或惩罚的行为水平。结果 发观,儿童倾向于采用被示范了的评价标准,并根据那个标准 判断他们自己的行为和给予自己强化。 看到榜样采用高标准的儿童,只是 在他们取得好成绩时才给自己奖赏,而看到榜样采用低标准的 儿童,则在低水平的时候就给自己强化。 这个实验说明,通过榜样的示范,可以建立起 行 为,同时也说明,儿童的行为是受他们已经 奖励标准调节的,这种自我调节,决定着他们 平。
贵在坚持,难再坚持,成在坚持。
绿色心情 班杜拉的自我调节理论 班杜拉的自我调节理论对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班杜拉认 为,各种社会示范对儿童道德标准的建立和整个社会进程发生重 要影响,而人一旦社会化,就不再依靠外在的奖励或惩罚,而是 靠自己内部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因此,自我调节是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自我调 节是儿童调节自己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是他们通过积极思考不 断加强道德认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道德原理、道德规范的自我 体验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的过程。所以,在道德教育中 应重视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提高儿童自我控制、自我调 节,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水平。
关于班杜拉
关于班杜拉关于班杜拉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老先生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约丹讲座教授。
其头衔有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之父。
他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并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几乎平分心理学天下的当代独树一帜,影响波及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治疗以及教育、管理、大众传播等社会生活领域。
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人称他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者,社会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或社会学习理论的巨匠。
关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不满于极端行为主义的观点,在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观点后,通过波波玩偶实验得出了社会学习理论。
在该实验中,班杜拉让斯坦福大学幼儿园年龄介于3-6岁之间的36名男孩和36名女孩观看一位榜样殴打一个波波玩偶。
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是控制组、第一实验组和第二实验组,每组各包括24名儿童。
三个小组观看的电影情节一样,都是有一位坏叔叔不停地打一只小熊玩偶——“波波”,并伴随一定的攻击性语言:“踢死你!踢死你!”。
但是三个小组看到的结尾是不一样的:小组一的孩子看到的是坏叔叔打完玩偶“波波”后,一名成人走进房间,表扬“坏叔叔”,并给他很多糖果;小组二的小孩子看到的是坏叔叔打完玩偶“波波”后,既没有被奖励,也没被惩罚;小组三的小孩子看到的是坏叔叔打完玩偶“波波”后,一名成人走进房间,批评坏叔叔。
电影看完后,班杜拉把三组孩子分别带到与电影场景相同的房间里,里面当然会有波波玩偶啦!然后观察小孩子的行为,结果发现,小组一和小组二的小孩子更多的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小组一更为强烈。
班杜拉为了确认小孩子是否都学会了成人打玩偶的行为,而小组三是因为榜样行为被惩罚而没有表现出来相同的行为,班杜拉进行了第二阶段的实验。
班杜拉实验基本规律
班杜拉实验基本规律
班杜拉实验是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一系列实验,其主要目的是研究个体在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时,如何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或矫正原有行为反应。
班杜拉实验的基本规律包括以下几点:
1. 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班杜拉实验的核心概念,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从而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或矫正原有行为反应。
在观察学习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
2. 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是影响观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指的是观察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或惩罚,从而增强或减弱自己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3.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个体行为选择和坚持的重要因素。
当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时,他们更可能选择去执行该任务并坚持下去。
4. 社会交互:班杜拉实验强调社会交互在学习和行为改变中的作用。
他认为,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互动和交流,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改变行为。
5. 反复实践:班杜拉认为,反复实践是巩固和提升个体技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重复,个体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从而更好地应对问题和挑战。
综上所述,班杜拉实验的基本规律包括观察学习、替代性强
化、自我效能感、社会交互和反复实践等。
这些规律揭示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如何通过观察、模仿和互动来学习和改变行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
他的理论是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其主要观点如下:第一,关于学习与模仿。
班杜拉认为,学习者不是通过直接的刺激-反应模式来学习的,学习者不直接介入行动过程本身,不亲自接受强化,不直接作出反应,只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即可学习和获得这个新的行为和反应方式。
他将模仿分为两种类型:适应性模仿是指人为了积极地达到目的而观察学习别人的行为;选择性模仿是指人们经过思考有选择地选取模仿行为。
对榜样人物的观察、模仿是人们学习产生新的符合文化的适应性行为的重要手段。
第二,关于替代强化。
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赞赏和惩罚得到强化的。
班杜拉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某种行为受到赞赏或惩罚就可以得到强化,这种强化被称为替代强化。
第三,关于认知的重要性。
班杜拉认为学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人的认知能力的发挥。
如果没有认知能力的支持,观察学习是不可能出现的。
我们必须细心注意被观察者的行为,同时还要积极地整理、吸收,然后将这些信息储存到我们的记忆中,以备我们将来对该行为的模仿。
第四,关于交互决定论。
班杜拉创造了交互决定论的概念,他认为人及其环境互相成为各自的决定因素,人的行为可以被解释为认知、行为和环境等诸多决定因素之间连续的、互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学习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第一,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组员通过观察和模仿会学习和习得一些行为,其中有正面的行为和负面的行为,小组工作者要正确地利用奖励和惩罚,使得组员能观察和模仿到正确的行为,从而学习和习得良好的行为。
第二,小组组员之间分享经历、经验的材料,可以为每个组员提供学习的榜样或前车之鉴,充分发挥替代强化的作用。
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
交互决定论
03
社会学习理论
直接经验学习
总结词
通过亲身经历和直接感受来学习。
详细描述
人类通过与环境的直接互动,获得对世界的初步认知和经验。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实践和体验,有助于个体形成对事物的直观理解和记忆。
替代性经验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来学习。
总结词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间接地获得经验和知识,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避免错误和快速获取成功经验。
整合多学科视角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认知理论的适用性和差异性,提高理论的普适性。
加强跨文化研究
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利用新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探索新的研究方法
01
02
0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谢谢观看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有助于心理咨询对象增强自我认知,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
促进心理成长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和目标设置来促进心理成长,有助于心理咨询对象实现心理成熟和发展。
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自我效能和应对策略,有助于心理咨询对象提高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
详细描述
VS
个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整和反思。
详细描述
自我调节学习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通过自我监控、调整学习策略和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
总结词
自我调节学习
04
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
1
2
3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自我效能和目标设置对学习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1939年出生于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的温尼伯市,1964年获得马科姆·麦克基尔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
班杜拉
b.禁抑与解禁功能 禁抑是指对行为表现的抑制过程,它抑制着行为主体对 他已学会的某种行为方式的表现。 解禁是指对某种行为方式的抑制作用的解放,打破行为 主体对某种行为方式的禁忌,从而表现出他所学会的、但一 直处于抑制状态而未能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 观察学习同时具有禁抑和解禁的双重功能,就一具体的 学习情境而言,它表现哪种功能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观察者对自己是否具有执行示范行为的能力的判 断。即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关于自己执行示范行 为的自信心。 第二,观察者对示范行为的奖惩结果的感知。 第三,观察者对自己执行示范行为是否会导致与榜样执 行该行为所产生的结果相一致的推论,亦即观察者对示范行 为在特定条件下是否适合于自己的自我评判。
本能论: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习性学(洛伦兹)
驱力论:“挫折—侵犯”假说(米勒、多拉德)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侵犯是一个具有多种决定因素并服务于多种目的的多元 复杂现象”。
(2)侵犯行为的心理机制 侵犯行为的获得机制
班杜拉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方式都是后天学习的结 果,攻击性行为也不例外,而且侵犯性行为的学习途径也 包括两种: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和观察学习。
a.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
这是一种更为基本的学习方式。
班杜拉注意过程的例子
班杜拉注意过程的例子
班杜拉注意过程的例子有很多,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个孩子,他在玩耍时,看到一个成年男子在击打玩偶。
这个孩子对这个行为产生了兴趣,开始观察和模仿这个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注意过程决定了他会选择观察这个行为,并从这个行为中提取相关信息。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否关注某个学习模型的行为,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行为对他的价值。
这个例子也反映了班杜拉的观点,即孩子会倾向于关注那些能够带给他们内心所需价值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注意过程只是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阶段,其他阶段还包括保持过程和动作再现过程等。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巨匠
二、学术生涯的开端
(2) 亲历学习和观察学习 • 亲历学习(enactive learning):班杜拉把通过反应结果而获得 的学习称为亲历学习。通过反应结果所进行的学习。 • 反应结果之所以能够引起学习,取决于人们对反应结果的 功能价值认识。 • 反应结果的作用: • 信息机能的作用 • 动机机能(或人的预见能力) • 强化机能
2、“无心插柳”的心理学
•
大学里,班杜拉在下午要在工厂做木工以维持生计,所以 很多课程就要在上午完成。为节省开支,他和同学合租郊 区的房子,早晨和机械和医学专业的同学搭早车到学校。 但是,生物科学的课程并没有那么早就开始上课。
• "One morning, I was wasting time in the library. Someone had forgotten to return a course catalog and I thumbed through it attempting to find a filler course to occupy the early time slot. I noticed a course in psychology that would serve as excellent filler. It sparked my interest and I found my career." ( Pajares, F. (2004). Albert Bandura: Biographical sketch)
观察学习——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
• 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是在反映被操作之前, 在呈现范例期间的符号化过程中进行的学习,它并不一定 要外部强化。( Albert Bandura,1977) • 观察学习主要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其中观察者将有关示 范原型的行为结构和环境事件的信息转换成符号表征,作 为观察者以后表现这种行为的内部指导。 • 观察学习可分为四个子过程: • 注意过程 • 保持过程 • 动作复现过程 • 动机过程
总结班杜拉理论
总结班杜拉理论引言班杜拉理论(Bandura’s theory)是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认知社会学理论。
该理论通过研究个体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的过程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发展和学习机制。
班杜拉理论认为人类行为不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的认知过程的影响。
本文旨在总结班杜拉理论的核心思想和重要概念。
班杜拉理论的核心思想1.观察学习:班杜拉理论认为,人类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行为和技能。
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个体会注意到他人的行为,并将其存储在记忆中以备将来的使用。
2.模仿行为:观察学习并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个体会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行为方式。
班杜拉将这种模仿行为称为“社会性学习”(social learning)。
3.自我效能感:班杜拉理论强调,个体的行为不仅受到外界的影响,还受到自身对自己行为能力的评估。
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模仿和表现出他人的行为有一定的自我评估,这种自我评估被称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4.强化和惩罚:班杜拉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判断特定行为的后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这种判断会影响个体对特定行为的选择和模仿。
班杜拉理论的重要概念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它指的是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新的行为和技能。
观察学习可以通过直接观察他人行为或通过媒体等间接观察来实现。
在观察学习过程中,个体会注意到他人的行为,并将其存储在记忆中以备将来的使用。
社会性学习班杜拉理论将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行为方式称为“社会性学习”。
社会性学习强调了个体对他人的观察和模仿行为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个体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行为,并尝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模仿和表现出他人行为的评估。
个体通过对自己能力的评估,来决定是否尝试模仿他人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杜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社会认知理论
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
班杜拉的这一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理论家们的大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
他的观点在行为派和认知派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对认知--行为治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交互决定观
这一观点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
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行为和环境都是可以改变的,但谁也不是行为改变的决定因素,例如攻击性强的儿童期望其他儿童对他产生敌意反应,这种期望使该儿童的攻击行为更有攻击性,从而又强化了该儿童的最初的期望。
三、观察学习的过程
观察学习不要求必须有强化,也不一定产生外显行为。
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以下四个过程:
(一)注意过程
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
榜样和观察者的几个特征决定了观察学习的程度:观察者比较容易观察那些与他们自身相似的或者被认为是优秀的、热门的和有力的榜样。
有依赖性的、自身概念低的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
强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影响个体决定观察谁、观察什么。
(二)保持过程
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所观察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征系统——表象和言语。
个体贮存他们所看到的感觉表象,并且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三)复制过程
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
个体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个体必须:①选择和组织反应要素。
②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炼自己的反应,即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复制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自我效能感,即一个人相信自己能成功地执行产生一个特定的结果所要求的行为。
如果学习者不相信自己能掌握一个任务,他们就不能继续做一个任务。
(四)动机过程
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激励。
社会学习论区别获得和表现,因为个体并不模仿他们所学的每一件事,强化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因为它增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对强化的期望影响观察者注意榜样行为,激励观察者编码和记住可以模仿的、有价值的行为。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是由班杜拉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行为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
二是期待。
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1.直接强化
直接强化是指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
2.替代性强化
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例如当教师强化一个学生的助人行为时,班上的其他人也将花一定时间互帮互助。
此外替代性强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情绪反应的唤起。
例如当电视广告上某明星因穿某种衣服或使用某种洗发精而风度迷人时,如果你直觉到或体验到因明星受到注意而感觉到的愉快,对于你这是一种替代性强化。
3.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
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例如,补习了一年语言的学生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成绩标准,于是他们将根据对他成绩的评价而对自己行为进行自我奖赏或自我批评。
此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的概念。
班杜拉假设,人们能观察他们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并由此强化或惩罚自己。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我们有时知道自己干得不错并因此而自我欣赏,无视别人说了些什么,同样有时我们也知道自己做得并不是最好。
要作出这些判断我们不得不对我们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期望。
例如,在一次测验中一个学生可能得了90分而沾沾自喜,而另一个学生则可能感到大失所望。
在课堂中,最明显的教学莫过于新技能的教学。
当然,教师本身也可当作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进行逻辑思维的榜样,如说出他们的思维过程、好奇心、情绪控制、对其他人的尊重和兴趣、良好的倾听和交流习惯等,这些行为可引导学生具有相同的品质。
相反,教师也可能以消极的社会行为误导学生。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不回避人的行为的内部原因,相反,它重视符号、替代、自我调节所起的作用。
因此,班社拉的社会学习论被称之为认知行为主义。
书上的原稿:
(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
所谓观察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同时直接接受反馈(强化),即通过学习者的直接反应给予直接强化而完成的学习。
而观察学习的学习者则可以不必直接地做出反应,也不需亲自体验强化,而只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并观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
观察学习表现为一定的过程,班杜拉认为这个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等四个组成部分。
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
班杜拉认为:“外在结果虽然每每给予行为以影响,但是,它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唯一结果。
人是在观察的结果和自己形成的结果的支配下,引导自己的行为。
”强化也可以是替代强化,即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受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强化还可以自我强化,即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
自我强化依存于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
这种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是儿童学会依自己
的行为是否比得上他人设定的标准,用自我肯定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反应而确立的。
在这个过程中,成人对儿童达到或超过为其提供的标准的行为表示喜悦,而对未达到标准的行为则表示失望。
这样,儿童就逐渐形成了自我评价的标准,获得了自我评价的能力,从而对榜样示范行为发挥自我调整的作用。
儿童就是在这种自我调整的作用下,形成观念、能力和人格,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班杜拉特别重视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即社会引导成员用社会认可的方法去活动,为此,他专门研究了攻击性的作用、自我强化和亲社会行为等几个方面所谓社会化的“目标”。
1.攻击性
班杜拉认为,攻击性的社会化,也是一种操作条件作用。
如当儿童用合乎社会的方法表现攻击性时(如球赛或打猎),父母和其他成人就奖励儿童;当他们用社会不容许的方法来表现攻击性时(如打幼小儿童),则惩罚他们。
所以儿童在观察攻击的模式时,就会注意什么时候的攻击性被强化,而对于被强化的模式便照样模仿。
2.性的作用
班杜拉认为,男女儿童各自性别品质的发展较多的也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的学习,特别是模仿的作用而获得的。
班杜拉认为,儿童常常通过观察学习两性的行为,只是因为在
社会强化的情况下,他们通常所从事的仅仅是适合他们自己的性的行为。
有时这种社会强化还会影响观察过程本身,也就是说,儿童甚至会停止对异性模式细致的观察。
3.自我强化
班杜拉认为,自我强化也是社会学习的模式影响的结果,他曾
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让7至9岁的儿童观看滚木球比赛的模式,这模式只有当他得到高分数时,才用糖果来奖励自己,否则,模式就将作自我批评。
以后,让看过和未看过进行滚木球比赛模式的儿童分别独自玩滚木球比赛游戏,结果看过比赛模式的儿童,采用的是自我—报酬的类型,而未看过比赛模式的儿童对待报酬的方法,则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自己愿意和感到喜欢就行。
可见,在儿童自我—评价的行为上,即自我强化的社会化方面,模式表现出了明显的效果。
4.亲社会行为
班杜拉认为,亲社会行为(如分享、帮助、合作和利他主义等),通过呈现适当的模式能够施加影响。
例如,先让一组7至11岁的儿童观看成人玩耍滚木球游戏模式,并将所得部分奖品捐赠给“贫苦儿童基金会”;然后让同样年龄的另一组儿童单独玩这种游戏。
结果发现,后一组儿童远远没有前一组儿童所做的捐献多。
班杜拉认为,亲
社会行为靠训练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有时强制的命令可能会一时奏效,但会有反复,只有模式的影响才更有用,而且持续时间更长。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人的社会性角度研究学习问题,强调观察学习,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既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也不是由外在的环境因素所单独决定的,而是由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所决定,认为人通过其行为创造环境条件并产生经验(个人的内在因素),被创造的环境条件和作为个人内在因素的经验又反过来影响以后的
行为等。
无疑,这在相当程度上反应了人类学习的特点,揭示了人类学习的过程,这是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价值的。
但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基本上是行为主义的,他虽然似乎也重视认知因素,但并没有对认知因素作充分的探讨,更缺乏必要的实验依据,他偏重的是人的行为的研究,在行为研究中没有给认知因素以应有的地位,而只是一般化地对认知机理作些简单的论述,因而他的社会学习理论具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表现了一定的局限性。